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撰写典型材料的要诀
撰写典型材料的要诀
领导机关在运用典型指导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职责是帮助典型总结好经验,写成文字材料,上报下发,广泛宣传,使之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普及,开花结果。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典型经验材料呢?
一、把握四条原则,慎重选择典型
选准典型,是搞好典型经验材料写作的基础,也是典型经验得以推广的前提。发现、选择典型,好比采掘“璞玉”,而写作典型经验,则如加工“琢磨”。有了璞玉,再加上精雕细琢,才能创造出上乘玉器。从一定意义上说,典型选择得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先进性、普遍性、典型性,是否真正具有推广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经验材料的成败。所以,要写好典型经验材料,首先必须选择好典型。在这个问题上,有四条原则是必须把握的——
一是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是时代的精华,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我们选择典型,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选择最符合时代要求、最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写材料的人具有高瞻远瞩的时代眼光。高,就是要立足全局,不囿于己见;远,就是要看到未来,着眼于发展。对于一个典型,如果不面向全局,放眼未来,是很难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的,也很难看清选准。强调选择典型要有时代特色,就是要同时代的需要扣得很紧。每个典型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反映一个侧面,在一个方面能够突出地体现党的主张和时代要求,就可以作为典型来宣传。因为党的任务、时代的需要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是多层次、多侧面的,需要各个方面的典型来体现,不要都搞成大而全的。二是要有普遍的指导性。一个典型能不能获得社会承认、群众首肯,固然要看典型的事迹本身是否过硬,但客观上需要不需要,针对性强不强,有没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同志说,典型在群众中的影响,就像物质产品在社会上的销路一样,要受“供求关系”的制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针对社会上人民群众和部队干部战士思想上、工作中普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去选择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是写好典型经验材料,搞好典型宣传不可忽视的一条原则。要使典型具有普遍的指导性,需要我们在选择典型时认真研究一下,当前社会上、部队中普遍存在什么思想倾向,其中主要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哪些思想倾向急需要解决并且能够通过典型的宣传去解决。把这些研究透了,选择典型的标准也就明确了。
三是要有完全的真实性。典型必须真实,真实是典型的生命。典型经验、典型事迹是否完全真实,准确无误,是一个典型宣传出去能否站住脚的决定因 1
素。所谓典型的真实性,主要包括:第一,构成典型经验要素的时间、地点、人名、事件都要真实可靠。第二,典型经验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语言和动作,原因和结果,都必须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枝加叶,更不能无中生有。第三,典型经验所涉及的各种资料,如背景材料、引用的数字和史实都必须准确无误。第四,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也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合理想象,任意拔高。
四是要有很强的政策性。这里所说的政策性,是指典型的经验、典型的事迹,要符合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不能引起副作用。选择典型,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人或某个单位事迹很突出,群众反映也不错,但其事迹不符合党的政策,宣传后容易引起副作用。这样的人和事,就不能作为典型来宣传。树立一个典型,实际上就是提倡一种思想,体现一个政策。政策上不允许,或者宣传后会引起副作用的人或事,绝不能作为典型来宣传。
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
深入调查研究,占有丰富材料,是写好典型经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调查研究,典型材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功夫把调查研究搞好了,典型经验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写出来。搞好典型调查,除了遵循调查研究的一般要求和方法、途径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既要听取领导介绍,又要倾听群众反映。领导机关到一个单位搞典型调查时,一般是先请典型单位和个人的直接领导介绍情况,然后听听群众的反映。这从工作程序上是对的,但要注意防止重视前者轻视后者的倾向。一个先进典型能否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是典型的生命力和号召力之所在。所以,在听取领导介绍之后,要注意认认真真地听取群众对典型的反映,并且对领导、群众讲的情况和意见,都应该进行客观的辩证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是既要听取正面意见,又要听取反面意见。没有十全十美的典型,对先进典型必须一分为二。在典型调查时,既要听取大家反映的大量的先进事迹和褒奖之词,以深入挖掘其先进经验;又要倾听人们对典型的批评和“挑剔”,以正确认识典型之不足,撰写典型材料时更加客观适度,使典型在人们的心目中更加真实可学。有些典型经验为什么会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呢?以俊遮丑,把典型写成完美无缺的一朵花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是既要了解典型的现状,又要纵观典型的历史。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对典型调查研究必须着眼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要搞清典型的现在,而且要搞清典型的过去,预测典型的未来。有的典型长期处于先进状态,被人们
称之为“老典型”,在调查这类典型时,就要注意其新发展新经验,使“老面孔”焕发出“新容颜”。有的先进典型原来问题较多,长期处于后进状态,被人们称之为“后进变先进”,在调查这类典型时,就要注意其“老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还是表面上暂时解决了,防止出现“经验往上报,典型往下掉”的现象。
四是既要收集典型事例,又要把握综合素材。要撰写出生动感人的典型材料,必须运用大量的典型事例,因此大家搞典型调查时很重视收集典型事例,这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说收集的越多越好。但是要注意在收集大量典型事例的同时,切实搞好综合素材的调查统计,如典型单位的党团建设情况、军事训练情况、完成其他任务的情况、行政管理情况、后勤保障情况,等等。综合素材最能反映典型的全貌和本质,只有把典型事例与综合素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既生动形象又全面、本质地反映出典型的本来面目,写出的典型材料才有厚重感。
三、精心提炼主题,思想开掘要深
经过调查研究,占有大量材料,只是完成了典型经验材料写作的准备工作。要写好典型经验,还必须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中归纳、提炼出一个最能揭示典型本质的主题。
所谓主题,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心思想,即典型经验材料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如果说典型经验所运用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主题则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统帅”。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以至标题的拟定,全都要根据主题来确定。因此,写典型经验材料,一定要注意提炼主题。如济南军区某部班长王杰,为掩护民兵而英勇献身后,各级领导以及新闻单位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典型。王杰的事迹很多;很感人,但选择什么作为反映这个典型事迹材料的主题呢?有关同志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翻阅了王杰的每一篇日记,经过反复分析提炼,最后把王杰的精神概括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并以此作为典型材料的中心思想。这“两不怕”充分体现了王杰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宣传以后影响很大。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提炼一个鲜明主题,对于典型宣传何等重要。提炼主题,有两点是必须把握的——
一是要反映时代特色,注重普遍意义。典型既来自群众的实践,又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在提炼主题时,一定要胸怀全局,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掌握的全部材料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去认识,从中提炼出准确、深刻的主题来。还必须认真研究社会和部队中普遍存在的现实思想问题,以增强主题的针
对性。
二是要选择恰当的角度,突出典型特点。如果说从典型的时代特色中概括提炼主题是“概略瞄准”的话,那么从典型的具体特点出发去提炼主题则是“精度瞄准”。要开掘出深刻的主题,既要善于“概略瞄准”,又要善于“精度瞄准”。一个典型单位的工作可能许多方面都很突出,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某个典型个人可能做出了许多成绩,各方面都比较先进。但这些典型总有最突出、最有特点和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在主题的提炼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其特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才能使主题更深刻。所谓“选角度”,就是寻找事物的个性特征。同一个典型,观察的角度不同,选择主题的立脚点就不一样。提炼主题是作者依据典型本身的事迹材料,对其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的一种发掘、一种认识、一种评价。因此,在提炼主题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乱扭角度,更不能把典型材料当成面团,随意揉搓,想圆就圆,想扁就扁。至于有的为了赶时髦、迎合某种“气候”而主观地确定主题,更是不可取的。
四、搞好谋篇布局,注意写作技巧
在充分占有材料和确定主题之后,接下来就有一个如何组织材料的问题。这包括经验分几层写,划分几个段落,相互间怎样衔接,怎样照应,选用哪些典型事例,哪些材料先用,哪些后用,哪些事例详述,哪些材料概述,如何开头,怎样结尾,等等。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层次安排要严谨。层次是典型经验内在思想结构的反映,直接制约着典型经验材料的质量。结构不严谨,布局不合理,尽管有了正确的主题、丰富的材料,也可能使主题反映不出来,或者反映不准确,从而使典型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典型经验材料的层次结构一定要合理、严谨,眉清目秀。一般来说,典型经验材料,从大的层次结构讲,包括导语、主体(正文)、结尾三部分(也有的没有结尾部分)。导语主要是提纲挈领地讲清经验的主旨,为展开正文做好准备。主体部分是材料的主干和中心,其层次结构的安排,主要根据经验材料的具体内容而定,应力求准确地反映典型经验。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结构方式。一是横式结构,也称并列式结构。这是单位典型经验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它把这个单位最突出的几条基本经验并列安排,分头阐述。二是纵式结构,也称递进连贯式结构。纵式结构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思想认识的发展,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把典型经验介绍出来;另一种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按时间,或按方位、次序阐述事迹,点明经验。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
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这种纵式结构,按照人们思维活动的规律来介绍典型的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基本事迹、基本经验,便于人们学习和接受。三是纵横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兼有前两种形式的特点。它在介绍经验时;并不完全按基本经验安排层次结构,而是先介绍经验产生的前因后果,然后集中介绍几条基本经验。这几种结构形式,在一些较大的经验材料里,有时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但不管采取哪种结构形式,都要围绕主题,根据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决不能用“开中药铺”的办法把材料罗列出来了事。
2.选择事例要典型。无论典型单位还是典型个人,他们的先进事迹、典型事例往往很多。这些事例有的与主题密切相关,有的则关系不大;有的能强烈地表现主题,有的则差些;有的具体生动,有的则比较平淡。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精心筛选那些最能说明主题、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就是那些最能反映典型特点、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最能揭示事物本质、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例。这样的例子用到材料中,自然就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3.使用语言要生动。语言是构成典型经验材料的细胞。感人的典型经验要靠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谓“生动”是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在典型经验材料写作中,有的同志对主题的提炼,对事例的筛选往往比较重视,下的功夫比较大,而对语言的运用却不大讲究。语言呆板、公式化,写出来的经验不吸引人,不感动人,就会直接影响典型宣传的效果。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在典型经验材料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多使用比喻和群众语言。贴切地运用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还能使干巴的文字形象化。很多群众语言新鲜活泼,时代感强,而且富有哲理,在材料中恰当引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写作形式要新颖。文贵创新。典型经验材料的写作形式同样需要创新。只有适应形势和读者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典型经验的宣传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在典型经验写作中,我们既要把内容写好,又要把形式写活,要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怎样说明问题,怎样更有利于社会宣传,就采取什么样的写作形式。
五、反复修改加工,严格审查把关
典型经验材料写出初稿后,就进入了修改阶段。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
识。”典型经验材料的初稿是作者把典型单位和个人无形的思想变成有形的文章,只是一个初步的坯子,需要经过反复研究提炼,认真修改加工,才能臻于完善。好文章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许多作者的写作能力,也正是从修改中提高的。机关干部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要从修改自己的文章人手。
1.思想观点的修正。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统帅。修改典型经验材料,首先要考虑经验材料的主题和观点是否全面,认识是否深刻,经验有无新意。如果典型经验材料的主题和观点有缺陷和不足,就必须加以修正。典型经验材料的观点存在问题,往往由三种原因造成:一是作者思想水平不高,认识跟不上形势;二是思想方法有片面性,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三是掌握的材料太少,仅依据个别现象和事例就简单地归纳,作出结论。不管产生观点缺陷的原因是什么,在修改过程中都要反复思考,认真改正。一般情况下,机关的同志写典型经验材料,观点明显错误的情况并不多,常见的是对观点考虑不够周密,分析不够客观、全面,爱作不切合实际的夸大渲染,因而使人对文章的观点产生怀疑。比如,说某种情况好,就好得不得了;说某种情况不好,就说得一无是处。这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在修改时就要加以纠正。
2.材料的改动。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恰当的材料表现出来。如果文章中有观点而没有恰当的材料,或有材料而不能充分地说明观点,在修改过程中就要妥善地加以处理。材料的改动通常包括材料的增、删、换以及详略剪裁。增,是指在修改时要设法补充能够充分说明问题的材料。删,是指对初稿中那些虽然生动,但从表达主题的需要来看,用多了反而不利于突出主题的材料,应该毫不惋惜地删掉。换,是指修改中为了使典型经验材料更具有说服力,更准确,把不真实、不典型的材料更换掉。详略剪裁,就是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材料,有的材料需要详说,有的需要略说。详略处理不当,该详的不详,读者会感到不集中;该略的不略,读者会觉得拉杂。
3.结构的调整。典型经验材料结构调整是比较大的修改。调整结构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主题思想有了变化,结构要有相应的变化;另一种是主题没有变化,但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使典型经验更条理、更生动,也需要在表现形式和结构安排上做全局的或局部的改动。此外,修改时还要看看各部分是否都围绕主题构成一个整体,各层次、段落之间关系是否合乎逻辑,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自然,等等。
4.语言的加工。一是修改不通顺的句子。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经验之谈。二是删繁
就简,力避重复。语言唠叨,重复啰嗦,就会惹人生厌。我们在写典型经验材料的过程中,要用简洁干脆的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三是推敲字句,一丝不苟。在写作中,用词或用语不当是常见的。严于推敲,一丝不苟,这是每个做文字工作的同志应有的态度。在老山前线,战地写作,条件艰苦,时间紧迫,许多同志写典型经验材料仍然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像《一个战士就是一座山峰,一个连队就是一道长城》、《新“红嫂”》等典型材料,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使语言更具特色的。
典型经验材料写成之后,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把关,这既是党的宣传纪律的要求,也是整个写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审查把关的根本目的是核对文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例、情节、时间、地点、各种数据、引文等是否准确无误,以保证典型经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典型经验材料的审查把关,通常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作者在修改稿子过程中的自我审查;二是将稿子交给典型单位或典型本人审查;三是交典型所在单位的群众审查;四是交本单位的领导审查;五是报上级领导审查。通过逐级严格把关,确保典型材料准确无误,达到领导、群众、典型三方面都满意的效果。
第二篇:撰写典型材料的要诀
撰写典型材料的要诀
撰写典型材料的要诀
领导机关在运用典型指导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职责是帮助典型总结好经验,写成文字材料,上报下发,广泛宣传,使之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普及,开花结果。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典型经验材料呢?
一、把握四条原则,慎重选择典型
选准典型,是搞好典型经验材料写作的基础,也是典型经验得以推广的前提。发现、选择典型,好比采掘“璞玉”,而写作典型经验,则如加工“琢磨”。有了璞玉,再加上精雕细琢,才能创造出上乘玉器。从一定意义上说,典型选择得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先进性、普遍性、典型性,是否真正具有推广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经验材料的成败。所以,要写好典型经验材料,首先必须选择好典型。在这个问题上,有四条原则是必须把握的——
一是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是时代的精华,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我们选择典型,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选择最符合时代要求、最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写材料的人具有高瞻远瞩的时代眼光。高,就是要立足全局,不囿于己见;远,就是要看到未来,着眼于发展。对于一个典型,如果不面向全局,放眼未来,是很难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的,也很难看清选准。强调选择典型要有时代特色,就是要同时代的需要扣得很紧。每个典型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反映一个侧面,在一个方面能够突出地体现党的主张和时代要求,就可以作为典型来宣传。因为党的任务、时代的需要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是多层次、多侧面的,需要各个方面的
典型来体现,不要都搞成大而全的。二是要有普遍的指导性。一个典型能不能获得社会承认、群众首肯,固然要看典型的事迹本身是否过硬,但客观上需要不需要,针对性强不强,有没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同志说,典型在群众中的影响,就像物质产品在社会上的销路一样,要受“供求关系”的制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针对社会上人民群众和部队干部战士思想上、工作中普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去选择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是写好典型经验材料,搞好典型宣传不可忽视的一条原则。要使典型具有普遍的指导性,需要我们在选择典型时认真研究一下,当前社会上、部队中普遍存在什么思想倾向,其中主要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哪些思想倾向急需要解决并且能够通过典型的宣传去解决。把这些研究透了,选择典型的标准也就明确了。
三是要有完全的真实性。典型必须真实,真实是典型的生命。典型经验、典型事迹是否完全真实,准确无误,是一个典型宣传出去能否站住脚的决定因 1
素。所谓典型的真实性,主要包括:第一,构成典型经验要素的时间、地点、人名、事件都要真实可靠。第二,典型经验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语言和动作,原因和结果,都必须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枝加叶,更不能无中生有。第三,典型经验所涉及的各种资料,如背景材料、引用的数字和史实都必须准确无误。第四,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也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合理想象,任意拔高。
四是要有很强的政策性。这里所说的政策性,是指典型的经验、典型的事迹,要符合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不能引起副作用。选择典型,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人或某个单位事迹很突出,群众反映也不错,但其事迹不符合党的政策,宣传后容易引起副作用。这
样的人和事,就不能作为典型来宣传。树立一个典型,实际上就是提倡一种思想,体现一个政策。政策上不允许,或者宣传后会引起副作用的人或事,绝不能作为典型来宣传。
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
深入调查研究,占有丰富材料,是写好典型经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调查研究,典型材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功夫把调查研究搞好了,典型经验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写出来。搞好典型调查,除了遵循调查研究的一般要求和方法、途径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既要听取领导介绍,又要倾听群众反映。领导机关到一个单位搞典型调查时,一般是先请典型单位和个人的直接领导介绍情况,然后听听群众的反映。这从工作程序上是对的,但要注意防止重视前者轻视后者的倾向。一个先进典型能否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是典型的生命力和号召力之所在。所以,在
听取领导介绍之后,要注意认认真真地听取群众对典型的反映,并且对领导、群众讲的情况和意见,都应该进行客观的辩证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是既要听取正面意见,又要听取反面意见。没有十全十美的典型,对先进典型必须一分为二。在典型调查时,既要听取大家反映的大量的先进事迹和褒奖之词,以深入挖掘其先进经验;又要倾听人们对典型的批评和“挑剔”,以正确认识典型之不足,撰写典型材料时更加客观适度,使典型在人们的心目中更加真实可学。有些典型经验为什么会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呢?以俊遮丑,把典型写成完美无缺的一朵花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是既要了解典型的现状,又要纵观典型的历史。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对典型调查研究必须着眼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要搞清典型的现在,而且要搞清典型的过去,预测典型的未来。有的典型长期处于先进状态,被人们
称之为“老典型”,在调查这类典型时,就要注意其新发展新经验,使“老面孔”焕发出“新容颜”。有的先进典型原来问题较多,长期处于后进状态,被人们称之为“后进变先进”,在调查这类典型时,就要注意其“老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还是表面上暂时解决了,防止出现“经验往上报,典型往下掉”的现象。
四是既要收集典型事例,又要把握综合素材。要撰写出生动感人的典型材料,必须运用大量的典型事例,因此大家搞典型调查时很重视收集典型事例,这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说收集的越多越好。但是要注意在收集大量典型事例的同时,切实搞好综合素材的调查统计,如典型单位的党团建设情况、军事训练情况、完成其他任务的情况、行政管理情况、后勤保障情况,等等。综合素材最能反映典型的全貌和本质,只有把典型事例与综合素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既生动形象又全面、本质地反映出典型 的本来面目,写出的典型材料才有厚重感。
三、精心提炼主题,思想开掘要深
经过调查研究,占有大量材料,只是完成了典型经验材料写作的准备工作。要写好典型经验,还必须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中归纳、提炼出一个最能揭示典型本质的主题。
所谓主题,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心思想,即典型经验材料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如果说典型经验所运用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主题则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统帅”。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以至标题的拟定,全都要根据主题来确定。因此,写典型经验材料,一定要注意提炼主题。如济南军区某部班长王杰,为掩护民兵而英勇献身后,各级领导以及新闻单位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典型。王杰的事迹很多;很感人,但选择什么作为反映这个典型事迹材料的主题呢?有关同志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翻阅了王杰的每一篇日
记,经过反复分析提炼,最后把王杰的精神概括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并以此作为典型材料的中心思想。这“两不怕”充分体现了王杰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宣传以后影响很大。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提炼一个鲜明主题,对于典型宣传何等重要。提炼主题,有两点是必须把握的——
一是要反映时代特色,注重普遍意义。典型既来自群众的实践,又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在提炼主题时,一定要胸怀全局,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掌握的全部材料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去认识,从中提炼出准确、深刻的主题来。还必须认真研究社会和部队中普遍存在的现实思想问题,以增强主题的针
对性。
二是要选择恰当的角度,突出典型特点。如果说从典型的时代特色中概括提炼主题是“概略瞄准”的话,那么从典型的具体特点出发去提炼主题则是“精度瞄准”。要开掘出深刻的主题,既要善
于“概略瞄准”,又要善于“精度瞄准”。一个典型单位的工作可能许多方面都很突出,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某个典型个人可能做出了许多成绩,各方面都比较先进。但这些典型总有最突出、最有特点和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在主题的提炼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其特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才能使主题更深刻。所谓“选角度”,就是寻找事物的个性特征。同一个典型,观察的角度不同,选择主题的立脚点就不一样。提炼主题是作者依据典型本身的事迹材料,对其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的一种发掘、一种认识、一种评价。因此,在提炼主题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乱扭角度,更不能把典型材料当成面团,随意揉搓,想圆就圆,想扁就扁。至于有的为了赶时髦、迎合某种“气候”而主观地确定主题,更是不可取的。
四、搞好谋篇布局,注意写作技巧
在充分占有材料和确定主题之后,接下来就有一个如何组织材料的问题。
这包括经验分几层写,划分几个段落,相互间怎样衔接,怎样照应,选用哪些典型事例,哪些材料先用,哪些后用,哪些事例详述,哪些材料概述,如何开头,怎样结尾,等等。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层次安排要严谨。层次是典型经验内在思想结构的反映,直接制约着典型经验材料的质量。结构不严谨,布局不合理,尽管有了正确的主题、丰富的材料,也可能使主题反映不出来,或者反映不准确,从而使典型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典型经验材料的层次结构一定要合理、严谨,眉清目秀。一般来说,典型经验材料,从大的层次结构讲,包括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导语主要是提纲挈领地讲清经验的主旨,为展开正文做好准备。主体部分是材料的主干和中心,其层次结构的安排,主要根据经验材料的具体内容而定,应力求准确地反映典型经验。这里介绍几
种常用的结构方式。一是横式结构,也称并列式结构。这是单位典型经验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它把这个单位最突出的几条基本经验并列安排,分头阐述。二是纵式结构,也称递进连贯式结构。纵式结构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思想认识的发展,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把典型经验介绍出来;另一种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按时间,或按方位、次序阐述事迹,点明经验。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
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这种纵式结构,按照人们思维活动的规律来介绍典型的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基本事迹、基本经验,便于人们学习和接受。三是纵横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兼有前两种形式的特点。它在介绍经验时;并不完全按基本经验安排层次结构,而是先介绍经验产生的前因后果,然后集中介绍几条基本经验。这几种结构形式,在一些较大的经验材料里,有时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但不管采取哪种结构形式,都
要围绕主题,根据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决不能用“开中药铺”的办法把材料罗列出来了事。
2.选择事例要典型。无论典型单位还是典型个人,他们的先进事迹、典型事例往往很多。这些事例有的与主题密切相关,有的则关系不大;有的能强烈地表现主题,有的则差些;有的具体生动,有的则比较平淡。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精心筛选那些最能说明主题、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就是那些最能反映典型特点、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最能揭示事物本质、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例。这样的例子用到材料中,自然就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3.使用语言要生动。语言是构成典型经验材料的细胞。感人的典型经验要靠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谓“生动”是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在典型经验材料写作中,有的同志对主题的提炼,对事例的筛选往往比较重视,下的功夫比较大,而对语言的运用却不大讲究。
语言呆板、公式化,写出来的经验不吸引人,不感动人,就会直接影响典型宣传的效果。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在典型经验材料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多使用比喻和群众语言。贴切地运用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还能使干巴的文字形象化。很多群众语言新鲜活泼,时代感强,而且富有哲理,在材料中恰当引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写作形式要新颖。文贵创新。典型经验材料的写作形式同样需要创新。只有适应形势和读者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典型经验的宣传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在典型经验写作中,我们既要把内容写好,又要把形式写活,要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怎样说明问题,怎样更有利于社会宣传,就采取什么样的写作形式。
五、反复修改加工,严格审查把关
典型经验材料写出初稿后,就进入了修改阶段。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现在的事情,问题很
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
识。”典型经验材料的初稿是作者把典型单位和个人无形的思想变成有形的文章,只是一个初步的坯子,需要经过反复研究提炼,认真修改加工,才能臻于完善。好文章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许多作者的写作能力,也正是从修改中提高的。机关干部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要从修改自己的文章人手。
1.思想观点的修正。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统帅。修改典型经验材料,首先要考虑经验材料的主题和观点是否全面,认识是否深刻,经验有无新意。如果典型经验材料的主题和观点有缺陷和不足,就必须加以修正。典型经验材料的观点存在问题,往往由三种原因造成:
一是作者思想水平不高,认识跟不上形势;二是思想方法有片面性,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三是掌握的材料太少,仅依据个别现象和事例就简单地归纳,作出结论。不管产生观点缺陷的原因是什么,在修改过程中都要反复思考,认真改正。一般情况下,机关的同志写典型经验材料,观点明显错误的情况并不多,常见的是对观点考虑不够周密,分析不够客观、全面,爱作不切合实际的夸大渲染,因而使人对文章的观点产生怀疑。比如,说某种情况好,就好得不得了;说某种情况不好,就说得一无是处。这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在修改时就要加以纠正。
2.材料的改动。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恰当的材料表现出来。如果文章中有观点而没有恰当的材料,或有材料而不能充分地说明观点,在修改过程中就要妥善地加以处理。材料的改动通常包括材料的增、删、换以及详略剪裁。增,是指在修改时要设法补充能够充分
说明问题的材料。删,是指对初稿中那些虽然生动,但从表达主题的需要来看,用多了反而不利于突出主题的材料,应该毫不惋惜地删掉。换,是指修改中为了使典型经验材料更具有说服力,更准确,把不真实、不典型的材料更换掉。详略剪裁,就是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材料,有的材料需要详说,有的需要略说。详略处理不当,该详的不详,读者会感到不集中;该略的不略,读者会觉得拉杂。
3.结构的调整。典型经验材料结构调整是比较大的修改。调整结构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主题思想有了变化,结构要有相应的变化;另一种是主题没有变化,但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使典型经验更条理、更生动,也需要在表现形式和结构安排上做全局的或局部的改动。此外,修改时还要看看各部分是否都围绕主题构成一个整体,各层次、段落之间关系是否合乎逻辑,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自然,等等。
4.语言的加工。一是修改不通顺的句子。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经验之谈。二是删繁
就简,力避重复。语言唠叨,重复啰嗦,就会惹人生厌。我们在写典型经验材料的过程中,要用简洁干脆的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三是推敲字句,一丝不苟。在写作中,用词或用语不当是常见的。严于推敲,一丝不苟,这是每个做文字工作的同志应有的态度。在老山前线,战地写作,条件艰苦,时间紧迫,许多同志写典型经验材料仍然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像《一个战士就是一座山峰,一个连队就是一道长城》、《新“红嫂”》等典型材料,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使语言更具特色的。
典型经验材料写成之后,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把关,这既是党的宣传纪律的要求,也是整个写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
节。审查把关的根本目的是核对文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例、情节、时间、地点、各种数据、引文等是否准确无误,以保证典型经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典型经验材料的审查把关,通常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作者在修改稿子过程中的自我审查;二是将稿子交给典型单位或典型本人审查;三是交典型所在单位的群众审查;四是交本单位的领导审查;五是报上级领导审查。通过逐级严格把关,确保典型材料准确无误,达到领导、群众、典型三方面都满意的效果。
第三篇:撰写调查报告的要诀
撰写调查报告的要诀
调查报告是机关工作常用的文体之一。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我们的体会是,要把握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提炼主题
主题准确鲜明,有新意,这是对所有文字材料的共同要求,调查报告也应当这样。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主题准确鲜明,就是揭示的问题对指导当前工作、回答现实问题有针对性。要做到主题准确鲜明,首先,要摆脱别人没说过的不敢说、别人没提过的不敢提的顾虑,着眼于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尝试,大胆立论,旗帜鲜明地反映、回答部队建设中需要解决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次,要克服旧框框、老观点的束缚,紧紧抓住被调查对象的特点来提炼主题和观点,尽力避免使用老话、套话和尽人皆知的陈旧观点。第三,要打消生怕反映情况不全面的担心情绪,从占有的材料出发,突出主要方面,防止面面俱到,冲淡主题。第四,要以小见大,命题尽量小一点,内容尽量充实一点,切忌用大题目、大观点统小材料,大帽子底下扣个小身子。第五,要把反映问题和找出解决办法结合在一起来写,不仅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回答怎么办,切忌只反映问题,不拿解决办法。主题确定之后,还要精心安排调查报告的整体布局,精选能体现主题的观点和素材,使文章形成一个严密的、合乎逻辑的整体。
二、“吹”清思路
思路不清,什么材料也写不好。“吹”思路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研究、深化、条理的过程。思路“吹”得清,文章才能写得好。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下去搞调查的时间很长,跑的单位很多,抓到的材料也不少,但没有写出好的调查报告?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调查出力大,研究用功少,思路不清就急于动手,边写边想。结果往往是泛泛议论多,深入分析少;罗列现象多,揭示规律少。因此,动笔之前,必须在“吹”思路上舍得花时间、下气力。
“吹”思路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调查得来的全部材料,“吹”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结构形式、基本观点、选用的主要事例。“吹”思路时,要各抒己见,各显神通,要遵循高、新、实的原则。
所谓高,就是要超脱自己的职权范围,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立足局部看全局,胸怀全局论局部。
所谓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善于把上级的精神与调查的实际情 1
况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见解、新的观点。特别是经验性、情况性的调查报告,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更要力求新鲜。就是揭露性的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教训,也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早已发生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如有一次,我们到一个师调查干部为什么不安心。当时带的老观点是:不安心,可能是政策不稳、个人主义作怪造成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干部不安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干部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当时,恰遇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讲话,强调政治工作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于是,我们联系该师的实际情况,写了一份《不安心的关键是不关心》的调查报告,把关心与安心联系在一起,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所谓实,就是在“吹”思路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中求新,使主题和观点既新,又新的实在,新的准确,新的合理。如果脱离实际去片面地追求新,就会写出华而不实的调查报告。
三、综合分析
一个调查报告能否写好,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对调查来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深刻透彻的综合分析,把调查到手的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表面的东西实质化,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领导机关的干部,必须掌握综合分析的基本功,养成综合分析的习惯,学会综合分析的本领。分析好,大有益,综合分析更有益。掌握了这种科学方法,观察问题就能见其一又见其二,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谓综合分析,就是把搜集到的材料,来一个集中透视,过好筛子,把能够体现主题思想,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东西留下来,经过加工提炼,写进调查报告。有些情况和问题确实是明摆着的,但对“明摆着”的问题,不见得每个人都看得清楚,认识得深刻。这就需要借助分析的解剖刀,清除视觉上的盲区,力求把情况和问题看得全面一点,深刻一点,辩证一点。综合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把钥匙,在实践中,需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站在上面向下面看,看方向对不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有关规定,衡量所调查的情况、经验和问题是否符合党、国家和军队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例如在“过紧日子”的问题上,有的把“过紧日子”理解为“过穷日子”,不想办法解决基层喝水难、洗澡难等问题;有的按照“过紧日子”的精神,经费不足不向国家伸手,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抓基层注重“送水”,有的抓基层注重“打井”。这些,用上 级的精神一衡量,就知道哪是对的,哪是错的。
二是站在外面向里面看,看新不新。就是用近期报刊上发表的重要评论,用省内外、军内外的先进经验,对照所调查的经验和体会,看是改革创新,还是照抄照搬,或者是半抄半创。
三是站在全局向局部看,看有没有指导性。就是站在全党、全国、全军的高度,看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观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哪些有普遍指导意义,哪些没有普遍指导意义,哪些结论和观点在全局有用,哪些结论和观点只在局部有用。总之,只有经过深刻透彻的综合分析,才能写出有质量、有指导意义、有实用价值的调查报告。
四、搞好“结合”
把综合分析的成果,深刻、鲜明、系统地反映出来,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还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
1971年1月5日,我们按照军区政治部领导的要求,给军委写了一份《学习贯彻毛主席关于“军队要谨慎”的指示的情况报告》,实际上是一份调查报告。上报的第三天,毛主席就审阅并作了重要批示。批示的第一句话是:“此件很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了问题”。我们认为,这既是对这份报告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写文章提出的要求。写文章包括调查报告,只有讲清问题才有质量,对调查的问题讲得越清,报告的质量就会越高。要讲清问题,就少不了虚实结合,就事论事讲不清,从理论到理论也讲不清,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讲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好调查报告的诀窍就在于此。为什么到同一个单位,调查同样的问题,写出的报告的质量却有高有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能否掌握“结合”的诀窍,是一个主要原因。凡是善于用观点统率材料,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问题的,写出的调查报告质量就高,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就大。“结合”的要求能讲很多条,集中起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报告中的观点和材料,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概言之,就是“三有”:有血有肉,血肉交融;有虚有实,虚实相生;有粗有细,详略得当。有一年,我们到某集团军调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情况。开始,起草报告的指导思想是用事实说话,靠事实服人,在第一稿中写了许多生动具体的事例,读完之后,大家很受感动。但由于“结合”不好,没有揭示出增强军民团结的规律,激动之后什么也记不住,受不到新的启迪,产生不了新的认识。于是,我们再作调查分析,发现在新时期加强军民团结,关键是加深感情。感情好,有事不当事;感情差,没有事找事;
感情深,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感情浅,小事能闹大,大事能闹炸。我们以此为主题写了一份调查报告,领导看了很满意,对加强军民团结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再比如在抓落实的问题上,调查报告写了不少,但对不落实的原因众说不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都在讲不落实,但都不是讲自己不落实;有的领导作决策图省事,不按决策程序办事;决策失当,执行者难落实,决策者还不认账。从这些情况中我们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作风不扎实,工作必然不落实;领导不深入,决策必然不科学;认识上错位,工作必然不到位。我们根据这种规律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上级领导看了感到很有道理,并写进领导讲话,进人了领导决策。由此可见,调查报告生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好不好。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撰写调查报告中,又集中地体现在观点与材料的结合上。“结合”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如下五种。
一是选用完整的典型事例说明观点。比如,上海市教育工会为了说明当时老年知识分子负担过重的情况,他们选了一个年过60、身兼12职、并有心脏病的特级教师的事迹,写了一份调查报告,集中说明了“老牛”虽有余力,过累亦将拖垮的主题思想,《人民日报》原文转发。
二是用数字性的材料说明观点。这是写调查报告的一大特点。几乎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有数字,有的用一两个,有的用几十个。有一个《穷官庄打开致富路》的调查报告,全篇28印多字,却用了33个数据,确实是内容丰富,事迹过硬。
三是用对比性的材料说明观点。有用数据对比的,有用语言对比的,但是最好是用事例对比。比较典型的是某报纸发表的一篇题为《要想由穷变富,全在干部领路》的调查报告,选用一个县两个村自然条件一孬一好,生产发展一快一慢的典型材料,从对比开笔,到对比结束,十分鲜明、生动地说明了主题思想。
四是用典型事例和综合性的材料结合起来说明观点。在一件工作、一个教育、一项任务完成之后,多是采用这种“结合”方法说明问题,写出调查报告。五是用群众语言说明观点。在绝大部分调查报告中,都有群众语言。有的选用一两句,有的选用十几句。前面讲到的《穷官庄打开致富路》那一篇2800字的调查报告,共选用了24句群众语言,什么联产计酬好比“吃煎饼卷指头,口口咬着自己的肉”,什么大锅饭时期是“早上出工你等我靠,晚上记工你争我闹”等等。这些话,可以抵得上一大段干巴巴的叙述。好的群众语言,是广大群众长时间锤炼出来的,是高度“浓缩”了的生活变迁的形象反映,很有时代
特色,很能说明问题,在材料中选用一两句,可以使材料显得更为生动活泼。1971年1月,济南军区政治部给中央军委写的反骄破满的调查报告中,就选用了“看别人豆腐渣,看自己一朵花”、“革命路上不反骄,早晚都要摔大跤”、“眼睛长到头顶上,尾巴翘到天上”等群众语言。
学习群众语言,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号召。早在1942年他就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
有人说,写机关公文用群众语言多了,会给人一种不严肃、不实在的感觉。这是一种偏见。严肃不严肃、实在不实在,不在于群众语言多少,而在于群众是不是讲了这种语言,以及用这些语言能不能正确地说明观点。如果确系群众语言,又能说明问题,选用到公文中,是可以增强感染力和真实性的。
五、力求新鲜
调查报告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新意。反映的情况、总结的经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新,就没有多大感召力和使用价值。党中央历来号召全党,要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写调查报告理应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胡乔木同志早在1958年3月座谈写文件的方法时就指出:写出的文件要能吸引人、打动人、说服人,达不到这个目的,就不能得到党委的同意和支持,群众也动员不起来。这段讲话,指明了机关写各种文件的目标。在“新”字上下功夫,就要努力做到选用的材料新,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使人看了能受到新的启迪。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具备下述三个条件。
第一条是,敏锐性。凡是思想上、政治上敏锐的人,其鉴别能力、洞察能力都比较强。这种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经验,识别快、接受快、反映快,写出的东西,提出的要求,发表的意见,一般都有新意。这种敏锐性是从学习中来的。只有对党的方针政策,对上级领导的决策,对别人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学得及时,消化及时,遇到客观事物,才能够迅速辨别新旧,判断是非,作出反应,提出见解。
第二条是,比较性。陈云同志要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制定决策、处理问题时,要上下左右地进行比较。这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方法。没有比较
就没有鉴别。判断一个事例、一种观点、一条经验对不对、新不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比较。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比就知道哪个好哪个差,哪个对哪个错,哪个新哪个旧。掌握比较的方法,就有可能抓住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出新鲜经验,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拿今天的情况和问题与昨天的情况和问题作比较;拿先进的方法和经验与一般性的方法和经验作比较;拿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与成就和兄弟单位的工作与成就作比较。这样一比较,即使自己反应迟钝一点,也能从中找到差距,看到发展,发现特点,并从中选择需要的事例、观点和经验。
第三条是,创新性。事物天天在发展,历史天天在前进。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后勤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年年都是“老一套”,实际上年年都有新内容;就是所谓的“老一套”,也有新发展。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去发现,有没有胆识去撰写。江泽民同志概括的8句话64个字的创业精神,第二句话就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李瑞环同志在1991年春天的一次讲话中,提倡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碰书本上写过的、文件上规定过的、领导人讲过的、多数人公认的问题。我们应该响应这些号召,坚持从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敢于选择别人未曾选用过的主题,敢于揭示别人未曾揭示过的规律,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见解。
第四篇:撰写工作总结的要诀
撰写工作总结的要诀
工作总结,是党、政、军机关工作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文体。人们对已经走过来的某一阶段的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回顾、检查、分析、研究、归纳和提炼,将丰富的感受及片断、零碎的大量感性材料集中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上升到理性认识,以肯定成绩、看到问题、得出经验、找出教训、认识规律、明确方向、指导工作,这就是工作总结。写好工作总结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正确领会、体现上级精神和领导意图
正确领会上级指示和领导的意图,是写好工作总结的前提和关键。因为,参加写总结的同志,受到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工作范围、工作经验以及对情况的了解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对上级的指示、要求理解得很深刻,对本级领导的意图吃得透、领会得好。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这种学习不同于平时参加政治学习,它需要站在党委的角度,本单位领导的角度,指导整个部队建设的角度和军事、政治、后勤工作研究者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学习上级文件和指示精神,一般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主要精神是什么?提出的重要思想和原则有哪些?联系实际,在领导工作、部队建设中应注意和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把主要精神和思想、原则贯穿并体现到总结中去?
要认真研究、深刻领会本级党委和领导对写总结的指示。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单位的工作总结,是本单位领导思想、领导意图、领导决策的体现。参加写工作总结的同志,虽然是具体执笔者,但绝不可随心所欲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必须遵循领导的指示。通常的半年或年终工作总结,主要领导同志或分管领导事先都有所考虑,有个基本思想,多数情况下党委常委也要先议个意见。对这些思想和意见,首先要学习好,要吃透,多研究几次。另外,还要把党委常委半年或一年来研究决定的主要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把党委常委会议纪要和有关文件以及首长在乎时调查研究、会议和工作中的发言、谈话、讲话等,进行系统地学习研究,深化对领导关于总结的指示的理解,并从中体会领导思想的连续性及整个意图。
要早进入情况,在领导意图形成之前,提出建议,当好参谋。领导意图在形成过程中,一般要征求有关业务部门的意见。这时,起草者就可以来个“抛砖引玉”,根据上面的精神、下面的情况和领导平时的思想,提纲挈领地提出写总结的建议;在听取领导的审查意见时,进一步体会领导的思想,深刻领悟领 导的意图。
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好领导的原则意见和不同意见。在领导同志讨论、审查总结初稿或提纲的时候,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谈看法、提意见;有时也可能只讲些思想要深刻、高度要上去、内容要充实、文字要压缩等原则意见。对这些意见,一定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妥善地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尽可能地把各种意见积极地吸收进来,充分地体现领导的意图,尽量使每个领导都满意。
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总结的思路
要写一个好的工作总结,即能反映事物本质、能说明实际问题、能给人以启迪的总结,需要对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而不是片断的、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调查,需要掌握全面的而不是零碎的、具体的而不是原则的情况,需要挖掘能启发人思考、具有指导价值的素材。调查搞得细,素材挖得多,情况吃得透,写起总结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从这个意义上讲,搞好调查,是写好工作总结的基础工程。
在调查的内容、范围和对调查情况的研究上,写工作总结与写调查报告、工作研究等文体不同,有其特殊性。在调查的内容上,主要是围绕对“今年(或上半年、前段)形势怎么看,明年(或下半年、下步)工作怎么干”来展开的,着重调查对全年(或当前)基本形势的估价、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做好明年(或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等。有时还需要弄清对总结影响较大的事例,弄清今年与去年、这段与前段工作的相互影响。在调查的时机上,一般在下级年终(或半年)正在进行总结或搞完总结时为好。这样有利于从下级摆的成绩、谈的经验、理的问题、找的教训中,吸取典型生动的情况和新鲜深刻的观点,使工作总结具有群众基础和一定的广度、深度。在调查的对象上,主要是领导干部和机关综合部门的负责同志,有时也可以开一些机关干部和基层官兵座谈会。搞大军区一级的工作总结,大都在师以上单位进行调查;军一级的工作总结,大都在师、团单位进行调查,以下类推。在调查中,要注意典型性与普遍性的结合,好、中、差的单位都要调查。选好了调查对象,要先发“安民告示”,使其做好准备。在调查的形式上,主要是找领导同志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和调阅下级的工作总结及有关材料,必要时也可参加下级的工作总结会议。
在调查的基础上,要研究好工作总结的思路,路子研究通了、顺了,写起来就省劲得多。研究、确定总结的思路,通常要把握住七个问题。①要根据上级指示、领导意图、调查的材料与实际情况,确定总结的指导思想、中心和重 点。②要根据确立的中心、重点和客观材料,在总结所要表述的总的观点指导下,确定写哪几个邵分。③要根据事物内在的联系,确定各个部分之间、部分与中心之间的关系。④要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总结的重点和逻辑规律,确定各个部分的次序。⑤确定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时,起点要高,落点要实,要抓住全局上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使主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必要时可把中心思想和总的观点体现在总结的大标题上。⑥结构要为内容服务。工作总结特别是工作总结的基本形式是“老三段”,即基本情况、经验体会、今后意见等,但这不是写工作总结的固定格式。俗话讲,“文无定法”。结构形式要根据内容和需要突出的重点问题而定,有时用“三段式”,有时用“两段式”,有时用“四段式”;有时按照情况、经验、意见的顺序写,有时把几个方面概括起来,抽问题写。总之,要从结构的安排上,能够看出突出什么问题,强调什么问题,说明什么问题。⑦对初步确定的主题和结构,既要敢于坚持,又要允许反复。有时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主题和结构确定下来,但由于领导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有变化,提出改变主题和整个结构的意见。这时,起草者要冷静,认真分析研究领导的意见,择善而从,切不可从情绪出发,或固执己见,或盲目服从。总体思路确定下来后,要拟定写作提纲和计划,经党委常委或分管领导同意后,即可动笔。
三、要把“高度概括”作为撰写总结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高度概括是工作总结的基本特点。工作总结是通过文字来总结过去、部署未来的。我们在起草总结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和运用好高度概括的手法。
关注全局,突出重点。高度的概括能力,取决于对全局和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把握,认识得越深,把握得越好,概括能力就越强。工作总结,最怕“总”不起来,照顾不到“面”;但又最忌讳“全”,搞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写总结时,所谓成绩要说够,问题要点透,经验要找准,任务要讲明,就是要对成绩、问题、经验、任务高度概括。成绩要说够,是指对成绩的估价要有足够的分量,不是说得越多越好;问题要点透,指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要有充分的认识,把要害的和倾向性的问题指出来,不是点得越全越好;经验要找准,是指找最管用的、指导性最强的经验体会,找得越像自己越好;任务要讲明,指要把干什么、怎么干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比如,写党委工作总结,特别是写成绩和任务部分,常常涉及到军事工作几条、政治工作几条、后勤工作几条,有时分管首长和部门也要求照顾到某项工作。如果一般对待,不加区别地把各项工作平摆起来,是写不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全面衡量,从全局出发,区 别主次,分清轻重缓急,把主要问题突出出来,把重点工作突出出来。
精心提炼,体现特点。“一般化”是撰写工作总结的常见病。追究起来,就是缺乏对思想、经验的提炼,缺乏自身独特的东西。在起草总结的过程中,往往会进入这样的“误区”:大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这也不错,那也很好,什么经验都想总结,结果写出来的只能是“一般化”。事实上,一年之中,不一定提出的每个思想、每项要求都那么符合实际;一个单位不见得方方面面的经验都过硬,即使什么都不错,也不可能什么都总结。所以,参加撰写工作总结的同志一定要防止进人这个“误区”。要在众多的思想、经验中选择好思想、好经验,从中提取“精品”,把最有新意、最能体现本单位特色的东西抓住,写实,写精。
以纲带目,画龙点睛。这里所说的“纲”,指的是思想和观点,“目”指的是材料。以纲带目,就是用观点统率材料;画龙点睛,就是观点鲜明,恰到好处。这是写总结高度概括的重要体现。观点、思想,是工作总结的“眼睛”。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工作实践和材料中概括出来的。用好一个观点,往往能省很多文字。用观点统率材料,首先,要使观点很鲜明,有“使人眼前一亮”之效果,起到带动材料的作用;其次,材料要非常自然地为观点服务,使其融会贯通,浑然一体,而不是机械地用材料说明观点,更要防止“纲”、“目”脱节,形成“两张皮”;还有,观点和材料的结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先亮观点,也可以先摆材料,还可以夹叙夹议,使观点跃然其中。
详略得当,裁剪合理。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恰当地使用素材,这是写文章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写工作总结,要求就更高一些。
如,语言要归纳、提炼,避免冗长的议论和叙述;事例要精选,避免堆砌罗列;繁简要得当,有特色的见解要适当展开,一般认识要尽可能地简明扼要,等等。这些从理论上都好明白,但有时实际处理起来就比较难。比如一项工作、一项活动开展以后,肯定会有不少的成果。如何把这些成果体现在总结里面,用哪个,舍哪个,哪个详写,哪个略写,这里面是有学问的。处理得好,各方面都满意;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矛盾。一般规律是,工作总结的范围越大,详写的机会越少,尤其是综合性的工作总结,对具体工作和典型事例很少展开写,大都是略写或简写。
精确表述,言简意赅。准确、精炼的表述,是写好工作总结的又一要素,也是高度概括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评价工作,无论是部署任务,还是提出要求,表述都必须非常精确,否则就会带来工作指导上的失误。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六个字:明白、实在、确切。明白,就是层次分明,文字简 洁、明确,不拖泥带水、含混不清。实在,就是用事实说话,道理讲得充实,并且留有余地,语言朴实,注意分寸。确切,就是时间、地点、单位、人名、例证、情节,包括语法、修辞等方面,都要注意准确性、逻辑性。
四、写好工作总结的“重头戏”
工作总结的“重头戏”,就在于“出思想”、“出政策”。思想性、指导性是总结的灵魂,是制高点,是分量和质量之所在。思想性和指导性贯穿和体现于总结的始终,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善于在形势分析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工作总结概述基本形势是必要的,但立足点应在“分析”上,分析的关节点应在“透彻”上,离开透彻分析的情况,对人们是没有多少启迪的。如某军区党委某年的年终工作总结,在部队建设情况的分析中,尖锐地指出:为什么有些我们一向认为不错的单位,出了事故以后才发现有那么多漏洞和问题?为什么一些重大恶性案件和事故控制不住? 为什么有的单位工作起伏很大,“经验往上报,事故往外冒”? 为什么有些问题在一些单位总是循环出现,周而复始?分析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领导作风不扎实,工作不落实。“四个为什么”,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一个带规律性的问题,就是领导作风不实。
2.要善于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提出总要求。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情况和问题,面对新部署、调整的工作任务,党委和领导机关需要有个宏观上把握的东西,以利于高屋建瓴地指导部队。这就是工作总结所要体现的完成工作任务的总体要求。比如,某军区党委某年的年终工作总结中提出的“完成任务好,事故案件少”的要求;对新部队工作提出的“围绕稳定做工作,依据法规搞建设,注重经常打基础,瞄着问题抓落实”的要求;“政治上防渗透,经济上防贪占,工作上防违纪,生活上防腐化”的要求;“抓基础、抓落实、抓责任制”的要求等。各级普遍反映,提得好,印象深,影响大,对部队建设的指导作用强。
3.要善于研究、提出本级范围内的政策性措施。研究政策性措施,是起草人员为党委和领导出“大主意”,当“高参”。在党委工作总结中涉及的政策性措施比较多,如把领导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抓基层、打基础上来的措施,稳定干部思想、解决干部实际问题的措施,帮助自补能力弱的团队解决困难、发展生产的措施,调动练兵积极性的奖励措施,确保基层干部在编在位的措施,等等。
4.要善于解决部队建设中的倾向性问题。在党委工作总结中,对部队建设中暴露的倾向性问题,如作风不深人,工作不落实,纪律、制度松弛,搞形式 主义、弄虚作假等,要集中进行剖析,提出防止、克服和解决的办法。对解决倾向性问题的表述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从正面回答问题,既要坚持原则性、战斗性,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着眼于团结鼓劲,着眼于调动积极因素。二是提出的办法和措施要有预见性,不能就事论事,不要局限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要着眼于建设,着眼于长远。三是要注重从领导、机关的高度认识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着眼于提高领导和机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五、重视对总结初稿的修改
工作总结的头遍稿出来后,大量的更艰苦的工作还在修改上。工作总结没有一遍成功的,有的写三稿、四稿,有时甚至写十几稿。一些思想性、指导性比较强,反映比较好的总结,大都是经过反复修改的。可见,修改的作用在工作总结的写作中是不可小视的。
第一,思想上要有反复修改的准备。树不修剪不茂盛,文不修改不精粹。伟大的先哲对问题的认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很深刻,文学巨匠的著名作品也不可能是一下笔就尽善尽美的,任何文章都不可能不加修改地一次写好。起草工作总结,更要有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思想准备。如果初稿写出来就交差,或者改上一两遍,就不耐烦,是写不好工作总结的。
第二,要积极参与集体修改。“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再高明,总有他的局限性。修改工作总结,一般都是集体研究修改,把很多人的好的看法集中起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参与集体修改,首先要积极思考,主动谈看法,不要怕自己的意见被否定,不要怕别人说你水平不高。因为你的发言既能启发别人,又能衡量和评价自己的看法。集体修改产生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有时发生争论,一个小时也改不了几个字。但是,把矛盾摆出来,意见统一了,问题解决了,总结的水平就会提高一大步。如果大家都当“闷葫芦”,既影响总结的质量,个人也得不到提高。
第三,要善于征求和采纳群众的意见。总结稿经过分管领导审查或起草小组修改过以后,必要时还要向机关或部队征求意见,有时还要专门发给下级党委或有关同志进行修改。这时收集的意见,大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甚至深思熟虑的,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通常有三种情况需要处理好:一是对整体结构不变,个别文字或部分内容作调整的意见,原则上都要吸取,并认真加以采纳。二是对有些互相抵牾,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意见,要进行分析,拿出主见,加以取舍,积极修改。三是对改变结构或思路的重大修改意见,要取积极而慎重的态度,一般要在起草小组研究的基础上,报分管领导或由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第五篇:撰写求职信四大要诀
个人求职信格式怎么写 , 以下提供一篇求职信格式样板,仅提供会计专业的好范文写求职信时参考。
相信大家都有写求职信的经验,但怎样才能写出一封理想的求职信呢?应该是巨细无遗?还是短小精简?其实,一封「称身」的求职信,最重要是避免重复履历中的数据。记着,你要善用那一页纸来「推销」你自己,故此你要好好运用它,不要浪费笔墨。以下为你提供一些撰写求职信的秘诀:
1.简单总括以往工作经验。
例句:我担任工程师已有五年,最近任职的公司是亚斯建筑公司。
不须冗长地在求职信中,写出自己过去的工作历史。若果雇主想知道你工作的详细资料和学历,他们会参阅你的履历表。
2.强调你的专长和能力,如何有益于公司。
例句:去年,我出任营业经理时,曾领导一队20人销售队伍,为公司的营业额创下新纪录。我有信心能为新公司取得同样的佳绩。
强调专长和能力时,切忌妄自尊大,最恰当的是写出事实,否则骄兵必败。
3.若果你的工作经验不多,应强调自己如何为事业作好准备。
例句:在我完成历史学位前,我曾撰写过多篇论文。从中我学习了如何精简和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
刚毕业的人士,不妨多写在求学时期和参加活动时,所取得的经验和学到的才能,以丰富求职信的内容。
4.于求职信内展示你对新公司的认识。
例句:贵公司在最新的报告中提到,来年的销售收入目标为2,000万元。凭着我的专业技能,定能为公司作出最大的贡献及让公司达到目标。
表现出对新公司的认识,能加深雇主对你的印象,但数据必须是最新和最准确的。
谨记:求职信就如一则简洁的广告,让你向雇主「推销」自己。但求职信空间有限,故内容必须精简扼要。
阅读了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编写自荐书(信)、求职信格式合理地设计求职信格式 2009大学生求职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