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探讨

时间:2019-05-12 19:1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探讨》。

第一篇: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探讨

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探讨

农业是鸭绿河农场的基础产业,是企业和职工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鸭绿河农场立足产业基础和土地资源优势,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场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致使经济效益较低,满足不了农场、职工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现就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对策进行探讨。

一、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

近年来,农场进一步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发挥农场土地资源、技术等区域比较优势,面向市场,开展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行动,实现了水稻单产、粮食总产和品质的提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鸭绿河农场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鸭绿河农场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部,东距乌苏里江80公里,南与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洪河自然保护区接壤,西与浓江农场毗邻,北距黑龙江40公里,地处同江市与抚远县两个国家一级贸易口岸之间。辖区总面积76.4万亩,耕地41.2万亩,其中水田35万亩。森林覆盖率30.5%,天然水面0.257万亩,天然草原、湿地8.3万亩。总人口5218人,农业生产管理区8个,社会服务单位11个,机械总动力33988KW,年产粮豆20万吨,2006年种植业产值3亿元。

(二)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1、自然优势

农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污染少,依托天然纯净的绿色生态环境及鸭绿河、浓江河、黑龙江“二河一江”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具有发展绿色农产品的生态条件。

近年来,农场建立起利用天然江河水源灌溉的生态绿色水稻生产

基地,年产优质绿色无公害稻米12万吨,成为建三江“绿色米都”重要的原粮生产基地和稻米加工基地。

2、农业设施装备优势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场近几年,大

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农机补贴、垫资等措施推广引进现代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达到96%。

3、具有较好的农业基础设施。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行基

本农田改造,以往的不连片、零散的农田逐步实现了条田化;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较为完备的防洪、除涝、灌溉、水保四大工程格局。通过建设涵闸工程,节约地下水资源,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4、具有较高的农业技术标准。大力推动标准化农业,种植业标

准化率达到9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70%。

二、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作法和经验及成效

(一)推进现代农业,大力推广以良种为中心的优质作物品种。

良种是农业增产的基础,近年来,农场与北大荒种业分公司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单产和粮食总产。2006年种子统供率100%,优质品种覆盖率95%。2006年粮食单产比上年提高2

3公斤/亩,总产比上年增加8740吨。

(二)推近现代农业,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

近几年,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农场种植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旱田面积减少,水田面积大量增加,水田面积由2004年的8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30万亩,其中绿色水稻面积达8万亩,这反映农场绿色生态农业有了初步的发展。水田亩均效益300余元,比旱田亩均效益提高110多元。全场2006年经营效益比 2004年提高1690万元。

(三)推进现代农业,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农业科技推广指将各项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通过实验、示范、宣传、培训等方式向农业生产转移和扩散,它是把农业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为提高种植户的整体素质和操作水平,农场通过“科技之冬”培训、科技示范、农业生产现场会等方式多次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

益,提高了农户的经营的管理水平。2006年农场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农民1200多人次,推广先进农业技术5项。

(四)推进现代农业,土地整理面积逐年增加

农场耕地地块零散,地不平整等自然条件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带

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农场近几年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行基本农

田改造,对地块零散、不整、不平的耕地进行连片整理,2004-2006年土地整理面积达2万亩,农田逐步实现了条田化;改善了标准化农业生产环境,增强了抗灾防灾的能力。

(五)推进现代农业,改善了农田水利,巩固了农业基础设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它是农业赖以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改善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新农村建设对农场水利工作的迫切要求。近几年,农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度重视,投入600多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建设涵闸工程,节约地下水资源,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的整体抗灾能力增强,农业效益成倍提高,为旱涝保收、稳定高产创造了条件,也为大面积旱改水提供了条件。

(六)推进现代农业,加大农机具更新力度

通过农机补贴、垫资等措施,利用项目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配齐了旱水田机械,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达到96%,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不足和对策

鸭绿河农场推进现代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农场交通不便,资金不足和积温较低等条件的制约,以及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认真解决。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现代农业建设涉及面广、范围大,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保证现代农业建设有序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着重于市场为导向,实现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农业的增产不能再单纯依靠数量的增长,而是要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在调整结构时,要提高优质农产品的比重,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质和高效是开拓农产品市场的关键。只有优质和高效的农产品,才能顺利销售和获得较好的价格。一是适当调整水田、旱田比例,既要保证高产高效,同时又要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合理调整作物品种。水稻以空育131、龙粳

14、三江一号等优质水稻品种为中心,进一步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面积。旱田以经济作物为主,实现高产高效。

(二)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其连接生产流通之间的纽带作用,为农民提供市场供求、价格波动等信息,供农民选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鸭绿河农场应积极筹建网络平台,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收集队伍,成立信息中心,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农户提供周到及时的信息服务。

(三)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场大部分都是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现代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认识不够,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特别是懂技术、懂生产农民不多,缺乏对技术,信息化

程度低。所以,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利用电视讲座、培训班和现场会等形式,宣传、推广优质水稻种植新技术措施,提高种植户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第二篇:学习鸭绿河事件反思剖析材料

学习鸭绿河事件反思剖析材料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1日通报了发生在建三江管理局鸭绿河农场副场长酒后死亡事件,8名违规人员受到严肃处理。公款吃喝屡禁不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五个原因:

1、认识误区。

2、制度保障。

3、体制机制。

4、利益基础。

5、公有偏好。

一、认识误区

在毛泽东时代,处理了刘青山和张子善,提出

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等口号。贪污是犯罪,浪费也是犯罪。所以,毛泽东时代不允许浪费,不允许公款吃喝。后来情况就变了。不少公职人员认为,不贪污不受贿,吃吃喝喝有啥罪?

认为贪污是犯罪,公款吃喝最多是

浪费

。所以,贪污违法、入罪,而公款吃喝是违纪、下不为例。结果,公款吃喝屡禁不止。

二、制度保障

相关的规章制度本身也存在漏洞:

一方面,大多禁令文件本身道德倡导性内容过多,具体责任追究等细节性规定少,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财政预算存在不透明、预算执行弹性空间大等特点,各级公务接待标准也较为模糊,从而在客观上为各地公款吃喝的超标违规提供了制度便利。财务报销制度的不完善,在纵容和保障着公款吃喝。

三、体制机制

我们的政治体制有集体领导的集体决定

这个机制。各级各类的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都实行集体领导的集体决定

。不管是领导的个人意见还是委员的个人意见,只要通过集体讨论和集体决定的形式,就变成了

集体领导,变成了不受制约监督的权力。

集体决定的事情就是

铁板钉钉,就是

圣旨,它可以制衡国家法律和政策。

集体决定

有权无责,没有个人为此负责。即便是上级领导也拿下级的集体决定

没有办法,法不责众。这就出现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集体决定

就是下有对策的杀手锏

。所以,才有上百个红头文件管不了公职人员的一张嘴现象。

四、利益基础

公款吃喝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链条,形成一种腐败

文化,成为有些干部跑门子、拉选票、建立所谓

人脉

关系的主要方式。放眼望去,几乎就没有不公款吃喝的场合:

上级有上级的吃喝,下级有下级的吃喝;发达地区有发达地区的吃喝,贫困地区有贫困地区的吃喝。无论因公因私,只要能纳入名目,全部公款买单。

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交流学习,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

总之,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不管是被监管的还是监管的,不管是被请吃的还是请人吃的,都是白吃,个人不掏腰包。这就体现了某种共同利益基础。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

第三篇:兴办家庭农场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兴办家庭农场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是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事实证明,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实行适度规模种植;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规范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延续了家庭承包经营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特征,进而采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改善经营管理,形成最佳经济效益,郎溪县近几年对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郎溪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根据对全县家庭农场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的家庭农场获取土地的途径都是租赁所得,一般租赁费每亩价格在300元以上,绝大多数土地包括水面都是从村集体或国家(集体)农场等渠道获得,从农户获得主要是亲友。一是经济效益。2010年底全县初具规模的各类家庭农场有410个,总纯收入达到3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8910元,是全县人均纯收入的5.7倍,充分说明了家庭农场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着十分明显的成效。二是年龄结构。在被调查的195个家庭农场主中,平均年龄为43.9岁,其中35岁以下的27人,36—50岁的138人,51岁以上的30人,基本是以中年人为主,但也存在后继乏人之忧。三是文化水平。在调查对象中,小学文化27人,初中毕业118人,高中毕业29人,中专及以上21人,总体文化程度还偏低。四是经营管理。普遍存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表现在生产投入不科学,成本偏高,缺少成本核算,特别是发展多种经营的大户,不知道每种作物的具体成本和效益,难以获取最佳经营效果;还表现在技术含量低,缺少专业培训,抗灾减灾能力显得脆弱。五是资金投入。大部分经营所需资金均

为自筹或向亲友借款,而从金融部门获得的贷款不多,这主要是融资渠道不畅,没有得到金融部门的扶持和信用等原因造成的。

2家庭农场发展思路

2.1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的规范管理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各乡镇要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指导村委会按照统一标准文本签订流转合同,消除农民随意流转土地造成不规范种植现象,做到可持续发展,确保家庭农场的稳定性,鼓励转租耕地期限在10年以上。二是放活经营渠道。发展家庭农场要优先扶持当地农业大户和种田能手兴办效益型家庭农场,鼓励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技术职称的国家工作人员留职留薪创办示范型家庭农场,允许已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发展示范型家庭农场。三是确定适宜规模。要根据当前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确定生产经营规模。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家庭农场经营者必须自行经营受让的流转土地,不得二次转包他人,经营者应当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生产档案,做好财务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

2.2完善对家庭农场经营的配套服务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农业部门要优化农业生产规划、良种推广及产业布局,引导家庭农场有序发展。二是加强指导培训。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家庭农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家庭农场应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及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农资服务。要进一步扩大农资连锁经营覆盖面,做好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配送供应服务,同时加强农业执法,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安全农资。四是推广农机作业。农机服务组织与家庭农场签订农机服务协议,实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并探索和推广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五是开展信息服务。为家庭农场提供市场供求、价格等各类信息,帮助生产经营者根据市场

供求变化.调整种植品种和产业结构。六是完善销售机制。完善农业企业实施订单生产或直接上门收购服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指导家庭农场以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为纽带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展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一体化经营。

2.3加大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一是改善农田设施。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建设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完善农田的沟、路、渠及生产辅助设施和设备,确保农田设施效能的发挥。二是优先享受补贴。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证家庭农场优先享受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有关补助资金。三是财政立项扶持。为兴办效益好、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家庭农场建立项目档案,给予一定的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四是参与农业保险。扶持家庭农场参加农业保险,确保出险后的理赔及时到位,减少家庭农场因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五是金融优惠贷款。根据家庭农场规模由金融部门给予一定额度的农业信用贷款。六是政府实施奖励。县政府根据生产指标和经营目标实行考核,并组织各类生产竞赛活动,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对经营管理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家庭农场,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奖励。

2.4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一是发展组织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从而形成“一村一品”的农业专业生产基地。2009年7月,在广大家庭农场主的积极筹措下成立了“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会员由成立初的50户发展到了2010年的195户,协会组织协调全县家庭农场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统一品牌,形成合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大地助推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二是提升产业化。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强化涉农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家庭农场”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形成规模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流

转,重点围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建设示范家庭农场,形成一批职业农场主。郎溪县在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制定了家庭农场的基本标准。种植业类面积100亩以上、林业类绿化大苗面积500亩以上、生猪养殖类存栏200头以上、蛋禽养殖类存栏5000羽以上、肉禽养殖类常年存栏10000羽以上、水产养殖类50亩以上为生产规模标准,其他类型按业绩评定;示范家庭农场年总纯收入50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且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家庭收入标准。四是打造品牌化。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三品”认证,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3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大创造,通过土地制度和农村经营制度的及时调整,顺应了民心,适应了生产力解放的内在需要,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的充裕供给。30多年过去了,我国工业化进入关键时期,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以及农产品市场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承包经营如何顺应这一变化,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到未来数亿农民的福祉。家庭农场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框架下,耕地通过流转向种地能手和经营型人才集中,实现农业企业化模式经营,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延伸和完善,并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特征。

3.1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方向家庭农场打破了一村一户村庄经济的封闭性,结合了资本、劳动力、信息和技术的流动性,充分发挥市场的开放性,农民也由温饱型和保障型向富裕型和经营型转换,由简单劳动力向着可以升值的人力资本成长。家庭是培养和保持人力资本的基本单位,同时会吸纳外

部劳动力,并与农业技术和大农业的分工联系在一起,农村中的种田能手和经营人才随着较大规模家庭农场的出现,得以更充分地展现才能,实现致富梦想。

3.2土地流转要做到耕者有其田发展家庭农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是土地使用权的界定,赋予家庭农场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做到耕者有其田(较长期且稳定,而不是靠租赁获取土地的经营权),使家庭农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3.3加快培育现代农场主一是家庭农场应当站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前沿,依靠科技进步,获取技术效益。二是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改善家庭农场的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家庭农场的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大力培育现代农场主。国外农场主的学历一般为大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我国现在许多地方农业经营者的素质普遍不高、学历偏低。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农业职业教育事业,以提高家庭农场主及生产成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造就一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

3.4鼓励和引导“资本下乡”通过“资本下乡”做到城市反哺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通过“资本下乡”带动人才、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和农业,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3.5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大力发展适合家庭农场经营需要的生产资料如良种、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向农场主提供各种先进的技术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体系。

3.6突出经济发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应该是培育一批可以自立经营的农户,使其成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农业现代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这些农户中不但是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且要形成一定的规模(该规模使其家庭劳动力可以完全就业),农业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城市居民水平。

陈金宝(安徽省郎溪县农业委员会安徽郎溪242100)

《中国农技推广》2011年第10期

第四篇:农场加强粮食板块建设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总结

近年来,我们张集农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国家重农支农的机遇,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争取项目,集中整合资金,强化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组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科技服务组织,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服务与推广应用,着力发展优质小麦良种繁育产业,大力发展粮食转化加工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垦区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粮食增产与农业增效同步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万亩以上,总产量达7.5万吨,其中夏粮小麦平均单产450公斤,秋粮水稻单产达625公斤左右,农工人平纯收入达7210元,较上年增长960元;农作物新品种更新率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率均达100%,亩平科技增收近130元;粮食转化加工率在80%以上。张集农场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布点农场和全国农垦系统现代农业示范农场等称号。今年夏粮小麦高产攻关受到省农业厅领导充分肯定,代表老河口乃至襄樊市接受并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的检查验收,同时赢得了全省农垦系统夏粮夏油暨良种推广会议在张集隆重召开。

一、争取多方投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完备适用的农业基础设施,就无法开展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的科技服务,更无从谈起搞好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张集农场党委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为推动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明确了不仅要在组织上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导力量,而且在财力上给予支持。根据新形势下党对农场发展的现行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倾斜扶持,调动农工群众参与,多方面措筹建设资金,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推动垦区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我们认真研究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跑省进京,先后成功申报批复了张集农场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农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张集农场以195万元的中央农机补贴资金,调动农工自筹1998.4万元参与农场现代农机装备项目建设,新购置联合收割机136台,大中型拖拉机170台,并配套了旋耕机、深耕犁和秸杆粉碎还田机等相关农机具,使全场农田机耕率达到98%以上,机收率达85%以上;连续四年争取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项目投资980万元,农场配套投资429万元,高标准进行田间渠系硬化改造、水利水电设施更新等,先后修建通村及田间道路120公里,硬化田间灌溉干支渠道56.3公里,维修及新建高庄、詹冲、三房营、代湾、油房湾等13处提水泵站,更新水利水电设备13台套,种植田间防护林7万余株,高标准建设标准粮田6万亩;同时,积极争取老河口市农业局的支持,争取国家补贴资金6万元,调动农工自筹10万元购置机械化喷雾器92台,用于垦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利用国家投资近30万元,对农场土肥站、墒情监测站等办公和实验室设备进行建设,更新实验至设备54台套;针对垦区农业科技培训基础设备落后,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农场财政先后投入33万元,配备了农技推广科技服务车1台、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及科技资料制作设备1台套。在项目储备上,我们申报的高产田土地整理建设项目从今年开始启动,2010年1万亩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已获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和省农垦局批复,于今年全面开工建设。这些关键基础设备的装备到位,为农业科技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实现了有目的有计划有秩序的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与培训,切实把实用技术落实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增产增效。

二、创新工作思路,健全科技服务组织网络

张集农场根据现阶段农场农村发展的新形势,认真执行省委关于国有农场改革“以钱养事”的规定,把发展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做为主攻方向。并积极探索操作,健全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网络。成立了“一个公司两个专业合作组织”即“农场五谷丰种业公司”和“张集农场新囤种植业合作社”、“张集农场农机协会”。通过这些组织,把松散的农工群众扭结在一起,传递学习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实用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实现科技增收。近年来,由农场五谷丰种业公司引进推广的优质农作物新品种5个,示范应用小麦精量条播、水稻间歇灌溉、农田配方施肥等新技术8项,尤其是通过办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示范小麦良种郑麦9023和鄂麦956新品种后,不仅使该品种成为垦区的主导品种,小麦单产由过去的35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50公斤,而且使垦区的小麦品质由过去的红麦产区转变为现在的硬白麦产区,小麦单价比过去增加0.05元。这项技术的推广为张集垦区小麦亩平增收105元以上。

我们根据省农垦领导指示精神,把发展优质小麦良种产业做为提升粮食综合增产能力的关键措施来抓,与省农垦联丰公司合作共营,积极申报省农垦优质小麦良种产业开发项目,2010年已发展优质小麦良种生产基地10000亩,目前与联丰公司共同投资300万元,启动了日生产400吨的良种烘干中心及仓诸中心建设,并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张集建设日生产400吨能力的烘干机组5到8组,使张集的优质小麦良种生产基地达5万亩以上,建成全省最大的优质小麦良种生产基地,建成湖北省良种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示范企业,为湖北农垦乃至全省粮食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开展技术协作,扎扎实实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和高产攻关

针对农场科技人员与现代农业建设不相符的实际,本着引进外面科技人才,培养本地实用人才的原则,农场积极与湖北省农科院、襄樊市农科院、河南省小麦研究所和河南省金囤种业公司、省农垦联丰种业公司及老河口市农业局等单位开展农业科技协作,邀请农业专家到垦区实地考察,围绕夏粮小麦高产攻关、垦区现代农业建设、农场小麦种业发展、农业生产管理等开展农业生产现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场确定粮食主推品种,夏粮小麦选定郑麦9023和鄂麦956为主推品种、水稻主推省定珞优8号和汕优系列品种,棉花主推鄂抗棉9号,玉米主推登海11号等高产优质品种,各种作物良种推广应用率达100%。在生产管理方面制定了严细的技术操作规程和相关管理制度措施,明确了由农场五谷丰种业公司牵头,组织开展好各个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在大房营村千亩核心展示区和五个农业分场辐射区重点推广应用了小麦精量条播技术、配方平衡施肥、病害统防等实用技术;水稻推广应用了旱育移栽、抛秧技术、间歇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技术等;棉花重点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化学调控技术等,玉米推广了机械条播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田管生产始终做到一个环节不漏采取现场会的形式,由专家对农工进行实用技术讲解,由农场农技人员巡回在田间地头指导农工进行田间生产,切实把现代农业高产高效实用技术落实到地块,落实到群众中去,有效提高生产效益。2010年,累计召开各类技术培训会50多场次,发放宣传技术资料15000多份,制作技术展板30块,科技服务车下乡行程8000余公里,培训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20000人次以上,其中接待场外学习农民5000人,对周边乡镇输出农业实用技术人才15人,输出实用高产技术4项。尤其是在我场2009—2010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中,我们在李岗、武营分场选定了1万亩高产攻关示范区、在大房营、余刘村创办千亩核心攻关示范片、在余刘村新建了10亩15个小麦品种对比试验展示田。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高产设计方案落实,取得较人成绩。经省农业厅和省农垦局组织的有关专家现场测产,我场的千亩核心片平均亩小麦达515公斤以上,万亩攻关区平均亩产502.5公斤。得到省农业厅、省农垦局主要领导的一致好评,称赞张集小麦生产水平代表了全省最高水平。并赢得了全省农垦系统夏粮夏油暨良种推广会议在张集农场的隆重召开。

四、发展加工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升值增效

利用粮食资源,发展加工企业,延长粮食产业生产链条,促进张集粮食升值增效,转化提升张集粮食经济优势,做强做大粮食生产板块。张集农场按照这一思路,借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东风,积极走出去宣传张集农业,尤其是粮食资源优势,引进他们到张集投资发展粮食食品加工企业,转化张集原粮产品,实现企业、农民和地方财政共同增收增效,赢利发财,积极招商,取得了可喜成效。先后引进老河口市两个民营企业分别在张集汤冲村、李岗村投资2000多万元,创办了贵粮粮油公司和李岗米面加工厂等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年转化加工小麦、稻谷等原粮5万吨以上,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同时在集镇发展精米加工、面粉、面条加工等小型加工厂11家。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解决了群众卖粮难问题,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高效农业板块建设从种子生产、科技生产、田管技术、机械种植与收割水平、粮食加工规模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张集农民每年每人从种粮中增收450元左右,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篇: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粮食储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畜禽、果蔬、水产、林竹、园艺五大主导产业,打响泉州龙眼、石狮水产品、晋江畜禽、惠安余甘、安溪茶叶、永春芦柑、德化乌鸡、洛江蔬菜、南安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加强生产指导,落实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实施畜禽良种、畜产品加工工程,突出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渔业,继续实施林业“五四三”工程,积极培育森林旅游业。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打品牌、拓市场、扶协会”的工作思路,实施农业产业化“1333”工程,继续加强畜禽、水产品、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蔬菜等300个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行动,扶持发展100家辐射效应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3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和30个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外向化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制定泉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物流集散基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构筑两岸人员、科教、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下载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鸭绿河农场发展现代农业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场发展学

    1、 农场概念:农场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组织、生产企业或个人,以从事农业生产或畜牧 养殖为主,经营各种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分类:国有农场、私营农场(家庭农场、私人农场) 2、 国有......

    现代农业发展靠什么

    现代农业发展靠什么?品牌、高效、科技再结合旅游、物联网等,劳动力解放了,农产品增值了溧阳农林局农业资源开发科科长王坚强这样说—— 品牌、名牌是赢得市场、赢得效益的重要......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镇安县人民政府 (2009年6月2日) 尊敬的省市人大调研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向各位领导冒着酷暑来我县调研现代农业表示热烈的欢迎!......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精选合集]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2月31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国之根基”。农业一直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主线,近几年,随着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惠农、利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各项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发展呈现......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发表日期:2012-05-03 09:55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

    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化(范文大全)

    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

    现代农业发展方案

    赫章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案为贯彻落实"三化同步",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加快我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