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产大户的经验调查与分析
养蚕大户郭俊才高产经验调查
我市台南镇单南村二组郭俊才是一位养蚕大户,该户承包桑园11亩,2006年至2008年,该户年平均饲养蚕种54张,生产蚕茧2150kg左右,养蚕收入在6.5万元到
7.3万元之间,其中以06年为最高。亩平发种4.95张,亩产茧204.4kg,亩产值5430元上下。其亩平养蚕张数、蚕茧产量和养蚕收入均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根据我近几年对该户的跟踪调查,郭俊才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栽桑养蚕实用新枝术,并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现将该户连年夺高产的养蚕经验,向各位介绍:
一、抓好桑园基础,突出规模效益。在我市推进蚕业产业化的影响下,该户立足于结构调整,注重规模效益。从2003年开始拓植桑园,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桑园管理上他坚持把好“四关”。
1.桑树品种关。他的新拓桑园,全部选用育71-1优良品种桑,并注重合理密度,每亩栽植桑树1000株。
2.树型养成关。该户十分重视树型养成,他能采用拳式剪定法,每株留拳4一6个,确保达到千株万条。桑园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养蚕农户,亩平发种量总能达到5张。
3.桑园施肥关。在桑园肥培上,能够重视绿肥埋青和增施有机肥料,补施磷钾肥。据调查,该户每年桑园埋青1500公斤,每亩桑园施入粪肥100担,灰杂肥50担,饼肥100 kg。真正做到“普施冬肥、增施春肥、重施夏肥、巧施秋肥”。
4.科学治虫关。全年用药4次至5次,即3月上中旬的“白条”治虫,夏伐后的“光拳”用药,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底的两次治虫,秋蚕用叶结束后普治“关门虫”。他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蚕桑技术部门发布的病情信息把握好治虫适期。选用农药品种对路,注意农药品种的交替使用,避免多次重复使用单一药剂,不擅自加大浓度,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在夏秋季节,还经常到桑园里观察巡查,发现初孵的群集性幼虫便发动全家人进行人工捕捉。
二、抓好全面消毒,突出蚕病预防。多年的养蚕实绩,使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高产的基础来自于平时的一丝不苟和一着不让,只有抓好消毒,搞好蚕病预防,蚕茧优质丰产才有保障。为此他总是做到:
1、养蚕前消毒抓“严”。他的消毒经是:蚕室内外杂物不清除干净不打扫冲洗,蚕室蚕具冲洗不干净不消毒,所用设施不消三遍不养蚕。养蚕前总能抓好“一扫、二洗、三刷、四晒、五消”这几项关键步骤,对蚕室和蚕具进行“三消一熏”。他的做法是:①在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喷洒消毒,正反面全部喷湿,不留死角,并保持湿润30分钟,第二天将蚕具搬出晒干;②用消毒净对 1
蚕室、蚕具进行1次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量不少于225ml;③用2石灰浆浸渍蚕具;小蚕用线网、蚕筷、鸡毛等小用具煮沸半小时;最后1次药液消毒结束后的当天傍晚,趁湿熏烟,架空大小蚕具,用毒消散每立方米4克进行熏烟消毒,室内温度保持24 ℃左右,密闭一昼夜后,打开门窗排味、排湿,蚕具移到室外曝晒。晒后严格管理,未经消毒的用具不带进蚕室内,已经消毒的用具不带出蚕室外。
2、养蚕过程中消毒抓“全”。该户十分重视焦糠和新鲜石灰的使用,饲养前都备足用量。重点抓好几个易感期的关键消毒即:蚁蚕、各龄起蚕、将眠蚕。小蚕期坚持按要求使用,每天晚上撒“三七糠”,早上用小防;大蚕期前3天每天早上撒石灰,每晚撒大防;1-3龄蚕儿入眠时使用“三七糠”止桑,大眠使用新鲜石灰止桑,起蚕先用防僵粉进行消毒作后再开叶;能合理正确添食抗菌素灭蚕蝇等药物,预防细菌病和蝇蛆病。在多湿天气时常将抗菌素和灭蚕蝇混合使用,并将桑叶适当晾干后再饲喂。连续阴雨天气,蚕室内常用熏毒威进行熏烟;能舍得淘汰弱小蚕和迟眠蚕,除沙后及时运到远离蚕室和桑园的地方堆积沤制发酵。
3、养蚕结束后的“回山消毒”抓“快”。养过蚕、结过茧的地方,遗留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及时做好“回山”消毒,是控制和杜绝病原物扩散与蔓延的关键措施,实际生产中,“回山”消毒得不到重视,常被广大蚕农所忽视。但他却与众不同,深知“回山”消毒的重要性,每期养蚕结束后,他都把回山消毒当作头等大事对待,从不马虎,及时对蚕室、簇室和大小蚕具及周围环境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溶液喷雾,方格簇用2%的福尔马林液喷洒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并放到阳光下曝晒,堆闷4小时以上,晒干后保管好。
三、抓好蚕儿饲养,突出优质高产。抓好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郭俊才除了抓住常规技术措施外,还侧重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1、期期省力化。小蚕共育使用电气化自动温湿调控器,精选桑叶,注重嫩老一致,确保蚕儿生长发育健壮整齐;大蚕饲养一般以养地蚕为主,并根据每期的饲养量,在地蚕上面再搭1~2层蚕架,以充分利用蚕室的空间;春蚕2眠期间桑树全面摘芯;5龄第三天全部采用条桑育;蚕儿上蔟时全面采用先放蚕网后放方格蔟的做法,让蚕儿自动上蔟。总之,在各期蚕的饲养过程中,他总能既坚持省力化、科学化,又不粗放简单化。
2、天天勤通风。俗话说“小蚕靠烘,大蚕靠风”。小蚕期,能结合给桑提前半小时,揭去有孔薄膜,并适开门窗,进行换气。在整个大蚕期,特别重视蚕室的通风换气,所建的简易蚕室,纱门纱窗齐全,四面都留有通风窗口,能形成空气对流。他深知通风畅养才能保证蚕儿健壮。他还备有二个木屑炉子,一旦碰到阴雨低温天气,能做到边开门窗,边加温排湿,边通风换气,使蚕儿生长在一个适温适湿的环境之中。
3、条条蚕头稀。扩座匀座是否及时,直接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蚕头分布不匀或
过密,容易引起夹细蚕,并造成眠起不齐,影响大蚕饲养。该户养蚕能紧紧抓住“稀”这一要点,每天都注意扩座、匀座,确保稀放,他的主要做法是不扩座不给桑,不匀座不消毒。一蚕三位,蚕不碰蚕,蚕不挤蚕,蚕座平整,蚕头均匀,每一头蚕儿都能吃饱吃足桑叶,每一期蚕茧的匀净度都能得到收购部门的充分肯定。
4、顿顿桑叶鲜。尽管他每期饲养的蚕种张数较多,每天的用桑量也较多,但他仍然注重桑叶的采与贮,适时采叶,做到科学巧安排,采取上午采叶中午喂,傍晚采叶晚上喂,晚上采叶第二天早上喂。干旱天气,坚持早晚多采叶,中午不采叶。能合理贮藏桑叶,多数情况下是随采随喂,以确保桑叶新鲜,提高蚕儿的食下率。每两天使用一次1%有效氯漂白粉液对贮桑室地面、空气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如发现桑叶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蒸热,随即翻桑散热。一般贮桑时间不超过12小时。
四、几点提示。该户之所以连年夺高产,有着多种因素,一方面,他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能把好的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中;另一方面,他善于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并能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认真收听市、镇、村的广播讲座,认真学习市、镇所印发的技术资料,生产中遇到难题能虚心向蚕桑技术人员和其他蚕农请教。
1、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规模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转,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趋势,逐步向规模大户集中,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工效。
2、提高蚕农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实现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广其高产经验和典型做法,有利于推动蚕桑业创新,有利于促进蚕桑业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普及、推广和应用,能有效增加蚕农经济效益和和社会效益。
第二篇:种粮大户调查情况
**县粮食生产大户调查情况
调查方法:各乡镇组织村委会着专人进行摸底调查——填写“**省2012年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情况调查表”——提供承包耕地合同原件及复印件——村委会出具“真实性承诺证明”——县农业委员会进行核实登记。
一、总体情况
截止2013年1月19日,全县经调查统计有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共
户,总面积
亩,平均每户
亩,最大户面积
亩,以
、、、四个纯农业乡镇户数最多,面积最大。
特
点:
1、承包机动田、新整理耕地、荒地所占比例大,承包期长。据调查,85.2%的种粮大户承包的土地为村集体机动田、近几年新整理开发的耕地(国土资源局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和农户自己开垦的荒地,承包期在10—30年,这些耕地多数集中连片,适宜规模化种植。
2、承包一家一户责任田承包期短。不足15%的流转耕地面积为大户承包一家一户的责任田,这些耕地一般承包时间短,其中2.2%的承包时间在5—10年(多数为中低产田),12.8%的承包期限为一年。
3、承包合同情况。213户中,80%的大户与土地所有者(村委会、农场、农户)签订了承包合同(其中2%左右的经过了公
证处或县乡经营管理站的公证),5%的开垦荒地没有签订合同,15%的承包一家一户的耕地大户与农户之间不签订合同,只有口头协议。
4、承包地价格:长期承包地价格每亩在10—100元之间,较便宜,而每年承包的一家一户的耕地价格每亩在500元以上,并随市场行情变动,一年一价。
二、种粮大户经营情况
1、投资情况:耕地承包期在10年以上的大户,对自己承包的耕地都进行了田面平整、打井修渠、增施有机肥改良等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投资,投资额在10—100万元之间,最多的300多万元;当年生产性投资(包括承包地款)多数每亩在500—900元,最多的达到1250元。
2、科技应用情况:所有种粮大户都自觉自愿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接受县乡农业部门指导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思路主动创新示范新的高产模式。如先玉335、大丰30品种、化学除草剂、宽行种植、一穴多株、高密度等应用率达到了80%以上。除此之外,种粮大户还积极购买农业机械,以降低生产成本。
3、效益情况:据调查,2012年种粮大户平均亩产在500—600公斤之间,高的可达到750公斤,按2012年玉米市场价格计算,亩纯收入在300—500元,户均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最好的可达到30万元以上。
三、大户经营的困难与扶持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多数农户投资不起或投入不足,造成了耕地不平整、水利设施不配套、地力水平低,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2、粮食直补等国家惠农政策未惠及。据调查,只有不到3%(6户)的种粮大户享受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国家惠农政策,其他农户所承包的耕地因为是新增加的整理土地、荒地、机动田等,未列入粮食直补范围内,不享受国家一分钱的补贴,而转包一家一户农民的责任田也是地户领补贴承包种植户则享受不到。
3、农业项目向种粮大户倾斜无可操作的政策依据。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相关粮食生产项目中理应得到大力扶持,项目实施物化补贴、技术服务补贴应重点倾斜,但因其面积大,补贴金额也大,又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导致项目扶持被动。
4、农业机械不配套。由于农机具投资大,多数农户只能购买小四轮、三轮车等小型农机具,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能力购买甚至一些小型农机具配套也不全。
5、粮食晾晒场地缺乏。除2户大户外,几乎所有的种粮大户都没有专门的粮食晾晒场所,多数农户收获后就地堆放,因鸟害、鼠害、雨雪等造成的损失超过1%,高的达到3%。
(二)建议
对种粮大户进行全方位补贴,激励其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调动其对粮食生产贡献的积极性,同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五新”技术,实现均衡增产。
1、农田基础设施、农业机械、临时晾晒场地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办法,先让农户垫资建设,经相关部门验收后国家给予补贴。
2、将大户的种粮面积重新核实登记纳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的范围内,均等享受国家惠农政策。
3、出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倾斜政策,使种粮大户理直气壮地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起到引领、拉动周围农户的作用。
第三篇:关于农机大户的情况调查
关于农机大户的情况调查大部分农机专业服务大户都有在集体机耕队、农机站的工作历史,有较长的农机工作经历,对农机工作有很深厚的感情,年龄较小的农机专业服务大户,也都有一个农机专业背景或农机成长环境,普遍认为投资农机风险小、收效稳、见效快,经过几年的经营实践,得到了实惠,更坚定了他们依靠农机致富的信念。在农机服务中他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信誉第一,诚信为本”的原则,尽力满足群众的要求,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信奉的是“要讲信用、讲质量,不能昧着良心挣乡亲们的血汗钱”。农田作业前,他们总要认真检修机械,保证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作业;农田作业时,他们认真负责,从不敷衍,对作业质量要求十分严格,不管是只有几亩地的小活,还是几百亩地的大活,对待每一块地都非常讲究作业质量。对待特困户等特殊人群,他们中不少人总是伸出援助之手,低偿甚至无偿提供服务。正是靠着这些过硬的服务质量,他们的信誉度逐年提高,许多种田大户成了他的“回头客”。
农机大户王金明就是我区农机大户中的典型,1976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退伍军官,家庭人口6人,耕地面积6000亩,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作物有小麦、玉米。平均年产值达到60万元,家庭收入达20万元。保有农机具11台,其中拖拉机3台,玉米联合收割机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台,农机总值127.4万元,农机总动力837千瓦,年作业服务面积2万亩(包含本地作业服务和跨区作业服务面积)。
除了农机方面的专长,王金明还在自己承包的1000亩土地进行改造,建立防渗藕池,以适合宝坻区旱藕种植,通过自费去外地考察学习旱藕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成功的完成了培育旱藕幼苗和旱藕种植的技术引进,并当年就创造了可观的产值,为我区旱藕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扩大发展旱藕种植,我们应该对旱藕种植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并积极洽谈引进莲藕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将品质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结合起来,美化藕池周边环境,形成赏荷塘月色的近郊旅游新亮点,打造一个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并通过特色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四篇:桔梗高产栽培技术与市场行情分析
桔梗高产栽培技术与市场行情分析
桔梗的用量:中药材40种大宗品种之一,年药用量应该不低于5000吨,东北食用桔梗小菜的历史不低于15年,年用量有增无减,主要是亳州附近高庄和淄博池上镇加工干桔梗丝的专业人士供给,年供给干桔梗丝1000吨以上,鲜桔梗出口:由以前的产地直接选条,装箱演变到现在的全国各产区鲜桔梗拉到淄博池上镇深加工出口,池上镇大小鲜桔梗加工厂二十几家,威海两家,太和李兴两家,大的鲜桔梗加工厂年加工能力1500吨左右,小的加工厂年加工也不低于500吨,因为500吨以下的加工量将无法维持。全国近三十家鲜桔梗加工厂年总需求量不会低于20万吨。
桔梗的在地面积:李兴镇依然保持者全国最大产区的位置,李兴镇全镇土地60000亩左右,很难看出李兴桔梗在地面积占土地的20%,估计李兴桔梗现在地面积不超过一万亩,面积没法预测,亳州产区除十二里村附近有一点在的面积,其它乡镇早已退出种植,全国其它产区:河南辉县,浙江磐安,湖北英山,安徽金寨,霍山等次产区名存实亡,在地面积寥寥无几。
桔梗的供求问题:综上所述全国年需求干桔梗6000吨左右,4.5公斤鲜桔梗折干一公斤干桔梗,年需要27000吨鲜桔梗折干,加上18万吨鲜桔梗加工厂给韩国的需求,共需要24万多吨的鲜桔梗原料。
总结:09年5月后桔梗价格开始上涨,5月前全国各产区下种结束,5月前价格还没能刺激各产区扩种,当归可以从十几块涨到五六十元,白术也可以从十几块涨到五六十元,桔梗再次冲高的优势远远不弱与这两个品种,韩国鲜桔梗需求,东北干桔梗丝需求就会进入旺盛期,今冬明春桔梗行情能否再次引爆,将是桔梗庞大的需求量说的算,将是桔梗弱小的在地面积和弱小的库存说的算,天价桔梗很可能要在本论周期实现.一,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根肥大肉质,外皮黄褐色或灰褐色,茎直立,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2~7cm,宽0.5~3cm,先端渐尖,边缘具锐锯齿,基部楔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二、生长环境
桔梗喜凉爽湿润,喜光,耐寒。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20℃,最适温度为20℃,能忍受零下20℃低温。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或含砂质壤土中植株生长良好。怕积水,土壤积水易引起根部腐烂。
三,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桔梗为深根性植物,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或沙质土壤为好。选好地后,每亩复合肥30-40公斤,撒入地内,深翻30厘米以上,整平耙细。
2,适时播种 桔梗主要用种子繁殖,春播、秋播或冬播均可,亩用种4公斤。也可育苗移栽,因直播产量高于移栽,且根直分叉少,便于刮皮加工,质量好,生产上多用。
采用条播法,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1-23厘米开沟,播深不超过1厘米,播后覆土。也可采用宽幅条播法,即开沟的宽度为10厘米,行距不改变,播后盖土,宽幅条播法有很多好处,如管理简单、成品质量好等。温度适宜,15天左右即可出苗。
四,田间管理
1,合理密植行距21-23厘米,株距3-5厘米。过密,植株生长细弱,易遭病虫危害。过稀,产量低。采用宽幅条播法的适当间苗,苗不拥挤即可,不必过多的去苗。适当密植是增产的关键。
2,中耕出草桔梗前期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草,应及时拔除,以防蔓延造成草荒。定植地先浇透水,待干湿适宜时立即浅松土一次,以免地面干裂透风,造成死苗。中耕宜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植株长大封垄后即可不用再进行中耕除草。
3,追肥苗期需追复合肥25公斤左右,促使幼苗生长。6月底增施花期肥,以磷钾肥为主,防止因开花结果消耗过多的养分而影响生长。入冬后要重施越冬肥,结合施肥进行培土。翌年春株高1米左右时,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配合追施磷钾肥,使茎杆生长粗壮,可防止或减轻倒伏。
4,疏花疏果桔梗花期较长,要消耗大量养分,影响根部生长。除留种田外,疏花疏果可提高根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上可人工摘除花蕾,如用镰刀削去花蕾。或用多效挫,在盛花期喷施用,可阻止开花。
5,排水桔梗种植密度高,在夏季高温多湿时,应及时作好疏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造成减产。五,主要病虫害
1,根腐病
(1),症状是由真菌中半知菌类镰刀菌引起的一种根部病害。发病期6~8月,初期根局部呈黄褐色而腐烂,以后逐渐扩大,发病严重时,地上部分枯萎而死亡。
(2),防治方法 注意轮作,及时排除积水。在低洼地或多雨地区种植,应作高畦。整地时多施基肥,改良土壤,增强植株抗病力,每亩施石灰粉50~100kg,可减轻危害,或每亩用5kg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时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注防治。及时拔除病株。
六,收获加工
1,采收
种植桔梗因地区和播种期不同,收获年限也不同,一般当年采收,或第二年采收。采收期可在秋季9月底到10月中旬或次年春桔梗萌芽前进行。以秋季采者体重质实,质量较好。一般在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过早采挖根部尚未充实,折干率低,影响产量;收获过迟不易剥皮。起挖时,防止挖断主根。2,加工
鲜根挖出后,去净泥土、芦头,用竹刀、木棱、瓷片等刮去栓皮,洗净,晒干或烘干。皮要趁鲜刮净,时间长了,根皮就难刮了。刮皮后应及时晒干。桔梗收回太多加工不完,可用沙埋起来,防止外皮干燥收缩,这样可容易去皮。折干率为30-35%。亩产一年350-400公斤。
桔梗亩投入预算每亩用种量4公斤,每公斤150元,每亩种款600元。
2每亩播种用工200元。
3中期除草用工500元。
4采挖用工300元。
5共计费用1600元。
第五篇:关于养殖大户调查的报告
关于养殖大户调查访谈的报告
市畜牧兽医局驻冷水工作组
2011年4月14日
按照市“进村入户”工作的安排,市畜牧兽医局驻冷水工作组对该镇樊庙村两个养殖大户进行了调查。调查访谈情况如下:
一、大户的背景与特点。
三组唐登大,是全村目前最大的养殖户,现存栏种兔100套,商品免800只。他从2010年8月开始养兔,先后投入5万元用于修缮兔舍、购臵兔笼和饲料加工设备。2011年开始销售商品兔,一季度已销售160只,收入9000元,盈利5000元。他计划在2012年将种兔规模扩大到200套。
唐登大也曾是小有名气的生猪养殖户。2000年至2004年,他在荆门承包小猪场,每年出栏生猪100多头,年盈利5万多元,成为他的“第一桶金”;2005年,他回到家里,建了15间猪舍,年出栏生猪200多头,年盈利约8万元。养猪使他尝到了致富的甜头,规模也逐步扩大。不料,2009年他的猪场发生了“高热病”疫情,10多头种猪和60多头育肥猪全被毁了,虽然保险公司按约定赔付给他1万多元,1
但他仍然损失6万元。一场疫病,使他打消了继续养猪的念头。至此,唐登大开始寻找新的增收门路。他在电视上获悉,养獭兔市场好、效益好,他便到河南等地考察学习,确定了獭兔养殖项目,并于2010年从河南引进成年种兔60套,利用原有猪舍,办起了养兔场。
六组肖成锦,是全村目前最大的生猪养殖户,是“猪-渔”配套养殖的典型,他家现在是养鱼、养猪、葛粉初加工“三业并举”。从2000年起,他承包了村里的8亩鱼池,年产鱼4000公斤,纯收入4000元左右;2002年起,他先后建猪舍3栋20间,年出栏生猪在100头以上,纯收入约5万元,猪粪用于养鱼;2010年,他又开始搞葛粉加工,为市内葛粉食品企业提供半成品。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访谈中,养殖户普遍反映有“两怕”。一是怕养。近年来,动物疫病风险加大,养殖户损失惨重。如2009年,唐登大生猪发病后,被无害化处理70多头猪,损失7万多元,几年的血汗瞬间化为泡影;肖成锦在2009年应出栏生猪200多头,但因下半年猪发病,所以出栏100多头猪后,没有再填栏;养殖户还反映,现在动物疫病种类多、流行快,防不胜防,如2010年,防疫部门对2、3、4组的生猪等都进行了防疫注射的,结果生猪还是发病了,死亡200多头,养殖户都受了损失。同时,市场风险也大。一方面种猪、猪苗和
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猪价、肉价波动频繁,如遇市场低迷和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则导致销滞价跌,盈利微薄甚至亏本。
二是怕大。樊庙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和经商,村民希望村里发展支柱产业和扶持种养大户来带动他们增收致富。但当工作组问及养殖大户是否有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带领村民们共同发展的打算时,他们有“五缺”之忧:一缺信心,即没有做大做强的意愿与信心,只想保持现状,认为“船小好调头”,怕组织不起来;二缺资金,即扩大规模、增加带动功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怕融资困难;三缺技术,即在防疫、繁殖等关键技术上,自己懂得不多,怕在获得技术支撑上出问题;四是缺信息,即认为农村信息闭塞,怕不能及时掌握市场、政策等各方面信息,而造成损失;五是缺场地,即扩大规模需要占用更多土地,怕用地问题难解决。
三、帮扶的措施及建议
无论是实现养殖业跨越式发展,还是帮助农民加快增收步伐,都需要从培育养殖大户着手。而培育养殖大户,根据调查访谈情况和各地成功经验,必须强化以下工作措施。
1、加强舆论引导,树立畜牧产业观点。要宣传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农民明白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让农民知道畜牧业只有走规模化、专业化之路,才能显示其巨大的经济效益,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教育和促使农民转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兴起规模养殖,自觉步入养殖大户行列。
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落实优惠政策。这是促进养殖大户发展的重要一环。一是制定和完善良种资金补贴政策,落实良种专项补贴制度;二是制定和完善畜牧业发展奖励制度,重点对养殖大户、科学养殖示范户实施奖励。通过激励政策,调动农民发展规模养殖的积极性。
3、加大资金扶持,夯实大户发展基础。解决养殖大户资金投入问题是关键的一环。一是建立养殖大户发展专项资金制度,每年可从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和农业开发等资金中,切出一定的数额用于养殖大户的发展,重点支持大户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三是引导养殖户和社会资金增加对养殖大户的投入与合作。
4、加强技术指导,推广现代饲养方式。一 是引导养殖大户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实施“良种、良法、良料、良舍”工程;二是发挥部门科技人员作用,经常开展技术咨询、科技下乡和进村入户等技术指导活动,及时为养殖大户排忧解难。三是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解除发展养殖业在技术上的后顾之忧。四是推广立体养殖、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等现代规范化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养殖的综合效益。
5、严控动物疫病,提高养殖安全水平。把养殖大户的动物防疫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监控与监管;提高兽医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治疗水平,使养殖大户的动物疫病得到及时防治;要求大户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杜绝外来疫病的传入。
6、落实保险措施,降低风险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