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9:2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在目前**市城镇居民消费基本饱和、消费市场缺乏新热点的情况下,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是当前消费领域必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市农村消费市场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一、**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

2005年,**市的农业人口为64.5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2.9 %,是**市当前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4%,根据农村住户百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农村居民“十五”期间的消费支出增副分别是:食品消费支出7.7%;衣着支出为5.54%;居住支出为9.0%;家庭设备支出为1.3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9.10%;医疗保健支出为21.12%;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4.33%;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为3.34%。总的来看虽说是程上升区势,但消费起点还是比较低,2005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93.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369.9万元,人均消费仅为1985元,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5153元相差3168元,市场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二、制约**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村收入增长减缓。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特别是2000---2005年这段时间里,农产品的价格普遍看好,农民收入比较稳定,对家电、建材等大件消费品的需求较强烈,农村市场稳步发展。但从2002年开始,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收入大受影响。收入增幅连续几年回落,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减弱。

2、消费观念比较落后。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渐改变。但在农村,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态度普遍存在,电风扇、电视机仍是农户家中主要耐用物品,对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购置持谨慎态度。而农村婚丧喜庆舍得铺张浪费等旧习惯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环境仍然较差。据调查,目前**市农村居民家庭已购的大件物品中不少处于闲置状态,原因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供应跟不上,电压不稳定,二是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用水不方便,洗衣机的使用受到限制,三是广播电视信号比较弱,收听、收视效果差,四是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商业网点乡村设置不方便,五是服务网点少,维修不方便等。

4、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表现在农村市场秩序不好,农民对购买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心有余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5、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据调查,不少企业拿城市需要的商品来供应农村市场,有些生产企业和流通组织将库存滞销积压、长期卖不出去的商品向农村推销,致使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与农村需求结构严重错位,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一个障碍性因素。

三、开拓**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对策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农村市场销售滞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不提高,整个市场就像无源之河、缺水之海,流动不起来。当前,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消费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除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投资外,可鼓励农民投资办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3、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要配套。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4、组织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鼓励和扩大消费。目前**市农村商业流通组织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虽有一些电器、建材、五金等个体店,但大多规模小,

第二篇: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在目前**市城镇居民消费基本饱和、消费市场缺乏新热点的情况下,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是当前消费领域必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市农村消费市场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一、**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

2005年,**市的农业人口为64.53万人,占全市总人

口82.9%,是**市当前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4,根据农村住户百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十五”期间的消费支出增副分别是:食品消费支出7.7;衣着支出为5.54;居住支出为9.0;家庭设备支出为1.3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9.10;医疗保健支出为21.12;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4.33;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为3.34。总的来看虽说是程上升区势,但消费起点还是比较低,2005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93.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369.9万元,人均消费仅为1985元,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5153元相差3168元,市场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二、制约**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村收入增长减缓。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特别是2000---2005年这段时间里,农产品的价格普遍看好,农民收入比较稳定,对家电、建材等大件消费品的需求较强烈,农村市场稳步发展。但从2002年开始,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收入大受影响。收入增幅连续几年回落,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减弱。

2、消费观念比较落后。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渐改变。但在农村,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态度普遍存在,电风扇、电视机仍是农户家中主要耐用物品,对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购置持谨慎态度。而农村婚丧喜庆舍得铺张浪费等旧习惯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环境仍然较差。据调查,目前**市农村居民家庭已购的大件物品中不少处于闲置状态,原因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供应跟不上,电压不稳定,二是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用水不方便,洗衣机的使用受到限制,三是广播电视信号比较弱,收听、收视效果差,四是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商业网点乡村设置不方便,五是服务网点少,维修不方便等。

4、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表现在农村市场秩序不好,农民对购买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心有余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5、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据调查,不少企业拿城市需要的商品来供应农村市场,有些生产企业和流通组织将库存滞销积压、长期卖不出去的商品向农村推销,致使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与农村需求结构严重错位,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一个障碍性因素。

三、开拓**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对策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农村市场销售滞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不提高,整个市场就像无源之河、缺水之海,流动不起来。当前,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消费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除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投资外,可鼓励农民投资办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3、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要配套。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4、组织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鼓励和扩大消费。目前**市农村商业流通组织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虽有一些电器、建材、五金等个体店,但大多规模小,零散经营。农民要买大件商品,仍然谨慎。商家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消费意识和购买欲望。农村大件物品也应送货上门,做好售后服务。增设农机、家电维修服务网点,以解决农民购买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打假力度,在农村增设消费者投诉网点,切实维护农民的消费权益,为农村市场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5、企业要面向农村,研究农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要针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为农民生产更多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农村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为占人口八成的农村居

民服务。抢占农村市场,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靠一轮宣传即可打开局面。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打持久战,开展农村市场调查,广泛征询农民对其产品的爱好程度和意见,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

第三篇:关于市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农村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及技能水平,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现代意识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依靠开发耕地等物质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日渐缩小。××市是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区域。广大农民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要实现农业现代

化,就需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市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现有农业人口199.43万人,占总人口的75.43%。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在全市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20—50岁占59.86%,平均年龄为35岁,呈现青壮年态势。2008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 34.45%,转移总量相对较大。但通过调查研究,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为:文盲占11.16%,小学文化程度占37.59%,初中文化程度占40.44%,高中文化程度占9.3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46%,而全国以上指标分别为6.8%、32.7%、49.5%、9.8%、1.2%,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同时,城乡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差异也非常明显,2007年农村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比城市人口少2.8年。按照历年的增长速度计算,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城市目前的水平需要25年左右。

2.农村人力资源科技素质偏低。

目前全市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共计78.36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口总数的66.28%。由于农村职业教育普及率低,农民受普通教育年限普遍偏短,而中小学教育中很少涉及农业技术知识,所以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同时,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制约,农民普遍思想观念保守,有77.25%的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产文秘杂烩网品表现出消极观望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因为经营管理能力差、对市场预测缺乏前瞻性、心理素质脆弱等原因,农民筹资创办的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平均寿命只有3.5年。

3.农村转移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

近年来,全市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加,但其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初中文化程度仅占66.92%。同时,在已经转移的劳动力中,有74%的人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由于缺少一技之长,外出务工者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很难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务工收入和就业稳定。

4.低素质劳动力沉积农村。

随着各级政府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加强,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人数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农村人口的整体而言,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在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性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导致越来越多的低素质劳动力沉积在农村,他们的整体特征是年龄高、文化程度低、实践技能差、素质提升难度大,已成为制约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瓶颈。

二、××市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路径选择

1.进一步增加政府投入,为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供保障。

第一,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局面,减轻农民负担,为全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促进教育环境改善和人力资本累积效应的形成;第三,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投入,从根本上摆脱农民看病难的困境,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和生产能力。

2.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文化素质。

教育是提升全市农村人力资源科技文化素质的固本之策。首先,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教育的基础功能,鼓励其构建开放式的就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确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其次,要建立有效的rrrw.com职业培训机制,依托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机构,采取先培训后收费、民办公助等形式,对进入非农产业的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再次,要建立适时培训机制,根据农民需要开设课程,采取田间指导、专题报告等授课方式,形成农民终身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

3.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思想素质。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思想素质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首先应加强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积极推动和谐家庭、和谐村组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其次应充分利用电教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普法和道德风范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崇尚

科学,破除陋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正确指导,提高农民应对风险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4.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人力资源交流中提升整体素质。

市场是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有效方式。因此,必须加强职业介绍机构建设,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定期

统计分析和公布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推动剩余劳动力及时转移,使其通过劳务输出积累资本,通过与外界交流转变观念,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第四篇:宜章县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宜章县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宜章统计局 文章来源:宜章统计局 更新时间:2012-7-26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农民,重点在农村。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使其形成新的增长点,从而达到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的。为了解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近段时间笔者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宜章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4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其中: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59.7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8%。全县村委会个数为347个,农业户127251户,按农村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消费1343元。农村人口占乡镇总人口的75.9%,农村居民消费占主导地位。从上述数据来看,我县农村消费品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从农民收入情况看。从宜章县农民纯收入看,农民购买实力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215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0元,增长21.4%,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补贴减负力度,如减免中小学费用,取消农业税,实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等,都对农民起到增收减负的作用,也为农村消费品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是从基础设施来看。“十一五”时期以来,宜章县借助扶贫开发,整体推进等项目,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14公里,100%的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已通了邮路,通讯率基本达到100%,2012年上半年止国家已给宜章县建成沼气池4500口,由此为发展我县农村社会消费品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从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看。随着宜章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使农民接触到许多新的消费理念,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转向较高一层的消费需求。

二、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繁荣活跃,上半年,宜章县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注入了活力,使农村消费品市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应该清醒的看到,期间还有一定的难度。

(一)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农民收入增长

近年来,宜章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农产品价格起伏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扬以及农民收入减缓等因素影响,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差距仍很大,从而影响了农民进一步扩大消费。因此,若不能千方百计抓好农民增收问题,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促进农村消费品的配套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目前,宜章县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还相对滞后,阻碍了一部分产品进入农家。虽然近两年国家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如电网改造、通村油路、沼气池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农村消费环境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是启动农村市场的瓶颈之一。

(三)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

目前,宜章县农村流通市场还是以私营个体小店、小铺为主,流通体系还不够健全,进货渠道比较混乱,流通成本较高。并且,一些造假者利用农民识别商品能力弱,将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投向农村消费市场,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这些都限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从而使广大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渠道产生了非常大的混差。

(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还有待于加快

农业生产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农村社会保障是抵御和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据调查,目前,宜章县农民参加农村社会保障的人数还很少。农村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都时刻困扰着农民,使农村居民未来消费支出预期增加,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

(五)农民长久以来的消费习惯影响消费增长

从古至今,我国的农民都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宜章县农民的生活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许多农民已迈向了小康,但多数农民仍然没有改变原来的“小块攒钱,大块用钱”的习惯,从而制约了消费的增长。

(六)教育支出不断增加,影响农村居民消费

随着农业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农民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大、中专院校一再扩招,使农家孩子接受中高等教育不再那么可望不可及,许多农民已将其子女教育支出列为其重要消费之一。但是,我国目前大、中专院校并非义务教育,这对于广大经济并不富裕的农民而言,无疑是一大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民的支出预期。

(七)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步伐

近几年,宜章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贸易及农业服务等环节产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程度仍然不高,既制约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农村建材、机电、农机、农贸等产品的市场需求。

三、发展农村消费品的对策建议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消费水平的增长,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推动农村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对于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扫清一切障碍,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创造良好条件

为加速宜章县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应千方百计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的推广工作,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有计划地指导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坚持发展多种经营,将农民增收与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三是要有组织地组织农村富余劳力外出务工。当前,外出务工收入仍然是全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上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等,这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是一个福音。同时,当地政府要充当好“娘家人”的角色,搞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农民收入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才不是空中楼阁。

(二)加快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把握当前国家全力支农的大好时机,从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等方面的困难。目前,宜章县已有100%的村通了公路,但有部分村级公路是“通路不通车”,而且,由于农民居住分散,组级公路同样相当重要。在发展组级公路时,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为主,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相结合,发展乡村通讯线路,使电话等通讯工具能方便地进入农民家中;在有条件的地方建水塔和相应的管道设施,让农民用上自来水等等。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总之,有一个好的消费环境,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才不是水中捞月。

(三)建设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鼓励和支持生产企业和工商企业走进农村市场

建设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是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必要条件。农村消费品市场具有范围大、容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要形成以城区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鼓励有实力的零售企业运用特许经营、销售代理等方式,改造“夫妻店”、“代销店”。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的集贸市场。一是要在政策上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在农村开设连锁店、加盟店,设置售后服务网点,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向农村转移,提高农村商业水平。不要把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商品框为“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庭耐用消费品,而应该将眼光盯在农民的各种需求上;二是要积极培育、发展农村小商品市场,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向农民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引导农民直接进入流通领域,搞活商品流通;三是要规范农村市场,整顿市场秩序。要加大城乡打假力度,让货真价实的商品占领农村市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消费热情。四是加强售后服务,提高面向农民的服务质量。

(四)千方百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强化农村生产的风险意识,同时应组织社保人员下乡,并在农村建立相关机构,使农民生活能够有所保障,能够放心消费。发展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将使农民的生产活动有所保障,将提高农民的消费信心,扩大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

(五)积极推行农村信贷消费

目前,宜章县信贷消费在农村还没有全面铺开。那么,信贷消费是否就真的只适合于是城镇居民呢?其实不然,农村居民同样有信贷消费的要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城镇居民。如前所言,农民大都有“小块攒钱,大块用钱”的习惯,但这显然与农民扩大生产、建造(更新)住房的步伐不符。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运输车辆、加工、收割等农用机械、家庭耐用消费品等对农民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教育借贷也是农民减轻子女教育负担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的消费信贷市场广阔,大有发展前景。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鼓励农民的生产贷款、住房贷款、助学贷款的发放。要大力宣传,改变农民使“现钱”的习惯,让他们用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

(六)瞄准市场,循序渐进抓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

据调查,宜章县农民的消费扩大趋向由大到小分别是:再生产、建房、子女教育、交通工具、电器和日用消费品。由此可见,再生产和建房依旧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费途径。农民要想获得更多的收入,保持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乐观,就只有增大对再生产的投入;已解决温饱的,则需要在副业上增加投资;居住条件较差的,需要改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较好的,则希望更新换代,开始重视房屋的装修。所以,虽然农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上表现得热情不高,但在再生产和建房上却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因此,应该重视农民在生产消费和住房消费的需求,发展适应农民需要的生产设备,发展事业所需的生产工具,满足不同档次需求的建材产品等。

第五篇:县农村青年劳务输出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欠发达县,乡镇企业又不发达,随着近几年劳动力转移的热潮掀起,我县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日趋增多。但如何实现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让他们尽快增收致富,已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笔者也就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先后走访了有关部门、乡镇和职业学校,并专门制作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情况调查表,于2003年1月下发至每个乡镇、村,较为详细地了解了我县农村青年劳务输出的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劳务输出已形成了一个农村经济的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积累返乡创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我县农村青年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

1、劳务输出发展及现状。我县劳务输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初输往地区仅限于本省的杭州、宁波、绍兴等地,输出对象主要是头脑灵活的农村青年,从事的工作多数为服务性质,后期逐渐扩大到纺织、机械、皮革、塑料制品和电子等行业,输往地也从本省扩大到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根据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和我们下发的调查统计等资料显示,我县有农业人口19.08万人,农村劳动力11.51万人,已外出劳动力有22397人,其中青年劳动力为17015人,占外出务工总数的75.97%。可以说,外出务工者绝大多数都是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青壮年,是农村人口中最具创造力的人,他们的文化水平、技术能力和整体素质普遍高于农村平均水平。

2、劳务输出的途径。基于目前农村的现状,我县劳务输出有两类途径,即有序输出和无序流动。其中有序输出包括劳动就业部门、职业介绍中介、职校以及乡镇、残联、团委等部门的介绍输出;而无序流动则包括亲朋帮带的、自闯天下的输出,这也是目前我县劳务输出的主渠道。

3、劳务输出产生的积极作用。我县农村人口19.08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22.5万的84.8%,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我县提出了到2020年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农村人口能否实现小康。而劳务输出则为农村人口增收致富起到了最为直接和有效的作用。2002年,我县农民劳务输出收入达9348万元,输出人员年人均收入为4368、23元,为农业人口人均收入贡献489、94元。劳务输出,还可谓广大农村青年培养“才能与见识”的大学校。我县2万多劳务大军外出打工经商,不仅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而且稳定了社会,也引回了一批创业者、经营业者和管理者,为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我县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1、择业期望值过高,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我县农村青年劳动力虽然大部分已外出务工,但仍有一部分保留着靠山吃山、守田为家的陈旧观念,摆脱不了“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抑或是吃苦耐劳精神不够,认为外出务工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几块钱,没有轻松的、薪水高一些的岗位不愿意去就业;而有的则是经过介绍外出到企业,一看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第二天就走人了。

2、劳动力素质不适应。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加快升级调整,用工单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全体力型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小。而目前我县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大多是无序流动,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一技之长,不但外出后工作比较难找,而且找到了工作薪水也不高,真正地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3、信息供求渠道不畅通。我县劳动力市场培育乏力,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仅有的几家职业中介机构也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平上,难以形成规模。信息的上传下达没有一个可以全面覆盖的网络,最好的也只不过是利用电视游字广告发布信息,以至于造成有的农村青年想外出没有信息,职介机构有岗位却招不到人的两难境遇。

4、对农村青年创业扶持力度不够。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有相当的一部分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了少许的资金积累,[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但要他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回乡创办企业或经营,还是存在非常大的难度。虽然我们团委在信贷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培训、咨询等方面做了一些服务工作,但相对于他们的创业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优惠及扶持。

5、农村青年劳务的无序流动,容易引发了一些后遗症。作为我县的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更多的是属于无序流动,他们没有劳动合同的保障,没有合法权益的维护,有的被拖欠工资,有的长期超负荷工作,一旦发生意外,甚至会令全家陷入悲惨境地,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三、扩大农村青年劳务输出的建议和对策

劳务输出从浅的层面上看只是劳动力的转移,但更深入去研究则是一项经济,是劳务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作为浙江省的欠发达山区县,要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劳务输出就是一条捷径。笔者通过调查和掌握的情况,并咨询了有关部门人员的意见认为,要扩大农村青年劳务输出,使其形成劳务经济,长远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切实给予加强:

下载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为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后进村整顿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工作现状,提升我区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加强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区委就......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2007-12-15 23:35:5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2)新洲区......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新洲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促......

    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文章标题: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落实政府层级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

    文章标题:市规范性文件备案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规范性文件备案,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落实政府层级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全面推进......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主体的人口大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却只有很小的覆盖面,水平低,区域差异大,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