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方伟迅
(平顶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处,467000)
摘要:本文调查了平顶山市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平顶山绿地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建议的提出,解决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平顶山
一、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下,平顶山市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建设,一批园林绿化精品工程的相继建成,市区绿量迅速增加。1998年底以来,市区先后组织实施了湛河治理、建东迎宾大道、建西快速通道、姚电大道、鹰城广场、河滨广场及市内主干道绿化改造等绿化重点工程。2004年以来,随着新城区的开发步伐,强力推进高标准的城市绿化规划和建设,绿化档次和品位不断提升。同时,平顶山市大力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又重点实施实施了生态园、鹰城广场扩建、河滨公园扩建、青年公园改造、新城区绿化等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新增148处游园。截至2008年底,建成园林绿地总面积达2005.77公顷,绿地率达到32.5%,绿化覆盖率37.6%。其中,公园绿地面积645.4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9平方米。这些数据表明,平顶山市绿化各项主要指标均接近或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并在2010年5月年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的验收。同时,在绿化设计方面,突出了地方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从而发挥出了较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绿化建设的发展,平顶山市在绿化养护方面的投入逐年增
大。截止2011年10月,城市绿化养护人员2000余人。初步建立了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机制,市民爱绿护绿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但是,和大多数城市一样,平顶山市在开展大规模城市绿化建设的进程中,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始逐步凸显。由于长期以来对绿地养护管理的意义重视不足,思想认识形成偏差,缺乏新的绿地养护管理理念,使得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的水平和现状与城市绿地建设的水平出现极大的反差。一方面是日益增加的绿地,另一方面是城市绿地因为养护管理的问题而影响绿地保存和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的现象,导致了绿地建与管不协调、不平衡的现状。这些问题存在与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思想理念、管理机制、管理人员技术不均衡和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问题
(1)平顶山城市绿地大发展的十多年来,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整个社会对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的轻视与忽视,导致了养护管理难度增大、养护管理资金不足、城市绿地质量参差不齐、绿地保有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2)公共单位和部分市民参与意识不强,随意毁坏绿地、侵占绿地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一些毁绿损绿的行为已是司空见惯。公园广场绿地上随意践踏绿地行为时有发生;门店前的行道树上被钉钉扯上绳子,晾晒衣物、拖把,私扯横幅宣传标语现象;花坛内、人行道上时常可见被折断的树枝;随意占用、毁坏绿地的行为时有发生等。
(3)部分公共单位对加强绿地的管养工作不重视。大多数人认为,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是附属工作,是专业园林部门的工作,绿地管理的好坏不会影响整体工作和效益;绿地养护管理工作是简单的体力工作,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从事,把绿地养护的工作分配给老弱病残的人来做;对绿地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则是抱着越少越好最
好没有的态度;在绿地养护管理中普遍存在歧视管理工作,养护管理人员待遇普遍较低的现象。
(二)管理机制问题
市、区(县市)园林绿化部门是市、区(县市)政府城市绿化的主管部门,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诸如相关绿化规范不完善;与其它相关部门职责不明,权责不清,职能分散;没有引入绿化养护的市场竞争机制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平顶山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1、绿化规范笼统,操作难度较大。
虽然河南省政府于1998年3月20日发布了《河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平顶山市政府也在2009月27日印发平政【2009】34号文件,发布了《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处罚和奖励规定较笼统,操作性不是很强,作为平顶山城市绿化的主要管理单位,平顶山市园林管理主管部门在出现毁绿、占绿和其他违反绿化条例的事件时,执法标准很难界定,绿地保护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2、与城市相关部门的职责权责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
在城区园林树木变更用途方面,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与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不够明晰,城市绿化树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现象。如:城区树木在改变用途时园林主管部门和林业部门都可以发放许可证,谁发的都行。
3、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完善
目前,在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方面,平顶山市的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竞争机制还有待于完善,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产业化、市场化发育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绿化区域仍由绿化建设单位负责管理,缺乏竞争力,制约着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的机制,开拓养护管理的多种形式势在必行。
(三)园林绿地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不均衡,基础设施落后或不健全
1、养护管理资金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绿地属地和对绿地质量要求的差异,绿地的养护管理资金普遍缺乏,导致技术人员分布不平衡,例如:绿化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较强,因此其管理水平较高,而规模较小的物业管理公司、绿化养护公司或其他单位,由于养护管理技术人员极度缺乏,其养护管理水平就比较低,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差。
2、绿化管养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随着城区绿化面积的增多,对绿化养护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有大部分绿地配套的养护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水源供给设施方面,严重缺乏。对于大面积绿地的养护来说,如单靠水车供应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健全绿地内的配套管养设施,为做好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保证,迫在眉睫。
二、对平顶山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建议
平顶山市是快速发展的煤炭工业城市,原有资源已接近枯竭,由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在做好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做好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实现转型的目标。因此,在城市绿化养护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全员参与,广泛开展全民性的爱绿护绿活动
1、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的爱绿护绿积极性,发展壮大护绿使者队伍,将绿化管理网络的覆盖面扩大到社区,确保全体市民对城区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通过设立破坏绿化公开举报电话,在绿化网站开设投诉信箱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市民的建议和意见,力争使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绿
化义务巡查员、监督员。
2、拓宽养护管理队伍领域,丰富养护管理形式,进一步深化绿地养护机制,积极鼓励适龄公民开展绿地养护活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各单位和各居民群众搞好小街小巷绿化等有益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居住小区”和“花园式单位”活动,不断推动居住小区和单位绿化向前发展。
3、创新管养机制,在成功开展“市民纪念林”活动的基础上,拓宽绿地认养的范围和渠道。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协议管理的办法,明确认养者和绿地管理单位的责任和权利。认养形式可由认养单位或个人直接负责绿地养护、保洁和建设管理工作,并监护树木花草及设施不受破坏;或者按认养协议的要求并参照城市绿化及郊区造林的标准提供相应的认养资金、委托专业绿化部门进行建设或管理。运作机制上要注入市场因素,责、权、利相统一,认养单位和个人可享有冠名、使用绿地树木作为企业形象、由政府授予荣誉证书等政策。
(二)强化监督,明确职责,不断优化城市绿化养护的管理机制
1、健全绿化养护管理的地方性规范,制定规范、统一、科学的管理技术标准及考核办法,“建管并重”,进行科学的管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强有力的、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制度,维护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法定性、权威性,确保现有绿地不受侵占、破坏。
2、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和权限,理顺权属关系。针对绿化养护管理,强化园林管理部门的行业指导和市场监督管理职能,建立严格的督察,考核奖惩制度,采取专业检查和社会监督、业务巡查与上级抽查相结合等方式,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城区园林绿化整体的管理水平。
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城区的绿地养护实行社会公开招投标,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养护管理单位,实行合同化管理。对违反合同的养护单位进行严格处罚,或实行市场禁入制度,对社会公示。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切实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管养水平
1、政府部门要保证城市绿化养护资金投入,稳定城市绿化管养队伍,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相协调。不断增加养护技术人员力量,提高管理养护水平。
2、完善绿化管养设施,提高硬件建设水平。对原有绿地,完善基础供水系统;对新建绿地,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把供水设施列入必备硬件设施,充分保证绿地内的水源供应。
我们相信,只要解决好平顶山城市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通过努力,平顶山将建设成为集湖光山色、融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魅力型、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生态城市。
作者简介:
方伟迅,男,1972年11月出生,平顶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工程师,本科,邮编497000,电子信箱:fang.weixun@163.com,联系电话:0375——4807107
第二篇:城市绿化苗木现状与分析
城市绿化苗木现状与分析
第一花木网资讯:
0 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各种建筑迅速崛起,大量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导致了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周围环境压力增大。为了创建良好生活 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要考虑到绿化和美化城市的问题。苗木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在现阶段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 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苗木业发展现状
城市绿化的基础是苗木业的发展,只有拥有了科学良好的苗木业的发展才能给城市绿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苗木业起步较晚,虽然近阶段,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建设迅速发展刺激、带动了相应绿化苗木产业的快速崛起和蓬勃发展。一方面,国家政策注重改善民居 环境,加快城市园林和环境建设,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到基础建设上来,推动了苗木行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苗木新品种被快速研发出来,优良品种和速生苗 木被广泛推广,减少了苗木培育时间,提高了苗木企业经济效益。由于苗木在培育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效性,促使苗木企业不断更新自身技术,使得 苗木行业发展迅速。
苗木行业过快发展,虽然在整体结构上具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再快速的发展还是带来相关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出现。苗木生产面积 过大,导致苗圃存量过大,尤其是一些多年生的苗木占据较大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这样的苗木短时间内不能进入市场领域,就必须的进行移植,则会占据更 大苗圃面积,有时会达到3倍以上的苗圃面积。新品种苗木的不断涌现,育苗速度快速提高,产量增多,导致原有品种相当一部分未曾进入市场就被淘汰,造成了极 大的浪费,应
依据技术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新技术,合理控制苗木数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浪费。来源:花木网
私有和个体经济的迅速进入,经营主体 差异化导致了生产水平的差异和参差不齐。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私有资金被投入到绿化苗木的行业中,大量涌入的非技术、非行 业的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技术方面呈现了多元化,多层次化。这些民间资本的进入一方面给绿化苗木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效的推动了绿化苗木产业的创新;另一方面由于经营主体自身的缺陷,在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上的不足,发展方向的偏差,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给苗木业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投机取巧、恶意竞争等极为不利的因素。
区域性明显,品种匮乏。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在苗木产业发展中,出现产品区域化明显,结 构区域化差异比较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品扎堆,不能按照市场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苗木品种和类型。从而导致了产品千篇一律,结构化单一,新品种匮乏, 而又有大量重复培育,产品无法畅销。苗木建设的方向
2.1 生态园林建设
在城市绿化发展过程中,趋势是森 林化、自然化和人文化的方向。绿色环保主题的思想就是让环境更加自然,自然环境走向城市,使人生活在自然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结合互惠共生、物种多样性 等因素合理配置一个城市的绿化环境,建设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这样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应该具有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中,具备完善的环境 结构,各种植物能因地制宜的配置在一起,具有复杂的结构层次和季节色彩,能使在其中的各个组成成分使得其所,通过相互的结合充分利用空气、阳光、土地和养 分等自然资源,形成有序、和
谐的关系,经过合理搭配的绿色城市生态系统,兼具空气处理,除尘等功能。在这个综合系统中,利用各种苗木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 一的群体,不仅能提高绿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在维护和后期处理上降低了成本。
2.2 城市空间绿化美化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苗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环境的质量也提高了城市的美观和绿化度。选择合理的苗木对城市美化具有重要的功能。合理利用空间,适当采用有利于环境的苗木品种,不仅能充实城市的空间,还能提高城市品味。
在这样的饿苗木选择中,按照空间大小和位置,合理选用适当苗木品种,在此基础上,扩展绿化苗木的功能,使之达到美化的目的的同时改善环境质量。苗木发展的建议
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木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依据现实状况的考虑,给苗木也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行业标准制定,建立公平竞争体系
注重林业机构建设,制定相应苗木标准,建立服务体系,提高苗木培育水平和标准。促进苗木产业市场化进程,依据市场调节合理匹配相关资源。促进各个经营主 体的交流合作,规范行业主体商业行为、开展服务、保障合理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苗木行业协会、制定相关行业规范,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促进信息快速交流,举 办相应技术培训,提高苗木培育水平。
3.2 重点培养行业领军企业
在各级市场中,培养行业领军企业,集中力量搞好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现有的重点企业中培养苗木龙头企业,创造自有品牌,培养竞争能力,引导科技水平技术的发展,这样能降低成本,引导市场发展方向。鼓励合作,吸 引资金专注市场研究和水平提升,这样有利于促进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3 遵照市场规律,调整产业布局结构
在现有产品 中,区域化和产品结构单一的特征比较明显。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多种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在目标市场的需求下,多渠道、多方向的开展科学 研究,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新的领域,整合各种资源,促进自身水平提高,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合理分工,有的放矢,发展创新苗木品种,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结构。创造良好交流平台,促进市场的导向作用和创新能力。通过整合产业内外优良资源,改变产品供应模式,创建现代营销平台和流通体系,促进产品流通和供应。结论
综合现在苗木市场的特点,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培育苗木新品种,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弥补苗木产业现存的缺点,促进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篇: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现状和建议思考
按照全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要求,根据交通局党委的分工安排,针对我县农村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带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全县农村公路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通过几天的农村公路路况踏查和对相关企业及群众的走访,我们对全县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并对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进
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现提几点对策思考:
一、汪清县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境内农村公路合计873公里,其中乡道230公里,村道352公里,专用道291公里。自2000年开始,我县为了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热潮,截止2008年年底,已完成农村水泥路共计396公里(不包括村内巷道),其中乡道水泥路172公里,村道水泥路162公里,专用道水泥路62公里。有100多个行政村实现公路等级化,到现在全县所有乡(镇)已实现通油路或水泥路,行政村通水泥路比率达到77%。
我县农村公路建成后,还处在“重建设轻管养”状态。县乡级政府重视不足,很多地方配套养护资金得不到落实,养护管理体制没有建立,专业养护队伍也没有形成,导致了砂石路建成不久,就病害重重;水泥路也存在严重的断裂及破损等现象;而且还没有安全警示标志,几乎处于无人管养的状态。目前农村公路普遍存在裂缝渗水、坑洞增大、路肩冲刷变形等病害,路基也开始变形,桥涵、防护工程破损严重,有的路段已面目全非,公路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我们近十年的投资建设,使全县农民受益匪浅,广大农民告别了昔日的泥泞路,走上了小康之路。然而,不及时灌缝、补修坑洞、培路肩、维修构造物,长期下去路面病害加剧,排水不畅,必将直接影响路基稳定,严重缩文秘杂烩网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造成国家投资的严重浪费。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如何使农村公路保持长期良好的行车条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去年在敦化召开了“全州农村公路养护现场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重要性,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我县农村公路面临着以下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果断地采取有利措施。
(一)农村公路养护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问题
目前制约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体制问题。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养护管理运行机制,导致职责不清、责任不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乡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乡(镇)级人民政府是主体,目前我县各乡(镇)人民政府没有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负责人,管养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按照有关规定,我县交通主管部门已经起草了《汪清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上报到县人民政府。同时年初已做好今年农村公路养护经费计划,已基本安排落实到位。当前我们可以抓住延边州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已经高度重视的机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扶持,以副乡镇长为兼职领导,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确定管养主体,成立管养机构,组建管养队伍,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向正常化。乡(镇)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首先要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将建设与管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另外,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在履行行业主管职能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帮助,对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制定一些考核奖惩办法,确保乡村公路管养工作落实到位。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不足问题
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难到位,除了养护机制没能建立外,其主要就是资金来源问题。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主要以60万元左右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其中包括路基养护、路面灌缝、补坑洞、培路肩、增设标志牌、警示桩等,这些养护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我县390多公里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正常化、正规化。
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不足问题,是养好、管好农村公路的关键所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这类经费是由乡(镇)级财政负担。而实际
上我县乡(镇)级人民政府没有把乡(镇)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每年政府财政预算。要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可采取多渠道的方法,除上级补助经费外,乡(镇)级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解决一部分,还可以采取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组织公路沿线受益村、组集资一部分。另外,专用道路未划归乡村道路的应由其所属企业负责养护。
如果农村公路养
护经费得到解决,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保养)就能得到保障。具体可以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根据交通量、路面类型等实际情况,采取个人承包养护、选取具有专业资质或公路养护经验的队伍进行养护生产。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路面小修、灌缝等专业养护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修建计划,县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引入竞争机制,选择有资质的养护企业进行施工。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农村公路都是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路基最低宽度达5.5米,路面宽度达4.5米。因此,必须要有一支懂得维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有资质的专业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工程质量。另外,按照有关规定,应充分发挥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进行指导和监督的权力。
(三)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问题亟待加强
目前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几乎是个空白,农村公路环境非常恶劣,村屯路段乱堆乱放,随意占用路面现象随处可见,老百姓爱路护路意识极其淡薄,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而且还缺少各种标志、标牌和安全警示桩,不仅给农村公路沿线的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不安全因素,还给公路沿线群众出行造成不便。农村公路路面本来比较窄,如果路面堆一些草垛、木材等障碍物,农民出行将受到阻碍,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目前,全县新改建的乡村公路大多为四级公路,如果再和以往一样,路政管理长期处于没人管、没人问的状况,新建的农村公路还是不能发挥它的效能,恶劣的农村公路环境也不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因此,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问题亟待加强。
首先,要加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宣传力度,在农村形成浓厚的爱路、护路舆论氛围。以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县级路政管理部门协助配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吉林省公路管理条例》及《超限运输管理规定》等有关路政管理方面的条款,利用宣传单、标语、横幅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有关公路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同时,乡(镇)、村级人民政府要把整治农村公路环境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和县路政部门积极配合,彻底整治农村公路脏、乱、差现象,共同维护农村公路的畅、洁、美。
其次,完善乡村公路各类标志,确保安全畅通。以前,农村公路大多数为砂石路,路面等级低,没有设置各种标志,经常造成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使广大百姓生命、财产蒙受损失。另外,由于无指路牌、地名牌,来往的行人经常走错路,许多外地人包括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所到哪里,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完善各种标志已势在必行。县乡两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完善乡村公路各类附属设施的重要性,特别是岔道口、弯道、陡坡等特殊地段安全标志极为重要,应在每条线路的起点埋设路线名称,在线路经过的镇、村设置地名标志,还要对行车时速进行限制。以前路况不好,农用车、摩托车还不得不“减速”,现在路平坦了,车速快了就要进行限速,尤其在沿线学校、工厂等人口聚集较多的地方要有明显标志,这样,可以提示行车人在经过这些地方时能注意安全。这类工作应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协助乡(镇)级人民政府进行指导、督促、完善,确保路政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总之,新时期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要像国省干线公路那样重视起来,对乡(镇)级政府来说,是一门新课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县、乡(镇)政府紧密配合,真正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所赋予各级政府的职能。
第三,大力整治农村公路上的超限运输行为,保证建成后的乡村公路的使用寿命。超限运输历来是国省干线公路的主要杀手,由于以前农村公路路面等级低,大多数是等外路,超限运输车辆在乡村公路上无法通行。现在和以前已大不一样,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不少超限运输车辆绕道行驶新建农村公路,把新建农村公路当成干线公路超限运输检测的避风港。如果长期让这些车辆在乡村公路上反复荷载,必将会大大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农村公路点多,面广,单靠乡(镇)公路管理人员和县级交通部门路政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政府牵头、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新格局,才能使农村公路的超限运输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要大力发动群众,可以采取举报有奖,举报有功的方法,调动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对在农村公路上超限运输行驶的车辆积极进行举报,由路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在人民群众中对超限车辆要形成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让超限车辆无隙可乘。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保证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不受侵犯,把广大群众变成农村公路管理的主力军。
公路是“三分建设,七分管养”。我们要理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关系,坚决克服“重建轻管轻养”的思想,做好边建边养边管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使其保持长期良好的技术状态,让农村公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报告比较客观具体地反映了我县农村公路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的具体建议,希望能够以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彻底解决困扰我县农村公路管理的具体问题,使我县农村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第四篇: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摘要:农村公路是人民政府管理的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惠及全市80%以上的人口,是一项关于民生的工程,管理养护好农村公路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在资金筹措上,必须遵循“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要充分发挥政府和职能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努力解决资金短缺的矛盾。县级政府要按照本区域内农村公路的里程、等级、车流量等配套养护资金,纳入财政,列支列养,全额支付。同时,还要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如可采用社会各界捐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通过以上办法筹集到的资金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金,设立专用账户,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然后根据各线的养护质量考核成绩按期计量支付。对资金使用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转变传统养护方式,弃低标准修整为规范化养管。
农村公路养护的核心是提高路况质量,保证公路的通达能力,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以往农村公路的养护中,多数地方没有建立乡级养护组织,没有固定的人员,没有专业养护队伍,没有基本的养护设备,扫帚、铁锹仍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甚至连养护材料也不具备,只能进行简单低标准的修整,无法做到预防性养护。因此,必须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向,在总结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对于大中修养护工程和小修保养要逐步向社会开放,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养护作业单位;对于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的路段,可实行干线支线搭配,好路差路捆绑,建设改造和养护一体化招标养护,也可采取由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从而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二是加快农村公路的养护机械化进程。
目前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已经是以三、四级的水泥路或沥青路为主,基本告别砂石路。水泥路、沥青路的养护不可能像过去砂石路的养护,较高等级路面病害的出现形式及其频率已超越了人工养护作业所能胜任的程度,因此必须大力推广农村公路养护机械化。公路养护机械化要求公路养护作业系统中主要和辅助的生产过程必须由机械性能参数相互协调的机械系统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护作业的质量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路网的使用效率。三是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标准。要加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标志、标牌、标线,满足公路使用功能,在山岭、陡坡、急转弯等路段,完善相应的安全防护和排水配套设施等;在公路沿线醒目位置设置公路宣传教育牌。在此基础上,还应对所有农村公路实行档案化管理,包括对每一条农村公路的起止点、道路结构、两侧绿化、管线埋设、边坡结构、隶属关系和管理人员的详细情况说明及养护检查考核记录一一存档。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以养好路面为中心,加强全面养护为目的,达到路面平整无病害,路肩整洁无堆积,边坡稳定无塌陷,边沟畅通无积水,桥涵完好无堵塞,标志齐全无短缺,绿化到位无空白,逐步实现公路等级化、标准化。
第五篇: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方案
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方案
一、绿地、设施管护标准
1.及时清除绿地(带)、树池、树盘内垃圾、砖石瓦块、枝叶、杂草、萌蘖,垃圾袋装化,随产随清;及时清理死树,挖除死树桩。
2.游园步道、广场、公园每天上午7点以前完成普扫;全天侯清扫保洁,随时保持绿地清洁;及时清除园区内的牛皮癣及乱涂乱画痕迹。
3.及时维修护栏、树池侧石、铺装等设施,树池、绿化带内种植土应低于侧石顶面5cm。
4.绿地内、树木上无拉挂、刻画张贴、悬挂物、禁锢物等。
5.对松动、歪斜的树木支撑要及时扶正加固,损坏的树木支撑要及时更换补齐。
6.对毁绿、破坏设施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报告执法部门查处,对损坏的绿化、设施要及时进行补植、修复。
二、喷淋浇水标准
1.乔木、花灌木、整形灌木每年3-10月每月浇水不少于一次。灌木、地被30℃以下天气适时浇水,30℃以上天气每3天浇水一次,35℃以上天气每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应细浇慢灌、浇足浇透。
2.每年4-11月三日内、12月至次年3月七日内应对植物喷淋一次,确保绿化无积尘(雨雪天气除外)。
三、修剪标准
1.乔木、灌木修剪:4-11月,每月修剪抹芽、除蘖不少于1次,每年修剪重叠枝、交叉枝、下垂枝、徒长枝、衰弱枝不少于2次,随时修剪腐枯枝、病虫枝和损伤枝及有碍交通安全枝条;及时修除花后残花败叶;修剪的剪口或锯口要平整光滑,树木损伤创面大于5cm(直径)或20cm 2.的必须进行防腐处理。2.整形灌木、种植块、地被修剪:针叶类植物萌条超过5cm、阔叶类萌条超过10cm要及时修剪;种植块要带线修剪,达到线直面平、轮廓清晰;暖季型草坪高度保持在6cm以下,冷季型草坪保持在8cm以下;及时清除修剪残留物。
四、补植标准 1.乔木、花灌木、整形灌木补植:对于缺株、枯死、长势不良的行道树及绿地内乔木、花灌木、整形灌木应在5日内完成同品种、同规格全冠苗的补植、更换,补植后与现有苗木干径、分枝点、冠幅、高度等基本一致。
2.种植块、地被补植:缺株断档、稀疏空洞的种植块和斑秃地被应在3日内完成补植。补植要求:对2㎡范围内超过3处缺株断档、稀疏空洞的种植块及地被,采取成片起挖合并后再按照“满栽密植、到边到角”的要求成片补植,栽植修剪后与现有种植块高度一致。补植后需强化养护管理措施的路段,须用麦冬镶边,做到无黄土裸露。
五、开盘、施肥标准
1.树木开盘:有开盘条件的乔木、花灌木、整形灌木每年开盘松土不少于2次(春、冬季),盘面直径以树木胸径的8-10倍为宜,要求线条圆滑、盘面平整。
2.施肥:行道树及开挖条件允许的绿地内乔木、花灌木、整形灌木,结合开盘松土采取沿树木环沟深挖30cm(或穴施)的方法进行施肥;有树池铺装的行道树可揭开1-2处盖板,采取打孔施肥的方法进行施肥;种植块、地被及无开挖条件的绿地内乔木、花灌木、整形灌木采用撒施或用水溶解后浇灌;施肥后必须及时进行浇水、喷淋,防止苗木根部、叶片灼伤。
3.施肥量:每年4月、11月各施一次复合肥。施肥量(干施量)乔木250克/株·次,花灌木150克/株·次,种植块30克/㎡·次,草坪10克/㎡·次。
六、涂白标准
10月下旬-11月中旬,对落叶乔木、大花灌木涂白防冻、防虫、防病。涂白材料配比为水:生石灰:硫磺:食盐=40:10:1:0.5。涂白高度为乔木1.6m,花灌木1m。同一路段、区域的涂干高度保持一致。
七、病虫害防治标准
1.安排专人负责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每年4月下旬-11月,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提前做好防治防控,喷药应在无风晴天进行雾状喷洒,并按由内向外、由上向下、叶面,确保植物成活。灌木因道路侧石地下倒角无法种植到边和现有苗木亮脚超过15cm叶背的顺序进行,不留空白;11月至次年3月应结合冬季养护管理,通过修剪清理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冬耕培土、合理施肥等措施,清除越冬病原菌,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2.对药械难以喷到顶端的高大树木或蛀干害虫、地下害虫,可采用树干注射、药物埋设或人工捕杀的方法防治。3.严禁使用化学药剂除草,以免灌木、草坪枯死。
八、应急抢险标准
1.随时扶正倾斜度超过10度的树木和倒伏树木。
2.明确专人负责,有24小时抢险联系电话,遇险情必须在30分钟内到现场;遇台风、暴雨暴风等恶劣天气及时启动安全预案,进行绿化巡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保证交通畅通和公共安全,保护绿化成果。
九、考核奖惩办法
1.业主单位应成立绿化养护考核机构,负责绿化养护考核工作。
2.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评定成绩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须在5日内完成整改。
3.月考核不合格的,扣除当月养护经费,并在全行业通报批评。一年内有2次不合格的,扣除养护经费,中止养护合同,降低施工企业资质。
4.年考核为优秀的,给予1-3万元奖励,通报表彰,优先推荐参加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