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管养分离方案
##
水工程“管养分离”实施方案(草案)
‘‘、境内重要堤防总长123.91km,沿堤中型涵闸4座,小型涵闸3座。淮北大堤为32.77km,淮右堤(黑李上段)6.08 km,淝左堤39.84 km,淝右堤13.86km,茨淮新河右堤31.36 km。目前我局所辖堤防已全部取消群管运行模式,实行的管理模式为基层职工即是管理者、创收者又是养护劳动者,即管理、养护、经营三者融为一体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人兼数职,即要把工程管理好,养护好,还要把工程维护好,任务重且繁琐,管理模式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精等问题。根据省淮河局安排,按照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精神,水利工程管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机构、人员的分离势在必行。按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因地而异、因单位而定,在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工程管理标准不降低的基础上逐步分阶段分批先行试点水工程“管养分离”,现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安全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工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水工程实行“管养分离”,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工程运行管理运行机制势在必行。把工程养护任务推向市场,择优选择队伍,精细管养,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就是举措之一。2014年上半年我局把淮北大堤草皮养护推向市场,内部试点管养分离,如果试行成功,2015年内部推行沿淮涵闸、堤防、河道管养分离,2018年所辖工程内部全面实行管养分离。再经过3至5年运行,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工程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把工程养护工作交由市场运作。
二、实施步骤
1、成立管养分离实施领导小组;
2、经费测算;
3、制定管理、考核办法;
4、落实实施方案;
5、一年后总结经验。
三、2014年任务
利用第二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机会,在原局河道工程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养护公司,把淮北大堤草皮护坡日常养护任务以合同制管理方式交于养护公司,年底总结经验,研究是否继续推行。草皮维护内容:药物人工除杂、药物封闭、白色垃圾清除、草皮控高及清理割后附属杂草等。土石方修补另行安排。
四、运行模式
由于省淮河系统未有实行工程“管养分离”的经验可借鉴,试行时参考长江局及江、浙地区管养分离的办法,结合我局人员超编较多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拟内部暂时实行“管养分离”,待养护队伍培养成型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再推向市场。
1、遵照水利部“剥离辅助、精干主体”的原则,按照水利工程管
理体制改革要求,从深化管理单位内部改革,理顺内部管理体制着手,把承担维修养护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剥离出来,建立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公司实体。按照“管、养”(即管理、养护)分离的改革原则进行。
2、成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人事、工程、财务等业务股室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3、注重合同管理。管养分离后,与养护公司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制定日常管理标准、要求,明确维修养护任务、经费,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违约责任、奖惩办法等,实现维修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日常养护时间暂定为4、5、6、7、8、9、10、11月份的月初进行,共计为8次,标准参考省局堤防管理考核标准。
4、制订考核办法,落实奖惩措施。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考核制度,按考核时间分为月考核和年终考核,考核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系数分别为1.3、1.1、1.0,考核结果作为养护费用支付的依据。初步设想公司组建人数10人,暂定为局直属机构,业务指导为局工程股。日常现场监管由相关管理所进行,并对草皮养护进行评定打分,决定该所堤段草皮养护的等级。县局根据相关管理所评定结果进行养护经费支付,养护经费基础由局领导小组另行进行测算。堤段草皮养护作为管理所工作之一参与县局的工程管理月、年度考核。如果管理所连续2次月考核等级为良好以下,局领导小组将对该管理所的草皮养护考核等级重新进行评定。
5、养护公司可对外承接水利工程养护、修理任务,实行有偿服务。
6、县局领导小组采取每季度定期对养护公司进行财务检查。
7、水利工程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在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管养分离”。如2018年全面试行成功,养护公司将完全脱离主体,走向市场,参与竞争。
“管养分离”作为一项全新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望省局给予大力关心、支持和指导。同时,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分析矛盾,为全面实施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改革交流发言
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改革交流发言
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新体制实现维修养护新跨跃——陕西省××××××××××*“管养分离”改革交流发言
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成立于1972年,是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直属的全额拨款性质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渭河流经渭南市区境内河长37.5km的河务管理
和防汛技术指导工作。
辖区内共有55.81公里防洪大堤,等级为二级一类堤防,设防标准为五十年一遇,11处河道工程,各类坝垛385座,其中丁坝197座,联坝187段,护岸1段。西与临潼相邻,东与大荔(左岸)、华县(右岸)相接,保护着渭南城区及沿河9个乡镇办、96个行政村、28万人口、30万亩耕地。
受特殊区位、高程的影响,长期以来,本辖区防洪工程承受着外洪内涝的多重威胁和压力。近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给水利工程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改革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单位机制不活,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重建轻管等造成工程管理效果不佳。05年管养分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实施以来,经过艰苦努力,渭南河务局初步构建起具有显明特色的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带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严峻的挑战:
挑战一: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项公益性色彩极其浓厚的社会事业,水利工作不论就其工作的对象,还是工作的领域,以及工作的性质来看,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库区实际看,近几年经济稳步前进,与此同时,国家与人民对水利工程的期望与要求也与时俱增。特别是“03·8”“05·10”洪水后,广大群众对水利工程极为关注,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老化失修、管理不善、工程效益衰减、发展滞后,严重阻碍库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要求水利工程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挑战二:从水利自身来看,因体制机制等因素产生的深层次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日益凸现。长期以来,水利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其中一方面是水利自身在体制转换、机制创新上主动性不强,步伐不快。在这种体制惯性和机制惰性作用下,水利工程重建轻管问题突出,从而导致管理上的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二、成功的实践:
1、改革前为管养分离实施铺路架桥
自从二○○二年九月国务院体政办颁发了《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后,我们××××局根据实施意见精神,逐步展开了单位内部改革。切入点就是逐步树立企业理念,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一是裁撤群管人员,将堤段险工包干到职工;二是具有前瞻性地成立了渭南绿水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公司成立初期各个方面还不尽完善,但公司框架已经搭起,为以后管养分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改南北段为南北养护分局,并独立财务,实施“一局两制三种分配形式”(就是在我局实行事业和企业两种管理体制,机关实行档案工资、养护分局实行事业单位岗位工资,公司实行项目岗位工资三种分配形式);四是完成了日常养护工作53项126子项的定额测试;五是完善修订了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南河务局工程管理办法和工程养护办法;六是对工程日常化管理和小型工程建设等工作采用内部合同管理的方式,合同中定任务、定标准、定质量、定工期、定费用、验收拨款。合同结算。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在渭南河务局内部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管养分离的雏形初见端倪。
2、实施中的环节稳步推进
经过前期一系列准备工作,05年我局管养分离工作步入实质运行阶段:一是出台上报了《渭南河务局管养分离实施方案》,方案共分五个部分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计算过程和岗位责任及任职条件两个附件。实施方案的第一部分是政策依据。包括国务院体政办文件精神、黄委文件精神、陕西省政府文件精神。第二部分是渭南河务局现状。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目前管养分离所作的工作。第三部分是定岗定员情况。包括按照国家标准计算定岗定员情况、按照渭南河务局现状定岗定员情况。第四部分是实施步骤与程序。包括人员上岗、财务分离、防汛工作、公建建设。第五部分是水利工程维护定额测算说明。包括堤防工程和控导工程。二是出台上报了渭南河务局管理人员上岗和人员分流方案,方案中对管理层机构设置、人员设置、职责和竟岗程序均很明确,特别是在人员分流政策中,对各种情况的分流人员都在政策中给予了最大的优惠和明确。三是根据省局批复在3月3日~6日按照批复程序,实现了管理层、养护层人员的彻底分离,实现了人员分离、财务分离、办公场所分离的目标。目前管理层实行的是档案工资,公司则按照《渭南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按岗计酬、一岗一薪,保证基本工资,体现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
3、措施和方法得力得当
渭南河务局作为省局乃至黄委确定的陕西库区
管养分离试点单位,改革的成效对库区未来全面推行管养分离工作意义重大。为了积极稳妥地搞好此项工作,我们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围绕一个目标(管养分离工作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解决的一个问题(切实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处理三个关系(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充分考虑改革的力度、速度和职工接受程度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加强学习和宣传,今年
先后三次组织全局职工集体学习国务院、黄委、陕西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让职工弄清吃透政策,了解管养分离工作的实质和内涵。在思想上认识到管养分离是河管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某一个人想不想做、愿不愿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事。通过学习和宣传,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了管养分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认识从消极等待变为积极应对。其次在政策宣传中要引导好职工的观念,实施过程中尽最大限度维护好职工的利益,把“人本”理念细致地渗透到工作之中。三是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岗位标准选人。四是公开运作。《方案》出台后,经过职工大会多次讨论后进行上报。五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经费测算方面按照工程的实际长度,实际面积进行测算,不瞒报、不漏报,确保测算数字的真实性。六是在公司成立初期,单位从政策待定等各个方面给予最大的抉择的倾斜,保证公司职工收入高出管理层人员15个百分点。
4、实施效果成绩斐然
管养分离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解决了养护经费问题。一是稳定了水管单位的队伍,通过定编、定岗、定员、定职、定责,严格目标管理,实行奖优罚劣,推进了水管单位的人事制度、分配机制改革,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的维修养护企业,稳定了水管单位的队伍,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提升了工程管理水平,“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完成后,我局实行合同化管理,坚持月检查季评比,确保了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的日常化、标准化。“国家二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过了省水利厅的初验。又被黄委授予“十五”工程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三是工程面貌显著提高。我局在全面提升工程整体面貌的基础上,恢复了年久失修脱流的沙王和田家两处险工26座坝垛。彻底清除了堤坡违章树木7.1万棵,规整堤坡72公里,植草皮275万m2,备防石沙浆抹边2.5万m3,坝顶砼盖板329m3,堤顶铺设沥青油渣路面48公里,工程面貌显著提高。尤其城区段14公里标准化堤防和上涨度、八里店两处险工已成为整个库区的管理亮点。四是工程的防洪能力得到提高。在抵御渭河“05.10”洪水过程中,堤防工程无一处发生较大险情,工程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三、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不动摇。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社会工程,在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中,既是履行领导干部职责的需要,也是对领导干部开展社会重大事务能力的检验。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改革中的领导、指导、督导方面的主导作用、化解矛盾,不断推动改革持久、深入、扎实开展。
启示之二:要坚持广大职工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广大职工不仅是体制改革的主体,而且是受益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决策的主体。广大职工对体制改革最担心的不是不愿改,而是怕收入的降低。消除职工的这些疑虑,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必须着重在尊重民意、广聚民智、民主管理上下功夫。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前提下,通过一事一议,一环节一公布,充分发挥党、政、工各自组织的作用,使单位主要领导从各种改革矛盾的前沿中脱离开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
启示之三:要着力抓好宣传发动工作。体制改革涉及到每个人、每位职工,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利益诉求难以一致。前期的宣传教育由为重要。要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学习政策、思想引导、观念转变等环节的各项工作,是取得改革成败的重要思想保证。
四、存在的问题
1、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我局和黄河下游试点单位经费来源不同,黄河下游试点单位所有经费全部由中央财政拨付,而我局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拨付,管理经费由省财政拨付。受陕西省财力不足的影响,我局管理经费严重不足,而定额中无建设管理费,建议增加。
2、护堤地划拨举步为艰,我辖区90%护堤地未划拨到位,划地工作缺乏启动资金,建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3、资金到位迟,养护公司挂帐较多,影响了维修养护的进程和规范化管理。
管养分离工作从摸底、准备到05年的顺利实施,以及今年运行机制的完善,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毕竟我们还是走出了这坚实的一步,我们坚信,有黄委的大力支持,有省局的正确领导,有我局勤劳朴实的干部职工,管养分离这条路将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二○○六年八月十三日
(陕西省渭南887供稿)
第三篇:水利工程管养分离调研报告
崇阳县国有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调研工作汇报
一、水管单位基本情况
崇阳县位于长江南岸支流陆水河的中游,湖北省南陲,幕阜山脉中段北麓,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县境东西最长61km,南北最宽52km,国土面积1968km2,折合295.2万亩。辖区内河港众多,落差大,河流水系发育,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有各类水库113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
(一)型水库11座、小
(二)型水库97座;除108座小型水库按地属原则划归乡镇管理外,我县5座大中型水库专门设置了水库管理机构。
在2008年实行水管体制改革以前,由于水库管理机构人员总量严重超标,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导致水管单位资金入不敷出,水利工程日常运行难以为继。
按照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2]45号)精神,水管单位实施“管养分离”改革。其目标是力争在3~5年内,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县先是在大型水库(青山水库)进行改革试点,然后逐步推广至四座中型水库,于2008年底初步完成我县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二、水管单位收支及运行管理情况
1、大型水库
青山水库管理局是负责我县大型水库青山水库日常工程养护管理的主体单位。该单位试行轮岗制,单位人员总数94人,目前在职人员60人,待岗人员34人。2013年总收入330万元,其中供水收入300万元,其他收入30万元;2013年总支出330万元,其中用于在职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日常管理开支250万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支出80万元。
2、中型水库
我县有台山、香山、杨林桥、石壁四座中型水库,分别设立了水库管理处进行日常工程养护管理。四个单位定编16人,目前在职人员15人,退休人员27人,2013年总收入95.2万元,所有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2013年总支出95.2万元,其中用于在职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日常管理开支55.2万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支出40万元。
水管单位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产权不清。我县水利工程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与地方乡村在产权划分上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我县正在加大对国家相关法律的宣传讲解,加快水利工程产权认证及水利工程维护改革工作,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2、历史包袱过重。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前的水利系统各事业单位人员总量过剩,水利管理单位财务底子单薄;改革后人员得以精简,但离退休人员在社保部门只发给其基本养老金,其它补贴、补助以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均由单位自己补足,而水利管理单位账面上根本没有资金来加以解决。
3、经费不足。由于我县水利管理单位的经费由地方财政拨付,受我县财力不足影响,经费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人员开支以及工程养护,不能满足我县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
三、水管单位管养分离情况
1、大型水库
青山水库管理局在2006年试行体制改革,本次体制改革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二○○四年五月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将水管单位明确划分为公益性单位,并将单位定编人员的基本开支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提前退休,最后在剩余干部职工中进行竞争轮流上岗,通过上述方法有效的分流了大量人员,使青山水库管理局轻装上阵,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稳定了水管单位的队伍,通过定编、定岗、定员、定职、定责,严格目标管理,实行奖优罚劣,推进了水管单位的人事制度、分配机制改革,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的维修养护企业,稳定了水管单位的队伍,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提升了工程管理水平,“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完成后,工程管理独立出来,水库日常运作得到了有效保障,工程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工程的防洪能力得到提高。青山水库管理局内部分离出18人编制成维护组,确保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日常化、标准化。
2、中型水库
2008年初,在县水利局的主持下对四座中型水库进行了管养分离体制改革,改革基本依照青山水库的标准执行,只是在人员编制上按每座水库4个人定编,不实行轮岗制,2008年底全县四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意见及建议
1、建议退休人员各项费用及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均由保险部门发放,实行社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后顾之忧。
2、建议按权责相等的原则,出台水资源管理办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造血功能,确保水利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第四篇:分离工程
第二章 多组分分离基础 1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1、分离过程涉及的变量数减去描述该过程的方程数即为该过程的()。
2、设计变量是指在计算前,必须由设计者()的变量。
3、一个含有4个组分的相平衡物流独立变量数有()个。
4、一个装置的设计变量的确定是将装置分解为若干进行(),由()计算出装置的设计变量数。
5、常用的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6、相对挥发度的定义为两组分的()之比,它又称为()。
7、活度系数方程中A可用来判别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
8、用于泡点计算的调整公式为()。
9、一定压力下加热液体混合物,当液体混合物开始汽化产生第一个汽泡时的温度叫()。
10、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混合物,当开始冷凝产生第一个液滴时的压力叫()。
11、计算泡点温度时,若,温度应调()。
12、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露点计算,需迭代露点温度或压力外,还需对()进行试差。
13、在分离流程中常遇到的部分汽化和冷凝过程属()。
14、单级分离是指两相经()后随即引离的过程。
15、等温闪蒸计算目标函数对收敛速度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采用Newton-Raphson法时,较好的目标函数为()。
16、若组成为zi的物系, ∑Kizi<1时其相态为()。
17、在进行闪蒸计算时,需判断混合物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是否处于()。
18、闪蒸按体系与环境有无热量交换分为()和()两类。
19、绝热闪蒸与等温闪蒸计算不同点是需要考虑()。
2选择题
1、约束变量关系数就是()
• 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
• 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
2、每一单股进料均有()个设计变量。• a.c ;b.c +1;c.c +2;d.c +3
3、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 a.5个;b.4个;c.1个;d.2个
4、绝热操作的简单平衡级设计变量数为():
• a.2c +3个;b.2 c +4个;c.c +5个;d.2 c +5个。
5、多组分精馏装置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与进料中组分数的关系为(): • a.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增加;b.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减少; • c.与进料中组分数无关;d.以上三种关系都不成立。•
6、平衡常数计算式
在()条件下成立。
• a.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理想溶液;b.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非理想溶液;
• c.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理想溶液;d.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非理想溶液;
7、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
8、当汽相为理想气体混合物,液相为非理想溶液时,其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0ˆVypˆLxppy ip • a.i c.iiipyi pi0xi;b.i ixi;d.iiVpyi0 pi0x;i•
9、关于溶液的蒸气压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 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d.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10、当把一个气体溶液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
10•
1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 K x,则说明()
• 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 d.正好露点
1 0,且1,0ixi •
1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 K
z
i i/Ki1i1该进料状态为()
• a.过冷液体; b.过热气体; c.汽液混合物;d.饱和液体 •
13、进行等温闪蒸时,对满足()条件时系统处于两相区 • a.TB
14、系统温度小于泡点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b.过冷液体;c.饱和汽相;d.汽液两相 •
15、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 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16、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 a.部分汽化;b.部分冷凝;c.等焓节流;d.纯组分的蒸发 •
17、等焓节流之后()
• a.温度提高;b.压力提高;c.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d.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
18、下列分离过程可看为等焓过程的是()a.精馏;b.吸收;c.等温闪蒸;d.绝热闪蒸
iii1•
• • 第二章 答 案(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空题
1、设计变量数
2、指定 3、6
4、简单过程的单元;单元的设计变量数
ˆVyf0LxˆV y p ˆL
5、或
ppxiiiiiiiii6、汽液组成;分配系数
7、偏离程度
K8、K (Kx)
9、泡点温度
10、露点压力
11、低再试差计算
12、(活度系数)
13、等温闪蒸过程
14、一次紧密接触达到平衡
15、F(v)(yixi)016、过冷液体
17、两相区
18、等温闪蒸;绝热闪蒸
19、焓平衡
(二)选择题
1、d;
2、c;
3、c;
4、d;
5、c;
6、a;
7、a;
8、c;
9、a;
10、a;
11、c;
12、b;
13、c;
14、b;
15、b;
16、d;
17、c;18 d
GGMm1ii
第三章 精馏
(1)填空题
1、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型计算和()型计算。
2、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3、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时分布一致。
4、精馏塔计算中每个级由于()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确定。
5、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6、采用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的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所以在()。
7、当原溶液为非理想型较强的物系,则加入萃取剂主要起()作用。
8、要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可()萃取剂的浓度。
9、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使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的组分增加。
10、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的条件为()。
11、不加恒沸剂可完成恒沸物分离的方法有()和()两种。
12、由耳波和马多克思关联图求理论级数时要求进料状态必须是()。
13、分配组分是指在馏出液和釜液();非分配组分是指仅在()出现的组分。
14、多组分精馏中,关键组分是指()的组分。
HK,W•
15、回收率 是釜液W中()与进料中HK的流率之比,LK,D是馏出液D中()与进料中LK的流率之比。回收率
16、清晰分割是指馏出液中除了()外,没有其他重组分,釜液中除了()外,没有其他轻组分。
17、精馏塔中,温度分布主要反映物流的(),而总的级间流量分布则主要反映()的限制。
18、若加入的新组分和被分离系统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最低恒沸物从()蒸出。这种特殊精馏叫恒沸精馏。加入的新组分叫()。
19、若加入的新组分不与原系统中任一组分形成恒沸物,而其沸点又较原系统任一组分高,从釜液离开精馏塔。这类特殊精馏叫(),所加入的新组分叫作()。
• 20、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分形成具有()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21、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而与塔釜组分形成具有()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22、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使A1S值越大,溶剂的选择性()。
23、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出来。
24、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高沸点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出来。
25、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之比γ1 / γ2应等于()与()之比。
26、精馏过程的关键组分是指由设计者()的那两个组分。•
27、特殊精馏是既加入(),又加入()的精馏过程。•
28、加盐萃取精馏是综合了()和()的优点,把盐加入溶剂而形成的新的萃取精馏方法。
(2)选择题
1、A(轻组分)、B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αAB越小()
a.A、B两组分越容易分离;b.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理论级数越少;
c.A、B两组分越难分离;d.与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程度无关;
2、多组分精馏装置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与进料中组分数的关系为()
a.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增加;b.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减少;
c.与进料中组分数无关;d.以上三种关系都不成立。•
3、当普通精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a.提高进料量;b.降低回流比; c.提高塔压; d.提高回流比。
4、多组分精馏过程,当进料中的非分配组分只有重组分而无轻组分时,恒浓区出现于()
a.上恒浓区出现于精馏段中部,下恒浓区出现于进料级下; b.恒浓区出现于进料级上下;
上恒浓区在进料级上,下恒浓区出现于提馏段中部; d.上、下恒浓区分别出现于精馏段和提馏段的中部。
5、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
a.最小理论级数;b.最小回流比;
c.压力; d.理论级数。•
6、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满足分离要求将需要无穷多的理论级;
b.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无论多少理论级都不能满足分离要求;
c.回流比R的值趋于零时的回流比叫最小回流比; • d.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整个精馏塔将无分离作用。
c.所需物性数据少;d.计算结果准确。•
8、全回流操作不能用于()
a.正常生产稳定过程; b.开车时;
c.当产品不合格时进行调节;d.实验室研究传质过程。•
9、用芬斯克公式求全塔理论级数时,式中相对挥发度应为()a.塔顶处的相对挥发度;b.进料处的相对挥发度;
c.塔底处的相对挥发度;d.全塔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
10、全回流操作时,精馏塔进料F、馏出液D和釜液W的流率应为()
a.W = 0,D = 0,F = 0; b.W = 0,D = 0,F ≠ 0; c.W ≠ 0,D ≠ 0,F ≠ 0; d.W = 0,D ≠ 0,F ≠ 0。
11、如果二元物系,A12>0 ,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12、如果二元物系,>1, >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13、如果二元物系,=1, =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14、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a.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b.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
c.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
15、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一定。
16、萃取精馏过程选择的萃取剂最好应与沸点低的组分形成()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一定。
17、萃取精馏时若饱和液体进料,萃取剂应该从(): a.精馏段上部; b.进料级; c.精馏段上部和进料级;d.精馏段下部。•
18、“ ” 是加入溶剂在任何脱溶剂浓度(为任何值)时均能增加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提高选择性)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以上三项都不是。
19、在萃取精馏中,当进料为饱和液体进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塔范围内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b.精馏段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c.塔釜和塔底第一个级上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d.溶剂回收段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 20、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方法来调节 a.加大回流比; b.加大萃取剂用量; c.增加进料量; d.减少进料量。
21、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的总蒸汽压力为p,00pBppA若,且p,则该溶液()
a.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b.形成最高恒沸物; c.不形成恒沸物; d.理想溶液。
22、对于最高沸点恒沸物,压力增加使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
a.增加;b.不变;c.减小。
24、在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双向传质过程的是()a.吸收过程;b.蒸出过程;
c.精馏过程;d.以上三种操作过程。
25、关于恒沸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恒沸剂用量不能随意调整; b.恒沸剂为塔项产品;
c.恒沸剂可能是塔顶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 d.恒沸精馏可用于间歇操作过程。
26、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则有较纯组分的产品应从()
a.塔釜得到;b.塔顶得到;
c.可能是塔项得到,也可能是塔底得到; d.视具体情况而变。
27、对形成恒沸物的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恒沸点其气相组成必等于液相组成;b.经过恒沸点轻重组分互换;
c.在恒沸点,其露点温度和泡点温度相等;d.其恒沸组成将随着气化率的大小而变。
28、对形成恒沸物的某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压力确定后,其恒沸温度和恒沸组成确定; b.二元恒沸物的压力确定后,则恒沸温度和恒沸组成确定,而• 三元恒沸物则不然;
c.除恒沸点外,在其余组成下,精馏仍具有分离作用; d.体系在恒沸点的自由度数目与恒沸物的组分数无关。•
29、对某一恒沸体系,随着外压增大,其恒沸组成变化趋势为()
a.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b.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c.对最高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对最低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d.对最低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对最高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30、容易形成恒沸物的为()
a.各组分的化学结构相似,其沸点差较大 b.各组分的化学结构相似,其沸点差较小; c.各组分的化学结构不相似,其沸点差较大; d.各组分的化学结构不相似,其沸点差较小
31、在下列单元操作中,气液两相近似看成恒摩尔流而误差较小的是()
a.吸收过程;b.蒸出过程;
c.精馏过程;d.以上三种操作过程。
32、分离同一混合物采用萃取精馏与采用普通精馏相比有()a.汽液比更大些; b.级效率更低些; c.级效率更高些; d.精馏温度更低些。
• 第三章 答 案(填空题)
填空题
1、设计;操作 •
2、分配组分 •
3、全回流
4、组成;泡露点方程 •
5、萃取剂回收段
6、进料时补加一定量的萃取剂 •
7、稀释 •
8、增大 •
9、小
00•
10、ppApB•
11、变压精馏;非均相恒沸物的精馏 •
12、泡点进料
13、均出现的组分;馏出液或釜液
14、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分离要求
15、重关键组分HK的流率;轻关键组分LK的流率 •
16、重关键组分;轻关键组分 •
17、组成;热量衡算 •
18、塔顶;恒沸剂 •
19、萃取精馏;萃取剂 • 20、正 •
21、负 •
22、越好 •
23、釜 •
24、釜 00pp•
25、; 12•
26、指定浓度或提出分离要求 •
27、能量分离媒介(ESA);质量分离媒介(MSA)•
28、普通萃取精馏;溶盐精馏
• 答 案(选择题)
1、c;
2、c;
3、d;
4、a;
5、c;
6、d;
7、b;
8、a;
9、d;
10、a ;
11、a;
12、a;
13、b
14、b ;
15、c ;
16、a ;
17、c ;
18、a;
19、b;20、b;
21、a;
22、a;
23、a;
24、c;
25、c;
26、a;
27、d;
28、b;
29、d;30、d;
31、c;
32、b
• 第四章 气体吸收
• 填空题
1、用于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当()降低,()升高时有利于吸收。
2、应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进行计算时,假设各平衡级的()相等。
3、通常多组分精馏有()个关键组分,多组分吸收有()个关键组分。
4、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尾气中()。•
5、吸收操作中,最小液气比下,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和关键组分的吸收率在数值上()。
6、多组分吸收过程液气比一般取最小液气比的()~()倍。
7、吸收操作中,最小液气比是指在无穷多塔级下,达到规定分离要求时,1kmol进料气所需要()的kmol数。
8、吸收过程主要由()完成的。•
9、蒸出因子定义式为(),其值可反映蒸出过程()。•
10、相对吸收率与吸收率相等的条件是()。•
11、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12、吸收过程中通常气体为(),液体为()。
13、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就是与相同条件下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之比,其定义式为()。
14、化学吸收按反应类型又分为为()和()两类。
• 选择题
1、平均吸收因子法的适用范围是()
• a.单组分吸收; b.恒摩尔流; c.贫气吸收;d.富气吸收。•
2、吸收作用发生的条件为()
• a.pi
pi* ;c.yi 3、吸收由于是单向传质,吸收塔每个级的温度的变化主要由()引起。 • a.热量变化;b.组成改变; c.流率变化;d.其他原因。• 4、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最有效措施是() • a.提高压力;b.升高温度;c.增加液汽比;d.增加塔级数。• 5、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的依据是() • a.恒温操作;b.恒摩尔流; c.贫气吸收;d.富气吸收。• 6、吸收过程各组分的吸收量主要发生在() • a.每个级均匀吸收;b.主要在塔顶一级和塔釜一个理论级; • c.主要在塔釜;d.塔中部。• 7、当体系的yi=yi*时() • 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 8、关于吸收的描述下列哪一个不正确() • a.根据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b.适合处理大量气体的分离; • c.效率比精馏低;d.能得到高纯度的气体。 9、通常对物理吸收操作最有利的操作条件是() • 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低压。• 10、在多组分吸收中,吸收主要发生于塔顶附近几个级的组分是() • a.易溶组分;b.难溶组分;c.关键组分;d.所有组分。• 11、在多组分吸收中,吸收发生于全塔所有塔级的组分是()• a.易溶组分;b.难溶组分;c.关键组分;d.所有组分。• 12、吸收塔的气、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 • a.塔的底部;b.塔的中部;c.塔的顶部;d.不确定。• 13、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组分主要在()被吸收 • a.塔上部少数几块板;b.塔下部少数几块板;c.塔中部少数几块板;d.全塔所有板。 14、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关键组分组分主要在()被吸收 • a.塔上部少数几块板;b.塔下部少数几块板;c.塔中部少数几块板;d.全塔所有板。 15、当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大于其吸收因子A时,应有结论() • a.吸收塔无论有多少个理论级也完不成给定的分离任务; • b.吸收塔需有无穷多个理论级才能完成给定分离任务; • c.吸收塔有限多个理论级即可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 • d.上述结论均成立。 16、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a.5个;b.4个;c.1个;d.2个。 17、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与其吸收率在数值上相应是() Aii• a.;b.Aii;c.Aii;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8、下列吸收的有利条件的是() • a.提高温度;b.提高原料气流率量;c.提高压力;d.减少吸收剂流率。 19、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 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分; • 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的组分。• 20、难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被吸收 • a.塔顶级;b.进料级;c.塔釜级; d.全塔平均吸收。• 第四章 答 案(填空题) 1、l = Av;温度;压力 • 2、吸收因子 • 3、2;1 • 4、yi,1≧Kixi,0;该组分的最低浓度 • 5、相等 • 6、1.2;2.0 • 7、吸收剂 8、塔顶釜两个级 9、S=KV/L;分离的难易程度 • 10、吸收剂中不含溶质 11、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精馏塔 12、过热蒸汽;过冷液体 • 13、传质系数;E=KL/KL0 • 14、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选择题 1、c; 2、b; 3、a; 4、a; 5、c; • 6、b; 7、d; 8、d; 9、b; 10、b; 11、c; 12、a; 13、b; 14、d; 15、a; 16、c; 17、c; 18、c; 19、d;20、a • • 第五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填空题 1、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的塔型称为()。 2、描述多级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为()。 3、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级的温度变化由()决定,故可由()计算各级的温度。 4、用精馏或吸收的方法分离含有c个组分的混合物,描述一个平衡级的M方程有()个,E方程有()个,S方程有()个,H方程有()个。 5、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和温度的初值分别假定为()。• 6、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ij后,由()求 Tj,由()求Vj。 7、三对角矩阵法在用S方程计算新的温度分布,在未收敛前xij1,则采用()的方法。 8、逐级计算起点选择应从组成()的一端算起。 9、逐级计算合适的进料位置定义为达到规定分离要求所需()的进料位置。 10、逐级计算法求平衡级数中交替使用()关系和()关系。 11、逐级计算法从上到下采用()计算多组分精馏的各级温度。 12、CMB矩阵法用物料衡算来校正圆整后的液相组成,使之()。 13、松弛法的开发是仿照精馏过程由不稳态趋向稳态的进程来求解,故其中间计算结果可模拟精馏过程的()。 选择题 1、下面哪种塔型不是复杂精馏塔() • a.设有中间再沸换热设备的精馏分离装置;b.有多股进料的精馏分离装置; • c.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的精馏分离装置; • d.设有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精馏分离装置。 2、下面哪个关系或方程不属于MESH方程组() • a.物料平衡关系;b.化学平衡关系;c.相平衡关系;d.热量平衡方程 3、流量加和露点法选择的迭代变量为()• a.xi,j;b.yi,j;c.li,j;d.vi,j 4、当两个易挥发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何处为起点逐级计算() • a.塔顶往下 b.塔釜往上 c.两端同时算起 5、当采用逐级计算法从上到下计算多组分精馏的理论级数时,第j级为适宜进料位置应满足下条件() • 当采用逐级计算法从下到上计算多组分精馏的理论级数时计算结束判据为() 7、流量加和法在求得xij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级的温度()•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d.摩尔分率加和式 8、同时校正法在求得xij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级的温度()•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d.热量平衡方程和摩尔分率加和式同时求解 9、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ij后,若∑xij≠1则()• a.直接用S方程计算温度; • b.硬性归一后用 S方程计算温度; • c.组分物料衡算校正后用S方程计算温度 10、矩阵求逆法与三对角矩阵法不同之处在于()• a.迭代变量不同;b.迭代变量的组织方法不同; • c.解三对角矩阵求xij的方法不同;d.xij的归一方法不同 • 11、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ij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级的流率()• a.热量平衡方程;b.相平衡方程;c.物料平衡方程;d.摩尔分率加和式 12、采用三对角线矩阵法对多组分多级分离进行严格计算,适用于() • a.操作计算;b.设计计算;c.设计计算和操作计算 • 13、CMB矩阵法在求得xij后,若∑xij≠1,则():a.直接用S方程计算温度; • b.硬性归一后用 S方程计算温度; • c.组分物料衡算校正后用S方程计算温度 • • 第五章 答 案(填空题) • • • • • • • • • • • • • 1、常规塔或普通塔或简单精馏塔; 2、MESH方程; 3、组成,ES方程; 4、Nc;Nc;2N;N 5、恒摩尔流和线性分布; 6、ES方程,H方程; 7、硬性归一; 8、精确; 9、理论级数最少; 10、相平衡;物料平衡 11、露点温度 12、不仅满足S方程,也尽量符合M方程; 13、开车 • 答 案(选择题) • • • 1、c; 2、b; 3、d; 4、b; 5、a; 6、b; 7、a; 8、a; 9、b; 10、c; 11、a; 12、c; 13、c 第六章 分离过程及设备的效率与节能综合 填空题 1、影响气液传质设备的处理能力的因素有()、()、()和()。 2、精馏中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一般≮()秒。 3、气液传质设备可分为()和()两大类。• 4、板式气液分离设备常见的表示方法有()、()、()。• 5、当板上液体达到完全混合时,点效率()气相默弗里板效率。 6、可用()准数表示板上液体的混合情况,当板上完全不混合时,则该准数()。 7、雾沫夹带是气液两相在传质后分离()引起的。• 8、实际板上液相为(),板上液相各点浓度()。 9、一般精馏过程的效率高于吸收过程,主要是因为精馏过程的()。 10、等温最小分离功与被分离组成的相对挥发度()。• 11、分离最小功表示(),最小分离功的大小标志着()。• 12、等温分离低压液体混合物,除温度外最小功仅决定于()。• 13、若分离过程的产品温度与原料温度不同时,分离过程所需的最小功用该过程的()变化来表示。 14、分离过程消耗的净功与环境温度有关,一般夏天的同一分离过程消耗的最小功()。 15、要提高分离过程的热力学效率,应通过减少分离过程的()来实现。 16、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主要表现在()、()、()方面。 17、多效精馏过程将高压塔()作为低压塔()的加热介质,使能耗下降。 18、热泵精馏是将温度较低的塔顶蒸汽()后作为塔底再沸器的热源。 19、采用简单精馏塔将c个组分所组成的溶液分离成c个产品需要()个塔。 • 20、含有质量分离剂的分离方法不作为首选的方法,是因为该法需()。 21、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的组分和()的组分要先分离。 2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最难分离的组分应放在()分离;分离要求高的组分应放在()分离;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应()分离。 选择题 1、下面有关塔板效率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全塔效率可大于1; b.点效率不必小于1; • c.Murphere板效率可大于1; d.板效率必小于点效率 • 2、当板上液体达到完全混合时,则(): • a.Pe = 0;b.Pe =;c.0 < Pe <;d.Pe < 0 • 3、当板上液体存在返混时,点效率与板效率的关系为(): • a.EMV>EOG b.EMV=EOG c.EMV 4、从液体粘度对流体状态的和液相传质阻力的影响来看,精馏过程的效率比吸收过程的效率() • a.更大;b.相等;c.更小 5、与板式塔相比,填料塔常具有的特点是(): • a.塔效率较高且稳定;b.液气比适应范围较大;c.用于大直径塔较适宜;d.压降小 6、与填料塔相比,不属于板式塔的特点的是(): • a.塔效率较高且稳定;b.安装检修较困难;c.较适用于处理含有固体悬浮物的物系;d.压降小。 7、适合于选用填料塔的情况为(): • a.物料具有腐蚀性时;b.要求具有较大操作弹性时;c.有多个进料口和侧线采出的精馏塔;d.需要从塔的分离段移入或移出较多热量时 8、适合于选用填料塔的情况为(): • a.欲分离物料为易发泡物系;b.要求具有较大操作弹性时;c.有多个进料口和侧线采出的精馏塔;d.需要从塔的分离段移入或移出较多热量时。 9、不适合于选用填料塔的情况为(): • a.物料具有腐蚀性时;b.要求具有较大操作弹性时;c.间歇操作,塔持液量较小时;d.欲分离物料为易发泡物系。 10、汽液接触板式塔中,液泛随()而增大: • a.L/ V减小和板间距减小;b.L/ V减小和板间距增大;c.L/ V增大和板间距减小;d.L/ V增大和板间距增大 11、塔板上液层越厚,气泡越分散,表面湍动程度越高,则点效率()。 • a.越高;b.越低;c.无必然联系;d.不变 12、等温下将同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分离分离成两个纯组分,分离最小功最小的情况是(): • a.分离理想溶液;b.分离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c.分离具有负偏差的非理想溶液;d.分离完全不互溶的液体。 13、分离最小功是指下面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功() • a.实际过程;b.可逆过程;c.完全可逆过程;d.不可逆过程 • 14、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与分离成两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 • a.更大;b.相等;c.更小 15、分离过程消耗的净功与环境温度有关,一般冬天的同一分离过程消耗的最小功比夏天消耗的最小功() • a.更大;b.更小;c.相等 16、要提高分离过程的热力学效率,应通过下列方法来实现(): • a.加大回流比;b.减少分离过程的不可逆性;c.增大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 17、热泵精馏是将温度较低的塔顶蒸汽经下面的过程后作为塔底再沸器的热源() • a.压缩升温;b.节流降温a.压缩降温;b.节流升温 18、采用简单精馏塔将c个组分所组成的溶液分离成c个产品需要几个塔(): • a.c-1;b.c ;c.c + 1 • 19、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的组分(): • a.最先分离;b.中间分离;c.最后分离;d.与顺序无关 • 20、在多组分物系的分离中,若有腐蚀的组分存在应将该组分(): • a.最先分离;b.中间分离;c.最后分离;d.与顺序无关 • 21、一般来说,下列分离过程中效率最低的是() • a.只靠外加能量的过程;b.同时具有能量分离剂和质量分离剂的过程;c.速率控制的分离过程; 第六章答案 答 案(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 案 • • • • • • 1、液泛;雾沫夹带;压力降;液体在降液管的停留时间; 2、3~5; 3、板式塔;填料塔; 4、全塔效率;默弗利板效率;点效率; 5、等于; 6、彼克来(Peclet);Pe=∞; 7、气速较高时; 8、完全不混合;不相等; 9、温度比吸收过程更高; 10、无关; 11、分离过程耗能的最低限;物质分离的难易程度; 12、物料组成及性质; 13、有效能变化; 14、更大; 15、不可逆性; 16、流体流动;传热;传质; 17、塔顶蒸汽;塔釜再沸器; 18、经压缩升温; 19、c-1; 20、须增设质量分离剂的回收设备; 21、易分离;易挥发; 22、最后;最后;优先 1、c; 2、a; 3、a; 4、a; 5、d; 6、d; 7、a; 8、a; 9、b; 10、c; 11、a; 12、d; 13、c; 14、a; 15、b; 16、b; 17、a; 18、a; 19、c;b; 20、a; 21、c(选择题) 1、溶菌酶在2.8mol/L和3.0mol/L硫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2g/L和0.26g/L,试计算溶菌酶在3.5mol/L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由Cohn经验方程lgSKsI,I1CiZi2,得 2I11/22.8212.82228.4mol/L9mol/L lg1.2KsI1,有Ks=1.1070lg0.26KsI2,有=9.3781I21/23.02123.02I31/23.52123.522当在3.5mol/L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为: 210.5mol/L,lgSKsI35.568103g/L 2、溶剂萃取分离A和B两种抗生素,初始水相中A和B的质量浓度相等,A和B的分配系数与其浓度无关,分别为10和0.1.利用混合、澄清式萃取操作,设每级萃取均达到分配平衡,并且萃取前后各相体积保持不变。(1)若采用一级萃取,萃取水相中90%的A,所需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多少?此时有机相中A的纯度(即A占抗生素总质量的百分比)是多少?(2)若采用多级错流接触萃取,每级萃取用新鲜的有机相,相比均为0.5,计算使A在有机相中的收率达到99%以上所需的最小萃取级数,并计算有机相中A的实际最大收率和平均纯度?(3)若采用三级逆流萃取,计算使A在有机相中的收绿城达到与第(2)问相同所需的相比。 解:(1)由1AEA/1EA=0.9,所以EA9 又EAKAVS/VF,且EA=9,KA=10;所以VS/VF=0.9 同理:EB=KBVS/VF=0.10.9=0.09 所以1BEB/1EB0.083 又因初始水相质量浓度A=B,故A的纯度为:0.9/(0.90.083)91.6%(2)EAKAVS/VF100.5 5,EB=KBVS/VF=0.10.5=0.05 E1由1nnn1(1E)n6n-11,得1-A=n=1-n0.99 66则6100,n3,即可,故最小萃取级数为3 当n大于等于3时,有机相中A的最大实际收率为:13A11/699.5% 此时B的收率为13B11/1.0513.6% 故平均纯度为0.995/(0.9950.136)0.88 33En1E99.5%,EAKAVS/VF,所以,故此时相比为0.55(3)13n1E1Fm2m1N1/2,VRV0(1mF)RS22m1Fm2F 3、某凝胶过滤介质的排阻极限为200000,填充柱体积为100ml,用其测得的A和B两种蛋白质的洗脱体积分别为58ml和64ml,相对分子质量2×10 6的蓝色葡聚糖的洗脱体积为40ml。(1)试计算A和B的分配系数;(2)若在流速下用A和B两种蛋白质溶液测得该凝胶过滤色谱柱的理论板当量高度为0.3mm,且洗脱曲线呈Gauss分布,在此流速下要使微量的AB混合溶液的分离度达到1.3,此GFC柱的最小填充高度应为多少? 解:(1)由公式VRV0m(VtV0),又由题意得Vt100mL,V040mL,故 A:VR58mL,由5840mA(10040)mA0.3 B:VR64mL,同理6440mB(10040)mB0.4 (2)由洗脱曲线呈Gauss分布,则有:RS2(R2R1)/W1W2 又因为平均洗脱时间QRHMFVR/V0,得QR1VR/V058/401.45 QR2VR/V064/401.6 又因为底线处切线峰宽W4VR4(1mF)NV0NN,W24VR/V0N6.4/N 计算得:W14VR/V0N5.8/将上诉代入分离度公式有:RS又因为HETP2(1.61.45)1.3N2795 5.8/N6.4/NL,则LHETPH0.32795838.5mm H第五篇:分离工程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