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
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
<这次执法检查由省人大常委会和各市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领导,市县人大组织检查组负责对本市县的检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负责对省计划、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的检查和部分市县的重点抽查。检查组由各级人民代表、人大农(经)工委成员组成,邀请部分农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执法检查以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和农业资金的管理使用为主要内容,在全省范围内同时开展,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调查研究阶段。从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省市县人大农(经)工委组织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自查,做好向检查组汇报的材料准备。
(二)检查评议阶段。从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市县人大执法检查组开展了对本市县的检查评议,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在陈苏厚副主任的主持和带领下,听取了省发展计划厅、财政厅、农业厅、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及农口各局的自查汇报并进行初步评议之后,深入澄迈、屯昌、通什、保亭、临高、文昌等市县检查。检查组听取了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汇报,实地考察了40多个农业资金扶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种养项目,并通过座谈会、访问、查帐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深入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认真依法评议,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此外,检查组还请定安、陵水两县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到海口汇报了截留、挪用农业资金的情况,请省发展计划厅对用于片区开发的987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了专题汇报。
(三)整改总结阶段。12月上旬开始,检查组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初步总结,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了检查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意见和要求。政府和各部门根据检查组的评议意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省直有关部门、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次执法检查非常重视,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组的工作,使检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整改工作正在逐步深入。临高、文昌、澄迈等市县边查边改,在检查期间主动退还了占用的部分农业资金。――资金投入增加,生产能力提高。1994―1997年,全省财政对农业投入总额20.29亿元(含支农生产资金、农业事业费、农综发资金;其中中央财政15.19亿元,地方财政5.10亿元),年度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规模从1987年的0.79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5.33亿元。这些资金安排使用到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产品流通基础建设等方面,推动着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五年间,全省农业增加值由54.13亿元增加到159.00亿元(增长193.7%),粮食年产量由203.65万吨增加到219.70万吨(增加16.05万吨),瓜菜年产量由107.42万吨增加到211.28万吨(增长96.7%),水果年产量由15.40万吨增加到39.14万吨(增长154.2%),肉类年产量由20.15万吨增加到34.70万吨(增长72.2%),水产品年产量由25.74万吨增加到52.25万吨(增长103.0%),农业人均年收入由892元增加到2382元(增长167.0%)。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我省第三期(1995―1997)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财政资金2.165亿元(中央1.35亿元,省0.75亿元,市县0.065亿元),加上第一、二期(1989―1994)已投入资金3.6亿元,共计投入财政资金5.665亿元。我省农综资金的60%以上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农田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提高粮油糖的生产能力和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据统计,三期农业综合开发新建小型水库44座,开挖维修渠道6140公里(其中衬砌防渗 2340公里),修建机耕道路1540公里,增加、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20万亩,营造防护林、经济林50万亩,综合整治农田280万亩,修造渔船127艘,修建虾池鱼塘2000亩和网箱3914个,兴办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10个,修建乡镇农技站104个。这次絷地检查组看到的澄迈县促进水库干渠防渗和隧洞工程及山口洋整治工程,屯昌县加乐潭水库灌区配套防渗工程,保亭县什来水利干渠配套工程,临高县美灵隧洞工程和松涛五支渠配套防渗工程,文昌市白石溪引水工程,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大小农综发项目,工程质量一般都比较好,正在发挥并将长期发挥效益。
――面向贫困地区,扶贫赈困有成绩。1994―1997年,全省投入扶贫资金0.96亿元,以工代赈资金3.29亿元,这两项资金重点投向贫困地区。扶贫资金的三分之一,以工代赈资金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余用于种养业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等。调查统计,利用两项资金新建、修复水利工程56宗,硬化防渗渠道820公里,增加、改善灌溉面积78万亩,解决了82万人的行路难、42万人的饮水难和35万人的用电难问题,扶持贫困农民种植作物30多万亩,发展了一批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全省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85万人减少到1997年的29万人。屯昌县是使用两项资金较多的市县之一,1994―1997年使用扶贫资金534万元、以工代赈资金2895万元,完成了木色水库南北干渠配套,黄岭水库和西昌水库加固及渠道防渗、福永至大石公路、西昌至藤寨公路等一批基础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摘掉了全国重点贫困县的帽子。通什市坚持扶持到村到户,突出解决水、路、电方面的困难,狠抓科技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种养,增加收入。全市10768户、56147农村人口中已有9702户、47747人脱贫。保亭县的南水北调和番那水库、陵水县的小南平水库、三亚市的梅山水库、东方市的温村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各级政府对农业资金的管理都比较重视,并初步形成了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近年来,各级人大和政府的审计部门加强对农业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保证农业资金使用得当并发挥其应有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强化资金管理这个中心环节,把好工程项目的规划立项预算关、施工质量监理关、验收结算审计关,使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有了保障。保亭县在农行设立了各项农业资金专户,财政和农行共同管理,监督业务部门使用农业资金,县人大和审计部门也加强了检查监督,从而保证了农业资金的及时到位和专款专用。
三、农业投入和资金管理使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水平。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第四十七条又规定,“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农业的资金和农业贷款。”对照这两条法律规定,我省农业投入和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如下一些严重问题: 一)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呈下降趋势。检查发现,在中央财政对我省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省级财政四项资金(支农资金、农业事业费、农综发资金、农业基建资金)从1994年的16534万元下降到1997年12568万元(减少24.0%)。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支农资金由2804万元下降到1369万元(减少51.2%),农业基建资金由4605万元下降到1866万元(减少59.5%)。检查发现,全省19个市县中,市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1997年比1994年减少的9个,持平的2个,增加的8个。如儋州市,1997年与1994年相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了28.7%,而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却减少了31.9%,农业投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由12.8%下降到6.8%。另外,四年间全省市县拖欠各项配套资金达8000多万元,有偿资金难于回收,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我省农业的发展。
(二)截留、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情况比较严重。在全省19个市县中,1997年截留、挪用农业资金的市县达14个,总额10454万元。其一,调查核实,全省有13个市县1997年截留、挪用上级下拨的支农资金7280万元。1997年,澄迈县、定安县、陵水县、临高县、文昌市、通什市财政占用支农资金分别达992万元、977万元、833万元、725万元、873万元和615万元,占用比例为资金总额的25%以上。其二,陵水、屯昌、白沙、定安、万宁、澄迈、三亚等7个市县的财政、三防部门占用中央下拨的防汛抗旱经费268万多元用于发工资和扣抵粮食挂帐等(万宁市三防办用于购车14万元,三亚市列支黄××出国考察1.7万元、购移动电话2.86万元)。其三,1997年全省有6个市县挪用省下拨的扶贫资金共计886万元,其中陵水498万元,白沙122万元,临高126万元,万宁60万元,琼山45万元,澄迈35万元。其四,陵水、万宁、临高、保亭4市县的农业、水利等部门占用农业专项资金406万元。其五,1995年前,省政府委托省物资总公司等单位将国家分配给我省的以工代赈物资兑换成现金,在此过程中,省物资集团公司欠兑换款958.25万元,海南物资贸易中心欠465.5万元,海南鸿腾公司欠190万元,共计拖欠1613.75万元,致使下达市县的部分以工代赈指标长期未能兑现。
(三)部分农业资金投向不当,以工代赈资金投向存在的问题较多。以工代赈资金应当用于救助、扶持受灾地区或贫困地区的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但占全省以工代赈资金总额30%的片区开发(种养项目)资金9870万元的投入的投入大都背离了正确的方向。省发展计划厅属下的鸿腾公司和鹏腾公司三年间(94―96)获得以工代赈资金1080万元用于养殖驼鸟和中华鳖。陵水县四年间(94―97)经批准以工代赈片区开发项目9个,资金996万元,除县挪用200万元外,到位的796万元主要由统计局安排给属下的公司使用。屯昌县四年共获以工代赈片区开发项目资金570万元,除100万元用于救治大同乡病牛和50万元拨给林科所外,其余420万元用于单位办的经济实体或项目。文昌市1994―1997年以工代赈片区开发资金110万元全部由公司使用。除以工代赈资金外,其他各项农业资金也程度不同地存在投向失当的问题,由此造成农业资金的流失,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四)资金使用效益不好的情况相当普遍。从检查的6个市县来看,基础设施项目(水利和饮水工程、乡村道路工程、通电照明工程等)的效益都比较好,尤其在社会效益方面,群众比较满意,而生产性项目(种养、加工、流通等)的效益都普遍不理想。全省以工代赈、扶贫和农综发资金扶持的种养项目效益普遍较差,有的已经失败。例如:文昌利用扶贫资金种植的1000亩龙眼和150亩荔枝因引种病苗而失败。投入财政基建资金180万元的临高调楼渔业综合服务基地因决策失误和管理混乱而停建。通什满发水果基地、澄迈山口2500亩水果基地因后续资金和技术跟不上陷入困境。保亭的红毛丹和苦丁茶群众信心不足而放松了管理。省计划厅和陵水县计统局投入巨额以工代赈资金的驼鸟养殖项目因对市场预测失误而进退维谷。省农业厅投资150万元兴建的永发农产品批发市场闲置晒太阳。投入财政基建资金735万元的省农科院永发基地、165万元的省农技中心三江优质水果示范基地、150万元的新桥隔离试验区等三个省级的农业科研和示范基地,其管理水平之低下令人难于置信。永发基地建设进展缓慢,价值几十万元的进口滴灌设备垃圾般地堆置在田边地头任由水淋日晒,造价昂贵的网室里种着普通的萝卜、白菜。隔离试验区建于1995年,现又发现选址不当,需另投资另选址重新建设。屯昌、澄迈计统局办的荔枝龙眼基地,每亩已投入近4000元,其成本高出当地农民的3倍多。
四、执法检查组提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省财政对农业投入和农业资金管理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检查组提出如下整改意见:
(一)认真贯彻农业法,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各级政府要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继续深入宣传学习农业法,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充分认识农业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松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各级政府和计划、财政、农业部门应当做好几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组织力量检查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否符合农业法的规定,未达到要求的要依法纠正。今后,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必须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省长、市长、县长要对此负责。
第二项工作,各级财政、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1994年以来截留、挪用、侵占的各项农业资金必须如数退还。财政及有关部门要进行彻底清理,张榜公布,限期追回。今后,凡发生截留、挪用、侵占农业资金的行为,一律按农业法第六十条规定处理。
第三项工作,各市县1994年以来拖欠的农业配套资金要想方设法补足,从今年开始再不允许发生新的拖欠。省政府在安排配套指标时,一要严格执行国务院的政策(如农综工程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要求省级财政配套70%、市县级财政配套30%等),二要从实际出发,对财政特困市县和民族地区适当照顾。第四项工作,省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引入外资,解决农村农民利用农业贷款难的问题,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增加农业投入。
(二)坚持农业投入的正确方向,防止农业资金流失。首先,必须十分明确,今后农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当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建设。通过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加快农田水利和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扶持性质的生产投入的对象应当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民。科技示范性质的项目主要由基层农科机构来承担。要坚决纠正把农业资金投向资金管理部门属下的或社会上的公司、经济实体或个人的错误倾向,特别是各级计划部门,今后再不能把以工代赈资金用于属下的单位和个人搞“片区开发”和办实业。要对计划、财政及农口各行政单位所办的经营性公司、经济实体和项目进行清产核资,与机关脱钩,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限期归还已经使用的国家农业资金。
(三)加强项目管理和跟踪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利用农业资金的种养项目,大部分都没有实现预期的效益,有的项目已经失败或者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各方面加以努力和改进:一是投资决策必须科学民主,对项目的论证必须客观实在。掌握农业资金使用权的单位和领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和深入分析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可靠的市场信息,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出正确的判断,避免和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二是项目规模必须量力而为、实事求是,切忌好大喜功、一哄而上。一切新的项目,比如荔枝、龙眼、红毛丹、苦丁茶等,应当遵循“引进试种要大胆,推广普及要慎重”的原则,抓好典型示范,逐步扩大规模。三是必须坚持资金投入与技术培训并重的方针,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各级政府都要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推广、普及工作,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农业科技部门和科技工作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科技兴农作出贡献。四是在发展新项目的时候不要轻易地放弃传统项目。种什么,养什么,都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实践证明,用强迫命令的办法强求群众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是肯定做不好的。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最有效办法是做出示范样板,“让事实说话”。当贫困的农民还未认识到种桂果养珍禽的效益或者还未掌握技术时,也应当支持他们种粮蔗养猪鸡。
(四)健全农业资金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长期以来,我省的农业资金管理还比较混乱,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建议省政府组织调查研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制定一个可行的农业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抽入机制和投资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程序以及资金的批拨、使用、效益评估和领导负责制等,使农业资金管理有章可循。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农业资金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抵制人情、关系、权力的干扰和利益的诱惑,依法管好用好农业资金。各级人大以及政府的审计、监察部门都要加强监督,发现和纠正农业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保证各项农业资金用到实处,产生好的效益。
各级政府和财政、计划、农业等有关部门要继续安排一段时间集中精力抓好整改,各级人大要加大力度跟踪监督,使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尽快解决,逐步健全农业资金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整改情况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农业局行政执法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市农业局宛农[2004]94号文件关于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检查通知精神,结合内乡实际,现将内乡县2004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把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一是年初就制订了全年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局成立农业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主抓副职为副组长,各农业行政执法单位领导为成员,办公室抽调人员为专干,全面督导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局领导班子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主抓领导和各行政执法单位阶段性工作汇报,总结成绩,查找不足,确定解决问题办法,部署下步工作。二是实行“绩效挂钩,一岗双责制”。即:主抓领导、执法单位领导工作成绩实行百分考评制,年底考核,60分以下不合格,发放工作60%,70——85分为合格,发放工资80%,90——100分为优秀,发放全额工资并进行适当奖励。三是经常向县人大、县政府领导汇报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如六月份,我们就农资广告不规范,有误导群众问题,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广告管理的决定》的通告,九月份配合县人大组织开展了《种子法》执法检查,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县领导充分肯定。
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农业行政执法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栏、标语、公告、挂图、横幅等宣传媒介,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朋友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结合普法工作,加大农资法律法规宣传,在农资产品集散地、经营场所以及集中居住区设立宣传栏,普及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农资打假的工作中。今年以来,共出动宣传车42辆次,印发各类法制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受教人员达2万多人次,同时,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了“农业行政法律法规宣传栏目”,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使农民对农业法律法规有了明确的认识,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种子管理站、植保植检站、土肥检测站,在加强自身人员农业行政执法素质的同时,还为各生产厂家、经营商户开办了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其中种子管理培训136人,植保植检、农药等培训人员200余人,土肥培训60余人,使全县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和遵纪守法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
三、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县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把完善制度、严格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规范执法机构队伍。协调县编委健全了局法规股、种子管理站、植保植检站和农药监督检验所、肥料监测管理站等农业行政执法单位,调整充实持部、省、县执法证专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4人,各单位都配备了基本的交通、通讯、检验、取证设备,能依法正常开展农作物种子、肥料、农药、植物检疫、食用菌种、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等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局对各执法单位分别下达委托执法文件,签订了实施行政处罚委托书;对构成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审批、询问及调查取证、违法行为处理通知、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结案报告等执法程序及文书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的规范程序和文本格式执行;向社会公示执法依据、程序、举报电话等。同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所有收费、罚款一律上缴财政专户,严禁对单位、个人下达罚款任务。三(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是加强对执法单位、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执法人员除积极参加上极组织的培训外,局组织为期一周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要求执法人员必须树立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做到恪尽职守、文明执法、程序合法、廉洁奉公,不得利用特权谋取不正当利益;各执法单位定期向局汇报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实行错案追究制,全年局系统执法人员没有出现违纪违规现象。
四、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农资市场打假整治和管理工作
在年初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局召开的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会议后,我们迅速向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作了专题汇报,制订了《内乡县2004年农资打假工作方案》,承担起农资市场管理牵头单位的职责,组织各执法单位采取经常性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部门执法与联合打假相结合,明查暗访与奖励举报相结合等方法,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打假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种子市场整治工作。首先对全县种子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共检查种子企业2家,种子经销户140家,其中,瓜菜种子案件14起,品种侵权案4起,标签不合格案19起,质量不达标案件15起,查封违法种子案件5600公斤。其次是加强了对种子广告发布工作的管理。对发布种子广告的单位及个人把好“三关”,即:品种审定关、种子质量关、广告语关,严禁任意夸大种子产量和质量,误导农户消费。并与工商局结合,实行种子广告由农业、工商两乡审查制。取缔违法和虚假广告12个。其三严格品种管理。对新品种引进示范实行申报登记制度,种植面积严格限制在本作物种植面积的5%以内,查处销售未审定品种案件2起,涉及种子1930公斤。其四加强种子质量监控,对重点作物,特别是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和种植面积较大的其他播作物,共抽检样品112份,代表数量17万公斤,其中棉花合格样品占60%,玉米合格样品占91%,水稻合格样品占93%。如在对种子公司玉米样品抽检中,检测出鲁单981和单科2123两个品种不合格,及时向公司出具了检验报告和处理意见,责令停止经营该品种,2万公斤种子已退货。
农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先后对全县16个乡镇的农药经营门店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甲胺磷类农药及其高毒农药混配制剂、杀鼠剂等。共检查经营门店189个,抽样品25个,查处假劣农药产品8个,立案5起,查处5起,结案5起。认真落实省植物检疫备案办法,对全县调运、销售的小麦种子全部粘贴植物检疫证明标示。
肥料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县内两个生产企业及经营门店200个,重点检查复混肥料、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生物钾肥料、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等肥料品种30个,代表肥料2500吨,违法肥料品种4个,代表肥料300余吨。立案4期、查处4起、结案4期,挽回经济损失20万余元。全年全县没发生重大农资质量事件,切实维护了我县农业生产的安全。
五、搞好部门配合,加大执法力度
在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中,我们注意主动与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协调与配合,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和案件查处工作。如与工商局协调规范了种子、农药、肥料广告的审验管理工作;与公安局配合依法查处了师岗镇一农民非法经营杀鼠剂案件;与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查处湍东植检一门市经营劣质硫酸钾案件。
总之,全年我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着执法力度不够大、个别经营户经营劣质农资、综合执法没有开展等不足,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使领导和群众满意。
第二篇:农业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农业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区卫生局 2009年5月18日
区人大常委会:
卫生行政部门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为第八十四条“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形式,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农业法》颁布以来,我局以此为目标,努力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农村医疗服务网点建设,强化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
我区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全区9个乡镇试点推广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起在全区推广,2007年起实行门诊报销制度。
截止2008年全区共集资3885万元,共报销支出3853万元。共有487530人次参加新农合,以大病为统筹的户报销率约达到10.83%,2007年全区参会农民门诊报销受益率为25.32%,2008年参会农民门诊报销受益率为52.77%。较好达到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农民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年来,我局坚持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为导向,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农民的积极参与下,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发展达到较高的医疗保障水平。2008年,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获省级先进单位称号。目前该项工作运行平稳,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深得民心。
当前,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现在农民看病也可以刷卡了。
二、农村医疗网点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局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农村医疗网点建设,致力于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我区9个乡镇卫生院已经基本配齐“新六件”(血球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B超、X光机和心电图机),对其中3个卫生院进行了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2009年要完成全部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同时,计划扩建区人民医院,建设住院大楼;在三期新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努力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农村医疗卫生布局,以充分保障西片农村医疗服务需求。
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局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了素质提升工程和技术结对帮助活动,加大卫生扶贫力度,充分利用辖区卫生资源,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卫生医疗差距,实现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镇中心卫生院 挂钩帮扶、*医与**卫生院结对、区人民医院与**卫生院结对。实行了区级医院卫技人员职称晋升时,下派到结对扶贫卫生院工作3—6个月的制度。在全区8家医疗机构推行了慈善门诊,切实减轻农村困难户的医药负担。近3年以来,共组织医疗队18支,诊治病人10.8万人次,价值药品近14万元。
三、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契机,努力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一)农民基本卫生服务有了保证。目前,我区共设置村居健康宣传栏298个,设置率达到100%,每个宣传栏都能做到每月定期更换一次。切实开展了上门宣教,围绕当地主要疾病控制或群众关心的公共健康问题,基本做到了“无病早防、小病早发现、大病早治疗”。
(二)农村重点人群有了重点卫生服务。儿童、妇女、老人和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及艾滋病等重点疾病都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加强对慢病患者的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建立社区慢病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日常医疗服务,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
(三)农民基本卫生安全有了保证。落实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管理和监测制度,在各基层卫生院都确定了公共卫生信息员,能做到严格按要求报送各类信息。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监督,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充分 利用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加强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整体功能,有效杜绝假药、劣药流入。以预防群众性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发生为目标,针对农村食品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计划的食品安全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2007年,我局在**等农村共取缔无证非法行医206家,没收销毁假冒伪劣药品、器械312箱(件),罚款3.2万元。2008年,我局共取缔无证非法行医335家次,没收和销毁药品439箱、医疗器械26箱、罚款4万元。
下一步,我局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业法》执法检查力度,促使我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再上新水平。
第三篇:市农业局关于省人大对农业法执法检查落实情况汇报
市农业局关于省人大对农业法执法检查落实情况汇报
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对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以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把握检查重点,周密部署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开展督查指导,有关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现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对于农业法执法
检查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4月14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下午市人大的检查工作布置会议,局长方勇军均亲自参加。局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农业法执法检查有关工作。局专门成立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温农56号),局长方勇军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周辉等任副组长,局有关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处,具体负责协调相关工作。
二、周密部署,宣传发动
为切实做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根据局长办公会议的专题部署,政策法规处全力做好工作落实: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农业法执法检查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对农业的关注、关心,4月14日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局**农业信息网当即头条发布相关新闻和图片,4月29日组织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市人大组(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织的农业法知识讲座,有关农业法执法检查的文件和工作动态均在**农业信息网反映。二是做好配合工作。准备了《农业法律法规选编》、《农业政策文件选编》200余本赠送市人大,帮助市人大聘请农业法讲座授课老师,协助市政府办公室草拟了《关于做好迎接执法检查迎检工作的通知》(温政办发明电75号)。三是精心指导检查。14日会议之后,我局即将相关文件和网站消息发送给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市局成立领导小组和制定检查的具体工作方案的情况,我们已在第一时间通过农业信箱发送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作为第一手材料指导各地工作开展。
三、突出重点,落实责任
为切实做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工作,我局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温农57号),突出重点,明确任务,规定时间,落实责任全面做好执法检查工作。一是拟定工作方案,确保责任落实。针对检查的四项重点,结合局属单位职责,我们分别确定局办公室、农业站、科技处、畜牧局、执法支队(植检站)和经管处分别负责四个单项自查工作,并要求局属其他单位认真开展自查,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局政策法规处负责农业局自查报告的汇总。二是召开会议部署,确保重点突出。在下发农业法执法检查自查方案的同时,我们召开专题会议说明各项检查要求,并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环节,如农业投入绩效检查方面,要求注重区分支农资金的种类和来源;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求查清农技人员具体待遇落实情况、工作精力的农技推广到位情况以及推广防控经费到位情况。确保各项检查内容重点突出。三是加强督查指导,确保检查实效。在明确自查任务后,局政法处通过农民信箱及时跟踪工作任务进程,及时指导各处站以及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的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检查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确保检查实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对各地农业部门督促指导,我局拟在5月7日的全是农业局长例会上,对农业法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再强调、再落实,进一步增强执法检查工作实效。二是扎实完成自查任务,各项自查任务将在5月9日前完成,5月15日前完成农业局自查报告上报市府办。
第四篇:农业法解析a
一、关于《农业法》的一些情况,主要包括
(一)农业法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位置(二)农业法在1993年公布实施产生的背景(三)为什么要修改农业法(四)主要修改了哪几个方面
法律体系,是由本国现行的各部门法之间有机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我国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主要是以法律调整对象来划分的。我国划分的部门法有九个部门法。
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④商法⑥经济法⑥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一——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⑧刑法⑨诉讼法
农业法按照专家学者的分类,属于经济法,也属于基本法范畴,一切农业方面的配套法规都是以农业法为基础而制定的。
(二)1993年农业法产生的背景
建国以来,国家指导和管理农业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各类具体的政策,尤其是从1983年起每年党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工作的。政策具有制定和执行起来简便迅速、针对性强和时效性强的特点,许多符合实际的政策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正因为政策的灵活性、时效性,在各地的贯彻执行当中存在着各取所需、各行其是的弊病,使中央的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内部方方面面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也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政策已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处理、协调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关系。同时,我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和重大政策,特别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新的生产经营制度并没有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肯定下来,不少既定的农业政策不能很好落实,一些农民和农村干部怕“变”的疑虑长期不能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为巩固发展农村改革的成果,充分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990年3月,70名全国人大代表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联名提出议案,要求抓紧制定《农业基本法》。1991年、1992年全国人大、全国政府“两会”期间,又有一百多名全国人大代表,70多各政协委员,提出制定农业法议案。1991年4月,农业部就农业法起草问题请示国务院同意后着手起草,并列入了国务院起草计划。92年2月成立了19个部门参加的起草小组,92年6月将征求意见稿分送中央、国务院27个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以及30个省市领导征求意见,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标志着我国以法治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为什么要修订农业法
现行农业法是1993年7月2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于同日起施行的。农业法的施行,对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和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二、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带动,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这次修改增加的重要内容,主要的规定:一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生产、加上、销售一体化经营。二是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组织,与农民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三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乡镇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活动,采取措施保障农产品运输通畅。
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这次修改增加的重要内容,主要规定:一是国家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按照有关技术规程、操作规程和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二是国家鼓励和扶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加强对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四是健全动
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监测、预警、防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和植物病虫害的快速补灭机制,建设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实施植物保护工程。五是保护产地环境。六是对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依法实行登记或者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安全使用制度。
四、关于粮食安全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只能依靠自己。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根本保障,对这个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
这次修改新增加了“粮食安全”一章,主要的规定:一是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加工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是对部分粮食品种可以实行保护价制度。四是国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和分级储备调节制度。五是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
五、关于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
六、关于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
七、关于保护农民权益
八、关于农村经济发展
九、关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这次修改增加的重要内容。主要有:
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
我国农业标准从无到有,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制定了一批农业标准。截止到2002年4月30日,已发布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476项。
农业部近年筹建了179个部级质检中心,其中已有165个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和执法检验授权认可。在省一级,已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类检验站(所)480余个。地、市、县级农产品类质量安全检测站(所)1200余个,其中最终农产品质检站400余个。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但由于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不仅不能适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认证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工作,新农业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
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新农业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依法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国家鼓励和扶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措施,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优质农产品可以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有关的标志。符合规定产地及生产规范要求的农产品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同时国家还将采取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止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产品的污染。
三是建立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如何合理、科学地加工农产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好多食品卫生不合格不仅有源头的问题,也有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保障食品安全。
四是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安全使用制度。
新农业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使用制度,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的质量负责。禁止生产和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种子、农业机械等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登记或者许可制度。
国家同时实行动植物防疫、检疫制度,健全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对动物疫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的监测、预警、防治,建立重大疫情和病虫害的快速扑灭机制,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实施植物保护工程。五是粮食安全有了保障措施。
为实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目标,粮食安全第一次写进了农业法,并新增加了“粮食安全”一章。
新农业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依法实行特殊保护。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改善粮食收贮及加工设施,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加工水平和经济效益。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
新农业法还规定,在粮食的市场价格过低时,国务院可以决定对部分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制度。保护价应当根据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的原则确定。农民按保护价制度出售粮食,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不得拒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财政、金融等部门以及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及时筹足粮食收购资金,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国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国务院应当制定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与粮食储备数量指标,并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耕地、粮食库存情况的核查。国家对粮食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建设仓储运输体系。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保证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
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用于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和保护农民利益。
新农业法在现行农业法的基础上,对“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一章增加了新的内容。
一是确立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将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农业法规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能、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资源区划或者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区划,建立农业资源监测制度。
二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做了进一步规定,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和任务。
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地,防止土地沙化,新农业法规定,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保养耕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增加使用有机肥料,采用先进技术,保护和提高地力,防止农用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
三是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方面的责任。
新农业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小流域治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国务院和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制定防沙治沙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是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保护林地、草原、水域及野生动物资源等方面的责任。
新农业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群众植树造林,保护林地和林木,预防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制止滥伐、盗伐林木,提高森林覆盖率。国家在天然林保护区域实行禁伐或者限伐制度,加强造林护林。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原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指导、组织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建设人工草场、饲草饲料基地和改良天然草原,实行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推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草原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禁止毁林毁草开垦、烧山开垦以及开垦国家禁止开垦的陡坡地,已经开垦的应当逐步退耕还林、还草。禁止围湖造田以及围垦国家禁止围垦的湿地。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采取生物措施或者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防治动植物病、虫、杂草、鼠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治理,防治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五是确立了国家对退耕农民、转业渔民提供补助制度。
新农业法规定,对在国务院批准规划范围内实施退耕的农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补助。国家引导、支持从事捕捞业的农(渔)民和农(渔)业生产经营组织从事水产养殖业或者其他职业,对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统一规划转产转业的农(渔)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补助。
第五篇:《农业法》贯彻落实情况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原区人民政府就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有关情况,向大会报告,请予审议。
一、贯彻执行《农业法》的基本情况
《农业法》施行以来,我区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大学习力度,搞好法制宣传
一是组织农业部门人员认真学习《农业法》,身体力行做好法制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积极营造贯彻实施《农业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做好普法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开展专家座谈会、送法下乡、法制集中宣传日等活动,从不同角度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辅导培训,增强法制观念。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安全饮水工程。2010年投资180万元,打配农村安全饮水井3眼,并配套机电设备和无塔供水压力罐,解决原须水镇6000人安全饮水问题。今年计划投资460万元解决西流湖、须水、航西三个街道共6000人(争取解决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年底前完工。
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0年,投资200万元,新发展旱涝保收田260亩,新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00亩,新打配灌溉机井3眼,更新改造机井4眼,新建节水地埋管道5200米,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1平方公里,造水平梯田200 亩。今年计划投资113.2万元完成维修、洗井30眼,配套水泵30台,完成100处机井升级改造,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3、绿化工程及生态村建设。2010年我区共完成造林200亩,3个林业生态村(卅铺村、天王寺村、桐树王村)经市级验收合格。今年我区造林任务为200亩,已全部完成,2个林业生态村(小李庄村、付庄村)现正在积极建设中。
(三)加大监督检测力度,健全防疫检疫体系
1、强化动植物检疫。2010年共监督检疫动物产品4950吨,其中检疫牛、羊、禽产品1430吨,检疫活禽19万只。今年上半年共监督检疫动物产品2750吨,其中检疫牛、羊、禽产品850吨,检疫活禽13万只。今年6月1日起我区动物检疫全部实行了电子出证。在植物检疫方面,我们制定了《中原区种苗产地检疫方案》,成立了种苗产地检疫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全区4500多亩苗木基地进行产地检疫,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今年上半年,共检疫小麦良种20万公斤。
2、严格动物免疫各项措施。区政府与各街道签订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六位一体”的目标责任制。2010年全区共免疫生猪1.8万头、家禽31万只、牛1456头。今年上半年我区已免疫生猪1.8万头、家禽15万只、牛1456头。应免疫密度达到100%。
3、严密瘦肉精监管。今年按照全市瘦肉精专项整治活动要求,成立了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三位一体”分片包干责任制,建立了日巡查、日报告制度,购置了检测试剂及化验设备,排查养殖场(户)260家,抽检生猪310头,疑似阳性数均为零。
4、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通过采取制定农产品抽样检测制度、完善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质量自检体系及生产销售记录档案等措施,规范基地农户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同时加大重大节假日的抽样检测力度,确保农产品安全。2010年共抽检蔬菜样品800个,今年上半年已抽检蔬菜样品452个,基地蔬菜检测合格率100%。
5、强化农业综合执法。2010年共抽查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等51家经营单位,共计100多个品种,整顿市场14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流入生产领域和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在今年春季农资打假和监管行动中,抽查种子、农药、59个品种,整顿市场6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检查农资经营店82家次,未发现假冒伪劣种子和农药。
(四)认真落实农村政策,依法保护农民权益。
1、减负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区有关部门每年都组成联合调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对我区减轻农民负担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我区没有发生加重农民负担的违规现象,未发生因农民负担引发的上访事件和恶性案件。
2、认真落实惠农政策。2010年全区落实良种补贴资金49.6112万元,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户,落实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8.61万元,购机47台(套),惠及农户28户。今年三夏期间共计发放玉米良种补贴22.47万元,发放农机具补贴40万元,购机21台(套),惠及农户18户。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制定了《中原区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分期分批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做到培训方案、工作任务、培训机构、配套资金、质量标准、保证措施六落实。2007-2010年全区共完成技能培训600人,实用技术培训19700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为农民工转移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贯彻执行《农业法》中存在的问题
我区在贯彻落实《农业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法》的宣传力度不够。全面系统的宣传少,农业部门单方面宣传多,多部门、众行业的综合性立体宣传不足,部分干部群众对《农业法》缺乏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村经济中种养业所占比重较大,非农产业发展缓慢;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抗拒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急需改善;五是法制体系本身不完善,也影响《农业法》的贯彻实施。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也阻碍了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下步工作打算
1、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事关农民身心健康的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通道绿化及林业生态村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模式,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13年之前全面解决我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90眼机井的升级改造及配套工程建设任务。
2、继续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继续做好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及防控工作,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
3、配合做好禁养区、限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关停和搬迁工作。2012年年底前,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关停及搬迁、限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合理分布养殖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4、加快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对标准化基地予以扶持和一定的奖励,对取得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和生产基地,加强技术指导和基地产品监督检测,完善产地自检体系,加快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5、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制定完善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带动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实现企业和农民收入的双赢。
6、加快建立农业服务体系,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研究制订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意见及统计、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
合作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在我区现有的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争取每年再发展1-2家。
各位代表,农业,关系到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自《农业法》实施以来,我区认真贯彻执行,取得了初步成效,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297元,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继续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区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