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行六项制度优化服务环境工作方案(精选)
推行“六项制度”优化服务环境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大庆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建设,切实为翻两番和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服务,根据庆办发[2003]1号文件要求,结合规划部门工作实际,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系统范围内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等六项制度。
一、工作内容
(一)首问负责制。全市规划部门的窗口单位,接受企业、投资者和群众首次问询的工作人员为第一责任人,应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认真接待,无论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属职责范围内,都要认真如实给予解答,不属于本岗位职责的要说明职责对口的单位或指明本单位负责该项业务的人员。各岗位要对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认真登记,凡是在本岗位能够一次办结的事项,必须一次办结;需要解答的要耐心说明,不能推拖或误导;涉及到其它有关部门的问题,要热情帮助联系,搞好对接。
(二)推行服务承诺制。根据规划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系统内各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和实际情况,通过大庆市规划信息网,把本单位的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情况等向社会公示,该承诺的承诺,该公示的公示。鉴于规划审批工作需各部门协调论证,并经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建设项目规划审批领导小组会议审查通过,此项工作应向企业和投资者或建设单位说明原因,在职责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投资者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推行限时办结制。根据规划审批和建设项目审批的繁简程度,要对办事环节和程序进行细化量化,对大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快捷办事程序,对位于有详细规划地段并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
目,经市局现场踏勘审核和主管市长批准后,可先行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报下一次建设项目审批会议备案,保证企业、投资者和群众所申报的事项如期办结。
(四)推行失职追究制。对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导致的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申项目或需解答的事项压误、漏办甚至报建材料丢失等问题,要根据情节轻重和造成后果的程度,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罚,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五)推行否定报备制。对企业、投资者和群众报建的项目或提出的查询申请,不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说明原因,将不批准的理由以书面形式呈送主管领导签字后备案,以便日后查询,作为备查的重要依据。
(六)推行无偿代办制。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事项,第一个受理的部门要确定专人对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的申报事项负责到底,并报主管领导或局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联系、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办理,最大限度地缩短办理时间。
二、工作目标
2003年3月份前,全市规划系统各单位,特别是“窗口”单位,都要建立起“六项制度”,并报市规划局领导小组备案;各单位、各部门要逐步规范和完善“六项制度”,到4月份,都要基本建立起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优质服务机制,届时,市规划局领导小组将对“六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作为年度行风考核和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成立大庆市规划局“六项制度”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杨占鳌
副组长:唐吉力
成员:王健张中校朱云彩马志民陈秋梅
梅久森董玉林汪志伟许广辉
市规划局“六项制度”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系统“六项制度”推进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党总支,办公室主任由张中校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汪志伟同志兼任。
四、有关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行“六项制度”作为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的重要任务,纳入领导班子重要日程,落实责任,抓实抓好。在2月20日前,各单位要将推行“六项制度”的工作方案报市规划局推进小组,经审查同意后实施。
(二)要加强学习宣传。规划系统各单位要组织本单位职工认真学习市委办和市规划局“六项制度”推进方案,了解掌握“六项制度”的具体内容,使他们在工作中严格自觉地按照“六项制度”办事。
(三)要加强监督检查。市规划局党组及领导小组将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对“六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单位领导班子也要对“六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各单位要受理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的投诉举报,对违反“六项制度”的典型问题,要严肃查处。如在市局领导小组抽查时出现问题,将对单位领导及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四)要加强工作载体建设。系统内各有关单位要做好窗口服务工作,并以此促进规范化建设,实施“阳光规划”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开展好咨询服务工作,把该公开的事项、能解答的问题都通过网络向投资者、向各大企业、向建设者公布,同时要开通规划信箱,充
分发挥规划信息网的作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城市规划工作、监督规划工作。
2003年1月22日
第二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
三村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同江市关于集中整治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政策规定,进一步优化我镇的经济发展环境,确保市委提出的“尽快发展壮大乡镇经济”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三村镇党委制定了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鼓励上新项目、上大项目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服务意识。
一、成立办事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及工作办公室为指导和加强我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效能建设,我镇设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办公室,并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辖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对办事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推诿扯皮等不良行为以及影响经济发展“四乱”、“四难”、吃、拿、卡、要等问题进行监督检查。
二、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和“安定生产日”制度办事处对辖区内有较大规模,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按时缴纳“三金”,自觉促进和维护社会稳定,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以上,年上缴市地方税收近5万元以上的企业,纳入办事处辖区重点企业并挂牌保护。外地到辖区投资办厂,当年建成投产或改制后重新启动生产、发展前景较好、预计可以达到上述标准的企业,经审核也可列入重点企业保护范围;今后对重点保护企业之外的各类企业,也要实行“安定生产日”制度,每月的28日前,除税务、环保、安全监督和司法机关办案外,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准到企业检查、收费和罚款。
三、继续实行办事处领导班子联系重点企业制度
办事处领导对辖区限额以上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由办事处领导班子具体分包联系。分包企业的班子成员要关注所联系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着重抓好企业的经营环境以及监督职能部门对企业检查、收费和罚款等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办事处为辖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经济环境,2010年上半年辖区经济运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上岗制度和收费罚款制度
进一步清理核定辖区各部门执收执罚人员资格,重新核发行政执法证,执收公务证和执罚公务证,对不具备行政执法、执收和执罚资格人员限期调离执法岗位。经审核获得执法、执收和执罚资格的人员,各部门要集中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重新清理审核部门收费和罚款项目,对法律依据不充分、不合理的收费罚款项目予以取消,并向社会公示。需执行罚款的部门报批前要向办事处呈报被罚单位违规的事实和处罚的依据,做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并实行销案责任追究制。
五、实行有奖举报制度
办事处动员辖区内各类企业经营者、个体工商户和广大群众关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举报“四乱”行为的积极性,建立并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对发生“四乱”行为部门或单位的有关人员要从严追究责任,公开处理,并通过公示予以曝光。
六、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进一步创建宽松环境,吸引外资企业,对前来投资的企业在征地、税费、办手续等方面予以优惠条件。办事处领导直接分包,负责协助办理一切手续,严厉打击一切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如果发生地方群众对在建项目或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强装强卸,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盗窃企业物资,堵门断路,破坏盗窃电力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政法机关要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不时抓捕车霸、路霸、村霸、厂霸,维护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
第三篇: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方案
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方案
为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年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高机关工
作效能,优化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环境,按照《XX区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工作要求,制定XXX局优化环境发展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和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深化源头治理,加大惩处力度,为贯彻实施“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实现XX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发展、责任、创新、求实求效”的意识,把“四个是否”作为这次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验收标准:问题是否解决,行政行为是否规范,服务是否到位,企业和群众是否满意。做到四个突破:解决企业、群众反映问题及解决自身问题要有新突破,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有新突破,规范执法行为和提高行政效能要有新突破,建立优化发展环境长效机制要有新突破。力争达到五个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进
一步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便民高效的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知名度进步一提升。
三、工作任务
1、营造服务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树立全心全意为发
展服务的意识,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企业的发展。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把改善对企业的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2、建设廉政高效的政务环境。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之
间的关系,切实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努力打造开明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行政审批中心的职能,完善“一厅式”办公,修订审批业务流程,实行一门受理,合并联合审批,有效解决厅内外“两头办公”的问题。二是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
3、开展民营科技企业情况调查,找准影响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有关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系,搭建技术共享桥梁,形成院企联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效益的提高。
4、建立公正公平的执法环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
化服务意识教育,把教育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正确处理执法和服
务的关系,协调好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创造公正、廉洁、严明的执法环境。
5、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
构,鼓励发明创造,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领导。为保证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并取得实效,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各股室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优化经济环境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区优化办的要求,我局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局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把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执法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评比先进、干部奖惩、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积极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对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在全局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树立XX部门良好形象”的大讨论,引导大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而提高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人人、处处、事事都是发展环境”和环境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的观念,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全
区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增强为实现郾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干部队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使之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不断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实践,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行政效能、服务质量,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目标,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四篇:热心服务优化环境
热心服务优化环境
南五十家子镇成功化解一起村企纠纷
2011年6月11日凌晨3时开始,南五十家子镇天空下起中到大雨,直到早晨6时30分左右才停止。近三个小时的降雨使原铜矿通往平泉的公路会州城段原本就排不出去水的路段一片汪洋。这天正是承德华晟铜业公司从车站往回拉铜粉的日子,早晨不到8点钟,镇经济发展办接到华晟公司王建国部长电话,称该公司运货车在会州城被当地村民用大石头拦住不能通行。
接到企业求援电话,镇政府立即组织经济发展办、综治办和派出所相关人员赶到事发地点。现场是没膝深的水,因运货车通过,大量的水涌入该村5组边树森的家里。据了解,因03年修路后该路段的积水使终排不出去,遇到阴天下雨就会积满水。这次降雨量较大,重型车辆通过就会将雨水挤到边树森家。工作人员到该户家中查看,家里住的房子地面已积不少水,正在用盆向外排水。本人非常激动,坚决不让大车通过,致使过往车辆无法通行。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就没有追究该户阻碍交通责任,而是耐心做该户思想工作,把企业负责人找到现场,研究解决办法。最终在镇工作人员调解下,边树森最终同意由企业提供编织袋100条和1车沙子暂时筑起防护坝,使水进入不到该户院中。待汛期过后和交通部门协商修排水涵洞解决积水排不出去的问题。
至此,堵了近两个小时的运输车辆开始通行,也为企业挽回了因原料运不到的经济损失问题。
第五篇:东莞市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方案
东莞市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方案
根据《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市将实施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为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行居住证及“一证通”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遵循依法管理、体现公平、优化服务、促进发展四项原则,在我市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逐步从以往重管理轻服务转向服务与管理并举、寓服务与管理于一体的格局,实现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工作目标
以居住登记和居住证为载体,以全市流动人口为对象,以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吸引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为基础,以管好流动人口租住房屋和务工就业两个关键环节为重点,以建设全市统一联网、信息共享、动态管理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为依托,逐步将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纳入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通过“办证就享受服务”引导流动人口主动接受管理,力争2010年内全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登记率达到95%以上,应发证流动人口的有效居住证持证率达到90%以上。
三、组织机构
市政府已决定成立市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推居领导小组”),由市政府成洪波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陈波副秘书长、市公安局梁建柱副局长、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王国雄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综治办、市信息化办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市推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推居办”),设在市公安局,由市公安局梁建柱副局长兼任主任,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其它成员单位各指定1名副科以上干部为联络员。市推居领导小组和市推居办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居住证制度推行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即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
1、开展宣传培训。一是制定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全市推行居住证制度宣传工作方案(包括统一全市的宣传口径、设计理念、制度亮点、主要内容、宣传方式和渠道、媒体引导、网媒监控等),通过全面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为推行居住证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二是召开全市推居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三是制定《条例》学习、系统和设备
应用的培训工作方案,适时组织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公安民警、管理人员、协管员参加《条例》学习培训班,开展警综系统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子系统及其发证模块、居住证制证设备以及新莞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培训工作(由市推居办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协助)。
2、落实经费保障。居住证工本费由市、镇(街)财政各分担50%。市一级信息系统设备研发和升级改造、系统安装维护、人员培训、日常办公和制度宣传等推行居住证制度专项工作经费由市财政负责审核解决;镇一级制发证设备购置费、日常办公和制度宣传等推居工作经费纳入各镇街财政预算,由各镇街自行审核解决(由市财政局负责,市公安局、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协助)。
3、建设信息系统。一是做好公安人口信息设备的升级改造、警综系统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子系统的安装应用、新莞人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的研发、系统对接和调试工作。二是将原有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数据整理、转换、加载至警综系统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子系统。三是根据省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需要,科学布置全市受理和办证网点,落实居住证设备和材料的购置工作。四是制定居住证信息采集、受理、发证、信息变更、检查等流程,规范办证程序。五是按照“归口管理、共同采集、统一录入、共享使用”的原则,组织开展全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包括企事业单位、工厂宿舍等)采集会战,做好有关系统的信息录入和维护工作,确保依时发证(由市公安局、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负责,市财政局协助)。
4、修订规范细则。结合我市实际,由市推居办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研究,制定我市贯彻落实《条例》的配套实施细则。对流动人口享有的职业技能培训等七大类基本公共服务权益和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等四大类便捷公共服务,特别是入户、子女入学等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对各部门涉及领域现有的政策规定要进行全面清理、修订或制定与居住证制度相适应相配套的政策规定;对2010年1月1日《条例》生效后属本部门服务管理范围内的新莞人群体进行认真详细的调查摸底,对上述人员的现有存量、今后增量和全市总量要有较为准确的估计和预测,对全市的承受量要有准确的认识,以作为后续制度完善和工作推广的依据。
(二)施行阶段(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
1、举行首发仪式。按省的统一部署,2010年1月1日,市设主会场,各镇街设分会场同步举行居住证首发仪式。
首发仪式后,以上半年应发证流动人口的有效居住证持证率达50%以上、年底前达90%以上为目标,广泛宣传发动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全面开展居住证推广发放工作(由市推居办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文广新局、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协助)。
2、创新机制模式。一是以推行居住证制度为契机,全面总结我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梳理存在问题,完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制度。二是探讨将新莞人服务卡功能(包括信息登记管理、公共服务、金
融服务、通讯服务等)融入居住证功能,实现广东省居住证和新莞人服务卡功能合一。三是布置开展统一全市地址编码工作,研发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四是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镇(街),对创新的机制、拓展的居住证服务内容和功能等开展试点工作,通过不断调整、总结,确定新莞人服务卡功能融入居住证功能的方法和模式,形成适合全市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新机制(由市推居办负责,其它各成员单位协助)。
3、召开市现场会。适时召开全市推居现场会,总结和通报全市发行居住证以来的有关情况,协调解决推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规范全市推居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居住证发放任务以及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由市推居办负责,其它成员单位协助)。
(三)推广阶段(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1、提升服务管理。按照试点后确定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新机制,在全市贯彻实施,全面加强“人、屋”管理,不断完善权益保障制度,逐步推出融入新莞人服务卡功能后的居住证的各项服务内容,让流动人口切实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服务方面,一是落实流动人口享有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等七大类公共服务,确保持证人享有融合新莞人服务卡功能后的居住证的各项服务内容,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管理理念。二是严格执行我市流动人口入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政策,保证持证人享受“市民待遇”,落实融入当地、共建共享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一要抓好队伍尤其是协管员队伍的建设,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内部监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二要实行“以屋管人、以业管人”的管理模式,强化“人、屋”的登记管理,将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管理,主要职能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要以推行居住证制度为契机,研究并采取有效手段,实行对流动人口信息的跟踪、比对、研判,严密掌握、监控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员和高危人员,及时、准确有效打击混迹于流动人口中的各类违法人员,并通过细化实现“人、屋、业、证”共管的各项措施,制定具体的达标标准,切实做到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控得好”(由市推居办负责,成员单位协助)。
2、构建信息平台。以构建全市统一联网、信息共享、数据鲜活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为目标,规范全市流动人口的信息管理,各职能部门按照全市统一的地址编码完善部门信息系统,逐步组建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整合流动人口登记、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房屋租赁等信息资源,实现各部门资源整合、系统互联、数据共享。对流动人口在莞工作、居留轨迹和流动情况,实行联网管理、动态管理和精确管理。通过挖掘信息资源潜力,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由市推居办、市信息办负责,其他成员单位协助)。
3、年终考核验收。制定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考核办法,对全市各镇街的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镇(街)年终考评。在考核验收的基础上,做好全市推居工作的总结,报省推居办。市推居办结束工作后,由市公安局履行原市推居办的职责(由市推居办负责,市公安局、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协助)。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居住证制度是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的重要成果,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重要内容。落实居住证制度,是加强和改进我市社会管理、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各镇街、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推行居住证制度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领导,主动迅速行动,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和手段克服困难,确保居住证制度顺利推行。
(二)周密部署,强力推进。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镇街要参照市推居领导小组做法,成立本辖区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办公用品等,并确保工作人员培训到位。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分配任务,协调、督促、检查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
(三)部门配合,保障有力。我市流动人口数量多,推行居住证制度的资金投入大,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及时做好规划,为推行居住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财政资金保障。各相关部门必须立足本职,密切配合,畅通沟通渠道,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配套规范性文件,细化我市居住证制度推行办法,确保办证流动人口享有的权益和公共服务。同时,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注重总结推行居住证工作的经验。
(四)加强宣传,注重引导。在推行居住证制度初期,流动人口并不了解居住证制度,必须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报纸、室外广告等媒体,全面加强居住证制度的宣传力度,使居住证制度深入人心,吸引流动人口主动申报居住登记和办理居住证。同时,要做好有关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切实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为居住证制度顺利推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