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社保(2001年125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劳社养发[2001]125号
颁布日期:20010827实施日期:20010901颁布单位: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各委、办、局、总公司劳资处,各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针对《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保险暂行办法》(京劳险发[1999]99号)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根据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9年第259号),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精神,现制定《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请遵照执行。附件一:《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附件二:关于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享受第二部分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算公式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00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附件一: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9年第259号),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城镇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具有本市或外埠农村户口的劳动者(简称:农民工),应当依法参加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费。
第三条 用人单位招用外埠农民工应当经市、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并办理《北京市外来人员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招用本市农民工应当到劳动力输出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招聘备案手续,并填写《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劳动力花名册》。同时,用人单位应自招用农民工之月起,必须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
经市、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已经办理了招用农民工手续,而尚未为其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的用人单位,应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一个月内,到为本单位城镇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手续,并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
新成立及尚未参加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到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地或单位所在地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并为城镇职工、农民工申报缴纳养老保险费。
第四条 用人单位在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时,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交下列证明和材料:
(一)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事业单位法人证明书(副本)或机关行政介绍信;
(三)上报统计部门的《劳动情况表》(年报104表);
(四)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使用农民工的证明;
(五)用人单位使用外埠农民工,要提供《就业证》;
(六)《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劳动力花名册》。
第五条 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19%,按招用的农民工人数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农民工本人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2001年按7%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个人缴费由用人单位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个人缴费的比例,今后随着企业职工缴费比例进行统一调整,最终达到8%。
第六条 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委托银行收款(无付款期)”结算方式委托用人单位的开户银行按月扣缴。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原则上应按城镇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渠道和缴费方式进行。但对使用农民工较少或使用农民工相对稳定,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不方便的用人单位,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签定协议后,可以选择按季度、半年、一年的方式缴纳养老保险费。
第八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农民工按缴费工资基数的11%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九条 农民工的个人帐户存储额,按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计息办法执行。
第十条 农民工个人帐户存储额,只有在本人达到养老年龄时,才能支取。农民工在达到国家规定养老年龄前死亡,其个人帐户存储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第十一条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重新就业的,可以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接转其缴费记录。接续时,只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养老保险基金;跨统筹区域就业的,可以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回农村的,可以保留养老保险关系,将其个人帐户封存,作为其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依据,待在本市重新就业后,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其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并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缴纳养老保险费凭证办理转移、接续、清算、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等手续。
第十二条 农民工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养老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方能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暂按享受一次性养老待遇处理,其待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个人帐户存储额及利息一次性全额支付给本人。第二部分:按其累计缴费年限,累计缴费满12个月(第1个缴费年度),发给1个月相应缴费年度的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平均数,以后累计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按满12个月计),以此为基数,增发0.1个月相应缴费年度的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平均数,并计算到月,保留一位小数(计算公式见附件二)。
第十三条 本市籍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按本办法第十一条保留养老保险关系,封存个人帐户,待重新在本市就业后,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原已参加本市农村养老保险的,也可将其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存储额和按规定核算的待遇转移到其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没有参加本市农村养老保险的,可在其户口所在地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新建个人帐户,同时将其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存储额和按规定核算的待遇转移到其新建个人帐户中,并按本市农村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不为其办理审批、录用手续,不为其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因用人单位未参加养老保险或未按规定足额缴纳单位与个人的养老保险
费,致使农民工不能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应按照本办法的标准予以补偿。第十六条 《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保险暂行办法》(京劳险发[1999]99号)中有关养老保险的内容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在国家有关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后,本办法将作相应的调整。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1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二:关于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享受第二部分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算公式累计缴费是整年度(满12个月)的待遇计算公式为:
∑an ×(1÷x)×∑bx
其中:a1 = 1,a2 = 1.1,a3=1.2„„an = 1+(n-1)×0.1
∑an = n×(a1 + an)÷2
最后一年累计缴费出现不满一年情况的,这部分待遇计算公式为:
缴费相应年度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平均数÷12×缴费月数
n为其累计缴费年限(满12个月);an为第 n年的待遇计算系数;∑an为第一年至第n年的累计待遇计算系数之和;x为相应缴费年度之和;bx为今后第x年的本市职工最低工资;∑bx为从缴费第一年至今后第x年相对应的全市职工最低工资之和。
第二篇:农民工放弃社保
农民工放弃社保:短视还是理性?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日前发布《〈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研究报告》,报告透露,国内个别企业员工放弃社保来换取更多的直接收入。这主要包括农民工群体、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这些低收入群体不愿因参加社保降低收入,宁愿主动不参保,让单位将这部分费用转化为工资发给自己(7月16日《京华时报》)。
企业员工放弃社保背后的现实暗喻
旨在给广大员工提供养老、医疗等方面保障的社保,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放弃的情况,原因或许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这部分员工没有认识到缴纳社保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退休之后生活保障的重要性。这也难怪,受到传统养老思维的影响,很多人更愿意将自己的后半生幸福寄托在儿女身上。
另一方面,则是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工作地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地域跨度很大,而社保转移起来往往手续复杂,放弃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个正常的社会福利体系,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除非很多人看不到福利的好处。现行的社保竟然有部分农民工等宁可要钱也不愿意缴纳,足以说明,这个福利体系多少存在着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关系着整个社会社保福利体系的健全与健康,也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保障与保护,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基于这种现实之下,维护社会保障体系的权威性与福利性,显得尤为必要。而对此,一方面要求有关部门简化社保缴纳、转移、领取等方面的手续,体现出社保的福利性,而另一方面要不断宣传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让更多人从养儿防老的传统思维中解脱出来,用更为科学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后半生。(放弃社保换工资并非全因短视
现实中,确有不少劳动者想放弃社保换工资,不少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往往也会遇到“我不要社保,能否多拿点钱”、“能否把单位缴社保的钱补贴给我”的求职者。事实上,参加社保既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也是双方的义务,这是国家的强制性规定,不是员工个人或用人单位可以选择的,更不可能将单位缴纳的那部分钱补贴给个人。即使双方约定“自愿放弃社保”,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者为何想放弃社保换工资?表面看他们目光短浅——“现在身强体壮,养老来日方长,如果要买社保,除了单位缴的那一部分,自己还得掏一部分钱,每个月到手的钱就变少了”,这种短视想法,恐怕代表了一些“爱现金不爱社保”者的集体心声。但如果仅仅将原因归结为劳动者短视,也是不公允的。
更深层原因恐怕在于,一方面,一些劳动者收入低,不愿或难以承担费率较高的社保。去年有统计报告称,中国的社保费率已超过40%,居世界第13位,超过统计中另外160个国家和地区。在费率偏高、缴
费基数核定不合理等因素作用下,职工和企业的负担很重,一些低收入者缴费后工资所剩无几,影响了正常生活。尽管他们明白社保是以后生活的有效保障,也是意外事故的有效保障,尽管他们也想看得长远一些,但面对社保个人缴费比例过高、一年大抵要缴1万多的现实,他们只能忍痛割爱。
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对社保的未来无足够信心。一些劳动者属于流动劳动力,即使现在买了社保,以后出省就很难转移,即使退保,也只能拿回自己交的那部分,企业缴的大头拿不走,觉得与其“白交钱”,还不如从老板那里拿现钱实惠。另一些劳动者,因看到了社保资金缺口严重、入不敷出,社保缴纳“劫贫济富”,缺乏监管导致社保基金被肆意挪用侵吞等严峻现实,担心社保是无法兑现的承诺,“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只有钱在自己手里最踏实”。
故而,面对劳动者“放弃社保换工资”的思潮,除个别目光短浅者需反思外,更应反思的,恐怕是社保政策的相关设计者,该反思如何降低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的缴费率,让他们不再因收入降低、负担增加而拒绝参保;该反思如何解决社保政策的公平性问题,以及如何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转、稳定增值„„关于社保,真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认真研究改进。当低收入群体也要按高基数缴费时,谁不会为每个月被活生生扣下的那一笔钱心痛呢?
社保换工资反证的理性与苍白
社保换工资的都是弱势群体,说穿了,就是低收入群体,而放弃的原因更直接为了生活稍微宽裕一些,他们宁愿主动不参保,让单位将这部分费用转化为工资发给自己。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矛盾和吊诡的现象,道理很简单,低收入群体本身抵抗社会风险能力较差,从常识来说,更需要社会保障以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但恰恰相反,他们放弃了。原因何在?是他们误读了政策的善意,还是政策出了问题呢?
这些低收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又是农民工,而他们放弃社会保障,更与其自身特征和社会环境有关,就现实来说,最起码应注意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工的流动性。与其说是农民工主动放弃了社会保障,不如说是流动性迫使他们放弃了社会保障,以取得工资的收益。众所周知,农民工在相当程度上是个候鸟群体,当前的社会保障体制难以适应农民工的需要。惟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或者让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与农民工的流动性相对接,才能消除农民工放弃社会保障的诱发因素。
二者,社会保障是建立在劳动合同合法签订的基础之上,但遗憾的是,农民工群体很少签订劳动合同,这也给放弃社会保障提供了现实诱因。由此,不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难以落地,甚至连基本的权利都可能被剥夺。这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讨薪行为所证明。
一个基本判断是,部分农民工主动放弃社保换工资,只能说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实施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农民工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
中所能够获得的利益是不尽如人意的,在某些方面农民工并没有从中受益。不基于这样的立场进行理性的审视,就只能让我们掉进话题陷阱之中。
进一步说,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苍白的,效果是尴尬的。农民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社会保障的特殊性。但社会并没有建立一种灵活地随人口流动而变动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看到,农民工社会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应有之义,凸显的是城乡发展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更何况,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职业病,失业、养老等问题,都加剧了农民工的就业风险和生活风险。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存在的今天,社会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网,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没有任何理由把农民工“拒绝”在外。
农民工群体是最需要社会保障的群体。面对部分农民工主动放弃社保换工资,社会应建立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符合其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句话,社保换工资反证制度建设的苍白和农民工的“理性”。(“弃社保换工资”提醒社保须优化
作为一项兼具兜底功能与再分配功能的制度,“社会保险”在发展若干年后,已然趋于成熟、效果显著。凡此种种,透过《〈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研究报告》所列的连串数字,足可窥见一斑。但,相较于理想架构中,“社保”被赋予的全覆盖使命,现实或许仍有不小差距。典型的表现便是,“绝大部分私企,无心或无力考虑普通职工参保”;且“不少员工主动放弃社保换工资”。
不少民企、职员,对“参加社会保险”心有抵触,固然可以归因为“制度的强制性不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恐还在于,社保自身设计对目标人群缺乏引力。在操作过程中,社保运作的属地化倾向过于明显,由此导致账户异地转移困难重重。特别在跨省转移,及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转移过程中,更是步骤繁杂、劳心劳神„„在此语境下,流动性极强的农民工、工商户群体,自然排斥参保。
“放弃社保,来换取直接收入”,此一看似短视的做法,所指向的绝不仅是个体的不理智。须知,在社保体制尚未充分对接现实的前提下,总归会有不少人自愿游离于外。这事实上提醒职能机构:若要实现社会保险的充分覆盖,必然要对既有架构加以精细化改造。比如,针对高流动性人口,开发出更实用的险种组合;再比如,努力强化信息互联,以求降低社保异地转移的高昂成本。
无论选择哪种路径,但确知的是,唯有提高社保制度在流动群体中的吸引力,“参保扩面”才存在深度推进的可能。而从另一角度看,即便社保制度完成了自身优化,想必也仍会有不少人“放弃社保,换取现钱”。因为,对某些低收入群体来说,“花钱抵御潜在风险”,实在是
件奢侈且不切实际的事情——他们,维持眼前的生计尚且不易,断然无心力考虑“以防不测”的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社保换现钱”的现象,实则对应着此间一贯存在的古老劳作观:以几乎不留后路的“苦劳”心态工作,不惜付出最大的辛劳、突破身心的极限,从而达成快速积累财富的目的。长久以来,太多人只有劳动没有生活,总是环绕一抹悲悯、苦情的色彩。如今,全社会开始推广“社保”,其实也是在重塑一种古老的劳动伦理,即呼吁在底线之上、有保障地去工作,而不是摆出一副不管不顾、自虐式的“苦修”姿态。
须知,社会保险制度,是文明社会为劳动者建构的尊严基座。实现其覆盖范围的延展,既需要职工群体改变固有认知,用更开放的心态接纳之;也需要全社会创造条件,提高劳工阶层的收入水平,为积极参保夯实经济基础。当然,这其中,社保机制自身规则的优化升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三篇:农民工社保政策
一、为什么要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
答: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 重要部署,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需要,使农民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遵循哪些原则?
答:遵循“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保障水平适当、确保待遇发放”的原则。
三、哪些单位可以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
答:本市行政区域内使用农民工的以下单位:
(一)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其它企业;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机构;
(四)城镇个体经济组织;
(五)中央在渝单位及市外驻渝机构;
(六)驻渝部队所属单位。
四、哪些人员可以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
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可以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
(一)与本市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形成了劳动关系(含事实劳动关系);
(二)具有农村居民户口;
(三)年满16周岁及其以上,且男未年满60周岁、女未年满55周岁。
五、农民工养老保险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可不可以补缴实施以前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费?答:农民工养老保险从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不能补缴实施前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费。
六、农民工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手续,是由个人办理还是由用人单位负责办理?答:由用人单位按规定为农民工办理参保手续。
七、农民工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应向用人单位提供哪些资料?
答:农民工除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外,还应向用人单位提供本人农村居民户口复印件或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证明。无法提供农村居民户口复印件或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证明的,应按规定作出书面承诺。
八、农民工养老保险费由谁缴纳?
答: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按月缴纳。其中,用人单位缴纳部分由单位承担,个人缴纳部分由用人单位在其工资中代扣代缴。
九、农民工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基数如何确定?
答:农民工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按照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总额核定。农民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总额低于上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上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核定缴费基数;超过300%的,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
十、农民工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比例是多少,怎样计算应缴纳的费用?
答: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10%,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5%。
个人缴费部份=经核定的农民工个人缴费基数×5%
单位缴费部份=本单位属于参保缴费范围的农民工缴费基数之和×10%
十一、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规模是多少,建立共济基金的作用是什么?
答: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按规定缴纳农民工养老保险费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农民工个人缴费基数的14%建立个人账户,其中,5%为个人缴费部分,9%为用人单位缴费划转部分。记入农民工个人账户的储存额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农民工个人缴费基数的1%建立共济基金,从用人单位缴费中划入,用于个人账户资金不足时农民工养老金的支付。
十二、农民工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之间流动,其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信息可不可以转移?
答: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信息可以转移。
十三、按月领取农民工养老金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一)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本人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纳了农民工养老保险费;
(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三)实际缴费累计满180个月及其以上。
十四、农民工符合按月领取农民工养老金条件的,如何计算养老金?
答:农民工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比照同期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月数执行)
十五、农民工符合按月领取农民工养老金条件的,如何领取养老金?
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邮局等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
十六、农民工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前出境(含港、澳、台地区)定居或死亡,其农民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如何处理?
答:由最后一次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的本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同时终止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
十七、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本人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纳农民工养老保险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实际缴费累计不满180个月,能不能按月领取农民工养老金?
答:不能。应由最后一次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
十八、按月领取农民工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农民工,其个人账户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农民工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农民工养老金。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尚有余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个人账户余额中个人缴费的本息一次性支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同时终止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
十九、农民工已经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实施后,可不可以转为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
答:可以。但是,必须由用人单位与农民工通过民主决策集体协商机制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够转为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
二十、农民工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转为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或者,参加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后,转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养老金如何计算?
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规定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分别计算,一并发放。
二十一、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其户口转为城镇居民户口后,可不可以继续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
答:不可以。农民工应从其户口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的次月起,停止缴纳农民工养老保险费。
第四篇:浅析农民工社保现状与矛盾
浅析农民工社保现状与矛盾
摘 要: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业人口流入非农产业,形成了当代中国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身份差别造成的待遇差别、社会福利差别、社会活动权利差别,使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城市社会的“边缘人”。按照建立和谐社会和统筹城乡的发展观,必须逐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为农民工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保障
农民工又称为进城务工人员,是指兼具农民与工人身份的劳动者。他们持农村户口但在城市、乡镇企业工作,没有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以务工为主要谋生手段。农民工是我国最主要的流动人口,他们一方面增加了自身收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找到了出路,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增速很快,在目前将近一亿人的基础上每年还以500 万人的速度在增加,并且流动性极强,未来发展非常不确定。农民工在城市里身份特殊且地位尴尬,一方面他们离开土地甚至居住地而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不同于传统真正的农民群体,两者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另一方面他们又因户籍的原因而与传统的城镇劳动者有别,而且被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的面向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所排斥,使得他们难以真正地城镇社会和工业劳动者群体,逐渐成为弱势群体甚至是城市的“边缘人”。倘若这样的城乡身份差别继续存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将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刻不容缓。
一、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诉求
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大多会遭遇到各种生活风险,如工伤事故风险、疾病风险、老年风险等意外生活风险及生活贫苦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遭遇上述风险时如果没有有效的保障手段来化解,风险的不断积累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近几年不断增长的农民工工伤的恶性事件,不仅集中暴露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并且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诉求。农民工对工伤保险、住院医疗保险最为迫切。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和技能较低,一般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劳动条件茶,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发生的概率较大,因而对工伤保险的渴望比其他任何险种都强。另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相应的社会援助等也十分关注。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当前我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与城镇职工适用同一的制度模式,即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一起分别参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如广州、北京、南京等中心城市。我们在此暂且称之为“广州模式”;另外一种是单独为农民工设立新的综合社会后保险制度,如上海、大连、成都等城市,我们暂称之为“上海模式”。从全国情况来看,多数地区都选择的是“广州模式”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种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是同一社会保险制度。农民工被直接纳入现行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体系,主要参加养老、医疗和工伤三项基本社会保险;二是允许农民工享受养老待遇。当农民工辞工返乡时,其个人帐户的养老保险资金全部转回其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机构或退给本人。“广州模式”的优点在于消除了农民工的就业歧视,有助于统一的劳动市场的形成,并且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普遍性,又考虑到了农民工的实际情况。但该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由于农民工群体构成复杂,与城镇职工还存在较大区别,将农民工整体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流动性较强这个基本特征,在实践中将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上海模式”是在分析外来从业人员职业风险的基础上,针对他们而出台的综合保障体系。这种模式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综合保险,三项待遇。与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不同,对外来劳动力只实行综合保险,包括工伤、住院医疗和老年 补贴三项待遇。
二、基费统一,费率固定。使用外来从业人员的用人单位其综合保险费率都为12.5%,其中养老补贴为7%,医疗和工伤保险为5.5%。
三、一次性发放待遇。一次性支付对工伤保险来说尤为有利,这解决了农民工频繁流动的问题。“上海模式”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进城农民工最迫切需要的工伤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问题,而且缴费的费率较低,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农民工打工风险,维护了社会稳定。但这一模式的缺陷也十分明显。首先,它与城保和农保制度都不衔接,这不仅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且大量的农民工的保障在城市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外运行,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其次,养老补贴待遇偏低,难以有效防范老年
风险;再次,这种农民工社保体系不利于本地普通劳动者的就业。由于外来劳动者的综合保险费率只有12.5%,这可能导致外来劳动者对本地低素质劳动者的岗位替代,不利于本地下岗失业人员以及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主要矛盾在这两大模式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五大矛盾构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问题的障碍。1.短工龄与长保障的矛盾社会保障中的主要险种都是长险:养老、医疗保险障终身,工伤和失业保险则保障整个职业生涯。社保长期保障功能要在个人身上实现,要求个人必须长期参保,实现参保年龄的纵向均衡分布;社保长期保障功能要在社会组织中实现,则要求社会组织中不同年龄人群比例正常,实现参保年龄的横向均衡分布。很多人认为农民工由于缴费工资低和缴费时间短,会增加城镇社保的负担。但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参保农民工成了社保的贡献者而非消费者。由于农民工多数由年轻人构成,他们平均年龄小,工作年限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长期险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而言就成了海市蜃楼,其保障功能难以在农民工个人身上实现,农民工看不到社保对自己的好处,自然也就把它当做城里人的特权敬而远之。要解决短工龄与长保障的矛盾,可采取延长工龄和缩短保障这两种办法。延长工龄可以通过转换工种。由于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等方面的区别,不同工种对年龄的要求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工种年龄的阶梯,帮助农民工沿着工种年龄的阶梯实现工种的有序转换,从而延长他们的工龄。或者是通过转换身份来延长工龄,鼓励农民工在城市自主创业,以私营者的身份续保。缩短保障则可以通过研究开发5 年、10 年不等的养老、医疗等长期保险的定期的险种,以供农民工根据自己的工龄情况选择。
2.工资低收入与社保高消费的矛盾
大多农民工文化程度和工作技能低,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劳动,工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加之城市的平均物价高,门诊医疗和住院费用高,在急需的工伤和医疗保障方面,他们的社保帐户入不敷出。但如果只 从公平的原则出发将他们同城镇职工一样纳入社保,势必拉低城镇社保水平,忽视城镇职工的高素质高效率对社保帐户的高贡献,违反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解决这一矛盾,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考虑:
1、降低社保养老待遇。可以采取与 城镇职工有别的与他们的低缴费相应的“低进低出”的低保政策;
2、提高缴费
标准。可以像有些地区一样,要求农民工在城镇职工缴费标准的基础上加收20%。
3、延长最低缴费年限。要求农民工累积缴费年限达到20 年以上,才能享受养老、医疗等长期险种的保障。
3.高流动与小统筹的矛盾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社保还停留在小统筹的水平,农民工输出地的内地欠发达地区与输入地的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社保缴费和社保待遇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农民工频繁转换打工地区的高流动性,使社保迁移成为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实行有差异的地区社会保障统筹制度,这一制度将单位人提升到地区人,促进了人才在该地区的内部流动。但随之出现的人才的地区所有制问题又使得发达地区难以得到廉价的人力资源,欠发达地区人才又难以实现较高的经济价值。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按照市场机制有效配置我国广大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
4.保障不足与保障“多余”的矛盾
农民工在工伤、医疗、失业等保障方面普遍不全和不足,而养老保障则由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而难以兑现,显得多余。据石家庄市总工会的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建筑企业为所有农民工缴纳了意外伤害保险,而其他不涉及强制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问题,企业大多都没有提上日程。
5.即期收入与长远保障的矛盾
农民工的即期收入与社保的长远保障具有矛盾性。农民工由于工龄与保龄短,处在社保积累期,承担了缴纳社保费用的义务,却很少享受到社保的福利保障。农民工所在单位觉得上缴社保费用只是纯粹尽义务,没有看到它的实际意义。农民工知道社保的不到20%,知道的也普遍感到社保离他们很遥远,可望而不可及。农民工对社保不仅表现出怀疑态度,而且由于家庭收入较低等原因而更看中即期收入。从理财的首要目的来说,1/3 的农民工是为了积累创业基金,1/3 的是 为了准备医疗和养老金,1/3 的是为了积攒家用和子女教育费用。由此可见,在养老和医疗上他们习惯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于社保基本上没有指望。总之,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关系重大,问题复杂且解决困难,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形式、管理体制以及资金筹措等问题的认识也不成熟,但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福,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及经
济意义。相信有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难题会有妥善解决的一天。
参考文献
[1]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忧思与求解.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2] 中国劳动.2005.5.[3]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4] 社会保障制度.2005.4.浅析农民工社保现状与矛盾
作者: 梁婷,曾光,Liang Ting,Zeng Guang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430063
刊名:中国水运(理论版)
英文刊名: CHINA WATER TRANSPORT(THEORY EDITION)年,卷(期):
(4),2006
第五篇:关于农民工社保难点在养老保险的调研思考
关于农民工社保难点在养老保险的调研思
考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目前,中国大约有1.2亿离开户籍地在外就业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的社会保险一直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究竟是建立与城镇职工一体的社会保险制度,还是建立单独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为了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笔者拟从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分析两个方面作一论述。
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现状
1.养老保险。目前各地存在3种办法:一是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对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采取“双低”的办法。农民工基本沿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但降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门槛,参保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12%和4%;三是少数城市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外来务工人员或非城镇户籍职工实行综合保险。如XX年9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包括了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住院医疗和老年补贴三项保险待遇。
2.医疗保险。目前各地也存在3种办法:一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广东等地采取这种方式。二是参加综合保险,上海、XX等个别地方采取这种方式。三是参加农民工大病住院保险,如深圳市劳务工合作医疗制度。
3.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实行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的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农民工发生工伤的,享有与城镇职工同样的待遇。
4.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参加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不过,农民工个人不缴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
难点在养老保险
实际上,国发[XX]5号已经明确提出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抓紧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应当说,目前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没有法律障碍,关键是如何加强执法问题。
目前,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都有,国家应当允许农民工选择参加其中之一,并且应当允许农民工体验之后作出新的选择。同时研究制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互衔接的具体 办法,以及研究制定农民工医疗服务结算办法,保障农民工灵活就近就医的需要。
目前,比较困难的是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办法。
第一,如果制定一种有别于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比如当前正在研究制定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费率设计为用人单位缴纳12%,农民工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4%-8%。这样,由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将出现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二是将造成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普遍选择按照较低费率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缴费,对于已经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就业比较稳定的农民工而言,将不得不因此而无法继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第二,如果今后不区分农民工和其他类型的职工,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高。实践中,确有农民工为了减少支出,不愿参加社会保险,即便参加了社会保险每年春节前也往往退保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对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整体改造,降低养老保险费率,核实缴费工资基数,减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经济负担,增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同时,为了保障农民工年老后 的基本生活,设计不得退保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有效。这就要求有关方面提前广泛告知各类劳动者,只要依法参加养老保险不退保,待年老时将依法享受远远大于当前退保所获得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