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7:5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文章标题: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落实政府层级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市政府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循依法治国的方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狠抓机构建设、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三个环节,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了备案工作的层级监督作用,保证了我市各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维护了法制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一、现状

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我市政府向省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92件,2000年至今审查县区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20件,审查市政府工作部门备案的规范性文件7件。回顾多年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1994年,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法制工作的决定》(宝政发[1994]33号)中明确规定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是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任务和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该项工作做为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制定工作计划并做好检查落实。2001年,市级机关机构改革时,又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列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三定”方案。明确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基本职责之一为,办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备案工作和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建议性意见。同时,为了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1995年由市政府办公室的内设法制科升格为副县级建制法制办公室;2001年机构改革中升格为正县级建制,“三定”方案中明确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是市政府办理法制工作事项的行政机构。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也随机构的升格由最初的3人加强到12人。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也从无到有逐渐强大。截至目前,12个县区政府法制机构均已建设为正科级建制,配备法制工作人员3人以上;市政府各部门中,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均设立了法制科,一般行政执法部门因编制原因未能独立设科的,该项业务与办公室或其它业务科合署办公,指定了专人负责。法制机构的健全,人员的配备充实,职责的明确和审查网络的建立,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保证了备案审查的质量和效果。

2、制度完善,措施得力。1990年,市政府印发了《**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备案监督试行规定》(宝政发[1990]122号),初步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审查制度。1995年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定出台了《**市地方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市政府令第3号)。该办法明确了需报备的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对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以及省市双层领导机构在法定权限内,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按规定程序制发的普遍适用于本县区或本系统行政管理工作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通告、决定等文件都要求上报市政府备案,报送的文件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审查和监督管理。同时,规定了备案的期限,要求报备的资料,并统一了备案报告的格式。建立了通报批评制度,对不报备或报备不及时的单位,由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1996年市政府出台的《**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7号)明确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形式,并对不按规定执行备案制度的行政机关作了相应的惩处规定。为了进一步做好备案工作,市政府在1992年、1996年、2002年先后三次下发通知,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充实工作人员,健全备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并从2000年起,每年都把此项工作列入市政府法制工作要点,年中,开展备案工作专项检查,年底与行政执法责任一并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通过检查,量化打分考核,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成为直接影响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全年工作评定结果的要件之一。

3、报备及时,审查缜密。对于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能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按要求及时报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自觉接受省政府的监督。对于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要求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附备案报告和起草说明,一式5份直接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主要审查文件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相违背,是否与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是否与其他文件相矛盾,是否符合制发的程序和规范化要求。对于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规章及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或超越制定机关权限的,由市

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提请市政府予以撤销、改变或责令改正;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矛盾的,由市政府法制办协调处理,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决定;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在制定程序及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并转告报备单位处理,要求报备单位接到处理决定或意见后,在15日内将

处理结果上报市政府法制办。同时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每年1月将上年度所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查,并由市政府法制办汇总后向市政府报告上一年度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此外,还积极指导县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做好本县区、本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认真分析备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县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

4、监督检查到位,考核评议细致。在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中,我们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年初,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在分解岗位目标任务时,明确的把备案工作分解到法制机构,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年中,市政府法制办坚持对备案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形式不规范、内容不齐备等问题逐一指出,限期改正。年底,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市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成员单位,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分组对县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备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实行倒扣分制,对备案工作差的单位予以扣分,保证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切实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个别县区、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认识不到位。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年底突击报备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不能及时得到上级政府的审查,文件质量难以保证。

2、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推进,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日益繁重。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虽然得到了加强,但工作人员配备少,且仍承担着一定的非政府法制工作任务,削弱了其政府法律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业务难以全面深入开展。市政府工作部门法制机构力量不强,一些部门承担法制工作业务的科室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致使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时有有件不备、备而不审的现象发生。

3、法制工作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法制机构中法律专业人员所占比率不高,个别单位法制机构甚至无法律专业人员。因而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多限于审查形式,实质审查难以开展。

4、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形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个别部门向市政府备案以抄报、抄送形式代替备案报告,上报材料不齐全,缺少法律依据,缺少起草说明等,给备案审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报备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县区政府文件报备情况好于市政府部门文件报备。县区政府由于有相对健全的政府法制机构,其报备数量明显多于市政府工作部门,且报备形式比较规范,资料齐备。市政府工作部门报备数量少,形式随意,起草说明等资料欠缺。县区政府工作部门向县区政府报备数量少,部门系统内部的备案工作量小,个别部门工作机制流于形式。

三、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

1、提高认识,增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站在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政府法制工作重要内容,摆在应有的位置,积极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工作,确保政令的畅通。

2、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根据工作实际,抓好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人员及办公条件与本地、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相适应,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有机构管,有人员负责。

3、以法律业务学习为重点,继续抓好法制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全部政府法制工作人员,按计划、分层次、广领域、有深度不断提高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质量。

4、以便利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为目的,着力健全规范性文件报备办法。严格报备时限,明确报备途径,统一报备格式。坚决杜绝以抄送、抄报的形式代替备案报告的现象。做到起草、制定目的明确,法律依据充分,报备资料齐全,形式规范,保证备案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5、以监督检查为手段,督促和指导下级行政机关做好备案工作。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对于制定出台了规范性文件而未按要求报备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对于多年未出台规范性文件的,要结合实际,客观地分析,指导下级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规范性文件特点和作用,着力推进工作的开展。同时,督促其建立健全备案工作机制,做好规范性文件报备的基础工作。

《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二篇: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文章标题:市规范性文件备案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规范性文件备案,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落实政府层级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市政府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循依法治国的方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狠抓机构建设、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三个环节,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了备案的层级监督作用,保证了我市各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维护了法制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一、现状

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我市政府向省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92件,2000年至今审查县区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20件,审查市政府部门备案的规范性文件7件。回顾多年的规范性文件备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备案,把此项作为政府法制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1994年,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法制的决定》(宝政发[1994]33号)中明确规定了规范性文件备案是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和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该项做为政府法制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制定计划并做好检查落实。2001年,市级机关机构改革时,又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列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三定”方案。明确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基本职责之一为,办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备案和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建议性意见。同时,为了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的顺利开展,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1995年由市政府办公室的内设法制科升格为副县级建制法制办公室;2001年机构改革中升格为正县级建制,“三定”方案中明确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是市政府办理法制事项的行政机构。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也随机构的升格由最初的3人加强到12人。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的法制机构也从无到有逐渐强大。截至目前,12个县区政府法制机构均已建设为正科级建制,配备法制人员3人以上;市政府各部门中,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均设立了法制科,一般行政执法部门因编制原因未能独立设科的,该项业务与办公室或其它业务科合署办公,指定了专人负责。法制机构的健全,人员的配备充实,职责的明确和审查网络的建立,使规范性文件备案进一步规范化,保证了备案审查的质量和效果。

2、制度完善,措施得力。1990年,市政府印发了《**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备案监督试行规定》(宝政发[1990]122号),初步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审查制度。1995年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定出台了《**市地方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市政府令第3号)。该办法明确了需报备的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对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以及省市双层领导机构在法定权限内,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按规定程序制发的普遍适用于本县区或本系统行政管理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通告、决定等文件都要求上报市政府备案,报送的文件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审查和监督管理。同时,规定了备案的期限,要求报备的资料,并统一了备案报告的格式。建立了通报批评制度,对不报备或报备不及时的单位,由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1996年市政府出台的《**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7号)明确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形式,并对不按规定执行备案制度的行政机关作了相应的惩处规定。为了进一步做好备案,市政府在1992年、1996年、2002年先后三次下发通知,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充实人员,健全备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并从2000年起,每年都把此项列入市政府法制要点,年中,开展备案专项检查,年底与行政执法责任一并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通过检查,量化打分考核,使规范性文件备案成为直接影响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全年评定结果的要件之一。

3、报备及时,审查缜密。对于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能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按要求及时报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自觉接受省政府的监督。对于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要求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附备案报告和起草说明,一式5份直接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主要审查文件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相违背,是否与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是否与其他文件相矛盾,是否符合制发的程序和规范化要求。对于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规章及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或超越制定机关权限的,由

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提请市政府予以撤销、改变或责令改正;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矛盾的,由市政府法制办协调处理,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决定;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在制定程序及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并转告报备单位处理,要求报备单位接到处理决定或意见后,在15日内将处理结果上报市政府法制办。同时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每年1月将上所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查,并由市政府法制办汇总后向市政府报告上一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此外,还积极指导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做好本县区、本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备案,认真分析备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报备。

4、监督检查到位,考核评议细致。在规范性文件备案中,我们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年初,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在分解岗位目标任务时,明确的把备案分解到法制机构,作为全年的重要内容。年中,市政府法制办坚持对备案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形式不规范、内容不齐备等问题逐一指出,限期改正。年底,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市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成员单位,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分组对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备案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实行倒扣分制,对备案差的单位予以扣分,保证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切实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在做好以上的同时,规范性文件备案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个别县区、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认识不到位。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年底突击报备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不能及时得到上级政府的审查,文件质量难以保证。

2、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推进,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日益繁重。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虽然得到了加强,但人员配备少,且仍承担着一定的非政府法制任务,削弱了其政府法律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业务难以全面深入开展。市政府部门法制机构力量不强,一些部门承担法制业务的科室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致使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时有有件不备、备而不审的现象发生。

3、法制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法制机构中法律专业人员所占比率不高,个别单位法制机构甚至无法律专业人员。因而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多限于审查形式,实质审查难以开展。

4、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形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个别部门向市政府备案以抄报、抄送形式代替备案报告,上报材料不齐全,缺少法律依据,缺少起草说明等,给备案审查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报备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县区政府文件报备情况好于市政府部门文件报备。县区政府由于有相对健全的政府法制机构,其报备数量明显多于市政府部门,且报备形式比较规范,资料齐备。市政府部门报备数量少,形式随意,起草说明等资料欠缺。县区政府部门向县区政府报备数量少,部门系统内部的备案量小,个别部门机制流于形式。

三、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

1、提高认识,增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站在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重要性,把此项作为政府法制重要内容,摆在应有的位置,积极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确保政令的畅通。

2、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抓好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人员及办公条件与本地、本部门的依法行政相适应,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有机构管,有人员负责。

3、以法律业务学习为重点,继续抓好法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全部政府法制人员,按计划、分层次、广领域、有深度不断提高政府法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质量。

4、以便利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为目的,着力健全规范性文件报备办法。严格报备时限,明确报备途径,统一报备格式。坚决杜绝以抄送、抄报的形式代替备案报告的现象。做到起草、制定目的明确,法律依据充分,报备资料齐全,形式规范,保证备案审查的顺利开展。

5、以监督检查为手段,督促和指导下级行政机关做好备案。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对于制定出台了规范性文件而未按要求报备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对于多年未出台规范性文件的,要结合实际,客观地分析,指导下级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规范性文件特点和作用,着力推进的开展。同时,督促其建立健全备案机制,做好规范性文件报备的基础。

《市规范性文件备案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规范性文件备案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aha

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提请市政府予以撤销、改变或责令改正;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矛盾的,由市政府法制办协调处理,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决定;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在制定程序及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并转告报备单位处理,要求报备单位接到处理决定或意见后,在15日内将处理结果上报市政府法制办。同时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每年1月将上所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查,并由市政府法制办汇总后向市政府报告上一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此外,还积极指导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做好本县区、本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备案,认真分析备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报备。

4、监督检查到位,考核评议细致。在规范性文件备案中,我们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年初,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在分解岗位目标任务时,明确的把备案分解到法制机构,作为全年的重要内容。年中,市政府法制办坚持对备案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形式不规范、内容不齐备等问题逐一指出,限期改正。年底,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市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成员单位,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分组对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备案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实行倒扣分制,对备案差的单位予以扣分,保证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切实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在做好以上的同时,规范性文件备案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个别县区、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认识不到位。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年底突击报备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不能及时得到上级政府的审查,文件质量难以保证。

2、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推进,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日益繁重。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虽然得到了加强,但人员配备少,且仍承担着一定的非政府法制任务,削弱了其政府法律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业务难以全面深入开展。市政府部门法制机构力量不强,一些部门承担法制业务的科室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致使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时有有件不备、备而不审的现象发生。

3、法制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法制机构中法律专业人员所占比率不高,个别单位法制机构甚至无法律专业人员。因而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多限于审查形式,实质审查难以开展。

4、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形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个别部门向市政府备案以抄报、抄送形式代替备案报告,上报材料不齐全,缺少法律依据,缺少起草说明等,给备案审查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报备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县区政府文件报备情况好于市政府部门文件报备。县区政府由于有相对健全的政府法制机构,其报备数量明显多于市政府部门,且报备形式比较规范,资料齐备。市政府部门报备数量少,形式随意,起草说明等资料欠缺。县区政府部门向县区政府报备数量少,部门系统内部的备案量小,个别部门机制流于形式。

三、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

1、提高认识,增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站在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重要性,把此项作为政府法制重要内容,摆在应有的位置,积极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确保政令的畅通。

2、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抓好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人员及办公条件与本地、本部门的依法行政相适应,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有机构管,有人员负责。

3、以法律业务学习为重点,继续抓好法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全部政府法制人员,按计划、分层次、广领域、有深度不断提高政府法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质量。

4、以便利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为目的,着力健全规范性文件报备办法。严格报备时限,明确报备途径,统一报备格式。坚决杜绝以抄送、抄报的形式代替备案报告的现象。做到起草、制定目的明确,法律依据充分,报备资料齐全,形式规范,保证备案审查的顺利开展

第三篇: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共)

文章标题: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落实政府层级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市政府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循依法治国的方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狠抓机构建设、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三个环节,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了备案工作的层级监督作用,保证了我市各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维护了法制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一、现状

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我市政府向省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92件,2000年至今审查县区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20件,审查市政府工作部门备案的规范性文件7件。回顾多年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1994年,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法制工作的决定》(宝政发[1994]33号)中明确规定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是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任务和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该项工作做为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制定工作计划并做好检查落实。2001年,市级机关机构改革时,又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列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三定”方案。明确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基本职责之一为,办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备案工作和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建议性意见。同时,为了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1995年由市政府办公室的内设法制科升格为副县级建制法制办公室;2001年机构改革中升格为正县级建制,“三定”方案中明确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是市政府办理法制工作事项的行政机构。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也随机构的升格由最初的3人加强到12人。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也从无到有逐渐强大。截至目前,12个县区政府法制机构均已建设为正科级建制,配备法制工作人员3人以上;市政府各部门中,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均设立了法制科,一般行政执法部门因编制原因未能独立设科的,该项业务与办公室或其它业务科合署办公,指定了专人负责。法制机构的健全,人员的配备充实,职责的明确和审查网络的建立,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保证了备案审查的质量和效果。

2、制度完善,措施得力。1990年,市政府印发了《**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备案监督试行规定》(宝政发[1990]122号),初步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审查制度。1995年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定出台了《**市地方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市政府令第3号)。该办法明确了需报备的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对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以及省市双层领导机构在法定权限内,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按规定程序制发的普遍适用于本县区或本系统行政管理工作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通告、决定等文件都要求上报市政府备案,报送的文件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审查和监督管理。同时,规定了备案的期限,要求报备的资料,并统一了备案报告的格式。建立了通报批评制度,对不报备或报备不及时的单位,由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1996年市政府出台的《**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7号)明确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形式,并对不按规定执行备案制度的行政机关作了相应的惩处规定。为了进一步做好备案工作,市政府在1992年、1996年、2002年先后三次下发通知,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充实工作人员,健全备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并从2000年起,每年都把此项工作列入市政府法制工作要点,年中,开展备案工作专项检查,年底与行政执法责任一并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通过检查,量化打分考核,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成为直接影响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全年工作评定结果的要件之一。

3、报备及时,审查缜密。对于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能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按要求及时报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自觉接受省政府的监督。对于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要求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附备案报告和起草说明,一式5份直接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主要审查文件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相违背,是否与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是否与其他文件相矛盾,是否符合制发的程序和规范化要求。对于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规章及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或超越制定机关权限的,由

第四篇: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调解工作调查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直接面对群众,通过说服教育,有效地将各类矛盾及纠纷化解在基层,这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区法制化建设进程,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调解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探索人民调解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力求找出目前制约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此根据司法所及社区人民调解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

一、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

1、概状

滨河路司法所所辖三个社区的人民调解工作。共有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三个,并下设24居民调解小组,6个市场调解小组,44名调解员,并在社区确定了4名首席调解员,已形成了调解委会、调解小组、调解员三级调解网络,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新格局。

近年来,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司法所和调解委员会逐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标准,四个调解委员会均达到“五有”(有

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有调解档案,有调解记录薄,有统计台帐)、“四规范”(规范调解人员、规范工作制度、规范调解程序、规范调解文书)标准,并统一制定下发了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民调解员工作纪律、纠纷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人民调解工作原则。每年司法所组织人员进行两次集中培训,对调处过程中应规范的调处登记、调处协议书等填写进行了讲解,明确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总结了切实可行的调解方式。

2、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结合本辖区实际,有的放矢,主动介入公民之间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使矛盾纠纷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把纠纷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有效的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今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件,调解成功4件,成功率为100%,共排查纠纷6次,专项治理2次。

二、当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人民调解工作发展顺利,但工作中仍存在着制约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人民调解工作不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实践工作中都还存在着一些与新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部分基层领导及干部群众对人民调解在处理矛盾纠纷上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重视和支持不够。调解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组织的建设。挫伤了民调人员的积极性,阻碍了人民调解作用的发挥,“轻防重打”现象比较普遍。加之,社会各界对在人民调解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中的作用缺乏认识,人民调解在纠纷当事人心目中缺乏可信度和权威性,出现纠纷,当事人大都寄希望政府解决和诉讼解决。调解人员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肯定,调解人员的工作成绩难以得到认可,阻碍了人民调解作用的发挥。

(二)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力度不够。街道调委会由司法所负责,司法所成为是街道的内设机构,在业务上受区司法局和街道双重领导,他们同时要做街道综治工作、街道有关工作、司法所工作。在社区调委会,调解主任同时兼禁毒专干、综治专干他们不仅要管如:禁毒、综合治理、反教等工作,还要亲自做人民调解工作,司法所和调解主任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没有做到专人专用。

(三)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人员配备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调解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达不到工作要求,2008年结合居委会调整,对全街道、居委会调委会进行了调整,调解人员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人员素质有所提升,但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受到过法律教育,对法律政策了解的不全不透,难以熟练使用相关法律进行调解,导致调解水平不高,依法调解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到基层。

(四)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直接影响着人民调解工作的长远发展。司法部颁发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范围、程序等作出了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调解人员时常受习惯处事方法左右,不严格执行调解程序,对调处的纠纷不登记、不制作调解协议书,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适当、及时的保护,造成了调解工作的被动,导致了调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萎缩。随着人民调解协议被赋予法律效力,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民调解在当前条件下,纠纷调解的方式更趋向理性化,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已成为当前发挥调解职能作用,树立人民调解公信力的关键。

(五)调解队伍不稳定制约了调解事业的发展。现在基层在聘用人民调解员时,即无文件明确,也无聘书证明,也无调解员的徽标,真正在做调解工作的人员往往身兼多职,调解人员的组成随意性较大。同时,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调解人员在付出之后得不到必要的补贴和相应报酬。调解人员的身份和地位不明确,调解经费得不到保障,影响了调解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对策

(一)加强宣传,为人民调解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人民调解组织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工作有赖于得到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这不仅有利于树立调解人员的威信,也有利于调处结论的履行。因此要求社会各界及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让广大公民,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要

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使人民调解成为公民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选择。要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激励他们更加热情的投入到调解工作之中。同时将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引起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的重视。

(二)加大部门配合力度,形成全社会参与调解工作的格局。在健全现有调解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基层调解人员待遇、建立配套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三级调解组织,使调解工作网络更趋成熟,同时成立由基层派出所、社区、司法所人员参与的调解组织,发生纠纷之后,各部门均应派出人员进行调解,改变基层调解组织单独以某个部门为主、孤军奋战的局面,同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民调工作预防和在化解矛盾的作用,有效地把一般性民间纠纷解决在社区调委会这一级,把重大疑难纠纷化解在街道这一级。

(三)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为保证人民调解制度的运转,应配套调解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应拨出专项资金,保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以及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人民调解经费区司法局专项用于人民调解工作建设。要在全区建立人民调解员补贴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不改变人民调解原有性质和运行方式的前提下,加大政府在“防和调”方面的经费投入。

(四)探索人民调解工作专业化、社会化建设,面对新时期民

间纠纷的多样性、复杂性,要解决目前人民调解工作中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人民调解必须走专业化、社会化道路。一是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组织机构,在继续加强三级调解网络的建设基础上,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调解机构。二是创新管理方式,推动调解员队伍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全区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对人民调解员实行持证上岗、实行业绩考核制度。逐步成立一支比较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三是探索建立新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培训、管理机制,构筑三级人民调解培训网络即:市司法局培训首席人民调解员和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区司法局培训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及专职调解员。各街道司法所负责培训本辖区内的除调解主任及专职人员以外的人民调解员和信息员。

(五)大胆探索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的衔接,建立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组织做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与诉讼制度相比人民调解具有扎根群众、贴近基层、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的优势,调解与诉讼制度有功能上的互补,为两者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奠定了基础。人民法院对一些受理的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可由人民法院委托调委会进行调解,达成的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功能上的优势,强化了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提高调解协议的权威性,同时又节约了诉讼成本。

滨河路司法所

第五篇: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在目前**市城镇居民消费基本饱和、消费市场缺乏新热点的情况下,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是当前消费领域必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市农村消费市场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一、**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

2005年,**市的农业人口为64.53万人,占全市总人

口82.9%,是**市当前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4,根据农村住户百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十五”期间的消费支出增副分别是:食品消费支出7.7;衣着支出为5.54;居住支出为9.0;家庭设备支出为1.3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9.10;医疗保健支出为21.12;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4.33;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为3.34。总的来看虽说是程上升区势,但消费起点还是比较低,2005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93.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369.9万元,人均消费仅为1985元,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5153元相差3168元,市场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二、制约**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村收入增长减缓。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特别是2000---2005年这段时间里,农产品的价格普遍看好,农民收入比较稳定,对家电、建材等大件消费品的需求较强烈,农村市场稳步发展。但从2002年开始,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收入大受影响。收入增幅连续几年回落,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减弱。

2、消费观念比较落后。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渐改变。但在农村,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态度普遍存在,电风扇、电视机仍是农户家中主要耐用物品,对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购置持谨慎态度。而农村婚丧喜庆舍得铺张浪费等旧习惯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环境仍然较差。据调查,目前**市农村居民家庭已购的大件物品中不少处于闲置状态,原因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供应跟不上,电压不稳定,二是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用水不方便,洗衣机的使用受到限制,三是广播电视信号比较弱,收听、收视效果差,四是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商业网点乡村设置不方便,五是服务网点少,维修不方便等。

4、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表现在农村市场秩序不好,农民对购买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心有余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5、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据调查,不少企业拿城市需要的商品来供应农村市场,有些生产企业和流通组织将库存滞销积压、长期卖不出去的商品向农村推销,致使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与农村需求结构严重错位,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一个障碍性因素。

三、开拓**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对策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农村市场销售滞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不提高,整个市场就像无源之河、缺水之海,流动不起来。当前,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消费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除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投资外,可鼓励农民投资办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3、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要配套。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4、组织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鼓励和扩大消费。目前**市农村商业流通组织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虽有一些电器、建材、五金等个体店,但大多规模小,零散经营。农民要买大件商品,仍然谨慎。商家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消费意识和购买欲望。农村大件物品也应送货上门,做好售后服务。增设农机、家电维修服务网点,以解决农民购买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打假力度,在农村增设消费者投诉网点,切实维护农民的消费权益,为农村市场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5、企业要面向农村,研究农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要针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为农民生产更多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农村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为占人口八成的农村居

民服务。抢占农村市场,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靠一轮宣传即可打开局面。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打持久战,开展农村市场调查,广泛征询农民对其产品的爱好程度和意见,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

下载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在目前**市城镇居民消费基本饱和、消费市场缺乏新热点的情况下,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是当前消费领域必需关......

    护理文件存在问题及对策(5篇)

    护理文件存在问题及对策2008.9.29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法律上有其特殊......

    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史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调处民事争议的裁处,秦汉以来的司法官更是奉行调处息诉原则,到两宋调处呈现制度化趋势,至明清调处已趋......

    村级卫生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级卫生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卫生室对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对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防病治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省政府要求,繁......

    规范性文件起草、备案、审核工作流程

    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核、决定、 公布和备案流程 按照《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和市法制办关于规范提请市法制办对文件草案进行合法性审核有关程序的通知要求,规范......

    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汇报

    贵州省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在全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监督和规范行政......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调研报告

    必须认真贯彻监督法 积极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不少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对于规范性文件......

    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天门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激活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