第一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究
[摘要] 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不规范;对外信息沟通不畅;会计系统应用不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监管不力等。应从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与水平,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加强信息的流动与沟通,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改善措施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崛起。据统计,目前中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香港、台湾不包括在内),个体工商户口4242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其中95%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出口创汇占68、3%,上缴税收占48、2%,占社会销售额58、9%,解决了75%城镇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66%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了40%的中间产品和配套服务。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碰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成本上升使原材料的价格和劳动力的价格大幅上升,使大批靠微利经营的中小企业不堪负担;二是出口受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反倾销的制约;三是融资困难,大批中小企业处于经营困境,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就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雪中送炭”,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困难重重;四是企业内部管理松弛,缺乏自上而下系统的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力量的限制以及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准的重要标志。在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问题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其中,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尤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国对中小企企业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也没有权威的国际性经济机构发布关于中小企业的通用定义。即使同一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有关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会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由于企业发展是动态的、复杂的,包含有很多因素和条件,涉及方方面面,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指标能完整全面地包含这些因素。
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定性的原则,从企业的经济特征和其控制方式方面予以界定;如企业所有权集中的程度、自主经营的程度、管理方式和其在本行业所处的地位等衡量;二是定量标准,通过相关数量指标界定企业规模大小,一般为从业人员、营业额和资本额。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财政部于2001年6月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各项经济目标能否实现、经济效益能否达到,也是我国当前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根本要求。
(三)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它们源自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紧密相连。尽管此五项要素适用于各类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对其应用可能不同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能不及大型企业正式、组织性强,但其内部控制也可能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为: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信性、职业道德和才能;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授予权力和责任的方式等。
风险评估——指管理层识别和分析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包括对外部因素(技术发展,竞争,经济变化)和内部因素(员工素质,公司活动性质,信息系统处理的特点)进行检查。风险分析设计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评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考虑如何管理风险等。
控制活动——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单位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行为体现在整个企业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中。它们包括诸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和职责分工等活动。信息和沟通——指为了使职员能执行其职责,企业必须识别、捕捉、交流外部和内部信息。公允的信息必须经确认、捕获并以一定的方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外部信息包括市场份额、法规要求和客户投诉等信息。内部信息包括亏盈制度,即由管理当局建立的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和事项、维护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方法和记录。沟通包括使员工了解其职责,保持对财务报告的控制。有效的沟通从广义上说是信息的自上而下、横向、以及自上而下的传递。沟通的方式有政策手册、财务报告手册、备查薄,以及口头交流或管理实例等。
监控——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即对该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估的全过程。可以通过持续性的监控行为、独立评估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对内控系统的监控。持续性的监控行为发生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包括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行为、员工履行各自职责的行为。独立评估活动的广度和频度有赖于风险预估和日常监控程序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的缺陷应该自下而上进行汇报,性质严重的应上
报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一)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中之重,对于部分特殊中小企业如技术开发型企业,资产在单位价值上也越来越昂贵。
(二)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管理者可以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基本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使单位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被真实、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做到财务管理科学化,收支行为规范化,使得各级管理者对于财务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开展工作。
(三)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
内部财务控制是管理层为了整合企业整体资源,保证各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为配合单位达到长远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而中小企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侧重于“人治”,因此,通过建立各级财务管理机构,完善财务制度,将企业内部控制与行政管理、业务训练结合起来,贯穿于企业各级团队的管理工作当中,从而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对下不对上
企业所有者如果拥有过多的控制权是不愿主动对自己进行控制的。在企业管理中,人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管理者对自我控制的排斥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无法有理想的控制环境,从而也影响了员工对控制的理解和执行。而内部控制是企业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的,包括内部控制的最高管理层。我国中小型企业家族式经营现象普遍,内部控制对下不对上现象严重。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往往没有很好分离制约,存在执行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领导专权的现象。
(二)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真正落实
通常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紧张,造成保管人员、记账人员、企业业务决策人员、经办人员等不同职务容易发生重合。销售人员既销售产品又收取货款,会计人员既管钱又管账的现象普遍发生。甚至有企业没有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书面文件资料,各项原始记录对实物资产的控制缺乏效力。财产清查未形成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企业长期不对账、财产不盘点,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误导。
(三)缺乏规范的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如何都需要监控。其中,内部控制监控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内部审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颇多,没有形成制度化,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内审人员,大多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对企
业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产生了负面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审计人员由会计兼任,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审计和稽核的范围有限,以点带面,失之偏颇,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发言权。内部控制监控中的一个有效手段——内部控制评价,在我国也没有很好的开展。
(四)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所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大部分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缺乏风险评估机制。企业管理层在风险评估中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现有市场缺乏了解和认识,其结果往往导致对形势的盲目乐观和自信,一旦真正面临风险,就会缺乏应变能力和应对措施;二是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的变化缺乏预见性,当新业务出现时,企业不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存在无章可循的现象,从而使内部控制发生混乱。
四、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应该做好的工作
要保障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就必须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环境。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从制度制定层面和企业实际操作层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企业职工素质控制
内部控制的成效关键取决于职工素质的合格程度。严格的招聘程序是保证职工应有素质的重要环节。建立起完善的作业标准,保证企业处理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定期对职工业绩进行考核,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
(二)理顺内部管理决策与执行的层次关系
从企业内部自身出发,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通过宣传专业知识,加强法制教育和制定必要的内部管理条例,从而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使企业每一个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其同样成为内部控制中的一环。建立完整的组织金、结构,确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企业高级管理部门管理层,基层员工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完善货币资金制度、存货制度、固定资产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相关的财务制度建设。明确业务分工和作业程序的规定。做到四个明确:职责权限明确,财产管理的明确,组织形式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明确。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定期组织培训,增强其业务水平,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重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按照我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公司法》的相关内容去制定执行,同时可以引入外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企业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四)建立监督和监管机制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与完成,必须组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部门或人员进行检查与核对,合理设计相关工作岗位,适当职务分离,相互检查和制约。
2.授权批准控制。权利与职责必须有明确的授权,各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同时权利与职责应当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规定。
3.会计系统控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由于经办人员的行为和环境的影响会使一部分经济活动偏离正常轨道,为此需要设置专人或措施进行监督。
4.财产保全控制。严格把关,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采取定期盘点、账账核对、账卡核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5.预算控制。加强企业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各环节的管理,规范各层管理部门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制定预算考核标准和依据,严格执行预算。
6.风险控制。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从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入手,分别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五)从业务流程上抓好关键环节的控制
1.货币资金流程。实行钱账分管,定期编制有关货币资金的预算计划。明确财务岗位职责,对银行预留印鉴和财务印章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对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完整记录和归档有关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和销毁,对银行账户的开立进行有效的审批、核对及清理。
2.采购与支出流程。明确采购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建立供应商评审委员会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建立合格供应商清单,妥善保管供应商的文档,明确采购合同的签定、采购方式的确定、审批程序的执行、购进商品的验收程序,明确付款方式,财会部门对采购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3.固定资产流程。建立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合理配备人员,建立起固定资产登记簿,明确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转移等环节的控制流程.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验收使用、维护保养、内部调剂、报废清理,半年、年末都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固定资产进行归口分级管理。
4.收入流程。制定适合企业的销售和信用规章制度。明确销售合同的签定、审批、发货程序,销售和发货控制流程。制定企业自身相应的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等。建立起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账款催收制度。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年终组织专人进行全面清查,做好坏账的确认和处理。
5.成本费用流程。建立严格的成本费用预算制度,对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分析和审核,做出相应的规定。对成本费用管理的职务进行分离,审批发料的人员不能同时担任仓库管理人员,复核及审批人员应同生产计划的编制者适当分离,产成品的制造部门应同产品验收部门相互独立,生产用物资的记录务应与保管职务相分离。存货盘点要由负责保管、使用、记账共同进行。明确成本费用的授权审批制度。进行生产计划与费用预算控制,落实费用责任主体制,建立成本费用内部报告制度。
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企业普遍研究的课题,贯穿了企业的各个领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企业需要不同的内部控制方法;同时,公司规模的大小所需采用的内部控制方法也不同。有些企业习惯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方法,但结果大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方法,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同时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加以实施。
我国的中小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控制上做好工作,应从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与水平入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保持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进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焦红杰,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当代经济,2008(9):23—25
[2]于小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务指南与讲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8—89
[3]金春芳,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财政监督,2008(6):52—59
[4]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导读,大连出版社,2008(8):36—38
[5]赵保卿,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8—45
[6]孙永尧,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45—49
[7]王淑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之中外比较,财会月刊,2008(11):32—36
[8]毛景,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济师,2008(5):89—96
[9]李民,企业内部控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56—60
[10]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2—134
[11]孙文全,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8):36—42
[12]许庆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架构与措施,企业经济,2004(12):47—54
[13]百度文库,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14]财会[2001]41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第二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究
企业管理中的失误与激励
[摘要] 企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为何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中途陨落,有的历经坎坷仍生生不息?原因正在于核心竞争力极其维持。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不规范;对外信息沟通不畅;会计系统应用不健全等问题。
[关键词] 破产;激励;改善措施
引言
1896年被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选作首批成分股的12家享有盛名的公司如今只剩下GE一家,再如曾经在国内辉煌一时的巨人集团、飞龙集团、亚细亚集团、秦池集团等如今都已销声匿迹……谁也不会怀疑它们曾经拥有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其由盛而衰只是由于核心竞争力的丧失或“得而复失”。因此维持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尤其是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导致核心竞争力丧失的第一个常见原因是盲目、过度多元化。背离自己的核心专长,结果喧宾夺主,优势不再。如巨人集团从IT业起家,曾立志做中国的IBM;后转做营养食品“脑黄金”,再转做房地产,拆巨资建70多层的巨人大厦而一下被拖跨。再如上市公司猴王集团的当家产业是焊条制造,因上市募得大量资金而开始发热,盲目进行多元扩张,迅速涉及数十种不相关行业,俨然成了当地的“综合产业局”和“第二经委”,结果濒临破产的边缘……
成功企业大都恪守两个字:专注,或叫“目不斜视”。全球500强大多是走专业化道路发展起来,以一业为主并在一业称雄的行业领袖、行业巨人。即使极少数多元化企业如GE,也是靠走专业化发迹的(一个灯泡厂做了几十年),如今也只在少数几个行业保持优势。
一、理性的多元化经营要遵循的原则
(一)在一业为主基础上的多元化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国对中小企企业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也没有权威的国际性经济机构发布关于中小企业的通用定义。即使同一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有关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会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由于企业发展是动态的、复杂的,包含有很多因素和条件,涉及方方面面,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指标能完整全面地包含这些因素。
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定性的原则,从企业的经济特征和其控制方式方面予以界定;如企业所有权集中的程度、自主经营的程度、管理方式和其在本行业所处的地位等衡量;二是定量标准,通过相关数量指标界定企业规模大小,一般为从业人员、营业额和资本额。
(二)关联多元化,如佳能围绕其光学核心技术涉足照相机、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关联产业,海尔将其冰箱上获得的核心能力扩展到空调、洗衣机、彩电等多种家电产品
财政部于2001年6月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有限多元化(非“泛多元化”),如GE最后只选择发展少数优势行业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它们源自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紧密相连。尽管此五项要素适用于各类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对其应用可能不同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能不及大型企业正式、组织性强,但其内部控制也可能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为: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信性、职业道德和才能;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授予权力和责任的方式等。
风险评估——指管理层识别和分析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包括对外部因素(技术发展,竞争,经济变化)和内部因素(员工素质,公司活动性质,信息系统处理的特点)进行检查。风险分析设计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评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考虑如何管理风险等。
(四)过度型多元化,多为适应转型的需要,如军转民、旧转新,中途可能军民、新旧并存,但一旦转型完成,则应确立新的核心专长。
二、企业管理中为何要引入激励机制
(一)激励机制是企业留住和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一方面:员工素质文化相对较差,中学甚至小学学历的员工占了相当的比重,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从事一般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真正懂得经营管理技术等全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很少。另一些方面,企业中,一些有能力,有经验的管理者和技术,业务骨干流失却很严重,由此造成人才匮乏,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由此看来,建立激励机制尤为重要。
(二)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企业最恰恰是绩效。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企业想要有较高的整体绩效水平就要求全体员工有较高的绩效水平,在企业中,我们常看到有些才恩那个卓越的员工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人,可见一个好的绩效并不和员工的个人能力成正比,以往我国的企业过分强调员工的个人能力,认为企业效益完全由员工的素质决定,其实,这个观点并不科学,员工工作能力在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可能有良好的个人表现。
(三)激励可挖掘人得潜质,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挖掘员工潜力,再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困外学者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一小部分,如果再有激励的环境中却能发挥很大的一部分潜力,由此可见,以调动人得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人力资源。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对下不对上
企业所有者如果拥有过多的控制权是不愿主动对自己进行控制的。在企业管理中,人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管理者对自我控制的排斥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无法有理想的控制环境,从而也影响了员工对控制的理解和执行。而内部控制是企业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的,包括内部控制的最高管理层。我国中小型企业家族式经营现象普遍,内部控制对下不对上现象严重。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往往没有很好分离制约,存在执行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领导专权的现象。
(二)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真正落实 通常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紧张,造成保管人员、记账人员、企业业务决策人员、经办人员等不同职务容易发生重合。销售人员既销售产品又收取货款,会计人员既管钱又管账的现象普遍发生。甚至有企业没有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书面文件资料,各项原始记录对实物资产的控制缺乏效力。财产清查未形成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企业长期不对账、财产不盘点,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误导。
(三)缺乏规范的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如何都需要监控。其中,内部控制监控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内部审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颇多,没有形成制度化,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内审人员,大多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对企业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产生了负面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审计人员由会计兼任,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审计和稽核的范围有限,以点带面,失之偏颇,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发言权。内部控制监控中的一个有效手段——内部控制评价,在我国也没有很好的开展。
(四)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所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大部分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缺乏风险评估机制。企业管理层在风险评估中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现有市场缺乏了解和认识,其结果往往导致对形势的盲目乐观和自信,一旦真正面临风险,就会缺乏应变能力和应对措施;二是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的变化缺乏预见性,当新业务出现时,企业不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存在无章可循的现象,从而使内部控制发生混乱。
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企业普遍研究的课题,贯穿了企业的各个领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企业需要不同的内部控制方法;同时,公司规模的大小所需采用的内部控制方法也不同。有些企业习惯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方法,但结果大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方法,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同时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加以实施。
我国的中小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控制上做好工作,应从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与水平入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保持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进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于向平,企业管理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52-56 [2]单凤儒,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8—89 [3]邓黎明,现代企业管理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6):52—59 [4]邓丽萍,市场营销管理,北大出版社,2008(8):36—38 [5]刘秋生,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8—45 [6]张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45—49 [7]宋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之中外比较,财会月刊,2008(11):32—36 [8]刘善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济师,2008(5):89—96
第三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市场中涌现,每个中小企业中都会存在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使企业更好地发展。但是,不容乐观的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不完善,在市场中生存非常艰难,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研究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中小企业的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逐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制度,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确保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为民营企业,企业负责人的态度决定了其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员工较少,规模较小,员工管理机制不严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原则
2-1 有效性原则企业负责人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内控制度在企业中有效的执行,否则再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只是存在于形式之中。
2-2 互相牵制性原则企业采用交叉审核的方法,让企业员工互相核对工作的进行情况或者一项工作由两个及两个人以上共同完成,这样可以防止舞弊的行为出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如今,虽然中小企业存在内控制度,但是内控制度尚不完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由于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从而大大削减了员工在执行内控制度时的自觉性。除此之外,大部分中小企业领导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粉饰业绩的目的,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导致会计账目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第二,资产控制不严谨。中小企业在实施内控制度时过度重视钱财方面而忽略了对员工本身素质的控制,致使财务工作出现了一些弊端:①资金的使用没有规划性。一方面,中小企业过度重视现金,多数现金并没有投入到企业中,使现金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企业失去资金再创造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乱用资金,导致需要资金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②缺少一套完善的赊销政策。中小企业在收回账款方面控制不严格,使一些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地收回,从而出现资金收回难的问题。③存货控制不严谨。多数中小企业缺少完整的存货管理制度,出现存货浪费、资金呆滞等问题。第三,经营控制制度不健全。在经营管理上,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适合于企业本身的管理方式。在经营活动中,中小企业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下缺乏合法性。
3-2 中小企业内部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需要在监督的情况下实施,以防有漏洞得不到修复的情况出现。我国的企业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对于外部监督,我国形成了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但是外部监督针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对于内部监督,我国的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但有些企业把内部审计部门设在财务部下,而内部审计中最重要的是财务信息的审计,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导致一些经办人员利用企业领导监督不力的漏洞收受贿赂等。
3-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较低
一是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在生产管理方面: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局限性,并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企业的内控秩序出现了紊乱的状态,没有规范生产管理制度,大大阻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企业用人方面: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特点为家族式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存在亲戚关系或者朋友关系,这对企业管理非常不利。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往往忽视员工的继续教育问题,制约了员工能力的提高,使得中小企业极度缺乏人才。二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偏低。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取得成就并且依据自己的经营能力和冒险精神不断积累着成功的经验。但是对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管理者而言,市场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部分,从而忽视了有效的内控制度的关键――企业的经理和员工,使得中小企业的经理和员工对内控制度认识不足,造成企业的管理不当。在中小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把获利作为根本目的,而达到获利的主要途径就是拥有更多的客户,满足客户的需要并留住客户,这才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为关键的生存法则。
3-4 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在经营活动中,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流程与大型企业基本相同,但是,中小企业不足的是员工较少,往往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缺乏岗位的牵制性,从而造成中小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不光如此,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本身就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认为内控制度是内部会计制度,因此,把对内控制度的实施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而参与内控管理的也只有财务人员而已。改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4-1 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中小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在员工为企业付出努力取得成果的同时,企业应适当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督,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到“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严格管理企业资金。针对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在财务工作方面出现的弊端,有几点建议:①合理使用资金,中小企业在使用资金进行再创造的同时要保证企业资金的日常周转。严格控制库存现金,做到不做支现金,日清月结。②制定一套完整的赊销政策。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匮乏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对于能收回还没收回的应收账款应采取催收的方法及时收回,对于已经确认了的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作为坏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③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作为中小企业,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边角料,企业应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存货等财产物资,采购员应进行合理采购,仓库管理员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并由记录人员进行记录,避免存货积压在库或存货丢失现象出现。最后,在经营活动中,中小企业应严格遵循国家的财经法规,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使企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4-2 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针对于外部监督,我国的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监督体系,把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区别开来。例如,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加强检查和监督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或者政府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监督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针对内部监督,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最为关键。内部审计既可以监督内部控制是否在有效的执行,还可以发现内控制度的漏洞并改善漏洞。例如:企业可以进行不定期审计,这样有利于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并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4-3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一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应根据本身的企业特点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企业要实现的目标调整管理组织机构,改进人员设置,建立一个对企业极为有利的管理组织结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人力资源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具有推动作用。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招聘,对员工进行培训、继续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增加员工的法律知识,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使企业拥有更多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应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对公司进行管理,不能只靠自己多年以来的经验,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或阅读一些成功者的书籍不断加强自己在管理方面的能力,使管理能力符合现代化社会,与时俱进,让自己的企业能够稳稳地立足于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4-4 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懂得内部控制的真正意义,使管理者认识到内控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加强所有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内部控制并不是只针对于会计部门,而是针对于整个企业建立的,企业的管理者以及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到内部控制之中。结 论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市场的繁荣,保证社会的稳定。而中小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并且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并在公司管理者的监督下实施。除此之外,我国的政府也应积极给予中小企业帮助,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在政府、社会的帮助下以及中小企业不断的改进中,逐步改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发展拥有更好的前景。
Nowadays, more and mor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emerging in the market, ever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ill exist in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conducive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gain a firm foothold in the market economy, causes the enterprise to better development.However, that can not be optimistic, som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is not perfect, in the market to survive very difficul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researc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the emergence of problems are analyzed.1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have established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internal system is helpful to achieve business objectives,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assets,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In our country, the major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attitude of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the enterprise determines its importance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In additi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are small, small scale, the staff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not rigorous.2 internal control principle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2-1 effectiveness principle of the enterprise responsible pers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monit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otherwise perfect internal control is only in the form of.2-2 each contain the principle of enterprise using the method of cross examination, to allow employees to check each other work for or a work by two and more than two people together to complete, so as to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fraud.3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3-1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not perfect Now, although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bu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not perfect.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phenomen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exists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Because some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did not establish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 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staff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consciousness.In addition, mos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leadership in order to achieve tax evasion, cosmetic results, directs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cook the books.Lead to confusion in accoun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phenomenon.Second, asset control is not rigorou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ver emphasis on money and neglect of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 of the control, resulting in financial work has some drawbacks: the use of funds is not planned.On the one h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ver emphasis on cash, most cash is not put into the enterprise, so that the value of cash and lost their own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o lose money.On the other hand,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disorderly use of funds, resulting in the need for funds when the case of insufficient funds.The lack of a sound credit policy.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recovery of accounts receivable control is not strict, so that some of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can not be recovered in a timely manner, resulting in the recovery of funds difficult problem.Inventory control is not rigorous.Mos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lack a complete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there is a waste of inventory, capital and other issues.Third, the oper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not perfect.In the management, mos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not established the management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enterprise itself.In business activiti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country'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lack of legitimacy.3-2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in the internal implement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need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case of supervision, in case there is no loophole to repair the case.The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is divided into external supervision and internal supervision.For external supervision, China has formed a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social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system.But the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external supervision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the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The internal supervision, China's enterprises are equipped with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but some enterprises to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in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the internal aud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audit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seriously damage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so it cannot give full play should be some of the functions of, lead to some managers of the enterprise leadership supervision loopholes accepting bribes.3-3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level is low First, there is no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par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has limitations, and does not penetrate into every department of the enterpris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order appeared the state of disorder, there is no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greatly hindered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In the enterpris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family business,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s and employees or friends, which is very detrimental to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In additi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end to ignore the staff's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ability of the staff to improve, so tha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extremely lack of talent.Two is the management level is low.Managers have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nd based on their ability to operate and the spirit of adventure has accumulated successful experience.But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low cultural level of managers, the marke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us ignoring the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key enterprises, managers and employees, the managers and employee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undeserved caus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In the proc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achieve business objectives, the need to profit as the ultimate goal, and the main way to achieve profitability.
第四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会计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 八 0 五 九九 零 七4 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机制的研究 某公司的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小微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我国验资制度与虚假验资问题的探讨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低碳经济下xx公司成本管理的分析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 11 会计诚信缺失的分析与对策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问题 13 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弱化问题的分析探讨 14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保险会计的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G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16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17 某公司模式研究 某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9 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21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2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23 房地产调控下的某建设公司财务分析 经济增加值(EVA)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2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以某集团为例 27 我国高校筹资渠道分析 某智能系统公司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2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31 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制药行业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以某制药为例 33 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益分配实证分析 34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财务策略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存在的问题与选择途径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的改进及其运用――以xx公司为例 37 缺陷产品召回及其会计处理探析 38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探讨
某纺织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有效性研究 40 某集团资产减值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41 某公司绿色厂房投资项目研究 42 重新审视我国商业银行的存差扩大现象 43 浅谈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 45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46 民营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48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49 企业增值税会计处理探讨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基于企业投资行为的分析 51 某冶金制造公司的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52 某科技公司信用政策设计 53 完善内部控制预防舞弊行为
汽车行业预算管理的初探----上海大众公司成本预算的案例分析 55 关于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的探讨 56 浅谈如何提高餐饮企业营业收入
宏观调控政策下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58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59 探讨在中小型企业的运用与完善 6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集团型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62 某公司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63 增值税的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问题及对策 65 金融行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66 某公司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研究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 68 反倾销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浅议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70 商业银行引入民间资本问题的研究 71 云南绿大地会计舞弊案分析 72 某公司筹资的创新设计
合并会计报表与母公司会计报表的有用性探究 7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企业投资价值的研究 76 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研究 77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78 论我国个人收入差距与税收调控 79 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8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81 国有银行A+H模式上市及其结果研究 82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以沪市A股钢铁类上市公司为例
民营房地产企业境外买壳上市研究—以金地集团为例 85 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控制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案例分析—以长虹公司为例 87 EVA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以某食品公司为例 89 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减值的问题研究 90 某再生资源公司内部成本控制研究 91 关于新借款费用准则执行的探讨 92 浙江东方光学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93 企业资产减值准则实施问题研究 9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95 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以xx公司为例 97 我国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 98 某科技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99 关于合并商誉的会计思考 100 新存货准则的特点研究
第五篇: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绍兴滨海新城水务有限公司 梅其林
内容摘要:内部控制建设是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对中小企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的现状出发,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对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从强化内控意识、建立内控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培养内控人才等四方面探讨如何加强中小企业内控建设。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和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内控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参差不齐,总体还是比较弱化,需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
一、中小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
浙江地区中小企业很多,为浙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浙江的中小企业多是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特征明显,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漏洞。经相关机构调查,很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生长力强,生命力弱”的现象,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困难,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在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不到位。同时,由于一般中小企业尚处于生存发展期,把赚钱盈利作为首要目标,内部控制意识往往被弱化。这些因素 都导致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1、企业管理者内控观念淡薄
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源于创业者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冒险精神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内部控制不太熟悉也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效益的增长,束缚了自己权威的实施。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也导致部分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一些企业领导“家长制作风”日盛,在他们的观念里,自己的企业自己说了算,自己的钱自己随便花,搞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内部控制在他们看来是给自己设置的障碍和绊脚石,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形成了管理层内控理念的偏差,内部控制未能列入企业重要议事内容。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企业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内控体系也无法很好的建立和实施。
2、企业内控文化缺失
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内控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有些虽然具备较高文化专业水平,但道德水准较低,部分企业长期存在严重的裙带关系,人情味、裙带关系太重,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
(二)内部控制基础薄弱
1、内控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一些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缺乏足够认识,在内控制度设计时存在不足和缺失,无法对公司内控建设形成很好的指导;一些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敷衍了事,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内控制度,虽然“大而全”,但未结合公司实际,操作性不强,内控制度最后成为摆设。
2、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一些中小企业受其规模和人员影响,财务管理不到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审批流程不健全,先付钱后审批现象严重,特别对负责人的资金使用缺乏有效财务控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符合会计规范,不相容岗位职责未能很好分离,存在一人身兼多职,一人经办全部业务情况,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三)内部控制效率低下
1、内部控制缺少有效监督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无法配备足够人员实现以不相容职务分离为基础的一系列控制手段,也无法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完成内部控制监督职能,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缺乏严格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有的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但也流于形式,丢失应有的刚性和有效性。
2、内控人员水平不高
一些中小企业简单的将内部控制职能放在财务人员,受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影响,内控执行能力不强;部分内控人员对职业技能专研 不深、了解不多,公司又缺少良好的培训机制,未能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训练,导致部分内控人员内控技能弱化,未能很好的发挥内控、督查职能,影响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效率低下。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者内控意识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企业管理者拥有过度集中的权威和决策权,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加强内部控制,首要是领导人的内控意识要正确树立起来。内部控制实施从表面上看会使企业运作受到限制,领导人的权限受到约束,甚至在短期内会影响公司市场开拓和经营收入。但是从本质上讲,内部控制是给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是有利于企业整体健康发展。企业管理者只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本质,从心底里赞同内部控制,从而支持内部控制工作,企业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得以推广和发展。
(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一个庞大的控制系统,为避免“东抓眉毛,西抓胡子”现象出现,公司要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明确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首要制定一系列内控制度,制度制定要适合公司实际并能满足内控需要,实现“有章可循,合理合规”;其次要加强部门岗位建设,明确内控执行和监督部门,对于不相容岗位进行相互分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要有内控重点,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全面、全过程、全员控制体系,有一个 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公司应根据人力、物力、财力情况及内控风险程度,合理确定每的内控重点,按步骤开展,逐年完善;四是要加大宣传,将内控建设融入到公司文化建设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薄弱现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势在必行。一是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会计报表能真实反映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数据支持;二是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以预算管理、合同管理等为依托,做好费用报销审核、款项支付控制,及早介入业务发生流程,从源头参与业务风险评估,为业务运作的合法合规做好参谋和建议;三是加强财务分析和预测,对公司资金流向和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从财务角度对经营发展趋势和预计风险点进行预警,指导各职能部门做好相关预防和整改工作。
(四)借助外力加强人才培养
内部控制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执行者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内控人员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关系内控工作执行的效果和效率,所以中小企业要加大对内控人才的培养。一是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投入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如条件允许可以设置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公司内控工作,提升公司内控水平;二是加大职工教育,拟定良好的公司培训计划,选派公司职工参与专业培训,提高职工职业技能。
同时,公司也可以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等外来力量,对公司开展一次专项审计或风险评估,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内控风险排查。专业机构审查即是对公司内控建设的一次“问诊把脉”,也是对公司内控人员一次实战型的培训和教育,由于外部机构具有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往往能排查出很多公司内部发觉不了的问题,对公司经营发展和内控建设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由于其特点原因,在实施初期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如能克服建设初期的困难,不断的推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终将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效益,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稳步壮大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