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经典交流(定稿)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
典型交流材料之七
创新思路转变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中共黄陂区委 黄陂区人民政府
我们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举措,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大区向经济强区跨越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预计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以上。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基地建设,推进产业集聚
按照调优结构、调高效益的思路,以推进规模经营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有黄陂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一是推进土地向规模集中。通过政策激励,吸引能人回归,汲纳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全区共流转土地32.5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30.6%。二是推进产业向板块集中。以蔬菜、茶叶、特色水产和种子种苗为产业依托,按每年4万亩以上规模,强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板块开发。全区四大产业总规模已达到26万亩,其中蔬菜基地达8万亩、水产基地达10万亩、茶叶基地达5万亩,成为了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产业。三是推进养殖向小区集中。按照“两型”农业建设要求,大力推进生态型、环保型养殖小区建设,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达到32个,小区规模养殖量占总量的76%。— 1 —
与此同时,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建设力度,全区以蔬菜、花卉、种苗产业为主的连栋钢构大棚生产面积达到56万平方米、喷滴灌面积达到2万亩,农田标准化建设面积达到64.4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7%。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农业、提升农业。一是抓园区,形成扎堆效应。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为契机,按照“加工向园区集中”的思路,以泛武湖区域为核心,投入6.8亿元,建设占地6.2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园。雨润、广地、仟吉等30多家企业入驻,一批台资、外资、内资项目进入。二是抓龙头,形成示范效应。重点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八条产业链,汉口精武成为全省“亿只鸭”产业发展的引擎,丰泽农牧在海外成功上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30%以上。三是抓品牌,形成市场效应。出台以奖代补政策,鼓励企业打造精品名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区农产品获得国家名牌1个、湖北名牌5个、绿色食品认证135个、有机食品认证9个、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认证2个,黄陂芦笋、小龙虾获欧盟良好质量标准认证,汉口精武、仠吉食品成为武汉城市名片。
三、建设农贸大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我区充分发挥汉口北水陆空铁枢纽优势,在全面推进十大专业市场群建设中,重点引进香港德大集团投资60亿元,兴建占地5000亩的四季美农贸城,着力打造“全国最大、中部最好”的农产—2 —
品物流市场。目前,四季美农贸城已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交易面积63万平方米,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果蔬、水产、花卉等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开业,其中蔬菜批发市场对接基地300多万亩,日交易量达6000多吨,日交易额达2000多万元。建成30万平方米的食品批发城已于近期开业运营,成功引进国内外大商户400多家。四季美农贸城已成为武汉大都市“菜篮子”工程的重要载体,不仅带动了城市圈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还带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净菜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兴起。
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拓展农业多功能
把发展乡村休闲产业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都市农业的突破口,按照“把林区当景区做、把产业当景观做、把乡村当景点做”的思路,采取“政策主导、企业主角、农民主体、行业主管”的办法,开发拓展农业的观光、体验、教育、休闲等功能。先后在北部山区建成以木兰天池为标志的“木兰八景”,在南部近郊建成以农耕年华为标志的十大农业休闲游园,在乡村集镇建成休闲特色集镇5个、休闲专业村10个、休闲山庄64家、“农家乐”465家。全区已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5家、3A景区2家,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大余湾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黄陂区被命名为全省旅游强县。2011年,全区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从业农民达4万多人,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五、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发展
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升区域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 —
一是多层次开展院区合作。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武大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区域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支撑。二是多途径开展校企联姻。鼓励农业加工、生产企业与各大专院校对接,推进产学研结合,全区与院校联姻的企业达26家,协作项目达62个,聘用院士、教授、博导60多名,为企业开发新产品达260多种。三是多领域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一批科技成果成功应用,开隆奶牛胚胎繁殖、天种良种生猪繁育、红莲型杂交稻繁育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四是多形式开展科技服务。每年投入20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坚持每季度举办一次大型科技赶集活动,科技小分队进村入户常态化,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
—4 —
第二篇: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夯实基础 加业发展
**乡党委、政府(年 月)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口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立足实际,抢抓机遇,进一步改善全乡农业基础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绩。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
一、工作情况
(一)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增收主渠道。全乡奶、畜、果、林、菜、种六大基地进一步发展。全乡小麦面积达到 万亩,高产稳产田亩产达 公斤;蔬菜产业规模发展。新发展蔬菜特色种植示范点各 处,新成立 专业协会 家。全乡 万亩 及 万亩 稳步发展,农民年增收近亿元; 等 处畜牧 积极筹建,相继建成运营,存栏量达到 多头,畜牧 发展到 处。退耕还林还果完成 亩,速生丰产林 亩,林下经济 亩。种植基地,品种达 多个,面积达到 多亩,完成了 立方米、立方米沼气池建设。农业生态园形成规模,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种植基地连片发展,逐步形成集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园。
(二)抓好抗旱保苗工作,确保夏粮丰产丰收。乡政府针对全乡部分村机井淤塞,损坏等导致漏灌的情况,先后补助资金 万元。帮助 个重旱村维修配套旧井 眼,新打机井 眼。同时动员各村及社会各方面投资打井配套,投资抗旱灌溉。自 年 月份以来,全乡新购机泵 台套,购臵安装低压管道 万米,新配套水带 万米,架设农电线路 公里。等村分别于春节后各抢打深井一眼,村投资近万元,新打 米深井一眼,上水量 立方米以上。全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 多万元,出动抗旱劳力 万人,维修机井 眼,投入抗旱机械 多台套,大大缓解了我乡旱情,确保了大旱之年夏粮丰产丰收。
(三)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 月 通过市县验收。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总投资 万元,实施 万亩,包括道路维修及新建工程、田间工程、桥涵建设、机井房维修新建、变压器安装 大项。抓好防汛工作,相继实施了 生产堤及水库、塘坝、排涝站、围堰维修加固工程,动用土石方工程量 万立方。此外,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都已完工,新增耕地面积 余亩。
(四)抓好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落实小麦直补、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强农政策。进一步扩大“一池三改”覆盖率,全乡沼气池达 多个;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全乡总安装达 万户,覆盖至 个村;村村通公路工程,全乡 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总里程达到 余公里。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并有效实施了冬季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穿村路段、“三大堆”进行重点整治,保持了农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五)抓好各项农业常规工作。一是护林防火。集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加强队伍建设,三级护林防火专业队伍到岗到位;严格值班制度,确保联系得上,找得到人;加强巡查,对重点地段、重要时段,明确专人盯靠,重点巡查,确保不出现火情、火警。二是白娥防治。成立了 支 人的防治队伍,针对实 2 际情况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以自查与督查相结合集中大检查,乡政府拔出专款用于白蛾防治,确保专款专用,采取专业队伍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以专业队防治为主,防治完成后,在村自查的基础上,乡成立 个检查组逐村进行检查,确保打好白蛾防治攻坚战。三是农资监管工作。成立 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集中开展了 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四是农机局组织的全县机收 现场会在我乡 村召开,有力地推动了 收获机的推广。同时,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畜禽防疫等工作,不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齐抓共管,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计划
年是实施 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此,我们将充分利用全乡 资源优势,牢牢把握上级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制订我乡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典型推动,特色示范,点燃农民增收新亮点。年我乡农业工作的思路是: 主要工作包括:
(一)实施特色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一是继续培植 现代农业和畜牧产业 个亮点,努力打造体验参与型农业、特色精品型农业与高科技设施型农业。二是完善农业产业链,依托“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依法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经纪人队伍,引进两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鼓励 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种植、养殖大户,上规模,上档次,发展壮大,带动千家万户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抓退耕还果。平原在巩固 等常规蔬菜种植的基础上,扶持好 发展,扩大规模。抓好丰产林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计划 亩以上。培育扶持,辐射带动 规模发展。
(三)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我们在做好间作套种、病虫害防治、防疫、秸秆综合利用、良种推广等适用技术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促进高科技向农业渗透。年计划在 推广 万亩深耕深松,做好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继续推 机收。
(四)搞好畜牧产业发展。在巩固好 奶牛 猪基地的同时,积极推进 基地等在建基地的建设速度,进一步提高 管理水平。
(五)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好 亩土地整理项目;抓好 工程的扫尾验收工作及 高标准粮田建设; 抓好 新增土地补偿款项目和 水库提升工程。同时抓好 塘坝维修加固等工程,做好防汛排涝,抗旱饮水安全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努力改善全乡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一池三改”覆盖率,新建沼气池 个。完善好“一事一议”制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全力推进森林防火、美国白蛾防治、经济丰产林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农机监理,良种推广,畜禽防疫,水利普查等农业常规工作。
总之,在新的起点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口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乡将进一步强化大农业意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明确目标任务,实施重点突破,为实现农民持续收入,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农村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依托生态优势
打造五大基地
努力构建美丽幸福鹿亭
鹿亭乡党委 鹿亭乡人民政府
2010年,鹿亭乡根据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南闲中城北工”的区域发展格局规划,主动融入四明山旅游大开发,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山水优势;推动农旅互进,建设特色农村;关注民生民情,确保和谐稳定;强化党建保障,提升农民素质”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两翼,创新思路、拓展视野,积极寻找发展结合点,着力打造高山果蔬、书画写生、运动休闲、休憩疗养、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等五大基地,努力构建集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休养、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高端复合型山区经济形态,推动鹿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美丽幸福鹿亭。
一、把发展生态农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高山果蔬生产基地。鹿亭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紧紧抓住四明山旅游大开发契机,大力发展高山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一是扩大规模,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规划,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农业块状集聚,全面提升竹笋、茶叶、高山果蔬、生态养殖四大主导产业,不断扩大高山果蔬生产规模。二是提高档次,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开发力度,聘请专家顾问,成立高山果蔬研究所,引进和开发铁皮石斛等经济效益较高的新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三是狠抓特色,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加强对三园禽、生态鳖、高山羊等特色种养殖产品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鹿亭高山生态种养殖业的知名度,促进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努力打响鹿亭品牌。至今已建成高山蔬菜基地500多亩,被宁波市贸易
局命名为“宁波市菜篮子商品供应基地”;不少农特产品获得了极高的市场认可,“瀑布仙茗”和鹿沁牌“余姚春”茶叶获得了国家级有机茶认证和“中绿杯”金奖,“鹿亭”牌高山西瓜和“古云”牌白云桥美味食品分别获得了余姚、宁波市知名商标称号。高山果蔬 “白云桥”系列农产品已进入杭州湾大桥南岸服务区。高山茄子、蒲子、西瓜每亩收益达到3000至5000元。
二、把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书画写生基地。鹿亭乡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把旅游开发和文化建设融合起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投资70万元对白云桥、仙圣庙等遗迹进行了修葺和整治,将青山绿水和古迹、古村落、古民居作为旅游亮点,吸引大批文人和画家驻足鹿亭,成为长三角地区书画写生基地。一是强化服务,投资8万元成立基地专职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基地接待服务工作,确保基地有序运转,提高基地的服务水平。二是完善设施,进一步加大对基地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的乡文化体育中心,投资50万元用于基地内各项基础设施的改善,有效提高基地的接纳能力,现已拥有床位80余个。三是项目推进,以东岗山东西塘开发、云河景区开发、晓鹿大溪改造为载体,加强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景区开发及写生基地建设,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基地及周边区域的开发,逐步提升基地的综合配套功能。四是深化校地合作,在学校与地方之间探索建立高效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及时沟通实施一些基地建设重大项目,逐步形成写生经济产业链,带动周边区域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利用。目前已与中国美院、武汉大学、浙江财经、上海美协等多家艺术院校和专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接待各地美院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摄影等各专业学生共计五批500多人
次,向外界展示鹿亭山水风光,积聚鹿亭的艺术人文内涵,不断提升鹿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把发展现代健身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运动休闲健身基地。针对当前都市人群旅游形态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化,户外运动游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热点的新趋势,鹿亭乡立足现有资源组合特征及旅游发展现状,着力打造运动休闲健身基地。一是云河漂流景区自2007年投入运营以来,各项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2010年总计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二是建成一个以中村村为中心、原生态与现代化交相融合的运动休闲健身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鹿亭山、水、桥、庙、林、路的特点,突出体现原山林地貌的自然特色,因地制宜布局户外健身活动项目,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尽量保持基地的原生态风貌,既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又设施齐全、格调高雅;另一方面,紧扣现代健身业的消费热点和趋势,邀请专家专门进行项目设计和场地规划,丰富活动载体,优化项目布局,力争把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集登山、定向、徒步旅行、生态休闲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养生休憩度假为一体,极具综合性、富有时代性的多功能休闲健身基地。2010年7月成功举办首届宁波·鹿亭户外运动休闲文化节,登山大会、野外定向、徒步旅行、攀岩等活动进入日常化运作。
四、把发展养老养生业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着力打造自然休憩疗养基地。鹿亭乡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空气、水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鹿亭积极探索山区养老新模式,实施居家养老工程,每年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共建立覆盖全乡各村的老年之家39个,创建了以老年人互助会为主要模式的五种养老模式,有效地服务了当地老年群众的养老生活。在此基础上,鹿亭
乡向外拓展服务内容,面向境内外各类人群开展山林养老养生、休憩疗养服务: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居家养老工程,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力度,做好乡敬老院、托养中心、康复中心的整合和扩建工作,增强养老接纳能力;二是有机结合旅游开发,探索以养生休憩疗养为主题的特色休闲项目,根据部分都市人群“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需求,充分发挥鹿亭的原生态优势和山水资源特色,整治修葺村落内的闲臵民房,完善山村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并以上海、宁波、绍兴等以余姚为中心的周边县市为主要目标市场,大力开发养生休憩疗养市场,吸引广大中老年人及职业人士进山休养,为他们提供清爽、清静、清新的全天然型养生休憩疗养场所。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鹿亭乡老年人服务中心整体设计方案已上报立项。
五、把发展素质教育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着力打造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基地。根据国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关精神,适应当前蓬勃兴起的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需求,结合鹿亭独特的山地资源与优势,探索建设我市首个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基地:一是强化衔接,争取立项。主动衔接市教育、旅游等部门,争取早日对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立项,2011年将申报成为宁波市青少年校外基地。二是明确定位,优化设计。基地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人群,以培养品德、参与实践、塑造人生为宗旨,采取体验式活动方式,全方位致力于青少年身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邀请专家科学设计基地发展,在中村选择面积不少于6000平方米、可同时安扎200个左右露营帐篷的开阔地带,完善必要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打造一个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文化和休闲互动、体验同启智相融的高档次的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基地。三是引进项
目,拓展市场。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引进资质过硬且有成功经验的拓展训练公司,按照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的标准,开设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徒步登山、野外露营、团队拓展、航空航海模型等一系列户外项目;以宁波及周边地市的青少年为目标客源,大力拓展基地营销市场,既通过户外实践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参与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又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基地的良性发展。
2011年,乡党委政府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目标,振奋精神,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依据坚持因地制宜,在特色中发展;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发展;坚持借力合力,在协作中发展;坚持民生为本,在为民致富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为核心,把鹿亭打造成生态文明展示区;以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和生态高效农业为“两翼”,把鹿亭打造成美丽乡村实践区;以“民生、社会管理”为保障,把鹿亭打造成农民安定幸福的居住区,努力构建美丽幸福鹿亭。
(黄红珍书记、赵阳军乡长已阅)
第四篇: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交流发言稿
——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们民联村位于南丰镇北街,是个镇郊结合部村。2009年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和帮助下,全村上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村经济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稳定繁荣为目标,更新观念,强化功能,增强效益,不断加强两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2010年我村的总体目标:不断用新的思维增强发展意识,确保“率先现代化、建设新民联”目标始终贯穿于我村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村民收入总体增加,实现全村环境洁而美,积极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真正打造出我村新型服务型经济的新亮点,构建携手共进、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具体目标任务
1、经济发展目标:
2010年全村工业销售收入7300万元,技改投入350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
2、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村庄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达到“四化”、“三改善”目标,即:进村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容美化、庭院净化;改善村组生产生活道路、改善村容村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年年争创市级文明村。杜绝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村风正、民风好,村民文化生活丰富。
二、发展思路和措施
1、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为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想办法,多渠道地争取项目资金。要利用一切机遇,争取建设资金和农村投资项目,确保村各项建设顺利进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实壮大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我村党支部一班人将继续发扬“四千精神”,即千山万水找商机,千言万语拉客户,千辛万苦抓注册,千方百计增效益。在工作方法上将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招商引资,增加村级可用资金,“引一家企业,富一方经济”已成为共识。今年我村将对年久失修的原长兴村村部及厂房进行改造,借明华机械公司资金翻建标准型厂房1500平方米,每年可以增加收入5万元,同时继续做好原1000平方米闲置厂房的招租工作,增加村级可用财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已有企业,“做大做强”就是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好服务对接工作,促使已有的企业继续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管理,增强应对市场变幻的能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不断增强企业的信心,留住企业,凝聚人心。完善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服务的平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调整优化结构,在发展中转变增长方式,在转变中提升发展质量。
2、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有效地做好今年的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
1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好状态不佳“松”的问题。重点解决部分村干部作风偏差、干劲不足的问题。每位村干部都要振奋精神、恪尽职守,不断强化时不我待的忧患紧迫意识,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思想,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居安思危、勤奋进取,在现有工作水平上争取再上新台阶。二是解决好畏难发愁“怕”的问题。重点解决怕得罪人、怕触及矛盾、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怕”字当头、“私”字作怪的问题。三是解决好拖拉疲沓“慢”的问题。重点解决抓工作慢半拍,抓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全体村干部进一步增强进取心,强化争强当先的意识,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全镇乃至全市考核中比较衡量,把是否位次前移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在更大范围内确立发展位次和争先目标,瞄准目标一步不慢、一刻不停的持续作战,具有持久的爆发力,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四是解决好标准不高“低”的问题。重点解决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对待工作大而化之,满足于一般化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开拓创新的意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水平,大胆冲破陈旧思想固式,积极开动脑筋,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抓重点,切实抓出工作特色棱角,提升工作质量标准,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3、进一步改善村级基础设施,为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实施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使社区配套功能不断得到完善,首先对我村16组、18组、26组、28组新增两条绿化示范埭;其次对100户村民进行污水管网改造,同时为了方便农民耕作、美化环境,今年将继续做好拆坝建桥11座;对损坏的村级道路进行修建。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对村庄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消除“脏、乱、差”现象,进一步抓好改水改厕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净化环境。为广大村民提供更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4、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发展提供稳定基础。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种植传统作物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做好土地流转,以农村承包土地为载体,成立村集体控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股份合作为纽带,以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为抓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级经济增长的新突破。我村打算村委集体投资建设30亩标准钢管大棚设施,继而出租给承包大户,通过培养挑选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有经验并热爱农业的农民经纪人来共同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我村已开始初期成立筹备工作,力争在5月份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5、进一步强化社会事务工作,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我村把社会事务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以劳动保障平台、民政措施为依托,继续宣传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从而加大农转城人数、巩固合作医疗的参保率。配合政府做好南丰客运中心建设、泗兴路拓宽拆迁工作,确保新丰小区2期征地安置顺利完成。把拥军优属、关心下一代、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学习意识,健全各种送温暖、慰问活动,为民办实事,增强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满意度,做到“求真务实,勤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大力开展农村精神
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医疗、保障、救助等体系建设,适时开展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以实用技术和科技文化为内容,加强村民的教育。
6、坚定维护稳定局面,优化村级发展环境,实现自身良性发展。
我村将紧紧围绕“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牢牢把握“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探索新时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依托村级调解室,把矛盾化解在村里,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全村的社会稳定,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
7、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工作,为发展提供安全保障。继续推进平安村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效,在创造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地方和单位、每项活动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经验,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创建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委会、调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群管理,主要包括做好“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心建设,做到“底子清、台帐齐、责任明”。
2010年,我村将紧紧围绕目标规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以期成就一番事业,满怀雄心壮志,以拼搏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在不断创新中奋发有为,在脚踏实地中干事业,在不断思想解放中抓机遇、促发展,为率先现代化、建设新民联而奋勇向前!
民 联 村
第五篇:三明市农村科普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三明市农村科普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依托技术资源促进生产发展
——三元区科协在新农村建设发挥“八个方面作用”中的实践体会
三元区科协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按照区委关于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组织网络优势和科技人才技术优势,注重帮助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会会协作”活动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促进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建立科普示范基地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结合“科普惠农工程”扎实落实,凸显特色,较好地体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八个方面作用”中的科协定位和作用。现将我们的实践体会汇报如下:
一、发挥科协资源的优势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协的优势有什么?一方面,科技人才、专家多分布在各个涉农学会,科协作为学会的主管,拥有农业专家资源库,又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对农业发展的科研新成果和动态有较好的了解;另一方面,农村的专业技术协会也是科协管理,这样一来便于了解农民在生产第一线所需的技术和问题。通过科协可有效地把双方联系起来,进行协作,实现农业发展中科技供需直接对接,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加大与省市科研部门、涉农学会、公司、专家联系合作,建立长期协作的机制,针对生产需要引进所需人才和项目与协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对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发挥农民在农业发展主体作用,优化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要求,强化农民组织化建设,建立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型经济组织对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具体地说:我们在农村建立健全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花费较大的精力和力量。几年来采取有重点选择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经济组织和基层科普协会组织面上铺开发展的办法开展工作。
1、强化农民组织化建设,成立农技科普协会。
首先在行政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建立统一名称的农技科普协会。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的自我服务管理的村级农技科普协会具有运作成本低(办会场所可放到农户家中,不须支持人头工资等)、汇集民间资源(人力、资金)、覆盖面广、操作灵活、群众便于接受的特点,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有效工作平台和载体。三元区现已成立13家村级协会、会员达1600多人、服务涉及农业生产中的果树、粮食作物、蔬菜、畜牧、食用菌等多产业,年创农业产值达1000多万元。
2、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开拓科协工作新领域
1)、成立专业技术协会。目前已有5个协会在民政局登记注册。典型实例一:三元区油桃协会,在三元区组织会员发展油桃新品种,2007年建立连片300亩无公害油桃生产示范地;推出标准栽培技术方案;通过农信机发布有关信息、技术指导,服务会员;申报无公害产品品牌,已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书;即将进行品牌包装,拓展市场,带动3000亩油桃产业发展。典型实例二:三元区西际柑桔协会,几年来积极推广“宫本”早熟蜜桔,发展会员256人业务涵盖三元区23个行政村,带动周边1600户柑桔生产户2.3万亩柑桔的发展,年销售蜜桔1000万斤以上、产值1200万元。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10月以来,在区科协的帮助指导下,全区已成立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在工商局注册),各个合作社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有效地把生产农户整合起来,共同发展,努力实现品牌效益。例如,在拥有原始生态林蜜源植物丰富的资源、群众有养蜂的传统习惯的中村乡白水村成立了三元区莲花峰蜂业合作社,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天然绿色蜂蜜产品,依托农林大学蜂学院,培训村民的养蜂知识水平,村民的蜂蜜产品从每箱平均不到5斤提高到20斤以上,新增300元,效益可观,刺激村民的养蜂积极性,推动蜂业发展。2007年9月26日,在蔬菜专业村岩前镇忠山村建立三元区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后积极组织蔬菜销售,仅在2008年春节其间2个月售菜1600多吨,产值150万,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推广应用蔬菜嫁接技术。2007年在忠山村、富源村、乌龙村建立苦瓜嫁接示范点有效防治枯萎病,对恢复苦瓜规模生产意义重大。
今后将大力支持三元区油桃协会、三元区莲花峰蜂业专业合作社快速成长,跨区作业,定位作为“市级”组织,力争在三明市打响。三元区丰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三元区西际柑桔协会、三元区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三元区隆丰脐橙专业合作社定位为“区级”组织,引导带动本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推进“会会协作”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明市科协近几年推出“村会协作”活动,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三元区科协在此基
础上深化发展为“会会协作”活动,在运作机制上操作更可行和方便。例如:三元区油桃协会就是依靠“会会协作”活动与三元区农学会、三元区丰宇果蔬技术研究所协作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已建立300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苗木繁育基地,成为我区油桃产业发展的龙头。三元区乌龙农技科普协会通过“会会协作”活动,与台湾农友种苗有限公司、农嘉种业公司协作建立基地,连续3年保持300多亩新银辉甜瓜生产规模。三元区莲花峰蜂业专业合作社正与农林大学蜂学院进行的“会会协作”活动快速提高村民养蜂技术水平,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增加村民收入,养蜂可为该村户增收3000元。2007年在福安召开的全省农村科普现场会上,三元区南坑农技科普协会、三元区西际柑橘协会2家单位受到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科协的联合表彰,分别被授予“福建省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
四、抓住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符合国家的政策,能起典型示范作用,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也得到省、市科协的扶持。2007年三元区丰宇果蔬技术研究所、三元区恒祥农牧公司受到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科协的联合表彰,分别被授予“福建省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三元区科协2007年7月开始进行南坑堵垅无公害油桃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努力建成在全市有影响力的标准化生产(300亩)基地与观光一体化的果园。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将促进油桃发展,同时解决果农受柑桔黄龙病为害被迫“转产、转行”的现实问题,对调整我区中高海拔区域果树生产结构发展的方向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元区科协挂点莘口镇沙阳村,这是我市的蔬菜基地。我们瞄准蔬菜苗木工厂化生产发展前景看好的机遇,进
行菜苗生产基地建设。2008年初,组织菜农在沙阳村建立农丰蔬菜苗木繁育场,为菜农提供苦瓜嫁接苗为主的蔬菜苗木生产基地,带动附近各村建立示范点,解决老菜地病菌多,种菜难的问题,并加强对良种良法种植技术推广的力度,为5000亩的蔬菜产业服务和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新渠道。
五、拓宽科普宣传教育面,加强科普硬件设施建设 实施“科普惠农乡村行动计划”,农村科普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普网络组织更加健全,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区科协着力抓好以“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重点的“科普惠农乡村行动计划”,投入2.6万元,新建了黄砂、楼源、忠山、西际、沙阳、莘口等6个村科普宣传栏,加上荆西、乌龙、岩前、吉口,全区有10个村级科普画廊,计划陆续建好南坑、回瑶、中村、星桥、曹源、富源、下寨等村科普画廊(科普惠农宣传栏);在建好科普宣传栏的行政村设立一名科普惠农信息员,依托村级协会、村文化中心户建立科普工作站,由会长、秘书长、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或村级农技员兼任科普宣传员,给30名农村科普宣传员免费订阅《福建科技报》;建好了6个科普惠农工作活动站。通过加大农村科普工作力度,提高了科普惠农服务质量,广大农民的科学素养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
2008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