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提高认识 落实责任 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同志们: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为了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实施,年初,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及相关配套文件。8月24日,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及时总结西部地区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同时部署启动中东部地区改革工作。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几次专题听取教育、财政对这项改革工作的专题汇报,市政府常务会议还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天的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精神,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刚才,教育、财政的同志就怎样做好这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后面文浩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贯彻执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重大意义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证,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是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财政预算内投入持续增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2005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12.22亿元,比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增加8.06亿元。二是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县级财政统一打卡发放,基本保证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国家规定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在中央、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实施了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通过这些措施,有力改善了全市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但是,目前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城乡教育差距还比较大,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太健全,仍然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到位、总体保障水平偏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深化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好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问题,建立起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只有经费有了稳定的保障,才能使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才能使广大校长和教师能够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有效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只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学校学生辍学和乱收费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总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为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2、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重大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和难点是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农民,不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培育新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近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规划、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改革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不足、投入责任不清等问题,在新的起点上,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教育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人才基础。
3、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减轻农民负担的惠民之举。长期以来,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甚至影响到农村的稳定。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强调,要用更多的财力,花更大的精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方向。中央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力度,调整农村财政投入的结构,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广大农村,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亿万农民,这是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我们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创造了条件。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民承担,正是以前经常讲的“人民教育人民办”。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对农民采取了免收农业税、粮食直补等多种减负增收政策,切实提高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水平。但由于农民收入增加相对缓慢,子女教育支出仍是农民家庭的主要负担之一。这次改革,明确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教育实现了由人民办向政府办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亿万农民来说,是一个福音。通过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我市每年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约185元,初中生减负约255元,此外,贫困家庭学生还免交教科书费,寄宿生可获生活补助,这必将使更多的农村学子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使更多的农民家庭大大减轻经济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二、准确把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精神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结合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情况,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和测算后提出的具体方案,是事关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全面深入的改革。这次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明确实行中央、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中央提出,从今年开始,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用5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其主要精神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各级政府责任不清,是导致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虽然明确了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但规定比较笼统,缺乏量化考核指标,往往使投入责任难以到位。近几年来,中央和省里在千方百计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但中央和省里的资金到底有多少用到了农村义务教育上,市里和区县市政府各自又拿出了多少钱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谁都说不清。正因为这样,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是否到位也就无法衡量和监督。这次改革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任作为重点,从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入手,根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不同内容,建立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进行量化,确保由各级政府完全承担起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这是一个实质性的突破。国务院《通知》规定,对免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是: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财力状况分省确定。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是:中西部地区为5:5,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承担,中央给予适当奖励性支持。对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由地方承担。据测算,2010年全国当年各级财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将比2005年增加约644亿元;2006年至2010年5年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其中,中央新增1254亿元,地方新增928亿元。按照以上比例,我市“十一五”期间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约6.8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4亿元,省、市财政新增投入2.09亿元,县级财政新增投入0.8亿元。
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我省各地经济发展特别是人均可用财力情况,省里在《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方案》中,对地方承担资金部分,包括免学杂费、提高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3项,确定了省、市、县三级政府分担比例:(1)国扶县和省扶县,由省、市、县按8:1:1比例分担,为减轻国扶县、省扶县的财政负担,省政府最近决定,免除国扶县、省扶县的县级承担资金,由省级财政统一安排。(2)人均财力在2万元以下的县市区,由省、市、县按6:1:3比例分担;(3)人均财力在2万元至3万元的县市区,由省、市、县按5:1:4比例分担;(4)人均财力在3万元以上的县市区,全部由县财政承担,省里视各地工作开展情况适当给予奖励。我市在地方分担比例中,石门县属第一类,其他区县(市)均属二类(即按6:1:3比例)。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补助对象、标准及方式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中央将对省级财政的预算安排进行考核,并与资金拨付直接挂钩。省里也将对市县两级政府落实投入责任情况予以考核,并与资金拨付直接挂钩。市政府已对市级配套资金作了安排,这里强调的是县级政府,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里的规定,落实分担责任。
二是明确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省级政府统筹落实、以县为主管理的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关键在地方各级政府。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国务院决定由省级政府统筹落实行政区域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具体内容包括:统筹安排中央转移支付的资金;统筹确定省级及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统筹制定行政区域内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同时,根据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事权仍然在地方,因此,经费管理上实行以县为主。从实际情况来看,要做好免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改造工作,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大量基础性的管理工作需要县级政府来做。各县级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要按照改革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级要认真做好自身工作,履行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应有职责,保障新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三是明确全部免除学杂费和继续资助贫困生。这次改革,明确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国务院《通知》还明确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中西部地区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继续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所需资金由地方承担,补助对象、标准及方式由省级政府确定。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安排,我省免除学杂费的对象在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把由于统计口径原因填报为“城市学生”的农村学生和由当地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并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民办学校中就读的农村学生纳入免杂费的范围。在免杂费的同时,对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各县市区要多渠道筹措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具体标准由各区县(市)自行确定。各级财政原来承担的“两免一补”资金不得减少,要全部用于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免杂费和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关系到农村学校广大学生及家庭的直接利益,备受社会关注,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四是明确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安排资金同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实行边“免”边“补”,“补”大于“免”的做法,确保农村中小学运转保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紧张是困扰农村学校正常运转的老问题,我市有些区县(市)至今尚未落实省定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新机制充分考虑到农村学校的困难,下决心用几年时间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国务院《通知》规定,2008年公用经费达到各省级政府制订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2009年中央将出台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初步定为小学300元/生/年,初中500元/生/年),到2010年落实到位。基准定额与现行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平均水平相比,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能较好地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的需要。
按照中央文件和财政部、教育部通知精神,学校不得将公用经费用于发放人员工资、津贴、补助、资金等。以往,我市有些地方是用杂费来解决教职工津补贴的,新机制实施后,这种办法再也行不通了,各区县(市)政府要切实按照市政府2004年11次常务会议精神,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政策规定的津补贴。同时,要按照省里的要求,按公用经费5% 留足教师培训经费,而且县级财政按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1.5%安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确实减轻教师培训工作中教师个人的经济负担,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五是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使困扰农村教育多年的校舍维修改造工作制度化、长期化。从2001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两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市委、市政府2003年、2005年、2006年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列为政府要为民办好的10件实事之一,这些举措对于消除危房、确保校舍安全、改善办学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学校危房的产生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采用实施工程这种临时性、应急性的措施来进行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客观上要求建立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这次改革,中央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参照企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依据校舍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计算安排所需经费,中央投入的危房改造经费明显增加。“十五”时期,中央平均每年对地方投入的危房改造资金是18亿元。建立长效机制后,今年中央对地方投入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30亿元,安排我市约1332万元。按照国务院《通知》精神,今后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是地方各级政府一项极其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中央将对各地校舍维修改造情况实行监测和考核,各区县(市)要将中央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分配到校到项目,不得挤占,挪用。
三、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举国关注,任务艰巨,关系重大。同时,这项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涉及面广,政策性极强,工作要求高,能否办好这件大事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考验。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教育、财政部门的领导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中央部署,从2007年开始,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全面推开。各区县市要抽调精干力量,专门负责这项工作。要准确把握和落实政策,及时发现、研究、总结新机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特别是新机制运行后出现的农村学校教师津补贴缺口问题,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妥善解决。要认真仔细地开展工作,做到精心、精密、精确,确保新机制改革起好步、开好局。为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财政、教育、发改、物价、建设等部门,我任组长,智慧副秘书长、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市财政局和市教育局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指导工作。各区县市政府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各地“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工作,为新机制改革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和工作基础。
2、落实分担责任,保证资金到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实行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落实和及时拨付地方分担资金,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各地做好工作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学校管理。省、市人民政府负责研究制定好本辖区内改革的实施方案,逐县核定财力,确定本地区各级财政的具体分担比例。县级政府要根据省、市政府的部署,做好行政区域内学校布局规划,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掌握好每所学校的情况,科学编制农村中小学校年度预算,切实管好用好改革资金。
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每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需资金16559万元(不含免教科书所需经费),按照中央确定的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预算,中央财政承担9669万元,占58.39%;地方财政承担6890万元,占41.61%。地方财政承担部分中,按照省里确定的省市县分担比例测算,省级财政承担4290万元,占62.26%;市级财政承担689万元,占10%;县级财政承担1910万元,占27.74%。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中央拿了大头;在地方配套资金中,省里拿了大头。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对资金的落实要实行县长负责制,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做到该拿的资金绝对不打折扣,确保分担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市里对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的区县(市),将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直接予以扣减。
这里要强调的是,这次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专项资金,各区县市财政应该与中央和省、市财政同步增加教育投入,要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列,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应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要坚决防止“挤出效应”,不能因为中央和省里加大了投入,地方就将原本应有的投入挪作他用。同时,建立新机制的各项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偿还以往的债务,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沉债”,当地政府要在每年新增财力中安排消赤减债专项资金,优先解决。
3、加强学校管理,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机制能否成功实施,管理是保证。各地要以这次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规范的预算制度,保证学校每笔开支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一切按制度办事,通过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要加强对校长的培训和教育,强化校长的责任,对违规挪用经费的要严肃处理。要强化学校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实施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要通过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建立一个办学规范、管理严格、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管理制度。
过去,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大,许多必要的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新机制建立后,办学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上,在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要抓住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积极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加强监督。
这项改革在五年内将涉及几个亿的资金,是国家对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前所未有的巨额投入。一定要采取措施管好用好这笔资金。
要认真做好规划,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各地要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区“十一五”规划,精心制订好本地区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步骤、资金安排、政策措施、监督检查、政策宣传等。要加强工作的预见性,探索建立既符合当地特点又确有成效的好体制、好经验、好做法。
要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各地要对改革资金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保证专款专用。严禁将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挪作他用。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要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专门的审计制度,推行财务公开制度,防止“吃教育”以及“教育吃教育”的现象。对挤占、挪用、截留改革资金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要以建立新机制为契机,坚决杜绝乱收费。新机制的建立为我们从制度和源头上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治理乱收费提供了根本保证。这里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免除了学生的杂费,不是所有的费用不收了,还有四项费用可以收取,教科书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搭餐学生的搭餐费和寄宿生的寄宿费,除此之外,再不能收取任何费用。建立新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需求,国家都在财政预算里给予了保障,学校没有任何乱收费的理由。要坚决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能国家一边给补贴,学校还一边乱收费。否则,就会失信于民。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和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已写进了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落实保障机制的资金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责任,落实不了,应追究政府的法律责任;学校乱收费则应追究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热忱欢迎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加强监督,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同志们,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事关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做好这项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按照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办好办实,努力开创我市农村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
明确各自职责 落实保障新机制
努力开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去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并召开相应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四川省人民政府也制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于今年1月23日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今天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具体安排我市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今年春季开学后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按新的机制运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和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市各级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使农村义务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我市于2000年全面完成了“普九”任务,近几年又不断巩固提高,达到新的水平。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经费投入不足,总体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管理滞后,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仍然缴费上学,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的关键问题在于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清,机制不顺。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决定从理顺机制入手,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时明确提出重点支持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作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新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对于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是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的根本保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公共财政建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通知》以及省政府《实施意见》的精神,站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的精神上来,增强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各自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好。
二、把握政策,突出重点,务必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环节的工作
全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通知》、省政府《实施意见》,对这次改革的政策内容都已明确。其基本原则是: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全国从今年开始,准备用五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将从今年春季开始全面启动实施这项改革,《实施意见》省政府已制定下发,省与各市州、县的筹资责任和具体政策措施也已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这项改革的相关政策,狠抓落实,务求改革成功。
(一)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强化资金保障和管理
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责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分担责任、加强经费管理和保持法定增长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点。
一是落实分担责任。今年,我市实施这项改革共需财政投入1.8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1.2亿多元、省财政承担5900多万元、市财政承担455万元、县级财政承担1500多万元。为了保证市以下经费的落实和改革的顺利实施,市上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将担负起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责任。各区县级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实施意见》中确定的经费分担具体办法,切实担当起各自的筹资责任,务必抓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务必确保资金的落实到位,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地方因资金不落实,而出现“空挡”,影响全市、全省改革的进程。
二是强化资金管理。全国、全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这进一步强化了县级政府的资金管理职责。各县级政府要按照改革的要求,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乡镇一级政府也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履行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应有职责。
科学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是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学校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各地在实施新机制中,要同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教育部门要指导农村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好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尤其要充分考虑新形势、新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种新要求,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要严格执行预算,强化经费管理,保证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严格按规定使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财政部门要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合理编制资金计划,科学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所需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每年新学期开学前特别是今年春季,由于时间紧、又刚起步,地方财政要及时拨付资金,保证运转资金按时到校。各地要加强监督审计,专款专用,严防把此项经费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冲抵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和津补贴,不得用于偿还“普九”欠债。农村中小学也要强化学校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推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保持法定增长。近年各地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认真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加大了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按照这次改革“一年实施、二年巩固、三年完善、五年实现”的规划,今后五年,中央、省、市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还将进一步增大。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次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专项资金,各级财政要在预算中单列,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得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在这方面,中央、省和市财政已经带了头,作出了示范,各区县也要按此保持教育投入同步增长。各地不得因为中央和省、市加大了投入,而将原本应有的投入挪作他用,要坚决防止出现“挤出效应”。必须继续按照《教育法》的要求,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又保证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经费达到法定增长。
(二)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
新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和源泉头上为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提供了根本保证。实行新机制后,国家和省上给我市的农村中小学学杂费补助标准,每年小学生生均为190元,初中生生均为240元,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还将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应该说,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需求,政府在财政预算里都给予了基本保障,学校没有任何乱收费的理由。国家一边给补贴,学校一边乱收费,这既有违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有损于教育事业的形象。各区县、各学校要把实施新机制与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果有机结合,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今年春季开学时,要一律停止收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信息技术教育费,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今后,凡纳入新机制实施范围的学校,必须坚决做到“三不准”。一是不准在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寄宿学生食宿费以外,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二是不准再向学生统一收费购买教辅材料、校服和学具等;三是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和乱收费。从今年起,各地不得再审批义务教育阶段新的改制学校,对原已改制的学校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对将公办学校租赁或承包给私人办学的要坚决收回实行公办,坚决不准再搞“一校两制”。各地也要加强对学校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的管理,坚决制止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乱收费行为。
治理教育乱收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收费管理负有直接责任。落实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如此项资金落实不了,应追究政府的责任,而如果学校违规乱收费,就必须追究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今年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实施新机制的学校收费行为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乱收费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三)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建立新机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这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要抓住这次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认真分析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探索并建立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新机制、新方法,通过不断地改革,确保这次改革目标的实现。一是要遵循“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撤并校点的资产,防止教育资源流失。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校园、校舍以及其他设施,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和规划,确保这些教育资源全部用于发展农村教育。二是要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快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并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坚决精减和压缩地方性其他课程教材,下决心把中小学学生过多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让广大青少年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愉快地成长。三是要加大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区域的教育差距,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改革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置要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坚决取消一切不切实际的评价指标。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各地要利用此次新机制的建立,从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体制。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大力推进和鼓励城市、县城教师和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支教和任教,并以此带动、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二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动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合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三是要完善和从严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逐步清退代课教师,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
农村学校管理滞后,是城乡教育差距的又一体现。新机制建立后,农村学校的经费有了相应基本保障,这为农村中小学提高管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认真抓好校长的培训和选聘工作,使他们既成为一名好的教育家,又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总结近年学校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加强监管。随着新机制的推进,要尽快建立起职责明确、工作落实和保障有力的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当前,要重点针对学校设施设备不足和老化,特别是在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认真排查和消除隐患,强化安全责任制,坚决杜绝类似去年通江县广纳中心校踩踏事故的再一次发生。今年春季开学前后,各地要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一次专题部署,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督促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今春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按新机制落实到位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今年春季开学就要开始按新机制运行,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紧急动员,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改革顺利实现。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上已成立XX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市教育、财政、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主要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掌握改革动态,加强指导和协调。各地也要按照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工作。要把此项改革作为今年教育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各区县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定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抓好此项改革上,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各级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对实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出倒计时安排,并加强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
二是资金落实到位。这次改革能否成功,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关键是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资金能否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省、市的安排,中央和省、市应承担的改革经费将会及时足额到位。各区县对此项改革资金的落实要实行区县长负责制,务求足额筹集,及时拨付。每年底,各区县要向市政府上报本改革资金落实情况,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以及下一预算安排情况。要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对不能按时到位的区县,市财政将在转移支付中直接予以扣减。
三是管理监督到位。各地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资金专款专用。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要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这次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建立专门的审计制度,积极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坚决防止“吃教育”以及“教育吃教育”的现象。对挤占、挪用、截留改革资金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四是舆论宣传到位。各地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在全面宣传改革政策的同时,突出宣传免收学杂费的重大意义。要紧紧依靠广大农村教师,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党和政府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同志们,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它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通过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努力让每一个学龄儿童都能进入学堂,让义务教育真正义务起来,让广大青少年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愉快成长,这也是衡量我们这次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各区县、各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为开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千家万户,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十分明确,就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精神,具体安排我县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今年春季开学后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按新的机制运行。刚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县是农业大县,也是教育大县。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通过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收到县上直接支付、制定并落实生均预算内经费拨款、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比例、实施“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的建设,初步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基本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两基普九”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正在向“两全普九”和“双高普九”的目标迈进。
但是目前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城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经费投入不足,总体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管理滞后,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仍然缴费上学,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决定从理顺机制入手,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网络站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对于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请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站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的精神上来,增强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各自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好。
二、把握政策,突出重点,务必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环节的工作
全国、全省和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通知》、省政府和县上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对这次改革的政策内容都已明确。其基本原则是: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全国从今年开始,准备用五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我县将从今年春季开始全面启动实施这项改革,县上的《实施意见》已制定下发,请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这项改革的相关政策,狠抓落实,务求改革成功。改革的主要环节包括:
(一)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强化资金保障和管理
这次改革的实质就是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责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分担责任、加强经费管理和保持法定增长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点。
一是落实分担责任。今年,我县实施这项改革共需财政投入2902.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1955.3万元(占67%),省财政承担635.7万元(占22%),市财政承担57.5万元(占2%),县财政承担253.7万元(占9%)。要加强对此项经费的管理,县财政要切实担当起责任,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资金管理。这次改革提出的要求是“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进一步强化了县级政府的资金管理职责。请县财政要按照改革的要求,将应纳入预算的农村中小学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在相关金融部门的全力配合下,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是规范预算管理制度。在实施新机制中,要同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县教育局要指导农村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好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形势、新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种新要求,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要严格执行预算,强化经费管理,保证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这几项大的经费严格按规定使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县财政要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合理编制资金计划,科学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所需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县监察局和审计局要加强监督审计和监察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把此项经费挪作他用。这项经费是专项经费,要专款专用,刚才财政局刘杰局长对此讲得已经很透彻了,在此我要强调的是此项经费不得用于冲抵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和津补贴,不得用于偿还“普九”欠债。农村中小学也要强化学校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推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保持法定增长。按照这次改革“一年实施、二年巩固、三年完善、五年实现”的规划,今后五年,中央、省、市、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还将进一步增大。刚才讲了,这是专项资金,县财政将在预算中单列,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要防止因为中央和省、市、县加大了投入,而将原本应有的投入挪作他用。继续按照《教育法》的要求,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又保证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经费达到法定增长。
(二)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
新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和源头上为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提供了根本保证。实行新机制后,上级财政给我县的农村中小学学杂费补助标准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需求,政府在财政预算里都给予了基本保障,学校没有任何乱收费的理由。今年春季开学时,要一律停止收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信息技术教育费,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凡已预收了的学校,必须在今年春季开学当日内清退完毕。凡纳入新机制实施范围的学校,必须坚决做到“三不准”。一是不准在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寄宿学生食宿费以外,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二是不准再向学生统一收费购买教辅材料、校服和学具等;三是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和乱收费。从今年起,县上不再审核上报义务教育阶段新的改制学校,对原乡镇已改制的学校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开展,坚决不准再搞“一校两制”。治理教育乱收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收费管理负有直接责任。落实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政府的责任,如果此项资金落实不了,应追究政府的责任,而如果学校违规乱收费,就必须追究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去年对教育乱收费采取了两次拉网式检查,效果较好,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是个别问题,但有典型性和严重性,因此春节前县上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要求2004年和2005年各乡镇财政欠拨学校的教育经费,春节前要拨付到位,对应该清退学生的收费,各学校必须在今年春季开学当日清退完毕。今年,教育乱收费的检查一律采取拉网式检查,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实施新机制的学校收费行为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乱收费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三)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建立新机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这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一是要遵循“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撤并校点的资产,防止教育资源流失。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校园、校舍以及其他设施,县教育局要加强统筹和规划,确保这些教育资源全部用于发展农村教育。二是要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快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并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坚决精减和压缩地方性其他课程教材,下决心把中小学学生过多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让广大青少年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成长。三是要加大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充分利用此次新机制的建立,从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体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大力推进和鼓励县城教师和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支教和任教,并以此带动、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二是要加强农村中小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网络站学教师编制管理,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县教育局要强化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动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合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三是要完善和从严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
农村学校管理滞后,也是目前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新机制建立后,农村学校的经费有了相应基本保障,这为农村中小学提高管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乡镇和县教育局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认真抓好校长的培训和选聘,使他们既成为一名好的教育家,又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总结近年学校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加强监管。随着新机制的推进,要尽快完善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当前,要重点针对学校设施设备不足和老化,特别是在校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安全问题,认真排查和消除隐患,坚决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安全工作本来是常规工作,但却不能掉以轻心,要始终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春季开学前后,各乡镇和县教育局要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督促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今春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按新机制落实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县上已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县教育、财政、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和主要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今天会议的要求,分清各自职责,认真组织实施。要把此项改革作为今年教育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定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抓好此项改革上,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
二是管理监督到位。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资金专款专用。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要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进和加强政府教育督导工作,把这次改革作为政府教育督导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乡镇、学校的欠债较多,但此项资金是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虽然此项资金的运行不是封闭运行,没有司法保证,但乡镇和学校有义务保证此项资金的安全。要建立专门的审计制度,积极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坚决防止“吃教育”以及“教育吃教育”的现象。对挤占、挪用、截留改革资金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三是舆论宣传到位。此项改革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请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每位学生和家长都了解此项改革的内容,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的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同志们,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它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通过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努力让每一个学龄儿童都能进入学堂,让义务教育真正义务起来,让广大青少年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愉快成长,这也是衡量我们这次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我县政府系统正在开展机关作风整顿,要把是否确保此项改革工作的落实作为开展作风整顿的一项重要检验标尺,认真加以落实。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为开创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新的开始,孕育新的希望。在这起始之年,农村义务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决定,即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使义
务教育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义务”道路。今天,我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就是专门安排部署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目前,市政府《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贯彻意见》尚在讨论研究阶段,待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再行印发。下面,我先就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春节前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并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讲几点具体贯彻意见。
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2006年1月24日,省政府在兰州召开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李膺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主要精神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大意义的认识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主要作用,从理顺机制入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于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认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重大意义,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尽职尽责的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起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明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中央确定的“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将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主要内容有四项:
1、全部免除农村地区(包括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中央财政承担80%,省级财政承担20%,市、县(区)不再承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资金;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市、县(区)财政共同承担,补助标准不低于2005年“两免一补”省定标准,具体分担比例、补助对象和补助方式随后由市政府确定。市、县(区)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积极筹措经费,足额落实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要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制定下发的《关于下达甘肃省中小学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甘财教〔2005〕47号)规定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落实公用经费,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80%,省级财政承担20%。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央将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分省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并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共同分担。
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也将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全面实施,分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1、2006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各级财政要科学合理调动资金,采取预拨资金等办法,保证运转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
2、2007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
第五篇: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抓住契机 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新局面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具体安排我市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今春开学后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按新的机制运行,市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教育战线如何抓住契机,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新机制的建立,确保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顺利健康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振奋精神,不负使命,充分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央下大决心、斥巨资实施的这项“千亿工程”,将彻底改变多年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不清、保障范围较窄、保障水平低偏、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国务院从构建体制机制入手,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分项目、按比例由中央和地方分担,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大幅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是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的治本之策、长效之举。对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持久的推动作用。全市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头等政治任务来完成,认真学习领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和内容,把全国、全省的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吃透、吃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全省的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上来,振奋精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相互促进财政等有关部门,团结一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工作措施和办法,倒计时安排工作,一抓到底,把好事做好、做实、做细,确保今年春季开学时,按照中央和省上的要求,顺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目标,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温暖尽快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新机制的顺利启动和建立
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迫、要求很高。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新机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将惠及到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既要把学杂费免到位,又要把寄宿制学生生活补贴落实到位,不漏掉每一所农村学校、教学点,不漏掉每一个项目,不漏掉每一个学生。到今年春季开学前,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必须全面启动新机制,还要着眼于长效机制、长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新机制能够有效启动和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所需的各项经费就有稳定的保障,事业就会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新机制如果无法如期启动和建立,甚至出现工作疏漏和失误,影响的不仅仅是少拿一点钱的问题,而是影响到整个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到千百万农村孩子的未来,影响到教育系统甚至党和政府的形象。中央这项改革首先在西部地区启动,四川是一个教育大省,在西部省份中居于重要地位,我市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对于全省推进这项改革,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刻意识到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把责任落实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务必将各项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做出成效,确保我市新机制顺利启动和运行。
一要狠抓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机构,由“一把手”负总责,加强对这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通知》和省上的要求,与财政部门一起,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研究制定本地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和省上确定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分制订好各项工作计划,按要求分步实施到位,确保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圆满完成。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二要把握好政策,保证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学杂费。保障每一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免学杂费,是顺利启动这项改革,保障整个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带着深厚的感情,认真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免学杂费政策的范围和对象,严把政策关,逐一核实,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确保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个不漏地享受免学杂费政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坚决杜绝该免而未免的现象发生。
三要认真指导农村中小学做好预算,建立健全规范的预算制度。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收入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是建立新机制的关键内容之一,是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和极其重要的基础。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将农村中小学的一切收支由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统一编入财政总预算,经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和方法上努力适应改革的要求,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预算工作。
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现在起,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汇总、审批。要正确指导农村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把预算做全面、做规范。预算的内容要全,要把学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保证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部纳入预算,既要预算“吃饭运转”需要的钱,也要预算“建设发展”需要的钱。预算的数据要实,各项收入的来源要可靠、稳定,支出要有依据、标准并符合国家规定,收支平衡,不留缺口。预算的安排要详细,每项收入、支出要落实到具体部门、人员和项目,有的还要细化到具体时间。预算的使用要严,应该用于公用的不能用于人员,应该用于建设的不能用于运转,应该用于学生的不能用于教师。预算编制审定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努力落实预算资金,及时足额拨付给学校。
四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等专项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新机制的各项专项资金,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不得用于偿还以往债务。要保证学校的每项资金都严格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各自发挥应有的效益。不得将公用经费用于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对以往一些地方和学校通过收费解决教职工福利待遇的问题,要报当地政府另行统筹解决,严禁挪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我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切实保障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要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室用房、除教职工住宅以外的生活服务用房等校舍的危房改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现状数据库,建立校舍定期鉴定等制度,科学确定校舍折旧期限,对已到折旧期限的校舍要进行重点监控,作为每年校舍维修改造的重点项目,切实保证校舍安全。
五是要立足新的起点,着眼于未来,要把建立新机制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实施“两全普九”工程,是我市“十一五”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为“十一五”期间全市全面实施“两全普九”,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各区县要把建立新机制与农村义务教育未来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认真规划。要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千方百计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和改造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区域内特别是区县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进程,充分发挥学校在当地推行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用新的视野和要求来规划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通过学校建设带动和辐射农村文明建设。
六要全面清理收费项目,严格禁止乱收费,确保春季正常开学。新机制的建设,为从根本性治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乱收费提供了制度保障。新机制建立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按项目、分责任有了保证,要求坚决杜绝一切形式的乱收费。对学校来讲,这是一条铁的纪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认真落实新机制的同时,要全面清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如果乱收费治不下来,新机制就难以建立,教育处于被动的局面就难以改变,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哪个地方和学校出现了乱收费问题,就要旗帜鲜明地追究当事者和直接主管领导的责任,出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的地方和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今年寒假前,一律不准再向学生预收下学期学杂费。从今年春季开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不得向学生收费统一购买教学辅导材料和学具,不得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校服、卧具。对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决抵制。
三、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新机制的建立,解决了多年来教育急需和希望解决的突出问题,也对教育管理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建立新机制这个机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新的全面发展。
(一)进一步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老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抓住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认真分析老师队伍的现状,探索建立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造就一支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一是严格编制管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需要。认真执行《四川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试行办法》,合理确定农村中小学校的人员编制。根据布局结构调整和学生生源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农村老师队伍补充机制,学校出现编制空缺时补充,严禁出现缺编不补现象。同时,要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超编聘用人员,对各类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必须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占用或变相占用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二是合理配置老师资源,建立中小学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要结合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调整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以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为重点,逐步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定期轮换交流制度,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建立城区新任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限制度,鼓励城区教师在编制、工资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到农村学校服务。城区中小学新任教师,没有到乡镇及其以下农村学校支教服务的经历,不能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各地要采取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制度和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高、中级教师岗位比例等措施,鼓励城镇学校教师和大专毕业生到古叙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中小学任教。
三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要严格执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任)制,推行新聘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入口关。坚持从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用(任)教师。各区县要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制定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教职工聘用(任)制实施办法,加强教职工聘用(任)制实施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聘用(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要全额由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对在职教师要定期开展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考评,淘汰不合格教师,并妥善做好分流工作。
四是健全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与培训制度。农村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考核工作意见》、《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等规定,建立和健全师德建设责任制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学校校长为本区县、本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要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保证教师培训经费的需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规定,农村中小学校每年要拿出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足额纳入预算,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师培训质量。
(二)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同时,注重农村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加适应农村实际,贴近农村孩子需要。农村义务教育不仅要满足农村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和升学的需要,也要适应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是改革农村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农村学校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要针对农村学校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适当增加和渗透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鼓励和引导经济贫困家庭子女选读职业学校,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三是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要严格课程管理,减轻学业负担,严格按国家规定开设课程,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管理。要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各项管理制度要在校内张榜公布,作为规范管理的依据。校长要从严治校,依法担负起全面管理学校的职责。
四是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校长要督促财务人员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管好用好学校各项资金。学校预算、决算以及每季度的财务报表信息,要在全校显著位置予以公示,接受全校师生和当地群众的监督。
五是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始终把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管理人员的安全岗位管理责任制,制订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各种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
四、强化责任,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当地财政、计划、审计、督导、纪检、监察等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一是加强审计,把监督落实在每个环节中。要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列入重点审计内容。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的安排、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农村贫困学生的鉴定以及中小学的收费情况等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一级抓一级,一直抓到基层的每一个农村学校的教学点。要建立和完善监督举报制度,设立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二是加强宣传,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每一所农村学校教职员工,每一个农村家庭和学生都了解、掌握这个政策,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
三是加强督政,督促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督导工作,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综合或专项的督导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把与新机制的有关各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重点检查县级政府贯彻落实情况。要通过督导和其他各种检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措施顺利落实到位。
同志们,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全市教育系统要从大局出发,认真履行职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这项改革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