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兽药行业基本特性及发展需求状况分析
一、兽药基本特征
1、食品动物用药份额大
80年代我国养禽业大发展,所用兽药几乎都是禽药;90年代集约化养猪业、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猪药、水产药产品也随之发展;90年代末期以后,奶牛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用于奶牛的药物又有所发展。以上这些都是食品动物用药。
由于药物的开发和使用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宠物饲养虽然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有一定发展,但毕竟规模很小,宠物药的消费份额有限。这也是我国兽药开发的主要特色之一。
2、抗微生物药占主导地位
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兽药产品中抗微生物药(包括抗菌促生长剂)至少占60%以上,这种状况与我国畜牧业的结构和人们食用动物性食品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我国的养殖业主要为食品动物,宠物很少,而食品动物又以禽、猪为主,牛、羊只是部分区域饲养,数量也不多;禽、猪用药主要是防治群发的细菌性疾病药物。寄生虫病除家禽的球虫病外,其他疾病很少受到关注。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兽药产品中抗微生物药多于抗寄生虫药。
3、兽药剂型和制剂种类单一
基于我国养殖业结构特性,大部分兽用药都是制成方便群体给药的剂型和制剂,最普遍的是采用散剂和饮水剂(包括可溶性粉),虽然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透皮剂、缓释剂、长效制剂等都有,但所占比重很
少。这种情况除与我国兽药的制剂科技水平有关外,主要还是受食品动物经济价值有限的制约,不可能有过高的投入。
4、中兽药是我国的特色
我国兽药约有3000个品种,中兽药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中药制剂在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全国兽药产品需求状况
我国兽药企业以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产品质量一般,虽然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在很多高端及细分领域,市场需求强烈,国内产品一时难以满足。
从价格来看,2007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刺激了各厂家的产能扩张。
三、全国兽药行业竞争状况
1、中国兽药行业处于洗牌阶段,知名品牌企业较少。
2006年以前中国兽药企业2700家左右,自农业部强制推广GMP达标工作以来,截止到2007年1月1日,全国共有1328家兽药企业通过GMP认证,未通过认证的企业被迫关门。目前国内的兽药企业没有大的知名品牌;外资在华的兽药企业由于对中国农村了解不深,销量也不大。
2、国内养殖水平较低。
兽药业的发展,离不开养殖业的发展。国内养殖业目前还处在低水平养殖与管理阶段,这同时也抑制了兽药业的充分发育与高水平发展。以前强调的“公司 + 农户”的散养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确实为广大农民的致富增收做了贡献,但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尤其是加
入WTO后,中国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就被像放大镜放大了一样,致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畜产品失去了信心。所以,这就逼迫中国进而采取新的措施,包括扩大国内需求,包括扩大熟食品的出口份额,加大检疫 力度,但根本上已经在探讨高级的养殖环境------“公司 + 农场”,通过确保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来改变散养、乱防疫、乱用药等被动局面。可以说,从“公司 + 农户”方式向“公司 + 农场”方式的转变其实也是在实现“失控的散养”向“可控的集中”在努力。
3、兽药企业规模较小,研究力量薄弱。
在通过GMP认证的1328家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不足50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不足100家。
而在2000年,兽药销售额排名世界第一的梅里亚(Merial)公司年销售额1490百万美元,相当于中国所有兽药企业的销售额总和。
四、影响兽药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方面主要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把农民增收作为一个重大任务来抓,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而养殖业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增收,意味农村消费市场扩大,为养殖业发展培育了市场,间接扩展了兽药企业的市场空间。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观念的提升,健康越来越被提到日程,随着人们对肉蛋的消费青睐,必然会刺激畜牧业的发展,加快兽药生产、销售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家相关政策也会相应加大对兽药GMP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安全、绿色是兽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利因素方面在于技术方面的更新的落后,我国兽药行业技术投入远低于国际领先企业,因而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还将长期处于落后地位。
五、兽药行业监管体制
我国兽药行业监管体制严格,主要侧重如下几个方面:
1、加强兽药行政审批管理,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2、严格兽药生产企业监管,狠抓源头治理。
3、规范和整顿兽药经营秩序,坚决打击非法兽药产品。
4、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监管,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
5、强化养殖环节用药管理,加大兽药残留监控力度。
6、加强进口兽药监管,保证进口兽药质量安全。
第二篇:分析酒店用品行业发展状况
分析酒店用品行业发展状况
受到国外欧债危机加剧和国内房地产业进入萧条期的双重不利影响,酒店用品行业发展也步入了一个“寒冬”阶段,一些不堪重负的中小型酒店用品企业在步履维艰的坚持着,难以获得发展空间,而纵观整个酒店用品行业的发展态势也是不容乐观。
为了挽救市场,谋求酒店用品发展之路,各大中小酒店用品企业都将如何引领酒店用品市场回暖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做出了多种尝试,如:下调价格、优惠活动、加大推广、融资等等,但所取得的效果都是不尽人意。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酒店用品企业只有积极探索酒店用品市场的发展规律,追根溯源的找出问题之根本,才能重振酒店用品行业的威武雄风,继续驰聘在酒店用品的商场上,从而创造出佳绩、获得新生!
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倡导品牌化发展路线
总结目前我国酒店用品企业的发展特点是:市场规模大、销售系统复杂、管理结构繁冗、品牌杂乱等。要解决上述问题,酒店用品企业必须要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以创新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产品诉求,并且还要倡导品牌化的长期发展路线,从根本上将所有问题逐一解决,这样才能保证酒店用品市场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那么,要做好创新首先就是要吸纳人才,这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作为企业要加大在人才力量上的经济投资,尤其是生产厂商企业更是要做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跳出传统产品设计的框架,制作出更加符合市场的产品,从而赢得消费者市场的肯定与支持。
而倡导品牌化发展路线,就是要将多元化产品划整归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个品牌,这样就改变了多种品牌打混战没有一个突出成就的平面化局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品牌意识也日益重视,所以酒店用品企业只有走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领域化的品牌战略路线,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取得骄人的成绩。
以技术全面提升质量多元化渠道打开市场
近年来,国内外酒店用品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酒店用品企业虽然纷纷开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但由于受到旧观念的生产理念束缚,某些中小企业仍停留在追求数量的层面上,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一些小企业完全忽视质量,大打“低价牌”,这样不仅扰乱了正常酒店用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同样的也给整个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日前,质检总局曝光显示,厦门皓益贸易有限公司进口的统一企业(股)公司制造的10批次产品标签不合格,涉及统一肉燥米粉(碗)64G*60、统一肉燥面(碗)85G*60、统一肉骨茶面(碗)93G*60、统一葱烧牛肉面(碗)90G*60、来一客京炖肉骨杯面71G*60、来一客肉燥菠菜杯面67G*60、来一客鲜虾鱼板杯面63G*60、来一客牛肉蔬菜杯面65G*60、来一客川辣牛肉杯面67G*60、来一客韩式泡菜杯面67G*60。质检总局信息还显示,天津威利克酒店用品有限公司从马来西亚进口的香波,因菌落总数超标被销毁。看来酒店食品和洗漱用品的质量,并不一定进口的就是好货。
2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二个质量发展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年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我国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纲要》对推进质量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此,罗百辉认为酒店用品行业要善于谋划未来、抓好质量长效机制建设。质量建设关乎千秋万代,需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重点解决企业的主体责任,规范企业良性经营、持续发展,作为酒店用品生产厂家更是要严格把好质量这个关口。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如果酒店用品产品的质量提升不上去,不但市场将难以扩大,同时也不利于品牌建设,甚至这些经过重重困难已经赢得的稳定市场,也将逐渐失去。
所以,酒店用品企业通过引进人才后,全面改善酒店用品制造的技术,最大限度的完成科技向成品的转换,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节约成本。就现在市场发展变化和趋势,酒店用品企业可以通过打开多元化的营销渠道,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拉动销售额的增长。同时也可以涉足其它的经营方式,比如:挺进三线市场、放低代理商门槛、允许经销商代理多个品牌等,最终实现产品多个渠道共同发展的整体格局。
以消费者为市场导向善于挖掘潜在的需求
酒店用品企业要根据消费者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产品研发计划,充分做到以消费者为产品市场导向,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内在需求,这样才能保证产品面世后被受众所接受、喜爱。
企业除了要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外,也要善于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有一些装饰性的酒店用品产品既可以满足实用的功能,还富有强烈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带有鲜明的时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就很能吸引消费者注意,从而引发购买行为。另外,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了差异化的产品,凸显出了新奇个性的效果也助于刺激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酒店用品企业内部的管理架构都是非常不合理,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源的白白流失,以致产品营销成绩也不理想。所以酒店用品企业一定要强化内部管理,建议一套科学的、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内在文化深于产品服务,让产品的品牌内涵更丰富,最终打响产品品牌,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
除了以上所叙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注意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酒店用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定位去结合市场做出具体分析了。
相信,通过酒店用品企业积极探索出的新市场,一定会是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而未来的酒店用品市场将依然不可小觑,让我们一起期待它的华丽变身,届时将赢来一场酒店用品市场的繁荣新景象!
资料来源:http://
第三篇:中国第三方物流业需求状况分析
1总体状况
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例如,零售供应链的“快速反应”(QR)压力导致了运送的频率增加和订单规模减小,这迫使供应商必须加大利用外部物流供应商的力度,以分享服务的形式减少成本。在某些行业,如汽车和电子行业,对第三方集运服务的需求也类似,这些行业原材料“零库存”供应已广泛使用。
在国际物流方面也有类似的物流服务外部化趋势。制造商的国际运输与产品配送对合同物流供应商的依赖性很大。荷兰国际配送协会(HIDC)的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国、日本、韩国等欧洲配送中心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的。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也面临相似的情况。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原材料物流和成品物流中均有21%的业务由第三方完成,在商业企业物流中也占到13%(见表1)。另一项由经贸委和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企业占22.2%。这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重(比如美国占58%,日本占80%)相比,还有较大的空间。
目前世界第三方物流平均仅占物流市场总额的5%,即使在物流较发达的国家,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份额也只有30%左右,如德国占23%,法国占27%,英国为34%,美国和日本在30%以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不足2%。因此,第三方物流在中国潜在的增长空间是显而易见的。摩根斯坦利的研究报告认为自2002年始未来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年增长率将在16%-25%之间。
2需求内容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工商企业目前需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如图1所示:
从以上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还比较低,主要仍集中在对基本常规项目的需求上。生产企业外包的服务第一是干线运输,第二是市内配送,第三是储存保管。商业企业需求的服务第一是市内配送,第二是储存保管,其次是干线运输。这表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对增值性高、综合的物流服务如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的需求还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出了较大差距。
由于我国企业总体的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现代管理意识还不是太强,而且企业很多时候也受到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采用高水平的物流服务还不能马上接受。即使从发达国家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来看,需求最多的也是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只不过这两项服务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服务内容已经扩展,不再是单纯的储存保管和运输,但都是从基本的物流功能中延伸出来的。增值性高的服务如订单处理、库存补充、物流系统规划等也没有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普遍采用。这一方面是因为基本的常规服务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协作也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是因为高层次的增值服务需求是合作双方长期互动协作才形成的,在确立第三方物流联盟关系之前往往要经过必要的磨合期。而且企业的物流运作优化也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分阶段实施的。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推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实需求,从基本的服务功能入手,从简单的服务开始,在不断巩固自身提供常规服务能力的前提下扩展延伸服务。一开始就定位在高级形态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上并不现实。不应一味追求时髦的理念与模式,舍本逐末,放弃对常规服务质量的重视。3需求标准
我国企业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对第三方物流的选择还比较谨慎,短期内还不会普遍采用第三方物流。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第三次调查,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选择新型第三方物流的标准如表2所示:
从表2来看,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考虑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据快步公司对天津泰达开发区生产企业的调查,受访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主要是建立在价格基础上的。企业大都想把自己的物流外包出去,而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更换现有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条件包括:允许企业保留足够的控制权,根据不同需求(包括质量和准时性)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所提供的价格具有竞争力。此外,从表2也可以看到,不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已发生了变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了。考虑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标准的企业中,作业质量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成为了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对物流能力开始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的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目前,在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选择的代理企业的数量情况如表3所示:
以上数据显示,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的数量主要为2-10家,商业企业则为10家以上。这表明,我国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主要是“分包”,即将不同的物流业务或同样的物流业务分割开来,交给不同的物流企业来承担,采取总代理的方式外包物流业务的还比较少,在这种现状下,物流运作被人为地分离开来,尤其是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的优化难以实现。
4需求趋势
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已经开始需求新型的物流服务。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期望的新型服务内容如图2所示:
生产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以物流总代理、市内配送、干线运输、仓储保管为主;商业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内容为物流系统设计、条码采集和仓储保管服务。可见,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受地域跨距和管理幅度的影响,更强调集成化的物流服务。而商业企业对物流的信息服务要求更强烈,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增值信息服务越来越受企业重视。这也表明,我国企业对增值物流服务的需求将增多,需求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今后能够提供更多信息增值服务的物流企业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通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状况及对第三方物流供应方的要求大致如下:
①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今后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即时性的服务需求也将增多,我国物流企业将大有可为;另一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由于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有待物流企业去主动开发、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
②目前第三方物流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而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做好市场定位,合理确定业务重点、配置资源,同时兼顾今后第三方物流需求地域扩大的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
③企业目前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外包的主要是销售物流业务,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物流企业应做好顾客目前及潜在需求的调查,从最基本的服务入手,贴近顾客需求,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时髦理念与高层次服务。
④企业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对成本和服务越来越重视,加上入世后跨国经营将增多,需要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和全球化的物流系统来支持。而物流企业要做到这两点,实现信息化运作是关键。要求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客户开发出合适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实现系统的无缝链接,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
5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层次还很低。但尽管当前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不是很大,却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量一定会大幅增长,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一点,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就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着手准备迎接不久的将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第三方物流本来就应具有创新性和开发性,因此,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还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来努力挖掘和开拓。
第四篇:中国软件行业08、09年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软件业08年累计完成业务收入7,572.9亿元,同比增长29.8%,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与布局不断调整,预计09年软件业增速为22%至25%。
2008年,面对不利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中国软件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行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结构与布局不断调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并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产业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小幅回落
2008年,中国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572.9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07年同期高8.3个百分点。四季度起,行业收入增速出现小幅回落,10月底累计增速比三季度下降
1.8个百分点,11月比10月、12月比11月又分别下降0.2和1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进展明显,软件技术服务成为重要增长点
软件产品收入占据主体地位,累计完成收入3,165.8亿元,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41.8%,同比增长32%。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完成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39.9%,增速比全行业高10.1个百分点,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19.2%,比07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203亿元,增速达100%以上。嵌入式软件实现收入1,118.2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超过电子信息制造业12.8个百分点。系统集成收入1,616.4亿元,同比增长25.2%。IC设计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16%。
(三)东部地区增长稳定,西部地区起伏较大
东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89.2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4.4%,同比增长29.5%,增速比1至11月回落0.8个百分点。北京、广东、江苏规模位居全国前三甲,其中江苏省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速超过30%。西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59.7亿元,同比增长32.6%,高于1至11月3.5个百分点,但比1至9月低了3.5个百分点,其中四川、贵州增速均超过50%,但重庆、陕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陕西增速仅为8.3%。中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29.4%,低于1至11月增速2.1个百分点。
(四)软件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外包服务增速下降
中国软件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增幅比收入高9.2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软件外包服务出口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4.3%,软件外包服务出口下半年增速开始明显下降,1至7月累计增速比1至6月低2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二是随着人民币升值,成本提升影响定单增加,而且以美元定价的收入相对下降。日本仍是我软件外包的主要地区,比重达到60%,两国企业合作不断深入,正从发包合作逐步向战略协作阶段过渡,外包形式逐步从ITO转向BPO、KPO。2008年12月初,大连软件园在日本东京成立分园,成为中国首个在境外设立园区的软件园,将为深化大连对日软件服务外包创造新的契机。
(五)重点企业运行良好,各类企业差别明显
从部监测的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看,2008年三季度前百家企业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337亿元,比07年同期增长40%,增速高于全行业10个百分点以上,占软件产业收入比重为20%;平均利润率达10%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完成软件出口59亿美元,占全行业出口的47%。
分领域看,不同类别企业发展出现明显的分化。受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人民币升值、制造业下滑的影响,软件外包服务、消费电子类嵌入式软件、IC设计等领域企业收入增长相对较慢,部分IC设计企业甚至出现大幅亏损。华为、神州数码、联创科技等一些为电信、电力等大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增长均超过50%,一些游戏软件和杀毒软件厂商也取得较快发展。
二、值得注意的问题
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逐步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对全球软件产业带来明显冲击,主要表现为:
一是市场需求大幅减弱。IDC、iSuppli、Gartner等市场咨询机构调查显示,2008年四季度全球IT支出增幅比原定下降2至3个百分点;美国40%以上的大公司下调了2009年的IT支出,其中金融领域IT支出降幅达30%以上。日本IT外包市场需求下降10%以上,2008年四季度本是我软件外包企业与日本客户续签合同的时间,但企业反映续约定单很少。
二是大公司业绩普遍下滑。甲骨文第二财季(截至2008年11月30日)软件收入和利润分别下降3%、1%,第三财季业绩将创新历史新低。SAP公司2008年二、三季度利润分别下滑9%、5%,全年下滑5%以上。思科2008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三年来最低水平,四季度将下降10%。微软尽管前三季度业绩较好,但分析师预计其将在新一财季发出营收预警。
三是对部分外向型国家影响明显。印度、爱尔兰等依赖软件外包出口的国家表现尤为突出。以印度为例,由于其软件外包60%来自美国市场,40%来自金融领域,遭受冲击十分明显。据印度软件与信息服务协会预计,2008年印度软件及服务业收入增速将下降30%以上,利润率将下滑5至6个百分点。Infosys公司预计至2009年3月31日的财年收入为47.5亿美元,比预期目标下降了5%;塔塔公司2008年利润增速为5%不到,远远低于近年来30%的平均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差别,对硬件的冲击大于软件,对外向型国家的冲击大于内需型国家,对小企业的冲击效应快于大企业。还要看到,金融危机也使软件产业出现一些调整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开源软件面临新的增长。为应对金融危机,企业开始减少开支,整合技术基础设施。开源软件成本低廉、开放性高,成为企业选择IT服务的主要对象。IDC等机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Linux软件及相关服务收入将增长20%以上,至2012年平均增速也将超过10%。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市场看好。企业为压缩成本,大幅减少传统的营销投入,转向成本更低的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服务市场增长迅速评论此篇文章(0)其它评论发起话题(0)相关资讯财讯社区(0)。2008年,全球最大的两家B2B公司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均取得较好业绩,亚马逊营业收入增长29%,利润增长36%;阿里巴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了37%,利润增长了49%,注册付费中小企业会员同比增长40%,网上商
铺增长54%,四季度继续保持增长。
行业整合出现新的机会。经济不景气导致行业重新洗牌。2008年来,全球软件企业并购事件明显增多,惠普收购EDS公司、甲骨文收购BEA和Primavera软件公司、SUN公司收购瑞典MySQL软件公司,收购金额均超过10亿美元,IBM2007年收购了12家软件企业,2008年继续收购10家以上。
国内软件企业也将收购作为2008年的工作重点,用友软件年初至今连续收购了北京方正春元科技公司和特博深信息科技公司。这些大公司都借经济低迷之际开展并购,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行业竞争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服务模式加快发展。随着虚拟化、云计算技术发展,软件应用与服务的重心从终端转向网络,这种模式强调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从一定程度更加适应经济危机下企业对成本、效率的要求。2008年,尽管微软、IBM、谷歌几大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不同程度放缓,但其网络应用及相关服务收入均保持高增长,速度达20%以上。IDC预测,至2012年,云计算产品收入年均增速将达25%。
三、中国软件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主要挑战
1、国际金融危机对软件产业的影响正在深化
当前,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已经出现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将是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IDC、Gartner、iSuppli等市场咨询机构将2009年全球IT支出增长预期由之前的5至6%下调至3%以下,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将出现负增长。四季度以来,中国软件产业下行势头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软件产业依托国内市场,很多定单早在2008年上半年已经确定,金融危机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危机影响从制造业向相关领域蔓延,软件产业下行趋势将更加突出。根据对北京重点软件企业的监测,四季度本是传统销售旺季,但企业定单不增反降,部分企业降幅高达20%以上。还要看到,近年来中小企业一直是软件市场的重要增长点,但2008年下半年沿海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倒闭,也将影响软件市场的增长。
2、国内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一是跨国公司在欧美市场受挫后,在收缩全球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国市场布局,近期全球软件巨头纷纷造访中国探求更大合作,印度三大软件公司陆续在华设立了全球性的海外服务公司,这些将使国内软件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二是市场秩序亟待规范,山寨文化盛行,软件盗版和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领域垄断问题明显,一些跨国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对其他企业实施不正当竞争,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国内优势企业面临恶意收购威胁,随着行业整合力度加大,部分跨国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对国内优势企业进行恶意收购的问题突出,产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3、支撑产业的宏观环境亟待改善
当前,中国软件服务外包面临很大潜在市场,但国内宏观环境制约了潜力的发挥,部分外包企业反映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善、对信息安全的管理灵活性不够,导致很多跨国公司不敢将定单交给中国软件企
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门槛过高,中小软件企业很难享受到政策优惠,影响产业的竞争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少,创业投资体系不够健全,不适合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软件企业反映融资更加困难。据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促进中心调查,上半年北京软件上市公司投融资案例数量比07年减少了一半。
(二)有利形势
1、扩大内需政策将为软件产业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这项工作,将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历史舞台。
2008年底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决定从中央财政资金中拿出150亿元用于工业行业的技术改造。软件作为提升经济质量和促进两化融合的“助推器”,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特别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方案和网络设计维护、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等方面对软件的需求巨大。近期,国务院又同意发放3G牌照,2009年通信网络建设新增投资2,000亿元以上,将有力拉动通信嵌入式软件和网络系统解决方案的增长。
2、产业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国务院18号文件即将到期,为避免政策断档,新的政策正在研究并将出台,将为软件产业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即将实施,软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领域,将是产业振兴政策措施支持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出台了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软件及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代表,将得到政策的倾斜。
3、行业整合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2008年以来,金融、制造、软件等多个领域的跨国公司纷纷加强中国市场布局,一些全球性的软件服务中心陆续设立,不仅增强中国软件产业力量,也增加国内软件企业的市场机会。面临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国内软件企业纷纷加快修炼内功,推进行业资源优化配置,将逐步缓解中国软件企业小而散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包企业超过3,000家,随着国外市场萎缩,企业破产合并现象增多,部分研究机构预测,到2010年,软件外包企业数量将减少1/3,平均规模将提高20%以上。近年来,东软、浪潮、博彦科技、海辉等企业通过收购实现规模扩张,入选了国际外包专业协会公布的“2008年全球外包100强”。
4、技术发展将提供新的机会
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应用正在不断改变软件产业的格局,带来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机会。2009年,虚拟化技术、云计算等重要技术都将带来软件产业格局的新变化。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效率,带来数据中心、服务器平台的整合,大大提高软件研发的效率和能力;云计算,可以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海量计算服务,不仅可以作为软件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存储空间的提供者,甚至还可以作为信息和商业处理的平台,由此将带来软件产业商业模式的多样化。随着网络融合加快,移动互联网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将带来很多新的业务,对软件技术及应用提出新的要求。
综上所述,2009年中国软件产业面临形势十分复杂,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样巨大,要密切跟踪技术
与市场形势变化及行业整合趋向,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才能确保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加剧,一季度产业增速可能出现较大回落,但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和技术改造政策落实,下半年后增速将逐步回升。预计全年增速为22%至25%
第五篇:2016年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016年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告别黄金时代,行业步入调整期:受益于政策开放、金价上涨、消费升级和渠道扩张,我国黄金珠宝行业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黄金时代”。2014年以来,随着黄金价格的持续走低以及内需增长放缓,无论是珠宝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均出现疲软迹象,行业增速大幅下滑。
传统依靠金价升值、渠道跑马圈地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行业深层次问题开始逐步暴露:零售渠道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管理粗放、中小企业缺乏有效融资渠道。
整合浪潮将至,产业链面临重塑:按照欧美等国家珠宝行业的发展路径,珠宝零售市场将形成几家多品牌、多渠道的珠宝零售集团主导市场的格局,行业调整其更利于实力企业通过逆市扩张和并购抢占市场份额,产品设计、品牌运营能力、渠道控制力将是下一阶段珠宝零售业的竞争关键。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进步,ERP终端管理系统、O2O模式、产品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有望解决流通痛点、重塑产业链条。
金价重启上升轨道,投资需求爆发: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为金价提供支撑,16年以来黄金市场异军突起,已创下20%的涨幅。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黄金投资需求量是往年同期的1倍以上,国内投资金需求也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逆市上升。
黄金投资需求旺盛将有助于投资金产业链的矿产、加工制造、分销渠道企业的景气度回升,并对黄金首饰消费需求形成一定传导和推动。
品牌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优势明显,风控体系建设是关键:黄金珠宝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均有较强融资需求,推算供应链金融规模在900亿左右,市场空间巨大。品牌企业以较强的融资能力、上下游客户资源、产业链信息优势切人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大势所趋。
风控体系的搭建十分重要,具有较强行业规模地位(上下游资源)、精细化运营能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企业更有希望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渗透。
黄金银行业务潜力巨大,有望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协同:国内民间黄金储备约为6000吨,是超过万亿的巨大存量资产。黄金银行业务通过吸储民间黄金,有望获得年化5%以下的低成本资金,通过转借用金企业或其他投资渠道获得利差收入。珠宝企业介入黄金银行业务,能为体系内外用金企业提供更低成本资金,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协同。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