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

时间:2019-05-12 18: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

第一篇: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作者: 张良礼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

作者:张良礼

目录

第一部分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第一章 研究综述及规划设计(3)

第一节 老年需求研究综述(3)

第二节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6)

第三节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设计(9)

第二章 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责任定位(13)

第一节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与养老政策之间的矛盾(13)

第二节 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责任与定位(17)

第三章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及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构想(22)

第一节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22)

第二节 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31)

第三节 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41)

第四章 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规划(44)

第一节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加强家庭养老的功能(44)

第二节 以社区养老为依托,改善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49)

第三节 以机构养老为补充,让老年人体验专业化服务(64)

第五章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人力、资金、运营及其他问题(91)

第一节 养老服务体系的人力资源(91)

第二节 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筹集(99)

第三节 改革养老服务管理体制,走社会福利民营化道路(102)

第四节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其他对策和建议(106)

第二部分 老年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方法研究

第六章 研究背景(117)

第一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118)

第二节 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对社会化养老的呼唤(122)

第三节 国家、社会、家庭与个人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定位(124)

第四节 目前老年社会福利设施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7)

第七章 文献回顾及研究意义(135)

第一节 老年社会福利设施的界定和分类(135)

第二节 文献回顾及研究意义(136)

第八章 老年社会福利设施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143)

第一节 老年人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两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应用(143)

第二节 老年社会福利设施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以养老机构所需床位数预测为例..(147)

第三节 养老机构床位数需求的混合模型(159)

第四节 各模型间优缺点比较分析(162)

第五节 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床位数需求模型(166)

第九章 南京市老年社会福利设施规划研究(167)

第一节 养老机构所需床位数及人力资源配置预测(167)

第二节 预测结果的比较分析(188)

第十章 总结与讨论(192)

第一节 福利规划者与福利研究者的职能定位(194)

第二节 模型预测结果的意义(194)

第三节 模型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95)

第四节 对老年社会福利设施规划的具体建议(196)

第五节 问题与不足(198)

第三部分 坚强与无奈——南京市独居老人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报告

第十一章 调查背景(203)

第十二章 调查主要结果分析(206)

第一节 基本状况(206)

第二节 居住状况(215)

第三节 家庭状况(219)

第四节 生活保障(223)

第五节 身体状况(231)

第六节 医疗保健状况(237)

第七节 社会生活与社会参与(242)

第八节 生活质量(249)

第九节 社会支持网络(254)

第十节 观念与信仰(263)

第十三章 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267)

第十四章 对策与建议(277)

附录1 香港社会福利署《安老院实务守则》(摘录)(287)

附录2 南京市独居老人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292)

附录3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示意图(305)

参考文献...(307)

序言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进程中,人类迈进了所谓的“风险社会”。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作为人类社会十大长期风险之首被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关心和照顾的问题日渐成为了一项主要的社会政策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应老龄化需求的方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h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与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问题更为关注,其中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更是所有老龄问题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在中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之后,老年人特别是城镇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观,但养老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却日益突出。.老年人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本身的问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个人和家庭在应对养老

问题的能力上越来越弱,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养老服务体系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我们目前的提法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但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在养老功能上正面临缺损的挑战。事实上,核心化的家庭已不完全可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老服务需要政府与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尽管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福利多元主义思想,这对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不应该被理解为政府福利责任的完全退位。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央及地方财政收入急剧增加,政府财政实力极大增强,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大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应当是我国目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就养老服务体系而言,根据中国国情,建立一个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组成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构养老为补充是未来养老服务保障的主导模式。

南京市是社区服务开展较早、较好的一个城市,其中尤以老年服务为重点。10多年来,老年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内容不断拓宽,服务层面越来越广,已基本形成区、街道、居委会三级老年社区服务网络。在全国范围而言,南京市已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主导经验。一方面,充分发掘社区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需要。同时,老年社区服务坚持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的发展方向,从多方面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尽管南京市老年社区服务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虽然家庭是养老的主要场所,但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并没有很好地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社区是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托,但还不能尽如人意;机构养老还不能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问题不仅仅集中于南京市这一个案,事实上,这些问题折射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老年福利工作中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本书是由南京市老龄工作者和南京大学学者合作的产物。作者中有多年从事组织具体老年政策制定、老年调查研究、直接参与老龄服务及宣传报道工作的领导干部,有从事老年学和老龄问题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他们当中有的自身就是老年人的供养者和照料者,亲历中国经济社会及人口问题的巨大变迁。老年人口的快速发展和生育控制都使他们深深感受到赡养的压力。由于所从事事业的原因,他们对老年人的处境和

我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挑战可以说独具慧眼。他们的分析、经验、思考和建议对学术界和政府决策者都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老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完成了国家、社会和家庭赋予他们的生产和生育责任后进入老年。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人类就不能繁衍,社会也不可能发展,他们理应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果实。然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本进行反抗,传统的家庭道德观念促使他们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尽管如此,作为社会的资深公民和家庭尊长,他们有权力要求国家、社会和子女为其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支持,使得他们能够和这个时代和谐共处。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福利制度的发展喜忧参半,展望养老福利制度的改革,其机遇和挑战并存。坚强与无奈的养老困境是部分老年人真实的生活写照,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我国老年福利制度努力的方向。同时,“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健全老年福利制度提供了一个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契机,把老年人福利落到实处。本书正是针对老年人口发展背景及现实中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困境而编写的,力图理清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以及家庭的养老责任,为我国老年福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思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 翟振武

2005年12月16日

第二篇: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第一章 研究综述及规划设计

第一节 老年需求研究综述

第二节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第三节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设计

第二章 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责任定位

第一节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与养老政策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责任与定位

第三章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及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构想

第一节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

第三节 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四章 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规划

第一节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加强家庭养老的功能

第二节 以社区养老为依托,改善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

第三节 以机构养老为补充,让老年人体验专业化服务

第五章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人力、资金、运营及其他问题

第一节 养老服务体系的人力资源

第二节 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筹集

第三节 改革养老服务管理体制,走社会福利民营化道路

第四节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其他对策建议

第二部分 老年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方法研究

第六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第二节 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对社会化养老的呼唤

第三节 国家、社会、家庭与个人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定位

第四节 目前老年社会福利设施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七章 文献回顾及研究意义

第一节 老年社会福利设施的界定和分类

第二节 文献回顾及研究意义

第八章 老年社会福利设施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老年人人住社会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一两元Logisti C回归模型的应用

第二节 老年社会福利设施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

一一以养老机构所需床位数预测为例

第三节 养老机构床位数需求的混合模型

第四节 各模型间优缺点比较分析

第五节 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床位数需求模型

第九章 南京市老年社会福利设施规划研究

第一节 养老机构所需床位数及人力资源配置预测

第二节 预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第十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福利规划者与福利研究者的职能定位

第二节 模型预测结果的意义

第三节 模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对老年社会福利设施规划的具体建议

第五节 问题与不足

第三部分

坚强与无奈

一一南京市独居老人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报告 第十一章 调查背景

第十二章 调查主要结果分析

第一节 基本状况

第二节 居住状况

第三节 家庭状况

第四节 生活保障

第五节 身体状况

第六节 医疗保健状况

第七节 社会生活与社会参与

第八节 生活质量

第九节 社会支持网络

第十节 观念与信仰

第十三章 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第十四章 对策与建议

附录1 香港社会福利署《安老院实务守则》(摘录)附录2 南京市独居老人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 附录3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示意图

参考文献

第三篇:以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

以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 类别:默认分类 | 浏览(577)| 评论(0)2009-12-23 07:58

2009年年终盘点,北京市老年服务机构突击新增的床位达到1.5万张;而前三年,每年的增长数仅为3200张。于是,以此为契机,北京市计划今后每年还要增长1.5万张,到2015年达到11万张。无独有偶,2009年山东省青岛市开建“爱晚”养老基地。据介绍,基地要投资13亿元,占地500亩。2011年底中心建成后,可解决1万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以上的信息告诉我们:为了应对中国正在走向峰值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日趋严重的老年人服务照料问题,相应的社会服务事业正在得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多方筹措巨额资金,积极兴建老年设施。按国际经验,在西方发达国家,老人入住老人服务机构的比例是5%左右,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比例要低一些,大概在2—3%。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譬如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超大规模、超远距离的人口流动,等等,估计未来机构服务的实际需要会大于东方的经验数字,又小于西方的经验数字,预计在3—4%。

以中国目前的1.6亿老人计算,按东方的比例计算,有480万老人要住老年服务机构;若以西方的比例计算,则有800万老人要住老年服务机构。对于目前的现实情况,《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是这样描述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机构。„„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5632个,床位234.5万张,比上年增长10.2%,收养各类人员189.6万人,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城市老年福利机构5264个,床位41.5万张,收养老年人29万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

机构30368个,床位193万张,收养老年人160.6万人”。看起来,供给和需求之间,差距仍然不小。

但是,更深层次地考虑问题,制定老年社会服务的规划,如果只看到服务机构的床位不够,还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中国老年社会服务的发展轨迹有点诡异,单从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去看,总的床位数显然不够;但另一方面,在很多服务机构中,又有大量的床位空闲。据民政部网站提供的数字,截至到2009年第三季度,民政部的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床位数为259.4万张,而收养人数只有197.1万人,大约有1/4的床位空闲着。以上提及的2008年的数字,也可以作为佐证。所以,搞好老年社会服务事业,不是加大投入多办服务机构,一味地增加床位数就行。而是在宏观层面要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问题一一理顺;在中观层面,要解决养老院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和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和有效需求(支付能力)的问题;在微观层面,加强老年服务机构的科学管理和提升老人入住服务机构的意愿,这些都要尽力去做工作。

一直以来,中国的老人生活照料都主要依靠家庭提供。但是,以“孝文化”为伦理基础的家庭照料是与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一致的,即所谓“父母在,不远游”,这才能承欢膝下,共享天伦之乐。但是,这种服务照料方式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不相适应的。譬如,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化,都不利于传统的家庭照顾。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更使子女对老人的照料鞭长莫及。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经济基础的现代社会中,必须以社会化的福利

服务体系,来完成对老年人全面的服务照料。但这需要大力宣传,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宣传在现代社会中子女应该怎样尽孝。不然,“孝文化”反倒成为羁绊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障碍,甚至会酿成悲剧惨祸。当然,在3—4%入住服务机构的老人之外,还有96—97%的老人。他们还是要选择居家养老,完整的说法是“在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这是对不选择机构服务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最佳方式。但是,近年来老年社区服务仍然发展得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缺乏专业支持。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并非自发形成,而是需要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人员(营养师、理疗师、心理咨询师,等等),组合而成团队,来进行具体操作。忽视了这一点,理想的目标仍然达不到。

第四篇:浅谈人口老龄化和养老

浅谈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养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也随之延长,再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在二十世纪末期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并且如今还有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而在这一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问题也日渐严峻,因此,本文就根据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四一二家庭银发浪潮

一、现状分析

1.老龄化特点: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2.02亿,老龄化水平达14.8%,且每年以

近800万的速度增加。

具体来看:①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

亚洲老年人口的1/2。

②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龄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四十年。

③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

④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大约是在2010年左右才进入,相差约30年。

⑤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至10000美元左右,在我国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是典型的“未老先富”国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每四个人都会有一个超过60岁的人,“银发浪潮”已不容忽视。

2.养老现状: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使一对夫妇养育四个老人的情况也随处可见,年轻夫妻,不仅面临工作压力,还肩负着养老与教育子女的责任。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养老制度完善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难满足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态势。

二、写作目的通过对我国老龄化和养老的现状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国那些老年人提供一个新型的养老模式,既可以缓解四二一家庭的沉重负担,也可以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引起大家对养老问题的关注。

三、养老出现的问题

1.家庭

①代际冲突。老人随着年龄增大和长期的赋闲在家,一方面老人内心的孤独感也会增加,总会感觉无所事事;另一方面由于与子女相处时间越来越长,与子女由于生活习惯、观念不同等出现的代际冲突也会越来越多,而且有的家庭是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这样年轻一辈和老年人之间所持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各种矛盾也会随之滋生。

②子女负担加重。由于年龄的增大,老人们的身体势必会或多或少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现今“四二一”家庭越来越多,中年子女开始面临事业、孩子和养老三方的问题,是以造成 “四二一”家庭面临巨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越来越重的经济负担使得养老单依靠家庭力量已有些不足。

2.养老机构:

①床位缺乏。由于老龄化的激增,老年人数越来越多,使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越来越热衷,但是养老机构设施不全,无法完全提供充足的床位和房间。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各类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4万余个,床位约170万张。按照现有

1.45亿老年人口、5%的老人需要人住养老院来计算,将需要约700万个床位,这与现有17万个床位相距甚远,仅占总需求0.24%,总体来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缺口数大、入住率低,形势不容乐观。

②功能单一,无法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仍是以“养”为主,仅满足于让老年人吃好、住好,康复、医学护理、精神慰藉服务项目很少,甚至是空白,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

③服务人员素质低下。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部分养老机构中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聘用的服务人员则多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而且上岗后得到专业训练的机会又很少,对于老年病的护理和一些基本生活护理技术缺乏了解。更有甚者,由于养老机构的工作相对繁重和枯燥,使得有些服务人员出现态度差、虐待老人现象,使得老人对养老机构形成了一种极差的印象。

四、应对措施

1.家庭:

为了解决家庭中出现的代际冲突和子女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告别传统的全天居住,换为一种“托老所”的方式,即是平常子女上班时可把老人送到机构,而在子女周末和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可将老人接回,这样一方面缓和了子女与老人之间的代际冲突,也通过老人们之间的多样活动,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多彩,缓解了年老孤独的感觉,给他们心灵带来慰籍。另外,不用整日在养老机构居住,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班子女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子女在照料父母及工作的冲突。

2.养老机构:

①在床位缺乏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支持养老机构床位的增加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老年人的机构养老生活能够过得舒适和安逸。同时也可以发挥其号召力,不断宣传养老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吸引社会募捐,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得机构养老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②面对功能单一,不能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的问题,养老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多招募志愿者来和老人一起来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不仅增加热闹的气氛,而且年轻人的到来也会让老年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另外,志

愿者的支持也会减少对养老机构人员的使用。

b.养老机构可在节日时候,邀请老人的家人一起参加家庭活动,既可以

增加子女对老人所在的养老机构的了解,从而放心的将老人交给养老

机构,又可以增进老人与子女的感情。

c.养老机构应该不断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投入养老的队伍中,尤其可

以争取一些主营休闲、娱乐的企业的支持,例如,一些农家院、采摘

园等,为老人提供一些户外活动。

③在服务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上,我认为养老机构应该不断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质量和水平,让老人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同时养老机构也可以博得政府的支持,让政府坚强监管力度,对服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另外,养老机构也可以采取奖惩措施,让老人投票选择服务水平和态度比较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那些态度较差的人员采取劝说教育的方式,使其改正,严重者采取罚款或辞退,或者送交行政部门惩处。

五、结束语

在如今的养老环境下,虽然政府已做了很大努力来改善养老状况,但是养老关系着社会各项发展,要想成功解决老龄化对于养老造成的压力的问题,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最后,期待以后通过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得老年人能够有一份安适的老年时光。

六、参考文献

1.牟 莹《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制度》

2.林宝《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改革方向》

3.李业俊 何瑞银《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思考》

4.谢霞《养老之忧何解?》

5.苏永刚《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

第五篇:构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

构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

期数: 2010年1期下栏目:社会视野作者:安玉雪来源:中国集体经济《学习月刊》征稿

省级期刊、综合性政治理论期刊!全国干部理论教育的知名品牌期刊。

主管单位:中共省委讲师团投稿邮箱:hbxxyk@126.com咨询电话:027-87398081

摘要:面对老龄化的中国,如何实现“老有所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这样一个养老体系,取决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取决于中国式养老由补缺型转向普惠型的现实要求,也是发达国家带给我们的经验启示。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在世界人口结构发展变化中,将出现一次老龄化的“中国速度”、银发浪潮。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要实现“老有所养”,这正是顺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出来的。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养老体系的有益经验,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一,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首先,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含义。居家养老服务,就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载体,通过上门、日托或邻里互助的形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居家养老让老人不离开家庭环境,仍然能够享受到一定专业水平的养老照料,实际上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居家养老相对过去传统的家庭养老而言,虽一字之差,但却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和解释,它把社会化的为老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服务使养老突破了家庭的界限,消除了家庭养老的不稳定性,可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且使社区、子女在照顾老人上实现良性互补,妥善解决了老人不愿拖累子女的心理及年轻人不放心父母的后顾之忧。因此,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依托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包括老年公寓、老年福利院(敬老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强调以机构养老为补充,是因为机构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较高,虽然其直接服务对象数量不多、比例不大,但功能作用较为特殊。各类养老机构拥有适宜老年人生活的设施条件,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人员,能够为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养老机构在设施、人员和技术上具有优势,可以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辐射到家庭和社区,提高整个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居家、社区、机构的养老服务是互为补充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居家的基础地位,才能使绝大多数老年人老有所养;只有发挥社区的依托作用,才能使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得以巩固;只有强化机构的补充作用,才能使有特殊困难、需特殊照顾的老年人得到有效照顾,通过示范辐射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目标。

其次,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理由。一是中国式养老由补缺转向普惠。长期以来,中国老年福利保障主要限于城乡“三无”老人,随着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推进,老年福利保障的对象范围逐步拓展,明确确立了对包括“三无”老人在内的全社会老人开展养老服务的目标取向。由此也决定了养老服务单纯靠机构养老肯定不行,还要走另一条更行得通、更为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渠道——居家养老。二是未富先老的国情基础。和发达国家先富后老不同,中国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经济与老龄化不同步。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健全。城镇享受社会保障的占70%多,农村只有5%左右。而在西方福利国家养老保险达到100%,日本、美国等国家也是90%左右有保障。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应对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建立以居家为基础,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家庭小型化,今后很多家庭一对夫妇可能需要照顾4个老人至8个老人,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峻挑战。而调查显示,中国有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居家养老让老年人不脱离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脱离熟悉的社区环境,这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而且,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更注重家庭,更注重孝道,家庭给老人带来了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适应新的变化,倡导居家养老,强化社区照料的功能,从过去单纯依靠家人照料发展为家庭与社会服务相结合,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四是机构养老供应不足的现实。全国1.49亿老人,需要社会提供养老帮助的主要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部分70岁-79岁的老人,这一数量大约在3000多万。而目前我们各种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床位只有110万-130万张,相对3000多万需要养老服务的老人而言差距太大。和发达国家比,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百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是5张-7张,而我国是1.1张,很难在短期内赶上。所以我们在发展床位扩大机构养老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发展居家养老,这不仅符合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要,还节约了社会的养老成本。五是发达国家经验的有益借鉴。欧洲比中国提前100多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最老”的地区,在解决养老问题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作为福利国家的起源地和典型代表,欧洲老人养老就是靠国家。在养老保障上,各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逐渐暴露出建设成本昂贵,国家负担日益沉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需要的问题。为了缩减日益庞大的养老经费,各国都在寻求更经济、更有效的路子。国家由直接供养老床位,转向发钱让老人自己买服务,不仅压缩了养老金开支,而且促进了私人养老企业的发展。现在,居家养老是国际发展的一个潮流,各国政府都在号召和提倡老年人最大限度地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政府工作的重心也逐步转向为居家养老提供帮助,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即使在高福利的瑞典也不例外。

第二,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的运作及完善。

从2000年开始,各地陆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探索,比如宁波市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大连市的家庭养老院模式、北京市的无围墙养老院模式、上海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券模式等等,各具特色,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并非尽善尽美,诸多问题有待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首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排在前列的是家政服务、护理服务、聊天解闷和法律援助。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虽较

之以前有了新的发展,但还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投入不足。主要是各级政府还没有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共财政政策,政府相应承担公共服务的角色还未能准确到位。享受政府服务补贴的老年人数量较少,覆盖面窄,补贴标准偏低。三是为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目前中国这类民间服务团体由于种种因素制约,难有较快发展。四是居家养老服务中人力资源不足。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素质不高,待遇较差,不利于专业化发展。一方面体现为老服务员数量不足。老年人需求量大,但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专业的为老服务员很难找。为老服务工作辛苦,但薪酬普遍不高,很多有经验的服务员跳槽到医院做护工,薪水翻倍。另一方面,为老服务员的素质和社会地位也亟待提升。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

其次,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制定实施办法,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08年2月,全国老龄办等十部委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可以说是第一个全国性指导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深入开展的政策性文件,对城乡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从规划立项、用地用房、财政资助、税收减免、金融扶持、水电优惠、用工优待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原则。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具体办法或实施细则,使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创造更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构建服务网络,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的软硬件建设。硬件建设就是要加快城乡社区服务机构、设施的建设,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城市街居两级社区要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为老服务设施。农村社区80%以上的乡镇要建成一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一半以上的村委会和自然村要建成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从软件建设看,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为老服务热线、紧急呼救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真正在社区构建起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法律援助、金融理财以及家政、购物、餐饮、维修等项服务,公平、高效、开放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政府要尽可能多地将居家养老服务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政府要积极培育、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服务团体、非营利机构、服务性企业的建立和发展,鼓励各类公办的为老服务机构进行改制和改组,担负起各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鼓励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支持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创造,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状况,符合人口老龄化特点和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四是加强人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有责任心、懂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专职人员,应普遍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中吸纳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中来,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素质。结合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加强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还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志愿者组织和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学学会.21世纪老年学与老龄问题[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2、中国老年学学会.走向积极的老龄化社会[M].华龄出版社,2003.3、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下载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构建科学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全五篇]

    申论范文:构建科学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议案 养老服务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温政发〔20......

    银行业应对人口老龄化

    银行业应对人口老龄化 为纾缓银行流动性紧俏所带来的同业拆借利率高企、信贷紧缩甚至信贷利率走俏等问题,目前,半数上市银行正借助发行金融债来缓解流动性压力,仅交行等七家银......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 2009-11-09 点击率: 85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江汉区民政局 余军平 2008年11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

    新型养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

    新型养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 孙志 伍珂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以及老龄人口需求的多元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峻挑战。目前我国部分......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最终定稿)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2011-7-4 9:30 杨婷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现代社会的人口现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下......

    浅议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模式问题

    浅议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模式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是其中一例。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

    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