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尊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组织:
对于我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我认为这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多次的深入学习和讨论,从而使我们对《决定》的内容更加明晰。所以我想向党组织汇报一下我的感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其涵义深刻,对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城乡规划一体化。即要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进一步说就是要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到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其次产业布局一体化。即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将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发展统筹考虑,使城乡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再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即在统筹城乡规划的基础上,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包括道路、给排水、公共交通、通信等,未来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只是居住地点的不同,而不是文明程度的差别。最后提到公共服务一体化。即农村和城市要具有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包括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设施等。
我们固然知道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做出不懈努力。我们要要深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应的各项改革。一是要着力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根本动力。从教育体制来看,主要是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引导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配置,大幅度提高农村学生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要改革农村教育内容,逐步构建适合农村特点的教育体制。从就业体制改革来看,要统筹城乡就业,打破城乡分割的就业体制,ww w.zlku.ne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地从农业转向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向城市就业,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特别是取消城市招工的户籍限制。从医疗卫生来看,要建立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农民得了病看得了病、看得起病。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来看,要逐步建立覆盖每一个农民的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要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采取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还要深化金融、财政体制改革。从财政体制来看,要加大对县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建立对产粮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让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的地方财政不受穷,农民种粮食不受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农民愿意种粮,地方政府愿意抓粮食生产,种粮大县农业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得到更快地发展。从金融体制来看,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引导更多的资金能够进入农村,服务于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引导更多的生产要素诸如人才、技术流向农村,通过市场盘活农村资源。
综上我的想法是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评体制和机制。引导各级政府在继续搞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府把更大的物力、财力和注意力转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中,着力于克服和消除规划上的空白,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划、村落布局规划等。不仅要制定规划,更要将规划落到实处。大力发展农村各项产业。最终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有物质基础和雄厚财力,促进农村全面繁荣。
汇报人:张坚
2008年11
第二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课件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理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为下一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新方针和新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应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不少地方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市和农村各搞各的,其结果是虽然城市发展较快,但农村发展滞后且乡村建设散乱无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状况不仅使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而且使城市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最终将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二是应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发展的差距在基础设施方面尤为明显,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要针对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各种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强化城乡设施衔接、互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特别要增加对农村道路、水、电、通信和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提高上述设施的质量和服务功能,并与城市有关设施统筹考虑,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三是应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欠账太多,目前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按照有利于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尤其要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在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从体制机制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必须从现在起就做好规划、留好接口、逐步靠拢,一待条件成熟,就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运作。
四是应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近年来农民收入之所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出务工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的非农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在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逐步实现城乡就业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育要素市场、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与过去相比,现行的城镇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已有了较大改进,但当前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仍受到许多不合理的限制。应将农民就业问题纳入整个社会的就业体系中,有关部门要逐步把对城镇失业人员在就业和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身上,促进他们到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
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要把农民工及其所携家属在城镇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工作列入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社区的管理责任范围,并将相应的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五是应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要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管理体系,改变一些地方政府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做法,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相关制度方面的作用。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要改革农村征地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并完善法规,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什么是城乡一体化?
来源:成都决策咨询网 发布时间:2006-07-11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
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大统筹勾勒出城乡和谐之美 —— 鹤壁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综述
作者:李志刚
日期:07-08-03 07:02:37 城乡一体化上承城镇化,下启新农村建设,是城镇化向农村辐射延伸、新农村建设水平向城镇化方向提升的对接点。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性示范市,鹤壁市坚持城乡一体化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抓,将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两个支撑点,协调发展,一方面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又反过来有力地促进并支持了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城乡融合、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破题:以城乡一体化统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立足鹤壁市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市情,打破就城镇抓城镇、就农村抓农村的二元思维,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市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以城乡一体化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辐射带动、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向深度广度推进,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将城乡一体化作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村与城市共享现代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和总抓手,统揽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延伸和辐射: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方式;而农村的发展,可以为城市提供工业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能有效增强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互动双赢。
良好的村容村貌是加快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鹤壁市在广大农村积极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市已发展沼气用户2.02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7处。今年全市计划新发展沼气用户1.7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鹤壁市在农村绿化中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做到一村一品、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效益,网、带、片和乔、灌、草相结合。城乡一体化重点示范村的绿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指导,基本达到了“村在林中、户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目标。
城乡一体化,不仅是硬件建设的一体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一体化。
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选准载体。鹤壁市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三十佳(十佳农民、十佳农户、十佳村镇)创评活动和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四进农户”活动。今年初,鹤壁市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在全市农村实施了信息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在各村建立信息文化服务站,组织农民群众学理论、学政策、学文化,为农民致富插上了翅膀。
机制创新: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要使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必须有相应的工作机制做保证。鹤壁市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市政府出台了《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和配套措施,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彻底消除了户籍制度的“等级烙印”:取消了“非农业”和“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改二元制为一元制;取消了“农转非”计划限制,实行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条件下的准入制度;进城落户的农民在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经济适用住房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让城乡居民尤其是失地农民老有所依、病有所治、困有所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市委、市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标。对城乡就业困难群体,鹤壁市采取不同的措施,统筹兼顾,分类帮扶。鹤壁市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方式,帮助“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并使无就业能力的家庭享受到足额城市低保,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造血”优于“输血”。鹤壁市转变以往就业工作重城轻乡的观念,将城乡就业工作统筹考虑,在做好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纳入就业计划和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实践经验上而提出的一个大思路、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思维。为此,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切实抓紧抓好。
一、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在“十一五”时期,要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加大政府对农业增加投入的力度
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就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要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防控体系。
3.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管理。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十一五”时期,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有条件的地方,农户在承包期内可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种树造林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推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
2.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具体来说,就是:一要保护农民利益;二要保护粮食安全;三要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对粮食主产区农民实行重点保护,调整粮食补贴的范围和方式。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吞吐调节机制,灵活运用进出口和国家储备等手段,稳定市场和价格。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必须打破地方封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搞好粮食产销区的衔接。
3.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在“十一五”时期,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改革和精简机构、压缩人员、节减开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乡镇机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调整支出结构、节减经费开支,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确保改革取得成功最重要的配套措施。这项工作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2)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强化县级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3)建立健全村级“一事一议”的筹资投劳管理制度。为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的筹资投劳管理,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4.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作用。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5.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要按照党中央开展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搞好农业综合执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而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则更应摆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十一五”时期,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公共教育体系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不断提高其水平和质量,提升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发展面向农村子弟的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继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2.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着力完善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4.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化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
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十一五”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收的积极性
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2.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重点是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此外还要继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3.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中学也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广泛调
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4.全方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要繁荣小城镇经济,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5.切实做好农村扶贫工作
要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实行社会救济,适当提高救济标准;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要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对低收入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开辟增收渠道,减少和防止返贫。健全扶贫投入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所有扶贫资金的使用都要实行公示公告和报账制度,严格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即时足额到位,真正使贫困户受益。
第四篇: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汇报
xx街道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汇报
xx街道总面积226平方公里,辖118个村(居),总人口10.5万人,其中农村行政村110个,农业人口9万人,农村总户数2.7万户。简要汇报一下我们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做法。
一、工作情况
2007年2月份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中心,四个副中心”城市高端规划,坚持“一年大变化、二年强功能、三年建新城”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既定的“一立一破、一扩一缩、一分一合”的六个重点,全街道预计全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39.8%;完成财政收入1.0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00万元,同比增长37%和34%;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58%;全年街道共完成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达到9200万元。
“一立”,就是调整确立了发展大框架
结合实际,确立了以连接九台和程戈庄的xx大道为轴,以万家庄、箭口为两点的 “一轴两点”发展框架。“一轴”就是将今年新建的xx大道往西延伸到程戈庄,将xx工业新区和原程戈庄工业园连成一体,形成发展的主轴线。“两点”就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万家庄一点和为轴线企业二级配套的小企业箭口一点,形成了 “一轴”带“两点”,“两点” 托“一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大大增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破”,就是破解了发展中遇到的新难题
加大投入,修建乡村道路31条、126公里,解决了32个村行路难问题和项目承接能力问题。引进了青墩水库自来水,解决了水这一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对xx工业新区内所有高低压电网进行改造,满足了新区项目建设需要。
“一扩”就是扩展了思想境界、扩张了经济总量和产业发展领域。
首先是扩展了思想境界。把街道发展放在诸城市的大框架中去构思,坚持高端定位、高起点规划。在街道驻地,规划建设了五大功能板块,快速打造了区域核心。其次是扩张了经济总量。加快了xx工业新区、箭口二级配套产业园和程戈庄木器工业园的载体建设,依托载体,全年共开工建设的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2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个,培育起精典钢构、泰瑞机械、顺合木业、恒大汽车内饰、泰王包装、亚恒工贸、友谊服饰、洪森肉制品、华恒钢管等9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延伸拉长了机械制造、汽车配件、针织服装、食品加工、木器加工、化工建材六大主导产业链。全街道新增限额企业21家,限额企业总数达到85家,预计全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46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58%。扩大了xx钢材木材市场、xx综合农贸市场的运营,使两处市场的营业收入分别突破了10亿元和3亿元大关。再是扩张了产业发展领域,通过招商引资,清华大学决定投资对5000亩的汉王山进行综合开发,建设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中心,实现了文化等新兴产业的扩张
“一缩”:就是缩小了xx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差距。
一是外在形象对接。街道投资8300万元对泰薛路、得利斯大道、工业大道、xx大道和万解路进行了高档次绿化,绿化长度40公里,共栽植各类苗木100多万株,其中雪松10万株,其它各类乔、灌木90万株。二是园区对接。规划的xx工业新区直接与开发区相连接。三是产业对接。规划建设了福田配套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和二级配套产业园。
“一合”就是聚合区划调整资源,形成了发展合力
聚合人力资源,组建起了一支干部职数多,整体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发展团队。聚合设施资源。对驻地设施进行集中开发建设,规划建设了行政办公区、工业项目区、综合服务区、运动休闲区、居住区等五大功能板块,打造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副中心。聚合产业资源。规划建设了16平方公里的xx工业新区。新区投资5300万元,完成了水、电、路、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业新区迅速成为了全街道最具有投资吸引力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
“一分”就是建设农村社区,分流了机关人员,让老百姓分享了公共服务和发展成果。
在全市建起第一个农村社区——松园社区的基础上,按上级要求,全街道设置了20个社区。落实了设施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五个保障,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网络化技术平台,首创了社区服务智能化运行模式,深化了社区建设,让农民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到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到了政府公
共服务和发展成果。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
二、下步打算:
我们xx街道有城区有农村,城市资源少,农村资源多。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
一、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完善“一轴两点”规划,“一轴”与“两点”互动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发展。
二、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建设好xx工业新区,争取更多的大项目、高新项目、外向型项目落户,实现以工促农。
三、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扶持力度。
六、继续探索城乡党组织联建,健全完善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
第五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恩点公务员论坛-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为无数考生实现了公务员的梦想价值,源自恩点„„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实践经验上而提出的一个大思路、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思维。为此,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切实抓紧抓好。
一、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1.加大政府对农业增加投入的力度
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就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要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3.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土地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有条件的地方,农户在承包期内可根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推动新办乡村工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具体来说,就是:一要保护农民利益;二要保护粮食安全;三要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对粮食主产区农民实行重点保护,调整粮食补贴的范围和方式。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吞吐调节机制,灵活运用进出口和国家储备等手段,稳定市场和价格。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必须打破地方封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搞好粮食产销区的衔接。
3.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
【】――恩点公务员考试论坛恩点公务员考试论坛专用模板第1页
恩点公务员论坛-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为无数考生实现了公务员的梦想价值,源自恩点„„
改革任务。在“十一五”时期,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改革和精简机构、压缩人员、节减开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乡镇机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调整支出结构、节减经费开支,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确保改革取得成功最重要的配套措施。这项工作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2)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强化县级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3)建立健全村级“一事一议”的筹资投劳管理制度。为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的筹资投劳管理,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4.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农村的作用。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
5.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法
“十一五”时期,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不断提高其水平和质量,提升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发展面向农村子弟的中等职业教继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2.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着力完善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恩点公务员论坛-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为无数考生实现了公务员的梦想价值,源自恩点„„ 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4.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化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
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收的积极性
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2.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重点是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3.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中学也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
4.全方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5.切实做好农村扶贫工作
要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易地扶贫;对低收入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开辟增收渠道,减少和防止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