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政府毅然启动内需(小编推荐)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政府毅然启动内需,改善民生.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2月1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政府毅然扩大需要,改善民生。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民购买入选产品,政府按原价购买总额的13%给予补贴返还。某村委会组织部分农民到商场购买入选的同一型号的冰箱、电视机的2倍,且按原价购买冰箱总额为40000元、电视机总额为15000元。根据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每台冰箱补贴返还的金额比每台电视机补贴返还的金额多65元,求冰箱、电视机各购买多少台? 解,依题意有,电视机价格为15000/X,冰箱价格为15000/X+65/13%
又依题意有,40000/(15000/X+65/13%)=2X,即40000=30000+1000X
解得,X=10,即有电视机10台,冰箱20台。
每台补贴返还金额,电视15000*13%/10=195元;冰箱40000*13%/20=260元
第二篇:我国政府及全球LED产业政策汇总
我国政府及全球LED产业政策汇总2010-12-31 17:21:35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关心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所以低碳经济成为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而半导体照明因其可靠性高、功耗低、寿命长、污染少、抗震能力强等优点被世界公认为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制定并实施各自的半导体照明计划,力争抢占这一技术的制高点。我国也于2003年开始启动了“半导体照明工程”,逐步建设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中国政府更是颁布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关于组织申报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LED产业。另悉,工信部也在加紧编制“十二五”LED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在政府助力之下,LED产业更是迎来了迅猛的发展。据业内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LED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
2003年6月,科技部联合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建设部、中科院、轻工业联合会等单位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紧急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
200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被列入中长期规划第一重点领域(能源)的第一优先主题(工业节能),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2006年7月,建设部公布的《“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中明确表示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强调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把“绿色照明--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以及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等”列为十大节能重点工程之一。
2006年10月,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项目正式启动。
2007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国税总局等部委开始起草《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受业界普遍关注的“半导体新政”.起草中的半导体产业扶持新政策包含“五免五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发减税(采取信贷和减税并用的方式),以及半导体固定资本设备免税以及对集成电路设计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等内容。
2007年4月,为扶持LED和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壮大,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是中国首个出台此类政策的省,福建省也相继启动LED和光伏电子测试平台、LED和光伏应用产品设计平台等多个LED和光伏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200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7]51号),明确指出,各级政府机构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政府采购活动时,在技术、服务等指标满足采购需求的前提下,要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对部分节能效果、性能等达到要求的产品,实行强制采购。
2007年8月,建设部明令要求,各城市不得再在城区主干道大范围使用多光源装饰性庭园灯,景观照明严禁使用强力探照灯、大功率泛光灯、大面积霓虹灯、彩泡、美耐灯等高亮度高能耗灯具。
2007年9月10日,建设部公布《“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根据“规划”我国将在今后五年内大力推广城市绿色照明,以2005年底为基数,年城市照明节电目标5%,到2010年,城市照明中高效节能灯具的应用率将达85%以上。
2007年11月,国务院下发文件规定从2008年起,中国地方省级官员将开始向中央上交节能答卷,如果成绩单未能及格将面临问责和“一票否决”.2007年11月26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26日召开的全国财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年中央财政安排23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
2007年1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号在中欧工商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将达到300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30%.2008年1月10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02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分经批下达高效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任务,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中标企业落实推广任务,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亿只,可节电29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00万吨。
2008年4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国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会议,国家财政补贴节能灯工作正式开展。几近一年,中国几大城市的办公照明场所节能灯推广计划进展平稳,城市及乡村家用LED照明正在稳步进展中。
2008年10月,中国启动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单位应当将节能产品、设备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并严格监控能源消耗状况。同时,也公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正因为这两项法规的实行,提供地方政府采购LED等相关节能产品的法源依据,2009年各级政府单位将会陆续落实各项节能政策,并且大量采购相关节能产品,预计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应会继奥运之后,掀起LED另一波需求高峰。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并以4万亿元资金力撬国内需求。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令LED照明企业纷纷瞄准了这场难得的发展契机。
2008年11月25日,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兴华在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9年交通运输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力争达到1万亿。投资方向不仅包括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同时也将包括沿海港口、内河港口航道以及交通运输枢纽等附属设施的建设。在这1万亿的投资总额中,预计高速公路的投资将达到4000亿-5000亿元,农村公路将达到2000亿元,在交通运输部投资带动下,LED照明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2008年12月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授牌仪式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今年,在科技促进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科技部已经提出并开始实施一些具体措施。如节能减排,科技部推出了”十城千辆“和”十城万盏“示范计划,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LED(半导体照明)节能路灯的应用;又如钢铁、化工、电力等领域新工艺、新方法的推广等,都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将创新支持的办法,更多地从新技术的试验应用等方面,寻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采取后补助和后奖励的办法来支持实验区的创新实践。”
2008年12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发展改革委已启动《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行动计划》编制工作,节能工作进一步落实。
2008年底,我国LED照明国家标准制订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委员会有12项关于LED照明的标准通过了基本的审定,工信部LED照明标准工作组有7项LED标准通过基本的审定,假如进展顺利,这些标准待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审核批准后,有望在2009年颁布实施。
2009年1月轻工业三年振兴规划草案提交提出,未来三年,轻工业振兴将以食品、家电、造纸、塑料、皮革、五金、电池、照明电器、洗涤、轻工装备等行业为振兴重点,兼顾
其他行业的重点品牌企业。照明电器作为振兴重点,再次吸引到业内人士的关注、点燃LED照明行业的希望。
2009年2月6日,深圳市长许宗衡主持召开市政府四届一二八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市推广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深圳市LED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关于促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光明LED产业聚集园区规划研究及相关实施建议》、《LED国际交易采购中心筹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支持LED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全面扶持LED产业发展。
2009年4月28日,科学技术部在“关于同意开展”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的复函”中正式发布在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保定市、辽宁省大连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江苏省扬州市、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南昌市、山东省潍坊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东莞市、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绵阳市、重庆市、陕西省西安市等21个城市开展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十城万盏”)试点工作。
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将鼓励国产装备,建立国产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关键设备国产化,并明确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的“六年计划”。此外,此外,《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还明确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的七大政策措施,包括统筹规划,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加大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积极实施促进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等。
2010年9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半导体照明位列其中。半导体照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机会,但同时半导体照明也开始面临全球性的挑战。
2010年发改委9月10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组织申报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2082号),三部门将组织一批半导体(LED)照明产品应用示范项目(路灯、隧道灯、反射灯和筒灯)。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共同委托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对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产品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本次招标将选择一批LED照明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并确定供货价格。入围企业将作为示范工程项目和国家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的备选企业。
其它国家LED产业政策:
1日本的“21世纪照明计划”
日本率先开始实施半导体照明计划。早在1998年,由通产省资助、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和金属研究开发中心(JRCM)负责执行的”21世纪照明计划”正式启动,参与机构包括4所大学、13家公司和1个协会。整个计划的财政预算为60亿日元,1998—2002年是投入50亿日元的第一期目标。该计划关注的核心在于高质量材料的生长、高功率管芯的制备和高效率白光荧光粉的获得等,开展研究的项目包括氮化镓基化合物半导体发光机理的基础研究、改进用于紫外发光二极管外延生长的方法、研究用于同质外延生长的大面积衬底、开发由紫外发光二极管激励产生白光的荧光粉,并生产出使用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的光源。日本已完成该计划的第一期目标,目前正实施第二期计划,目标是到2010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达到120流明/瓦(lm/W)。
2美国的“下一代照明计划”
作为美国半导体照明的主要推进部门,美国能源部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支持半导体照明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他们于2000年开始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研究计划,即“下一代照明
计划”(NGLl),总共将投资5亿美元支持计划的实施。该计划已被列入美国“能源法案”,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光电产业发展协会(OIDA)负责执行,共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司和大学参加。重点研究方向是:发光二极管成本的降低和转换效率的提升、氮化镓(GaN)材料的固体物理学问题、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相关工艺、低缺陷密度衬底和器件结构的优化等。
随后,由美国能源部负责制定了《固态照明研究与发展计划》,该计划为半导体照明确定了无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两个方向,已进行了多次修订。计划关于半导体照明发展的战略措施包括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商业化支持、标准开发以及产业合作等方面。其中基础研究都是美国能源部承担的任务所需要的项目,主要涉及物理、化学和材料等领域的基础问题。核心技术研究主要由学术机构、国家实验室和科研院所负责,侧重于技术的应用研究,特别要求满足器件性能和成本目标。产品开发主要是由企业负责,他们系统地利用已研究的基础或应用知识,开发或改进商用原材料、器件或光源,开发活动围绕市场应用所关注的产品价格、质量和性能参数进行。最近一次修订的计划已经将技术发展的时间表更新为:到2010年、2012年和2015年,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目标分别达到129流明/瓦、151流明/瓦和184流明/瓦,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目标分别达到65流明/瓦、100流明/瓦和189流明/瓦。
美国能源部还于2007年4月发布了《固态照明商业化支持五年计划》草案,它为产品的商业化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其目的是加速半导体照明的商业化进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战略措施包括:“能源之星”计划、“明日照明”设计竞赛、商用产品检验计划、技术信息的开发与传播、标准和测试程序的开发等。商业化支持计划的目标是:提升高效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制造水平,到2012年,美国市场能够推出的商用暖白发光二极管照明光源至少达到105流明/瓦的发光效率,对于商用冷白发光二极管照明光源至少达到135流明/瓦的发光效率;加快基于半导体照明技术的照明光源市场开发,到2012年满足“能源之星”要求的光源每年能够销售500万只;逐步推广应用半导体照明光源,到2012年实现每年至少节约电能19太瓦时(TWh)。
3欧盟的半导体照明计划
欧盟于2000年7月实施了“彩虹计划”,以推广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该计划由欧盟设立的执行研究总署(ECCR)负责组织,委托6个大公司、2所大学执行,研究内容之一是发展氮化镓基照明光源,“彩虹计划”于2003年7月结束,该计划推动了欧洲高亮度户外照明市场的增长。
2004年10月,欧盟正式启动了“用于信息通讯技术与照明设备。的高亮度有机发光二极管”项目(OLLA),该项目的经费大约为2000万欧元,由欧盟第六框架计划(FP6)中的信息社会计划(IST)提供。项目由来自8个欧盟成员国的6所大学、8个研究所和10个公司共同完成,将会持续到2008年7月,目标是使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最终达到50流明/瓦。该项目对美国的“下一代照明计划”和日本的“21世纪照明计划”都是一个补充。
4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半导体照明计划
2000年,韩国政府制定了“氮化镓半导体开发计划”,并成立光产业振兴会(KAPID)负责计划的组织与实施,其中涉及半导体照明的研究项目包括以氮化镓为材料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等。韩国的“固态照明计划”已得到政府批准,2004—2008年政府投入1亿美元,企业提供30%的配套资金,该计划的目标是2008年发光效率达到80流明/瓦。英国商业、企业和改革部(DBERR)(原贸易工业部)于2007年7月启动了“用于有效照明解决方案的新型发光二极管”计划(NoveLELS),目标是开发新型氮化镓芯片技术,将发光二极管光源商业化。该计划获得英国商业、企业和改革部330万英磅的资助,而英国政府及技术战略委员会为其提供超过170万英磅的资助。
第三篇: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一、引言: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刻不容缓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所以在此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寻找积极应对危机的方法,吸取教训,抢抓机遇,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因此,本人结合严峻的经济现状,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之问题与从中得到的启示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观点。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就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有不少国内专家和学者撰稿指出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但是当我们站在今天回过头去看中国在这两年的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小了,而是略带滞后而已,如今中国在各方面都在经受着考验。做为一名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业、进出口贸易、房地产业和就业四大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所面临重重深刻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第一,海外投资遭受损失,且风险加剧。许多中国的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贷款的债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些机构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接近160亿美元。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外,美国金融危机虽然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第二,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将加大。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使得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另一方面,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难所。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无疑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另外,由于股市的联动效应,美国股市下挫对欧洲、亚洲乃至全球的股票市场都会有重大影响。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中,我国股市未受影响,还创历史新高,直到2008年1月,花旗、美林等大投资银行爆出第四季度巨额亏损后,A股走势开始与全球股指联动,其中A股指数与恒生指数联动性较强。
第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使我国外汇储备缩水,2008年9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在加速贬值,中美利差倒挂的进一步扩大,会吸引更多投机资本的流入。因此,次贷危机可能导致流入中国的资金不减反增,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一,出口增长趋缓。我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比较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和对美出口贸易的依存程度均有所提高,并且出口依存度每年都高于20%。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目前美国消费者对就业市场以及薪酬的预期都比较悲观,而信贷紧缩和就业市场的恶化使美国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感到担忧。据2008年3月25日美国经济咨询商会报告显示,2008年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继续下降,从2008年2月份的76.4降低至64.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而消费者对于收入水平的预测,同样并不乐观,认为收入会增长的人数,从18%下降到14.9%。而我国对美国
出口的主要是消费品,美国政府的一些数据已经表明,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必需品方面已经紧缩开支。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速度放慢。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对美出口233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增速回落了5.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9.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带动的连锁效应,那么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第二,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金融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虽然美国一直倡导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这样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同时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美国“需求内部化”的微观要求不断增强,这也使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持续抬头,对中国设立更多的贸易壁垒,这一切便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不断炒作我国玩具、牙膏、水产品、轮胎、宠物食品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对我国有关产品的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在对待我国输出的纺织品上,为了移植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美国除了压价之外,还通过抬高技术测试标准等非价格手段极力将市场风险转嫁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如故意提高产品测试标准,有些标准明显超出我国企业的能力范围,从而制造出大量“不合格”产品,客户先“勉强”接受,一旦日后因产品品质问题而滞销、退货,就将全部责任推给我国出口企业,这种技术性软条款,给我国纺织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订单风险。这些便是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的很好的例证。另外,美参众两院还相继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有进一步政治化的趋势,对华经贸政策将更趋强硬。除了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以外,其他国家也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不稳,为转移国内经济和舆论的压力,也利用我国出口的个别产品的安全问题大做文章,借此打压中国的商品出口。这些都显示,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已经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壁垒或会层出不穷。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会遭遇到更多的艰险。
第三,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样,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会上升,这样便降低了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导致我国出口的下降。另外,在金融危机下,美元走软还影响了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原油、铁矿石等,使得这些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一些出口行业的生产成本。为了获得原先相同的利润水平,出口企业势必要提高价格,这样就减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提高,也向其他国家包括我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加大了我国国内通胀的压力,促使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势必会影响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其出口。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第一,影响购房者预期。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极其敏感,“买涨不买跌”是普遍的心态。2001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中国购房者的信心,对房价的快速上扬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次贷危机影响,使国内购房者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进而由热烈入市买房转为持币观望,具体表现为成交量的急剧下滑和房价的滞涨。2007秋季开始,从深圳、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发端,逐渐蔓延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滑坡、房价滞涨甚至下跌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据最新的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仅上涨0.3%。整体房价水平虽然略涨,然而急剧的量缩已经改变了很多地区楼市“跌量不跌价”的状况,楼盘以各种名义和各种方式暗降价格的现象日趋增多。
第二,影响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次贷危机对政府房地产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打破了国内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之神话,也改变中央政府对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看法”(易宪容
2007)。首先,不少商业银行放松个人住房按揭市场准入,贷后又放松风险管理。在2007年三季度前,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人一般只要购买都可以获得贷款,一些人还用假收入证明等虚假文件进行“假按揭”,再加上“循环贷”、“加按揭”、“转按揭”等五花八门房贷产品大量涌现。如果房价持续低迷,利率又处于上升周期,那么购房者的负担将逐步加重,会有大量违约客户出现,银行将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其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长成为房价疯涨的助推器。2003年初到2006年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共增长10800亿元;而2007一年的时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接近前四年的总和,达到9000多亿元(数据见人民银行2003-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大量投机者利用银行杠杆和低利率政策,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疯狂炒作,造成房价快速飙升。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渐积累。为此管理层近些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的政策,这些政策含义主要包括:一是全面的确立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对中国的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做出严格的区分;三是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市场准入;四是完全禁止各商业银行加按揭及转按揭。2007年冬季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适时提高利率,严控信贷规模。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理念,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盲目乐观和松弛管理成为过去。从2008年起,个贷申请人不仅要提供收入证明、信用记录、公司工资证明、学历等,还必须向银行提交自己的3个月以上工资卡上资金对账单,从而防止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这些规定的实施,将有三成以上的购房者受到影响,有一半以上的购买者贷款申请将被拒绝。
第三,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一面镜子,也反衬出了我国房地产潜藏的大量问题,除了前文所述的问题以外,还存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涨价过和违约风险等潜在危机。从涨价速度上看,如果从2003年为基期来计算,那么全国多数地方的房价至少上涨了1倍,多的甚至2倍以上。而美国从1995至2006年用了12年才实现了房价的翻番。可见近年来,中国房价涨幅远远超过美国。违约风险是指借款者拖延或拒绝按合同还款给银行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内房贷违约风险有加剧的趋势。首先,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贷款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央行连续7次加息,但由于通胀的加剧,国内居民的消费开支开始增加,而预期收入却不明朗,进一步加大了还贷难度,当贷款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风险累到一定程度,稍有风吹草动,违约率就将急剧攀升。其次,我国房价评估体系仍较混乱,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价格的高估从银行获得贷款。当出现大面积违约时,由于房价下跌,原先评估的价格明显偏高,加上银行处置资产的费用,抵押品处置后无法弥补银行的损失。再次,房地产金融市场建设的滞后,我国房贷违约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如果房价出现大跌,这些积累的违约风险将给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带来巨额不良贷款。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的就业。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60%左右,出口比重占91%。而且,2001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也主要来自东部地区。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最容易受到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1/3。由于它的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企业占制造业很大比例,企业的利润率很薄,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拉动的新增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76万人下降到2007年的43万人,减少了33万人。
其次,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国外贸出口中工业制品比例占95%以上,由于来料加工比例高,进口产品中有很大部份是为了加工之后出口,这样制造业就最容易受到冲击。制造业是中国吸纳就业最多的非农产业部门。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就业面临着就业需求下降的压力。由于超过一半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制造业部门,而在外商投资部门的城镇就业数量为1583万人,加上乡镇企业中外商投资部门859万人,合计有2442万人。在外资流入减少和出口下降的冲击下,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需求下降。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既有大型制造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其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8年1-9月,广东省倒闭的1.5万户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服装、纺织、电子原件、塑料制品等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第三,农民工和低技能劳动力最容易遭受冲击。在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农民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2006年农业普查表明,农村出乡务工劳动力有1.32亿人。其中,有56.7%在第二产业如制造业就业。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1/3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农民工相对年轻,初中受教育程度约占外出数量的70%以上。相对来讲,他(她)们的劳动技能较低,因而在企业减员或裁员过程中最容易遭到冲击。《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有了较大改善,如在地方政府帮助下解决了部分倒闭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在政策上,这些失去工作岗位的农民工没有纳入城镇失业统计和失业保险体系,返乡就成为这些人最后的无奈选择。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对11个省份120个村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10月,大约有6.5%的农民工返乡。如果按照1.3亿农民工计算,大约有845万人返乡。
最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下行,对城镇新增就业产生挤压。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2007年处于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波峰,2008年上半年在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态势。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为5年左右,因而今后2—3年内的经济减速将对城镇总体就业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口较大幅度下降和FDI流入减少,意味着对制造业的投资下降,使得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加剧,经济增长速度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制造业部门投资下降,不仅带来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且也会对服务业的就业需求产生影响,结果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如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挤压。对于部分倒闭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仅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且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失去就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供给压力。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启示:
然而冲击所具有的破坏力也可能被转化为动力,关键在于我国怎么积极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怎么去缓解和消除其负面影响。出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我们没有勇气更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去应对,任其侵害我国的经济。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后期,我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动,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
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产业周期性变化。尽管中美经济结构完全不同,但国内房地产业近年来的繁荣及我国宏观货币政策与美国都有几分相似,需要引起我国银行业的高度关注。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信贷规模控制,按季控制,严控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和投向,宏观调控形势趋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关注政策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重视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
(二)、健全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影响的,它有可能脱离内在价值而产生大量泡沫。如放松资金融通的条件,会使泡沫膨胀,为危机留下隐患。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给各国的监管带来了巨大难题。金融衍生品以它的高获利受到众人追捧,却又带着它的杠杆效应及复杂性成为风险之源。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国内市场开放的迫切要求,金融当局应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迅速立法,以取代现有的《破产法》、《担保法》,以便规范市场交易者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恶性竞争。
(三)、加快国内产业调整,对其进行政策扶持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日趋严峻,我国产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竞争力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批产品科技含量低、服务水平弱和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难以立足。在市场的倒逼机制下,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来层次。同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整体面临衰退或衰退的边缘,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一些产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对以冲对本土经济的不景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为中国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机遇。
(四)、充分利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投入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国务院提出10条旨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措施。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挖掘的人均消费能力还存在着可提升的空间。此次金融危机,国外的需求一减弱,马上反映在我国的出口上。另外,大型的国有企业在此次危机中所受的损失相对于中小型企业要弱。因此,我们要结合国情,发扩大内需,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大力培养金融、技能型人才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高等教育应该勇于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此来提高自身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金融危机的发生,反映了金融行业复合型高给人才的匮乏及其职业道德的缺失。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求大学完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提升金融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情操,提高应对金融危机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显示最突出的就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裁员首先裁掉的肯定是文职人员,而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性员工则工作相对稳定。
四、结尾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帆风顺,扶摇直上的。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探究,才能在扭曲道路中取得进步。也只有遭遇了挫折,我们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风险意识,壮大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预测风险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把握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新机遇,把原先对金融危机所持有的恐惧,转化为动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综合国力,完善经济体制,成为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 张文祥,潘建国.跨世纪世界经济大调整的若干矛盾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1999,(3):40-45.[2] 马玉梅.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今日科苑,2008(9).[3] 钟歆.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中国经贸,2009(2).[4] 候本勇.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5] 白明.次贷危机波及我国外贸发展[J].经贸观察,2008(3):19-20.[6] 王颖.“次贷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对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8(5):15-18.[7] 沙文兵.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0, No.269(08): 83-90.[8] 张柯,薛耀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际短期资本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10, No.260(07): 29-33.
第四篇: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的经济形势(形势与政策论文)
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的经济形势
摘要:08年,一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形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关键词:金融危机 进出口 房地产 银行业 经济 协调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政局的不稳定。
08年,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相关的经济影响将按照下列的顺序传递:美国的房地产下跌→次按相关投资亏损→金融危机→美国实体经济放缓或衰退→美国消费减少→发展中国家出口减少→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萎缩→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放慢→原材料和能源需求下降→原材料和能源出口国家经济减速。这样的循环可能不止一圈。
而美国作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其实体经济疲软势必会对我国经济形势产生一定得影响。
1.进出口受冲击首当其冲
美国经济的疲软、金融形势的持续恶化,再加上雷曼兄弟破产起到的加速作用使得今天的美国金融业更加风雨飘摇,而这势必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冲击。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13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9.3%,虽比上年下滑近7个百分点,似乎仍属高速增长。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按本币计算,我国2008年1—11月出口增长仅9.1%,比上年已下降约11个百分点。尤其是11月当月出口按美元计同比下降2.3%(2001年6月以来首次下滑),按人民币计下降11.2%(1998年10月以来最大降幅),证实了前期频频传来的出口订单下滑的消息。出口增长急剧下滑的态势十分明显。
2.股市受拖累严重
金融危机直接作用于A股市场所产生的杀伤力,更让人们切实感受到财富的变迁。08年 9月16日,沪指收盘跌破2000点,跌幅4.47%,工行、建行、招行、浦发、兴业、深发展等银行股全部跌停;9月17日,沪指再度大跌2.90%,工行、建行、招行等银行股再次跌停。9月18日,沪指盘中更是达到1802点的新低。中国股市哀鸿遍野,惨不忍睹。随后,中国政府虽然出台若干救市措施,但是大盘也只是短暂翻红,随后沉沦。统计显示,截至12月31日沪深两市总市值为12.1亿万元,较上一年缩水约62.5%。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全年跌幅达65.39%、63.36%。
3.银行业受一定牵连
国内几大银行总共购买了美国证券业价值约200亿美元的证券产品。在美国金融业面临巨大困境的今天,雷曼兄弟的破产无异于把华尔街向地狱又推进了一步,而国内金融机构购买的证券产品也面临着巨额贬值甚至清算的厄运。例如华安基金已于9月16日在其网站上贴出醒目告示,提示旗下QDII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投资风险,由于雷曼兄弟下属的雷曼兄弟金融公司为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所持结构性保本票据的保本责任人,雷曼兄弟特殊金融公司为保本票据之基础资产之一的零息票据的发行人,因此在极端情形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将无法开放正常赎回业务,而且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也有可能需参与破产清算而无法全额收回,甚至连该基金的存续也将出现问题。幸运的是,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因直接购买次级债产品是我国受次级债危机影响最直接的领域,但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经理赵庆明表示从目前公布的各银行年报来看,这部分的风险是可控的。
4.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趋缓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趋缓,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等都出现同比下降的态势。从全国范围看,房地产行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度在降低。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上海GDP同比增长10.3%,略低于全国水平,这是上海近年少有的现象。房地产的贡献率为负,导致GDP少增0.4个百分点。从全年视角看,2008年1-12月份,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5%;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6.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7.9%,其中住宅下降40.1%;另外,存量房交易也同比下降了三成。而全国其他城市情况虽各有不同,但房地产的贡献率都会或多或少下降。
5.老百姓的生活受到影响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金融危机带来的更直接的感受和影响体现在劳动就业、家庭收入、家庭金融资产价值、商品价格、家庭消费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濒临倒闭,在此情况之下,企业掀起裁员潮,进而影响到百姓的家庭收入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据调查,43%的受访者表示金融危机使其心理压力增大;33%的受访者表示找工作的难度加大;26%的受访者表示金融危机使福利水平降低;21%的受访者表示金融危机使年终奖金降低。
面对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我们都深知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鉴于当前的问题不是某个城市、某家银行或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问题,因此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方案实施上,一是不可单纯依靠投资者和投资机构自我的约束力,而需加强监管体系。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大部分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不是健忘,就是“失忆”。稳健推进自由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严格约束的基础之上。二是全球金融监管体制面临革新需求。当前,经济、金融一体化使得各国金融市场相关性加强,某一市场失灵将会殃及全球市场。故而我国采取了以下前所未有的措施:(1)各自为政的救市转变为全球协调救市;(2)分散的救市资金转变为共同出资的救助;(3)具有很大随意性的就是措施上升到制度层面的协调;(4)因国而异的亡羊补牢转变为具有趋同标准的监管协调。
面对此次金融危机,既可说是挑战也可说是机遇。因此,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必须适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的发展力度,通过提高我们的金融核心竞争力,谋求我们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第五篇: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作者:张洋东,赵永刚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9-6-3
本站发布时间:2009-6-3 18:46:57
阅读量:1920次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的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这场金融危机也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今年全国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称,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如何正确认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影响,搞清一些相关的基本问题,对于我们更理性更从容地应对危机,更理性更有力地扭滑促增,更理性更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是有助益的。
一、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开放的中国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对各个方面都有严重影响。在金融方面,我国持有美国“两房”债券3760亿美元、美国国债5189亿美元,金融危机使我国一万九千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缩水和损失不少;股市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跌幅72.8%。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09年5月2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的近一年间,A股1386家参选上市公司总市值高低落差达到9.44万亿元,分摊到1.25亿个股东账户相当于户均亏损额一度高达7.55万元)。还给我国一些金融、保险、投资机构(他们因购买美国的基金、债券等)也造成了直接的不小的损失。但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相对健康,金融机构运行正常,财务状况良好,几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还因这次金融危机而跃居世界各大银行前列,没有发生象前段欧美那样不少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金融危机。今年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时称:“中国根本没有发生什么金融危机!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畅通无阻,我们贷款增加的很快,没有什么像西方国家处在金融危机煎熬的那些地方的银行,他们的银行贷不出钱来,我们只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而已,不要把概念搞错了”。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不是金融危机。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主要方面还在实体经济上。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使这些发达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消费需求大量萎缩,对中国的进口急剧减少,使中国沿海大量加工出口企业停产关闭,2008年上半年就有6.8万家加工出口企业倒闭,还有不少企业停工限产。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4月份,出口仍比去年同期下跌22.6%。沿海大量加工出口企业停产关闭,直接的影响是这些企业GDP和税收的消失以及农民工的失业返乡。间接影响是这些企业电力、原燃材料的停止和减少使用消耗,传导影响到其他生产、制造产业,造成各种原燃材料、产品的积压,价格下跌,进而造成其他生产企业的减产、限产、停产,其他生产企业GDP、利税的减少,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在今年“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透露,到去年底,全国有7.5%的中小企业歇业、停产或倒闭(目前我国共有企业3200万家,停产、歇业、倒闭达到200多万家),这就引发了全国的经济危机。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在《金融危机究竟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一文中说:“中国正在经历的是一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但又不同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温和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中国正在经历的危机,实质上并不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这里要注意的是,我国眼下的这场经济危机是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而非由它产生的,我国的产能过剩是我们自身体制、机制作用多年积累下来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就是什么产品有利可图,市场这只手就会聚集生产要素形成生产力。由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必然产生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这是体制的必然。
从运行机制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发展,为调动地方抓发展的积极性,我国实行财政包干体制,各级各地分灶吃饭,各级各地迫于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得不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为了加重各级干部抓发展的责任,我们实行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按固定资产投入、GDP等的增长来排名次、定奖惩、搞诫勉,这又迫使各地的官员争先恐后抓发展。这些制度、机制的共同作用,使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800多个县都拼命抓发展,自己有资源、有资金、有技术,自己能上肯定上;没有这些,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也要上。至于是否产能过剩,地方无从判断,是否重复建设,有无市场前景,各个地方也不会去顾及它。我们的体制、机制似一台强大无比的引擎,推动国家、外资、合资、民营几个轮子一起转,推动各个地方能上则上尽量上,能快则快尽量快。多年高速发展,产能迅速扩张,中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很多产能都严重过剩。
比如钢铁行业,2008年全世界钢铁产量为13亿吨,而我国钢铁产量就达5.8亿吨(生产能力6亿多吨),占世界产量的45%,明显产能过剩,而现各地仍在投资扩张钢铁产能,因而人民网今年5月13日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要求在下游行业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必须把控制总量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等淘汰类,2005年8月以后建设的120吨以下转炉、70吨以下电炉、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等限制类生产能力继续实施淘汰类、限制类差别电价。然而一个部的规定,哪里遏制得住各地在“扭滑促增”中的继续努力发展和对淘汰关停落后产能的软拖硬抗。
又如房地产业,2009年第7期《高端参阅》刊登的《今年股市楼市会怎样》的文章称,2008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24亿平方米,但全国只销售了5.5亿平方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全国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够将这些面积消化掉,而还不考虑到政府未来3年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对市场的冲击。地产大佬任志强认为,预计到2009年10月,全国烂尾房要超过10亿平方米。而今天哪个城市不是继续把房地产开发作为自己的经济增长点而在努力大上?其他我国的家电、轻纺、建材水泥、汽车摩托车,很多产业都是产能严重过剩。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接近60%,很多产品要靠外贸出口,一旦国外出口受阻,产能过剩的矛盾马上就反映出来,并迅速传导到其他产业和领域,产生经济危机就难以避免了。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自身运行中由于体制机制的作用、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埋下了危机的种子”(鄂玉江:《中国经济危机问题分析》)。这是中国为既往过度依赖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要支付的沉重代价。即使这次美国没有发生次贷危
机(次贷危机只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就算这场世界经济危机没有发生,国内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也或迟或早会爆发,这次只是碰巧搭上了世界金融危机这趟车。
二、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频频出招,采取了空前的救援措施,以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防止经济滑向更深的衰退之中。但各国政府金融救援措施和财政刺激计划的效果显现还有待时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现在还很难说清。今天,世界金融危机仍在持续,还未见底,正在向新的方向转变,“但大患已经酿成,从全球金融危机向全球经济危机的转化已经是一个很难逆转的进程”(韩志国:《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传导之路》)。
一是从范围看,已由美国向欧盟、向全世界蔓延。二是从发展方向看,从最先的次贷危机转向金融危机,现在已由金融危机转向实体经济危机。许多世界500强甚至100强老牌企业生存环境艰难,面临破产边缘,并有向社会危机蔓延,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趋势。美国房价指数已连续28个月下跌,较其2006年高峰时跌去25%。美国汽车行业在08年末陷入倒闭困境,并要求政府救助。今年4月16日,美国第二大购物中心运营商“通用发展”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起商业地产商破产案例,也是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最大非金融企业之一。4月30日,陷入困境的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公司发表声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主要汽车企业第一次通过申请破产保护谋求重组。“内忧外患”的经济环境也令欧元区企业步履维艰。欧元区今年3月新订单指数由-57降至创纪录的-61。新订单的减少令工业信心备受冲击,欧元区3月总体工业信心指数由-36降至创纪录的-38。英国去年12月房价月降2.5%,年降15.9%,这是1991年开始收集参照数据以来最大的年比降幅。2009年1月9日,双龙汽车公司正式向韩国法院申请保护(破产管理),成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首家韩国大公司。
经济衰退令失业人口大量增加。美国今年制造业和服务业继续收缩,谷歌、戴尔、IBM、通用等大型企业相继宣布裁员,关闭工厂以削减开支,美国出现严重就业问题。2008年美国失业总人数高达260万人,为二战至今的最高水平,并延续至2009年。今年3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8.5%,为25年来最高水平,预计未来几个月可能达到两位数。英国今年2月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13.84万人,为1971年开始记录以来最大月比增幅。美联储发布的最新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12月下旬以来,几乎所有地区的经济活动都变得更加疲软:服务业和能源业无法摆脱整体经济形势黯淡的冲击;劳动力市场的状况非常糟糕;商业和住宅房地产业正在遭受信贷标准提高和信贷活动减弱的冲击;假期商品零售减少,汽车销售显著下降;制造业也几乎未显露出任何活力。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近日发布了《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前景》报告称,“全球经济正在同步下滑”、“全球人均收入将在2009年经济形势下有所下降,这是十几年来第一次”。国际组织纷纷下调此前预计,认为2009年世界经济可能陷入“负增长、高失业”的困境之中,而且其“终点”还无法预测。“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有人说是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还有人说是目前所有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没有见过的一次危机”(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危机究竟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由于这场金融危机仍处于持续发展中,危机将走向何方并止于何处?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全球。对于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经济学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V”型,即衰退下降,庚
即转向上升;有的认为是“W”型,即下降上升,又下降又上升,要反复几次才能最终走出危机;有的认为是“U”型,即衰退下降后,要在底谷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方能上升,走出危机;更有悲观的认为是“L”型,即衰退下降后,将很长时间在谷底低迷运行。
对这场危机持续的时间,经济学家也看法不一。海外机构的一份调查统计称,全球100余位经济学家中有60%认为经济衰退将从2008年10月开始持续两年,此后有1年滞缓期,全球经济处于一种衰退后的“停滞”、“休眠”状态,2012年出现缓慢的恢复性上行;另有30%的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将持续衰退3到5年,滞缓期有5年。一份对近50家美国、欧洲以及亚洲商业银行的调查报告得出的一个预期是,全球整个银行业将会经历2到3年的寒冬期,而全球银行业坏账将呈现近30年来最高水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表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世界经济将进入较长时间的衰退,但是不会崩溃。PIMCO亚洲区首席执行官布莱恩?贝克表示,“全球的宏观经济数据现在出现一堆复杂而互相矛盾的结果,应该不会很快进入到持续复苏的阶段”。广东省社科院丁力表示,金融危机今年是初冬,明年是寒冬,后年是严冬。因此,“在这个时候判断全球经济复苏似乎太早”(PIMCO亚洲区首席执行官布莱恩?贝克)。
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我们重庆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多长,我们有的人认识不清。因为对我国的影响首先是沿海加工外贸企业,然后才传导到其他企业、其他地区,传导到我们地处内陆的重庆,显现滞后。去年四季度,我们重庆就有人高兴地说“这边风景稍好!”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4万亿救市计划和一系列扭滑促增的应对措施,今年其作用和效果在一些行业、一些月份有了一些显现。我们一些同志就此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对这些说法,我们认为均是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观察不够,结论稍嫌轻率。我们要看到,世界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我国经济虽下大本钱救援,虽各级采取了那么多扭滑促增的措施,有的方面只是效果初现,有的方面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有的方面甚至还有反复波折。5月15日《参考消息》刊的《出口下滑拖累中国经济复苏》一文透露:“中国出口4月与去年同期比下跌22.6%,降幅高于3月份的17.1%”、全国“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3%,低于3月份的8.3%,也低于分析家对4月份增幅的预期”。中央对这个问题是十分清醒和慎重的。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告诫:“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经济复苏过程可能是曲折和复杂的”。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时间到底多大多长?未来经济运行走势到底是什么型?我们都不必去争论,也不必过早断言。我们需要冷静观察,积极应对。在应对上,我们思想上宁愿把这种影响估计得充分一些,时间准备长一些,困难设想得多一些,措施想得更实一些,这对扭滑促增有利无害。
三、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这场由“美国制造”的世界金融危机是一部很好的教材,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也是十分深刻的。我们应当深刻反思,认真汲取。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全国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南川学习了许多关于科学发展的文件、讲话和资料,也听了多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高质量讲座,这些文件、讲话、资料和讲座,都从不同角度谈到了我国的发展方式问题。这些文件、讲话、资料、讲座和这次世界金融危机都告诉我们:曾经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拼资源、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和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没有生命力了,我国的资源条件、环境容量也已经不能再继续支撑这种发展方式了,这种只顾产业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著名学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指出:“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出现了问题,依靠资源投入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再持续下去了”,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必然发生改变,我们必然要面临一个新的国际消费环境。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金融监管,金融机构也吸取了教训,已不再向没有信用等级、没有还款能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由于担心失业率将在经济衰退加深之际继续上升,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超前消费意识正在逐渐淡化或退出,国民储蓄增加,消费需求大幅下降,以美国为首的外部需求将持久不足。全球需求大幅缩减,对于世界工厂中国来说,过多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子也行不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扩大内需上来。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各产业必然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竞争环境。西方很多大型企业深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的已经破了产,但更多的企业并没有在那里等待死亡,他们的各类企业都在利用这次危机进行重组、调整、升级,从而甩掉过去的包袱,再轻装上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最发达国家,他们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在前些年,他们将大部分制造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着重保留金融、教育等服务业和科技产业,只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反过来,也使他们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依附海外。这次金融危机显示,那些有良好制造产业的国家所受的负面影响,远没有那些制造业被大量转移出去的国家严重,所以,美、英、法、德等国都重新注重发展自己的各种制造业。这两个因素决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努力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香港最新一期《经济导报》载文称:金融危机蔓延将推动中国增长方式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说:“这场危机启示我们,中国现在到了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了”。危机的应对之策,吴敬琏开出的“药方”是:长期来说,根本问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部失衡的深刻根源,就是经济发展方式。如果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不解决,我国经济中资源过度投入、投资率过高、消费不足、环境破坏、金融体系等问题就都无法解决。现在很多人都说要救亡了,来不及转变发展方式。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要标本兼治,在救火的同时提升产业、改变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孙立平在《金融危机究竟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一文中写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场经济危机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如何理解这个机遇?我认为,最大的机遇,就是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下决心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对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2008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今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解决问题要标本兼治,要把今年的工作与长远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强调“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二是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在新的形势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从国情出发统筹谋划,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但是,眼下我们很多地方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必要性仍然没有认识,思想上只有保增长,忽视甚至不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如果这样,我们不仅没有解决结构失衡的问题,反而使得投资过度和产能过剩更为严重,我们将错失一次产业调整、产业升级的良机。我们眼下的目标,不仅是要消化金融危机的影响,更要思考和准备如何应对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经济竞争新环境。这一点上,广东做得比较早,也比较好。去年,广东已开始作产业的升级调整,提出了“腾笼换鸟”。危机到来,虽有不少企业倒闭、搬迁,但汪洋同志明确提出广东不救落后的生产力。这一做法虽然受到一些方面的质疑,但是它加速了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上档升级,对广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对提升广东产业今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非凡的意义。浙江省也比较高明,《人民日报》5月24日头版报道:浙江是经济外向度高的省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保增长任务很艰巨,但他们保增长拒绝粗放发展,在拒绝和淘汰“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的同时,将经济危机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契机,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些先进省份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