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2 19:3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内容非常重要。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安排部署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前面,教育、财政的同志对此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元英市长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我表示同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使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必然要求,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始终将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纳入农村综合改革的大局,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农村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明显提升,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农村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日益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农村学校管理滞后,办学水平亟待提高。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级政府投入总量不足、保障水平偏低、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从理顺机制入手,建立起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当前低水平、维持性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经费保障不足、投入责任不清等问题,在新的起点上,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教育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推进公共财政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广大农村,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亿万农民,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体现,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方向。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民承担,农村教师工资一部分来源于农村教育费附加,公用经费主要来源于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校舍的维修改造经费主要来源于农民的集资和投工投料。这个体制为我国在上世纪末实现“两基”宏伟目标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改革过去那种农村义务教育以农民为主的办学机制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长,国家决定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也为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创造了条件。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必将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机制建立后,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将有较大提高,一些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广大校长和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为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提供有力保障,促使农村义务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明确责任,落实资金,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

国务院《通知》提出了“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改革原则,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次改革的关键和重要突破是,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新机制。这一保障机制,责任明确,措施得力,便于各级预算安排和监督检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有教职工工资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经费等四大项。这次改革,除教职工工资在现行体制下加大保障力度外,其余三项,由中央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及财力状况,对西、中、东部地区实行不同的分担比例予以保证。对免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水平的资金,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是,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分担比例是,中西部地区为5:5,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承担,中央给予适当奖励性支持。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进行生活费补助的资金,由地方承担。按照国务院要求,湖南省财政厅根据2004年我省各县人均可用财力确定地方配套部分按四类标准分担,即:一类是38个贫困县,由省、市、县按8:1:1比例分担,为了减轻贫困县的财政压力,最近,省政府决定,免除国扶县、省扶县县级财政在新机制中承担的资金,由省级财政统一安排。二类是人均财力在2万元以下的县,由省、市、县按6:1:3比例分担;三类是人均财力2万元至3万元的县,由省、市、县按5:1:4比例分担;四类是人均财力在3万元以上的县,全部由县财政承担。我市在地方分担比例中,石门县属第一类,其他区县(市)均属第二类。各区县(市)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和省里的文件规定,履行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应有职责。

(一)要足额安排地方配套资金

据测算,这次改革我市每年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6559万元。其中:免杂费并补助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中央分别补助8337万元和1332万元;省财政分别补助3461万元和830万元;市财政分别补助556万元和133万元;县级财政配套分别为1542万元和369万元。在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中央补助资金占58.39%,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占25.91%,市级财政补助占4.1%,县级财政配套占11.53%。由此可以看到,在整块资金中,中央拿了大头;在地方配套资金中,省里拿了大头。各区县(市)政府对该拿的资金不能打任何折扣。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部地区今年启动校舍维修改造新机制,2007年全面进入保障新机制。对于今年启动的校舍维修改造新机制县级配套资金,各区县(市)政府要调整预算落实,对明年保障新机制所需资金要在预内足额安排,不留缺口。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新机制所需资金必须从新增财力中安排,各级财政已经安排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实施以后不能撤出或减少,要继续用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遵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认真做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农村税费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据有关部门调查,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金额已占涉农乱收费的一半。要减轻农村教育负担,首先要免除农民子女缴纳的学杂费,这为制止各种乱收费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是继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又一重大举措。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从2007年全面进入保障新机制,从明年春季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项工作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级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把中央这一惠农政策深入细致、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把好事办好。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要确保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能够按照规定享受到免除学杂费的政策。同时,把由于统计口径原因填报为“城市学生”的农村学生和把由当地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并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民办学校中就读的农村学生全部纳入免杂费的范围。坚决杜绝该免而未免的现象发生。第二,要确保免除学杂费后的财政补助资金包括预内公用经费落实到位,绝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第三,要对农村中小学的各种收费进行清理,绝不允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大家在认识上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不要把新机制实施前的一些不正当收费作为正常的经费来源。如果学校的所谓收入来源于不正当收费,就应该从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坚决取消。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和各种基本办学开支,一律在财政安排给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中开支,不允许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解决。要进一步控制农村中小学校教科书的种类和价格,学校不得向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实行新机制后,学校除代收课本费(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除外)、作业本费和需要搭餐、寄宿的学生的搭餐费、寄宿费外,不得向学生收取其它任何费用。乱收费一经发现,要坚决查处,并追究学校主管部门与校长的行政责任。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行为,也坚决抵制。第四,各区县(市)政府要在预内足额安排中小学教师政策性津补贴所需经费,确保中小学教师政策性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不允许把缺口留给学校。另外,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要按规定落实到位,不得加重教师个人经济负担。

(三)科学规划,确保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落到实处

自200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3.15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88万平方米。对于保障学校安全、改善办学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现行的危房改造办法是一种临时性、应急性的措施,采取集中组织和项目管理方式,有待于改进。国务院提出从2006年起建立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纳入经常性、制度化的轨道。这就对中小学危房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不允许冲减原来中小学建设的几个“硬口子”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要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10%的危改专项资金、一般转移支付高于25%用于教育的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等专项资金捆绑用于学校建设。不得因为建立了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而将其他几个硬口子资金挪作他用。全市可以算一个大帐,长效机制建立以后,全市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至少有四笔“硬口子”资金来源,一是长效机制专项,全市有2664万元,二是税费改革转移支付65%用于教育,其中10%用于中小学基本建设,全市有1458万元;三是一般转移支付,省政府要求高于25%用于教育,我市原来规定一半用于“两免一补”,另一半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新机制建立后,免杂费资金已经解决,这笔资金应全额用于中小学建设,全市每年约有2000万元;四是城市教育费附加除市城区外每年保守计算应该有1000万元。这四笔资金合计7000余万元。如果农村中小学新建房屋按每平方米500元计算,全市每年可以新建14万平方米的教学生活用房。今后每年都有这笔资金,要用好这笔资金有一个科学的规划问题。结合“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各区县(市)政府要科学制定中小学建设布局调整规划,校园平面规划,项目建设规划。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就开始实施。现在距中小学放寒假只有不到三个月时间,要把这项工作布置下去,春季开学前,各项资金报付到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同时,这项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必须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是一项使广大农民和子孙后代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各级政府一定要深刻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区县(市)要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要搭建工作班子,抽调精兵强将,制定工作方案;要周密部署,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为顺利实施这项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配合。这项改革,涉及许多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顾大局,增强协作意识,搞好协调配合;二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三要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党政领导要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新机制改革工作开个好局。

(三)落实责任。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拨付以及管理。目前,市本级应承担的改革经费已经足额落实到位。区县(市)财政部门要负责统筹落实应承担的经费,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资金调度,在省财政下达预算控制数后,各地可先行预拨部分国库资金,落实到校,不要因为资金拨付问题影响学校正常运转。各级教育部门要负责做好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学校管理,切实管好用好每笔资金。

(四)加强管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既要讲增加投入又要讲严格管理。通过这次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运转经费和建设经费有了基本保障,规范经费管理、规范中小学建设项目管理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地要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这是规范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的难点。要通过建立新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收支、经费拨付、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监督等环节,保证学校的每笔正当开支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要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要求,遵照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大胆探索“拨付及时、监管到位、方便快捷”的“校财局管”的路子。要从体制、机制上防止支出混乱和挤占挪用现象发生。对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拖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以及不及时修缮危房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新机制运行下要使教育财务管理有一个新的突破;二是各区县(市)政府要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按照财力状况分年度制定学校建设项目库,同时,建设、国土、规划要会同教育部门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在新机制运行下办学条件要有一个新的突破;三是全市既要抓财务管理软件建设,通过财务制度建设,按照依法依规依程序的要求,安排各项支出。县级财政要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同时要切实抓好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财政、教育两部门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又要抓财务管理硬件建设,要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规范中小学收费和财务管理工作。在全市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过程中使全市财务管理水平有一个新突破。

(五)加强监督。各级政府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和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两项督导”的重要内容。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作、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仅关系到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同时也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尽职尽责,扎实工作,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实办好。

第二篇:教育局局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切实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市教育局局长 XXX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对深化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行专门部署,意义非常重大,必将对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浩市长、元英市长将发表重要讲话,市财政局的领导也将就如何保障投入、加强管理提出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就教育部门如何做好建立新机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新机制的重大意义,把握好发展农村教育的历史机遇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和国家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和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农村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这项改革的推行,必将对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全市教育系统一定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新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从中体会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决心;看到落实这一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市教育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尽快将思想统一到国家的政策上来,尽快将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把握好发展农村教育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把我市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县市教育局要及时将国家、省里的有关精神和市政府领导讲话传达到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师,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增强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精心组织,切实做好新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影响深远。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2007年春季起要全面实行新机制,时间紧、任务重,全市教育系统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努力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一)狠抓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好新机制改革工作,教育系统责无旁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到应尽的职责。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要按照国务院《通知》和这次会议要求,积极做好有关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工作,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当好政府参谋;要主动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和省里确定的实施步骤,分步到位。

(二)积极争取新机制改革的各项资金。中央明确要求,这次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专项资金,要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列,必须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应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要坚决防止“挤出效应”,不能因中央、省、市加大了投入,地方就将原本应有的投入挪作他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与财政部门一起,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新机制的要求,积极争取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在政府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要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保证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要保障教师的政策性津补贴,并加快建立教师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要使学校公用经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保证有更多的钱用于教育教学;要落实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资金,保证师生生命安全;要给家庭贫困寄宿生提供适当生活补助,保证贫困家庭学生上得起学。总之,要把农村学校“吃饭”、“建设”和“发展”的钱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有需要找政府申请,不准再向农民伸手。

(三)抓紧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建立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将农村中小学的一切收支,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统一编入财政总预算,经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方法上努力适应改革的要求,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抓住机遇,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要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要求,正确指导农村中小学编制好2007的经费预算。要把学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保证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部纳入预算;各项收入的来源要可靠、稳定,支出要有依据,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要做到收支平衡,不留缺口。

(四)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与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新机制实施后,经费能否到校,学校正常运转能否得到保障,这是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各区县市教育局一定要准确了解学校的情况,尽量把工作做细,确保学校能及时、足额使用专项资金。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随着近年来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区县市在财政经费管理体制上各有不同,对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别。建立新机制后,各地要围绕确保教育经费及时足额到校、确保学校正常运转这一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与学校预算制度有效衔接、核拨方便、监管到位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五)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要按照《中小学会计制度》、《中小学财务制度》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下发的《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建立以乡镇中心校为一个会计单位和“校财局管”的管理模式。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要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财产管理制度,确保财产物资安全有效使用和完整保值。农村中小学校长要依法担负起全面管理学校的职责,从严治校,督促财务人员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管好用好学校各项资金。

(六)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杜绝各种形式的乱收费。新机制的建立,为从根本上治理农村教育乱收费提供了坚强保障,各区县市教育局务必进一步加强对收费工作的管理,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今年寒假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不准再向学生预收下学期杂费,明年春季开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能按省里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搭餐费、寄宿生住宿费,除此之外,不得出台任何收费项目,学校、班级、教师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特别是不得向学生收费统一购买教学辅导资料和学具;不得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校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决抵制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的行为,凡抵制不了的,可报新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责成有关部门查处。

(七)扎实抓好政策和业务培训。省里在改革试点时期,先后举办了几次培训班,取得了积极效果,为新机制启动打下良好基础。这次会议后,对市里的实施方案和国家、省、市的配套文件,各区县市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要重点对中央、省里的政策和市里的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对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进行辅导,对经费使用、管理和规范收费行为提出要求,确保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正确理解和执行中央和省、市的政策,要把培训工作延伸到每一所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要加强对学校预算编制的培训和指导,逐步提高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在预算编制、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八)加强调研,及时解决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新机制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要客观面对,高度重视,认真进行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如对教师津补贴发放问题。按照中央文件和财政部、教育部通知精神,学校不得将公用经费用于人员工资、津贴、补助、奖金等。而往年确有一些县市、学校使用杂费解决教职工津补贴。新机制实施后,必然导致部分学校教师待遇一定程度的下降,可能造成不稳定因素。各区县市教育部门要努力争取财政部门按照教职工待遇与当地公务员一视同仁的要求,在预算安排中,统筹解决教职工津补贴的资金来源。再比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债务问题。对农村义务教育债务,2004年《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将其从学校剥离到当地政府,挂账停息,纳入政府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制定切合实际的偿还计划,在化解乡村债务时,优先解决,但到目前为止,我市多数区县市没有落实。对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回避,应采取积极有力措施逐年解决。与此同时,各地还要密切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后农村中小学可能出现的失学辍学学生返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回原籍及民办学校学生转向公办学校就读等新情况,及时准确地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提出对策建议。

(九)加强监督检查。根据省里的要求,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将把与建立新机制有关的各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两项督导”的重要内容。市教育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建立新机制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工作不认真、不过细的,进行严肃批评,限期改正;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

(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市、县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宣传时间上,要贯穿到新机制建立的始终;在宣传内容上,要真正让群众明白哪些费用免了,哪些费用还需要缴,新政策好在哪里,群众真正的实惠在哪里等。要组织相关新闻媒体的记者,深入农村、学校,进行形式多样、富有深度和特色的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三、抓住机遇,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建立新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顺利健康发展。新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解决了多年来教育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也对教育管理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教育部门一定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确保新机制资金用得科学、用得规范、用出效益。

1、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各区县市教育局和各学校,要抓住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探索建立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造就一支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要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的力度,不断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大力推行和鼓励城镇富余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新聘任的教师一律先安排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对农村学校急需的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保持相对的灵活性;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使其制度化,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要大力推行中小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重能力、重实绩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从2007年起要逐步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目前省里正在对全省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进行总体规划,建立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库。市教育局已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布置,现在正在审核汇总。各区县市教育局要按照总体部署,认真做好子规划,落实分担经费,加强对维修改造项目的管理。特别是作为今年省八件实事和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各地在进度、资金、质量方面都不能松劲,要确保十一月底前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3、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一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同时,努力增强农村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加适应农村实际,贴近农村孩子需要,不仅能满足农村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和升学的需要,还要适应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秩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三是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始终把确保师生安全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管理人员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制订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各种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

同志们,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农村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细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

明确各自职责 落实保障新机制

努力开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去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并召开相应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四川省人民政府也制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于今年1月23日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今天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具体安排我市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今年春季开学后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按新的机制运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和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市各级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使农村义务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我市于2000年全面完成了“普九”任务,近几年又不断巩固提高,达到新的水平。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经费投入不足,总体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管理滞后,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仍然缴费上学,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的关键问题在于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清,机制不顺。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决定从理顺机制入手,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时明确提出重点支持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作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新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对于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是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的根本保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公共财政建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通知》以及省政府《实施意见》的精神,站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的精神上来,增强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各自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好。

二、把握政策,突出重点,务必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环节的工作

全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通知》、省政府《实施意见》,对这次改革的政策内容都已明确。其基本原则是: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全国从今年开始,准备用五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将从今年春季开始全面启动实施这项改革,《实施意见》省政府已制定下发,省与各市州、县的筹资责任和具体政策措施也已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这项改革的相关政策,狠抓落实,务求改革成功。

(一)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强化资金保障和管理

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责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分担责任、加强经费管理和保持法定增长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点。

一是落实分担责任。今年,我市实施这项改革共需财政投入1.8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1.2亿多元、省财政承担5900多万元、市财政承担455万元、县级财政承担1500多万元。为了保证市以下经费的落实和改革的顺利实施,市上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将担负起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责任。各区县级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实施意见》中确定的经费分担具体办法,切实担当起各自的筹资责任,务必抓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务必确保资金的落实到位,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地方因资金不落实,而出现“空挡”,影响全市、全省改革的进程。

二是强化资金管理。全国、全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这进一步强化了县级政府的资金管理职责。各县级政府要按照改革的要求,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乡镇一级政府也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履行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应有职责。

科学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是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学校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各地在实施新机制中,要同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教育部门要指导农村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好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尤其要充分考虑新形势、新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种新要求,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要严格执行预算,强化经费管理,保证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严格按规定使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财政部门要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合理编制资金计划,科学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所需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每年新学期开学前特别是今年春季,由于时间紧、又刚起步,地方财政要及时拨付资金,保证运转资金按时到校。各地要加强监督审计,专款专用,严防把此项经费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冲抵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和津补贴,不得用于偿还“普九”欠债。农村中小学也要强化学校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推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保持法定增长。近年各地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认真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加大了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按照这次改革“一年实施、二年巩固、三年完善、五年实现”的规划,今后五年,中央、省、市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还将进一步增大。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次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专项资金,各级财政要在预算中单列,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得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在这方面,中央、省和市财政已经带了头,作出了示范,各区县也要按此保持教育投入同步增长。各地不得因为中央和省、市加大了投入,而将原本应有的投入挪作他用,要坚决防止出现“挤出效应”。必须继续按照《教育法》的要求,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又保证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经费达到法定增长。

(二)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

新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和源泉头上为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提供了根本保证。实行新机制后,国家和省上给我市的农村中小学学杂费补助标准,每年小学生生均为190元,初中生生均为240元,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还将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应该说,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需求,政府在财政预算里都给予了基本保障,学校没有任何乱收费的理由。国家一边给补贴,学校一边乱收费,这既有违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有损于教育事业的形象。各区县、各学校要把实施新机制与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果有机结合,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今年春季开学时,要一律停止收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信息技术教育费,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今后,凡纳入新机制实施范围的学校,必须坚决做到“三不准”。一是不准在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寄宿学生食宿费以外,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二是不准再向学生统一收费购买教辅材料、校服和学具等;三是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和乱收费。从今年起,各地不得再审批义务教育阶段新的改制学校,对原已改制的学校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对将公办学校租赁或承包给私人办学的要坚决收回实行公办,坚决不准再搞“一校两制”。各地也要加强对学校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的管理,坚决制止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乱收费行为。

治理教育乱收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收费管理负有直接责任。落实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如此项资金落实不了,应追究政府的责任,而如果学校违规乱收费,就必须追究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今年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实施新机制的学校收费行为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乱收费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三)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建立新机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这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要抓住这次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认真分析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探索并建立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新机制、新方法,通过不断地改革,确保这次改革目标的实现。一是要遵循“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撤并校点的资产,防止教育资源流失。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校园、校舍以及其他设施,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和规划,确保这些教育资源全部用于发展农村教育。二是要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快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并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坚决精减和压缩地方性其他课程教材,下决心把中小学学生过多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让广大青少年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愉快地成长。三是要加大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区域的教育差距,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改革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置要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坚决取消一切不切实际的评价指标。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各地要利用此次新机制的建立,从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体制。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大力推进和鼓励城市、县城教师和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支教和任教,并以此带动、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二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动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合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三是要完善和从严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逐步清退代课教师,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

农村学校管理滞后,是城乡教育差距的又一体现。新机制建立后,农村学校的经费有了相应基本保障,这为农村中小学提高管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认真抓好校长的培训和选聘工作,使他们既成为一名好的教育家,又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总结近年学校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加强监管。随着新机制的推进,要尽快建立起职责明确、工作落实和保障有力的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当前,要重点针对学校设施设备不足和老化,特别是在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认真排查和消除隐患,强化安全责任制,坚决杜绝类似去年通江县广纳中心校踩踏事故的再一次发生。今年春季开学前后,各地要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一次专题部署,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督促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今春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按新机制落实到位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今年春季开学就要开始按新机制运行,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紧急动员,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改革顺利实现。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上已成立XX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市教育、财政、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主要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掌握改革动态,加强指导和协调。各地也要按照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工作。要把此项改革作为今年教育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各区县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定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抓好此项改革上,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各级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对实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出倒计时安排,并加强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

二是资金落实到位。这次改革能否成功,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关键是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资金能否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省、市的安排,中央和省、市应承担的改革经费将会及时足额到位。各区县对此项改革资金的落实要实行区县长负责制,务求足额筹集,及时拨付。每年底,各区县要向市政府上报本改革资金落实情况,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以及下一预算安排情况。要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对不能按时到位的区县,市财政将在转移支付中直接予以扣减。

三是管理监督到位。各地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资金专款专用。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要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这次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建立专门的审计制度,积极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坚决防止“吃教育”以及“教育吃教育”的现象。对挤占、挪用、截留改革资金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四是舆论宣传到位。各地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在全面宣传改革政策的同时,突出宣传免收学杂费的重大意义。要紧紧依靠广大农村教师,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党和政府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同志们,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它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通过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努力让每一个学龄儿童都能进入学堂,让义务教育真正义务起来,让广大青少年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愉快成长,这也是衡量我们这次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各区县、各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为开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千家万户,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十分明确,就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精神,具体安排我县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今年春季开学后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按新的机制运行。刚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县是农业大县,也是教育大县。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通过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收到县上直接支付、制定并落实生均预算内经费拨款、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比例、实施“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的建设,初步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基本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两基普九”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正在向“两全普九”和“双高普九”的目标迈进。

但是目前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城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经费投入不足,总体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管理滞后,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仍然缴费上学,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决定从理顺机制入手,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网络站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对于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请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站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的精神上来,增强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各自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好。

二、把握政策,突出重点,务必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环节的工作

全国、全省和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通知》、省政府和县上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对这次改革的政策内容都已明确。其基本原则是: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全国从今年开始,准备用五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我县将从今年春季开始全面启动实施这项改革,县上的《实施意见》已制定下发,请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这项改革的相关政策,狠抓落实,务求改革成功。改革的主要环节包括:

(一)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强化资金保障和管理

这次改革的实质就是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责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分担责任、加强经费管理和保持法定增长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点。

一是落实分担责任。今年,我县实施这项改革共需财政投入2902.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1955.3万元(占67%),省财政承担635.7万元(占22%),市财政承担57.5万元(占2%),县财政承担253.7万元(占9%)。要加强对此项经费的管理,县财政要切实担当起责任,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资金管理。这次改革提出的要求是“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进一步强化了县级政府的资金管理职责。请县财政要按照改革的要求,将应纳入预算的农村中小学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在相关金融部门的全力配合下,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是规范预算管理制度。在实施新机制中,要同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县教育局要指导农村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好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形势、新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种新要求,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要严格执行预算,强化经费管理,保证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这几项大的经费严格按规定使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县财政要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合理编制资金计划,科学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所需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县监察局和审计局要加强监督审计和监察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把此项经费挪作他用。这项经费是专项经费,要专款专用,刚才财政局刘杰局长对此讲得已经很透彻了,在此我要强调的是此项经费不得用于冲抵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和津补贴,不得用于偿还“普九”欠债。农村中小学也要强化学校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推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保持法定增长。按照这次改革“一年实施、二年巩固、三年完善、五年实现”的规划,今后五年,中央、省、市、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还将进一步增大。刚才讲了,这是专项资金,县财政将在预算中单列,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要防止因为中央和省、市、县加大了投入,而将原本应有的投入挪作他用。继续按照《教育法》的要求,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又保证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经费达到法定增长。

(二)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

新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和源头上为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提供了根本保证。实行新机制后,上级财政给我县的农村中小学学杂费补助标准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需求,政府在财政预算里都给予了基本保障,学校没有任何乱收费的理由。今年春季开学时,要一律停止收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信息技术教育费,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凡已预收了的学校,必须在今年春季开学当日内清退完毕。凡纳入新机制实施范围的学校,必须坚决做到“三不准”。一是不准在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寄宿学生食宿费以外,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二是不准再向学生统一收费购买教辅材料、校服和学具等;三是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和乱收费。从今年起,县上不再审核上报义务教育阶段新的改制学校,对原乡镇已改制的学校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开展,坚决不准再搞“一校两制”。治理教育乱收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收费管理负有直接责任。落实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政府的责任,如果此项资金落实不了,应追究政府的责任,而如果学校违规乱收费,就必须追究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去年对教育乱收费采取了两次拉网式检查,效果较好,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是个别问题,但有典型性和严重性,因此春节前县上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要求2004年和2005年各乡镇财政欠拨学校的教育经费,春节前要拨付到位,对应该清退学生的收费,各学校必须在今年春季开学当日清退完毕。今年,教育乱收费的检查一律采取拉网式检查,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实施新机制的学校收费行为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乱收费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三)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建立新机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这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一是要遵循“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撤并校点的资产,防止教育资源流失。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校园、校舍以及其他设施,县教育局要加强统筹和规划,确保这些教育资源全部用于发展农村教育。二是要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快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并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坚决精减和压缩地方性其他课程教材,下决心把中小学学生过多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让广大青少年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成长。三是要加大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充分利用此次新机制的建立,从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体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大力推进和鼓励县城教师和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支教和任教,并以此带动、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二是要加强农村中小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网络站学教师编制管理,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县教育局要强化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动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合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三是要完善和从严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

农村学校管理滞后,也是目前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新机制建立后,农村学校的经费有了相应基本保障,这为农村中小学提高管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乡镇和县教育局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认真抓好校长的培训和选聘,使他们既成为一名好的教育家,又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总结近年学校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加强监管。随着新机制的推进,要尽快完善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当前,要重点针对学校设施设备不足和老化,特别是在校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安全问题,认真排查和消除隐患,坚决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安全工作本来是常规工作,但却不能掉以轻心,要始终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春季开学前后,各乡镇和县教育局要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督促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今春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按新机制落实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县上已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县教育、财政、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和主要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今天会议的要求,分清各自职责,认真组织实施。要把此项改革作为今年教育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定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抓好此项改革上,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

二是管理监督到位。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资金专款专用。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要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进和加强政府教育督导工作,把这次改革作为政府教育督导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乡镇、学校的欠债较多,但此项资金是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虽然此项资金的运行不是封闭运行,没有司法保证,但乡镇和学校有义务保证此项资金的安全。要建立专门的审计制度,积极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坚决防止“吃教育”以及“教育吃教育”的现象。对挤占、挪用、截留改革资金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三是舆论宣传到位。此项改革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请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每位学生和家长都了解此项改革的内容,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的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同志们,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它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通过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努力让每一个学龄儿童都能进入学堂,让义务教育真正义务起来,让广大青少年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愉快成长,这也是衡量我们这次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我县政府系统正在开展机关作风整顿,要把是否确保此项改革工作的落实作为开展作风整顿的一项重要检验标尺,认真加以落实。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为开创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新的开始,孕育新的希望。在这起始之年,农村义务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决定,即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使义

务教育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义务”道路。今天,我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就是专门安排部署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目前,市政府《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贯彻意见》尚在讨论研究阶段,待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再行印发。下面,我先就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春节前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并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讲几点具体贯彻意见。

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2006年1月24日,省政府在兰州召开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李膺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主要精神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大意义的认识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主要作用,从理顺机制入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于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认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重大意义,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尽职尽责的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起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明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中央确定的“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将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主要内容有四项:

1、全部免除农村地区(包括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中央财政承担80%,省级财政承担20%,市、县(区)不再承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资金;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市、县(区)财政共同承担,补助标准不低于2005年“两免一补”省定标准,具体分担比例、补助对象和补助方式随后由市政府确定。市、县(区)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积极筹措经费,足额落实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要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制定下发的《关于下达甘肃省中小学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甘财教〔2005〕47号)规定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落实公用经费,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80%,省级财政承担20%。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央将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分省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并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共同分担。

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也将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全面实施,分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1、2006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各级财政要科学合理调动资金,采取预拨资金等办法,保证运转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

2、2007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

下载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务副市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