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几项经济措施看我过财政政策
由几项经济措施 看我国财政政策
学号:姓名:
专业:保险
课程:财政学
在第一次学习财政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认为什么是财政,有的同学说就是国家理财,有的同学说是政府经济的管理。后来在学习财政学之后,我们明白了,“财政”二字绝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政,而是涵盖了公共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等——是研究政府资源配置的经济学。也正是老师在第一节课中所说的:跳出财政谈财政!
有了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关注民生。我想我国的财政政策也一直是遵循着这句话。在课堂上,无论是最开始的养老金入市问题,还是欧盟碳税征收,或者房产税全国推广方案,亦或是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这些财政方面的新闻都体现着我国的财政政策趋势。
而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两个主方向,一是部分领域的减税,一是在多个重要领域增加支出,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方面。
一、促进消费 结构性减税——家电下乡与温州金融改革试点问题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落实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措施,多渠道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居民即期消费。
家电下乡在前几年年办得很火热,这贯彻了农村消费精神,的确是给予了农村居民真正的补贴。
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而此次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目标之一就是帮扶小微企业和境外个人投资试点,当然,此次改革试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而温州金融试点如果失败,绝对不是温州一地之败,成功也将不仅是温州一地的成功。这是整个国家的尝试。
二、稳定物价问题
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稳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供应,做好必需商品进口以及储备物资投放等,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落实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补助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对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等部分公益性行业给予油价补贴。
三、农民增收问题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健全农作物良种补贴制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地方推选机型的自主权。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深入推进财政扶贫开发,加强财政扶贫政策与其他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衔接。
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健全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降低中低收入者相对税负,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四、社会保障——养老金入市问题
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当然这里要提到养老金入市的问题,在我个人是抱着不大乐观的态度。
首先,它暴露出证监会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对于养老金入市问题的不慎重。养老金是亏不起的一种基金,它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基金安全是养老金投入运营的最高准则。也正因如此,养老金入市必须是慎重的。尤其是在中国股市缺少投资回报,还只是一个圈钱市的情况下,养老金入市更要慎之又慎。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证监会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是把养老金入市当成了儿戏。甚至在管理层之间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就积极对外发布养老金入市的相关观点与信息,这不仅不是对养老金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是对中国股市的不负责,是对股市的一种误导。
其次,养老金入市信息发布的混乱暴露出管理层之间的各自为战。证监会要发新股,要为上市公司圈钱服务,需要为股市引进资金。在吸干了存量资金的情况下,在一些投资者看穿了中国股市圈钱市的真实面目的情况下,股市需要有新的投资者加盟,需要有新的资金加入。为此,证监会需要引进养老金等新的资金进场,所以,证监会总是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养老金入市。而从养老金入市的途径来说,可由地方政府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这又符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利益,所以全
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也是竭力主张养老金入市。只有养老金的直接主管部门人保部需要对养老金的安全负责,所以这才对养老金入市保持谨慎的态度,表示“养老金暂无入市计划”。正是基于管理层之间在养老金入市问题上的各自为战,养老金入市的安全性问题也就更加令人担心了。
此外,在养老金入市问题上出现的这种管理层之间意见的不统一,也暴露了证监会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法制观点的淡薄。实际上,在养老金入市问题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是有明确规定的。根据其中的第二十二条规定“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不得经办放款业务,不得经商、办企业和购买各种股票,也不得为各类经济活动作经济担保”。也就是说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没有修改之前,养老金是不可以进入股市的。但在谈论养老金入市的问题上,证监会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置该项管理规定于不顾,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吹养老金入市。这是明显的人治重于法治做法。实际上,在养老金入市问题上,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修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为养老金投资股市放行。否则养老金入市——免谈。
五、住房问题 增收节支——房产税的全国推广问题
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规范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各类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明年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三项经费支出预算原则上实行零增长。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
这一话题让我记忆犹新,因为它不仅接近民生,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比较具有挑战的政策。成为“两会”期间的天热点。我是重庆人,知道重庆和上海之前就是房产税的试点,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人们的矛盾主要集中于70年的土地出让金和房产税的折抵这一点。网上的争论非常的激烈,反对者认为自己花真金白银买的住房只能居住70年为什么还要交税。权衡者认为应该新老划断才能显得公平。果然,民生与政府的调控是密不可分的!
以上的经济措施都是我们在财政学课堂上所涉及到的,而我描述了个人观点,我国的财政政策一直都是较为积极的,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情况下的特殊措施, 不宜长期实施,并且我们能够看到在许
多方面仍旧有着比较欠缺的地方。
对这些经济措施的分析,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并促使我们去了解国家的调控和民生。希望我国的财政政策会越来越有效果使得宏观调控与人民心声的关系愈发紧密!
第二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几项措施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几项措施
2006年08月12日09:50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学习贯彻党章赋予新的内涵,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目的就在于为“十一五”这个“加快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势对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顺应当前全国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大好形势,抓住机遇,以预防为提前,抓紧抓实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为“十一五”时期各项国税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保驾护航。
抓教育,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教育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基础。完善和形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必须切实加强廉政文化教育。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从政道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其次,要把法纪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第三,要高度重视提高干部学习能力,突出抓好各级班子和机关干部的学习,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机关、带基层,确保干部队伍素质有效提高,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在国税文化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中突出廉政文化教育,目的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增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抓制度,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抓制度,重点是要完善和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从容易产生腐败的工作环节入手,有效防止腐败的发生。首先,要不断完善和严格落实各项廉政制度规定。执行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礼品礼金上缴登记、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格执行税务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不断规范行政行为。第二,抓好税收征收管理、内部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要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审批项目,防止利用行政审批权谋取私利。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第三,认真
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干部选拔、考评、交流轮岗等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抓监督,制约腐败行为的发生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以领导干部和权力集中的执法环节、人员为重点,推进关口前移、过程监控,充分发挥监督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接受监督,切实纠正把上级监督看作是对自己不信任,把同级监督看作是和自己过不去,把下级监督看作是对自己不尊重的错误思想,全面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做到上下监督、左右监督,形成相互监督的合力。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两权”监督制约。依托信息化建设提供的有效手段,建立和完善人机结合的监控机制,把监督制约贯穿到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在税款征收环节,重点对纳税申报管理、税款缴纳、欠税清理等进行监督;在税源管理环节,重点对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停(歇)业、注销户、延期缴纳税款、出口退税审批、减免税审批、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等进行监督;在税务稽查环节,重点对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等进行监督;在行政处罚环节,重点对行政处罚权限、程序、标准及行政复议、诉讼等进行监督。在人事管理方面,重点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在财务管理方面,重点对大宗物品采购、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接待费支出等进行监督;在基建工程方面,重点对立项审批、资金来源及使用、招投标以及超预算超面积建设等进行监督。三是要加强外部监督。坚持落实特邀监察员制度,广泛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民主党派、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
抓管理,夯实拒腐防变的基础
管理既是加强税收业务工作的基础,也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主要应从五方面着手: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岗位责任体系,加强征、管、查协调配合,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责任相互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二是要切实加强税源管理,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切实避免和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大力加强税收执法管理,杜绝以权代法、随意执法、不严格履行执法程序等行为。三是全面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为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过错追究,提供新的手段。四是进一步深化内部行政管理,促进行政管理规范高效、运转协调、服务优良、公正廉洁。五是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公平、透明、规范、高效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机制,强化基本建设管理,完善和推广基本支出定员定额、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六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切实做到“阳光采购”。
抓班子,确保政令畅通权力透明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能够带出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是提高领导班子感召力、创造力的基本要求,更是反腐倡廉取得实效的一个关键。一是要在执行力、落实力、监督检查力上狠下功夫,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总局党组对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各项具体规定,认真落实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二是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决议,严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是要不断加大巡视工作力度,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制度建设。四是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提高领导干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五是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凡是重大决策以及与干部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权力运作的透明度。
抓惩处,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依法依纪查处腐败分子,是维护党纪政纪严肃性的重要方面。要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做到查处一个教育一方。对重大案件,不论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对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查案不结的单位和有关人员,不管是谁,一定要追究责任。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和比较强烈的问题,要认真做好初查工作。要继续抓好涉税案件的查处工作,特别是对涉税案件中存在的干部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练、管理不到位甚至参与作案的,一律严肃查处。要结合全国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查处国税干部利用行政权力收受贿赂的行为。
抓服务,努力构建和谐税收环境
作为国税机关,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就是要在依法治税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的税收环境。要坚持并落实“国税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税机关为基层服务,国税干部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以规范管理为重点,认真贯彻纳税服务工作规范,以依法治税为前提,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要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方便纳税人依法及时足额纳税。要积极开展与纳税人签订《税企业廉政公约》活动,进一步强化提高依法行政、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倾听纳税人呼声,认真解决好纳税人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借、赊”等问题,切实保护好、维护好纳税人合法权益。
抓作风,大力提升国税系统良好形象
作风好才能树正气,有正气才能形象好。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促进政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在系统内部,要坚决制止少数干部中存在的庸俗作风。庸俗作风虽然不完全等同于腐败,却是通向腐败的引桥,违背党性、放弃原则、破坏纪律,严重损害党内正常生活,任其滋生蔓延,就会混淆是非,消磨斗志,使人不以丑为丑、不以恶为恶、不以错为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在“树正气”上下功夫,培养高尚情趣,坚决抵制和摒弃庸俗作风。要充分利用各级党委政府评议机关作风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坚持开门整风、开门评议,拓宽渠道,广泛听取意见,虚心接受批评,着力抓好整改,扎扎实实地抓好政风行风和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立国税干部良好的社会形象。
抓保障,充分维护国税干部的工作热情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然涉及到人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既要开展好工作,又要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查办案件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政纪为准绳,切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严格遵守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保障被调查处理人的合法权利。同时,要尽力创造一个“不愿贪”的环境,坚决落实和完善最低经费保障线制度,确保基本支出经费能够满足基层国税部门正常开展工作的基本需要。各级领导要切实关心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尽力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廉政执法环境。[稿源:社会主义论坛][作者:李鸿文]
第三篇: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项措施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项措施
一、建立安全管理责任考核长效机制
实现安全生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在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感的前提下,全矿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明确各自岗位的安全职责,制定严格的安全考核和激励制度,使每个职工真正体会到安全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矿安全办公会具体负责全矿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代表矿长行使监督权、考核权和处罚权。对出现事故的单位除对责任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外,对单位的有关领导也要追究领导责任并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在全矿上下形成人人保安全的局面。
二、实行管理人员下井现场留名制度
为严格落实管理人员下井现场检查责任,下井检查时,必须将所到达现场时间、查出问题、处理情况、离开时间、人员姓名等内容记录在现场专用记录本上。现场安监员对管理人员的记录情况进行监督,落实整改现场存在的问题,并将管理人员记录留名填在记录单上报安监处,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落实了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检查责任,提高了检查效果,及时解决消除了现场隐患,保证了现场安全生产。
三、建立五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为严格落实隐患排查责任,及时消除现场存在隐患,针对实际情况,建立了五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1、矿井重大隐患。每月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专业根据现场生产安排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落实责任人、完成时间,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专业隐患排查。每周对本专业现场存在隐患进行排查,将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在每周生产例会上通报。
3、工区隐患排查。每工区对本单位范围内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的隐患落实责任人,认真处理。
4、班组隐患排查。每班由班组对本班组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进行处理。
5、岗位隐患排查。每班由各岗位对所在岗位存在隐患进行排查,并进行认真处理。通过五级隐患排查的严格实施,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安全意识,带着问题下井,时刻注意现场隐患,同时采取措施防范隐患和处理隐患。
四、建立“三个档案”管理机制
为搞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全面掌握职工情况,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实行了三个档案管理。(1)个人行为跟踪档案管理。将职工的思想情况、工作表现、个人行为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得分考核,实行跟踪管理。(2)职工培训档案。把职工的培训学习、换岗、持证情况,由教培部门建立详细档案,实行档案管理。(3)职工家庭档案。职工的家庭住址、成员状况、通讯号码,建立家庭档案。对以上三个档案统一管理,全面掌握职工的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排查安全薄弱人物,对各类人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员整体安全素质,为加强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五、开展事故反思学习加强题目加案例教育培训。为深刻接受历史教训,分析查找事故原因,严格落实事故防范措施,认真开展事故反思学习,强化职工安全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规范操作能力。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专业上课、提问、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题目加案例培训,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出职工不规范操作的考试题,结合历史上因同类不正规操作发生的事故,给家庭带来的痛苦,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进行讲解教育,用事故的现身说法警示职工,对现场违章作业造成的危害加强认识,使职工充分认识到违章是事故的根源,是事故的导火索,要想保证安全,必须正规操作,将培训工作变的更加明了化、直接化和具体化。
六、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每个个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目前的市场形式下,仅仅传授知识技能就指望他们搞好本职工作是不够的,就每个人而方,除了教会他们安全操作技能和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通过切实的教育和有力的影响,让他们具有爱岗敬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在教育过程中,以稳定安全检查队伍为基础,对安监员要制定一个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并多渠道、多方位地招收和录用思想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员充实安监员队伍,以解决职工共同存在的思想认识为突破口,把职业道德、思想素质教育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第四篇:招投标价格控制的几项措施.doc
关于工程招投标价格控制的几项措施
内容提要:文章从工程项目招投标价格形成机制出发,讨论了工程项目招投标价格控制的几项措施。
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活动是一种经营活动,工程建设也是一种经营活动,投入的是人、财、物,产出的产品可以是铁路、桥梁、公路、民用建筑,或是一个工业生产装置等。工程建设过程不是简单的投入和产出,它涉及到市场问题、用户问题、效益问题等等。工程建设涉及到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三个方面,而设计和施工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和两个独立的专业,和其它的商品生产一样需要分别进行成本控制并获取一定的利润。因此在工程招投标中,工程造价的计算和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报价高固然为盈利奠定了基础,但是鉴于当前国内工程建设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高价夺标已不可能。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外国的工程承包企业要进入我国市场,和我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展开竞争,另外我国的工程承包企业也同样要到国外的工程建设市场上谋求发展。因此我们要总结过去国际国内承包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充分了解工程招投标中价格形成机制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利用好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工程招投标价格形成机制
建设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所花费(指预期花费或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它是一种动态投资。它的运动受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和商品供求规律的支配。因此在承包工程投标报价计算中我们要运用决策理论、会计学、经济学等理论评定报价策略,经过从行政上、技术上和商务上进行全面鉴别、比较以后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使其报价中标。
(一)我国现行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特点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建立的,忽视了企业独立的经济地位,国家直接参与管理活动,直接制定和控制构成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如设备材料出厂价、采购保管费、运杂费、工资、间接费、管理费和税金等。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国内承包工程的投标报价工作。我国施工企业也很少有自己的施工预算定额,这给国际承包工程投标报价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近几年各类工程咨询公司纷纷出现,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竞争、项目管理制度,但是在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方面,定额、取费标准仍然由政府制定、管理并作为法定价格。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的现象难以改变。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投标工程计价依据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工程建设市场价格信息是业主和承包商保持竞争优势、控制成本和取得盈利的关键,是工程招投标价格计算和结算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还要加大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改革力度,在统一工程项目划分、统一计量单位、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定额的基础上,遵循商品经济的规律,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即实行量价分离,改变计价定额的属性,定额不再作为政府的法定行为,但是量要统一,要在国家的指导下,由有关的咨询公司或专业协会制定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定额,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持社会生产力平衡发展。价格要逐步放开,先由定额法定价向指导价过渡,再由指导价向市场价过渡,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公司人员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能力、资质、经验和社会信誉制定企业自己的定额与取费标准。在具体某一项工程
1的投标报价计算时再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政府和社会咨询机构提供的价格信息和造价指数、工程质量、承包方式、合同工期、价款支付方式等因素,按照国际惯例、规范和做法灵活自主报价。
(三)工程招投标价格的计算工程招投标价格的表现形式是标底。标底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施工图设计阶段,以预算定额为基础;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以概算定额为基础;另一种就是综合单价法。我们知道许多工程是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就开始招标,因此用概算定额为基础编制标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漏项或重复计算的差错,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但使用的概算定额必须准确、有效。为了适应招投标的需要,目前各工程咨询公司、专业协会可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2000年国家全统定额及各省建委编制的建筑工程定额,房屋修缮、装修定额,市政定额的基础上将某些子目合并归于主要的子目中,编制概算定额。这样可以大大简化标底的编制工作量,节省时间。各企业也可以在概算定额的基础上进行费用合并,取消取费类别,变为竞争性费率。既将间接费、管理费、利润等企业竞争性费用及国家法定的税金费率等所有费用均列入每一项单价中,不另外单独计算,也即综合单价法。这样再结合企业积累的工程资料库,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政府和社会咨询机构提供的价格信息和造价指数等因素,可以进一步缩短标底的编制时间,达到更高的准确度,为利用计算机快速报价创造必要的条件。今后企业类别在企业的资质中体现,主要用于衡量企业可以承担的相应工程类别。
为了提高工程招投标价格的竞争力,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体现先进的劳动生产率,要努力降低工程施工的间接时间、空闲、浪费时间,减少和消除设计变更、施工错误导致的返工时间。另外要避免施工机械的无效闲置,减少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减少库存,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等等。
二、工程招投标价格的有效控制
招投标工程对于承包商来说风险很大,从决定响应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开始风险就产生了。在投标价格计算时有风险,价格高了不中标,丢项落项也不中标,一旦中标就可能有亏损的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存在着风险因素,有市场价格变化风险、设计风险、物资采购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等,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工程款、质量保证金如数收回,人员、施工机械安全撤回基地或转移到另一个工程现场,这个工程的风险才最终消失。因此招投标工程必须做好风险控制,而工程招投标价格的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财务决策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决策方案的评价和选择。在国际工程投标价格计算中,要想工程中标并有盈利必须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机制相伴随。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企业资金动态信息,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做出前瞻性预测分析,为企业投标报价提供决策依据。传统的会计计账式、事后管理思想模式,使得现行的概预算制度一直只是重视承包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管理,而忽视整个项目的造价管理,不重视总体效果的最优化,没能把现代化管理思想即先预测、后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纳入到体系内。事后核算式的概预算管理制度不能防止和解决决策及设计阶段的失误、浪费和钓鱼工程,也不能防止和解决设备材料采购保管中的价格问题、质量问题及库存等问题。概预算管理离不开定额,甲乙双方都要以定额为基础开展工作,相互沟通、理解,离开这一标准尺度就无所适从,上级管理部
门、审计部门和仲裁机构也都以定额作为评判的标准,这是一种静态的投资控制。
招投标价格计算与概预算管理不同,工程招投标价格的计算事先就要考虑到
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考虑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价格的变化因素。要了解工程的地理条件和工程范围,要了解项目运行的全过程、项目的组织机构、质量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要研究折旧、技术措施、临时设施的摊销、风险分析。还要与采用的施工方案、标准规范、选用的施工机械、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等相结合对投标价格进行分析,做出财务决策,这是一种微观管理。
因此我们应将“控制”立足于事前,在投标报价时就要主动地采取财务决策,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控制工程造价,保证中标和盈利。
(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有利的合同价格形式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签定合同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业务活动,而且也是一种法律行为,是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来管理经济的一种措施。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招投标不仅仅是一个定价的问题,而是要把设计文件、合同条件、文本管理和招标、投标都结合起来。不仅仅要算准价格,还要报出合理的有竞争性的标书价格。工程招投标结束以后,通过招投标所形成的价格,要通过合同价格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合同管理实现对招投标价格的有效控制。
合同价款与支付条款是经济合同的核心条款之一,在合同谈判、签定、执行、管理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招投标合同价确定下来以后,可以改变过去重进度和质量控制,轻成本控制的思想。对于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工程,设计部门、施工企业、物质供应部门可以按各自的承包范围,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价格从头到尾一次包死。对于跨的较大工程或设计文件不完备,工程量不能固定的工程,可以采用单价合同。对于价格变化趋势不清楚,不能一次包死的工程,可以按国际惯例,有所包死,有所不包。我们也可以在合同中规定价格调整范围以及价格调整计算公式,以减少风险。
(三)实行限额设计对于一个工程来说,在其投资建设期涉及到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管理三个方面。工程投资效益的好坏,工程造价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是设计。工程设计阶段是形成工程价格的首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节约投资的机会多、金额大、付出的代价小。工程质量、建设周期、项目功能、项目寿命和项目投资回报率等都在设计阶段以技术和投资费用的形式表现出来。目前的概预算管理往往只重视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而忽视设计阶段和物资采购阶段的造价管理,出现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在工程招投标机制下,工程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技术决定经济,经济制约技术,因此要做好工程招投标价格的有效控制必须实行限额设计,即实现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深度、工程数量与投资额等各个方面的有效控制。
(四)改进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逐步与市场接轨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材料费大约占建安工程费的70%左右。在安装工程中,设备费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影响工程招投标价格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要想真正使得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得以有效运行,就要有相适应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目前我们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在计算主材费时普遍采用的计算依据是当地建委编制的《××地区××年材料预算价格本》,实际供应价与价格本中的价格之差,在结算时补差。这种管理方法不能控制采购渠道、采购价格,不能做到事前的成本控制,使工程投资无法控制,工程结算价往往超过概预算价格或招投标合同价格。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采购物资,都要在投标报价或合同规定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范围内实行限额采购,努力降低设备材料费。比如,实行比价采购管理,要货比三家,采购价不能高于预算价、成本
价;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内部采购审核制度,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审核权三权分立,等等,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五)工程索赔是招投标价格控制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工程招投标价格控制的另一个特点是工程索赔管理。索赔是法律和合同赋予的正当权利,我们应当树立起索赔意识,重视索赔、善于索赔,建立健全索赔管理机制。目前的概预算管理制度中结算常采用预算加设计变更加签证的做法,是一种事后算账的做法,而招投标工程中价格要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设计变更、超合同范围的工作量、不可预见费、不可抗力以及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则要通过索赔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招投标工程的索赔有其独特的规律,是一种先算账后干活,算好账再干活或边算账边干活的动态控制方法。要求承包商具有很强的经营意识,从合同的缔结直致履行完毕,始终追求扩大经济效益这一根本目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承包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等到亏损了再来想办法,而是要把索赔当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事件发生前就考虑应采取的措施,走在时间的前面,积极主动地研究利用和控制风险的办法。在索赔时效内,按照索赔程序,依照可靠的证据,提出索赔理由和索赔内容,编报索赔文件。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投标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价格形成的机制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因此我们要根据其特点和运行规律,认真作好招投标工程的价格计算和控制,提高竞争力,既要保证工程中标,又要保证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五篇:财政政策与动经济增长论文
自1997年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亚洲金融危机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深刻影响日趋显现。去年下半年东南亚一些国家和韩国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亚洲和世界经济。今年5月份以后,印尼政局动荡,日元大幅度贬值,亚洲一些国家陷入了更为深重的危机之中,亚洲以外的许多国家经济也遭受了打击,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由于我国经济的外贸出口依存度处于较高水平,亚洲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不可避免地给我国改革和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总供给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社会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传统的供给型制约转变为市场需求制约,原有的一些消费热点趋于平淡,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居民储蓄倾向增强。由于上述原因,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明显出现了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三是长期以来盲目重复建设带来的结构不合理等严重后果,在国际经济急剧变化和国内市场约束强化的情况下,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缺乏应变能力,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这些都对实现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严峻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冷静分析形势,果断地作出了增加投资、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外市场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重要决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铁路、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投资,并在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资金投向的前提下,适时适度扩大信贷规模和增加财政预算内支出。提高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努力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同时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有条不紊地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住房制度等项改革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这些措施已经和正在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从6月份起多数经济指数已经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因此要实现全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支持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去年我国经济增长8.8%,从需求拉动因素看,投资约占2.2个百分点,消费约占4.9个百分点,净出口约占1.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减弱,影响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从消费方面看,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今年1—7月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考虑到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9.2%,增幅同比回落1个多百分点。从当前消费需求走势看,消费品市场平淡,物价持续走低,城乡居民收入增势减缓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再加上一些改革措施的出台和逐步到位,居民预计用于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个人支出会增加,对于商品消费方面的花费更为谨慎。因此今年消费增长幅度至多能维持上年的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中趋降。
去年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外汇占款放出基础货币2300余亿元。今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特别是日元大幅贬值对我国出口的直接影响,1—7月份外贸出口增长6.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9.2个百分点。后几个月出口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出口增长将大大低于去年,预计全年外贸出口与去年相比不可能有多少增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明显下降。
从投资方面看,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1—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城乡集体和个体)比去年同期增长15.6%,近两个月已开始增速,但考虑到外商、集体和个体投资比去年下降的因素,全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还不足以弥补外贸出口增幅大幅度回落造成的缺口。因此,要实现全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在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增长乏力甚至经济萎缩时,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采用两大调控手段:一是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等手段来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二是启动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操作。运用财政政策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增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增加不仅能直接增加社会需求,而且能带来工资和利润的增加,刺激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拉动相关产业,间接增加社会需求。由此带来的总需求的扩张往往数倍于财政支出本身的扩张。这就是经济学通常所说的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一般来说,在经济的扩张阶段,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总量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在经济相对收缩阶段,扩张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则比较迟缓。财政政策由于能直接扩大社会需求,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时滞短,在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并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不仅能够增强全国人民克服经济困难和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而且有利于香港经济的稳定。同时,还是缩短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本选择;是改善基础设施,调整生产力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是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出路。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国家预算内基础设施性建设专项投资,以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性建设专项投资,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第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增加基础设施性建设投入。当前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依然不高,特别是农田水利、铁路交通、邮电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等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既能有效刺激国内需求,迅速带动经济发展,又能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调整、改善投资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第二,目前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应偏少,居民储蓄增加较多,商业银行资金存差较大,物价总水平继续下降,是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的有利时机。今年1—7月货币回笼同比增加669.3亿元,外汇占款没有新的增加,按国民经济计划应当供应的基础货币发行不足,因此当前增发国债不会导致货币超计划发行,引发通货膨胀。到7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5074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37.3亿元,比年初增加4469.8亿元。商业银行由于约束机制增强,对供过于求的工业项目贷款更加谨慎,因而存贷款差额较大,增加了银行运营成本。面向商业银行增发国债,有利于改善银行的经营状况,化解金融风险。在物价总水平继
续走低、银行利率五次下调的情况下,增发国债的成本也是比较低的。第三,中央财政是可以承受的。现在中央财政虽然比较困难,但当年财政赤字和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比较低,按国际口径比较,1997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1998年年初预算确定的赤字加上增发的1000亿元国债在当年反映的赤字,比重大约为2.2%,低于国际公认3%的警戒线。1997年中央政府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加上今年年初预算确定的国债和这次发行的1000亿元国债,预计今年年底的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0.3%,也低于大多数国家的同一比重。因此,我国增发国债仍存有较大空间。从长远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国家财政会逐步强大起来,还本付息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只要运筹得当,不会出现政府债务危机和偿债高峰。
增发1000亿元国债,不仅可以直接增加投资,刺激国内需求,还能通过补充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本金,为银行扩大贷款创造条件。初步测算,1000亿元国债的使用大致可以使银行配套增加贷款1000亿元。这样,总数约2000亿元的建设投入所形成的最终需求,据测算可拉动GDp增长两个多百分点,今年按发挥一半效果推算,将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8%的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增发国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积极措施,与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并不矛盾。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应作为财政工作的中长期方针予以坚持。但目前我国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通货紧缩的形势,必须实施更加积极有力的财政政策。这次增发国债是坚持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前提下,针对当前实际情况所做的适当调整,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必要措施,也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和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采取这项措施的同时,必须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税、骗税,清理欠税,减少税收流失,以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这次运用财政政策和其它相关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与1993年我国治理通货膨胀一样,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实践将证明,我们不仅有治理通货膨胀的成功经验,而且也有防止通货紧缩的有效途径。它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大提高我们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