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传统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金山家庭农场调查

时间:2019-05-13 10:1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整传统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金山家庭农场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整传统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金山家庭农场调查》。

第一篇:调整传统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金山家庭农场调查

调整传统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金山家庭农场调查

一、农场基本情况

金山家庭农场地处于杭锦后旗团结镇德丰村三社,家庭人口5人,家庭劳动力3人,长期雇佣工人2人。

二、流转土地情况

农场土地总面积500亩,2001年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400亩,流转年限27年,涉及农户34户,并与农户签订规范土地流转合同,转包费用60000元/年,150元/亩,转包租金每年一次性现金支付予农户。

三、生产经营情况

农场土地全部用于种植经营,其中小麦120亩,玉米180亩,葵花200亩。

投入情况:

生产资料成本216400元/年。其中:承包费、水费60000元,薄膜15000元,化肥80000元,玉米籽种12000元,小麦籽种14400元,葵花籽种20000元,农药15000元。春耕、秋翻25000元。

种植期间人工费60000元,春种期间30000元,秋收期间30000元。

长期雇佣2名工人,工资25000元/人/年,共50000元。贷款利息20000元/年。

生产投入每年371400元。

产出情况:

小麦120亩,每亩产出700斤,共84000斤,市场价每斤1.4元,小麦共收入117600元。

青贮玉米180亩,每亩产出4.5吨,市场价每吨300元,青贮玉米共收入243000元。

葵花200亩,每亩产出450斤,共90000斤,市场价每斤3.5元,葵花共收入315000元。

四、土地流转成效

1、增加了农民收入

2001年流转土地时,当地农民的土地盐碱化严重,很多土地处于弃耕撂荒状态,家庭农场统一有偿转包土地,既增加了转出土地农民的收入,又能使农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良田耕作中,整体获得收益。另一方面,金山家庭农场通过流转农民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农场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据统计,种植小麦、青贮玉米和葵花年收入675600元,除去生产投入成本371400元,年纯收入达304200元,人均收入60840元。

2、改良了土壤质量

金山家庭农场流转土地时,当地土地存在地势不平、土地盐碱化严重、渠路不配套、管理困难、广种薄收、经营粗放、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经过十几年的改造,统一管理、统一浇水、统一耕种,同时采用激光平地机、推土机、深松梨等重型机具对土地进行平整,改造了土地耕种条件,并重新开挖了农渠1道、毛渠7道,达到了渠、沟、路、林、田整体配套。

3、增强了农民科学种田意识

金山农场在种植方面采取了好地精种、中地培肥、次地改造,同时采用良种良方、测土施肥科学配方、缩垄增行、地膜覆盖、科学除草等方法合理管理、提高产量,使土地经营经济效益明显增强。积极采用科学种田技术,并带动周边农户增强了科学种田意识、丰富了科学种田知识。

五、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重点,新的现代农业发展形式,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过去基础差、底子薄、旧贷多,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耕种能力不足农户土地的向大户转移。金山农场流转农民土地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资金缺乏,贷款难,农机具不配套等问题。

下一步发展希望政府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配套服务,出台新的优惠政策,提供贷款扶持、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为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面发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逐步发展为符合现代农业建设首要条件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生产基地。

通讯员:韩燕琼

安丽娜

2013年5月7日

第二篇: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湖北草埠湖农场: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今年以来,湖北草埠湖农场按照“稳定发展粮食产业,培育棉花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蔬菜种植,逐步扩大畜禽养殖,调优水产养殖模式”的思路,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粮食面积可达11万亩,比年初计划增加了1万亩,其中夏粮面积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预计可达6万亩,比年初计划增长20%。其中,发展“麦后移栽地膜棉”模式5万亩。依托农场内企业鑫鑫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在南湖、台渡、郑湖等村为鑫鑫农科建立大头菜种植种植基地2000余亩。鑫鑫农科投资100万元新建了100万袋的姬菇大棚生产基地,今年计划发展姬菇200万袋。同时,该场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拟在台渡村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培育畜牧养殖大户,努力提高养殖户效益。

依靠科技,典型示范,推动棉花高产。农场把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作为今年抓好棉花生产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该场邀请当阳市农业执法大队及相关涉农部门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农资产品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对全场50多家农资经营门市部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规范,确保了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为了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农场采取集中授课与发放技术资料、走村串户、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技术培训,3月份以来场农技部门共组织举办培训班23场次,培训农民和大户5000多人次,发放农技宣传资料近20000份。并聘请江西省首席棉花专家柯兴盛讲授了亩产千斤籽棉关键技术。此外,该场还在沮东金龙、符台、开源等三个村创建了10000亩棉花高产示范区,力争示范区内籽棉平均单产达到600斤,并在示范区内建设了100亩亩产千斤籽棉核心试验示范点。在省农垦局“三万”活动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聘请了江西省首席棉花专家柯兴盛为核心试验点作全程技术指导,并与专家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目前,示范点物资已准备到位,棉田均按要求施足了底肥,覆盖了地膜,营养钵全部播种出苗。为提高复种指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该场发展了麦后移栽地膜棉面积5万亩,仅此一项可为农户增产粮食5000吨以上,增收500万元以上。在稳定推广鄂杂棉10号、鄂杂棉11号、鄂杂棉23号等杂交一代种外,今年该场还引进了国丰棉12号、中棉所66等4个杂交棉新品种。目前,全场春耕备耕情况良好,已备化肥2600吨,农药21吨,农膜75吨,优良种籽75吨,已覆地膜3100亩,做营养钵12000多万个,播种7800万个,出苗3000万个。同时加强了夏粮夏油田间管理,清理田间三沟70000亩,喷药防治小麦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3次以上。

企业引领,调优结构,发展蔬菜产业。今年该场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起点。依托鑫鑫农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并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户了解到订单蔬菜种植的市场前景及收益。去冬今春,鑫鑫农科公司与南湖等村签订青菜种植协议2000余亩,并提供种子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渠道。

发挥优势,完善基础,提供丰收保障。去冬以来,该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多万元整治桥涵12处,维修泵站17处;清淤港渠8条1.7万米,恢复水毁工程7处;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完成了南湖泵站建设;对梅闸泵站、邵冲泵站进行了增容改扩建,提升了农业抗旱排涝能力。为了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机械的效用,有效服务农业生产,该场成立了农机协会,组织技术人员为农户维修、保养检修农机具368台套,组织180余台拖拉机为农户犁耙田地,开沟施肥2万多亩。今年全场机械作业面积达85%以上。此外,农场还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切实抓好农业招商,重点扶持有基地、有优势、有特色、有品牌、有前景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

第三篇:兴办家庭农场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兴办家庭农场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是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事实证明,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实行适度规模种植;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规范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延续了家庭承包经营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特征,进而采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改善经营管理,形成最佳经济效益,郎溪县近几年对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郎溪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根据对全县家庭农场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的家庭农场获取土地的途径都是租赁所得,一般租赁费每亩价格在300元以上,绝大多数土地包括水面都是从村集体或国家(集体)农场等渠道获得,从农户获得主要是亲友。一是经济效益。2010年底全县初具规模的各类家庭农场有410个,总纯收入达到3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8910元,是全县人均纯收入的5.7倍,充分说明了家庭农场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着十分明显的成效。二是年龄结构。在被调查的195个家庭农场主中,平均年龄为43.9岁,其中35岁以下的27人,36—50岁的138人,51岁以上的30人,基本是以中年人为主,但也存在后继乏人之忧。三是文化水平。在调查对象中,小学文化27人,初中毕业118人,高中毕业29人,中专及以上21人,总体文化程度还偏低。四是经营管理。普遍存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表现在生产投入不科学,成本偏高,缺少成本核算,特别是发展多种经营的大户,不知道每种作物的具体成本和效益,难以获取最佳经营效果;还表现在技术含量低,缺少专业培训,抗灾减灾能力显得脆弱。五是资金投入。大部分经营所需资金均

为自筹或向亲友借款,而从金融部门获得的贷款不多,这主要是融资渠道不畅,没有得到金融部门的扶持和信用等原因造成的。

2家庭农场发展思路

2.1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的规范管理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各乡镇要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指导村委会按照统一标准文本签订流转合同,消除农民随意流转土地造成不规范种植现象,做到可持续发展,确保家庭农场的稳定性,鼓励转租耕地期限在10年以上。二是放活经营渠道。发展家庭农场要优先扶持当地农业大户和种田能手兴办效益型家庭农场,鼓励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技术职称的国家工作人员留职留薪创办示范型家庭农场,允许已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发展示范型家庭农场。三是确定适宜规模。要根据当前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确定生产经营规模。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家庭农场经营者必须自行经营受让的流转土地,不得二次转包他人,经营者应当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生产档案,做好财务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

2.2完善对家庭农场经营的配套服务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农业部门要优化农业生产规划、良种推广及产业布局,引导家庭农场有序发展。二是加强指导培训。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家庭农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家庭农场应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及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农资服务。要进一步扩大农资连锁经营覆盖面,做好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配送供应服务,同时加强农业执法,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安全农资。四是推广农机作业。农机服务组织与家庭农场签订农机服务协议,实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并探索和推广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五是开展信息服务。为家庭农场提供市场供求、价格等各类信息,帮助生产经营者根据市场

供求变化.调整种植品种和产业结构。六是完善销售机制。完善农业企业实施订单生产或直接上门收购服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指导家庭农场以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为纽带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展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一体化经营。

2.3加大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一是改善农田设施。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建设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完善农田的沟、路、渠及生产辅助设施和设备,确保农田设施效能的发挥。二是优先享受补贴。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证家庭农场优先享受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有关补助资金。三是财政立项扶持。为兴办效益好、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家庭农场建立项目档案,给予一定的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四是参与农业保险。扶持家庭农场参加农业保险,确保出险后的理赔及时到位,减少家庭农场因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五是金融优惠贷款。根据家庭农场规模由金融部门给予一定额度的农业信用贷款。六是政府实施奖励。县政府根据生产指标和经营目标实行考核,并组织各类生产竞赛活动,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对经营管理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家庭农场,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奖励。

2.4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一是发展组织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从而形成“一村一品”的农业专业生产基地。2009年7月,在广大家庭农场主的积极筹措下成立了“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会员由成立初的50户发展到了2010年的195户,协会组织协调全县家庭农场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统一品牌,形成合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大地助推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二是提升产业化。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强化涉农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家庭农场”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形成规模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流

转,重点围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建设示范家庭农场,形成一批职业农场主。郎溪县在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制定了家庭农场的基本标准。种植业类面积100亩以上、林业类绿化大苗面积500亩以上、生猪养殖类存栏200头以上、蛋禽养殖类存栏5000羽以上、肉禽养殖类常年存栏10000羽以上、水产养殖类50亩以上为生产规模标准,其他类型按业绩评定;示范家庭农场年总纯收入50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且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家庭收入标准。四是打造品牌化。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三品”认证,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3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大创造,通过土地制度和农村经营制度的及时调整,顺应了民心,适应了生产力解放的内在需要,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的充裕供给。30多年过去了,我国工业化进入关键时期,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以及农产品市场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承包经营如何顺应这一变化,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到未来数亿农民的福祉。家庭农场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框架下,耕地通过流转向种地能手和经营型人才集中,实现农业企业化模式经营,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延伸和完善,并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特征。

3.1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方向家庭农场打破了一村一户村庄经济的封闭性,结合了资本、劳动力、信息和技术的流动性,充分发挥市场的开放性,农民也由温饱型和保障型向富裕型和经营型转换,由简单劳动力向着可以升值的人力资本成长。家庭是培养和保持人力资本的基本单位,同时会吸纳外

部劳动力,并与农业技术和大农业的分工联系在一起,农村中的种田能手和经营人才随着较大规模家庭农场的出现,得以更充分地展现才能,实现致富梦想。

3.2土地流转要做到耕者有其田发展家庭农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是土地使用权的界定,赋予家庭农场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做到耕者有其田(较长期且稳定,而不是靠租赁获取土地的经营权),使家庭农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3.3加快培育现代农场主一是家庭农场应当站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前沿,依靠科技进步,获取技术效益。二是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改善家庭农场的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家庭农场的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大力培育现代农场主。国外农场主的学历一般为大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我国现在许多地方农业经营者的素质普遍不高、学历偏低。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农业职业教育事业,以提高家庭农场主及生产成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造就一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

3.4鼓励和引导“资本下乡”通过“资本下乡”做到城市反哺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通过“资本下乡”带动人才、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和农业,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3.5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大力发展适合家庭农场经营需要的生产资料如良种、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向农场主提供各种先进的技术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体系。

3.6突出经济发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应该是培育一批可以自立经营的农户,使其成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农业现代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这些农户中不但是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且要形成一定的规模(该规模使其家庭劳动力可以完全就业),农业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城市居民水平。

陈金宝(安徽省郎溪县农业委员会安徽郎溪242100)

《中国农技推广》2011年第10期

第四篇:加快发展畜牧业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最近,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是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包括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二个方面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温家宝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畜牧业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可以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畜牧业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可能成为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优势产业。必须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加强畜禽良繁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发展饲料工业和畜产品深加工,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先后组织实施了畜牧业三大工程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四个突破,全省畜牧生产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得到有效推进,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面临新形势,分析新情况,今后全省畜牧业工作应站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高度,加以大力推进。

一、充分认识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促进粮食转化。如果简单地从粮食生产总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来分析,目前的粮食看上去是多了,但是如果从粮食质量结构和国民膳食结构的深层意义上来分析,目前的粮食问题主要是转化问题。例如,中国人的早餐能够推进到牛奶加鸡蛋的水平,每天早餐消耗的粮食至少要半斤,是传统早餐的两倍以上,推进早餐革命将大大地加速粮食的转化。目前粮食供应充裕,价格低廉,大力发展畜牧业,可以将粮食资源转化为肉禽蛋奶等动物性蛋白,减缓粮食阶段性过剩压力。

2、发展农产品加工。这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的重要差距。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可以有效地发挥调节生产的“蓄水池”功能,也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畜产品加工是农产品加工的重要突破口,在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占农产品加工产值的80%,蔬菜水果类占15%,谷物类占5%。

3、转移农村劳动力。经济学家认为,畜牧业是带动农业发展的中轴产业,向前可以带动种植业,向后可以带动食品、皮革、毛纺、饲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食品制造业是公认的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行业,饲料业在发达国家被列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轨迹是从发达的种植业到发达的畜牧业,再到发达的加工业,进而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因而,发展畜牧业,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大的空间。

4、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目前我国的膳食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畜产品为主的动物性蛋白摄入量的多少。例如,法国人的食品消费支出结构为肉类30%牛奶15%、水果蔬菜13%、谷物面包12%。就其中的牛奶一项,发达国家的人均占有量是200公斤以上,国际平均为90公斤,日本为68公斤,印度为60公斤,泰国为19公斤,我国为6.8公斤,我省为1.7公斤。

5、增加农民收入。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据统计我省农民现金收入的25%以上来自于畜牧业。目前,农民饲养一头奶牛纯收益在5000元左右,一只山羊60元左右,一只鹅10元左右,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6、现代化农业的标志。国际上对现代化农业的指标评价体系中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是发达的畜牧业,一般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0%左右;二是发达的加工业,要求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发达国家为3倍左右。

二、当前推进畜牧业工作的三个重点

(一)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结构调整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全面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调优品质,强化区域发展,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总量,加快实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步伐,逐步建立起与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畜牧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稳定生猪----核心是在稳定总量的同时,实现质的跨跃,将生猪生产从二元杂交全面推进到三元杂交。生猪生产历来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又是国民荤食中的当家品种,因此在稳定总量的前提下,实现生猪生产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是将生猪生产从二元杂交推进到三元杂交。这几年的推广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盱眙会议为标志的起步发动阶段,提出了规划性意见和实施措施;二是以新沂会议为标志的全面推进阶段,明确提出发展三元猪生产“两条腿走路”的技术路线,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意见;三是以苏州会议为标志的加速发展阶段,把推广苏太猪和人工授精技术确定为今后全省发展三元猪生产的两个主要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活动,全省三元猪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已经由1996年的不到5%提高到1999年的35%。今年要继续加速二元母猪扩繁基地和重点乡镇示范扩繁场建设,加快苏太猪和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进程,加大家畜改良站的仪器更新步伐,全面推行精液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年底达到40%以上的规划指标。

2、提高家禽----核心是加大地方禽种的选育开发力度。家禽业是我省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近年来,地方禽种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走势,无论是禽肉产品还是禽蛋产品,无论是价格还是发展速度都好于外来禽种,这是家禽生产调整结构,适应市场的好时机。今后,要在提高引进禽种的生产水平和降低直接生产成本的同时,积极利用我省的资源条件和省家禽研究所的国家家禽基因库,加大地方禽种的选育和开发力度。积极开发江苏黄羽肉鸡、如皋黄鸡、南通狼山鸡、新扬州鸡、高邮鸭、太湖鹅等地方禽种的选育和杂交利用,探索最佳利用途径,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努力提高地方黄鸡、鸭、鹅在家禽业中的比重,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3、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重点是是优先发展奶牛、肉羊和鹅。发展草食畜禽是优化畜牧业产品结构和切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从近两年来畜产品的价格行情统计来看,草食畜禽中的奶牛、肉羊和菜鹅的产品价格一直呈现阳线态势,是畜牧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亮点,今后应继续加以重视和发展。奶牛的发展,要坚持“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以南京奶业集团为中心的江南奶业经济带和以徐州市乳品公司为中心的徐连奶业经济带,并逐步带动苏中腹地的奶业生产。抓好奶产品的质量,全面组织实施牛奶单产七吨工程。肉牛的发展,要以国家首批跨越计划肉牛项目为契机,加大肉牛的品种改良、后期育肥和产品分级等技术推广工作,尽快建成我省西陇海线和淮宿两个肉牛发展区域。肉羊的发展,要通过波尔山羊国家“948”项目和“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改良海门山羊和徐淮白山羊,加快山羊的肉用化进程。要重视和开展湖羊的肉用性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尽快在全省建成沿江、沿海、淮北、丘陵山区四个肉羊发展区域。鹅的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优良鹅种的推广、饲养技术的创新、加工流通的带动,在全省形成里下河地区、低山丘陵地区和环湖周边地区三大养鹅主产区。兔的发展,要巩固现有产区,重点提高种质水平和商品规格。

4、积极开发特畜禽----重点是推进区域化特色商品基地建设。适应市场需要,开展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的市场流通主体作用,开发蜜蜂、鹌鹑、肉鸽、梅花鹿、乌骨鸡、肉狗、野鸭、鹧鸪、珍珠鸡、七彩山鸡等特种动物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坚持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建立特种动物生产经营的区域基地;积极开拓特种动物产品消费市场,针对各类特畜禽产品的市场消费特点,开发蜂制品等天然保健型、滋补型和专用型名特优产品,通过发展加工进一步提高效益。

5、适度开发牧草饲料----重点是发展饲料饲草业。优质牧草的种植和利用是农业结构调整对畜牧业提出的要求,也是提供的机遇。要将加强丘陵山区草山草坡和沿海滩涂草场的开发和改造,逐步建立起人工或半人工优质牧草基地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要根据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加产量高、营养丰富的饲用玉米等饲料作物面积,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增加玉米或牧草间套种面积,逐步建立起与粮-经-饲三元结构相适应,与畜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饲料饲草业。

(二)加速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1、提高对畜产品加工业的认识。一个好的加工项目和企业可以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当地支柱产业的形成。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各级农牧部门在指导工作的方式上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要跳出生产抓生产,重点研究和解决畜牧生产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产业高度来认识畜产品加工业对生产的带动作用。要立足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设区域性特色商品基地,积极参与畜产品加工产品的开发和企业的创办工作。

2、继续抓好畜牧业百项一体工程建设。畜牧业百项一体化工程项目大部分是畜产品加工项目,从三年多来的实施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了一批对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如南京奶业集团、桂花鸭集团、雨润集团、老山制药有限公司、金象集团、徐州乳品公司、高邮鸭集团等。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民和资源的对接,要引导不同层面、形式多样的利益连结。

3、各级农牧部门要积极创办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我们的系统优势、技术优势、与基地和农民的连结优势,积极参与畜产品加工是今后推进服务产业化的重要方向,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徐州市多管局所属的徐州市乳品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对徐连地区奶业发展具有重大辐射作用,日销液态奶30万瓶,年利润700多万元的乳制品加工企业;高邮市多管局利用所属的种鸭场和加工企业优势,创办了高邮鸭集团,已发展成为年加工蛋品3500万只,辐射带动养鸭60万只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高邮市鸭业经济的龙头。

(三)完善畜牧业体系建设

畜禽良繁体系、疫病控制体系和饲料生产体系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保障支撑体系,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各地要高度重视、增加投入,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1、畜禽良繁体系。近年来,全省建设了35个国家级和省级种畜禽场,共栏存种畜15265头(只)、种禽96800只,成为全省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排头兵和良种规划实施的重点依托场。值得欣慰的是,重点种畜禽场大都在农牧系统内,如苏州太湖猪育种中心育成的“苏太猪”已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并在全省开始推广;中东集团栏存良种猪3000多头,已成为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良种猪基地;省家禽研究所的地方禽种基因库,保存了全国各地的家禽良种资源;省牧校的华东地区水禽示范基地,种鸭饲养、孵化、鸭产品加工等设施先进,成为省内最大的种鸭场;徐州种公牛站、江苏波尔山羊良种繁育中心拥有夏洛来、西门塔尔等肉牛良种和被誉为肉羊之父的波尔山羊良种;金陵种兔场加强种兔繁殖选育,兔群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此外,宿迁市波尔山羊良种繁育中心也加快建设速度,并在品种改良中开始发挥作用。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快重点种畜禽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种畜禽质量,扩大供种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一是科技兴场。重点种畜禽场是我省畜牧品种改良工作的重要依托,育种方面,重点场要舍得进行科技投入,舍得引进科技人才,并与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开展针对性的科研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饲料饲养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科学饲养;防疫灭病方面,必须强化疫病监测。二是以法治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越是开放,越要加强法制管理。以法治场体现在行政管理方面,就是核发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加强技术监督。此外,现阶段还应把品种质量监测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逐步规范这方面的工作。同时,要实施疫病监控,将种畜禽场的疫病监控作为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先决条件;疫病监控部门要定期检测畜禽的健康状况,并视情节轻重作强制淘汰和通报处理,直至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疫病监测部门的检疫监测要实行有偿服务。三是改革强场。种畜禽场要适应时代潮流,加快改革,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和组织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实行股份制等新的经营体制。

2、动物疫病防制体系。近年来,动物疫病频繁发生,动物疫病防制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不仅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动物疫病对社会的极端危害性,确保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在疫病防制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这是世界发达国家疫病防制的一条主要经验。防疫检疫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各级农牧部门是防疫检疫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一个健全的疫病防制体系,没有一支稳定的防疫检疫队伍,防疫检疫工作的各项有效措施将无从落实,因此,队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稳定机构、稳定队伍、稳定体系,保证这支队伍能拉得出、打得响。全省疫病防制工作要严格按照“外堵内防”的总体方针,落实外堵内防的具体关键措施,搞好畜禽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深入推进“放心肉”工程的实施,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查违章、正行风、树形象”活动,进一步规范检疫监督行为。实施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项目,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整顿规范动物保健品市场,积极开展药物残留监控和检测工作,促进“放心肉”工作内容的延伸。要将畜禽产品卫生质量纳入法制化、标准化管理轨道,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畜禽产品卫生安全。

3、饲料生产体系。在进一步做好秸秆利用和种草养畜工作的同时,要重点提高全价饲料使用率和强化饲料质量监测。要根据目前的畜禽生产方式仍以专业户适度规模饲养为主的实际,扩大畜禽浓缩料和添加剂生产,开发草食畜禽的配合饲料,提高饲料的优质化、专用化和系列化比重,发展现代化饲料加工企业。要加强省、市级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制定产品标准,完善检测设备,培训技术队伍,加强对市场和生产企业饲料产品的抽检力度。要重视对畜禽产品卫生安全,特别是畜禽生产中是否使用激素类饲料药物添加剂方面的宣传工作,消除消费者对猪肉、鸡肉中是否含有激素残留物质存有的疑虑。

三、因地制宜,切实加快特色畜牧业建设

加快畜牧业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除了在指导思想、认识观念和产业政策上作出相应调整外,还要切实加快以下三个转变:一是在生产方式上由一家一户小生产为主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主转变;二是在区域发展上逐步实现由自求平衡向立足市场、优化配置、培植优势产业转变;三是在产品开发上逐步由大宗产品向特色、名优、精深产品的转变。

1、加快畜禽规模化养殖进程。据统计,目前我省规模养殖水平为: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16%,蛋禽(年存栏500只以上)40%,肉禽(年出栏2000只以上)80%,规模奶牛场栏存比例为40%,其它畜种大部分以个体小规模饲养为主,规模水平总体偏低,与逐步开放,准入条件不断提高的国外市场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欧盟的肉鸡市场有望在近期对中国开放,我省虽然已基本通过了欧盟兽医专家的验收,但由于我省上水平、上规模的肉鸡饲养场和加工厂较少,规模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另外,上海生猪市场实行准入制以来对我省形成的竞争压力也值得我们重视。规模化生产是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商品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各地要结合目前的实际加以切实推进。苏南地区和城市郊区要充分利用菜篮子工程建设形成的基础设施、种畜禽场和规模场等有利条件,加快建设初步具备出口条件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基地;苏中地区要注意引导民营资本,加快形成以专业大户为主体的规模养殖格局;苏北地区要大力推行以专业乡、专业村为主的专业户适度规模连片养殖,提高其规模优势和综合生产能力。

2、加速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继续建设江南、淮南、淮北三条高效特色畜牧业产业带,建成十大畜牧业产业化群体。苏南地区要大力推进集约化生产,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种畜禽生产,建设江南高效畜牧业产业带。以猪肉深加工企业和生猪良种基地为龙头,推进集约化养猪,建成江南生猪产业化群体;以肉鸭深加工企业和肉禽种质基地为龙头,发展规模肉鸭生产,建成江南肉鸭产业化群体;以乳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化奶牛场为核心,通过实施联合、加工、消费三个突破,建成江南奶业产业化群体。苏中地区实行建设商品基地与发展规模养殖并举,依托良繁体系,稳步推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各类运销中介组织,完善市场销售体系,建设淮南高效特色畜牧业产业带。以肉鸡、水禽良繁基地为核心,养禽大县为依托,建成淮南家禽产业化群体;以商品瘦肉猪基地县为依托,乳猪、苗猪、生猪初级加工及肠衣、肉脯、肉松、猪鬃等特色产品加工为突破口,提高三元杂交猪比例和规模饲养水平,建成淮南生猪产业化群体;以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建设为核心,以山羊交易批发市场为依托,建成淮南山羊产业化群体。苏北地区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畜禽养殖专业户,推进规模化商品基地建设,形成区域规模优势,建立健全良繁体系,扶持发展运销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建设淮北高效畜牧业产业带。以秸秆养畜示范区、县建设为重点,徐州市乳品加工企业、波尔山羊繁育中心、肉兔产品出口基地为依托,建成淮北草食畜禽产业化群体;以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为依托,以扶建生猪运销合作组织为重点,建成淮北生猪产业化群体;以家禽生产、流通、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一批基地乡镇,建成淮北家禽产业化群体;以淮阴肉鸽、草鸡,沛县肉狗、连云港水貂、梅花鹿等特色商品基地为依托,以乳鸽、肉狗等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扶持发展运销经纪人和各类中介组织,建成淮北特畜禽产业化群体。

3、加大特色畜产品的开发力度。应当看到,“九五”以来,我省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突破,各市都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对畜牧生产和结构调整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如果加以有效的组织、引导,并逐步加大开发力度,将对加快全省畜牧业发展起到更加良好的推动作用。南京市已形成了南京奶业集团、南京雨润肉食品公司、南京桂花鸭集团、南京老山制药有限公司、南京金象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奶业、肉鸭已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格局;无锡市锡山鹌鹑已成为特色产业,在原来内销活鹑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产品开始进军国外市场;徐州市已初步形成肉牛、奶牛、山羊等支柱产业,并涌现了维维集团、徐州乳品公司、徐州波尔山羊繁育中心、沛县肉狗加工厂等龙头企业;常州市康乐农牧公司的外种猪、尊龙食品有限公司的酱鸭、丫丫食品有限公司的啤酒鸭、五星禽蛋公司的保健蛋等开始影响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苏州市已形成苏州市太湖猪育种中心、常熟市畜禽良种场、太仓市种畜场、苏州市畜禽实验场、昆山市种畜场等省级良种骨干企业;南通市已形成了如东苗猪、如皋黄鸡、海门和启东山羊、海安蛋鸡、通州生猪的发展格局,主产品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连云港市已建成了东大饲料有限公司、东辛肉鸡加工有限公司、东海雨润食品公司、赣榆金城肉品加工公司等加工企业;淮阴市已形成了以生猪和特禽为主的产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特色,申淮种猪场、洪泽县种猪场、淮阴县苏奥乳鸽加工厂、盱眙县仁集野鸭加工厂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盐城市的生猪、特禽、蛋鸡、山羊在全省都占有重要的份额,阜宁成为全省生猪第一大县,东台、滨海的乌骨鸡,东台、大丰的山羊和乳猪,响水、射阳的草鸡都已成为全省的特色发展区域;扬州市的水禽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并拥有高邮鸭集团、仪征蓝天风鹅厂、扬州万达羽绒制品厂、江都农贸城等配套加工企业和市场;镇江市的肉鸭和牧草产业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泰州市拥有三个全省生猪大县,泰兴市种猪场、姜堰市种猪场二个重点种畜场,生猪生产成为该市畜牧业的主攻方向;宿迁市已建成市波尔山羊繁育中心,宿豫龙河一线已成为全省北部的蛋鸡饲养中心。

第五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平川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发展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强农思路,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领域拓宽、水平提高、进程加快、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围绕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通过实施压粮扩经、压夏扩秋、培育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发展养殖业等措施,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形成西甜瓜、玉米制种、畜牧养殖、番茄酱、枣旺饮料等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

1、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大力发展玉米制种、西甜瓜和优质洋芋种植。2007年全区良种繁育面积达1.8万亩,其中玉米制种1.3万亩,年产值达到2400万元。西甜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7年种植面积1.28万亩,产量达到3200万公斤,并建成了5000亩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基地。复兴、种田的优质淀粉用洋芋生产基地面积达3万亩,产量达4200万公斤。

2、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1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建成了8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分别为水泉、王家山等乡镇的万亩枣树基地,水泉、共和等乡镇的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水泉、宝积等乡镇的万亩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水泉、宝积、共和等乡镇的养殖基地,共和、宝积等乡镇的万亩番茄、胡萝卜种植基地,水泉、宝积等乡镇的万亩西甜瓜种植基地,共和、黄峤的万亩枸杞种植基地,种田、复兴等乡镇的万亩洋芋、小杂粮种植基地。

3、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根据全区畜牧养殖业区域优势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先城郊(宝积乡、宝积路、电力路)、后沿线(109线、308线)”,“先黄灌区(水泉镇)、后井灌区(红会路、共和镇)”,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博康养殖有限公司、月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卧牛山养殖场等投资500百万元以上的肉牛养殖户6户,形成了以共和为中心的养鸡、养牛业;以水泉、宝积为中心的养猪、养牛业等。规模化养殖逐年扩大,养殖规模占全区养殖总量的5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今年,我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奶牛产业这一号召,抢抓蒙牛入住白银这一大好机遇,出台了《平川区关于发展奶牛产业的扶持办法》等优惠政策,通过引导扶持,总投资2000万元的白银华盛天润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已完成基础工程建设,11月中旬正式投入运行。

4、资源转型异军突起。共和镇兄弟村是我区唯一一个回汉杂居的村,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该村群众积极向规模

化养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兄弟村附近的废弃机场厂房、库房等为基地的蛋鸡养殖带和西梁荒山、荒坡改造为基地的蛋鸡养殖小区,通过多种途径启动民间资金3000多万元,新发展了白银鑫河饲养责任有限公司、白银志峰养殖有限公司等多家养殖企业,建成10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2处,新增养殖户20多户,全村蛋鸡养殖户达到58户,存栏30万只以上。使养殖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由2006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44﹪。

5、订单农业呈现雏形。通过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金等方式,建成了洪达临冬淀粉厂、雄征酒业有限公司、白银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平川区种子公司、白银特澳特蕃茄制品有限公司、白银熙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玉米制种,加工型番茄、菊竽等订单农业3万余亩,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脱节的问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

(二)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围绕农产品加工销售,通过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等形式,已建成平川区种子公司、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1家,其中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今年新引进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3个,分别为北京大北农集团公司投资2200万元、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线,投资1100万元的白银嘉禾农产品有限公司和白银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宁夏丰达凯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签订的2000万元的产权转让及技术改造项目。龙头企业的日益壮大,有

效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加大良种推广力度,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下乡、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引进农牧业新品种等活动的开展,目前,我区农业科技普及率达92%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先后引进筛选推广高效、优质、低耗、多抗新品种127个,畜禽良种2000只(套),年推广良种种植面积19万亩,年养殖畜禽良种65万多头(只)。

(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区共有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32个,入社社员2500人,比较典型的有黄湾小康专业养殖合作社、月河养殖合作社,水泉镇中村制种协会、水泉镇养鸡协会、共和镇养鸡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五)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逐步提升农民素质

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30项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的实施,2007年完成农民实用科技培训30场次6000人(次),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1000人的培训任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200人,培训专业有纺织、电焊、装潢、建筑等,通过培训引导,全区劳务输转共计2.6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1.13万人次,自谋输出0.55万人次,就地转移0.9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7587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优惠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并出台了《平川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建立了中区经济开发区,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和进入园区的项目均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入驻园区优惠政策,区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的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注重项目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搭建平台。始终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放在心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扶持。与此同时,论证、筛选、储备了一批农业发展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开发水平。一是深入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采取农口部门领导包片、农技人员包项目、聘请资深专家讲座等形式,深入基村社、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三是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四)坚持面向市场、突出效益、因地制宜和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依托平川区种子公司、白银特澳特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白银枣旺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制种、番茄、菊芋、大枣、西甜瓜、小杂粮、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8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格局。

(五)在稳定粮食生产和支农惠农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区域条件科学布局,全区划分为发展不同特

色农业的三大区域,以水泉镇为主的沿黄灌区,主要发展高效立体农业;以宝积乡、共和镇为主的井灌区,主要发展高效农业;以黄峤乡、种田乡、复兴乡、王家山镇为主的干旱半干旱山区,主要发展洋芋和绿色小杂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快发展,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薄弱环节和明显的制约因素。

一是区域性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还有待于提高。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势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

三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比较完善、比较紧密的组织网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四是农业科技发展资金缺乏,龙头企业、运销组织融资困难。

下载调整传统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金山家庭农场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整传统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金山家庭农场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清发展思想,调整农业结构

    理清发展思路调整农业结构 促进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X镇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 X镇地处Y半岛腹部,国道207线穿镇而过。全镇有X个农业村委会,一个居民社区,人......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加快我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农业工作,不仅对推进浙江绿色农产......

    做好农业项目管理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农业项目管理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视,农业投入逐年增加,农业建设项目逐年增多。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大幅增加了......

    甘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

    甘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渭县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县内自然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对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竭力帮助农民增收,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

    优化农业结构 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优化农业结构 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作者:周宝新 丁旭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 优化农业结构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近几年来,锦州市在农业......

    依靠科技创新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范文大全)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依靠科技创新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的......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