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是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对儿童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活动轻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多元的激励措施,适应了儿童少年成长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展示个性的机会和舞台,引导他们不断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加以发挥,激发并稳定兴趣爱好,成为继续学习进步的不竭动力。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整体情况,更好地发挥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育人作用,全面推动我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市妇联对全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通过发放调查表、层层摸查,对我市的儿童少年活动阵地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概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建办儿童校外活动场所,为全市儿童少年提供了很好的校外活动阵地。主要有:
**市图书馆。2002年,市委市政府拨巨资在石梅广场建了一个占地9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设计藏书容量80万册,阅览座席800个。该图书馆分为成人图书借阅处和少儿图书借阅处,许多中小学生都办了借书证,前去阅览,同时也开展少儿艺术培训。各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均可向学生开放,程度有所不同,教育局要求各小学图书室、阅览室向学生免费开放,各学校均有落实。这些都是儿童少年校外活动的有利补充。
**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是儿童少年校外教育的主要场所,1999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1850m2,建筑面积4800m2,拥有各类大小教室和少儿剧场。现有专兼职教师60多名,其中5名高级职称,11名中级职称。开设美术、书法、器乐、舞蹈、棋艺、跆拳道、武术、文学读写、英语等专业,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比赛、知识竞赛、专业展览。
虞山少年宫,现有建筑面积1800 m2,开设科技、文艺、体育、学科四大类20多个培训项目,年平均培训少儿10000多人次,现有专职教师13名,兼职教师100多名。为儿童少年很好的校外活动场。为了让**市儿童少年有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场所,建筑面积20000m2,投入6000万左右的**市青少年宫已列入市规划。
另外,电影院、公园也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市有京门影城、虞山大戏院、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尚湖公园、宝岩生态观光园、赵园、曾园、燕园、亮山工程等,还有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翁同和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古琴馆、评弹馆和庞薰?美术馆等,儿童少年在学校组织下或利用假日常去活动。
除政府财政支持的这些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外,还有虞山业余艺术学校、小青松培训中心、塔前业余育人学校、图书馆教育培训中心、上海汪齐凤芭蕾舞学校**雅典娜分校、东方音乐培训中心、小哈波外语培训学校等10多处社会力量兴办和个人主办的培训学校,都是儿童少年校外活动的有力补充。
除上述列举这些培养儿童少年素质全面发展场所外,目前全市共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个、德育教育基地30个、法制教育基地25个、健康教育基地1个、科普教育基地13个、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基地4个、劳动社会实践基地46个、社区健身路径20多处,这些场所也是儿童少年校外经常活动的地方。
二、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为数不少,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与先进地区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相比,还存在差距,与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比,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场所数量、规模不足,在布局和结构上不平衡。**市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规模还不能满足全市18万儿童少年的活动需要。有些场所没有充分发挥出教育功能,如一些学校的阅览室、电脑室、运动室等。市级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建成率太低,乡镇、街道尤其是社区的儿童少年活动场所较少。无法形成市、镇、社区三级儿童少年活动阵地网络。家长普遍反映,孩子活动的地方太少。
2、经费和投入不足,活动场所功能和设施不完备。从目前我市现有各类教育基地和文化活动场所来看,属市直接投入建设和管理的比例不高,除图书馆等大的活动场所外,大部分场所和设施都是单位自建,并以资源共享的形式向社会开放,尤其是社区内的活动场所投入太少。现有活动场所的设施添置、损坏维修、场地拓展因投入有限无法及时维护和更新,一些儿童少年活动场所的资金只能应付日常开支,难以对现有的设施和功能进行更新换代,更谈不上有较大的发展。
3、校外活动项目不全面。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应该包括科技、艺术、体育以及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社会交往等方面内容。由于我市儿童少年活动阵地自身条件限制和指导思想的原因,所以活动场所的活动项目一般主要集中在艺术类的教育和培训。而科技类、体育类、技能类、思想品德类(心理类)和社会类等的活动项目比较少,不能适应儿童少年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4、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体制不规范。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各种专门的儿童少年活动场所,诸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一些属于公共设施的图书馆、体育馆等,也没有真正为儿童少年提供更多的方便,免
费的活动场所屈指可数。而且这些场所又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很难统一协调,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对儿童少年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上,往往形成职能管理和治安管理的脱节,造成管理和处罚上的漏洞。
三、关于加强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加大对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搞好儿童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积极争取将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规划。儿童少年教育工作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集中精力,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关心与支持,尽早规划,尽快实施,力争三至五年内建成一批市、镇、社区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结合城市住宅建设以及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在社区内大力开辟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建立社区儿童少年服务中心。特别是中心集镇一定要建有一处以上儿童少年活动场馆。逐步形成以市青少年宫为主阵地,以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儿童少年实践基地和社区、镇村活动场所为延伸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市、镇、村(社区)儿童少年活动网络。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儿童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的投入。由于儿童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所需资金较大,仅靠社会捐款和部门筹集建设是十分困难的,必须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希望各级政府广开渠道,筹集资金。比如可以增加彩票发行额度,发行教育彩票,吸纳筹集资金,专款专用于儿童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加快各级儿童少年活动阵地建设。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可以采取财政投入新建扩建、改建和利用现有房屋设施三种方式建设市、镇、社区儿童少年活动阵地。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同时,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给予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包括新建)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予以优惠,捐献部分准许全额扣除。
二是严格管理,保证现有活动场所的充分利用。政府投资的文化体育场所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低费甚至免费向儿童少年学生开放,切不可挪作他用,或对外出租。中小学校要全天对本校学生开放图书馆、语音室、实验室、电脑室等活动场所和设施,图书馆、体育馆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注意把握好关系,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校内外结合,就是把校内的现有设施建设和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相结合。校外教育不一定场所都在校外,可以因地制宜,校内外结合;二是新建和现有设施的完善相结合;三是建设、维修相结合。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政府所拨付的专项资金使用应通过联席会议进行讨论,要规划好、统筹好、使用好。
三是完善措施,提高校外活动场所的教学质量。
加强儿童少年活动阵地建设,除上述几条宏观措施外,现有阵地要进一步采取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改革力度,丰富活动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硬件设施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对现有的活动场所的教育培训项目要不断拓宽,不要局限于各类专项培训,各基地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积极开展演讲、座谈、征文、知识竞赛、主题夏令营、展览等教育活动,不断强化教育效果,创新教育方式,要从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入手,使校外活动场所变成学校教育的补充,而不是延续。宣传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打击黄赌毒,封闭不健康、不文明场所,齐抓共管,共同担负起对儿童少年的教育责任。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我市的儿童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工作,必能为全市广大儿童少年提供属于自己的活动天地,从而感受创造的快乐,体验实践的艰辛,领悟生活的真谛,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在目前**市城镇居民消费基本饱和、消费市场缺乏新热点的情况下,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是当前消费领域必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市农村消费市场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一、**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
2005年,**市的农业人口为64.5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2.9 %,是**市当前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4%,根据农村住户百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农村居民“十五”期间的消费支出增副分别是:食品消费支出7.7%;衣着支出为5.54%;居住支出为9.0%;家庭设备支出为1.3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9.10%;医疗保健支出为21.12%;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4.33%;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为3.34%。总的来看虽说是程上升区势,但消费起点还是比较低,2005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93.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369.9万元,人均消费仅为1985元,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5153元相差3168元,市场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二、制约**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村收入增长减缓。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特别是2000---2005年这段时间里,农产品的价格普遍看好,农民收入比较稳定,对家电、建材等大件消费品的需求较强烈,农村市场稳步发展。但从2002年开始,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收入大受影响。收入增幅连续几年回落,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减弱。
2、消费观念比较落后。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渐改变。但在农村,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态度普遍存在,电风扇、电视机仍是农户家中主要耐用物品,对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购置持谨慎态度。而农村婚丧喜庆舍得铺张浪费等旧习惯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环境仍然较差。据调查,目前**市农村居民家庭已购的大件物品中不少处于闲置状态,原因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供应跟不上,电压不稳定,二是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用水不方便,洗衣机的使用受到限制,三是广播电视信号比较弱,收听、收视效果差,四是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商业网点乡村设置不方便,五是服务网点少,维修不方便等。
4、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表现在农村市场秩序不好,农民对购买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心有余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5、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据调查,不少企业拿城市需要的商品来供应农村市场,有些生产企业和流通组织将库存滞销积压、长期卖不出去的商品向农村推销,致使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与农村需求结构严重错位,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一个障碍性因素。
三、开拓**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对策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农村市场销售滞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不提高,整个市场就像无源之河、缺水之海,流动不起来。当前,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消费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除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投资外,可鼓励农民投资办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3、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要配套。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4、组织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鼓励和扩大消费。目前**市农村商业流通组织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虽有一些电器、建材、五金等个体店,但大多规模小,
第三篇:浅析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在目前**市城镇居民消费基本饱和、消费市场缺乏新热点的情况下,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是当前消费领域必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市农村消费市场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一、**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
2005年,**市的农业人口为64.53万人,占全市总人
口82.9%,是**市当前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4,根据农村住户百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十五”期间的消费支出增副分别是:食品消费支出7.7;衣着支出为5.54;居住支出为9.0;家庭设备支出为1.3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9.10;医疗保健支出为21.12;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4.33;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为3.34。总的来看虽说是程上升区势,但消费起点还是比较低,2005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93.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369.9万元,人均消费仅为1985元,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5153元相差3168元,市场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二、制约**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村收入增长减缓。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特别是2000---2005年这段时间里,农产品的价格普遍看好,农民收入比较稳定,对家电、建材等大件消费品的需求较强烈,农村市场稳步发展。但从2002年开始,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收入大受影响。收入增幅连续几年回落,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减弱。
2、消费观念比较落后。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渐改变。但在农村,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态度普遍存在,电风扇、电视机仍是农户家中主要耐用物品,对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购置持谨慎态度。而农村婚丧喜庆舍得铺张浪费等旧习惯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环境仍然较差。据调查,目前**市农村居民家庭已购的大件物品中不少处于闲置状态,原因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供应跟不上,电压不稳定,二是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用水不方便,洗衣机的使用受到限制,三是广播电视信号比较弱,收听、收视效果差,四是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商业网点乡村设置不方便,五是服务网点少,维修不方便等。
4、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表现在农村市场秩序不好,农民对购买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心有余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5、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据调查,不少企业拿城市需要的商品来供应农村市场,有些生产企业和流通组织将库存滞销积压、长期卖不出去的商品向农村推销,致使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与农村需求结构严重错位,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一个障碍性因素。
三、开拓**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对策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农村市场销售滞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不提高,整个市场就像无源之河、缺水之海,流动不起来。当前,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消费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除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投资外,可鼓励农民投资办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3、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要配套。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4、组织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鼓励和扩大消费。目前**市农村商业流通组织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虽有一些电器、建材、五金等个体店,但大多规模小,零散经营。农民要买大件商品,仍然谨慎。商家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消费意识和购买欲望。农村大件物品也应送货上门,做好售后服务。增设农机、家电维修服务网点,以解决农民购买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打假力度,在农村增设消费者投诉网点,切实维护农民的消费权益,为农村市场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5、企业要面向农村,研究农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要针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为农民生产更多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农村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为占人口八成的农村居
民服务。抢占农村市场,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靠一轮宣传即可打开局面。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打持久战,开展农村市场调查,广泛征询农民对其产品的爱好程度和意见,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
第四篇: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文章标题: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落实政府层级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市政府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循依法治国的方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狠抓机构建设、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三个环节,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了备案工作的层级监督作用,保证了我市各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维护了法制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一、现状
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我市政府向省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92件,2000年至今审查县区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20件,审查市政府工作部门备案的规范性文件7件。回顾多年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1994年,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法制工作的决定》(宝政发[1994]33号)中明确规定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是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任务和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该项工作做为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制定工作计划并做好检查落实。2001年,市级机关机构改革时,又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列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三定”方案。明确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基本职责之一为,办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备案工作和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建议性意见。同时,为了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1995年由市政府办公室的内设法制科升格为副县级建制法制办公室;2001年机构改革中升格为正县级建制,“三定”方案中明确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是市政府办理法制工作事项的行政机构。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也随机构的升格由最初的3人加强到12人。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也从无到有逐渐强大。截至目前,12个县区政府法制机构均已建设为正科级建制,配备法制工作人员3人以上;市政府各部门中,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均设立了法制科,一般行政执法部门因编制原因未能独立设科的,该项业务与办公室或其它业务科合署办公,指定了专人负责。法制机构的健全,人员的配备充实,职责的明确和审查网络的建立,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保证了备案审查的质量和效果。
2、制度完善,措施得力。1990年,市政府印发了《**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备案监督试行规定》(宝政发[1990]122号),初步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审查制度。1995年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定出台了《**市地方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市政府令第3号)。该办法明确了需报备的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对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以及省市双层领导机构在法定权限内,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按规定程序制发的普遍适用于本县区或本系统行政管理工作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通告、决定等文件都要求上报市政府备案,报送的文件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审查和监督管理。同时,规定了备案的期限,要求报备的资料,并统一了备案报告的格式。建立了通报批评制度,对不报备或报备不及时的单位,由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1996年市政府出台的《**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7号)明确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形式,并对不按规定执行备案制度的行政机关作了相应的惩处规定。为了进一步做好备案工作,市政府在1992年、1996年、2002年先后三次下发通知,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充实工作人员,健全备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并从2000年起,每年都把此项工作列入市政府法制工作要点,年中,开展备案工作专项检查,年底与行政执法责任一并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通过检查,量化打分考核,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成为直接影响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全年工作评定结果的要件之一。
3、报备及时,审查缜密。对于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能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按要求及时报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自觉接受省政府的监督。对于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要求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附备案报告和起草说明,一式5份直接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主要审查文件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相违背,是否与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是否与其他文件相矛盾,是否符合制发的程序和规范化要求。对于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规章及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或超越制定机关权限的,由市
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提请市政府予以撤销、改变或责令改正;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矛盾的,由市政府法制办协调处理,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决定;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在制定程序及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并转告报备单位处理,要求报备单位接到处理决定或意见后,在15日内将
处理结果上报市政府法制办。同时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每年1月将上所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查,并由市政府法制办汇总后向市政府报告上一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此外,还积极指导县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做好本县区、本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认真分析备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县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
4、监督检查到位,考核评议细致。在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中,我们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年初,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在分解岗位目标任务时,明确的把备案工作分解到法制机构,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年中,市政府法制办坚持对备案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形式不规范、内容不齐备等问题逐一指出,限期改正。年底,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市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成员单位,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分组对县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备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实行倒扣分制,对备案工作差的单位予以扣分,保证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切实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个别县区、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认识不到位。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年底突击报备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不能及时得到上级政府的审查,文件质量难以保证。
2、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推进,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日益繁重。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虽然得到了加强,但工作人员配备少,且仍承担着一定的非政府法制工作任务,削弱了其政府法律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业务难以全面深入开展。市政府工作部门法制机构力量不强,一些部门承担法制工作业务的科室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致使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时有有件不备、备而不审的现象发生。
3、法制工作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法制机构中法律专业人员所占比率不高,个别单位法制机构甚至无法律专业人员。因而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多限于审查形式,实质审查难以开展。
4、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形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个别部门向市政府备案以抄报、抄送形式代替备案报告,上报材料不齐全,缺少法律依据,缺少起草说明等,给备案审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报备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县区政府文件报备情况好于市政府部门文件报备。县区政府由于有相对健全的政府法制机构,其报备数量明显多于市政府工作部门,且报备形式比较规范,资料齐备。市政府工作部门报备数量少,形式随意,起草说明等资料欠缺。县区政府工作部门向县区政府报备数量少,部门系统内部的备案工作量小,个别部门工作机制流于形式。
三、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
1、提高认识,增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站在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政府法制工作重要内容,摆在应有的位置,积极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工作,确保政令的畅通。
2、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根据工作实际,抓好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人员及办公条件与本地、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相适应,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有机构管,有人员负责。
3、以法律业务学习为重点,继续抓好法制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全部政府法制工作人员,按计划、分层次、广领域、有深度不断提高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质量。
4、以便利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为目的,着力健全规范性文件报备办法。严格报备时限,明确报备途径,统一报备格式。坚决杜绝以抄送、抄报的形式代替备案报告的现象。做到起草、制定目的明确,法律依据充分,报备资料齐全,形式规范,保证备案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5、以监督检查为手段,督促和指导下级行政机关做好备案工作。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对于制定出台了规范性文件而未按要求报备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对于多年未出台规范性文件的,要结合实际,客观地分析,指导下级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规范性文件特点和作用,着力推进工作的开展。同时,督促其建立健全备案工作机制,做好规范性文件报备的基础工作。
《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五篇: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文章标题:市规范性文件备案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规范性文件备案,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落实政府层级监督职能的有效方式。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市政府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循依法治国的方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狠抓机构建设、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三个环节,使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了备案的层级监督作用,保证了我市各级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维护了法制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一、现状
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我市政府向省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92件,2000年至今审查县区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20件,审查市政府部门备案的规范性文件7件。回顾多年的规范性文件备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备案,把此项作为政府法制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1994年,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法制的决定》(宝政发[1994]33号)中明确规定了规范性文件备案是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和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该项做为政府法制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制定计划并做好检查落实。2001年,市级机关机构改革时,又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列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三定”方案。明确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基本职责之一为,办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备案和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建议性意见。同时,为了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的顺利开展,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1995年由市政府办公室的内设法制科升格为副县级建制法制办公室;2001年机构改革中升格为正县级建制,“三定”方案中明确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是市政府办理法制事项的行政机构。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也随机构的升格由最初的3人加强到12人。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的法制机构也从无到有逐渐强大。截至目前,12个县区政府法制机构均已建设为正科级建制,配备法制人员3人以上;市政府各部门中,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均设立了法制科,一般行政执法部门因编制原因未能独立设科的,该项业务与办公室或其它业务科合署办公,指定了专人负责。法制机构的健全,人员的配备充实,职责的明确和审查网络的建立,使规范性文件备案进一步规范化,保证了备案审查的质量和效果。
2、制度完善,措施得力。1990年,市政府印发了《**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备案监督试行规定》(宝政发[1990]122号),初步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审查制度。1995年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定出台了《**市地方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市政府令第3号)。该办法明确了需报备的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对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以及省市双层领导机构在法定权限内,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按规定程序制发的普遍适用于本县区或本系统行政管理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通告、决定等文件都要求上报市政府备案,报送的文件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审查和监督管理。同时,规定了备案的期限,要求报备的资料,并统一了备案报告的格式。建立了通报批评制度,对不报备或报备不及时的单位,由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1996年市政府出台的《**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7号)明确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形式,并对不按规定执行备案制度的行政机关作了相应的惩处规定。为了进一步做好备案,市政府在1992年、1996年、2002年先后三次下发通知,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充实人员,健全备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并从2000年起,每年都把此项列入市政府法制要点,年中,开展备案专项检查,年底与行政执法责任一并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通过检查,量化打分考核,使规范性文件备案成为直接影响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全年评定结果的要件之一。
3、报备及时,审查缜密。对于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能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按要求及时报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自觉接受省政府的监督。对于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要求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附备案报告和起草说明,一式5份直接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主要审查文件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相违背,是否与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是否与其他文件相矛盾,是否符合制发的程序和规范化要求。对于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规章及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或超越制定机关权限的,由
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提请市政府予以撤销、改变或责令改正;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矛盾的,由市政府法制办协调处理,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决定;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在制定程序及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并转告报备单位处理,要求报备单位接到处理决定或意见后,在15日内将处理结果上报市政府法制办。同时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每年1月将上所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查,并由市政府法制办汇总后向市政府报告上一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此外,还积极指导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做好本县区、本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备案,认真分析备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报备。
4、监督检查到位,考核评议细致。在规范性文件备案中,我们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年初,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在分解岗位目标任务时,明确的把备案分解到法制机构,作为全年的重要内容。年中,市政府法制办坚持对备案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形式不规范、内容不齐备等问题逐一指出,限期改正。年底,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市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成员单位,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分组对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备案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实行倒扣分制,对备案差的单位予以扣分,保证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切实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在做好以上的同时,规范性文件备案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个别县区、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认识不到位。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年底突击报备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不能及时得到上级政府的审查,文件质量难以保证。
2、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推进,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日益繁重。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虽然得到了加强,但人员配备少,且仍承担着一定的非政府法制任务,削弱了其政府法律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业务难以全面深入开展。市政府部门法制机构力量不强,一些部门承担法制业务的科室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致使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时有有件不备、备而不审的现象发生。
3、法制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法制机构中法律专业人员所占比率不高,个别单位法制机构甚至无法律专业人员。因而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多限于审查形式,实质审查难以开展。
4、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形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个别部门向市政府备案以抄报、抄送形式代替备案报告,上报材料不齐全,缺少法律依据,缺少起草说明等,给备案审查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报备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县区政府文件报备情况好于市政府部门文件报备。县区政府由于有相对健全的政府法制机构,其报备数量明显多于市政府部门,且报备形式比较规范,资料齐备。市政府部门报备数量少,形式随意,起草说明等资料欠缺。县区政府部门向县区政府报备数量少,部门系统内部的备案量小,个别部门机制流于形式。
三、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
1、提高认识,增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站在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重要性,把此项作为政府法制重要内容,摆在应有的位置,积极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确保政令的畅通。
2、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抓好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人员及办公条件与本地、本部门的依法行政相适应,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有机构管,有人员负责。
3、以法律业务学习为重点,继续抓好法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全部政府法制人员,按计划、分层次、广领域、有深度不断提高政府法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质量。
4、以便利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为目的,着力健全规范性文件报备办法。严格报备时限,明确报备途径,统一报备格式。坚决杜绝以抄送、抄报的形式代替备案报告的现象。做到起草、制定目的明确,法律依据充分,报备资料齐全,形式规范,保证备案审查的顺利开展。
5、以监督检查为手段,督促和指导下级行政机关做好备案。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对于制定出台了规范性文件而未按要求报备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对于多年未出台规范性文件的,要结合实际,客观地分析,指导下级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规范性文件特点和作用,着力推进的开展。同时,督促其建立健全备案机制,做好规范性文件报备的基础。
《市规范性文件备案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规范性文件备案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aha
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提请市政府予以撤销、改变或责令改正;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矛盾的,由市政府法制办协调处理,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决定;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在制定程序及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处理意见,并转告报备单位处理,要求报备单位接到处理决定或意见后,在15日内将处理结果上报市政府法制办。同时要求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每年1月将上所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查,并由市政府法制办汇总后向市政府报告上一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此外,还积极指导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做好本县区、本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备案,认真分析备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报备。
4、监督检查到位,考核评议细致。在规范性文件备案中,我们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年初,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在分解岗位目标任务时,明确的把备案分解到法制机构,作为全年的重要内容。年中,市政府法制办坚持对备案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形式不规范、内容不齐备等问题逐一指出,限期改正。年底,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市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成员单位,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分组对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备案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实行倒扣分制,对备案差的单位予以扣分,保证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切实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在做好以上的同时,规范性文件备案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个别县区、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认识不到位。有件不备、报备不及时、年底突击报备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不能及时得到上级政府的审查,文件质量难以保证。
2、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推进,政府法制机构的任务日益繁重。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虽然得到了加强,但人员配备少,且仍承担着一定的非政府法制任务,削弱了其政府法律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业务难以全面深入开展。市政府部门法制机构力量不强,一些部门承担法制业务的科室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致使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时有有件不备、备而不审的现象发生。
3、法制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法制机构中法律专业人员所占比率不高,个别单位法制机构甚至无法律专业人员。因而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多限于审查形式,实质审查难以开展。
4、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形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个别部门向市政府备案以抄报、抄送形式代替备案报告,上报材料不齐全,缺少法律依据,缺少起草说明等,给备案审查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报备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县区政府文件报备情况好于市政府部门文件报备。县区政府由于有相对健全的政府法制机构,其报备数量明显多于市政府部门,且报备形式比较规范,资料齐备。市政府部门报备数量少,形式随意,起草说明等资料欠缺。县区政府部门向县区政府报备数量少,部门系统内部的备案量小,个别部门机制流于形式。
三、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
1、提高认识,增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站在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性文件备案的重要性,把此项作为政府法制重要内容,摆在应有的位置,积极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确保政令的畅通。
2、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抓好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人员及办公条件与本地、本部门的依法行政相适应,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有机构管,有人员负责。
3、以法律业务学习为重点,继续抓好法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全部政府法制人员,按计划、分层次、广领域、有深度不断提高政府法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质量。
4、以便利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为目的,着力健全规范性文件报备办法。严格报备时限,明确报备途径,统一报备格式。坚决杜绝以抄送、抄报的形式代替备案报告的现象。做到起草、制定目的明确,法律依据充分,报备资料齐全,形式规范,保证备案审查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