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高校应把军事课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论文
浅析高校应把军事课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论文
摘要:高校军事课教学是适应时代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军事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文化综合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磨练意志品质方面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论文;军事课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切入点论文
军事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中的突引导和教育学生知爱国常识、读爱国书刊、看爱国影视、出作用唱爱国歌曲、写爱国文章、讲爱国事迹、去爱国基地、学爱国主义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道爱国英雄、立爱国志向;用人民军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德素质,理所当然应该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传统陶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同时激发大学生对军人类已进人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事理论课和军训工作的重视和兴趣,以及爱军习武的荣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誉感和自豪感,并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热爱祖国、投身全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励他们以实际行键时期,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动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论文。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因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摇篮,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效方法。没有国防意识,就没有真正的国家意识,也就很基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难产生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感;没有国防观念,也就很难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在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理性的高度和整体意义上确立科学的国家观念,很难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使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向科学的和理性的方向升华时,强调要“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继续在大学生中除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把国防教育、军事课教学品质课教学外,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军事课教学,这是与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各级各类给大学生提供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意识教育的极好机学校进一步搞好国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会,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大学生中开设向。我们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把军事课教军事课,要使学生做到坚持学习军事理论与加强爱国主学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切人点。义教育的统一。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以军事课教学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时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动的历史论文发表时期,世界的力量组代,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手基础地位,国力的合和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和发展虽仍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是时代的主题,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旧秩序没有量。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军事课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国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防观念,而国防意识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军事课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因此,在高教学的内容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事关国家、民族校开展军事训练和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增的荣辱兴衰,最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强忧患意识,振奋民族精神论文。
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学生身感受到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军事和科技优势,千方百计遏制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阻碍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发展是在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进行的,面对各国之间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等综合国力的空前激烈竞争,“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加快发展,增强竞争实力和能力,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总之,当代大学生只有真正树立了忧患意识,才能自觉地把个人价值的实现紧紧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强大精神动力论文。
军事课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集体主义教育是军事课教学的主题。当今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大多受到父母的溺爱,不少学生习惯于一种依赖索取的生活方式,自我意识强烈,唯我独尊,说话办事想问题往往随心所欲,以自我为中心,而集体主义、关心他人的意识淡薄,法制观念、规则意识、组织纪律性不强。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军事课教学和随之开展的各项国防教育活动,最能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增强集体主义的观念,逐步懂得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以集体为重,个人只有在集体的支持下才能发挥作用;同时个人不努力,也会影响整个集体。只有将个人努力与集体利益融为一体,团结一致,互相协作,才能取得胜利与成功。因此,在学校军事课教学的实践中,每个学生都切实感受到集体的强大,体会到思想一致和行动协调的深刻含义,把集体荣辱与个人行为修养自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国防教育过程中的军事化管理,有利于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和养成。
实行军事化管理,就要依据军队的条令条例,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这些制度和规定对学生的组织纪律、生活起居、言谈举止、礼节礼貌、军容风纪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军事化管理统一、严格、紧张、有序的特点。在“统一”中培养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论文发表的价值观,在“严格”中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紧张”中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在“有序”中培养文明礼貌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另外,让学生尤其是新生与军人在军训中朝夕相处,使他们在学习中了解和熟悉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军人的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所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团结互助观念,养成文明琪们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头脑的决心。更重要的是,通过军事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式,促使其学会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息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方式,提高其融会贯通的综合分析能力,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促进专业学习论文。
军事课教学可以促进大学生磨炼意志品质,提高身心素质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役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智力发展就失去了意义。军事课教学中的一部分军事技能训练科目,不仅要开动脑筋去理解,还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去实践。实践证明军事技能训练科目确实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学生锻炼身体习惯的作用。目前大学生中心理脆弱,缺乏自制力,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较低尸合理素质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
军事课教育虽然不是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但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既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大学生中开展军事课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英勇果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拼搏进取、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在教育过程中,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军人顽强、勇敢的优良作风,给学生留下生动、直观的印象,震撼他们的心灵;严格一的军事训练使他们逐渐磨掉身上的娇骄二气,增强了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紧张而有秩序的军训生活,严明组织纪律的约束,艰苦严格的技能勺lJ练,可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炼,体质得以增强,有助于学生增强竞争能力和应对各种环境和压力的适应能力。身心素质的提高,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乃至走好人生之路,都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转帖自中国鸣网论文站点(http://lunwen.mingmw.com/)如需转载请声明来源.
第二篇: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提高化学类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
姓名:辛振 班级:化学类二班 学号:201214760212 摘要:
在我国目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着重客体、轻主体的偏颇现象,即偏重信息资源库与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信息客体基础结构的建设与投入,而轻视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管理者、利用者在内的信息主体的教育与引导。因此突出和强调信息素质教育,有其深层次的意义。把信息检索与化学类专业课程捆绑在一起进行,为学生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并能分析、利用,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科研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信息素质的目的。关键词:信息素质,化学类,信息检索,大学生
信息素质的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首次提出的。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素质的内涵也不断发展变化。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之后的另一个生产要素,是信息社会考察某国家人力素质、生产力、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 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大学生投入信息社会的先决条件。信息素质 的教育早已被社会各界作为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整合到高校的各项教学工作中。
1984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正式启动,且主要以高校为核心,教育过程又以文献检索课为核心。据不完全统计,至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1080所高等院校中,已有700多所开展了文检课教学,其中1985至1988年有近130万大学生接受了学时不等的文检课教学,此时的文检课达到了~个兴盛的时期。然而进90年代之后,其发展呈下滑趋势。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教高司44号])文件,提出该课程具体教学任务是:促进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常用的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掌握获取与利用文献情报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作为当代人才的培养目标。信息素质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2002年为适应网络化发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改名为《信息检索》课,信息素质教育进入新时代。“文检课”原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发展,新的教育目标要求“信息素质教育”要站在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高度,与时俱进,立足于现实的信息环境,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为出发点来构建“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l、文献法
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纸质文献等途径广泛搜集国内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文献,并把重点放在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总体趋势上,了解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总体情况,借鉴和吸收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2、比较研究法
充分利用此方法,分析对比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开展情况,通过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作者获取了大量的数据,为深入了解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奠定了基础。教学效果
(1)调动了学牛学习积极性。专业实验课与检索课整合,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觉到不仅是在上课学习,而且把枯燥无味的检索变成一种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掌握一些真才实学,毕业后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诸如实验方案不周、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协调、任务分配不合等问题,学生通过协商克服这些困难,从而提高协作意识与能力,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促使学生认真操作,努力提高实验技能。
(2)提高了实验效率。原来做1次实验只得到1个实验数据,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无法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思考与讨论”也无话可说,一份实验报告交上来,常常只是教科书的“复制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基本改变了这种状况。学生不仅从实验课上获得实验产品,观察实验现象,而且通过集体的力量可获得更多的实验信息,经过对这些信息数据的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最佳实验方案,并用所学的的理论知识来解释,使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培养了良好的素质。实行研究式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习上了一个档次,初步树立起科研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以往开展“小论文、小发明”活动,学生主要是依赖指导教师,而现在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自己选题,检索资料,分析利用,设计方案,开展实验,老师只做“参谋”。不仅如此,学生还能从生产实际中找来问题,进行“攻关”。几位毕业了的学生了解到一个产品“镁铝材质耐火装饰板”的配方和工艺存在技术问题,就把它带回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一家合资企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化工学院招聘3名开发化工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考核试用后录用,企业对他们非常满意。一年来,他们已完成了10个洗涤剂方面的产品开发项目。可以说这与他们在校时的良好基本功训练和具备良好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胡修琦、孙杰乜41提出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实践树立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形成自身信息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张贵荣嘶1提出在教学中倡导采用双向式、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增加讨论、自学、社会调查、论文写作和专业设计的能力训练环节;由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和学生本人共同评判:选用该课题时在调研中的合作精神、讨论中的表述能力、课题的新颖性,实习报告的水平、完成课题的组织能力等指标水平,经过综合评测后给出相应成绩。参考文献: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欧阳江萍(2010)我国信息数值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殷爱武(2006)
研究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信息检索教学整合尝试 张康华 徐军英(2009)
第三篇:军事结课论文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我的梦 强军梦 强国梦》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授课教师:
我的梦 强军梦 强国梦
摘要:我有梦,中国也有梦。我的梦想的实现是以中国梦的实现为前提的,是建立在中国梦的基础之上的。中国正在一步步朝着发达国家前进着。若中国是一棵树,我则是一片树叶,但是,我还是希望为中国献上一份力量,毕竟只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梦想的实现,才是中国梦想的实现。在前进的路途中,地震来了,中国不怕,华夏儿女同舟共济,使中国又一次挺起了胸膛,继续前行;山洪来了,中国不惧,炎黄子孙齐心协力,共同为中国建造一双山一般的臂膀,挡住了汹涌的洪水„„ 关键词:我的梦 中国梦 强军梦 正文: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国家;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国家;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勇于担当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给我们指明方向。当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聚成了一个强大的中国梦。一个梦,两个梦,三个梦,13亿个梦,结成红红的中国结,高高地挂在天空之中,日月同辉。为追求梦想而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确实如此,我们承担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自古以来和平就是百姓的梦想,当秦朝统一六国时,这个时候中国梦是“和平梦”,一直到现在百年不变的梦想,然而这一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古时六国之战,近代侵华战争,一路坎坷。到了解放战争工业化又是当时的“工业梦”。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化落后的情景,到了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又是一个“梦”“改革梦”使我国迈入一个新纪元。21世纪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的梦想是让全世界的人都远离饥饿,他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还记得李中华吗?试飞英雄,当时他完全可以弃机跳伞,但是他没有。他用自己的试飞经验使飞机安全着陆。因为他说过的:“人生有梦想,每一个梦想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当“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又为我国的“探月梦”推进了一一步。这又是一个梦想。探月梦注定永无止境,他叙述着中国人的探月的新篇目。
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处最强烈的渴望,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原动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有着自己的渴望和追求。任何一个民族,同样也有自己的梦想。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我们把为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作为我们的民族责任。我们民族曾经以五千多年的文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我们在历经磨难后执着于梦想与奋起,以坚强有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矢志不渝的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从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梦,到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梦,再到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梦,“中国梦”中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夙愿。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90后,我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在集体中锻炼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名适应的社会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有一位职业舞者说:“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追求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中华民族犹如一头沉睡的雄狮。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奋斗。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梦,中国2010年汉字;
梦,一个普通却又充满无限含义的字眼;
梦,伴随着中国,伴随着每一个人,跨世纪的一路走来。圆梦中国,圆的是祖祖辈辈日夜期盼的百年奥运之梦,看那神圣的奥运之火在鸟巢中燃起,燃起的不只是那祥云火炬,还有全中国、全世界人们心中的激情;圆梦中国,圆的是那闪闪动人的奖牌梦,看那梦之队硕果累累。升起的不只是五星红旗,还有全中国人们的信心与勇气;圆梦中国,圆了中国千万年的航天梦、探月梦,看那一次次成功的对接着陆,去往太空的不只是英雄的宇航员,还有千千万万航天工作者的奉献之心„„
中国,一路至今日,没有其他,只因中国有梦、有付出。国无梦则不强,人无梦则无望。梦是希望,只有蓬勃向上的心灵,坚定的梦想,才有可能将那些梦转化为惊人的毅力,抛却汗水与泪水。没有梦,一切都是空洞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那么他只能算是一个仅仅有肉体的躯壳。不要让时间侵蚀你的生命,加一些梦想来充实你的生活。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景,他就不再甘于在泥土中僵卧,有时候,一块石头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奇迹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一切又都源于梦的叠加。
庄周梦蝶,梦的是内在的宁静;慧能参禅,参透的是仁者的心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乐园,拿出心灵的钥匙,才能徜徉于那专为自己建造的无边海洋之中。因为,梦在那里,路在脚下,人在途中,心,也就在那里,成功,就在前方。
百年之前,晚清有一名学者怀揣一个中国梦。他希望在百年以后的今天,中国能举办属于自己的世界博览会。当时,所有人都断定这是他的臆想,毫无希望可言。然而,百年后,他的中国梦实现了!
沧海桑田,雨雪风霜,华夏儿女的龙之梦却未曾改变。我也拥有一袭属于自己的中国梦,简单而坚韧,光耀而淡雅。中国,龙之国度,应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世界面前真正抬起头。无论在世界何处,只要说一句“我是中国人”,便引来无数仰慕与称赞。
这是我的中国梦。而我们应该明白:“梦”不是幻想,不是凭空臆造,而是追求,是向往!曾经的伤口应已结疤,当今的中国,已经踢开了东亚病夫的招牌,剪断了奴性的长辫。这样的局面正是我们用双手成就我们的梦想的时机!
我一遍一遍地问着自己,这个中国梦的意义何在,实现它们的胜算有多大?现在,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们,前途非常光明,只是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与保持我们的斗志。让中国人在世界上地位提高只是一个口号,真正要去实现还得要一步一步地落到实处。
首先,我认为中国的科技必须要上一个档次,而科技的基础便是教育。现在的教育或有太多不公平,太片面的地方。而我看来,中国应更大力度的加强专业知识的传授,多培养专业性人才;再者便是培养人的多元化能力,学校应多设立选修课程,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提高。毫无疑问,最重要的还是国民素质。中国之梦实现的必要前提便是公民道德修养的提高。只要道德素养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上一个档次,我们才会接近中国梦,才更有动力,更有目的地向我们的中国梦接近!
实现中国梦,或许几年,几十年,几世纪,但只要炎黄子孙有着中国梦,它就会降临。如若过去的几百年是中国的阴雨绵绵,现在也许便是雨停后的多云吧!而我们期待的,便是云下穿透的,第一丝曙光!
第四篇:高校排球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在高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然后指出了实现高校排球教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最后就实现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排球教学;素质教育
一、引言
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中排球教育逐渐受到了高校师生的重视,如何利用排球教学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1]。目前我国高校排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就高校排球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二、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排球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学形式和评价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较差。此外,高校排球教学中,教材内容的单一也是导致教学有效性较差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也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关注,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高校排球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1.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自由性和学习兴趣。传统排球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导致课堂氛围也较为凝重,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虚席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因此,要实现素质排球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声调的高昂,以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充分兴趣和热情。其次,营造良好的可养氛围要求教师能够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2.加强师生的沟通。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较少,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学生处于被领导的被动参与位置。这种教学现象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大,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正确的师生观,摒弃传统的师尊生卑的观念,重新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3]。此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关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促进学习。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排球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为教导学生基本的排球技巧,让学生进行锻炼等。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简单,而且教学形式十分枯燥。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排球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排球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多糖[4]。如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于不同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性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排球教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排球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垫球动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泼水时的动作,采用联想启发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4.转变教学组织形式。传统高校排球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实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参加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排球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5]。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然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不同的排球竞赛,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运用于实践教学中。而竞赛的性质则能够刺激学生的竞争欲望,使学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排球比赛中,帮助学生体会排球的学习乐趣。也就是说,转变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排球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四、实现素质教育的注意事项
当然,要在排球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还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切实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首先,就应变能力而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学生毕业后必须要能够具有加强的社会适应性,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自我发展;其次,组织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其对于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五、结语综上所述,要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的沟通、创新教学方法并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慧芳.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在西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西藏科技,2013,11:32-35.[2]宋发绪,董先锋.影响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裁判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55-60.[3]周政权.湖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02:83-85.[4]夏亮,甄子会.分析高校排球教学中学生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护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7:133-134+132.[5]徐洁.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教学大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3,01:132-136.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各个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基本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及体育技能为主,缺少必要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分。如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日益成为必要。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既有时代发展需要的原因,也是人文素质教育本身的需要。本文即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尝试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方式
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当前,由于全方位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也从传统的单一学科本身,朝着多元化、多结构的学科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各个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基本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及体育技能为主,缺少必要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户外活动占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有限的室内授课时间也基本上以讲授体育基本理论为主,脱离实际的同时,也忽略了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发展,尤其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体育教学课程当中显得有些不足。这里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的方式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使其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具体来说,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为受教育者提供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内容的全方位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及健身理念要求之下,高校体育课程也势必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剔除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体育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大学生所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培养健康向上并具备全方位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出贡献。同时,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来看,当前对于这方面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当的人文知识补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首先需要增进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内容。体育课当中所涉及的部分知识,可以起到对学生人文知识需求方面的补充作用。高校课程设置中,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不完全相同,人文知识分布在各个门类的课程当中,作为一门相对比较特殊的课程,体育课程当中所涵盖的人文知识并不在少数。从体育技能角度来看,各个门类的体育项目知识、发展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事例、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知识、各种体育比赛过程中所出现的精彩瞬间或者典型事件等等,都是人文知识的一部分,适当在体育课程当中增加这些知识的教学,不仅是体育课自身知识体系丰富性的需要,也是学生拓展人文知识领域的需要。从高校体育学科建设角度来说,与体育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知识的扩充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从多方面给予学生以人生观指导的需要。除了必要的人文知识补充需要之外,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在读书期间获得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一直以来,高校体育课主要侧重大学生体育理论与体育技能的培养,同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培养,将对学生的为人处世方法及正确人生观等方面的培养当成其他课程或者科目所应完成的事情。但实际上,即使是实践教学为主的体育课程,也应承担起这一职责。高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方面,就需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方法、处事心态及人生观等方面的指导。大学生入学,需要的是从每一门课程当中汲取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内容,对于体育课同样有极高的期待值。而体育课自身的特点及体育竞技等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这方面的契机,体育课只是一门传授体育技能的课程的理念,势必要做出调整和转变。
(三)利用体育精神涵养人文精神的需要。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形成人文精神,将大学生群体塑造成一个具有良好精神风貌的群体。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事实上,人文精神的含义非常广泛,这一抽象概念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来表示,真正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创新精神、独立自主精神、自我牺牲精神等多个方面,这些具体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群体所应具备的全部道德要求,也很符合高校教育的基本方向与基本要求,是高校每一学科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体育课也是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群体涵养人文精神的有利平台,因为体育精神本身就涵盖了上述人文精神的诸多方面。无论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还是从学生本身的需求来看,在高校体育课程当中适当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体育精神的传递,都十分必要。
(四)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需要。此外,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将体育课与人文素质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也是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设置以技能培训为主,除了必须要完成学生体能达标的项目之外,所增设的内容也十分单一,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有限,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技能学习课的设置、反复的技能训练、大量的户外运动将体育课变得单调,缺少趣味性。除了可为学生的体能培养加分之外,体育课几乎没有别的用处。甚至一些同学由于找工作、考研等需要,将体育课视为鸡肋,必要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放弃。很多大学生因为在大
一、大二阶段体育成绩优秀可在大
三、大四免修体育课而沾沾自喜。体育教学长期与其他学科分裂,存在距离,难以与其他学科建立起一致的培养目标。从这些弊端来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进行改进,增加授课内容、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等方式,也就成了必要选择。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教师具备自我提升理念,关注人文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之前,教师本身首先应当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这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首先需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及所应涵盖的内容,并能够据此对自身知识结构、道德自律意识等进行调整,要明确如何在体育课中传递给学生人文知识,以及可在体育课当中增加的人文知识内容。高校体育教学既然承担着给学生灌输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师本身就要承担起必须承担的责任,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在思想道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不断提高自己,起到示范作用。另外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如深化体育知识的学习,扩大体育知识的外延,增进自己在体育这一范围内的人文知识含量,只有如此,才能够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时时刻刻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这方面,高校也应为体育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增加体育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机会,从而保证自身知识水平及人文素质能够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
(二)改变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对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传统教学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教学环节简单枯燥,难以承担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也难以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调整,可为在教学过程中增进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寓教于乐,从而增进体育教学的效果。如在传统的以强化训练、单一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中增进室内授课、体育比赛等环节,就可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全新的舞台。室内授课环节可传授体育发展史、体育项目知识和该项目的发展史、体育竞技类型与相关规则、体育竞技当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与体育精神等内容,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兴趣,并让他们看到一个完整的、新奇的体育世界。通过户外活动及必要的比赛环节设置,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比赛所必须的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等。除校内的授课环节之外,高校体育课也不妨将视角扩大到整个社会,如带领学生去观看比赛、关注身边的体育新闻、进行体育相关知识与健康养生知识的宣传等,丰富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动态的体育世界中感受体育竞技及体育精神的魅力。这样就会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一举两得,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也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效果。
(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除了体育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的转变与调整之外,体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探索与改进。这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状况、学习需求、兴趣所在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及考量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一场游戏、一次健身或者一场比赛,而是知识、技能与思想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在当今时代,体育教学同样需要在实际操作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教学器具等手段多样化教学,如在进行篮球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篮球的产生、发展历程给学生做详细讲解,同时将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图片分解,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深入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通过“参赛队员”“裁判员”“啦啦队”等具体分工方式,让学生在热火朝天的教学实践中学会体育规则,也明晓体育精神,从而达到技能培养与人文培养的双重效果。
(四)认真与学生沟通互动,从而达到对学生人生观进行指导的目的。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情况,从而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还可起到对学生人生观进行指导的目的和效果。因为耐心细致的交流不仅可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也可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及时帮助解决。具体沟通环节的设定可以是随机的,也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不仅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倾向等有所了解,还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当中,给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充分契机,如对某些体育事件的点评与认识,就可反映出学生的处事原则与处事心态,对此作出及时调整,就可保证体育教学当中所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正常进行。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体现在体育课趣味性的提升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积极参与的机会,可让学生更加充满自信甚至热爱生活,从而提升其人文修养,达到潜移默化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综上,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尝试对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与手段进行探索,从而解决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如何能够让体育教育当中所渗透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教学本身有机融合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本身也需深刻认识到学科改革的必要性,并积极从自身进行改变,增进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从而在体育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也能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智峰.试析优化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创新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57,159.
[2]谢志鹏.优化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对策探讨[J].学校体育学,2016,(12):57-58.
[3]申明玉.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16,(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