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必然选择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必然选择
农业部近三年每年都召开现场会推动规模养殖发展,目的是要不断总结探索并进一步明确我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方向、模式和实现途径,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规模养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成效突出,但另一方面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有时候甚至比以往表现得更加紧迫,继续下大力气、毫不松懈地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别无选择。
进一步增强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主要抓手,是新形势下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2010年,农业部启动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评选出1555个布局选点科学、设施设备先进、生产管理规范、特色亮点鲜明的标准化示范场,各地积极响应,扎实推进,形成了部省联创为主导、市县广泛参与的标准化示范创建新格局。今年,农业部继续在全国创建500个示范场,各地按照部署,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理念深入人心,规模养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存栏2000只以上蛋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34%、30.6%和62.9%。
当前,我国畜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起点低、基础差,标准化规模养殖整体水平与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生猪等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等问题凸显,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突破当前畜牧业发展难点的关键所在,是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
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这一轮生猪价格上涨,同比涨幅大,持续时间长,最高涨幅(今年6月第5周)达86.6%,涨势已持续15个月,成为拉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成为领导关心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分析此次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除养殖成本持续攀升、前期生产的周期性调整等外,散养户退出加快是重要的因素。据农业部对2000个养猪村的定点监测,7月份养猪户占所有农户的比重为22.74%,比去年同期下降1.72个百分点,比2009年下降2.8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约750万养殖户已经退出养猪业。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推进,特别是受比较效益低、疫病及市场风险大等影响,分散养殖户逐步退出养殖业难以避免,这一势头也不可逆转。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不仅仅是弥补部分散户退出、增加市场供给的客观需要,而且还是克服散户“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盲目跟风问题,促进生产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近期的监测情况看,规模养殖场(户)是当前增养补栏的主体。因此,保障畜产品市场稳定有效供给,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方向不可动摇。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节目,报道了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河南双汇集团收购含“瘦肉精”猪肉。知名企业在敏感节日被曝光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十分恶劣,对整个行业发展和消费者信心造成了很大冲击,人们一度谈“肉”色变。发展畜牧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保证肉蛋奶等畜产品让城乡居民吃得上、吃得起、吃得放心。尽管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环节比较多,但确保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我们责无旁贷。河南双汇“瘦肉精”案件结果查明,涉及非法添加药物的大多是年出栏规模在500头以下的散养户,而其症结在于散养户法律意识淡薄、违法成本低、监管难度大。目前,全国有生猪养殖场户6000多万个,肉牛、肉羊养殖场户3500多万个,年出栏活畜9亿多头。对千家万户进行质量监管,无论是监督检查还是抽样检测,都难以实现全覆盖。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不仅企业自身生产规范、档案齐全、法律意识强,而且便于监管。因此,破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防范动物疫病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去冬今春,受异常气候影响,我国一些省区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部分地区仔猪成活率明显下降,个别养殖场(户)死亡率超过50%,这对于原本低迷的生猪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推动了生猪产品价格的上涨。基层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散养户设施设备条件简陋,大多缺乏保温防寒措施,仔猪死亡率较高,而规模养殖场(户)发病明显较少,死亡率也较低。实践证明,不论是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还是常见病的防治,难点和重点在散养农户,主要是散养户设施化水平低,技术力量不足,特别是在养殖亏损时,降低饲养管理水平,疫病发生的风险更大。因此,只有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才能彻底改变散养户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提高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才能真正有效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党中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略的调整,同时也包括和引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十二五”是建设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关键时期。继续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又是化解产业发展内部矛盾,促进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关键措施,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继续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以示范创建为载体,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辐射带动面。创建是基础,示范是核心,成效是关键。开展示范创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是新形势下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有效手段,今后要坚定不移地抓下去。一要着力于标准化示范场的创建,真正把标准化生产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场评选出来;二要着力于标准化示范场监管制度的建设,加强对挂牌示范场的常态化监管,决不允许标准化示范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决不允许标准化示范场成为环保部门通报整改的负面典型;三要着力于引导示范场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真正把示范场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贯穿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工作实践中,全面提升我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好专家队伍的技术支撑作用,把好使、实用的技术推广到生产一线。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高规模养殖设施化水平。这几年,畜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扶持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资金总量不断增加。2011年,中央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项目资金达到36亿元,覆盖了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6大主要畜种。这些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资金在增加,当务之急各地必须按照中央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加强规模养殖场(户)基础设施改造,不断提升设施化水平;要加强政策效果的评估和分析,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确保项目实施公开、公平、公正。
以标准化推进为核心,提升规模养殖水平。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既要上规模、更要上水平。标准化才是畜牧业生产的本质和核心,是示范创建的主要内容。离开了标准化的规模养殖,无异于集中的散养,隐患更多,风险更大。最近,农业部从去年创建授牌的标准化示范场中优中选优,遴选出149家典型示范场汇编成《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参考书,为各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借鉴。搞标准化规模养殖必须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共同推进。在硬件方面抓好圈舍和设施设备建设。在软件方面,一方面要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投入品使用、养殖档案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另一方面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或规程,规范生产过程,真正做到“物有技术标准,事有管理标准,人有工作标准”。
以粪污处理为重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的同时,畜禽废弃物处理问题日益成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瓶颈。目前,国家正在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各地要注意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出的粪污有效处理模式,处理好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近年来,江西赣州等一些地方采取“猪-沼-果”模式发展生态养殖,以
“果”定“猪”,实现了粪污消纳和水果品质提升的双赢目标;山东等地针对适度规模养殖户,积极推广发酵床养猪,探索解决粪污治理问题;国内一些大型生猪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干湿分离、沼气发电、沼渣还田、沼液达标排放的处理工艺,达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处理是今后一个时期规模养殖发展的重点,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坚持低成本高效率,切实做到处理效果好、养殖场(户)有能力承担。
以产业化为纽带,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或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养殖场(户)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可以更好地与市场对接,稳定养殖效益,使规模化、标准化具有持久的发展动力。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大力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逐步成为带动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体。要通过畜禽养殖大户、经营能人联系农户,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型、营销型和综合型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畜牧业组织化水平。要积极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畜产品运销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使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以现代营销体系提升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
积极营造规模养殖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畜牧兽医部分要充分认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于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重大现实意义。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分工,量化指标考核,务必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基层,及时研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
加强政策措施。当前,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面临用地难、贷款难两大制约。各地要主动与国土和金融部门沟通协商,积极争取支持,尽快把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信贷机制,研究开发适合于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的信贷产品,支持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帮助养殖场(户)解决贷款难问题。
加强舆论宣传。目前个别地区政府发展“菜篮子”产品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发展畜牧业,既不能带来税收,而且还存在质量安全和疫病风险。因此,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意义,宣传一些地方政府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典型,宣传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概念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概念
一、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规模养殖场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主要内容有:
1、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
2、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
3、生产规范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
6、监管常态化。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
二、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基本要求
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完整,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种畜禽场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1、生猪: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育肥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含5000头,下同)。
2、奶牛:存栏奶牛200头以上。配套挤奶站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运送生鲜乳车辆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3、蛋鸡: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
4、肉鸡:年出栏量不低于10万只,单栋饲养量不低于5000只。
5、肉牛: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
6、肉羊:农区年出栏肉羊5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达100只以上的养殖场;牧区年出栏肉羊10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250只以上的养殖场。
三、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采取“公司+规模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鼓励产区和销区之间建立产销合作机制,签订长期稳定的畜产品购销协议,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并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上市畜产品的品牌创建,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四、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养殖污染治理要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结合实际采取不同处理工艺对养殖场实行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量。要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规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养殖集中区,可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厂),生产有机肥料,或采取工业化处理达标排放。
总之,推动畜禽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以畜产品加工增值销售为纽带,实现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资源开发利用适度,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好标准化示范场在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条件管理、安全高效饲料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和产业经营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第三篇:畜牧兽医局2009上半年规模养殖工作总结
2009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畜牧产业化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力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基地建设,畜牧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县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截止目前,全县奶牛存栏11161头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肉牛存栏13.4万头,出栏4.6万头;生猪存栏35.6头,出栏38万头;山绵羊存栏28.9万只,出栏18.3只;家禽存栏211.1万只,出栏255.2万只。新落实规模化养殖场(小区)20个,专业村10个。主要养殖品种生产形势分析如下 :
1、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自2009年年初开始,我县生猪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毛猪价格由去年的15元/公斤下降到9.4元/公斤,同比下降了37.3%;仔猪价格由去年的50元/公斤下降到16元/公斤,同期下降了68%。猪肉价格由年初的23元/公斤下降到14元/公斤,同期下降了39.1%。据调查,目前饲料价格略有下调,生猪成本稍有下降,但毛猪价格一再下跌,生猪养殖基本不赚钱,甚至亏损,极大挫伤了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出现部分生猪养殖大户以及种猪场因仔猪销售不畅,致使仔猪滞留、被动养殖和生猪生长期延长的情况。更有甚者,出现了部分养殖户出售母猪、减少仔猪存栏的现象;生猪散养户也因饲养生猪利润较低,纷纷表示近期内不再养猪。因此,我县相当多的生猪养殖户处于观望、粗养和等待状态
2、奶牛生产形势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饲养一头奶牛成本平均需要10070元,而一头奶牛年总收入约10150元,这样来看,饲养一头成年奶牛年平均仅能获纯利润80元左右,如果当年产的是公牛犊就是赔本,产母牛犊略好些,如果碰上疾病只能亏损。2009年以来,我县的牛奶收购价格直线下降,由年初的每公斤2.60元降至目前的1.60-1.70元,下降了57%;县里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奶牛养殖,但在短期内依旧难见起色,奶牛养殖前景堪忧。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
1、加大草原管理,保护生态系统环境
一是大力宣传草原法律法规。通过科技大集、电视讲座、送法下乡等活动,出动宣传车300多台次,发放宣传标语3000余份,法律小册子1000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广泛宣传《草原法》、《黑龙江省草原条例》、《草原防火条例》,普及草原法律知识,提高农牧民法律素质,为保护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落实草原防火制度。严格落实和完善各项防火措施,重点放在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和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上,一方面设立专职扑火队伍,加强实战演练,另一方面加强防火物资储备库的日常管理,发挥防火物资储备库的作用。三是积极开展草原禁牧工作。针对我县草原退化实际情况,县政府做出了草原禁牧的决定,切实给草原“减负”,并对禁牧工作的实施提出一系列保障性措施,保证**县的草原禁牧工作有条不紊的落实下去。四是坚决查处草原违法案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力争案件早发现、早处理、早结案,严格防止重、特大案件的发生。上半年共查处草原各类案件14起,处理违法当事人18人,恢复毁草地段1200亩,罚款7万余元。五是全力推进人工种草工作。我县把人工种草与养殖小区规范化建设评比结合起来,把人工种草工作做为小区达标的硬件之一。全县畜牧小区今年共春播牧草2400亩,另外预计夏播面积1100亩,其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1500亩,饲料苦荬菜1000亩以上,其他品种1000亩。六是积极引导秸秆青、黄贮工作。今年全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1万亩,新建青贮窖1.8万立方米,并留够了足够的秸秆黄贮菌剂。
2、加强基础防疫,确保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在春季防疫工作中,我们组成防疫工作组,集中人力、物力和时间,严格按照防疫操作规程,逐村逐户进行拉网式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全年共完成w病免疫:猪22.9万头、牛8.7万头、羊17.9万只,免疫密度达100%;禽流感免疫共113.8万羽,免疫密度为100%;鸡瘟、霍乱疫免疫113.8万羽,免疫密度100%;猪瘟免疫22.9万头,免疫密度为100%,猪丹毒免疫20.9万头,免疫密度为91%,猪蓝耳病免疫22.9万头,免疫密度为100%。今年上半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防为时三个多月,县上共派出防疫指导技术人员22人,乡镇出动技术人员28人,村兽医防疫员36人。由于防疫有效,措施得力,有效地控制了牲畜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半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了人畜安全。
3.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一是加强检疫环节监管实施。首先是加大肉类市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每天派住动物卫生监督员对农贸市场肉类产品查证验物进行
极品小厮修真记 八荒诛魔录 网游之机械狙击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试行)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以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为对象,包括选址与设计、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选育与繁殖、卫生与防疫、挤奶厅建设与管理、粪便及废弃物处理、记录与档案管理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奶牛养殖生产方式提供技术性指导。1 奶牛场(小区)选址与设计 1.1 选址
1.1.1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1.1.2地势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1.1.3水源应有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1.1.4土质沙壤土、沙土较适宜,黏土不适宜。
1.1.5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1.1.6交通交通便利,但应离公路主干线不小于500米。1.1.7周边环境应位于距居民点1000米以上的下风处,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周围1500米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1.2 布局
奶牛场(小区)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具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2.1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在牛场(小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
1.2.2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1.2.3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应设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够满足奶牛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1.2.4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禽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300米以上的间距。粪尿污水处理、病畜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1.3 牛舍 1.3.1牛舍类型
按开放程度分为全开放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和封闭式牛舍。
全开放式牛舍外围护结构全开放,结构简单,无墙、柱、梁,顶棚结构坚固。一般在我国中部和北方等气候干燥的地区采用较多。
半开放式牛舍三面有墙,向阳一面敞开,有顶棚,在敞开一侧设有围栏。牛舍的敞开部分在冬季可以遮拦封闭,适宜于南方地区。
封闭式牛舍有四壁、屋顶,留有门窗,目前在我国各地区采用较多。
另外,按屋顶结构分为钟楼式、半钟楼式、双坡式和单坡式等;按奶牛在舍内的排列方式分为单列式、双列式、三列式或四列式等。1.3.2基础应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坚固,防止地基下沉、塌陷和建筑物发生裂缝倾斜。具备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1.3.3墙壁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多采用砖墙并用石灰粉刷。1.3.4屋顶能防雨水、风沙侵入,隔绝太阳辐射。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
1.3.5地面牛舍地面要求致密坚实,不打滑,有弹性,便于清洗消毒,具有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1.3.6牛床牛床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一定厚度的垫料,沙土、锯末或碎秸秆可作为垫料,也可使用橡胶垫层。泌乳牛的牛床面积(1.65~1.85)×(1.10~1.20)平方米,围产期牛的牛床面积(1.80~2.00)×(1.20~1.25)平方米,青年母牛的牛床面积(1.50~1.60)×1.10平方米,育成牛的牛床面积(1.60~1.70)×1.00平方米。犊牛的牛床面积1.20×0.90平方米。1.3.7门牛舍门高不低于2米,宽2.2~2.4米,坐北朝南的牛舍,东西门对着中央通道,百头成年乳牛舍通到运动场的门不少于2~3个。1.3.8窗能满足良好的通风换气和采光。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成乳牛为1∶12,小牛为1∶10~14。一般窗户宽为1.5~3米,高1.2~2.4米,窗台距地面1.2米。
1.3.9牛栏分为自由卧栏和拴系式牛栏两种。自由卧栏的隔栏结构主要有悬臂式和带支腿式,一般使用金属材质悬臂式隔栏。拴系饲养根据拴系方式不同分为链条拴系和颈枷拴系,常用颈枷拴系,有金属和木制两种。1.3.10牛舍的建筑工艺要求
成乳牛舍可采用双坡双列式或钟楼、半钟楼式双列式。双列式又分对头式与对尾式两种。饲料通道、饲槽、颈枷、粪尿沟的尺寸大小应符合奶牛生理和生产活动的需要。
青年牛、育成牛舍多采用单坡单列敞开式。根据牛群品种、个体大小及需要来确定牛床、颈枷、通道、粪尿沟、饲槽等的尺寸和规格。
犊牛舍多采用封闭单列式或双列式;初生至断奶前犊牛宜采用犊牛岛饲养。
1.3.11通道连接牛舍、运动场和挤奶厅的通道应畅通,地面不打滑,周围栏杆及其他设施无尖锐突出物。1.4 运动场 1.4.1面积成年乳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25~30平方米;青年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20~25平方米;育成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15~20平方米;犊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8~10平方米。运动场可按50~100头的规模用围栏分成小的区域。1.4.2饮水槽应在运动场边设饮水槽,按每头牛20厘米计算水槽的长度,槽深60厘米,水深不超过40厘米,供水充足,保持饮水新鲜、清洁。
1.4.3地面地面平坦、中央高,向四周方向呈一定的缓坡度状。
1.4.4围栏运动场周围设有高1~1.2米围栏,栏柱间隔1.5米,可用钢管或水泥桩柱建造,要求结实耐用。
1.4.5凉棚凉棚面积按成年乳牛4~5平方米,青年牛、育成牛3~4平方米计算,应为南向,棚顶应隔热防雨。1.5 配套设施
1.5.1电力牛场电力负荷为2级,并宜自备发电机组。1.5.2道路道路要通畅,与场外运输连接的主干道宽6米;通往畜舍、干草库(棚)、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及化粪池等运输支干道宽3米。运输饲料的道路与粪污道路要分开。1.5.3用水牛场内有足够的生产和饮用水,保证每头奶牛每天的用水量300~500升。
1.5.4排水场内雨水采用明沟排放,污水采用暗沟排放和三级沉淀系统。
1.5.5草料库根据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条件,饲草贮存量应满足3~6个月生产需要用量的要求,精饲料的贮存量应满足1~2个月生产用量的要求。
1.5.6青贮窖青贮窖(池)要选择建在排水好,地下水位低,防止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无论是土质窖还是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的永久窖,都要求密封性好,防止空气进入。墙壁要直而光滑,要有一定深度和斜度,坚固性好。每次使用青贮窖前都要进行清扫、检查、消毒和修补。青贮窖的容积应保证每头牛不少于7立方米。
1.5.7饲料加工车间远离饲养区,配套的饲料加工设备应能满足牛场饲养的要求。配备必要的草料粉碎机、饲料混合机械。1.5.8消防设施应采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设施。各牛舍的防火间距为12米,草垛与牛舍及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应大于50米,且不在同一主导风向上。草料库、加工车间20米以内分别设置消火栓,可设置专用的消防泵与消防水池及相应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应确保场内道路与场外公路畅通。
1.5.9牛粪堆放和处理设施粪便的贮存与处理应有专门的场地,必要时用硬化地面。牛粪的堆放和处理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米),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2 饲料与日粮配制 2.1 饲料分类
奶牛生产常用饲料可分为:粗饲料、精饲料、糟粕类饲料、多汁饲料、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类饲料和特殊类饲料等类型。2.1.1粗饲料一般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下、体积大、可消化利用养分少、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饲料。常见的有青贮类饲料、干草类饲料、青绿饲料、作物秸秆等。2.1.2精饲料一般指容积小、可消化利用养分含量高、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的饲料。包括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
能量饲料 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的饲料。常见的能量饲料:谷实类(玉米、小麦、稻谷、大麦等)、糠麸类(小麦麸、米糠等)等。蛋白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常见的蛋白饲料有豆饼、豆粕、棉籽饼、菜籽饼、胡麻饼、玉米胚芽饼等。
2.1.3糟粕类饲料指制糖、制酒等工业中可饲用的副产物,如酒糟、糖渣、淀粉渣(玉米淀粉渣)、甜菜渣等。2.1.4多汁饲料主要指块根、块茎类饲料。
2.1.5矿物质饲料常见的有食盐、含钙磷类矿物质(石粉、磷酸钙、磷酸氢钙、轻体碳酸钙等)等。
2.1.6添加剂类饲料添加剂类饲料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常见的营养性添加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常见的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缓冲剂等。2.1.7非蛋白氮类饲料包括:尿素及其衍生物类;氨态氮类,如液氨、氨水;铵类,如硫酸铵、氯化铵等;肽类及其衍生物,如氨基酸肽、酰胺等。使用非蛋白氮类饲料应注意控制用量,并与其他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硫的比例适当。2.2 饲料的加工、调制与贮存管理 2.2.1精饲料的加工方法 各种原料经过必要的粉碎,按照配方进行充分的混合。粉碎的颗粒宜粗不宜细,如玉米的粉碎,颗粒直径以2~4毫米为宜。另可以采用压扁、制粒、膨化等加工工艺。2.2.2干草的制备
干草的营养成分与适口性和牧草的收割期、晾晒方式有密切关系。禾本科牧草应于抽穗期刈割,豆科牧草应于初花现蕾期刈割。牧草收割之后要及时摊开晾晒,当牧草的水分降到15%以下时及时打捆,避免打捆之前淋雨。豆科牧草也可压制成捆状、块状、颗粒成品供应。
2.2.3青贮饲料的加工调制
原料要求制作青贮的玉米最适宜的收割期为乳熟后期至蜡熟前期;入窖时原料的水分控制在65%左右为最佳,水分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青贮的品质。青贮原料应含一定的可溶性糖:最低含量应达2%,当青贮原料含糖量不足时,应掺入含糖量较高的青绿饲料或添加适量淀粉、糖蜜等。
制作要求原料在青贮前,要切碎至3.5厘米左右。往青贮窖中装料,应边往窖中填料,边用装载机或链轨推土机层层压实,时间一般应不超过三天。对于容积大的青贮窖,在制作时可分段装料、分段封窖。应用防老化的双层塑料布覆盖密封,密封程度以不漏气不渗水为原则,塑料布表面用砖土覆盖压实。在青贮的贮藏期,应经常检查塑料布的密封情况,有破损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修补。
青贮饲料一般在制作45天后可以使用。密封完好的青贮饲料,原则上以1~2年使用完毕为宜。2.2.4秸秆类饲料加工调制
物理处理法主要包括切短、粉碎、揉搓、压块、制粒等。秸秆切短至3~5厘米为宜。
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石灰液处理、氢氧化钠液处理、氨化处理等。氨化处理多用液氨、氨水、尿素等。
生物处理法主要采用秸秆微贮技术。2.2.5饲料的贮藏
饲料的贮藏要防雨、防潮、防火、防冻、防霉变、防发酵及防鼠、防虫害;饲料堆放整齐,标识鲜明,便于先进先出;饲料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准确的出入库、用料和库存记录。2.3 日粮的配制
2.3.1配制原则应根据《奶牛饲养标准》和《饲料营养成份表》,结合奶牛群实际,科学设计日粮配方。日粮配制应精粗料比例合理,营养全面,能够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适当的日粮容积和能量浓度;成本低、经济合理;适口性强,生产效率高;营养素间搭配合理,确保奶牛健康和乳成分的正常稳定。2.3.2日粮配制应注意的问题
日粮中应确保有稳定的玉米青贮供应,产奶牛以日均20公斤以上为宜;奶牛必须每天应采食3公斤以上的干草,应优先选用苜蓿、羊草和其他优质干草等,提倡多种搭配。
应注意合理的能蛋比,过多的蛋白质会引起酮病等代谢病,过量的脂肪会降低乳蛋白率。
日粮配合比例一般为粗饲料占45%~60%,精饲料占35%~50%,矿物质类饲料占3%~4%,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添加剂占1%,钙磷比为1.5~2.0∶1。
奶牛养殖中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外购混合精料应有检测报告(包括营养成分和是否含有动物源性及其药物成分)。2.3.3全混合日粮
根据奶牛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及辅助饲料等按合理的比例及要求,利用专用饲料搅拌机械进行切割、搅拌,使之成为混合均匀、营养平衡的一种日粮。全混合日粮水分应控制在40%~50%。3 饲养管理 3.1 饲养工艺
3.1.1栓系饲养有固定牛床及栓系设施,牛只平时在舍外运动场自由运动,不能自由进出牛舍。采食、刷拭和挤奶在舍内进行。按奶牛生长发育阶段和成母牛泌乳期、泌乳量等分群饲养。3.1.2散栏饲养按照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不拴系,无固定床位,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由运动,并与挤奶厅集中挤奶、TMR日粮相结合的一种现代饲养工艺。需要牛舍、挤奶设备、搅拌车、铲车等设备设施配套才能发挥作用。成母牛群的散栏饲养一般将牛群分成五种,即头胎牛群、泌乳盛期群、泌乳中期群、泌乳末期群和干奶牛群。后备牛的散栏饲养可根据牛群规模分群,对各群牛分别提供相应日粮。3.2 犊牛的饲养管理
3.2.1犊牛哺乳期(0~60日龄)
饲养犊牛饲喂必须做到“五定”,即定质、定时、定量、定温、定人,每次喂完奶后擦干嘴部。新生犊牛出生后必须尽快吃到初乳,并应持续饲喂初乳3天以上;一周以后开始补饲,以促进瘤胃发育。饮水保证犊牛有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饮温水。每头每天饮水量平均为5~8公斤。
卫生应做到“四勤”,即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勤消毒。犊牛的生活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阳光充足、冬暖夏凉。哺乳期犊牛应做到一牛一栏单独饲养,犊牛转出后应及时更换犊牛栏褥草、彻底消毒。犊牛舍每周消毒一次,运动场每15天消毒一次。
去角犊牛出生后,在20~30天去角(用电烙铁或药物去角)。
去副乳头在犊牛6月龄之内进行,最佳时间在2~6周,最好避开夏季。先清洗消毒副乳头周围,再轻拉副乳头,沿着基部剪除副乳头,用2%碘酒消毒。
3.2.2犊牛断奶期(断奶~6月龄)
饲养犊牛的营养来源主要依靠精饲料供给。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4月龄前禁止饲喂青贮等发酵饲料。干物质采食量逐步达到每头每天4.5公斤。
管理断奶后犊牛按月龄体重分群散放饲养,自由采食。应保证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饮温水。保持犊牛圈舍清洁卫生、干燥,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3.3 育成牛饲养管理(7~15月龄)
3.3.1饲喂日粮以粗饲料为主,每头每天饲喂混合精料2~2.5公斤。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3%~14%;选用中等质量的干草,培养耐粗饲性能,增进瘤胃机能。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应逐步达到8公斤,日增重为0.77~0.82公斤。
3.3.2管理适宜采取散放饲养、分群管理。保证充足新鲜的饲料供给,非TMR日粮饲喂时,注意精饲料投放的均匀度。应保证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应定期监测体尺、体重指标,及时调整日粮结构,以确保17月龄前达到参配体重(≥380公斤),保持适宜体况。并注意观察发情,做好发情记录,以便适时配种。
3.4 青年牛饲养管理
3.4.1饲喂16~18月龄的日粮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混合精料每头每天饲喂2.5公斤,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2%,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1~12公斤。19月龄~预产前60天的混合精料饲喂量每头每天为2.5~3公斤,日粮粗蛋白水平12%~13%。预产前60天~预产前21天的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0~11公斤,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日粮粗蛋白水平14%,混合精料每头每天3公斤。预产前21天~分娩采用干奶后期饲养方式,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0~11公斤,日粮粗蛋白水平14.5%,混合精料每头每天4.5公斤左右。
3.4.2管理应做好发情鉴定、配种、妊娠检查等工作并做好记录。应根据体膘状况和胎儿发育阶段,合理控制精料饲喂量,防止过肥或过瘦。应注意观察乳腺发育,保持圈舍、产房干燥、清洁,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注意观察牛只临产症状,以自然分娩为主,掌握适时、适度的助产方法。3.5 成母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3.5.1干奶前期(停奶~产前21天)
饲养日粮应以中等质量粗饲料为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2%~2.5%,粗蛋白水平12%~13%,精粗比以30∶70为宜。混合精料每头每天2.5~3公斤。
管理停奶前10天,应进行妊娠检查和隐性乳房炎检测,确定怀孕和乳房正常后方可进行停奶。配合停奶应调整日粮,逐渐减少精料供给量。停奶采用快速停奶法,最后一次将奶挤净,用消毒液将乳头消毒后,注入专用干奶药,转入干奶牛群,并注意观察乳房变化。此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调节奶牛体况,维持胎儿发育,使乳腺及机体得以休整,为下一个泌乳期做准备。可根据个体不同体况,增减精料饲喂量。控制饲喂食盐、苜蓿。3.5.2干奶后期(产前21天~分娩)
饲养日粮应以优质干草为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3%,粗蛋白水平13%,可适当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添加阴离子盐产品,促进泌乳后日粮钙吸收和代谢,不补喂食盐。
管理此阶段为围产前期,应防止生殖道和乳腺感染以及代谢病发生,做好产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产房产床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消毒,随时注意观察牛只状况。产前7天开始药浴乳头,每天2次,不能试挤。
3.5.3泌乳早期(分娩~产后21天)
饲养应注意产前、产后日粮转换,分娩后视食欲、消化、恶露、乳房状况,每头每天增加0.5公斤精饲料,自由采食干草。提高日粮钙水平,每千克日粮干物质含钙0.6%,磷0.3%,精粗比为以40∶60为宜。喂TMR日粮时,应按泌乳牛日粮配方供给,并根据食欲状况逐渐增加饲喂量。
管理应让牛只尽快提高采食量,适应泌乳牛日粮;排尽恶露,尽快恢复繁殖机能。
3.5.4泌乳盛期(产后21天~100天)
饲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从占体重的2.5%~3.0%逐渐增加到3.5%以上。粗蛋白水平16%~18%,钙0.7%,磷0.45%。精粗比由40∶60逐渐过渡到60∶40。应多饲喂优质干草,对体重降低严重的牛适当补充脂肪类饲料(如全棉籽、膨化大豆等)并多补充VA、VD、VE和微量元素,饲喂小苏打等缓冲剂以保证瘤胃内环境平衡。应适当增加饲喂次数,运动场采食槽应有充足补充料和舔砖供应。
管理应尽快使牛只达到产奶高峰,保持旺盛的食欲,减少体况负平衡。搞好产后监控,及时配种。3.5.5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
饲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3.0%~3.5%,粗蛋白13%,钙0.6%,磷0.35%,精粗比以40∶60为宜。
管理此阶段产奶量渐减(月下降幅度为5%~7%),精料可相应渐减,尽量延长奶牛的泌乳高峰。此阶段为奶牛能量正平衡,奶牛体况恢复,日增重为0.25~0.5公斤。3.5.6泌乳后期(产后201天—停奶)
饲养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的3.0%~3.2%,粗蛋白水平12%,钙0.6%,磷0.35%,精粗比以30∶70为宜。调控好精料比例,防止奶牛过肥。
管理该阶段应以恢复牛只体况为主,加强管理,预防流产。做好停奶准备工作,为下胎泌乳打好基础。3.6 奶牛夏季的饲养管理
3.6.1管理运动场应有凉棚,可减少30%的太阳辐射热。牛舍应打开门窗,必要时应安装排风扇,保证通风。对高产牛、老弱体质差的牛要及时淋浴降温。在牛舍周围、运动场四周植树绿化。应定期灭蝇,至少每月一次。应调整牛只的活动时间,中午尽量将牛留在舍内,避免辐射热。
3.6.2饲养应确保新鲜、清洁、充足的饮水供应。可适当提高日粮精料比例,但精料最高不宜超过60%。可在日粮中添加脂肪,如添喂1~2公斤全棉籽。使用瘤胃缓冲剂,在日粮干物质中添加1%~1.5%的碳酸氢钠或0.4%~0.5%的氧化镁。应注意补充钠、钾、镁,提高维生素添加量。4 选育与繁殖 4.1 后备母牛选择
4.1.1按系谱选择奶牛系谱是牛群管理的基础资料,它包括奶牛编号、出生日期、生长发育记录、繁殖记录、生产性能记录等。系谱选择是根据所记载的祖先情况,估测来自祖先各方面的遗传性。按系谱选择后备母牛,应考虑来源于父亲、母亲及外祖父的育种值。特别是产奶量性状的选择,应当依据父亲和外祖父的育种值,不能只以母亲的产奶量高低作为唯一选择标准,应同时考虑父母的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性状指标。4.1.2按生长发育选择主要以体尺、体重为依据。主要指标包括初生重、6月龄、12月龄、第一次配种(15月龄左右)及头胎牛的体尺、体重。体尺性状主要有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等。4.1.3按体型外貌选择根据后备牛培育标准对不同月龄的后备牛进行外貌鉴定,对不符合标准的个体及时淘汰。鉴定时应注重后备牛的乳用特征、乳房发育、肢蹄强弱、后躯宽窄等外貌特征。
4.2 发情鉴定
4.2.1发情早期母牛刚开始发情,征状是鸣叫、离群,沿运动场内行走,试图接近其他牛;爬跨其他牛;阴户轻度肿胀,粘膜湿润、潮红;嗅闻其他牛后躯;不愿接受其他牛爬跨;产奶量减少。
4.2.2发情盛期持续约18小时,特征是站立接受其他牛爬跨,爬跨其他牛;鸣叫频繁;兴奋不安、食欲不振或拒食;产奶量下降。
4.2.3发情即将结束期母牛表现拒绝接受其他牛爬跨,嗅闻其他牛;试图爬跨其他牛;食欲正常,产奶量回升;可能从阴户排出粘液。4.2.4发情结束后第2天可看到阴户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当隐性发情牛有此征状时,在16~19天后会再次发情,应引起重视。
4.2.5发情鉴定采用观察法,每天不少于3次,主要观察牛只性欲、粘液量、粘液性状,必要时进行直肠检查,查看卵泡发育情况。
4.2.6对超过14月龄未见初情的后备母牛,必须进行母牛产科检查和营养学分析。
4.2.7对产后60天未发情的牛、间情期超过40天的牛、妊检时未妊娠的牛,要及时做好产科检查,必要时使用激素诱导发情。
4.2.8对异常发情(安静发情、持续发情、断续发情、情期不正常发情等)牛和授精2次以上未妊娠牛要进行直肠检查。详细记录子宫、卵巢的位置、大小、质地和黄体的位置、数目、发育程度、有无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卵泡和黄体囊肿等异常现象,及时对症治疗。4.3 配种 4.3.1输精时间最佳时间是奶牛出现静立发情时。在发情后12~24小时配种;通常在早上发现牛发情的,应在下午输精;在下午发现发情的,应在次日早晨输精。
4.3.2输精操作配种前进行母牛产科检查,患有生殖疾病的牛不予配种,应及时治疗。采用直肠把握法输精,配种时应对卵巢检查,适时输精。输精前要用清水冲洗外阴部,用消毒毛巾(或纸巾)擦干。从液氮罐里提取精液时,提桶在液氮罐颈口部的停留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停留部位应距液氮罐颈口部8厘米以下,精液取出后置于36~38℃温水中浸泡10~20秒,进行解冻。输精前应进行精液品质检查,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精液,方可用于输精。输精时要迫使母牛腰部下凹,输精器插入子宫颈口,在子宫体或子宫角深部输精,慢插、轻推、缓出,防止精液倒流或回吸。一个发情期输精1~2次,每次用一个剂量精液。输精器(玻璃输精器和没有塑料外套的金属输精器)每头每次1支,不经消毒不得重复使用。输精器具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放入干燥箱内经170℃消毒2小时。每次输精后,进行精液品质回检,精子活力应≥30%,及时填写配种记录。配种过程要保证无污染操作。4.4 妊娠诊断
4.4.1母牛输精后进行两次妊娠诊断,分别为配种后2~3个月和停奶前。4.4.2妊娠诊断可采用直肠检查法、激素法、子宫颈粘液诊断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腹壁触诊法、超声诊断法等。4.5 产科管理
4.5.1分娩管理分娩母牛出现临产征兆,对牛进行后躯消毒,再进入产房,产后48小时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产房。产房每天消毒1次,牛每天进行后躯消毒,经常更换垫草。以自然分娩为主,需要助产时,由专业技术人员按产科要求操作。
4.5.2产后监护产后6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产道有无损伤,发现损伤应及时处理。产后12小时内观察母牛努责情况,对努责强烈的母牛,要注意子宫内是否还有胎儿或有无子宫脱落征兆,并及时处理。产后24小时内,观察胎衣排出情况。3天内观察产道和外阴部有无感染,同时观察母牛有无生产瘫痪症,并及时治疗。产后7天内,监视恶露排出情况,发现恶露不正常或有隐性炎症表现,应立即治疗。产后14天,进行第一次产科检查,主要检查阴道粘液的洁净程度;发现粘液不洁时,轻微的可先记录,暂不处理,严重的进行治疗。产后35天,进行第二次产科检查,通过临床检查、直肠检查子宫恢复的程度和卵巢健康状况,并重视对第一次检查有异常征兆记录的牛进行复查。对检查中发现子宫疾病的牛,都要进行治疗。产后50~60天,对一检、二检的治疗牛进行复查,如未愈,应继续治疗。对卵巢静止或发情不明显的牛,采用诱导发情法催情处理。4.5.3胎衣排出情况的检查处理产后5小时胎衣未下时,应予以处理。推荐方法:肌注催产素或前列腺素。产后24小时胎衣仍未下时,行剥离术或保守疗法。胎衣剥落后,检查胎膜是否完整,尤其要注意子宫角尖端的检查,如发现有部分绒毛膜或尿膜仍留在子宫内未排出,要及时向子宫内投药,以防残留胎膜腐败。
4.5.4子宫隐性感染的监测产后2周内,用4%苛性钠溶液2毫升取等量子宫粘液混合于试管内加热至沸点,冷却后根据颜色进行判定,无色为阴性,呈柠檬黄色为阳性。
4.5.5记录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妊娠、产犊等情况需用专门的表格记录。牛场应根据产后内容设立产后监控卡,把产后监控作为技术管理的一项常规内容。5 卫生与防疫 5.1 卫生防疫
5.1.1防疫总则奶牛场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奶牛场日常防疫的目的是防止疾病的传入或发生,控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
5.1.2防疫措施奶牛场应建立出入登记制度,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谢绝参观。职工进入生产区,穿戴工作服经过消毒间,洗手消毒后方可入场。奶牛场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患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在场外治疗,痊愈后方可上岗。新招员工必须经健康检查,确认无结核病与其他传染病。奶牛场员工不得互串车间,各车间生产工具不得互用。奶牛场不得饲养其他畜禽,特殊情况需要饲养狗的,应加强管理,并实施防疫和驱虫处理,禁止将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场区。
定点堆放牛粪,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蝇孳生。死亡牛只应作无害化处理,尸体接触的器具和环境作好清洁及消毒工作。淘汰及出售牛只应经检疫并取得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场。运牛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进入指定区域装车。当奶牛发生疑似传染病或附近牧场出现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和其他应急措施。5.2 消毒
5.2.1消毒剂消毒剂应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不伤害牛只体表及在牛体内不应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5.2.2消毒方法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紫外线消毒、喷洒消毒、热水消毒。5.2.3消毒制度建立消毒制度,对养殖场(小区)的环境、牛舍、用具、外来购牛、来往人员、生产(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等进行消毒。5.3 免疫
奶牛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规定疫病和有选择的疫病进行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5.4 检疫
牛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对结核、布鲁氏菌病等传染性疾病进行定期检疫。5.5 奶牛保健
5.5.1乳房卫生保健应经常保持乳房清洁,注意清除损伤乳房的隐患。挤奶时清洗乳房的水和毛巾必须清洁,水中可加0.03%漂白粉或3%~4%的次氯酸钠等,毛巾要消毒。挤奶后,每个乳头要立即药浴,可用3%~4%的次氯酸钠(现配)。停奶前10天监测隐性乳房炎,阳性或临床乳房炎必须治疗,在停奶前3天再监测2次,阴性方可停奶。挤奶人员、挤奶器等工具一定要做好清洗消毒工作。先挤健康牛后挤病牛(用具专用)。对患有严重乳房炎的奶牛,可淘汰处理。5.5.2蹄部卫生保健牛舍、运动场地面应保持平整、干净、干燥。保持牛蹄清洁、清除趾间污物或用水清洗(夏天)。要坚持定期消毒。用4%硫酸铜液喷洒浴蹄,夏、秋季每隔5~7天消毒1~2次,冬天可适当延长间隔。坚持每年对全群牛只肢蹄普查一次,对蹄变形牛于春、秋季节统一修整。对蹄病患牛及时治疗,促进痊愈。坚持供应平衡日粮,以防蹄叶炎发生。5.5.3营养代谢病监控高产牛在停奶时和产前10天左右作血样抽样检查,测定有关生理指标。应定期监测酮体,产前1周,产后一月内每隔1~2日监测一次,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加强临产牛监护,对高产、体弱、食欲不振的牛在产前一周可适当补充20%葡萄糖酸钙1~3次,增加抵抗力。注意奶牛高产时的护理,在产奶高峰时,可在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1.5%(加入精料中)。每年随机抽检30~50头高产牛作血钙、血磷监测。5.6 兽药使用准则
5.6.1禁止在饲料及饲料产品中添加未经国家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兽药品种,特别是影响奶牛生殖的激素类药、具有雌激素类似功能的物质、催眠镇静药和肾上腺素能药等兽药。5.6.2允许使用符合规定的用于奶牛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中药材和中成药。允许使用符合规定的钙、磷、硒、钾等补充药,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剂,酸化剂,局部止血药,收敛药和助消化药。
5.6.3允许使用国家兽药主管部门批准的抗菌药、抗寄生虫药和生殖激素类药,但应严格遵守规定的给药途径、使用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未规定休药期的品种,应遵守奶废弃不少于7天的规定,抗寄生虫药外用时注意避免污染牛奶。
5.6.4慎用作用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兽药及其他兽药。
5.6.5建立并保存奶牛的免疫程序记录;建立并保存患病奶牛的治疗记录,包括患病奶牛的畜号或其他标志、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的过程、治疗时间、疗程、所用药物商品名称及有效成分。
挤奶厅的建设与管理 6.1 位置
挤奶厅应建在养殖场(小区)的上风处或中部侧面,距离牛舍50~100米,有专用的运输通道,不可与污道交叉。既便于集中挤奶,又减少污染,奶牛在去挤奶厅的路上可以适当运动,避免运奶车直接进入生产区。6.2 数量
根据奶牛的头数决定建造挤奶厅的个数,按照如下公式计算(鱼骨式、并列式)挤奶位数量=泌乳牛头数/单班挤奶时间/4/2,大型奶牛场也可采用转盘挤奶方式。6.3 组成
挤奶厅包括挤奶大厅、待挤区、设备室、储奶间、休息室、办公室等。6.4 设备
挤奶设备最好选择具有牛奶计量功能,如玻璃容量瓶式挤奶机械和电子计量式挤奶机械。挤奶厅应有牛奶收集、贮存、冷却和运输等的配套设备。6.5 挤奶大厅的环境要求
6.5.1挤奶厅通风系统尽可能考虑能同时使用定时控制和手动控制的电风扇。
6.5.2挤奶厅的墙可以采用带防水的玻璃丝棉作为墙体中间的绝缘材料或采用砖石墙。6.5.3挤奶厅地面要求做到经久耐用、易于清洁,安全、防滑、防积水。地面可设一个到几个排水口,排水口应比地面或排水沟表面低1.25米。
6.5.4挤奶厅的光照强度应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操作。6.6 挤奶厅(台)的形式
6.6.1串列式挤奶台在挤奶栏位中间设有挤奶员操作的地坑,坑道深85厘米左右,坑道宽2米。适于产奶牛100头以下规模的养殖场(小区),从1×2至2×6栏位。优点是挤奶员不必弯腰操作,流水作业方便,同时,识别牛只容易,乳房无遮挡。6.6.2鱼骨式挤奶台挤奶台栏位一般按倾斜30°设计,适于中等规模的奶牛场,栏位根据需要可从1×3至2×16栏位。100头以上中、大规模的奶牛养殖场(小区),根据需要可安排2×8至2×24栏位。棚高一般不低于2.45米,坑道深0.85~1.07米(1.07米适于可调式地板);坑宽2.0~2.3米;坑道长度与挤奶机栏位有关。这种挤奶台使牛的乳房部位更接近挤奶员,有利于挤奶操作。
6.6.3并列式挤奶台根据需要可安排1×4至2×24栏位,可以满足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小区)的需要。并列式挤奶厅棚高一般不低于2.2米。坑道深1.0~1.24米(1.24米适于可调式地板);坑宽2.6米;坑道长度与挤奶机栏位有关。这种挤奶台操作距离短,挤奶员最安全,环境干净,但奶牛乳房的可视程度较差。
6.7 辅助设施
6.7.1奶牛通道从待挤区进入挤奶厅的通道,和从挤奶厅退出的通道应是直道。此外还要避免在挤奶厅进口处设台阶和坡道。常见的是单一通道,一组奶牛从挤奶厅前面穿过而返回去,出挤奶厅的通道应该足够宽,能够容纳拖拉机刮粪板通过。挤奶厅内的退出通道宽度应为95~105厘米,避免奶牛在通道中转身。通道可以用胶管或抛光的钢管制作。
6.7.2待挤区待挤区是奶牛进入挤奶厅前奶牛等候的区域,一般来说待挤区是挤奶大厅的一部分,为了减少雨雪对通往挤奶厅道路的影响,应在通往挤奶厅的走道上设顶棚。在建设待挤区的时候要考虑挤奶位的多少,奶牛在待挤区中每次挤奶时呆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待挤区内的光线要充足,使奶牛之间彼此清晰可见。待挤区要有通风、排湿、降温、喷淋设备等。6.7.3设备间要为奶罐以及其他设备选择安放的位置。最好能采用卷帘门,方便进出设备间。设备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操作,同时还要为将来可能购置的设备留下空间。设备间内要有良好的光照、排水、通风,设计通风系统应考虑冬季能利用压缩机放出的热量来为挤奶大厅保暖。真空泵、奶罐冷却设备、热水器、电风扇、暖风炉、电动门等均需要电线电器系统。将配电柜安装在设备间的内墙上可减少水气凝集,减少对电线的腐蚀。在配电柜的上下及前面的1.05米的范围内不要安装设备,也不要在配电柜周围l米范围内安装水管。
6.7.4储藏间养殖场(小区)的挤奶厅包含有储藏室,用来存放清洗剂(用具)、药品、散装材料、挤奶机备用零件特别是橡胶制品。储藏室应与设备间分开,并且墙壁应采用绝缘材料,以减少橡胶制品的腐蚀和老化。储藏室内设计温度要低,最好能安装臭氧发生器。建议设置在中央无窗但通风良好、能控制温度升高的地方。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光照和排水环境,还需要1台冰箱来存放药品。储藏室的温度应保持在4~27℃。
6.7.5储奶间储奶间通常是放置奶罐、集奶罐、过滤设备、冷热交换器以及清洗设备的区域。储奶间的大小与奶罐的大小有关。储奶间要尽可能地减少异味和灰尘进入。最好能采用在进气口带过滤网的正压通风系统,减少异味从挤奶厅进入储奶间。电风扇的安装位置应远离有过多的异味、灰尘、水分的地方。储奶间应有一个加热单元或采用中央加热系统以保证不结冻。许多大奶罐的相当一部分伸出储奶间的墙外,这样可以减少储奶间的尺寸,降低造价,但需要有支撑奶罐的墙壁建造技术。基础要能够经得住奶罐的重压。6.8 挤奶厅卫生控制 挤奶厅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挤奶厅内许可使用的化学物质和产品应放在不会对牛奶造成污染的位置贮存。
确保挤奶厅的水被排净。挤奶厅的下水道必须便于对冲洗所用的水进行处理。地面的下水道口应有过滤较大固体沉淀物的措施。下水道必须有一个容易清洗干净的滤气阀,使废气和臭气排出挤奶间。下水道应该定期清洗以防阻塞。6.9 设备的清洗
6.9.1挤奶前的清洗消毒每次挤奶前应用清水进行冲洗,清洗时间一般10分钟。6.9.2挤奶后的清洗消毒
6.9.2.1预冲洗挤奶完毕后,应马上进行冲洗,不加任何清洗剂,只用清洁的温水(35~40℃)进行冲洗。预冲洗不用循环,冲洗到水变清为止。
6.9.2.2碱洗碱洗液PH值11.5(碱洗液浓度,应考虑水的PH值和硬度),预冲洗后立刻进行,循环清洗7~10分钟,碱洗温度开始在70~80℃左右,循环后水温不能低于41℃。6.9.2.3酸洗碱洗后继续进行酸洗,酸洗液PH值3.5(酸洗液浓度,应考虑水的PH值和硬度),循环清洗7~10分钟,酸洗温度应在60℃左右。6.9.2.4碱洗酸洗交替使用,一般“两班碱,一班酸”。
在每次碱(酸)清洗后,再用温水冲洗5分钟。清洗完毕,管道内不应留有残水。
6.9.2.5奶车、奶罐的清洗消毒
奶车、奶罐每次用完后内外彻底清洗、消毒一遍。
温水清洗,水温要求35~40℃。
用热碱水(温度50℃)循环清洗消毒。清洗前必须关闭制冷电源。再用清水清洗干净。
奶泵、奶管、节门每用一次用清水清洗一次。奶泵、奶管、节门还应定期通刷、清洗,每周2次。6.10 挤奶设备的维护
挤奶设备必须进行良好的维护保养才能有效挤奶。不能正常运转就会影响挤奶,伤害奶牛的乳房和乳头。挤奶设备除了日常保养外,每年都应当由专业技术工程师全面维护保养。不同类型的设备应根据设备商的不同要求作特殊维护。
6.10.1每天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真空泵油量是否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集乳器进气孔是否被堵塞;橡胶部件是否有磨损或漏气;真空表读数是否稳定,套杯前与套杯后,真空表的读数应当相同,摘取杯组时真空会略微下降,但5秒内应上升到原位;真空调节器是否有明显的放气声,如没有放气声说明真空储气量不够;奶杯内衬/杯罩间是否有液体进入,有水或奶,表明内衬有破损,应当更换。
6.10.2每周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检查脉动率与内衬收缩状况是否正常,可在机器运转状态下,将拇指伸入一个奶杯,其他3个奶杯堵住或折断真空,检查每分钟按摩次数(脉动率),拇指应感觉到内衬的充分收缩;奶泵止回阀,如止回阀膜片断裂,空气就会进入奶泵;
6.10.3每月检查主要检查内容:真空泵皮带松紧,用拇指按压皮带应有1.25厘米的张度;脉动器清洁,脉动器进气口需要特别做清洁,有些进气口有过滤网,需要清洗或更换,脉动器加油需按供应商的要求进行;清洁真空调节器和传感器,用一湿布擦净真空调节器的阀、座等(按照工程师的指导),传感器过滤网可用皂液清洗,晾干后再装上;奶水分离器和稳压罐浮球阀,应确保这些浮球阀工作正常,还要检查其密封情况,有磨损时应立即更换;冲洗真空管、清洁排泄阀、检查密封状况。6.10.4每检查由专业技术工程师来做系统检查 6.10.5检查中发现设备有任何问题,都应立即解决。7 粪污处理 7.1 原则
粪污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养殖场(小区)应建立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场(小区)发生重大疫情应按动物防疫有关要求对粪便进行处理。7.2 处理方法
粪污处理和利用模式有沼气生态模式、种养平衡模式、土地利用模式、达标排放模式等。7.3 处理要求
7.3.1养殖场(小区)应尽量采用干清粪工艺,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7.3.2粪便要日产日清,并将收集的粪便及时运送到贮存或处理场所。粪便收集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透等工艺。
7.3.3养殖场(小区)应实行粪尿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污水分质输送,以减少排污量。对雨水可采用专用沟渠、防渗漏材料等进行有组织排水;对污水应用暗道收集,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7.3.4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作为农家肥施用,也可作为商品有机肥或复混肥加工的原料。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不得直接施用。
7.3.5固体粪便无害化处理可采用静态通风发酵堆肥技术。粪便堆积保持发酵温度50℃以上,时间应不少于7天;或保持发酵温度45℃以上,时间不少于14天。8 记录与档案管理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畜禽标识与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奶牛生产记录制度,配备专门或兼职的记录员,对日常生产、活动等进行记录,以便及时掌握奶牛的生产情况,记录资料包括:出入记录、卫生防疫与保健记录、饲料兽药使用记录、育种与繁殖记录、兽医记录、生产记录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第五篇:转变发展方式_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2011年6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宁夏农垦是一个以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经济为主的垦区,其生产总值占到了垦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末,垦区畜牧业产值达到了4.83亿元,奶牛和生猪产值达到4.18亿元,占到了75.7%;奶牛存栏近3万头,年产鲜牛奶近10万吨;生猪存栏3.8万头,出栏5.2万头,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了3个,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实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引领示范能力增强”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就宁夏垦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一些思路、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坚持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经营的方向
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理念。我们依托多年形成的物质装备条件和养殖成功经验,一场一特,因场施策,在平吉堡奶牛场和灵武农场确立了“农业围绕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围绕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畜产品加工围绕市场发展”的“三转”方针,在农业上调整种植结构,配 套建设了5万亩青贮、5万亩苜蓿、27万亩玉米等饲草料基地,市场运作,各算各账、各取各利,以质定价、优质优价,做到了“三个保证”(保证饲草料质量、保证种植户收益、保证农业公司效益),并从合同签订、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收获期确定、收获机械配套等方面保证质量、全程服务。在畜牧业发展上,企业、个人一起上,实施“出户入园”和“规范化养殖、机械化挤奶”,推行“统一布局规划、统一设施建设、统一饲养管理规范、统一饲草料配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化挤奶”等六个统一和“分户饲养、分户核算”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和职工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在培育加工企业上,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培育了贺兰山奶业公司、灵农畜牧发展公司、贺兰山茂盛草业公司等3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贺兰山茂盛草业公司苜蓿草留床面积5万亩,年产优质牧草6万吨,带动辐射宁南山区牧草基地10万亩,去年晋档升级为全国第二大优质牧草生产营销企业。
二、坚持园区化养殖、多种所有制发展的模式
股份制合作、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加速牧畜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平吉堡奶牛场是宁夏乳业发展的摇篮,灵农畜牧发展公司是宁夏最大的生猪加工企业,在它们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下,垦区畜牧业迈入了较快发展的轨道。一是不断壮大国有养殖规模,促进企业增效。目前,垦区10个国有或国有控参股奶牛场、2个种猪场,都实现了优质、安全和高产、高效,都是农 业企业中效益较好的单位。去年,10个规模奶牛场饲养奶牛近8000头,其中成母牛4266头,实现利润1980万元,平均每头成母牛创利4600多元,最高的达到8100元;贺兰山奶业公司利润突破1500万元。由于奶产业带来的高效益,使平吉堡奶牛场经济效益一直处于垦区前列,有力带动了场镇乳香花苑宜居小区、10个奶牛园区、近千座设施温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率先被评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二是鼓励支持职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促进职工增收。职工养殖奶牛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迈入新世纪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职工饲养奶牛近20000头,自营奶牛数量占全垦区奶牛存栏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了促进职工增收的重要渠道。为适应职工自营奶牛业的发展需要,平吉堡奶牛场率先在宁夏建成了第一个奶牛养殖园区,实行统一的园区标准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由于质量安全有保证、技术服务有跟进、饲料供应有基地,所生产的牛奶收购价格每斤高出平均市价几毛钱,从而吸引广大散养户主动“出户入园”、向园区集中,在短短几年里由农场、乳品企业、社会经纪人投资建设的奶牛养殖园区就达到了16个,全垦区奶牛入园率达到了96%。垦区园区式的奶牛养殖模式,大大增强了职工养殖奶牛的积极性,为自治区发展壮大乳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加以推广。在生猪产业上,按照“良种繁育、社会饲养、集中加工、连锁经营”的思路,鼓励职工发展生猪养 殖,规划建设了工厂化的养猪小区,配套了水、电、路等设施,使垦区生猪饲养量达到8.6万头,年出栏5.19万头。许多养殖大户成为了垦区致富带头人,带领职工群众搞养殖、搞服务,建楼房、买小车,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三是大力推行股份制经营,促进机制转换。股份制是积聚各方力量共同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有效方式,也是我们的一条成功经验。宁夏垦区的奶牛养殖模式有纯国有经营模式、国有控(参)股模式、奶牛养殖园区化模式、个人自办奶牛场模式等多种模式,它们都为畜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当前正在积极引导深化改革、转换机制,逐渐向企业模式、合作社模式、股份制模式转变,以适应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平吉堡奶牛场围绕奶产业发展,组建了10个股份制公司,6个股份制奶牛场、2个股份制草业公司、1个股份制饲料场、1个股份制乳品加工厂,各股份制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相互竞争占市场,相互学习补长短,相互连接求发展,不但促进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搞活了畜牧业发展的经营机制,而且还为今后畜牧业发展提供良种良法、饲养技术、人才培训等有力支撑。
三、坚持走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宁夏农垦在规模养殖场中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设施标准和设备标准,做到标准到位、硬件到场、设施先进,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多项指标名列全区乃至全国前位。一是用标准化管理提升奶牛 养殖水平。平吉堡奶牛场是全国首批“现代化奶牛场”,先后制定了以优质、高产、高效为核心内容的56个奶牛管理标准,2006年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发了“标准体系确认合格证书”,率先在全垦区推广应用,成为宁夏第一家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农业企业。近年,我们参加了自治区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通过持续培训提高,不断改善奶牛场软件、硬件设施,奶牛场标准化管理活动成效显著,被评为“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通过大力推广标准化管理,平吉堡奶牛场奶牛单产逐年攀升,2006年单产水平为7600公斤,2007年达到了8400公斤,2008年达到8541公斤,2009年达到8600公斤,2010年突破10000公斤,整体实现了“一年上一个台阶、五年迈出一大步”的目标。目前,垦区奶牛平均单产高出全区平均水平56%,引领示范作用十分明显。二是用先进实用技术和装备提升奶牛养殖现代化水平。先进畜牧机械的使用,为企业标准化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宁夏农垦10个规模奶牛场、16个奶牛养殖园区已经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挤奶,10个规模牛场和自营养殖园区实现了TMR全混合日粮配送,畜牧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垦区拥有200多台件苜蓿收获机械,4台大型克拉斯青贮收割机为适时收割优质粗饲料提供了保证。每台大型克拉斯青贮收割机每天可收割青贮200多亩,可按照生产需要调控收割粗细度、控制收获季节,大大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质量。同时,我们坚持“以奶牛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理念,积极改 善奶牛场基础设施条件,修建配套奶牛卧床、遮阴棚、电风扇、牧草大棚、保温水槽等,对奶牛运动场进行经常铺垫、旋耕,为奶牛营造舒适环境;奶牛性控繁殖技术、奶牛良种化工程、DHI技术、TMR饲养技术等奶牛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和应用,促进了奶牛养殖现代化进程。三是用创牌评优提升行业引领示范能力。我们高度重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切实履行农垦对现代农业的引领示范职能,一方面大力推行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示范、高新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奶牛良种繁育示范、产学研科技攻关与推广示范、企业文化创建示范、机械化养殖模式示范、产业化经营示范、标准化管理示范,不但每年组织垦区养殖人员观摩学习,还多批次地接待区内外、国内外同行、领导、专家的考察交流,在观摩中普及技术、在交流中提升水平。另一方面,我们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高规格的创牌评优活动,引导企业对标管理、争创一流,平吉堡奶牛场先后获得农业部“现代化奶牛示范场”、自治区“农业标准化先进单位”、“宁夏改革开放30年行业功勋奖”、“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自治区“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自治区领导张毅书记、王正伟主席、于革胜副书记、郝林海副主席、屈冬玉副主席等都对农垦奶产业、草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要求全区畜牧行业向农垦学习、向农垦看齐。
四、坚持开展产学研联合和奶牛高产攻关
近年来,我们不断适应畜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应对 防治疫病传播,不断完善管理标准和修订技术规程,用工业化理念管理发展畜牧业,坚持养殖场每天检测分析、子分公司每周汇总分析、实业公司每月综合分析、集团公司每季度调度分析制度,从各个环节特别是技术上保证畜产品和乳品质量安全。我们加强与大中院校和科研部门的合作,设立了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等产学研基地;创建了“宁夏奶牛科技研究所”、“灵农猪研究所”,配备科技服务人员和专家学者,常年开展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工作;并联合实施了“奶牛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应用性控技术快繁高产奶牛技术研究与示范”“奶牛秸秆饲料综合利用”“奶牛衣原体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垦区3名技术人员获得六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推了全混合日粮饲养(TMR)、奶牛性能测定(DHI)、性控快繁、优质青贮收获加工调制、优质苜蓿收获储存、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同时,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切实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疫病防控,不断示范带动垦区奶牛、生猪增产增效。2008年宁夏农垦两个规模奶牛场和两个猪场参加了全国农垦高产攻关创建,平吉堡奶牛一场单产达到9234公斤,平吉堡奶牛三场单产达到8400公斤,位居创建小组第一、第二,生猪高产攻关每头母猪年出栏肥猪由14头提高到16头;2009年以来,宁夏农垦在全垦区9个规模奶牛场和2个规模猪 场全面开展高产攻关创建,连续获得好的成绩,2010年7344头奶牛参加高产攻关,成母牛平均单产8871公斤,最高达到10050公斤,能繁母猪年出栏肥猪数达到18.8头。
五、坚持继续做大做强、不断推进产业升级
近年来,宁夏农垦虽然在规模养殖场中大力推行标准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宁夏农垦是个小垦区,在畜牧业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规模较小,奶牛存栏仅占自治区的1/9;垦区奶牛业以生产原奶为主,产品较少,龙头带动能力弱;奶牛园区标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需要加快进行改造升级等。“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壮大畜牧养殖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推进。一是加快推进奶牛、生猪、肉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按照垦区“432111”(发展40万亩优质粮食、30万亩葡萄、20万亩水产、10万亩外向型设施蔬菜、10万头奶肉牛、10万头生猪)产业倍增计划,我们将整合项目资金,利用企业发债资金,在垦区10个农场新建、扩建奶牛场18个,延伸拓展奶牛养殖基地,通过良种引进、品种改良、性控快繁等方式,鼓励国有、股份制、民营多种经营共同发展,将奶牛养殖规模发展到8万头。生猪生产采取“公司+农户+带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公司做好品种、饲料、技术服务和加工销售,养殖环节主要由合作社完成,保证养殖环节的技术服务和投入品质量。二是做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带动能力。以贺兰山茂 盛草业公司现有品牌、市场、技术为依托,加快优质牧草基地建设,在垦区建设牧草基地10万亩,幅射带动15万亩,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优质牧草基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证;加快推进年屠宰20万头标准化肉联厂建设,今年建成投产;制定发展乳品加工规划,逐步壮大乳品龙头,不断提升产业带动能力。三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提升职工养殖园区。引导支持小型奶牛养殖户探索兼并、重组、入托、入股等形式,进行标准化改造,促进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奶牛合作社、奶牛协会等产业组织,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大户创办规模牧场,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倾斜扶持,提升职工养殖水平。四是切实加强畜牧生产各环节监管,保证食品安全。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坚持“养健康奶牛、产优质牛奶”,将大型规模奶牛场、奶牛园区和部分散养户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加强管理、督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推进奶站标准化建设、规范生鲜乳生产经营秩序,从源头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生鲜乳违禁物品专项整治,保证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