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模版

时间:2019-05-12 18:2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模版》。

第一篇: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模版

山东建筑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实践学时实践活动登记表

填表时间:2014年5月 9日

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在退休政策上实行的是一轨制。1997年下半年政府把养老金分成二个等级,企业退休人员领的是“基本养老金”;而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却给的高,叫“养老金”。

“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

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计发。1990年,中国企业和机关职工年人均离退休费分别为1664元、2006元,差距并不大。2004年则分别为8081元、16532元,前者仅是后者的48.8%,差距十分明显。原因在于:第一,从1995年起,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调整。第二,公务员退休金增加还受益于1993年和2006年两次工资改革,特别是2006年“工资套改”主要体现在工龄和职务上:工龄越长,职务越大,则涨幅越大,退休工资也按照这个涨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就人为地拉大双轨制的差距。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倍。

2012年3月,这一制度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

前一种,按照现行的制度,公务员退休后能拿到退休前工资90%的退休金。后一种是由企业缴纳占工资总额的20%,职工缴纳个人工资的8%,退休后,职工养老金的多少就与个人和单位的缴费额直接相关,一般来说,按正常工作年龄,据相应的缴费比例,退休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约为在职工资的60%。

中国现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养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从被访者来看,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问题突出。退休金双轨制是对做出同等贡献的企业职工的严重不公。

1、调查显示,89%的网友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满,尤其对养老金“双轨制”颇有微词。

网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过低,如今工资的涨幅也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应该公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资金表,加大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涨幅,甚至彻底取消养老金“双轨制”。

2、“养老金双轨制”造成除了保障体系的“双轨制”问题外,其实与收入分配改革相关联。改变不公平的“养老金双轨制”,必须把它嵌入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顺分配关系,缩小不合理差异。

3、退休双轨制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较大,引发公平性质疑;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制度上的双轨制,而制度之间又缺乏合理的转移接续安排,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途离职只能‘净身出户’,阻碍了人才合理流动。

2013年10月21日,关于养老金改革问题引起媒体关注,中青报《机关养老金不并轨 改革都似“耍流氓”》一文提到:养老金的现状会不容乐观的问题态度反应。

某网友说的:我们要求并不高,公务员们交多少,我们也交多少;公务员们拿多少,我们也拿多少;公务员们65岁拿,我们也65岁拿。如今的问题是,公务员并不缴费,却拿最高的养老金;因此,只要机关养老金不并轨,任何需要参保人让利的养老金改革,都疑似“耍流氓”。

网友普遍表示担心:几千万公务员未缴纳养老金,却领取一般人三倍的退休养老金,把吃别人当作特权阶层的一种福利?这么大缺口主要是因这种侵占吃出来的吧?等到了65,会不会要到70、80再退休?照此下去,试问:养老金有几个人能拿到?

专家指出,政府养老成问题了,我们可以引入商业养老制度。这也是行不通的。根据美国经验,美国能够建立起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商业养老制度,家庭人口结构合理,家庭互助保障也健全,使得老有所养。

但是随着生育率的下降,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商业养老制度和家庭养老都面临危机。美国的人口结构是发达国家最好的(美国生育率还有2.09),美国社保制度已经建立70多年,但是依照现有的运作方式,2018年社保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到了2042年,整个社保系统将被消耗殆尽,全面破产。

2013年,中国在老龄化社会中要在养老问题上选择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关键的是要取消或适度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而且在“延退”问题上相关配套政策要跟上。

我认为,要实行弹性政策。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应改变,仍然是现行 的退休年龄。但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继续工作的,政府要给以奖励,以此来鼓励身体好的老人可继续参加工作,而不是以强制的方法“一刀切”延长退休年龄!

历时多年的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在争议和关注中“小步”向前。2013年10月25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当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社会上比较关注的双轨制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但其并未明确消除双轨制的时间表。

但尹成基强调,双轨制的问题仍需要逐步解决,从改革的推进安排上,中国仍将继续采取先行试点的措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原有的方案和政策,待时机合适,再全面推进和实施。

“企业退休人员热热闹闹几百元、机关退休人员不声不响几千元。”养老金双轨制的积弊受舆论诟病已久。

截止2013年10月28日,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和企业分别按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8%和20%缴纳保险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基本上由财政统一筹资、统一支付,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2013年11月04日,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公布之日算

起,有关养老金并轨改革,推进时间已经超过5年半。

2013年,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秘书长齐传钧表示:这是受制于我们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承接不了很多改革。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保障绿皮书》曾指出,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缺乏激励效应,“无票乘车”现象难以避免;个人账户部分的保值增值也困扰着制度的发展,不仅制度设计所预期的激励效应无法实现,而且过低的个人账户收益事实上产生了逆向激励。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养老金双轨制“并轨”的大方向是明确的。实际的推进,要考虑两方面情况: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养老制度已实行60多年,从以往的经验看,对这类“老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才能实现制度的平稳过渡,减少社会震荡。另一方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也需要继续改革完善。所以,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综上所述,我认为虽然任何不合理的事物,都有其复杂的成因。但是,只要它有违公平公正,一定是不得人心的,迟早都是要被取消废除的,问题是何时才能迈出关键的一步。改革需要算一算成本收益。取消养老金双轨制,最大的收益就是社会公平。公平公正得到彰显,有助于人心的凝聚、社会和谐。这种“收益”正是我们改革的目标之所在。认识到这一点,解决问题的动力一定会更足,决心一定会更大。推进社会保障的公平,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是理性政府的必然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退休金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如今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消退休双轨制,消除公务员与普通群众的社保差别,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让广大群众享受公正公平的阳光,势在必行。

第二篇:养老金并轨

(一)养老金“并轨”还要等多久

—— 《南方周末》 一再错过时机之后,中国的养老金“并轨”改革,进入了不得不改却又极为艰难的复杂时刻。尽管这项改革在官方文件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要触动利益永远是做比说更难。

2014年1月1日开始,全国7400万企业退休人员迎来了一个福音——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次提高10%。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他们的养老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相比依然大有差距。社会保障制度里的养老金“并轨”问题,尽管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呼唤到现在,也一直未能让社会满意。

“并轨”一词来源于养老金的“双轨”制。在中国,长期以来,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执行的是全然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后者是被纳入养老保险体系运转,前者主要是由国家财政负担。

“双轨”制下,企业和职工需要承担养老保险缴费义务,退休人员每月拿到的养老金只是其退休前月工资的五六成。并且,他们还须面对养老保险资金出现缺口的风险。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则不需缴费,养老金直接由国库负担,退休收入也相对优厚,可达其收入的八成乃至更高。

这两个群体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落差状况,成为中国社会一个长期存在的阶层矛盾,也正在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挑战。

十年:19个字到16个字

“应当从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为人民网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强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仅仅是社会保险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问题。

在这份决定里,写有“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6个字。在十年前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里,写的是“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19个字。十年过去,“积极探索”变成了“推进”。

关于这件事情的最新进展,可以参见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2013年12月中旬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从上届政府提出这个题目,本届政府履职以来多部门组成了专门的研究班子,而且给了明确命题“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这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改委、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同时还组织了七家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平行开展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十几份分报告,七家平行研究机构各自提交了他们的研究报告,我们正在进行全面的汇总和归纳……形成总体方案后,会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几个月前另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追问了“并轨”的“时间表”,胡晓义说,“没有办法回答”。

对于社会的焦虑,胡晓义给出的最新解释是,这牵动各类群体数以亿计人的切身利益,同时关系到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必须慎之又慎,全面综合平衡。

“减少职工矛盾”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对南方周末记者感叹说,如果最初改革时就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彻底改革,有这个离决策层更近的群体的推动,或许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还能改得更好一些。

可惜,不论是1950年代,还是1980年代,中国都错过了时机。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李立三的主持下,中国效仿苏联建立了一套劳动保险制度。这个制度从诞生起,就不适用于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他们的退休金由国库开支。

1950年代中期,国务院曾发文把这个人群的退休金约定为工资的50%-80%,“特殊贡献”者可更高。这总体略高于企业职工的待遇水平,一度“在群众中造成影响”。

1957年,周恩来就在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提出过,全国总工会建议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同企业实行统一的劳动保险制度,以“减少职工中的矛盾”,但“这个建议”只是“交由国务院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后决定”。而次年国务院出台政策时,只是统一了两者的退休待遇标准,退休金都调整为工资的40%-70%。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待遇趋同,两个群体依然分属两套资金来源体系。

时任劳动部长马文曾在《人民日报》上说明,“准备在不久的将来根据新的情况和经验,将《条例》(指1951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编者注)作适当的修改后,扩大实施范围,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同样实行。” 在中国随后的“大跃进”、反“右倾”以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等**中,此事再无下文,中国就此错失了第一次养老金“并轨”的机会。

不过,30年后原劳动部干部恽务生撰文披露了一个细节:在“文革”之前,劳动部曾把“并轨”方案纳入一份准备上报国务院的《劳动保险条例》修正草案,但遭到“有的部门”强烈反对而作罢。

“文革”结束后,为了解决“文革”混乱造成的260万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应退未退”等问题,国家出台多个文件,对两个群体的退休待遇作了重新安排。

从当时的政策看,在这个中国亟待凝聚人心的节骨眼上,两个群体的退休金发放标准是基本一致的:都是按照工作年限,退休金为工资的60%-90%。但这种表面趋同的政策,并未触及养老的资金运作体系——机关事业单位依然是财政开销,职工则仍是企业发放。

对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养老体系,复旦大学教授封进认为,当时企业盈亏也是国家财政的一部分,不管是哪种运行方式,并无本质差异。

“时机不成熟”

等到1980年代,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也“倒逼”着进入改革节奏。1986年,国务院下发多个文件,改革劳动制度,其中即包括建立和推行养老保险制度,目的是解决下岗企业职工的保障问题。

这个捆绑了企业改革的养老制度,自然也就和机关、事业单位无关。时任劳动人事部部长的赵东宛曾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1986年改革之前,理论界、有关部门和企业就提出,为什么只在工人中实行劳动合同制,不在干部中也实行呢?但他称当时“时机不成熟”。

在那个阶段,企业改革,而不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才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

但这个问题并未被官方忘记。1992年,时任人事部副部长的程连昌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要尽快建立和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养老保险费用从财政预算中分离出来,他还提出了要和企业养老水平大致相当等指导思想。

在那之后,上海、海南和辽宁等个别地方,开始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但并未被扩大至更高、更广的层面。

这个时候,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属人事部管,而企业的养老制度归口劳动部。

其实,对于改革并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90年代中国曾有过一轮轰轰烈烈的政界、学界大讨论。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在那个时期形成,但在这个议题上,代表政府的参与者,基本都是劳动部。而当时由人事部管辖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很少出现在讨论范畴内。

终于写进了文件

相比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停滞和失语,2000年以后,“并轨”问题越来越被官方提及,开始一次次出现在重要文件里。

2000年初,国务院有关社会保障的文件里,对这个问题的提法还比较保守:“公务员和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维持原来的养老制度”,以及原有试点地区要巩固成果、“不要退保”。

在这一年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把“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写进政策方案,但未被采纳。

直到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终于出现了19个字——“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在这之后出现的进展,依然是个别地区的试点。

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曾在书里透露过这种试点的实质:“这些试点里,只有个别地区是并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其他都是在另外一个盘子里,参照企业改革模式,但缴费率和计发办法完全不同,这个体系的运转差额,由财政拨款。”

好消息是,至少在2003年之后,十七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十二五规划等多份统领全局的重要官方文件,甚至是公务员法,都把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写了进去。这也与近十年来,社会对“并轨”的强烈呼唤有关,每年“两会”,这都是必然出现的热门话题。

不过,实质性动作和操作性文件依然少有。直到2007年,国务院也只是通过了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继续在广东、上海等五个地方试点,但以上海为例,其实1993年就已开始了试点。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试点并不算顺利,有的地方甚至引发摩擦。

而且,这种对事业单位的试点,往往还招来了就职于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们的反问:为什么不在机关试点?

在政府体系内部,反对声音也很大。一位参与过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的官员坦言,自己曾给国务院领导写信反对“并轨”。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1998年后,机关事业单位的住房和医疗改革已经展开,如若很快连养老也改革,冲击太大。

“如果缺乏深思熟虑而仓促上阵,就可能造成新的矛盾和问题。”胡晓义2013年年中在《人民日报》的部长访谈中也说: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养老制度已实行六十多年,从以往的经验看,对这类“老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才能实现制度的平稳过渡,减少社会震荡。

也许是基于这种平稳过渡的考虑,最近新华社旗下《财经国家周刊》披露的接近人保部人士的这个说法,也引起了舆论哗然:养老金“并轨”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第三篇:养老金并轨

养老金并轨“七问”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会涨吗

发布时间: 2014-12-29 10:16:29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作者: 经济参考报 | 责

任编辑: 李嘉龙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今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过,由于改革细则尚未出台,如何改,改后什么待遇,改革的钱从哪里来等问题,尚存在诸多疑问。《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梳理,并采访了有关专家,希望就舆论关切作出一定回应。

1问“并轨”并的是什么

2013年之前,国内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四大模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本次舆论热议的养老金“并轨”指的是后两者的合并。

从历史沿革上看,居民养老保险的城乡并轨其实早已启动。2009年,国务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2011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试点。2012年,上述两项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为做好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决策部门在今年初还印发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对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待遇衔接作了明确规定。

截至目前,已经有不少于15个省完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合并实施,制度覆盖人口约5亿。

而近日热议的“并轨”,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在此之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由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养老金。

截至今年10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3.35亿人口,而公开数据显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接近4000万。

2问目前“并轨”进展如何

日前,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然而,此次确定的仅是思路框架,具体改革方案尚未公布。专家认为,未来会有详细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出台。事实上,此前已经有地区进行了“并轨”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广东深圳在适应公务员聘任制改革以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同时,先行先试,于2007年开始探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0年5月,深圳市出台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社会养老保障试行办法,全市所有新进公务员实行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深圳将该制度进一步推广到事业单位。据了解,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畅通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交流渠道,也得到了“新人”们的广泛支持。截至2014年6月底,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机关事业单位“新人”(聘任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已超过7000人。

3问“并轨”后替代率会否趋同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

有统计显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替代率超过80%,个别甚至达到100%。而目前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则在50%以下。

全国人大财经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西部某省2014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费水平为月人均3227元,而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则为月人均2065元,前者是后者的1.56倍。

“一些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当时接受国家分配到企业工作,退休后养老金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干部职工的退休金,因此对双轨制很有意见,企业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职工意见更大。”上述调研报告称。

不过,实现替代率的“平等”并非一朝一夕之力。不少专家认为,有赖于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不会有明显下降。

“这次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优化结构和确立新的责任分担机制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走向公平,关键是要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缴费义务并采取同样的办法调整养老金待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金肯定会减少,但加上职业年金,总体待遇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不过,长期来看,两者替代率终将趋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孙洁认为,目前应该做的是,继续适度提高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水平,并在理性提高公务员工资、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参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制订机关事业单位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毕竟从理论上讲,当一个人不再工作、退出工作岗位以后,他的收入必然要比在职职工收入低。”他认为,最终应使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基础养老金水平逐渐接轨、趋同,并通过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弥补不同群体间保障水平的差距。

可以预见的是,最终改革方案也会涉及这一问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近日所作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建立兼顾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物价变动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适时调整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并将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延伸到待遇调整政策之中。

4问职业年金钱从哪来

按照《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表述,职业年金是指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参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年金基金由单位缴费、个人缴费和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组成。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

改革之难,难在制度设计,更难在资金保障。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全国机关退休费用总额为59.5亿元,2005年达到1827.7亿元,增加30倍,年均递增25%。2006年到2008年的平均增长率也高达18.7%,明显高于同期在岗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

为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并轨”后退休金不会出现大幅下降,职业年金就必须“做实”。简单来说,国家本来只需支付已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但现在还要想办法给在岗的公务员“存钱”,难度很大。有学者提出疑问:“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速也在削减,那么凭空增加一大块公务员养老金开支,钱从哪里来?”

对此,西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授熊晖认为,国家应该在制度转轨期间承担这部分转制成本,建立起职业年金最为关键,这部分钱应该会由财政资金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双重投入。

在这一问题上,深圳职业年金制度有一定借鉴意义。根据《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社会养老保障试行办法》,各行政机关将本单位聘任制公务员职业年金缴费列入部门预算,按月划缴至聘任制公务员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聘任制公务员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职业年金缴费比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5问“并轨”后养老金能否投资运营

根据改革思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作为平滑养老金水平变动的一大支柱,职业年金“钱从哪来”至关重要。

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缴费,基金积累也将因此产生。那么,基金投资运营机制是否应同步建立?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制度,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部分由单位负担缴费,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为个人工资的8%。前者“现收现付”,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后者实行的是长期封闭积累、产权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原则上不能调剂借用。

而根据改革思路,“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那么,“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如若“做实”,必将产生体量不小的一个“资金池”。

不过,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机制尚不健全。结余基金绝大多数存银行、买国债,投资渠道单一,收益率比较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3年虽然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资产总额已达4.77万亿元,占当年GDP的比例高达8.3%。但由于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投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绝大部分基金作为财政专户存款“躺”在银行里“睡大觉”,购买国债和委托投资合计仅为711亿元,还不到资产总额的零头。

投资收益率方面,不但低于企业年金基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几何平均值8.35%),还低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收益率(年均收益率9.02%),更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20年来城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14.85%)。

从各地来看,养老保险基金实施投资运营的资产较少,且仅在两地实现。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曾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1000亿元养老金。有消息称,山东省也将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

“养老金要想实现保值增值,可以效仿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增加委托运营资金,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一位社会保障研究学者建议。

针对这一问题,马凯表示,下一步将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增强基金支付能力。

6问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会涨吗

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后,将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对个体员工而言,工资上涨是保证缴费的必然结果。

根据改革思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这样的话,在全面实现养老“并轨”之前,公务员工资可能实现普涨。但是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主要是为了覆盖社保支出部分。”熊晖说。

熊晖指出,当前很多基层地区的公务员群体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社保个人缴费的比例不低,对于那些月收入2000余元的基层公务员而言,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

郑功成则认为,实施养老“并轨”并不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必然上涨,但却是调整工资制度的好机会。国家应支付改革的初始成本,即适当增加一次工资,以消减改革初期带来的阵痛,促使制度平稳转型。

7问“中人”如何改革

改革的推进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养老保险“并轨”也不太可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若以入职年龄将员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那么“中人”的改革方案必然最复杂。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也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的原则。根据当时的规定,改革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本决定实施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中人”。由于他们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老人老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老人”,他们仍然按照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随基本养老金调整而增加养老保险待遇。实施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属于“新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将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基数的高低直接挂钩。

而深圳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选择了类似的路径,按规定,深圳新进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在职期间与企业职工一样,按照一定的标准缴纳养老保险。

不过,对于此次“并轨”如何实施,一切尚待相关细则出台。

“通过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基本保持‘中人’养老金待遇,降低改革阻力。”有专家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两条路,一是沿用企业养老改革时的视同缴费政策,这样对于财政资金的压力会小很多,但是今后也面临养老金个人账户亏空的问题。二是由财政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做实,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但这将产生巨大的财政压力。

郑功成也认为,这次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建立稳妥的“中人”过渡办法,让“中人”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也应当解决好机关事业单位中编制内外员工的现实权益差距问题。

至关重要的养老保障进行并轨改革,就是取消身份特权。

1986年前,中国的养老制度几乎完全是由国家负责,1997年和2005年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过修改,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也就是国家出一部分,个人也交一部分基金。此前养老双轨制在中国运行了约20年,在这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的“权宜之计”安排下,企业员工每月拿出工资的8%交养老保险,一直交到退休,最终却只能拿到原工资的50%左右的养老金。而公务员不仅每月不用出养老钱,退休后至少还能拿到原工资的80%至90%。

养老双轨制这一明显的弊病,官民双方对此也早有共识,但因改革涉及面太广,且牵涉到公务员群体自身的利益,因此总是“干打雷,不下雨”。此次“靴子终于落地”,中国官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以“壮士断腕”勇气推进改革的决心,更在推进中国整体改革方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养老保障体系不建起来,将是国家之伤、国家之痛。并指出,一定要改变双轨制或者多轨制的养老体制问题,让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公平。我们国家过去由于身份不同、岗位不同、地位不同,实行多元化的养老。

第四篇:员工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问题

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计发。“工资套改”主要体现在工龄和职务上:工龄越长,职务越大,则涨幅越大,退休工资也按照这个涨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就人为地拉大双轨制的差距。

目前“养老保险”分五种: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养老金顶层设计就是要将养老保险的各方面情况综合在一起研究,不是一个单向的改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各项制度如何平衡和推进,另一方面如何建立一个公平性和激励性相互平衡的机制,此外还要考虑现实和长远的问题。因此,养老金改革涉及的课题较多。胡晓义表示,其中涉及的子课题达16项。去年,人社部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7家机构,各自设计一份养老金改革方案。参与其中的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说,这是近年来首次由国家部委与研究机构、学者一起针对一项重大改革进行平行探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未来10年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确立了方向,但具体路线图和各个子系统的改革方案还需制订,牵一发动全身。除了这7份研究成果外,还包括社会各界对养老金改革的意见。还有一些虽然没有被人社部委托,但也主动拿出建议,他们将对这些建议统一综合、深化研究。“特别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我们还要具体测算,要跟实际结合,分省分地区具体地测算,选择最优方案。”在养老金改革方案研究的同时,他们采取边设计边推出的方式。一旦有成熟的改革措施就会及时推出。去年以来已至少推出3个关于养老金改革的政策,其中包括出台“新农保、城居保合并政策”、“关于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衔接的暂行办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递延纳税政策”等。这三项关于养老金的政策都是包含在顶层设计里面的方案,这些比较成熟的,就会陆续推出。今后还会有一些政策,等到条件成熟时也会陆续推出。另外,对于养老金“双轨制”何时并轨的问题,胡晓义表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已给出答案”。报告里有一句话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它是列在2014年重点工作里面,所以是已给出时间表了。养老金并轨最多能解决公务员与企业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公平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本身的公平问题。

据了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虽然已经对双轨制进行一些倾斜和调整,但是据专家估测,养老金并轨至少还需要五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文中说:“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而且,一般来说,能考上公务员的,文化程度也较高,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公务员来说,是否也不公平?”此核心观点遭到很多网友的反对。在这些

网友看来,公务员比普通人领取更高养老金才是不公平的。的确,养老金双轨制不公平。公务员比普通人交得少、领得多,在养老基金中多分走一块蛋糕,等于是人们除了用明面上的税来供养公务员,还得用隐形的税来供养退休公务员。但是,取消双轨制是否就能解决养老金的公平问题呢?这么做最多能解决公务员的养老金公平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公平问题。因为,政府办养老金的制度注定就不公平。首先,政府办养老金,就是让所有人都放弃对自己的资金用途的选择权,这对那些当下急需资金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养老金并不是一笔小钱。月收入1万者,就要交2800元养老金,其实很惊人。比如一个创业者,他更愿意留下这笔钱当前使用,赚钱以后反倒可以更好地养老;或者一个父亲愿意留下这笔钱给小孩提供更好的教育,以后获得更高回报。其次,强迫这么多人把自己的钱放到一个大锅饭里,必然就出现有人交的比吃的少、有人交的比吃的多的情况,这当然也不公平。公务员交得少拿得多,因为太明显而被大家看到。其实拿的比交的多的情况很多。比如,现在正在领取养老金的老人们,绝大部分都是拿的比交的多。第三,对后来者不公平。延迟退休是这两年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了。而为什么延迟退休?一方面是政府办养老金效率很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领取养老金的老人们缺口无法弥补。

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金双轨制“并轨”的大方向是明确的。实际的推进,要考虑两方面情况: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养老制度已实行60多年,从以往的经验看,对这类“老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才能实现制度的平稳过渡,减少社会震荡。另一方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也需要继续改革完善。

第五篇:企事业养老金并轨方案(本站推荐)

企事业养老金并轨方案

27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XX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备案工作已完成,下一步工作将继续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8日,记者向广东人社部门了解到,广东的养老金并轨方案已提交中央相关部门,但目前尚未获批,此外近日广东已陆续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社会保障卡。

国务院今年初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决定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办法,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后实施”。进入10月份以来,云南、甘肃、陕西、湖南、湖北、天津、黑龙江等多地密集公布了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再加上此前已经出台方案的四川、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吉林等地,目前已经公布养老金并轨方案的省份至少已有13个。

观察上述各地实施意见和办法,其主要内容均与“国家版”的规定一致,即:从XX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职工相同的单位和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所有机关事业单位都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

不过,对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确定,各地的规定却有所差异。例如,云南等地明确,机关单位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而上海则在实施办法中明确,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上月平均收入确定。

28日,广东省人社部门向记者表示,广东的养老金并轨方案早已提交给中央相关部门,但目前尚未获批。广东近日已将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社会保障卡,等方案获批后方可实际应用。

据中国网1月15日讯 国务院14日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指出,从XX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单位缴纳工资总额20%,个人缴纳工资总额的8%。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不得提前支取,免征利息税。

这标志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决定》指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都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这意味着,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缴费和发放基本一致。体制内人员的养老保险将转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此次国务院明确养老金“并轨”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这意味着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制内人员”,总数近4000万的庞大群体都将启动改革。

长期以来,这部分人及其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吃的是“财政饭”。而改革将改变这一局面:今后这些人群将参照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缴纳养老金,并将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

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国务院改革决定还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此举将保障改革人群的新养老金水平不低于现有水平。

根据改革决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

比如,公务员小明除去津贴、补贴等,每个月缴费工资是5000元,改革前单位和个人都不用缴费,小明退休后照样有养老金。改革后,小明每月要缴纳养老保险400元。

职业年金方面,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这样,小明又要缴200元,加上基本养老保险的400元,一共缴600元,这笔钱是从小明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将进入小明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连同单位缴费部分,退休后按月发放。

如此一来,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缴费和发放都基本一致,“体制内人员”以前的完全吃财政饭,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近4000万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怎么领取养老金呢?在昨日公布的决定中,对此三种情况分别予以明晰,而其原则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这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一致。

“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逐步过渡”政策主要是两条:

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特别要指出的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这项改革确定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这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优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结构,力争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

下载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什么是养老金并轨方案

    什么是养老金并轨方案 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根据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将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统一,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共同的办法。据消息称,XX年10月份以来,已有多个......

    养老金并轨带来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5篇)

    养老金并轨带来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养老金“并轨”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

    关于2014养老金并轨原则的消息

    关于2014养老金并轨原则的消息 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并轨原则确定 不降低机关单位退休金 3月29日,据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参与养老金改革部分政策讨论和制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样例5)

    在今年的两会中,养老金并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这一部分,并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最新时政热点:养老金并轨倒计时5篇

    汕头中公教育最新时政热点:养老金并轨倒计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薪酬待遇必涨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薪酬待遇必涨新政实施后,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曾做过调研,结果是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老医生、老教授等事业单位人员扎堆儿申请提前退休的现象。 2014年7月22日......

    公务员涨薪方案结合养老金并轨

    公务员涨薪方案结合养老金并轨2014年03月15日06:30来源:中国经营报公务员涨薪问题已经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人社部高层了解到,虽然公务员涨薪呼声高,......

    养老金并轨将引发教师辞职潮

    养老金并轨将引发教师辞职潮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有违社会公平,推动养老金改革是大势所趋,实现养老金并轨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一些网民认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群体是当前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