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完成情况报告(大全)

时间:2019-05-12 19:4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完成情况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完成情况报告(大全)》。

第一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完成情况报告(大全)

县人社局在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完成情况报告

县人社局在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中坚持以服务创业为责任,以成就创业为目标,依托县、乡镇、社区三级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尽心尽力为创业者保驾护航。构筑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已成立了“兴文县创业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全县农民工创业工作的综合管理、指导和服务。为创业人员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市场开拓、技术服务、法律维权等“一条龙”服务。充实了创业指导专家队伍,聘请一批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家组建了“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为创业学员提供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开展专题服务活动,通过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开展送岗位下乡”、“送政策下乡”等活动,既方面了劳动者、农民工就近就业,又为创业者提供了服务平台。几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7000余人。

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县劳动监察大队围绕以下要点开展工作。加强学习,提高监察工作员业务素质。县劳动监察大队认真学习《劳动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的相关业务法律法规,奉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构建更高素质的劳动监察队伍;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在处理案件时向投诉者作出法律解释和宣传,同时在公共场所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还将劳动监察举报电话在工地、工厂等场所公布,方便农民工表达诉求;规范用人单位用工制度。用人单位规范的制度能保障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县劳动监察大队定期对单位进行巡查,指出单位在制度方面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并责令改正。给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制度环境。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我县新型农村及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启动,将逐步扩大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同时尽力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转接工作。

第二篇: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汇报

xx街道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汇报

xx街道总面积226平方公里,辖118个村(居),总人口10.5万人,其中农村行政村110个,农业人口9万人,农村总户数2.7万户。简要汇报一下我们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做法。

一、工作情况

2007年2月份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中心,四个副中心”城市高端规划,坚持“一年大变化、二年强功能、三年建新城”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既定的“一立一破、一扩一缩、一分一合”的六个重点,全街道预计全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39.8%;完成财政收入1.0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00万元,同比增长37%和34%;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58%;全年街道共完成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达到9200万元。

“一立”,就是调整确立了发展大框架

结合实际,确立了以连接九台和程戈庄的xx大道为轴,以万家庄、箭口为两点的 “一轴两点”发展框架。“一轴”就是将今年新建的xx大道往西延伸到程戈庄,将xx工业新区和原程戈庄工业园连成一体,形成发展的主轴线。“两点”就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万家庄一点和为轴线企业二级配套的小企业箭口一点,形成了 “一轴”带“两点”,“两点” 托“一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大大增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破”,就是破解了发展中遇到的新难题

加大投入,修建乡村道路31条、126公里,解决了32个村行路难问题和项目承接能力问题。引进了青墩水库自来水,解决了水这一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对xx工业新区内所有高低压电网进行改造,满足了新区项目建设需要。

“一扩”就是扩展了思想境界、扩张了经济总量和产业发展领域。

首先是扩展了思想境界。把街道发展放在诸城市的大框架中去构思,坚持高端定位、高起点规划。在街道驻地,规划建设了五大功能板块,快速打造了区域核心。其次是扩张了经济总量。加快了xx工业新区、箭口二级配套产业园和程戈庄木器工业园的载体建设,依托载体,全年共开工建设的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2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个,培育起精典钢构、泰瑞机械、顺合木业、恒大汽车内饰、泰王包装、亚恒工贸、友谊服饰、洪森肉制品、华恒钢管等9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延伸拉长了机械制造、汽车配件、针织服装、食品加工、木器加工、化工建材六大主导产业链。全街道新增限额企业21家,限额企业总数达到85家,预计全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46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58%。扩大了xx钢材木材市场、xx综合农贸市场的运营,使两处市场的营业收入分别突破了10亿元和3亿元大关。再是扩张了产业发展领域,通过招商引资,清华大学决定投资对5000亩的汉王山进行综合开发,建设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中心,实现了文化等新兴产业的扩张

“一缩”:就是缩小了xx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差距。

一是外在形象对接。街道投资8300万元对泰薛路、得利斯大道、工业大道、xx大道和万解路进行了高档次绿化,绿化长度40公里,共栽植各类苗木100多万株,其中雪松10万株,其它各类乔、灌木90万株。二是园区对接。规划的xx工业新区直接与开发区相连接。三是产业对接。规划建设了福田配套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和二级配套产业园。

“一合”就是聚合区划调整资源,形成了发展合力

聚合人力资源,组建起了一支干部职数多,整体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发展团队。聚合设施资源。对驻地设施进行集中开发建设,规划建设了行政办公区、工业项目区、综合服务区、运动休闲区、居住区等五大功能板块,打造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副中心。聚合产业资源。规划建设了16平方公里的xx工业新区。新区投资5300万元,完成了水、电、路、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业新区迅速成为了全街道最具有投资吸引力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

“一分”就是建设农村社区,分流了机关人员,让老百姓分享了公共服务和发展成果。

在全市建起第一个农村社区——松园社区的基础上,按上级要求,全街道设置了20个社区。落实了设施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五个保障,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网络化技术平台,首创了社区服务智能化运行模式,深化了社区建设,让农民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到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到了政府公

共服务和发展成果。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

二、下步打算:

我们xx街道有城区有农村,城市资源少,农村资源多。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

一、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完善“一轴两点”规划,“一轴”与“两点”互动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发展。

二、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建设好xx工业新区,争取更多的大项目、高新项目、外向型项目落户,实现以工促农。

三、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扶持力度。

六、继续探索城乡党组织联建,健全完善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

第三篇: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txt老子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老子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 男人 这花花世界,我要用什么颜色来吸引你。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逆势而上,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而且与全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基本同步,反映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面临着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强化对农业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体制支撑。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城乡结构来看,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同时,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全覆盖格局的初步形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城乡关系将呈现发展差距缩小、协调水平提高的新趋势。

从阶层结构来看,随着城乡创业者队伍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财产性收入比重不断提高,中等收入者群体将呈现加快成长的态势。特别是随着现代农业、农村家庭工业和生产生活服务业创业主体快速成长,拥有投资创业性收入的农民群体将呈现迅速扩大的趋势;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农民来自土地、住房和集体资产分配的财产性收入将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落户、转换身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将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随着城乡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低收入群体将呈现总体缩小的趋势,但农业劳动者群体增收慢、城乡低收入家庭增收难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更加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更加关注平均数下掩盖着的不平衡,更加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群众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刺激消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消费潜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农村居民物质消费水平将有所提高,并逐步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文教娱乐、休闲旅游等精神消费拓展。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城乡人员的沟通、城乡文明的渗透,缩小城乡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差距。

这些结构性变化表明,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并强调要加快调整城乡结构。面对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浙江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

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才能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浙江要在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进程中,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推动政府公共资源和城市生产要素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使农业劳动者和农村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市更多地吸纳农民进城就业,促进进城农民转变为稳定就业和长久居住的城市市民。

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这不仅为农民创业就业、落户城市提供了平台,也为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提供了通道。浙江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措施,努力在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县域农村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既让留在农村的农民安居乐业,又为推进城镇化提供坚实支撑。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浙江要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后的新形势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新经验,积极探索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业劳动者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的有效途径。这包括:通过组建股份合作实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创业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加大政府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保护力度和农业补贴力度,增加农业劳动者的保护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和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建立健全职工最低工资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消费水平挂钩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群体收入。

积极探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要素的配置容易倾向于高收益、高回报的非农产业和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促进资源要素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经过多年努力,浙江已经初步完成了公共资源配置在种类上对农村“补缺”的任务,改变了公共服务“城多乡少”的局面,下一步将致力于建立健全向“三农”倾斜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这主要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体作用,将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农村,加快改变公共服务“城高乡低”的状况,促进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和城乡融合;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集聚,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

深入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浙江在前一阶段统筹城乡发展中,已对就业、教育、卫生、社保、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作了一些探索,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其重点是:继续深化农地经营、土地使用、集体产权、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内部的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城乡融合,特别要以进城就业农民融入城市、有序转变为市民为突破口,在提供城市公共服务、放宽城市户籍准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实现养老保险转续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促进更多的进城就业农民落户城市,享有与当地城市居民同等权益。

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一场深刻变革,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浙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应按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要求,推进农民创业就业方式转变;按照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按照提升农村民生水平的要求,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按照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要求,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同时,在坚持过去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子,着力健全规范的工作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着力打造服务型基层组织,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融为一体的“组团式”服务格局;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加快推广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四篇:欧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启示

欧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启示

摘要:欧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性和稳定性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城乡差距较小,而之所以能够较好地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城乡一体化,与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路径选择有直接关系。考察欧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路径,对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欧盟;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7-7685[2011)06-0062-03

2010年7月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城镇人口达6.2亿。到2009年底,中国城镇人口总量为美国人口总数的两倍,比欧盟人口总规模还要高出1/4,城镇化规模居全球第一。但目前中国呈现出典型的不完全城镇化特征,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严重不协调。当前,德国、法国、英国及其他一些欧盟重要成员国的城市化水平都高达90%左右,形成了一种城乡统筹、分布合理、均衡发展的互动模式。

一、欧盟部分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经验

(一)英国

英国城乡一体化的路径是“狭义农业――广义农业――非农产业”。狭义农业就是种植业,马克思称这种农业为“真正的农业”。广义农业是农、林、牧、养殖业的总称。非农产业指农业以外的手工业、商业、服务行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首先,种植业的劳动力不断向非种植业转移。其次,种植业和畜牧业劳动力不断向家庭副业(手工业)转移。再次,广义农业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最后,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的非农化道路正是沿着这四个层次逐渐展开。据统计,截至工业革命前,英国城镇居民数量已达12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1%,城市化可谓初具规模。农村居民大量从事纺织、制陶、采矿、木材和粮食加工贸易等非农产业,已经逐渐摆脱以农为生的状态,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33%,加上城镇居民则非农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54%。因此,英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延续长,城市的形成和农村发展的基础都比较好,这为当今英国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英国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强制性为主要特点,但最重要的启示是强调和突出农民的主动性和重要性,重点进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而不是被动等待城市反哺。正是通过这种农村内部产业升级与裂变才形成了农业劳动力人口就业非农化,才提升了农村生产力水平,进而增强了其自身与城市要素流动的实力,最终促进了英国城乡一体化。

(二)法国

法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沿着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内向集聚的方向展开的,其起步较早,起点高、进程快。起初借助于工业化推动,外加战争诱因推动了大城市快速发展,集中表现为城市人口急剧增加,180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20%。1900年法国的电力普及到了所有城镇,在工业急剧快速扩张的带动下,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0%。一战后由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猛增,城市化水平逐步达到80%左右。

经过多年发展,法国城市化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包括发展速度失衡、区域间矛盾突出、农村劳动力普遍出现老龄化等。法国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两类措施,一类是鼓励农民在农村创业,但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农村就业机会有限,物质文化生活贫乏、单调,难以吸引农民,城市的平均收人大概是农村平均收入的3倍,政府投资又集中在城市地区。城乡间的这种不平衡,自然强烈地吸引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另一类是控制大城市盲目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法国政府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在巴黎附近建立卫星城,以均衡分布工业和人口,缓解巴黎地区过分膨胀的问题。二是政府适时采取措施对老城进行改造,优化城市环境,提高住房质量,改善交通设施,刺激就业,扶持新兴产业,期望建立更为健全、能吸引居民的城市生活环境,以重新发挥老城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作用,使法国城乡基本趋于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大格局中。

(三)德国

当前,德国及其他一些西欧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高达90%左右,形成一种城乡统筹、分布合理、均衡发展的独特模式。其主要经验有:

1.构建均衡发展的协调机制。德国在城乡建设和区域规划的政策上始终贯彻两大重要原则: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平等的生活环境,减小各地区的差异。二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使后代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职能分散在全国各地,形成全国城市均衡分布的局面。德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立法,把保护村庄原有形态、有限度的改造更新老建筑和保护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村庄更新的主要任务,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在城乡建设上确立“等值化”目标。上世纪五十年代,德国赛德尔基金会所倡导的“等值化”理念得到实践: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实现“农村与城市生活不同但等值”的目标,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这一计划在巴伐利亚开始实施后,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并在1990年起成为欧盟制定农村政策的方向。目前,在巴伐利亚州,农村地区占州总面积的80%以上,为近60%的人口提供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城乡等值化的核心思想是:让农民在工作条件、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社会待遇等生活质量方面与城市形态不同类但等值。农村建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根据农村的向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传统,尊重和保护农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不盲目照搬大城市的生活模式。

3.统一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了“城市化”的门槛。德国宪法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如公民在选举、工作、迁徙、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平等的权利,在社会上没有明显的农工、城乡差别,可以说农民享有一切城市居民的权利。农工差别只是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别。只要农民进城工作,按章纳税,进入社会保障,就成为城市居民。20世纪50年代,出台了农民卖地退休补贴政策,对农民卖地退休者国家给予额外退休金,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欧盟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举措

欧盟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关键工具是欧盟的地区政策。欧盟的地区政策是以影响和干预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或空间布局为首要目的,为促进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而由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的法律、经济和行政措施的总和。具体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公共投资、产业布局等,各国依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的制定和使用。“区域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区域差距,纠正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促进共同繁荣。欧盟的地区政策又称为结构政策,是欧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支柱。早在1975年的欧共体时代就提出建立地区发展委员会和欧洲地区发展基金,1978年又通过一项全面的共同地区政策,包括确定落后地区并向其提供广泛的财政援助;保证共同体各方面的 政策、措施能照顾到地区问题;协助成员国实施各自的地区政策等。共同体开始有步骤地通过反市场化政策来解决落后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欧盟的区域政策加快了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强化了这些区域对一体化的支持力度,保证了一体化效率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欧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启示

(一)加快农村发展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手段

促进农村地区开发是欧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确立农村地区开发的主体,欧盟设立了一系列基金。如,欧洲农业指导保证基金、欧洲社会基金及欧洲地区开发基金。这三大基金共同构成欧洲农村的开发主体。其中,欧洲农业指导保证基金的设立便是为了消除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农村开发。欧洲农业指导保证基金的补贴项目种类涵盖了农业和农村开发的各个方面,包括非粮食农产品生产在内的有生产潜力的项目;有关地区特产、高品质农林产品的项目;与农林业开发相关的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给农村妇女创造兼业或增加收入的多样化项目;事关村庄修复、开发及保护农村传统的项目;农地、林地的场地建设项目等等。欧盟的资金支持主要集中在落后地区,资金使用占欧盟三大基金的70%以上。而各成员国基本上都采取类似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二)科学的空间规划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

欧盟通过空间发展展望计划(ESDP)以期形成新型“多样化”的城乡关系,建立社会、经济、环境三位一体的平衡城乡空间,并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欧盟通过以人口、经济为标准的乡镇分类方法,推行针对性的开发管理政策,加强村镇节点和线性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进行农村空间结构优化。采用强化空间规划布局的前提手段,对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基础设施进行统筹,达到科学发展农村、优化农村空间结构的目标,进而实现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

(三)持续的资金投入和专门机构的设立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保证

欧盟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早期阶段(1957-1974年)、形成阶段(1975~1988年)、演进阶段(1989-2006年),2007年后进入新阶段(2007~2013年)。每个阶段都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规划,如1994年的“六年规划”,2000年的“七年规划”,2007年的“七年支出计划”,而且从欧盟总预算中拨付的资金不断提高。除欧盟财政预算资助的基金外,为配合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欧盟还利用贷款工具,即通过欧洲投资银行提供政策性贷款支持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另外,欧盟委员会下设36个司级单位,其中1个司为地区政策总司,专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地区经济政策。1994年,欧盟还成立了地区委员会,对区域政策进行咨询和评估,提出协调区域发展、反映居民意愿的政策建议,供欧盟和欧洲议会参考。此外,欧盟下设的农业总司和社会总司,对扶持地区发展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张佳睿)

第五篇: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破解“三农”工作难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我国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为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的基本判断。这个基本判断,准确把握了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今后制定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点,是统筹城乡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基本依据,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亿万农民的共同心愿。全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各地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战略部署,努力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活力。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在充分肯定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许多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困难: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对外开放局面发生深刻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这些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总根子是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提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为破解我国“三农”发展难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其所造成的深层次矛盾,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指明了根本出路和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这些年来,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业基础地位不牢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业生产成本迅速上升、比较效益明显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城乡要素市场配置不均等,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城乡公共服务存在明显差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面对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从而全面推进我国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成为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的大国,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具备了从根本上消除形成城乡差别、制约农村繁荣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条件和能力。各地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从各个方面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步伐和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融合一体,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实现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作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今年中央新增加的1000亿元投资中,有340亿元用于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后两年的4万亿元投资中,还有相当数量用于“三农”,这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同贯彻落实当前中央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综合考虑,积极推进。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统筹兼顾的任务繁重,领导协调的难度很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机结合起来,使这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既要抓住有利时机和条件,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改革步伐,又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又要注意探索分阶段、有步骤的过渡形式和制度安排,循序渐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总结经验、分类指导。要找准突破口,明确思路,抓住重点,讲究方法,力戒急于求成、一刀切、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切实把这项顺应亿万农民共同心愿、利国利民的大事抓紧、落实

下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完成情况报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完成情况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赵洪祝(浙江省委书记)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课件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理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

    城乡统筹,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9.04.27)5则范文

    城乡统筹,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忠法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

    关于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吉炳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实践经验上而提出的一个大思路、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是全面建设小......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恩点公务员论坛-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为无数考生实现了公务员的梦想价值,源自恩点„„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在处理......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经济一体化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经济一体化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城乡关系,是彻底破除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记者:讷河是一个有着73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和连年自然灾害频发等诸多因素影响下,2008年讷河财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