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问题。[月亮船 教育资源网-]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从我镇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千万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村文化的相对缺乏,赌博迷信、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
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蔓延,已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
6、劳资矛盾问题。
我镇属于工业经济发展镇,基本上每家农户都有人在企业工作,农民与企业主之间因工作、报酬引发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时由于目前办企业的门槛较底,“开关”厂比较多,劳动法律制度执行不彻底,企业职工(农民)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导致了群众性事件的加剧。
7、外来人员管理问题。
近几年,我镇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由于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主要包括流氓恶势力、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
二、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上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加上外来人员大多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来,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暴富的榜样激发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与此同时,人们的致富能力却显得不足。这种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坑蒙拐骗和偷盗抢劫丑恶现象的增加,引民不稳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来大民主。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要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在民主呢?”而从目前来看,镇村干部下组入户少了,针对农民的会议也开得少了,与农民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群众直接向干部和组织反映情况的机会也少了,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变窄了。这就使得农民对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寻求正规渠道、手段解决问题,造成群访、围堵公路等群体性事件的增长。
3、文化上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农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农村社会分化带来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农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亦面临分解与重建的过程。但是由于规范的制定远远落后于变革的速度,旧的价值观念丧失对大众的内
在约束力,而随着外来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频发。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相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等重大问题上愈来愈向后者偏移,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在围绕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投工投劳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体。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4、组织上的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的改革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了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各结构要素之间恒定的关系不复存在,分化与整合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从而导致农村社会稳定难以持续维持,大量非稳定因素产生。进入社会转型期之后,组织结构也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其结构模式多样化及异质性特点十分明显。实际情形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仍处于滞后状态,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组织,及农村自治组织的村,在农村政治结构中仍未健全和完善,特别农村自治还在试验阶段,不能有效地整合农村新兴的各种社会力量,就无法相应提供足够的参与
管道,致使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的稳定。
5、制度上的因素。
村级组织对社会稳定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治保会、调解会力量不足、战斗力不强,护村队、护厂队作用没有发挥,各项工作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基层安全措施不能落到实处,重宣传轻管理。许多措施和制度在制定或者评比、挂牌后,就不注意加强经常性工作,出现号召多,过硬措施少,指导、推动、督促、检查的力度更加不够,造成责任不落实、工作没人抓,引发安全责任事件。
三、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措施
1、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深入实践和推进村党组织班子的“直选”工作,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治保会、村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们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组建治安义务巡逻队,充分挖掘民力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组织志愿者队伍,结合各地实际,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要发挥派出所、社区保安队,作为治安巡防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同时完善健全农村群防群治网络。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卫生示范户评选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教育,注意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预防违法犯罪。
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履行一样,都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也就有了保障。而恰恰是当人民的民主权利没有保障时,社会会陷入混乱。我们一定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完善村级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深入实施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
3、加强农村法制宣传。
要以开展民主法制村建设为契机,针对农村和
农民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首先在普法的内容上,应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着重抓好五大类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一是民主政治类的法律知识,二是维护稳定类的法律知识,三是民事经济类的法律知识,四是基本国策类的法律知识,五是农业生产类的法律知识。通过这些与农村工作、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大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宣传栏、图片展览、印发法制宣传资料,举行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后,在农村普法的组织领导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应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如建立村干部定期学法制度、普法考试制度,落实一个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建立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栏,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经费等,从而推动普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完善,从源头上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控制。
4、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
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城
乡居民合作医疗,缓解和减轻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推进镇慈善分会和爱心助学基金建设,扩大受益面。
5、深化平安创建工作。
推进平安村(居)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效,在创造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地方和单位、每项
活动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经验,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创建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委会、调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群管理,主要包括做好“归正”人员、涉毒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心建设,做到“底子清、台帐齐、责任明”。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的“严打”方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提高防范水平,特别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技防促防范,通过安装电子监控装置等高科技手段,对要害部位和要害部门实行全天候监控,提高专业防范水平。
6、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司法信访联动中心建设,完善调处网络,发挥综合优势,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稳定评估预警体系。
创新解决矛盾的体制改革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纠纷双方自主谈判协商制度,由乡镇或村为纠纷双方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农民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并使之形成制度(章程)。探索从法律服务市场寻求解决办法,即政府面向社会将纠纷作为标的进行招标,由中标的社会法律中介机构负责解决纠纷。
总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既是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对我们基层党委执政和工作能力的的检验,我们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维护农村稳定各项工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做好乡镇社会稳定工作
做好乡镇社会稳定工作
乡镇社会稳定要做到做事不出事,没事不惹事,小事当大事,出事不怕事。做事不出事。要求决策者考虑问题作决策时,必须充分征求广大干群的意见是否对群众有利,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进行风险评估,不盲目决策、盲目上马。没事不惹事。要求我们各级干部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认真遵守党纪国法,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小事当大事。要求各级干部对待稳定问题高度重视,切实负责,灵敏度高,能将所有的矛盾问题以小见大。将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处置在萌芽状态,抓早、抓小、抓了。出事不怕事。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任何事物总有他的两面性,要做事就会出事,不出事是相对,出事是绝对的,关键是看我们对出事的处置态度和方法问题。不做事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稳定。出事不怕事,要求决策者在问题面前冷静分析,勇敢面对,理性解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具体来说,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l.抓住维稳的根本。一要抓好各级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的配备,对软弱涣散、政令不通、群众不信任、不满意的班子,该换的换,该撤的撤,该挪的挪,该集中整顿的就集中整顿。二要抓好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党员看干部。党员是面旗,干部是标杆,有什么样的班长就有什么样的班子,有什么样的班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就会有什么样的群众。首先要检查干部队伍的自身形象好不好。一是讲政治,要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一级对一级负责,不出偏差不走调;二是讲奉献,要爱岗敬业,勤政务实。多为群众服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从点滴做起;三要讲纪律。各级干部应该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坚决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各种惠民政策。
2.夯实维稳的根基。维稳工作最困难的是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的矛盾纠纷的处理,一旦发生,一要处置及时,二要解决问题速效,这就要求我们一要迅速找到矛盾问题的纠结点,二要找出制造矛盾纠纷的真正肇事者或幕后操纵者,三要找到解决矛盾纠纷的关键人。要做到以上三点,功夫在平时。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案。对自己辖区内可能诱发的群体性和突发事件,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处置有方;二要构建维稳的支撑面。镇村组三级干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石脑镇30多家汽运公司和52家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社会人群的承载体,掌握得好,他们可以成为支撑社会稳定的支撑面。因为他们的稳定,可以带动家庭的稳定,家庭的稳定可带动社会群体的稳定,在处置突发事件或群体事件的时候,从他们之中可以找到很多可以利用的人,通过企业和汽运公司负责人做工作可以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人,成为维稳的支撑点;三要经营维稳的支撑点。任何一个地方关键时刻说话能管用的往往只有几个人。一是村组干部;二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三是在外知名人士。平时用心经营,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处理好这些人的关系,抓住了这些人的心,赢得了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成为维稳的千里眼、顺风耳、支撑点,就不容易出事,即使出了事也容易解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找准不稳的根子。维稳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必须制度化、经常性地将这次工作当作一项日常重要工作来抓。要定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然后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类处理,掌握苗头,掌握动向,落实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情况清、底
细明,分析研制准确,处置及时,措施到位,只能这样才能牢牢掌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对稳定工作掌握有力,不至于失控。
4.清除不稳的根源。维稳工作应该标本兼治,所谓维稳就是因为不稳。解决个体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治标,从源头抓起,找出并肃清不稳定的问题的根源,然后真正实实在在地加以解决就是治本。关键一点是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做到民有呼,我有应,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会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地减轻维稳的压力。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工作)
(市局文件)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工作
第15期
邯郸市公安局 2012年8月3日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工作
馆陶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魏江海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立足辖区治安形势,先后开展了命案侦破、严打整治、社会治安整治、清网追逃等多项专项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农村刑事犯罪活动,积极推进了农村警务室建设,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虽然我们的社会治安稳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社会治安问题不容忽视,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下面,笔者结合馆陶县2011年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工作。
一、馆陶县基本情况
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之地,全县总面积456.3平房公里,人口34万,有8个乡镇、277个行政村,其中,有7个农村乡镇,263个农村村庄,2011年农村人口27.5万人、流动人口2780人、农村平均收入5747元。馆陶是邯郸市的东大门,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隔卫运河相望,西距邯郸市75公里,东距山东省聊城市65公里,南距河南省濮阳市95公里,106、309两条国道交汇于此,邯济铁路横贯东西,青兰高速穿境而过,交通特别便利,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馆陶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新型化工、机械制造、轴承加工、蛋鸡养殖等产业以来,使人、财、物流通急速增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给农村治安形势也带来了严峻考验。
二、当前农村存在的治安主要问题
(一)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增多。随着农村利益格局的完善和调整,社会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处理上,如征地拆迁、道路建设、环境污染、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已从对话协商向越级上访甚至围门堵路转化。这些事件起因复杂,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反复性大,对抗性强,解决难度相当大,稍有不慎都将激化矛盾,往往引发群体上访、堵塞交通、暴力抗法、哄抢甚至围堵党政机关等违法行为。2011年,我县农村地区虽然没有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但因各种因素引起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45起,占全县涉法涉诉总数的85%;发生非正常访18起,占全县非正常访的90%,这些上访案件的处理非常棘手,牵扯了很多精力。
(二)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农村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影响不和谐的因素增多。从命案发生的情况归纳分析看,由邻里土地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因家庭矛盾激化、情感问题引发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恶性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绝大部分命案发生在农村。2011年农村地区刑事案件389起,占全县刑事案件42%;农村八类严重暴力案件87起,占全县八类严重暴力案件的59%,这些案件的发生为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考验。
(三)侵财型案件居高不下。主要为盗窃和诈骗案件,对象是现金、家电、金银手饰、摩托车等便于携带和价值较高的物品,尤其是盗窃电动车、摩托车案件较多。同时,电信诈骗、以婚骗财、利用封建迷信手段骗取钱财等诈骗案件较前几年也有所上升。2011年,我县农村地区两抢一盗案件272起,占全县两抢一盗案件37%,这些案件的发生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群众的安全感。
(四)民间纠纷及引起的伤害案件仍然较突出。当前农村邻里、乡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因田边地角、宅基林木、瓜果青苗、鸡鸭猪犬等小事纷争和家庭积怨、婚恋纠葛、经济纠纷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而且量大面广。而为此引发的打架斗殴、恶性伤害案件的暴力程度也在不断加剧,与过去“拳头加木棍”伤害方式相比,犯罪手段更为凶狠残忍,动辄使用菜刀、铁锹、锄头、斧头、尖刀等杀伤性工具,伤人不计后果。2011年,我县农村地区共发生治安案件424起,占全县治安案件的43%;农村矛盾纠纷136起,占全县矛盾纠纷的51%,民转刑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五)农村留守人群逐步成为问题人群的现象日益凸显。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外流,农村留下了大批老人、妇女和未成年人,成为“留守人群”。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生活负担沉重、家庭功能失衡、情感缺失、自我保护防范应对能力弱、大多数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等原因,“留守人群”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强奸、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在农村时有发生。这样的弱势群体,在违法犯罪案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直接危及了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造成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农村警务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农村治安防范工作面广、量大、线长、分散,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与农村面临的复杂治安形势相比,农村警务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警力少,民警沉不下去,警务信息上不来,警民关系还不够融洽,实施治安管理还处于被动状态。我局现有编制141人,实有在职在编民警110人;农村派出所7个,农村辖区刑警中队3个,共有警力39人,占农村总人口的万分之一点四二,占全县总警力的36%。由于警力紧缺,不能完全通过定点、定人、定时入户走访、召开民情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反馈有价值信息,派出所行使打击、管理、防范、服务等职能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措施未能完全落实到位。目前,基层乡镇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抓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上,对如何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基层乡镇党委政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匮乏,甚至还存在社会治安就是公安机关一家抓的思想认识误区,对治安工作停留在表面上,贯彻落实在会议文件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措施未能充分落实到位。
三是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治安防控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村政权组织对群众干预和控制能力大为减弱,村干部失去了以往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村级财务收入没有保障,导致有的村功能组织处于不健全或半瘫痪状态,群众干预和控制能力弱化,凝聚力和公信力减弱,民调组织工作力度不够,许多民事纠纷调解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时。同时,少数农村干部作风漂浮,群众基础差,工作方法简单,对一些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是一些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较差。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村个体地位得到极大突显,集体主义思想在一些村民头脑中逐渐丧失,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较严重,群众参与治安活动的积极性差,自我防范意识又不强,物防、技防更是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男女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员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这个群体自我防范意识淡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较差,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五是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滞后,一些群众法律知识淡薄。由于农村普法工作落后,以前的普法工作又不深入、不到位,大多数群众的法律水平还谈不上“有法必依”,导致一些群众遇事冲动、意气行事,受到不法侵害时不能用法律手段解决,往往采取报复、伤害、闹事等过激行为,而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群众受到不法侵害后,不及时报案,甚至私了,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少数文化素质偏低、又不知法、辨别是非能力差的群众,容易受人挑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四、公安机关针对农村治安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大力提升公安机关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农村派出所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县级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最为重要、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下大力气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农村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做出成效。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目标,切实把“能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民警选拔到派出所领导位置上来,尤其要选好配强派出所长。通过苦练基本功,使农村派出所民警真正达到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会网上作战。切实加强对农村派出所的保障,努力解决派出所硬件建设和办公办案经费等问题,为派出所配备必要的武器装备、防护器材和办公设施。通过夯实基层基础,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切实筑牢以派出所为主体的农村治安第一道防线,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
(二)以排查调处纠纷为出发点,及时消除农村不安定因素。在当前因征地、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众性上访事件增多的情况下,做为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维护农村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农村群体性上访事件,要做到信息快、预案早、慎行动。各派出所要大力发挥治安管理员作用,密切注视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农村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做到耳聪目明,及时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严防酿成民转刑案件及群体性械斗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当前农村中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有可能发生,做为公安机关要及早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预案,在人、财、物、车上做好充分准备。一旦遇有上访事件,要及时处置,并按照“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讲究策略,把握时机,科学处置,防止因处置不当导致矛盾激化,影响警民关系。坚持慎用警力,警械、武警和强制措施的原则,对一般不明真相的群众要采取说明、教育、劝解的方法,冷静稳妥地处置。对冲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的群体性事件,采取断然措施,依法严惩。
(三)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认识,在开展经常性严打的同时,要抓住影响稳定大局的“敏感点”,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把社会治安控制在群众可以承受的常态水平之内,从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关注。关注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精心组织因地施策。农村派出所要针对本辖区一段时期以来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要按照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专项行动,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关注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公安机关必须结合本地实际,适时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和严打专项行动,将影响农民安全感和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侵农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快侦快破,严厉打击盗窃机动车、破坏电力设备、通讯设施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坚决打击农村涉黑涉恶犯罪,严厉打击关系农民切实利益和破坏生产经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坑农、害农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关注农村中存在的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专项治理。要针对当前农村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采取查源头,抓现行,捣窝点,除危害的方法,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的路边店、旅店等公共场所的清查整治力度,净化农村社会空气。
(四)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突破点,不断改进和加强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农村派出所要针对农村中安全事故多发的现象,及时搞好农村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落实好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三个加强。加强危爆物品的管理,减少和杜绝治安灾害的发生。我县现有涉爆单位馆陶县喜庆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涉剧毒及化学品单位瑞森药业和信德有限公司,虽然这些单位没有发生过大的涉爆涉毒治安案(事)件,但仍存在治安隐患苗头和漏洞。治安大队和派出所要加强对危险爆炸物的销售、使用的每一个环节的检查督促工作,对使用危爆物品的要严格掌握,并落实责任,做到万无一失,坚决遏制涉枪涉爆案件和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加强消防管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2011年,我县农村地区共发生火灾事故24起,占全县的46%,并呈明显上升趋势。消防大队和派出所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及时加强对农贸市场、农民居住区和农资、农产品仓库的消防管理,要帮助农民组建业务消防队,并进行防火、灭火知识教育,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加强交通管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2011年底,我县农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2.6万余辆,占全县的66%;农村地区发生交通事故22起,占全县的68%。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会越来越多,而随之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会越来越多,交警大队和派出所要经常对广大农民开展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维护好农村道路交通秩序,坚决制止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发生,并要管住农村的车辆,制止无牌无证摩托车在乡村道路上行驶。
(五)发挥治安管理员作用,使其成为维护农村地区稳定的“桥头堡”。2011年12月份,我县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按照“每村一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一名治安管理员”的标准,在全县277个行政村都建立了高标准的警务室,落实了治安管理员,为他们全部配备了警用电动自行车、笔记本电脑、执法记录仪等装备,并通过岗前培训、跟踪指导、“轮值轮训”等形式,使治安管理员明白了“干什么、怎么干”,使其真正的发挥了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基层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成为工作的“明白人”。通过对治安管理员的业务知识和“轮值轮训”培训,切实提高他们业务基础知识和实战应用能力,使他们尽快成工作中的行家里手。成为群众的“勤务兵”。通过他们掌握辖区社情民意、摸排化解矛盾纠纷、搞好治安防范,并开展救济、优抚、代办户口等各项便民服务,增强警民鱼水情,提高群众满意度。当好群众的“守护神
”。治安管理员工作在农村社区一线,在服务群众的同时,还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当好矛盾纠纷的“化解人”。治安管理员在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的原则,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采取预警在先、控制得当、回访及时等有效方法,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做好法制教育的“宣传员”。广大治安管理员要结合日常工作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防火、防盗、防诈骗等知识,提醒群众注意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使他们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制的途径解决问题。
文章出处:调研处
文章作者:dyc
Copyright © 2003 邯郸市公安局调研处 All rights reserved
第四篇:关于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关于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维稳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找准位置,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所以说只有切实抓好农村稳定工作,才能实现农村长治久安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加快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下面,我就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稳定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基层干部要具备应用的素质
1、要有公心。就是要有一颗甘当公仆、执政为民之心。要少存私心,先公后私,坚持无私奉献做表率。“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是最拥护那些有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心里总想着群众的领头人。要有大局观念,以大局为重,不因一时之利而起贪欲,不因一己之私而失去理智。
2、要有实心。坚持实事求是,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些与他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特别是要大力为弱势群体、特殊群体排扰解难,切实为他们解决好实际问题。如在发放救灾救济款物、解决低保等问题上给予大力倾斜。同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并告知当事人具体情况。
3、要有恒心。农村稳定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会一劳永逸。只要人与人相处,总会有磕磕碰碰,总会有不同的、新的矛盾出现,所以我们基层干部必须持之以恒,对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要常抓不懈。在调处具体矛盾纠纷时,要具备足够的耐心,注意倾听,并且耐心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促使矛盾化解。
二、基层干部要讲究做事、调处矛盾的原则
1、要依法办事,不能以权代法。调处矛盾纠纷,必须坚持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事。
2、要依规办事。村务、政务公开要及时、彻底,把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制度落到实处,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突出矛盾和问题。
3、要依民就事。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要高居于群众之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相信群众中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依靠群众
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基层干部要及时处理化解矛盾纠纷
1、要宜早不宜迟。就是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的疾苦,了解存在问题,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对掌握了的不稳定因素,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调解,坚持把矛盾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这样,矛盾纠纷刚一出现就进行化解,既轻松,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2、要宜细不宜粗。调处矛盾纠纷时,要弄清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不能粗枝大叶,草率了事。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化解工作。
3、要宜软不宜硬。调处矛盾纠纷要以宣传教育、做好思想工作为主,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能以势压人,更不能高高在上,我行我素,独断专横。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矛盾纠纷,要果断坚决调处,当断则断,不要推,以免矛盾激化,酿成大的祸端。
四、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1、要积极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改善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村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2、要加强村级组织廉政建设,严惩腐败,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争得群众的信任;
3、要增强群众观念,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办事水平,讲究工作方法,做到让群众满意,还干部清白,增强干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防止和减少因工作方法不当而引发和激化矛盾。
4、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裁体,加大对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培训,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就业新渠道,让农民有事可为,有钱可挣。农民因勤而乐,因富而安,富乐生和谐,从而促进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第五篇:浅谈如何做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
农村信访工作更多的是要凭经验、凭知识、凭感情、凭定力。凭经验就是靠经验办事,用经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凭知识就是多学习相关的法律、规章,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学习,提高接访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凭感情就是和信访人搞好关系,在包村过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打好群众基础。凭定力就是不要有埋怨情绪,要按照上级要求,把工作干好、干实。做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加以重视:一是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信访工作的沟通交流,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要有一个规范的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由排查情况到落实情况逐一汇报交流,逐一分析,研究措施、确定责任人,抓好落实,逐步减少信访案件。另一方面在信访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原则,即群众利益第一,来访群众设定有理,争取多数、孤立少数。要站在群众的一面想问题,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要理性地接待来访群众,公正、公平地处理矛盾纠纷;在一些群体性上访案件中,必须坚持争取大多数上访群众站在党的一面。最后是建立排查制度。排查就是为了排查隐患,对信访案件有一个准确的预判,尽可能减少非正常访和越级访。排查工作要有办法、开动脑筋想办法,研究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要积极发挥村级综治联络员的作用,同时在每个村发展1-2名“暗线”,及时掌握重点村、重点户的动向。
二是分口把关。对排查出的信访隐患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划分类别,按类别成立专门的对口化访组织,分口把关,分头调度,集中精力攻破重点、难点案件。在分口把关、对口接待中要注重方法的研究,对典型的、先进的、有实效的经验做法要进行及时总结,做好各分口组织间的经验交流,并向全县推广,推动全县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态度问题。解决信访问题,态度很重要。在接访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热情、热心,认真倾听上访群众的苦衷,深入分析案情的原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与上访群众发生冲突,使矛盾有个缓冲,给上访群众满意的答复。四是程序问题。接访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程序,按程序办事。对涉及县直部门的,要及时与县直部门沟通,做到低调沟通。对能拿出书面意见的要给予书面答复,要深入研究答复意见,把案子办成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