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务系统共青团工作联合共建的研究
医务系统共青团工作联合共建的研究
内容摘要
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必须要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变革和发展的创新体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推进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本文以五家分属不同地区和行政隶属关系的医院共青团工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五家医院团组织间开展联合共建的新形式,以此促进新时期医务系统共青团工作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了联合共建的制度,分析了联合共建的特点,指明了联合共建的意义。
关键词
联合共建 医务系统 共青团工作 可持续发展
一、联合共建背景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形势下,如果共青团不紧扣时代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我们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我们的工作就会落伍。因此,无论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是从共青团工作的实践来看,共青团组织必须要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变革和发展的创新体系,不断推进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
目前,医务系统正处在体制改革中,医院体制的创新必然要求我们团工作的及时调整来配合。如何在新时期提高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创新意识,以符合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工作理念来指导医务系统的共青团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00年以来,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等五家医院团组织开始实施联合共建计划,创立了新的工作模式,促进了五家团组织的紧密合作、充分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果。
二、联合共建实践
在理论建设方面,2004年12月,成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体团组织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会;连续五年共同主编、轮流主办青年杂志《风帆》,获得2003年上海市五四新闻奖;举办联合共建医院“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务理论”大型知识竞赛;召开共青团理论学术研讨会,对不同专题的团务开展学术性讨论;今年10月,还将编辑出版《医务共青团理论文集》。
在活动开展方面,邀请各单位青年党政领导和青年管理者成立“青年管理论坛”;定期开展联合义诊,送医下乡;联合开展青年学术活动,如学术论文评比、外语演讲比赛、病史书写比赛、护理知识竞赛等;联合举办文体活动,如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新年联欢会等,并在2004年成功举办了联合体首届青年运动会;以联合共建为基础开展更广泛的行业合作,2005年6月成功举办有14家医务单位参加的“青春、理想、奉献”——青年辩论邀请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等任评委,上海电视台著名主持陶醇任大会主席。
三、联合共建制度
第一,党政领导制度。团的联合共建工作始终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坚持上级党组织的领导。
第二,联合共建办公室指导制度。医院的联合共建由联合共建办公室具体操作,团的联合共建也要围绕医院的联合共建,接受联合共建办公室的指导。
第三,团委例会制度。五家单位团组织形成了季度例会制度和重大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紧密合作和共同领导。
四、联合共建特点
1、跨区域合作
以上五家医院分属上海市卫生局、普陀区、徐汇区、金山区、奉贤区管辖,行政隶属关系不同,工作区域也相异。
2、合作关系长期固定
与以往的依托活动为载体开展的区域合作相比,这五家单位团组织的合作长期、固定,迄今已有五年。金山区、奉贤区中心医院于2005年度正式由市六院托管,成为了市第六人医院分院。
3、合作形成了系统的规范
五年来,五家团组织的联合共建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工作规范和制度。如团委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活动轮流主办制度等。
五、联合共建作用和意义
1、增进交流,扩大视野
当今的时代是传媒和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而青年人无疑是这个时代中最活跃的群体。与之相对应,以青年为工作和服务对象的共青团组织,其工作的开拓和创新势在必行。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青年的需求,充分扩大我们共青团工作的外延和丰富工作的内涵是时代对我们事业的要求。而联合共建的形式无疑为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加强交流,互通有无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当然,青年人本身也通过这个机会得以广交朋友,扩大视野。几年来,联合共建所开展的青年足球比赛,青年迎春联合会,共青团工作交流会等都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而团刊《风帆》的创办更为这种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园地。
2、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我们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青年工作的资源也不例外。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是放在我们面前的课题。联合共建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形式。通过资源共享,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如联合共建单位团干部培训班,青年素质拓展训练,医务青年网站“第六康健园”的建设等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在2002年“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评选前夕,五家团组织还联合举办了青年管理论坛,不仅交流了青年管理者的经验和理念,也为“十杰”的评选作了一次有益的选拔和预演。
3、互相学习,优势互补
五家团组织虽然隶属不同的组织关系,既有三级医院也有二级医院,既有团委单位也有总支单位,地域和传统也大相径庭,但都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工作方法和优势项目,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开展联合共建,使各单位获得了一个难得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近年来,五家单位团组织先后共同举办了英语演讲比赛,病史书写比赛,青年论文交流等活动,在各单位的青年之间和团组织之间都起到了很好的互相学习,优势互补的作用。
4、区域联动,服务社会
奉贤、金山两区地处上海近郊,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居民外出求医亦相对困难。本着拓展医疗市场和服务社会的宗旨,联合共建团组织有针对性地下乡义诊,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这种区域联动的优势在2003年市六医院的两位青年志愿者赴云南扶贫期间获得了最好的展示:云南---上海网上失学儿童捐助仪式一举使40余名云南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其社会效应和对上海团员青年的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5、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联合共建历时五年,成绩斐然。几年来,尽管各单位团组织负责人有着人员的变动,但五家单位的合作却愈发紧密,工作模式也日渐成熟、完善,合力作用愈加凸现。联合共建五家团组织共同主办并轮流承办的团刊《风帆》已成为联合共建的一个品牌项目,并于2002年荣膺上海市“五四新闻奖”一等奖。
第二篇:联合共建走访帮扶
联合共建走访帮扶
2月23日,院长徐波携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汪伟、院党总支书记许美伦和研究室等一行5人到长岭乡界岭村开展党组织联合共建和“三级书记大走访”活动。
上午,徐院长一行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到界岭村后,立即与长岭乡程学明书记一同为“中共金寨县人民法院与长岭乡界岭村联合总支部委员会”揭牌,程书记宣读了县委组织部《关于任命徐波为中共金寨县人民法院与长岭乡界岭村联合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的决定》,两个支部共建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仪式结束后,联合党支部在村委会召了座谈会。会上,村书记向徐院长介绍了该村自然、经济、人口和支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介绍了近年来该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希望通过共建活动帮助解决。徐院长向参会的同志介绍了我院的实际情况,表示今后两个支部在抓党建、带领群众致富、化解群众矛盾和发展村级公共事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面进行交流学习。
下午,徐院长和汪主任进行了大走访,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诉求。徐院长走访了当地50户居民,包括致富带头人8家、贫困户12家、一般户24家、村组干部6家;其中有退职村干部4家,老党员3家,征求意见建议6条,写民情日记3篇,举办村民群众座谈会2场,发放各类资料共计200份,慰问困难户2户,送去慰问金500元,化解社会矛盾5起,排查安全隐患2处。(屈新福)
第三篇: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书
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书
甲方:
乙方:
根据《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甲乙双方为了促进在中国微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高新技术经济产业的发展,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长期合作的原则,双方决定联合建立和运作“生物联合实验室”,内容如下:
一、合作目标
由乙方提供科研经费,甲方提供人员和技术,以研究所的研发力量为依托,双方联合创办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实验室”。
二、合作范围和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基因产品、生物酶、蛋白、抗体、疾病鉴别诊断试剂、疫苗及生物发酵产品、生物药品及相关医药中间体的科学研究工作。双方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共同研发和培养人才、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
三、组织管理
甲乙双方将联合设立一个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以确定联合实验室具体研究方向。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为五名,甲方指派2名,乙方指派3名,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每年定期举行会议,审议实验室工作状况和规划下一工作计划,确定2至3个研发项目或课题。
具体会议时间由双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由此产生的相关食宿等费用由乙方承担。
四、经费来源
在本协议有效期内,每年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下一年实施的研发项目,选定的项目经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由乙方在项目启动前拨付所需经费至联合实验室,每项研发项目暂定30万元/年左右,每年实验室必须开展2-3个项目,以保持实验室正常运行,具体完成指标和经费如何使用由双方视具体项目另行协商;具体项目由合作双方另行签订技术协议。
五、科研成果归属
甲方确保每年向联合实验室提供2至3个科研技术成果,乙方享有联合实验室技术成果优先使用权,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由具体项目进驻联合实验室之前由双方另行约定。
六、项目申请
鼓励联合申请国家或其他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项目由双方协商确定。
乙方公司在申请国家或其他政府资助的资金项目时,联合实验室及甲方应给予协助。
七、研发场地
联合实验室项目的研发场地,根据研究项目的情况设在甲方研究所或者乙方公司。
八、人员投入
双方分别负责各自成员相关的工资、福利及其他包括差旅在内的人力成本。
九、保密义务
一切属于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资料等,甲乙双方任何乙方未经另一方同意不得将包括但不限于菌种、技术资料、发酵条件等秘密透露给第三方,保密期限为本协议结束后五年内。任何一方由于违反保密条款而造成对方秘密信息泄露,都应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十、合作期限
联合实验室的合作自本协议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
如一方希望延长合同期限,则应在本协议到期前1个月书面通知对方以便进行相关协商。如双方同意延期,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十一、其它
1、合作过程中如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败或其它原因,经双方同意可提前终止该协议。
2、如出现争议无法协商时,双方约定由北京仲裁委员会解决。
十一、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二份。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第四篇:联合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书
联合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书
甲方:联合党支部工会
乙方:环潭镇村
为深入贯彻《关于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物质文明、结对共建,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从而推动我镇城乡基层三个文明建设,为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经双方协商,特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要认真贯彻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的精神,与乙方实行“一对一”结对共建活动;帮助乙方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理清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
(二)甲方要针对乙方的突出困难,尤其是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制定共建实施方案,并征得乙方同意后实施,不断提高结对共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使结对共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甲方要认真落实结对共建实施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完成共建项目。
(四)甲方协助乙方研究制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规划和计划,定期与乙方党总支交流基层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全力帮助乙方实施好为民工程,找准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
(五)甲方领导班子成员与乙方困难群众结对帮扶。
(六)甲方要深化结对共建活动,创新内容方法,不断总结提高,并做好活动记录,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乙方要做好村民的组织、发动和宣传工作。要给予甲方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二)乙方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甲方党支部提供锻炼干部的平台。定期与甲方交流党建工作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乙方利用与甲方结对共建的契机,从班子素质、工作作风、能力水平等方面加强村班子建设,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
(四)在互联结对共建过程中,乙方应向甲方提出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三、其他事项:
1、若在履行本协议的过程中产生纠纷,双方应协商解决。
2、如本协议履行中,协议的部分条款与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相抵触时,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应按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履行。
3、其他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后,可另签补充协议。
4、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第五篇: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参考题目
附件1:
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参考题目
1、高校共青团工作形势、任务与创新路径研究;
2、高校共青团组织实现社会功能的路径和载体;
3、高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普遍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4、高校共青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发挥作用的路径研究;
5、高校与地方共青团合作机制的探索与体会;
6、当前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7、增强共青团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
8、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青年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9、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10、弘扬延安精神教育引导青年的思考;
11、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调查分析;
12、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差异性的调查研究;
13、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研究;
14、运用新媒体教育引导青年的实践与思考;
15、大学生骨干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16、深化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17、大学生骨干培养评价机制研究;
18、网络建团的经验探索;
19、大学生“网恋”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20、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与研究;
21、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
22、高校团学组织运用微博的经验探索;
23、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24、深化“挑战杯”竞赛的实践与思考;
25、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验探索;
26、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7、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28、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9、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路径研究;
30、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1、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32、共青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研究;
33、高校贫困生问题探究;
34、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35、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36、开展“四进社区”活动的经验探索;
37、高校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8、大学生利益诉求分析与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研究;
39、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经验探索;
40、多校区办学格局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41、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42、发挥高校班级团支部职能的经验探索;
43、学生公寓建团或学生社团建团的组织模式、运行机制、评价制度研究;
44、利用网络技术加强高校团员教育和管理的经验探索;
45、建立和完善高校共青团组织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和思考;
46、共青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的模式设计和运行机制研究;
47、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8、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9、高校学生会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50、高校共青团指导学生会的工作模式设计和机制创新;
51、新时期加强团的专职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52、加强团学干部作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53、建设学习型团组织的经验探索。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选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