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体规划思路 2
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
规划初步思路
一、前言
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设以发展21世纪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为目标,以开发永州市中心城区东郊,改造传统农业结构,促进永州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宗旨,充分利用项目区独特的地理、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相关的农业高新技术、新品种进行集约化、设施化生产,促进永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3-5年的开发建设,在项目区建立一个集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种苗引进繁育、高新技术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水肥耦合、配方施肥、农产品采后处理、品质检测、农业技术示范、培训、推广、科普教育、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及示范推广窗口。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规划、设计与施工,加上系列配套服务,为人们提供生态观光、旅游、休养、增长知识,了解和体验乡村民居生活场所的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而农业科技园本身则具有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可操作性,只要略加配套包装,就可成为很好的生态旅游产品,而且投资省、见效快、风险低、可塑性强,既可观光,又可参与,既可品尝,又可带产品,具 1
有其他生态旅游产品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永州农业科技园区是湖南省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高新技术科研、生产、示范、推广与农业科普教育、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有机融合的结晶。将科技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有机农业五者紧密相结合,五者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园区的成功建设,必将成为整个湖南省生态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经典之作及永州生态旅游的一个眩目亮点。
二、规划指导思想
园区建设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科技支撑、部门帮扶、市场运作”为发展模式,坚持“总体布局、详细规划、分步实施、抓住重点、突出特色”的发展方针,以“资金、人才、信息、技术、文化、旅游”集约,建设以“农业科技与生态旅游”为宗旨,以“五农”开发模式为基础,充分发挥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的观光效应,以农业科研、生产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资源并加以提升利用,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形成以农业保观光的观光促农业的良性循环体系。因地制宜,将园区规划成为体现地方特色和引进新、奇、特项目相结合,突出农业高科技的技术特征,形成一个融观光性、可参与性和具有乡土气息及农业文化内函的自然、清新、质朴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型示范园区。
三、项目建设原则
1、首先要有科技支撑
近两年,国内各种以农业科技、休闲观光为主题的生态园、大观园、休闲园、庄园、果园等蜂拥而起,建设规模少则一两百亩,多则上万亩。经营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农业科研单位的生产基地改建,有农业科技园区改建,个体、私营、股份形式买地、租地建设地也不少,但经营的好的不多,许多生态园两三年就维持不下去了,一个重要地原因是缺乏科技支撑,游客看了一两次觉得没有新意也就不在光顾了。而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则已具有强大的科研力量。
2、挖掘湖湘文化主题
园区建设一定要挖掘湖湘文化内涵,突出湖湘文化主题。首先要突出其地方特色,即适应永州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强化园区的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尽量采用当地品种的花草树木绿化造景,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其次要突出永州地区的社会特色,园区建设应承继其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本地的风情民俗,大力挖掘和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以增强园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3、注意把握建设的品位
目前国内规划方面“贪大求洋”现象比较普遍,把景点的生命过多寄希望于高投资、高价位、高炒作上,这也是十分危险的。高投资必然高价位,高价位必然高炒作,由此通常会引发投资、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因此,要把握建设的特色和品味,精心制作,切忌浮躁,三年五年,锲而不舍,一个精品的景点就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显示出其
生命力。
4、保护好生态环境
分期开发,成熟一片,开发一片,没有开发的暂时搞好绿化。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可以做到投资最小,降低经营成本。
5、抓住各种机遇,开展主题活动
不断开发各种产品及节庆主题活动,以求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园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规划目标
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高科技生态农业为根本,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该区建设成为21世纪面向全国及欧美、东南亚地区,集农业生产、高科技示范、休闲游赏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和农业旅游观光风景区。
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一方面紧紧把握着现代科技农业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另一方面把握着历史脉络,以体现浑厚的湖湘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俗,将历史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游世界。永州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策划、景观布局、物体形态、空间关系及各项工程设施在符合永州市整体规划开发建设与防洪结合的原则下,同自然环境中的河、水、林融为一体,使整个园区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见自然,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科技含量高,生态气息浓、文化内涵好、充满生机、情趣,与众不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农业示
范园区。使整个园区以一流的科技,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景观,一流的服务,成为湖湘大地上的一颗璀灿明珠、旅游胜地。
五、规划理念
1、突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应用、示范,以体现其科技性。
2、营造有别于城市及其它地方的景观,融农业生态环境、农艺生产活动、田园野趣于一体,以体现其乡土性。
3、致力于农业科技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弘扬湖湘农耕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华,以体现其文化性。
4、最大程度地满足游人游、赏、娱、憩、购、听、学、疗等多种需求,以体现其参与性。
六、支撑条件与保障措施
⑴政府支持,有序集中建设。实行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市场,制定政策和措施,加强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机构管理,引导向农业园区集中建设,走集约化建设的道路,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
⑵灵活方式,做活土地文章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企业化运作。以反租倒包、以地换地、以地换资产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增值。认真研究土地政策,促进土地有序流转。
⑶服务为本,涵养税源。树立服务为本的思想,为园区企业提供一流的服务,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吸引项目和投资,涵养税源。
⑷开创特色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经济。采用“龙头带基地”、“企业+农户+协会”、“反包到租”等经营模式,培育特色龙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
⑸随机制宜,实施滚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用滚雪球的方式,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完成,滚动发展。
⑹树立“大园区经济”观念,带动城镇整体发展。重点发展国际市场潜力大的“连一进二带三” 绿色产业,培育地区特色产业,把农业园区建设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繁荣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
⑺专家治园,科技创园。依靠湘、京等地专家优势,借“外脑”找“靠山”,聚专家智慧,引进先进科技提升园区水平。
⑻引进先进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采用CIS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对农业园区从理念、视觉、活动系统整体设计,提高园区设计水平,扩大无形资产的收入。
⑼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园区载体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统筹考虑城镇建设,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建共享,减少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第二篇:2008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2008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三带、十区、百点”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导向作用,在我乡继续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工程,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域经济突破的战略目标,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08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化效益农业为目标,以推动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农民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强调特色,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集合点,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地,农民身边的实用技术学校。进一步推动我乡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全乡建设一条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即“同抚路”两侧的红星村和东宏村;公路两侧的面积3000亩;建设乡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个,在东宏村、同抚路北侧,种植面积1800亩。村级示范点14个,种植面积共计2100亩,园区内大豆平均亩产达到200公斤,水稻平均亩产要达到50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50公斤。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标准化农田格局。
三、主要任务
乡级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一个,落实在东宏村、面积1800亩,以陈俊辉科技示范户为代表的64户农民,种植作物大豆,此示范园区充分利用农场科技力量、机械力量、有效地与园区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引进农场先进的科技和机械,在科技园区内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品种、统一规程,统一包衣、统一施药、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
村级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在14个行政村,即14个村级示范点。根据种植各种作物的种植情况及科技投入情况,乡党委政府决定在永发村、东原村、东平村、东强村、永祥村建立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稻科技示范点,分布在青秀路两侧,总
面积750亩,其中永发村150亩,东原村150亩、东平村150亩,东强村150亩,永祥村150亩,在园区内全部采取机械整地,标准化育苗,机械插秧,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统一标准,即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
在永存村、红星村建立种植玉米为主的科技示范点,总面积300亩,其中:永存村150亩,分布在永存至永庆的道路两侧,红星村150亩,分布在同抚路北,在园区采用《玉米标准栽培技术规程》操作,用先进的科技组装园区,切实起到示范作用。
在永丰村、永恒村、永利村、永安村、东利村、东明村、东阳村建立以种植大豆为主的科技示范点,总播种面积1050亩。其中永丰村150亩,分布在村北,以深松整地为主的地块;永安150亩,分布在永明与永新的道路两侧;东利村150亩,分布在东宁——东安村的道路两侧;东阳村150亩分布在东河——东岗村道路两侧;东明村150亩,分布在东进屯——昌盛道路两侧;在园区内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可设计多种试示范项目来组装园区,切实起到示范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为了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达到顺利实施,我们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科技规划,合理布局
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我们将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滚动发展的原则,具体按照:“一个园区示范带,十四个园区示范点”的发展目标,使每个示范点要各有侧重、特色,避免雷同和重复建设,使园区建设与主导产业配套,互为依托,科学合理。
2、技术保障
为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含量,我们乡农业科技人员将全部投入科技园区建设中,乡党委将随时调配,选用、聘用科技人员,及时充实到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以满足各个生产环节需要的技术人员,他们将全力抓好技术、信息、培训服务。大力推广新型的种植模式和先进的实用技术,为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一流的技术保障。
3、注重效益,抓好典型引路
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我们要把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们乡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它成为一个被农民群众参观学习的典型,成为一个普及推广农业新科技的基地。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顺利实施,我们乡党委成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科技示范园区工作,同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管理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同时,乡党委将建立奖惩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目标顺利实施。
青河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吴连宝
副组长 尤明忠 谭春林
成员 赵明纯 吴汉勋 赵玉水 王健伟
青河乡人民政府
第三篇: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修订讨论稿)
二0一0年八月二十七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指南》确定的任务、目标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为推进我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建设,促进园区向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持续健康地发展,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园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为手段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或农业科技企业密集区。
第三条园区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其主要功能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产业带动、科技服务与人力资源开发等。
第四条园区的主要目标是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转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优势发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园区发展的重点是:农作物种子种苗和畜禽良种产业化、设施园艺、工厂化、智能化农业、无公害农艺栽培、高
产高效栽培和节本增效栽培,特色农产品产后处理及精深加工等技术,以及相应的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体系。
第五条园区采用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服务、农民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的运行机制。政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并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监督,保障农民利益;企业作为园区建设主体,接受政府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和进行产业化经营;中介组织开展咨询、评估与培训,并提供各类中介和科技服务;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或通过与企业签订产品购销合同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接受技术指导与培训。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贵州省科学技术厅是全省园区的归口管理机构,其职责是:组建省级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制定全省园区的发展规划、总体部署、管理办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监督和检查全省园区建设的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全省园区对外合作与交流;负责省级园区的考评认定和国家级园区的申报工作。
第七条贵州省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是全省园区的协调指导机构,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副厅长担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主任由农村科技处处长担任。协调指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全省园区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参与制定全省园区建设的总体
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办公室负责园区的立项、评审、检查、考核验收等日常事务。第八条园区专家委员会是全省园区技术咨询决策组织,由熟悉科技园区工作,在技术、管理、政策等相关领域有一定专长,能客观公正开展评价工作的人员组成。其职责是: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考核等工作;对各园区的具体规划、实施方案、技术选择和建设项目提出咨询指导意见;指导园区的技术培训。
第九条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当地园区的领导机关,其职责是:把握园区的发展方向,组建园区工作领导小组和负责园区管理,制定落实园区的配套政策;制定本地区园区发展规划,对园区发展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帮助园区建立有利于园区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组织有关部门支持园区建设工作。
第十条园区所在地的科技主管部门是当地园区的管理机构,其职责是:对当地园区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参与园区的决策与领导;办理园区认定、申报有关工作。
第十一条成立相应的内部管理机构。各园区要结合本地实际,遵循有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精简高效灵活的原则,成立相应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
第十二条园区申报对象包括现有农业基地、星火密集区和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园区。并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以及《贵州省中长期科
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2.已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或科技计划。地方或部门配套资金落实,并经过2年以上建设,已获得较高的赢利;
3.园区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防灾、抗灾能力;产业特色明显。园区须具有高效的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体现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区内农业结构合理,符合生态循环要求。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4.具有较较强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技术水平应明显高于当地水平,引导和示范作用显著。有较强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作技术支撑。
5.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市场化的园区投融资机制,具有较大的科技投资规模。
6.具有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有健全的领导管理机构,规范的管理制度,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和良好的与周边乡镇的协调机制。
7.发展潜力较大。通过3-5年努力,园区可达到种养加和产供销相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贮运与物流设施相对齐全,成为我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种子种苗的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的载体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场所。
第十三条申报程序
园区建设单位编制的总体规划等申报材料经所在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同意后,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向省科技厅提出
申请。
第十四条申报材料
1.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书(附1);
2.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体规划(附2); 3.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附3); 4.有关配套材料。
第十五条园区专家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论证和评审。第十六条通过专家委员会论证评审的园区,经办公室审查报协调指导小组审定后,由省科技厅发文批复。
第四章考核与验收
第十七条批复的园区经2年建设后,由园区所在县(市、区)的科技主管部门参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组织预验收。
第十八条经县(市、区)预验收的园区,按照园区建设规划内容和目标、成效、措施等,准备验收和预验收评价报告以及相关的说明材料,报省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九条经省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形式审查合格的园区,提交专家委员会进行考核评价。经专家委员会考核合格,由省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省科技厅审定,批准后,由省科技授予“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称号,并正式挂牌。
第二十条没有通过验收的单位,由省园区协调指导小组上报省科技厅,提出推迟验收复评、取消园区称号的具体建议。
第五章管理
第二十一条园区建设期间和挂牌后,实行报告制度,每年12月底前由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将本园区工作总结报送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情况,由专家委员抽查评审。
第二十二条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挂牌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复评,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优先推荐列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复评不合格者,出示黄牌警告,限期整顿改进,经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者取消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资格,并酌情收回国家有关投资或调出有关仪器设备。
第二十三条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园区的领导与管理,加大支持力度。园区的变更需经批准单位同意。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原则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原则
1、统筹发展原则:坚持把技术研究与科技示范、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综合推进。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环境友好化的进程。同时,要注重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相互配套和相互促进,促进农业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产业覆盖面积大、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农业产业以及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实现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以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整体效益,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科技先导原则:强化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综合运用国内国际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体制的引进、集成、提升、展示和推广,优化种植模式、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建立高效农产品生产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化、集约化、高效化。
4、机制创新原则:农产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是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工程,带有一定的试验示范性质。要通过大胆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投资融资制度、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项目审批与管理制度、科技支撑与服务制度等,增强发展活力,实现良性发展,并为区内外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5、多元投入原则:在特色农业产品开发中,应当突出公益性、基础性的特点。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园区要以产业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多元化融通资金,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科研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农业,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农户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中的主体地位。
6、生态循环原则:强调和谐自然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推进环境友好农业发展,农产安全和农业安全齐头并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战略。在示范园发展中,按照循环经济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标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种植业发展规模,控制土地开发强度。规划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在尊重周围生态环境和生态格局的前提下,以“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为宗旨,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网址:http:///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9号 华普花园 C-103室电话:400-650-6990010-64152895
传真:010-64152865
邮箱:info@shsee.com
第五篇: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总结(定稿)
某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实施情况总结
——年 月 日
自——年我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经市政府批准立项以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强化政府 组织引导,提升科技支撑力度,动员村民主动参与,使示范园区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预定工作目标。根据市政府、市农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现将一年来我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切实增强对示范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设镇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推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乡镇而言是一项新生事物。如何确保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并取得实质性成效,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是关键。自去年示范园区规划伊始,我镇一是先后组织召开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部分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引导 1
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建设示范园区对于培植典型、放大效应、更好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致富增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而使镇村干部认识高度统一,精力高度集中,为示范园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组建了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我镇明确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组长任副组长,农推中心、经管站、建管所、科技办、司法所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日常事务。三是研究制定了扶持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相关激励政策,对相关村建立了考核奖惩机制,对来园区兴办农业项目的投资者以及引荐人明确了奖励办法,有效提高了镇内、镇外有识之士参与示范园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以全面调研分析为基础,科学编制适合本镇特点的园区发展规划
高标准、高起点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必须遵循因地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找准切合某某特色的园区发展之路,才能保证农业科技园区有序推进,健康发展。为研究制定好一项符合某某农业特点、切实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园区建设规划,自去年五、六月份,我镇即组织人员就发展规划进行前期调研,在充分征求基层干群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几上几下,反复协商,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某某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
设规划。一是科学选址。考虑到我镇某某、某某两村地处集镇北侧,交通便利,且农业结构调整起步早,群众调整意识强,规模农业基础相对厚实,我镇规划示范园区建设范围以某某中心村、某某村为主体,整合周边某某村、某某村部分区域,规划总面积5000亩。二是合理确定规划目标。我们在全市现代农业总体发展定位的框架内,依托本镇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主动接受高级现代农业产业幅射,确立了发展园艺业、休闲农业和优质粮食产业等三大主体产业,并量化了规划目标,力求做好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为全镇其它各村发挥好示范导向作用。三是突出了农业、生态、科技、特色四大园区建设主题。我镇明确,凡入驻园区的规模农业项目,必须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真正把园区建设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科技人才的创新基地,起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改善一方环境、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三、以招引项目入驻为重点,提高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根据规划要求,我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分三年实施,其中2010年必须完成好八个规模农业项目的引进。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规划目标,以抓工业经济的思路抓农业项目的引进,做到招商与引资并举,外引与内挖并重,千方百计组织项目,竭尽全力搞好服务,力促项目早入驻、早建成、早见效。到目前为止,我镇共
计成功引进8个高效农业项目,总投资达2000万元左右。主要包括:一是位于江平公路南侧、某某村境内的马洲生态园项目。该项目流转土地200亩,目前已初步建成的一期的工程投资1000余万元,主要建设有20万只的肉鹅养殖基地、100亩的高档苗木基地和桃树基地,占地50亩的龙虾、甲鱼等特水养殖基地;二是位于——农庄的万只鹅场;三是某某葡萄园北侧的40亩冬枣种植基地;四是某某中心村村组干部牵头实施的30亩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五是位于某某中心村——组的100亩----植物园;六是位于某某村江平公路两侧的百亩瓜果园;七是某某、某某两村扩种优质葡萄、提子120余亩;八是某某中心村已洽谈成功的300亩芦笋种植基地,目前该村芦笋苗已经种植,秋播期间即可全面移栽。这八个项目,总计流转土地近1000亩,计划总投资达3000余万元。
四、以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保障,努力促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健康发展
自园区建设工程启动以来,我镇就把服务和服从于园区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急,积极为投资者提供信息、政策、资金、技术、矛盾协调等方面的服务,努力使每个投资创业者感受到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放心、放手地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一是建立了镇领导蹲点联系制。对每一个新引进项目,我镇都及时明确一名党政班
子成员结对挂钩,帮助其解决土地流转、项目申报、资金筹集、矛盾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力促项目早日入驻。二是明确了农推人员挂钩联系制。我镇将农推中心9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各个基地不同的产业和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挂钩联系,帮助基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三是逐步建立了园区运行机制。按照“业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科技支撑、利益驱动、政策保证”的运行机制,部分项目已形成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我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但与市政府、市农委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引资难度大,土地流转费用逐年增高,配套建设难以审批;二是基地缺乏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订单农业”发展不快;三是农业项目融资难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下阶段,我们将在市政府和市农委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规划目标,进一步凝心聚力,务实进取,确保在规划期内把某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产业发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示范作用良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