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学校布局
优化学校布局,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普通教育与民族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规模、机构、质量、效益等统筹发展作为ijiaoyu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经过全县上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地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扎实有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学校撤并后,针对教育工作实际,县教育局出台并引发了《共和县教职工考情答理办法》、《共和县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共和县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共和县文化课质量检测办法》及《共和县校长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和措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学校布局调整的目的就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城镇和农牧区孩子合并办班的教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在初期阶段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但随着环境的适应和学校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改革,目前,寄宿制学校的广大师生已习惯和适应学校环境,逐步趋于正常化。
优先发展教育,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您的建议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支持和促进,也给予我们很大启发,希望您继续关注我县的教育事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第二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工作部署会精神,落实省委、省zf关于“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原则,鼓励中学向县城聚集、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办学效益,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工作,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思想和党的*届*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底线思维、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根据我市农村地理特点和交通条件,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优化县域内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合理布局原则。
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积极稳步推进优化、切实提高办学效益”的思路,加强和完善乡村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实现由分散制转为集中制办学,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使学校布局既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二)育人为本原则。
学校布局优化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要立足于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立足于满足学生接受优质均衡教育的新需求;要坚持育人为本,实现办学效益最优化。(三)适度超前原则。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变化等要素进行前瞻分析;综合长期与近期的需要和可能,加强趋势预测,适度超前规划;结合人口分布、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适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利用好教育资源。(四)积极稳妥原则。
工作过程防止简单化,要做好调查研究,合理制定撤并办法,积极宣传优惠政策,做好家长工作,保证平稳实施。(五)优势吸引原则。
集中办好规模学校,创造食宿条件,优化组合教师,改善技术装备,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三、布局优化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
根据我市城镇化发展和适龄人口流动趋势预测,完善我市城区学校布点和规模,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通过三年布局优化,到2023年底,努力使全市80%以上的小学或学生集中在乡镇以上,90%以上的初中或学生集聚在县城。
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统筹利用好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办学效益最优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2021年计划撤并26所义务教育段学校,完成布局优化总任务的44%。小规模教学点同时撤并。为满足学生进城上学或寄宿需求,城区新建北门小学,计划秋季投入使用。设立*中初中部,已投入使用。
四、实施程序
(一)动员部署。
市教科局根据工作方案,就布局优化工作进行专门动员和安排部署,相关部门配合,各镇人民zf和所属学校具体落实。(二)制定方案。
各镇及中心校,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按“一校一策”,制定详细的布局调整方案。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撤并学校去向、设立的寄宿制学校基本情况、招生范围、年级人数、改造项目、购置设备清单、经费预算、可行性分析及保障措施等。四月份完成。(三)审核论证。
对各镇、中心校制定的方案,市教科局联合有关部门组成审核组逐校进行审核,并进行实地勘察、论证、预算评估等。五月份完成。(四)投资改造。
审批后,各镇及中心校在预算范围内自行改造,主要设备由市教科局统一采购配置或自行购置。所需经费由市财政负担。八月中旬完成。(五)投入使用。
2021年的项目8月验收,确保秋季按所调整后的学校运行。(六)检查验收。
市教科局将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审查。开学后进行检查验收。各中心校就完成情况作专题汇报,未完成的或完成不好的作出说明。五、实施办法
(一)撤并名单中的学校,原则上整体撤并。
确有特殊困难的,区域内小学高段年级先行撤并。条件成熟的学校和规模小于名单校的学校同时撤并。保证撤并学校数或撤并学生数完成撤并目标任务。(二)寄宿制学校以维修改造为主,学生以午托为主,午托以协议供餐为主。
有特殊需求的可以选择全日制寄宿。(三)寄宿制学校原则上设在镇所在地,面积跨度大的,可增设1-2所寄宿制学校,或以大校为依托,成立教育集团,单一建制,统一管理区域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经核准实行集团化办学的,集团内成员学校除上级拨付资金外,由市zf按规定核准兜底保障。
成员学校分别核定编制。(五)为办好寄宿制学校,市zf除按有关规定补助公用经费外,对寄宿生(含午托)每给予一定的食宿、交通补贴。
暂定每生每年不少于1000元。午托生公用经费按寄宿生的50%核算。同时,利用改薄资金,进一步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六、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优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zf副市长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相关单位负责人和镇党w书记、镇长担任,组员由相关单位一名副职和镇分管教育的领导组成。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教科局,办公室主任由游陆明同志担任,副主任由王浩仁同志担任,负责学校布局优化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协调联络和督促指导工作。
各相关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如下:
(一)各镇zf全面负责所辖范围内的学校布局优化工作。
(二)市发改、规划部门配合市教科局做好义务教育段学校布局优化规划的衔接。
(三)市财政局负责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的经费保障。
(四)市住建局负责学校布局优化校舍规划、建设指导及工程质量监理等。
(五)市委编办负责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期间机构的认定、编制的审核、人员流动手续办理等。
(六)市人社局负责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后岗位设置等有关事宜。
其他涉及食宿安全等有关事项的市监局、行政审批局、卫体局、应急局等按各自职能做好相应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广泛宣传
各镇、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布局优化工作顺利进行。
(二)统筹兼顾,加强管理
所撤并学校资产,不动产由镇zf、中心校代管,不得随意处置;动产小学由中心校,初中由市教科局统筹调配使用。撤并小学教师由镇中心校统筹安排,撤并初中学校教师由市教科局统筹安排。在布局优化过程中,要坚持“控辍保学”底线要求,妥善解决好因学校撤并可能带来学生上下学交通困难、家庭负担加重等问题,坚决杜绝因撤并学校造成学生失学辍学,确保《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
布局调整后,学校要对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进行全面摸排,对疑似失学辍学学生,要建立台账并采取有效措施劝返复学,同时上报各镇人民zf。学校劝返无效的,各镇人民zf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对其监护人行使行政处罚。
(三)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市教科局要牵头做好整合安置工作,做好各撤并及接纳学校的衔接工作。市发改、财政、人社、编办、住建、规划、食品安全、卫生、市场监管等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学校布局优化工作扎实推进。各镇是辖区布局优化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布局优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双组长),制定有效措施,稳步推进辖区布局优化工作,妥善处理布局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相关问题不出镇。此项工作将纳入市zf对各镇zf、市教科局对农村中心校的教育目标责任考核。
第三篇:优化校点布局汇报材料
优化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汇报材料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从加强和改善民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组织开展了校点布局调整专项检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域总面积39686平方公里,县域总人口**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8.52万;由汉、蒙、维、回等**个民族组成。在校学生*******人,中小学教学班***个,教职工***人,全县已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门类较齐全的教育体系。
二、工作步骤
(一)广泛宣传,高位推动,科学调整,大手笔整合教育资源。
县委、县政府把学校布局调整作为兴县战略、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为成员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标准和完成时限,并把这项工作列为对乡镇考核的重要内容。
——科学合理布点。着眼于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学校资源等多种因素,打破地域、隶属、体制等界线,按照“整合初中、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的思路,统筹全县学校布点,构建了以标准化学校、寄宿制学校为主体,以九年一贯制学校为过渡,以幼教为补充的教育均衡发展新格局。
——强力整合教育资源。2009年实现了将所有乡镇的初中部学生全部整合至县城,同时将部分村级学校整合到乡镇中心学校集中办学模式。
(二)成立校车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和职责。为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切实做好我县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工作。深入各校统计出:全县乘车上下学学生数为8577人。日常乘车上下学学生约3211人,周五等节假日集中放学生约7841人。全县参运的营运车辆约100余辆,非营运车辆50余辆。我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和静县开展接送学生车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政办发[2011]188号)文件,教育系统也下发了相应的方案,并组织召开了各校校长、书记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规定,强调了责任。
(三)多措并举,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1是制定或完善学生乘车方案及相关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要求学校指导家长与运输公司车辆承运人签订安全运输协议书。2是实行学生乘车日报制度,学校有序组织学生乘车做好记录。3是对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员、校园周边道路状况、交通安全设施及交通安全隐患、行驶路线、乘
车学生数、乘车时间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账。4是积极协调交通局、交警队等部门解决拒载超载问题。5是设置周五安全乘车通道,并提前按要求向运管部门报告集中放学生的数量、时间及路线,按时组织学生上车。6是多方并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四)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每年对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食品卫生、食堂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消防设施、饮水、取暖、用电设施等方面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在各学校、幼儿园设立了卫生保健室,安排专人负责。充分利用“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4〃25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5〃5世界爱眼日”等进行宣传教育,发放汉蒙维《学校健康教育读本》、宣传折页等各类宣传材料20000余份。制定完善了39种传染病防治应急方案,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晨、午检消毒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安全的卫生环境。
(五)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我县建立稳定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领导小组和教育经费核算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各项经费的测算分配、经费落实和财务收支工作,实行“集中管理、分校
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校财局管校用”,保证经费的有效使用。根据国家补助标准:按在校生的85%定为贫困家庭,初中每人每年享受750元补助,小学生每人每年500元,学前少数民族“双语”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都享受到了国家的补助政策,仅2009年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就获生活补助256.87万元,共有3921名贫困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
三、工作成效
(一)校园安全工作更趋完善。
为加大对校园的安全防范,县人民政府投入近140万元,在各学校、幼儿园的校园门口和校内重要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并与110公安机关联网,建立起对学校及周边的无缝隙监控系统,为校园的安全筑起了坚实的堡垒。
(二)、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教育均衡发展更趋合理。
——学校布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建立了“工程占地优先考虑、遇到阻力优先解决”的教育工程保障措施及政府增加投入、教育系统主动争取、部门对口帮扶、社会捐资助教的多元化融资渠道。2006年以来,全县共筹措资金16441.75万元,为寄宿制学校14所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餐厅、运动场、校舍加固、维修等,使农村学校有了同城市一样宽敞明亮、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资源整合后,经过整改仍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生活方面:
1、家长除支付、寄宿学生生活费外,每周用于往返途中的交通费过高。
2、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学校的住宿条件不满意,认为学校的生活标准偏低,不利于学生的身体成长。住宿学生较多,集中吃饭时拥挤不堪,存在安全隐患。
3、由于路途较远,寄宿生的家庭教育无法同步。
4、未寄宿贫困学生无生活补助费。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虽然没有在学校寄宿,但因学校离家较远,中午一般不回家,在学校就餐,没有生活补助费,经济负担较重。
5、学前教育工作中,部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幼儿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贫困,随时面临上不起学的窘境。但未能享受到国家的补助。
6、仍然有一部分家长认识不到位,把孩子带回家不让孩子上学或孩子自己厌学回家的现象。
(二)由于学校无校车,交通方面存在:
1、运力不足。部分乡镇学校,人多车少,存在超载、或一辆车多趟运送,部分学生回家晚等问题,家长意见大。
2、警力不足。教育系统无执法权,乘车现场无执法监管人员,非法营运车依然在运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公交网络延伸不足。学校调来的车只能将孩子送到镇上,而非营运车却能送到家门口。这就给非法营运提供了机会。在乡镇各小学就读的学生,有部分不住校每天乘车上下学的学生中,回家路上没有营运车的路线只能选择乘“黑车”、摩托车、电动车、农用车等各种交通工具。
五、建议
(一)、加大经费投入,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寄宿生生活条件及食宿标准需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教师待遇,妥善解决农村教师食宿、交通等问题,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三)、协调交管部门,共同解决寄宿生及各乡镇学生往返乘车问题。
第四篇: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洪洞县古屯中学 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二00九年九月
洪洞县古屯中学 学校布局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领导的有关文件和精神,我们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771-88】、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对我校的布局、选址等指标进行了完整、严格、负责任的自查,并就有关内容总结报告如下:
一、校址选择
1、我校位于洪洞县赵城镇古屯村,经度为东经111°40′,纬度为北纬36°21′,地形为丘陵,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选地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
2、我校与古屯村共用一口水井,水质经过有关专业部门的检测,符合饮用水标准,其它给水、排水、供电设施均与古屯村共用,设施良好,运转正常。
3、我校周边多为农田和居民区,无工业区等污染源,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4、我校大门正对古屯村主干道,该道为50米水泥硬化路面,由于该路主要用于周边古屯村、瓦窑头村、沟里村、湾里村等村落通往霍候一级路,所以车流量很小,师生出行安全风险较小。我校绿化工作做得较好,校外噪声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几乎不构成影响。
5、我校周边多为农田和居民区,没有任何公共娱乐场所,也并未设置医院,离最近的菜市场、加油站、变电所的距离均在500米以上。总的来说,我校未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气源调压站、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垃圾站、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6、我校校区内没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7、我校周围没有任何宗教活动场所。
8、我校自建校之初即与古屯村支村委保持良好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我校周边200米范围内从未设置任何游戏机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
二、规划设计
1、我校现占地面积为667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为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25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9.3平方米;宿舍面积为500平方米,生均居住面积为3.7平方米;食堂面积2000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为1.5平方米。
2、我校尚未建成标准化的运动场,学生体育课主要使用教学楼西空地和公寓楼北空地完成;学生课间操主要使用教学楼南空地、教学楼西空地和公寓楼北空地完成。目前有20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各1。
3、我校现建有5000平方米教学楼1座、7000平方米公寓楼1座、2000平方米餐厅1座,3栋建筑均由山西容城设计公司设计、林州八建公司建造,均抗8级地震。
4、教学楼中内设60平方米普通教室18间、2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27间、20平方米党政办公室2间、20平方米团办公室1间、110平方米实验室3间、50平方米实验准备室2间、110平方米计算机教室1间、110平方米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110平方米图书室1间,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5、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普通教室均为南向,冬至日底层洪窗日照大于6小时。
综上,我校的学校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均符合国家要求,能够满足服务区学生入学需要,能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古屯中学 二00九年九月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优化**城区学校布局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中心城区
教育布局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学龄人口数量结构和流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变化既对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带来较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为促进城区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满足广大市民“有学上”、“上好学”的迫切需求,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协调研组就我市中心城区教育布局调整问题,分别召开了城区部分幼儿园园长、小学初中学校校长、高中学校校长、学生家长和社区负责人等四个层次座谈会,听取了市规划局、教育局、济川街道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中心城区教育布局现状及分析
教育布局是指在一定的人口聚落范围内,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数量、地点、规模、层次、功能等所作的规划设计以及对教育要素资源所进行的配置安排。布局调整既包括撤销学校、合并学校,还包括恢复学校、新建学校、扩建学校、改变学校的功能、改变学制结构,更包括因学校空间和结构改变而对教育要素资源所进行的重新配置。
随着中心城区学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加之流动状况发生波动,我市中心城区原有的教育布局已不能适应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主要表现在:
1.就目前学校设点而言,数量不少但布点局促,老城区表现尤为突出。目前,在**城区,幼儿园19所;义务教育学校18所24个校区,其中,小学15个校区、初中8个校区、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7所。从城区各类学校的总体数量看,基本能够满足城区学龄人口的教育需求,但有一半左右的学校集中在老城区,显得比较局促。仅鼓楼中路就集中了济川初中、世纪幼儿园、泰师附小、**中学、鼓楼小学、中心幼儿园、育红幼儿园、鼓楼小学城西校区、鼓楼小学附属幼儿园、西城初中等10所学校。座谈中,许多学生家长、学校负责人反映,由于老城区学校偏多,带来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上、放学期间,经常形成交通堵塞,学生接送不够安全。据不完全统计,鼓楼中路路段学生数约为14000多人,按每天四次上放学测算,再按近半学生需要接送,综合考虑寄宿等其它因素,每天该路段学生与家长流量大约为6—8万人次。二是大部分学校用地紧张,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达不到规定标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要求,“原则上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生均占地面积小学20平方米以上、初中25平方米以上”。目前,老城区小学平均班额52.17人、初中49.3人。生均占地面积小学7.77平方米、初中8.7平方米,远远达不到现代化办学标准。三是学校周边地块大多过度开发,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学校周边环境复杂,消防、安保、食品卫生等措施存在较大漏洞。
2.就办学体制而言,公办民办结构基本合理但城市新区公办学校偏少,学前教育尤为突出。东部新区地域广,近年来,人口逐渐增多,虽陆续配套建设了一批学校,但学校数量特别是公办学校偏少。从教育部门了解到,济川路以东只有一个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的小型幼儿园为公办,远远不能满足家长对公办幼儿园的需求,家长意见较大。依据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要求,亟需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以公办学校为主。目前,济川路以东小学仅有济川小学1所公办学校,该校在校人数2578人,班级数45个,班额57人,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亟需分流他校。初中仅有一所洋思中学为公办,该校在校人数2709人,班级数59个,班额46人,也超出义务教育规定标准。
3.就办学质量而言,教育质量普遍提高但区域间不均衡,城郊结合部表现尤为突出。城区学校布局的不合理,不仅存在于空间分布方面,也存在于校际之间要素资源配置方面。调查发现,在老城区,品牌学校集中了全市最优质的师资,导致生源爆满,班级数、班额严重超编,生均用地极少。以鼓楼小学为例,目前,该校学生4490人,班级数91个(现代化标准不超过12轨),班额49.3人,生均用地4.36平方米(现代化标准生均20平方米)。而在城郊结合部,即使学校硬件条件再好,由于优质师资不足,导致生源严重不足,校舍大量闲置。如城北片区,学校总体数量能够满足学区学生需求,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各层次学校都存在比较严重的生源流失现象,经常有学生家长为学区划分问题到有关部门上访,给现行学校布局调整带来较大困难。目前,城北路小学在校人数仅322人,班级数9个(现代化标准规模在2轨以上),北城小学在校人数仅303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4.就未来学校配置而言,目前学校数量基本满足未来需求但片区差距较大,城南城西片区表现尤为突出。如果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20年城区规划人口由目前的33万人扩张到45万人,义务教育各学龄段人数由目前的32540人扩张到53900人。由此预测小学数由目前12所增加到15所,初中数由目前的8所增加到10所。从各片区分析,城东、城中、城北片区基本满足未来各学龄段人口需求;城西片区2020年义务教育预测人口12000人,但目前仅有2所小学,1所初中;城南片区2020年义务教育预测人口8400人,但现在没有一所义务教育学校。
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及义务教育学龄段人口预测一览表
片区
居住人口
(万人)
小学生数
(人)
小学(所)
初中生数
(人)
初中(所)
目前
未来
目前
未来
城中片区
4800
2400
城东片区
11.4
9120
4500
城北片区
10.6
8480
4200
城西片区
8000
4000
城南片区
5600
0
2800
0
合计
36000
17900
二、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中心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应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义务教育法》、《江苏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市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指导,参考我市《城市总体规则(2008—2020)》和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立足长远,因地制宜,超前规划,理顺体制,加大投入,分期推进,努力实现城区教育到2020年达到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根据2020年中心城区预测人口规模及各学龄段人数作出调整。根据相关部门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预测居住人口45万人,小学生预测人数36000人,初中生预测人数17900人。教育布局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主城区人口增长因素,并以此作为义务教育学校配置的参考依据。
2.安全性原则。按照义务教育现代化标准,校园布局安排应该符合出行交通方便、周边环境良好的基本要求,既要充分考虑减轻老城区交通压力,又要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3.就近性原则。按照义务教育法关于就近入学的规定,在五片区合理配套中小学校数量,重点在城南、城西片区增加4—6所义务学校,以满足未来学龄人口激增的需求。
4.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对学校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按照标准班额办学,生均占地面积达到规定标准。
5.科学性原则。学校布局调整要贯彻均衡教育的思想,要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实施高、初、小、幼联动调整,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要在保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同时,重视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
(三)基本思路
1.学前教育。要遵循政府主导、统一管理、科学布点、优胜劣汰的原则。调整中注意两个“突出”:一是突出数量,尤其在新区建设中,要坚持配套建设幼儿园,满足幼儿入学需要。二是突出体制调整,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1)城中片区,搬迁中心幼儿园到城北片区。
(2)城北片区,呈“品”字形建设3所幼儿园。在西北,以威尼斯城为中心建佳园幼儿园,由政府收购19年经营权,将中心幼儿园搬迁该园,将迎幸幼儿园并入该园;在东北,北二环新车站南侧龙河广场配套建龙河幼儿园;在原华燕地块开发时,配套建一所幼儿园,将第二中心园搬入,将二中心园北城分园撤销后并入其中。中期规划以第二中心幼儿园为主导,整合城北其他小型幼儿园,达到幼儿教育资源优化目的。
(3)城南片区,在兴南家园附近配套建设兴南幼儿园,解决中心城区西南方向幼儿入学问题。
(4)城东片区,于润泰路(原学院路)和澄江路(原南三环)交界处香景园小区配套建设香景园幼儿园,交实验幼儿园办新区分园。
(5)全城区新建小区配套的幼儿园,按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文件规定,交教育主管部门兴办。
2.义务教育。要遵循规划超前、科学规范、师资均衡、因地制宜的原则。继续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1)城中片区,撤鼓楼小学城西校区(原城西小学)并入鼓楼小学,原城西小学改为社区教育中心。搬迁襟江小学西校区(原城南小学)至城南片区。实施整体搬迁泰师附小至城东片区计划。
(2)城东片区,在东润路西侧、跃进河南侧、兴南路北侧新建一所小学,将泰师附小整体搬迁该址,重新调整学区划分。扩建济川小学和大庆路小学,缓解这两所学校占地面积狭小、班额严重超编的压力。2016后整体搬迁济川初中到城北片区。2020年前新建一所初中、一所小学,作为四星级高中的附属初中、附属小学。
(3)城北片区,撤销迎幸实验学校,在佳源小区新建佳源小学,将迎幸实验学校小学部和燕头小学合并搬迁至该校,扩建济川初中北城校区,解决迎幸实验学校初中部入学问题,目前,此方案正在分步实施。2015—2016年在济川街道办东面(老龙河东侧、开发路北侧)再建1所小学、1所初级中学,将济川初中迁入该址。
(4)城西片区,保留江平路小学、大生小学、大生初中,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确保生源稳定。2020年前,新建一所初中、一所小学。
(5)城南片区,于文昌路以南、新老江平路之间新建一所小学,迁进襟江小学西校区(原城南小学),解决城区西南方向学生入学问题。2016—2018年在城南片区再新建一所初级中学。同时,继续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
3.高中教育。要遵循特色定位、多样发展、强弱联合的原则。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扩大优质资源,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注意培养和输送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高中办学形式多样化。
(1)设立综合高中。推动市二高加快转型发展,确立综合高中方向,融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于一体,沟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
(2)组建高中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可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城东片区新建四星级学校分校,利用名校的教育资源,统筹安排本校分校的年级分布、师资调配,集中进行教学交流研讨、教师培训等工作,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二是试行高中+初中+小学模式,进行学制改革实验、不同学段的衔接实验等等,以教育教学的改革推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4.职业教育。要遵循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形式多样的原则,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积极吸纳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做大做强中等专业学校,努力办出特色,增强职业教育吸收力;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按专业设置将市供销职业技术学校、市技工学校、市农干校等设为分校或组成松散型联盟。
5.高等教育。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泰州学院合作,借助高校,提升我市教育品位。可以原泰师校区为依托,争取泰州学院创办有专业特色的分院,或置换新建校区,创办泰州学院特色分院,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1.规划保障。在充实完善我市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基础上,尽快着手编制中心城区教育布局专项规划,经批准后作为法定文件来指导今后的建设,对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核定用地位置和界限,严格加以控制。中心城区教育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分阶段、按步骤实施。结合城市建设计划,既要着眼教育布局的未来,又要兼顾当前,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建设计划。对撤、并的学校,应按照先增后减、先建后撤的原则,保证学校建设按规定落实到位。对纳入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教育用地,设立“教育用地橙线”。建立联席审查制度,加强建设和管理的透明度。对规划中改扩建的学校要优先审批土地,对新建学校用地要优先安排,留足土地,列入控制管理。
2.师资保障。要保证布局调整的顺利实施,必须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对全城区师资进行优化配置。在同城同酬的前提下将校长和教师重新“洗牌”,统一配置,定期交流,变“学校人”为“系统人”。学前教育要每年在新增教师编制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公办幼儿园,向社会公开招录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对在岗幼儿教师实行择优进编,以吸引优秀大学生从事幼教工作,也为在岗教师提供工作的动力,对年过40、工龄20多年的幼儿园园长采取特殊办法,逐步解决好他们的编制问题,同时可将编内富余小学教师经必要的技能培训后充实到幼教队伍。
3.投入保障。为适应市区学校布局调整急需,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要完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社会和个人多方投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要加强市场化运作,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存量,对撤并学校遗留的闲置资产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教育资产处置和置换所得全额用于教育,主要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
4.准入保障。城区教育布局调整要放在全市教育格局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来实践。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按照学区划分招收学生,坚持免试就近入学,杜绝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借读现象。要顺应城镇化建设趋势,办好城郊薄弱学校及各乡镇学校,稳定城郊学生、乡镇学生不向主城区流动。要按照义务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加大城郊薄弱学校、乡镇学校硬件设施投入,充实调整城郊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努力使教师结构优化合理。要开展城乡结对活动,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体系。鼓励城区名校与农村乡镇学校、郊区薄弱学校联合办学,力争经过几年的时间,所有乡镇学校、郊区薄弱学校都能挂靠主城区一所优质学校。有针对性地实施校长及教师城乡交流制,使结对学校结成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附件:中心城区各片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议调整方案表
附件:
中心城区各片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议调整方案表
片区
现有学校
调整方案
规划学校
位置
城中
片区
襟江小学
北校区
保留
襟江小学
北校区
前园路北侧、羌溪路西侧
南校区
保留
南校区
前园路南侧、羌溪路西侧
西校区
搬迁至城南片区
∕
∕
鼓楼小学
本部
保留
鼓楼小学
襟江巷北侧、鼓楼北路西侧
城西校区
撤并
∕
∕
泰师附小
搬迁至城东片区
∕
∕
西城初中
保留
西城初中
鼓楼中路北侧、环城西路东侧
实验初中
保留
实验初中
环城东路两侧、泰师路东侧
城东
片区
∕
新建
四星级高中附属小学
(待定)
∕
新建,城中片区泰师附小搬迁至此
泰师附小
兴南路北侧、东润路西侧
大庆路小学
扩建
大庆路小学
大庆中路南侧、中医院西侧
济川小学
扩建
济川小学
曾涛路南侧、润泰路(原学院路)西侧
振宇外国语学校
小学部
保留
振宇外国语学校
小学部
大庆东路南侧、东润路西侧
初中部
初中部
洋思初中
保留
洋思初中
文昌东路(原南二环)北侧、镇海南路(原东三环)西侧
济川初中
搬迁至城北片区
∕
∕
∕
新建
四星级高中附属初中
(待定)
城北
片区
∕
新建
**小学
开发路北侧、老龙河东侧
城北路小学
保留
城北路小学
阳江中路(原北二环)、友谊中沟东侧
北城小学
保留
北城小学
七里群村、宣泰线东侧
∕
新建
佳源小学
振兴路南侧、长征路东侧
燕头小学
撤并至佳源小学
∕
∕
迎幸实验学校
小学部
初中部
撤并至济川初中北城校区
∕
∕
济川初中北城校区
扩建
济川初中北城校区
阳江中路(原北二环)、两泰官河西侧
∕
新建,城中片区济川初中搬迁至此
济川初中
开发路北侧、老龙河东侧
城西
片区
大生小学
保留
大生小学
天际桥北侧,振兴路东侧
江平路小学
保留
江平路小学
鼓楼西路北侧、江平中路西侧
∕
新建
**小学
(待定)
大生初中
保留
大生初中
大生街北侧,襟江南路(原泰常路)东侧
∕
新建
**初中
(待定)
城南
片区
∕
新建,城中片区襟江小学西校区搬迁至此
襟江小学西校区
文昌路(原南二环)南侧、新老江平路之间
∕
新建
城南初中
文昌路南侧(原南二环)、老上横港西侧
特殊教育学校
保留
特殊教育学校
文昌路(原南二环)以南、江平南路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