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新农村学习会上的发言提纲

时间:2019-05-12 19:2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建设新农村学习会上的发言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建设新农村学习会上的发言提纲》。

第一篇:在建设新农村学习会上的发言提纲

市委这次以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为重点,召开学习会,内容选得准、选得好。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我就自身工作实际和平时思考,就XX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几点发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国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大德政,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实行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有关农村的两个尖锐问题无可回避:一是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二是农村的现代化若不能同步有效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将因此遇到阻滞。现在,这两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先后进行过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目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如期实(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第三次重大调整,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出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品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具备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0%,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上升到85%左右,国家公共财力越来越雄厚,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已经有必要而且开始有能力转而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取向。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阶段性和现代化进程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农村的面貌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关于“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历史上,我们为解决“三农”问题陆续出台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基本上属松绑和减负范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差距、工农差别不是在缩小,而是在继续拉大。其症结仍在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打破,农村难以得到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辐射带动。一些关系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发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职能转变问题,都亟待我们从整体上去研究和解决。农村社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党群干群之间,也积累了不少错综复杂的矛盾,成为党长期执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隐患。从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措施、目标和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充分把握了新时期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找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的结合点。这一系统的战略规划,必将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闯出新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稳定,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使农村不再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包袱,而是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二、我对XX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l、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12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2006年2月14日,中央又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上作了重要讲话。2005年6月,原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在XX调研时明确提出,“XX市要率先在全省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省委九届八次全会明确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XX市农村和其他城市郊区要力求整体推进,率先突破”。市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非常重视,晓东书记在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上指出,“XX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体现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市委七届十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XX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市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村繁荣了、农民富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在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后,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创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解决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规划、发展途径、人才支撑和组织领导方式等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工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种种深层次问题,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3、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XX市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十五”期间是XX市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XX市农村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3%,但2004创造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2%;市区人均生产总值为1.89万元,但一市三县人均生产总值只有6835元,仅为市区的36.1%;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XX区为1939元,最低的XX县只有331元;人均财政支出最高的XX区为2035元,最低的XX县只有695元。是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的城市格局,“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农业不稳、农民不富、农村不强,势必影响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只能是一句空话。2005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00美元,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己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经济发展总体上己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市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全市上下必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4、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XX市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按照中央、省委的一系列政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切实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收入显著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要求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必须看到,XX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农村违法建设现象较多,脏、乱、差现象严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欠帐较多,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农村文明程度不高,农民整体素质较低。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总揽“三农”工作,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强力推进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历史性跨越。

三、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推动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时期是我市为建设社会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XX市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完善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市委七届十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坚持“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为目标,从2006年开始,用5至15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以党政引导,农民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为原则。大力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率先在全省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XX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通过实施“6543”工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提高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的区域条件和比较优势,在建成区地区以花木园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都市生态农业圈;以城市近郊为主、中远为辅,构筑以花卉蔬菜瓜果等优质搞笑农产品为主的成效生态农业圈;在县(市)山区构筑以茶果中药材等特优新农产品和高效种养业为主的山区生态农业圈;打造沿XX公路、XX公路、XX公路、XX公路和XX公路两侧“五条生态农业带”。大力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创新经营模式,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构建优势产业群体,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以建设农业生态园区为载体,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求,突出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不断壮大生态畜牧产业、水产业、XX米、特优果品、蔬菜、花卉等优势产业规模,围绕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GAp中药材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充分利用我市地理和交通优势,盘活做大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农村专业批发市场,建立标准化集贸市场,加强与国内外市场联系,促进农产品贸易。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强力推进农村“四改一气”工程建设,加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发展清洁能源,实施秸秆还田,减少农业废弃物,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水平因地制宜,推行生态循环生产。积极发展以畜牧业为核心,草、畜、沼、果、水、路“六位一体”生态种弓业,推广“猪-沼-果”、“草-牛(羊)-沼”和“上果下禽”等生态农业模式,在稻田坝区推广实施“稻-猪-沼”、“猪-沼-菜”、“稻-渔-菜”和“上农下渔”等生态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实行精耕细作,积造农家肥,提高耕地产出率和土壤肥力,实现节本、降耗、增收、增效。

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引进、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生物技术,采取低残留、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措施,实施无公害生产,不断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提高农产品的档次。重点抓好粮食、蔬菜、果品、畜牧业、申药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工,扶持和发展生态农业龙头企业,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信息基础等高新技术,建设集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和产工贸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强化技术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安全监测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农产品。

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围绕“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十字方针,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改造申低产田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的水利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大中小微相结合,以中小型水利设施为主,以实施“三小”为主的雨水拦蓄利用“益民工程”为基础,不断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进一步治理病险水库,整修山塘,完善渠系配套,促进工程性蓄水用水。发展节水灌溉,推行喷灌、微灌、滴灌、管道灌溉等节水技术,节约水资源,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步伐。加强植被修复和保护,涵养水源,促进生态平衡。加大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力度减少洪涝、地质灾害。加强大气、土壤、水源监控,改良土壤,净化水源,严格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管理完善生态农业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二)完善体制,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我市农村发展的滞后,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突出地反映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方面,在以往较长时间里,由于受财力的限制,政府对农村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足,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主要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办,与城镇差距较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促进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使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继续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今年起全面铺开实施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将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减轻农民群众因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达到80%以上。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级综合楼、文化体育运动场所、小型休闲文娱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便利。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综合楼、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和民俗旅游等项目。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巩固“两基”成果,2006年起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基本实现标准化办学。制定相关政策,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提供必要保障。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三小”工程建设(小伙房建设、小厕所改造、小基地创业),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活跃作用。整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农村职业教育资金的使用,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2010年前在各区(市、县)建成并办好一个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切实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实施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开展“平安村寨”创建活动,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一是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健全和完善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一公开、三民主”(村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村民议事会、监事会制度,不断提高自治水平,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抓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探索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继续抓好“双带致富”工程、“双千工程”和“支部十协会”及农村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整体素质和“双带”能力,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更好地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发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主要作用。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执行者,是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协助者、推动者,要切实当好堡垒,当好先锋,充分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要作用,动员、带领和推动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工作模式要从过去以行政推动为主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工作重点要由过去抓大生产向抓大市场转移,工作职能要由过去的“管本位”向“民本位”转换,强化对农民群众的政策引导、信息支持、技术指导和法律服务。积极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

三是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受益者和主要力量。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农民自愿、村民自治”的原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村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上,真正把农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把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强力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在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推选在农民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村民担任会长,以村民理事会为主要组织形式,通过农民群众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建设、自我监督,对各项具体事项进行“一事一议”,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某些基层干部缺乏民主法制观念,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办事不公,为个人或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甚至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导致一些地方地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到党的威信和形像,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在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尤其要注意防止这些现像的发生.一是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基础,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素质的提高和作风的转变。针对农村和基层干部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采取有利于接收、便于操作、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强化教育效果。教育农村干部廉洁奉公,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意识,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教育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教育农村干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严格依法依纪办事的理念。

二强化监督这个关键,促使基层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加强对村干部监督考核和民主评议,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评议组织,赋予农民群众一定的监督权和评议权,推进民主决策,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要通过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村级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廉政谈话和廉政承诺制度。

三是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形成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合力。各区(市、县)、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由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负总责,班子的其他同志也要根据分工,切实负起责任。抓好任务分解、使县、乡、村层层有责任、人人有压力。要严格执行责任考核,特别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推进公开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情况,纳入责任考核内容。

第二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参考提纲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参考提纲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参考提纲

市委这次以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为重点,召开学习会,内容选得准、选得好。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我就自身工作实际和平时思考,就XX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几点发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国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大德政,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实行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有关农村的两个尖锐问题无可回避:一是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二是农村的现代化若不能同步有效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将因此遇到阻滞。现在,这两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先后进行过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目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第三次重大调整,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出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品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具备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0%,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上升到85%左右,国家公共财力越来越雄厚,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已经有必要而且开始有能力转而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取向。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阶段性和现代化进程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农村的面貌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关于“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历史上,我们为解决“三农”问题陆续出台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基本上属松绑和减负范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差距、工农差别不是在缩小,而是在继续拉大。其症结仍在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打破,农村难以得到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辐射带动。一些关系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发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职能转变问题,都亟待我们从整体上去研究和解决。农村社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党群干群之间,也积累了不少错综复杂的矛盾,成为党长期执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隐患。从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措施、目标和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充分把握了新时期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

第三篇:在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模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今天上午,我市召开了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

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因为农业机械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重要途径,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推广的重要载体,是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没有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就没有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我市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全市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与时俱进,拼搏创新,使全市农机化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全市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2、农机服务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工作,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xx年全市组织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7370台次,较xx年增加3843台次,为农机手创收2.32亿元。我局连续多年荣获“全国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先进单位”称号。农机跨区作业还催生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创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506个,农机经纪人3100人,农机专业户发展到4146户。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为全市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了各种作业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农机优质服务活动,在努力搞好为农民机手服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机具为全市100多万外出务工户抢收抢种,每年可减少数十万外出务工者回家农忙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3、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工作取得显着成绩。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已达85%,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机插技术趋于成熟。目前机插秧技术推广呈加速发展之势。同时,继续巩固提高了三麦生产机械化水(投稿秘书家园,赢得丰厚回报!.欢迎您)平,基本实现了三麦生产机械化。研制开发了水田埋草机、大蒜系列收获机。试验示范和推广了一批粮食低温烘干机械、精米加工机械、高性能植保机械、蔬菜生产机械、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

4、基本完成**农用航空站建设项目。**省**农用航空站是全国首批3个农用航空站示范建设项目之一。目前,农用航空站示范建设项目已完成机场必需的主要设施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购置了2架y5b飞机和2架蜜蜂4型飞机。通过了**民航局对**农用机场的行业验收,并成功试飞。

第四篇:在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今天上午,我市召开了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

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因为农业机械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重要途径,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推广的重要载体,是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没有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就没有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我市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全市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与时俱进,拼搏创新,使全市农机化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全市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437.7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101台,小型拖拉机15.6万台,联合收割机9822台,;水稻插秧机,503台,精少量播种机2万台,农用飞机4架;推广了一批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农机具的大量增加,大大提高了全市农机化作业程度。全市机耕水平92%,机植保95%,机排灌76%。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70%。其中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0%和95%,三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85%,水稻机械化插秧9万亩。

2、农机服务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工作,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XX年全市组织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7370台次,较XX年增加3843台次,为农机手创收2.32亿元。我局连续多年荣获“全国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先进单位”称号。农机跨区作业还催生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创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506个,农机经纪人3100人,农机专业户发展到4146户。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为全市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了各种作业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农机优质服务活动,在努力搞好为农民机手服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机具为全市100多万外出务工户抢收抢种,每年可减少数十万外出务工者回家农忙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3、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已达85%,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机插技术趋于成熟。目前机插秧技术推广呈加速发展之势。同时,继续巩固提高了三麦生产机械化水(投稿,赢得丰厚回报!.欢迎您)平,基本实现了三麦生产机械化。研制开发了水田埋草机、大蒜系列收获机。试验示范和推广了一批粮食低温烘干机械、精米加工机械、高性能植保机械、蔬菜生产机械、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

4、基本完成**农用航空站建设项目。**省**农用航空站是全国首批3个农用航空站示范建设项目之一。目前,农用航空站示范建设项目已完成机场必需的主要设施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购置了2架y5b飞机和2架蜜蜂4型飞机。通过了**民航局对**农用机场的行业验收,并成功试飞。

5、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农业机械推广办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机,依法促进发展,全市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为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市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和教育培训工作。XX年市局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我市农机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机化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尽管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也较高,但是水稻种植和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很低,已成为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瓶颈;现代高效农业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还刚刚起步,设施农业和林牧副渔业机械化发展较慢。

农作物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化发展较慢,农村焚

烧秸秆现象较严重,不仅不利于发展节约型农业,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整洁,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甚至会发生人身财产事故。

二是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政府引导资金不足,制约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虽然我市农机装备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但高档次高科技含量的新机具所占比例较低。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高效农业生产机械、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等因缺乏引导资金而无法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推广进度缓慢。

三是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机基层公益性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职工队伍素质和农民机手的素质还不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还不能适应农机产业化的要求;农机产品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还存在,农机服务的行业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四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全市农机具面广量大,违章多,安全隐患多,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机化发展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

到2011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其中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30%和90%,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35%和15%,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30%;经济作物生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二)工作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机化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机化,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组织实施以下八项农机化项目工程。

(一)重点组织实施“八项农机化项目工程”

1、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机械化工程。以加快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为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巩固提高三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精少量播种机和收获机械的更新换代;加快试验、示范、推广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

2、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投稿,赢得丰厚回报!.欢迎您)机械化工程。紧紧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先进适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和引进步伐,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促进高效农业发展。

重点发展果蔬生产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块根类作物生产机械、园林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果蔬贮运保鲜设备、特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绿色高效植保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及适应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加快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进程。

3、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工程。实现秸杆机械化还田,对增肥改土、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全面实施秸杆禁烧的主要途径。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杆资源,提高秸杆综合利用价值。大力推广水田埋草机、反转灭茬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草编机、捡拾打捆机,进一步提高作物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率,努力减少焚烧秸杆现象,确保在机场周边和主要道路附近彻底杜绝焚烧秸杆现象。

4、资源节约型农机化发展工程。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注重农机化发展的生态效益

,推进资源节约利用。要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农机化。

一是大力发展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机械化。努力提高秸秆利用率。

二是积极宣传贯彻动力机械节油和排污标准,加速淘汰能耗高、宜报废的老旧机械,努力节约能源;

三是积极推广农机节水技术和机具;

四是大力推进化肥定位深施和复式作业机械;

五是示范推广低污染植保机械和农药超低量气压喷洒精准技术;六是发展乡村河道清淤和除草机械化项目;

5、农机助农增收工程。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农机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以农机跨区作业为重点,做强做大农机服务产业,促进农民机手增收;

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是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机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

四是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依托农机服务组织,积极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解除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五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加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

六是促进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6、开发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充分发挥**农用航空站的

作用,加快农用航空技术应用步伐,积极开展农林病虫害防治、河道灭苇清障、农作物植保、农林播种、森林防火等项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7、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四有”创建活动;在农机服务模式创新方面,要以跨区作业为重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推进农机服务向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不断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8、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工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各级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投入机制。紧紧抓住当前各级政府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购机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好购置补贴项目工程。

三、政策建议

(一)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农机化发展主要目标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标中。

(二)建议市委、市政府设立市级农机化发展基金和加大市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从XX年起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50-200万元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递增10%,主要用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引进、推广。加大市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扩大补贴机具范围,建议对水稻插秧机、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和玉米生产机械给予财政资金补贴。

第五篇: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立足康县资源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新村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中共康县委员会 康县人民政府

(2011年6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总体发展思路和重要决策部署,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这次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对我们康县来说,既是学习兄弟县经验的难得机会,更是鞭策和促进。尤其上午观摩了两当县新农村建设,刚才又听取了兄弟县的经验介绍,使我们受益非浅,深受启发。现我就康县新农村建设情况予以汇报:

康县有着独特的绿色资源和丰富的物产优势,不仅是西部地区原生态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绿色名县、中国西北蚕桑重点基地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食用菌行业先进县。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和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及文明长廊建设的要求,从康县实际出发,把乡村清洁活动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新载体,把“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作为奋斗目标,按照“完善一个规划,突出三项建设,发挥四

项作用,建立四种机制”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扎实推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乡风民俗有了新气象,文明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完善一个规划,明确创建目标,提升生态文明村建设档次和水平

我们立足康县生态、水利、矿产等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现状,围绕把康县建设特色农业强县、生态旅游名县、绿色食品大县的目标,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提出“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的思路和奋斗目标,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时按照因地制宜、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制定出台了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结合学习安吉创建“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中国美丽乡村经验,根据我县各村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等不同类别和特点,为充分挖掘各村文化民俗内涵,在房屋风貌、庭院改造、文化墙建设上彰显特色,聘请了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按照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标准,编制了阳坝宋沟、庄科、长坝段庄等19个精品村和48个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房屋风貌改造设计,编制了51个达标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了不同的建筑风貌、创建方式和建设标准,坚持做到了没有规划不设计,没有设计不审批,没有审

批不建设。

三、突出三项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增加生态文明村建设后劲

我们坚持从农民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的利益入手,重点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不断夯实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发展基础。

一是抓群众增收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我们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突出发展生产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大农业特色产业化开发步伐,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优势产业、重点突破”的开发思路和“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壮大龙头、健全市场、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统筹发展花椒、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蔬菜等区域重点产业,积极引导发展其它地方特色产品。通过扩基地、状规模,兴企业、深加工,创品牌、建市场等措施,加快了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共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基地91.69万亩,其中核桃52.12万亩、茶叶4.83万亩、桑园3.92万亩、中药材4.21万亩、蔬菜2.61万亩、花椒24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10万架,年出栏畜禽83.8万头(只);中华大鲵存塘数量6万尾。建成

市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1个,建成农产品专业市场3个,特色农产品总量26038吨,特色农业总产值29517.38万元,农民人均农业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10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5%。

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我们抢抓灾后重建、对口援建和扩大内需三大机遇,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与农村灾后重建、与扶扶贫开发、与乡村清洁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全县农村34966户住房重建和10136户维修加固的全面竣工,使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同时,我们以解决群众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等“六难”问题为突破口,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乡村绿化工程、房屋亮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环境美化工程和群众素质提升工程,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硬化进村主干道路93660米,入户道路89603米,完成空地绿化34747平方米,完成乡村道路绿化24670米,栽植绿化树木71744棵,拆除危房8859间,亮化房屋10468间,屋顶改造368户,庭院改造2820户,改灶、改厕、改圈4808户,清理垃圾6858方,新修护坡2744米,新建桥梁31座,新建排水渠5294米,整修村级组织活动室92座,修建人饮工程62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变,一个个设施齐全的生态文明村基本建成,有力地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为破除农村陋习,改变群众生产生活习惯,树立科学、文明的新风尚,县上从县委讲师组、党校、农广校等单位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全县21个乡镇350个村开展了党的惠民政策、农村适用法律法规宣讲活动、科技知识和农村适应技术的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在全县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庭》活动和“十大孝亲敬老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文化站21个,农家书屋125个,配送图书17.57万余册,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80个,安装健身器材108套,修建文化墙375面5600平方米,篮板13副,球台40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健身、求知增智的生活环境。

二、发挥四项作用,激发内部活力,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步伐

一是发挥宣传驱动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造势。依托新闻媒体,在康县电视台、康县新闻网、《康县报》等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结合农村灾后重建成果的宣传报道,以图像、文字、图片摄影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宣传报道;利用宣传车、悬挂标语横幅、村级大喇叭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编印了5多万份《生态文明村建设村民手册》,逐一发放到农户手中;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还积极联系陇南日报社、陇南电视台、中国陇南网以及甘肃文明网等新闻媒体,在陇南日报、陇南电视台、中国陇南网、甘肃文明网刊发各类专题稿件154篇(条),并积极邀请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来康县采访报道,新华社甘肃分社报道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后,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十多家网站转载。通过有力的宣传,努力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调动干部群众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引力。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典型的培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全县选择、确定了19个精品村、48个示范村、51个达标村共118个示点村,把江武路、康阳路、白望路、小康路、寺长路、康云路、河两路“一城七路沿线”作为文明长廊建设示范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综合整治、保护优先、长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围绕巩固提升灾后重建成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树立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培育思想进步的新农民、创造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探索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提高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水平” “六个新”为目标,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全力组织实施了“四化四改四结合六有五进一出八配套”工程,基本建成阳坝镇宋沟村、龙潭村、王坝乡鸡山坝村、李家庄村,岸门口镇青岗坝村、望关乡徐罗村等一批生态特色鲜明、村容村貌整洁、城乡环境优美、乡村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标准较高的示范点,白望路、康阳路绿色文明长廊已基本形成。118个示点村遍布21乡镇,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进程。

三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造力。生态文明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也是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必须充分相信农民群众,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广泛收集群众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考虑意见的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的、符合农村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创建标准和创建措施。以乡(镇)、村社为单位组组织乡镇干部、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分期、分批赴四川、陕西及周边县区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让他们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自觉、自愿地投入到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来。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我们对农民改侧、改圈、改灶,建设沼气,绿化庭园,硬化道路,架水、架电等都给予补贴,通过奖补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四是发挥部门帮扶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助力。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我县派出了500多名干部组成80多个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工作队吃住在村上,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献计献策,帮助村上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宣传发

动,解决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县上把县直单位、省市驻康县单位的一把手作为包村单位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每年至少到村开展3次以上帮助活动,解决2件以上实际困难,并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了单位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对帮助中无所作为,在年终不得评先评优。驻村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县直各包村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都给予了所包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建立四种机制,落实创建责任,保障生态文明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为了切实加强对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和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县直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组织协调等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全县上下形成了统筹有力、推动有方、协调有序、建设有效的良好局面。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村制度,县四大班子34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帮扶2-3个示范村和重点整治村,不定期深入督促指导工作,对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办公,现场协调解决,促进了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实行了县直机关单位帮扶包抓责任制,建立条块结合,以乡镇为主的工作推进机制,做到了任务到人、到单位、到村社,形成了一

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

二是拓宽筹资渠道,创新投入机制。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我县积极推行“五个一点”、“八个渠道”的资金筹措办法,即县上支持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乡镇挤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从上级财政专项、环保、以奖代补、借贷、本级财政、社会捐助、单位帮建、灾后重建八个渠道筹集资金。并加强项目资金整合,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凡是用于农村建设的农业、林业、扶贫、环保、交通、水利等各类项目资金原则上全部整合到生态文明村建设设上。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有效解决了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

三是强化工作落实,健全考评机制。为了确保生态文明村建设有序、有力、扎实推进,我们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县上采取成立了专门督查组,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半年经济分析会观摩、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各乡镇、各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序、一月一通报”,通过定期督查,以文件、简报和会议等形式进行逐月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通知,限期要求整改,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进行通报批评。近年康县共编发生态文明村建设简报35期,通报10期,各类宣传稿件100

多篇。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将生态文明村建设纳入乡(镇)和县直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对排序最后一名的乡(镇)包要求其党政主要领导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或电视上公开表态,限期弥补。

四是完善各项制度,健全长效机制。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巩固的长效体制机制,把建设、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激励机制建立上,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出台了生态文明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建建设标准的示范村,由县委、政府进行授牌,实行挂牌管理,并给予资金奖励,对精品村一次性奖补资金20-30万元,示范村10-20万元,达标村2-5万元,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上,坚持建管并重,采取边建设、边管理的办法,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各村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和保洁制度,建立垃圾填埋点,配置了保洁工具,组建了保洁队伍,使保洁工作能够长期坚持延续。如:太石乡水口村、望关乡徐罗村等村建立了卫生管理、环保清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对村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并设立“环境卫生评比公示栏”,定期公布每个家庭卫生状况的检查结果。徐罗还成立了理事会,定期对农户房前屋后“三乱”进行检查评比,按照清洁、较清洁、不清洁分红绿蓝三种颜色张贴在农户墙上,作为星级文明户评选依据;王坝乡开展了“小

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户”,发出倡议书,让学生督促帮助家长整理家庭环境卫生,逐步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不断用群众的监督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目前全县已有100多个行政村已组建了专业保洁队伍,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村庄卫生实现了全天保洁,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促使农村环境保洁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我们虽然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在领导力量上再加强,在建设标准上再提高,在工作责任上再靠实,不断加快生态文明村示范点建设步伐,实现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下载在建设新农村学习会上的发言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建设新农村学习会上的发言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材料

    坚持三个注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桥街道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大桥街道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个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还请各......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城郊乡党委书记孙建国(2011年2月15日)各位领导、同志们: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本着“经济适用、方便群众,功能齐全、设施到位,......

    在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我们已经送走了硕果累累的“十五”时期,迎来了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十一五”开局之年。在这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全县县、乡、村三级主要干部会聚一起,共商振兴大宁大......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范文大全

    结合实际,扎实工作,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xxx,是xxxx村党支部书记。我村位于星火乡西部,距离星火街道10公里,......

    在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提纲

    在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提纲2014年5月新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按照区委统一安排,研究室集中开展了学习教育。我除了完成材料组交给的工作任务、列席区级班子的一些教......

    在民主生活会上发言提纲

    在民主生活会上发言提纲何国凡我的发言分三部分: 一、个人存在问题和不足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党章》,本人以为存在以下不足和问题。(一)学习方面:1、政策理论深入学......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定稿)

    强化措施 落实任务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2010年11月12日) 我县是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2010年,全县共整合新农办、农牧、扶贫等11个部门资金6202万元,10个综合试......

    在新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上的发言

    在全县新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会议精神,对我县得新农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