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局贯彻实施农业法工作总结
农业局贯彻实施农业法工作总结
州农业局: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于1993年
7月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颁布实施后,我县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学习,认真贯彻落实,特别是农业部门,更是大力宣传,使广大农业工作者能熟知《农业法》、运用《农业法》为广大农户服务。现就近年来的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执行《农业法》的基本情况
1、各级政府依法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法》颁布实施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出,基本上达到了《农业法》规定的“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国家农业信贷资金规模也有所扩大。2003年,我县获得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支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金额为100万元(无公害蔬菜项目)、国家无偿援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1万元(农村沼气建设项目);2004年获得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支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金额为240万元(无公害蔬菜项目100万元、马铃薯项目130万元、山野菜项目10万元)、国家无偿援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6万元(农村沼气建设项目),2005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160万元(蔬菜项目100万元、马铃薯项目60万元),农村沼气项目223.5万元。每年县财政拨付农业工作经费在20万元左右,省州业务部门拨付给我局各业务站的经费为5万元左右。
①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县委、县政府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安排资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整了以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优质香稻、优质水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为主要种植品种,广大种植户从中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5年更是跃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我县气候适宜,水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于发展水果、蔬菜等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农技人员的宣传发动与积极的技术指导,发展较为迅速。目前,全县有水果面积31500亩。其中柑桔栽培积9500亩(主要为温州蜜柑、椪柑、脐橙),柚1600亩,梨8150亩,李3000亩(主要为九阡李),杨梅1000亩,枇杷200亩,板栗3300亩,葡萄4150亩,年水果总产量1427.5万公斤,水果总产值2615万元。
全县的商品蔬菜面积32000亩。其中:三合、丰乐、大河、合江、交梨5个乡镇早春种植的早蒜苔、红将军番茄、湘研辣椒、黄瓜、豆类等蔬菜基地面积达7300多亩,规模生产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其中连片规模生产基地4500亩。蔬菜年总产量7.64万吨,总产值5348万元,平均亩产量2000多公斤,亩产值1800余元。
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扶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县农业局具体负责日常的农产品农残检测工作。通过对农业投入品的有效监控,2004年11月,我县三合镇晨光村、大河镇怀所村等8个村获得了贵州省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周覃镇板料村、三院村等4个村获得无公害大米产地认证,2005年6月,猴场村、晨光村等村生产的《江柳》牌大蒜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脱毒马铃薯、番茄、辣椒、早玉米等产品也正处于检测认证阶段。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省、州、县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农田水利、农村人畜饮水、山塘水窖等每年都在增加建设,乡镇农业部门的办公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到目前为止,我县已有15个乡镇农业中心建有办公用房。相关配套设施也在逐步配备之中。
3、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2004年来,我局配合县国土局对全县基本农田进行详查、划分、登记、公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目前,我县各乡镇基本农田的划分、竖牌公示已全部结束,并对未经审批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的行为进行查处,已进行建设的通过工作已停止修建,并已恢复农田原貌。
4、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县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不断得到充实,确保了农技推广的技术力量。目前,我县农业(种植业)系统共有农技人员164人,其中高级称职3人,中级称职18人,初级称职134人。以上人员中,县农业局59人,乡镇105人,基本上为正规全日制学校毕业,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素质较高。
5、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加大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力度。我县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开展了农民负担问题的专题调研,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取消了一些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并查处了一批涉及农民负担的案件。2004年,在还没有全部免除农业税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免除了巫不、羊福两个乡的农业税和小学生的学杂费,2005年,根据党中央的惠农政策精神,全部免除了我县的农业税,良种补贴也全部足额发到农户手中。
6、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审判、检察机关把盗窃、破坏或毁坏农业生产资料的犯罪,生产、销售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的犯罪,贪污、挪用农产品收购资金、农业资金、农业贷款犯罪等,列为打击重点,依法予以严惩,保障了农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7、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情况:今年上半年以前,农业执法工作分为多部门行使,执法力量分散,力度小,农业生产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去年底,根据国务院和省、州的要求,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县编委批准成立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农业执法大队,目前,经过招录的8名执法人员已全部到位,从7月1日起,执法队员已开展除植物检疫、农民负担监管外,涉及农业(种植业)的执法工作。由于此项工作刚开展,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采取措施
(一)领导重视,为贯彻实施《农业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县人大专门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贯彻执行《农业法》座谈会。在日常工作中,县人大、县政府领导多次宣传农业法律,打击农业违法行为的案件。每年人代会、政协会上,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不少涉及农业问题的建议、提案农业执法上存在的不足,促成了一批农业生产问题的解决。县政府领导多次召开安排部署全县清理整顿农资市场会议,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多次听取农业工作情况汇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督办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情况,领导重视,常抓不懈,为《农业法》在我县的贯彻执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贯彻实施《农业法》舆论氛围。03年以来,我局多次向县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县农业局利用场天咨询、会议、专栏、有线电视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加大宣传《农业法》力度,使该法家喻户晓,据统计,共印发宣传资料11600余份,咨询40余场次,电视报道相关内容2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严格执法。《农业法》贯彻取得明显成效。去年以来开展了清理整顿农资市场的专项行动,开展现场监督检查150余次,查处并责令整改违规经营点12个,另外,我们还组织执法人员到全县各乡镇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切实保护广大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端正态度,自觉接受人大对《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积极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依托人大权威强化法律的实施,争取重视和支持。
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连续获得好收成,粮食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城乡居民“菜篮子”日渐丰富,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些是与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分不开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农业法》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业投入不足、农民负担过重、粮食调销不畅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必须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贯彻实施《农业法》,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县的农业生产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贯彻农业法律意识不强。全县农业执法还存在一定的阻力,执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部门在口头上支持,实际工作很少考虑农业,加上没有农业执法专项经费,开展工作真是举步维艰.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滞后。由于资金短缺,全县农田排灌设施还不完善,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农业生产存在很大风险
三是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太大,有部分农户在投入上产生了困难,特别是贫困农户。
四是技术人员紧缺、工作经费少、车辆少,职工们的工作任务重、压力较大。
五是农产品检测体系未建立,未能对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权威保证,影响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和销售率。
六是种子市场全面放开,给管理带来诸多困难,经销商良莠不齐,群众难以选择。
七是由于经费和工作原因,农技干部没有深造机会,知识得不到更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建设中感到吃力。
八是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少,对示范项目投入不足,达不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四、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一)加大力度,提高贯彻《农业法》的认识。站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大对《农业法》的宣传力度,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强化各级领导、有关部门、企事业的法律意识,优化全县的农业执法环境。为此,要结合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培训送信息、召开会议等途径,重点强化领导干部的农业法律观念,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
(二)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树立《农业法》权威。坚持履行职能就是服务,不严格执法就是失职的观念,切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克服怕得罪人的思想,排除执法干扰,解决执法不到位的问题;依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的时效性,制定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集体审批制。开展保障群众利益专项活动。重点查处坑农害农典型违法案件,公开曝光。
(三)坚持执政为民,努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听取人人代表意见,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二00五年七月十二日
第二篇:关于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
5月中下旬,我们在分管主任带领下,就我市贯彻实施农业法情况,先后到市农业局、畜牧局、农技中心、程戈庄、朱解、皇华等5个部门和6处乡镇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部分农户。
总的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法,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定,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农业投入逐年增加,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标准化生产有了新进展,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市财政投入15285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40万元扶持农业标准化生产,申请长期贷款3.6亿元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全市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422家,发展标准化基地10万亩、畜禽标准化饲养场(舍)4800多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3万人,农民实际负担总额4564万元,较2003年减负51%,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4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
我市贯彻实施农业法措施得力,效果比较明显,但从基层和群众的反映看,也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学习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农业法及相关法规的内容了解甚少,部分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淡薄,依法进行生产经营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较差。有的领导干部口头上重视,工作上忽视,缺乏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人治现象和重政策轻法治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农业执法人员素质偏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是农业投入相对不足。虽然近几年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有了一定增长,但离农业的现实需求和农业法的规定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科技贡献率增长缓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弱化,存有险情,现有水库相当一部分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速度较慢,农村路、水、电、医、学等基础条件较为落后。
三是农技推广滞后于农业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农技推广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首先,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费不足。农技中心担负着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近几年一直缺乏必需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费,影响了业务的开展。其次,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出现断层。一方面,技术力量不足,工作条件落后。全市乡镇农技站在编人员140人,有的被安排做其他工作,有的无事可做、无所作为,从事本职工作的不足40人。相当一部分乡镇农技站办公条件简陋,有的没有办公场所,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知识更新慢,服务不到位。由于现行管理体制以及其他原因,乡镇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业务培训和进修,知识更新慢,缺乏履行职责的必备能力,难以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再是,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妇女和老人,文化水平低,得不到必需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盲目引种,违规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损失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是农产品流通加工体系不够完善。首先,市场信息不灵。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主渠道是电视、小报广告或是道听途说,受虚假信息影响,生产和经营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生产与需求脱节、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其次,流通渠道不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和交易方式落后,缺乏跨区域、规模大和信息活的现代批发市场。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总体数量较多,但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太少。除外贸、得利斯外,其他企业多为从事初级或半成品加工,功能单
一、产业链短、关联产业群发展缓慢。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生产和加工脱节,农产品深加工增值幅度不高。四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够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内部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组织种类不多、规模不大、覆盖面不广等问题,远远适应不了农民的需求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五是农业执法力度不够强。农业执法起步较晚,工作中薄弱环节较多。突出表现在交叉执法和执法力度不强等方面。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农资市场管理涉及农业、畜牧、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这些部门按照各自的行业法规实施执法,交叉执法、重复处罚以及以罚代法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执法力度不够,农资市场比较混乱,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农资违法生产、无证经营及证照不全等问题屡禁不止,部分经营业主不具备应有的农资经营常识,把农资当做普通商品,以次充好,误导农民,坑农害农问题时有发生。
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在三产中所占比重虽然越来越小,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从大的趋势看,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法的要求,各种优惠政策、投资政策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从我市情况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从而实现以工促农,统筹发展。作为农业大市,我们应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和各种有利条件,将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法结合起来,狠抓贯彻落实,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宣传学习农业法,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农业法是农业的基本法,深入贯彻实施好农业法,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农业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带头学习,认真领会和掌握法律精神。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抓好农业法及其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开展专家讲座、送法下乡等活动,做好宣传普及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要做好普法培训工作,把农业法培训纳入“四五”普法全过程,重点对国家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和基层干部进行培训,不断增强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农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重视、支持和保护农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农业法的规定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切实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依法落实好财政超收部分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政策规定,确保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要进一步扩大投资渠道,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招商农业”、“项目农业”,运用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充分调动集体、个人和社会各方面投资农业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农村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内源型、外源型农业经济同步协调发展。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新机制,有关部门要对乡镇、村管理的小型水利设施进行调查摸底,重新修订和完善水利设施承包合同,确定合理的承包费用,并实行统一管理,用于水利设施的维修和保护。通过多渠道、多形式集中更多的资金反哺农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稳定农业基础地位。
三、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要把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措施提上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要突出重点,对部分特色突出、市场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带动全市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使其成为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好生产基地,教育引导农民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确保农产品品质。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步伐,尽快试行和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优质优价。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培育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品牌,以品牌优势开拓市场。要进一步密切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引导农民根据企业需求组织生产,实现生产与加工的有效对接,逐步解决农产品卖难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搞好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四、强化农技推广工作,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是科技兴农的关键环节。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和农技推广法的规定,强化措施,积极推进科教兴农工作。要继续深化乡镇农技推广管理体制改革,借鉴乡镇兽医站的做法,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合理搭配和充实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完善农技推广网络。要从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善农技人员工作条件,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鉴于目前情况,建议市里在抓好农技人员业务轮训的基础上,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农技人员积极从事农资产品经营和承包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使其学有所用,“既开方、又卖药”,为农民及时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广泛开展农民夜校、短训班、远程网络教育以及送科技下乡等活动,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其科技素质。
五、搞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步伐。要适应市场农业的需求,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地市场流通服务。首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产业特点,完善规范现有农产品流通市场,尽快建设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其次,根据需要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通过产地认证和产品检测,使我市优质农产品,进入大中城市销售超市,实现优质优价,调动农民搞好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尽快健全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农业信息。四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以产业为依托,确立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果菜协会、农产品流通协会等多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村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六、加强农业执法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农业法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法律保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转变工作职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自觉性,保障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切实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严格执法、秉公执法。要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搞好农业执法机构与其他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问题。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农资市场,严肃查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年六月
第三篇:关于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
5月中下旬,我们在分管主任带领下,就我市贯彻实施农业法情况,先后到市农业局、畜牧局、农技中心、程戈庄、朱解、皇华等5个部门和6处乡镇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部分农户。总的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法,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定,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农业投入逐年增加,龙头企业建设步
伐加快,标准化生产有了新进展,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市财政投入15285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40万元扶持农业标准化生产,申请长期贷款3.6亿元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全市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422家,发展标准化基地10万亩、畜禽标准化饲养场(舍)4800多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3万人,农民实际负担总额4564万元,较2003年减负51,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4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
我市贯彻实施农业法措施得力,效果比较明显,但从基层和群众的反映看,也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学习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农业法及相关法规的内容了解甚少,部分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淡薄,依法进行生产经营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较差。有的领导干部口头上重视,工作上忽视,缺乏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人治现象和重政策轻法治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农业执法人员素质偏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是农业投入相对不足。虽然近几年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有了一定增长,但离农业的现实需求和农业法的规定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科技贡献率增长缓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弱化,存有险情,现有水库相当一部分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速度较慢,农村路、水、电、医、学等基础条件较为落后。
三是农技推广滞后于农业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农技推广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首先,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费不足。农技中心担负着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近几年一直缺乏必需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费,影响了业务的开展。其次,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出现断层。一方面,技术力量不足,工作条件落后。全市乡镇农技站在编人员140人,有的被安排做其他工作,有的无事可做、无所作为,从事本职工作的不足40人。相当一部分乡镇农技站办公条件简陋,有的没有办公场所,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知识更新慢,服务不到位。由于现行管理体制以及其他原因,乡镇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业务培训和进修,知识更新慢,缺乏履行职责的必备能力,难以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再是,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妇女和老人,文化水平低,得不到必需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盲目引种,违规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损失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是农产品流通加工体系不够完善。首先,市场信息不灵。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主渠道是电视、小报广告或是道听途说,受虚假信息影响,生产和经营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生产与需求脱节、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其次,流通渠道不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和交易方式落后,缺乏跨区域、规模大和信息活的现代批发市场。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总体数量较多,但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太少。除外贸、得利斯外,其他企业多为从事初级或半成品加工,功能单
一、产业链短、关联产业群发展缓慢。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生产和加工脱节,农产品深加工增值幅度不高。四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够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内部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组织种类不多、规模不大、覆盖面不广等问题,远远适应不了农民的需求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五是农业执法力度不够强。农业执法起步较晚,工作中薄弱环节较多。突出表现在交叉执法和执法力度不强等方面。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农资市场管理涉及农业、畜牧、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这些部门按照各自的行业法规实施执法,交叉执法、重复处罚以及以罚代法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执法力度不够,农资市场比较混乱,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农资违法生产、无证经营及证照不全等问题屡禁不止,部分经营业主不具备应有的农资经营常识,把农资当做普通商品,以次充好,误导农民,坑农害农问题时有发生。
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在三产中所占比重虽然越来越小,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从大的趋势看,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法的要求,各种优惠政策、
第四篇:关于《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现就**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下简称《农业法》)的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学习宣传。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乡村广播、标语、横幅、板报、简报等宣传形式,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送法下乡、法制集中宣传月、发放明白纸等活动的开展,深入宣传《农业法》,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农业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了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在大力开展宣传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农业法》的学习培训力度,组织各乡镇及部门农业执法人员参加了省、市、县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增强了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自觉性,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依法管理农业的本领。五年来,累计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00多次,发放明白纸6万多份,开展法律咨询500多次,培训农业执法人员2000多人(次)。
(二)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了落实《农业法》关于“增加农业投入”的要求,我们采取新增、整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向农业投入的倾斜力度。五年来,全县共拨付各类支农资金3.5亿元,其中县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348万元。今年1—6月份,共拨付较县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130万元。驻会农业银
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机制,为龙头企业提供大额贷款,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五年来,全县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支农贷款近5亿元。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0.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8亿元,较2003年分别增加9.6亿元和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5元,较2003年增加461元。其中农业收入634.61元,非农业收入1170.39元。
(三)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立足抗旱,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实施地膜覆盖、高产创建、良种、沃土、植保等工程,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增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推广半膜平铺、小垄膜侧和全膜双垄沟播等增产技术,地膜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总动员,大干一个月,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22.28万亩,地膜覆盖面积达到75.12万亩。引进、繁育、示范、推广品质好、增产幅度大的农作物良种,全县种子(马铃薯种子除外)统供量达到400万公斤,小麦、玉米供种实现包衣化,玉米、胡麻种植实现良种化,种子精选率达到100%,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以马铃薯、玉米、冬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累计落实测土配方施肥170万亩,提高科学施肥技术覆盖率。2007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00.8万亩,较2003年增长7.9%,总产量达到17.66万吨,较2003年增长5.6%。今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08.9万亩,创历史新高。
(四)壮大基地规模,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实施百万
多公里。农村能源建设,建成农村户用沼气8100座,同步完成改圈、改厕、改厨。农村电网改造,改造面达到55%,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六)完善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提高三农服务质量。一是依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开展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承包耕地总面积为220.89万亩,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111939册,占应发农户的99.8%,续签《农业承包合同书》111602份,占应签农户的99.5%。不断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妥善办理和解决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五年来,共完成土地经营权流转9335亩,其中农户间流转8777.5亩,受理土地纠纷案件51件,结案51件。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在各乡镇成立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机构,确定农经员为代理会计,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村民监督机制,使村级财务按照委托代理的要求正常运转。三是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发展马铃薯、小杂粮和肉羊、肉牛养殖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截止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6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专业协会30家,固定资产达5149万元,年销售收入2.4亿元,带动农户4.2万户。四是逐步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在28个乡镇分别建立了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技站、林业站、水利水保站、农机站等机构,现有编制303人,实有人员253人。
查各类化肥2800余吨,种子180万公斤,农膜600多吨,送检不合格化肥2批次,450公斤;送检不合格农膜2批次,243公斤。五是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强对城区肉食品市场、定点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检疫,对检出的病肉进行无害化处理,病畜进行规范化处理,累计检疫各类肉品180万公斤,定点检疫屠宰猪1.75万头,检出各类病畜210头(只);设立蔬菜、肉食品快速检测点,对鲜活农产品进行检测,发放临时通行卡1万多张,开通绿色通道。六是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控。积极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以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主,进行整村推进式全覆盖强制免疫,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开展小麦锈病、马铃薯晚疫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五年来累计投放各类防治药品160吨,防治面积1000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近10万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在贯彻实施《农业法》中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对《农业法》的普及还不够广泛,学习宣传还不够深入,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业法》的内容还不够了解,一些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二是我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财政困难,重点项目配套资金不能落实;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四是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假冒伪劣坑农害农
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负担随时可能反弹;五是农口部门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造成机构分散,力量不足,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力度不大,社会认同度差,执法阻力大。
三、今后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农业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深入宣传学习《农业法》,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结合“五五”普法,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农业法》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农业法制意识,为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现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二)继续加大农业投入,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重视、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切实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确保农业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要扩大投资渠道,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充分调动集体、个人和社会等各方面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扶持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方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培育知名品牌,拓宽销售市场,实现
第五篇:关于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审议意见
6月29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真贯彻执行农业法,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定,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农业投入逐年增加,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
势头。会议指出,贯彻实施农业法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学习宣传不够广泛深入;二是农业投入相对不足;三是农技推广滞后于农业发展;四是农产品流通加工体系不够完善;五是农业执法力度不够强。
会议要求,市政府要抓住有利时机,将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法结合起来,狠抓贯彻落实,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宣传学习农业法,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农业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带头学习,认真领会和掌握法律精神。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抓好农业法及其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
二、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稳固农业基础地位。要按照农业法的规定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依法落实好财政超收部分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政策规定,确保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农村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要对乡镇、村管理的小型水利设施进行调查摸底,重新修订和完善水利设施承包合同,确定合理的承包费用,并实行统一管理,用于水利设施的维修和保护。
三、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要把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措施提上议事日程,对部分特色突出、市场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进一步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好生产基地,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步伐,尽快试行和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优势开拓市场。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搞好土地流转。
四、强化农技推广工作,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和农技推广法的规定,强化措施,积极推进科教兴农工作。要适当增加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费,切实加大农技推广力度。要加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尽快使被借调人员重返工作岗位,使其学有所用,服务农民。要继续深化乡镇农技推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合理搭配和充实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完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在抓好农技人员业务轮训的基础上,市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农技人员积极从事农资产品经营和承包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既开方,又卖药,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广泛开展农民夜校、短训班、远程网络教育以及送科技下乡等活动,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其科技素质。
五、搞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步伐。首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产业特点,完善规范现有农产品流通市场,尽快建设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其次,根据需要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三是,尽快健全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农业信息。四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六、加强农业执法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转变工作职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自觉性。要切实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要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搞好农业执法机构与其他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问题。要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农资市场,严肃查处不法行为,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