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引导公众有序参与促农村治安综合治理
文章标题:抓引导公众有序参与促农村治安综合治理
抓引导公众有序参与促农村治安综合治理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大会的安排,我作“抓引导公众有序参与,促农村治安综合治理”的发言,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XX市幅员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46.6万,其中农业人口109万,占总人口的74。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80.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仅有45.3亿元,属典型的大农村、小农业格局。历年来,我局党委高度重视农村治安工作,积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起了多功能农村住户型警民联系点及遍布于全市各行业的义务治安信息员队伍,农村治保会、调解组织等群防群治力量普遍得到加强,同时积极推行“一二三工程”(即一村一民警、群防群治和严打严防“两群两严工程”、三级防控网络,即:所领导带巡逻中队巡逻,社区民警带协勤巡逻,治保会带义务治安员巡逻),有效地维护了全市政治社会稳定。2004年、2005年和2006年1-8月,我市农村发刑案分别为1159件、753件和403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我们的做法是:
一、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我局坚持定期、不定期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汇报各个时期的公安工作和各阶段的最新动态、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每年拔4万元经费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副职以上领导,市政法委、各镇街和50多家重点企业领导每人赠阅一份《人民公安报》,并定期送上宣传资料《XX公安》。“良好的治安环境也是生产力”以及“与其事后拿钱搞破案,不如事前花钱抓防范”的新的社会治安理念在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中基本形成。促成了XX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选派镇(街)机关干部到村和派出所从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各镇街共选派355名机关干部到派出所和村(居)从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今年1-6月就成功调解纠纷658起,接待信访案件26起,处理应急事件5起。同时,全市因纠纷而诱发的刑事案件呈逐年递减之势,分别是2004年28起,2005年19起,今年1-9月仅9起。在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关于恢复治保会和深化警民联系点工作报告》后,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利用村镇换届选举,每村增配一名村委会副主任兼任治保会主任,并按村文书工资标准解决补贴。
二、组织广大农民开展群防群治。早在1998年派出所和刑侦“双改”之时,为解决农民群众报警难、咨询难的问题,我局创建了集“报警、求助、咨询、监督和提供警务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农村“住户型警民联系点”。几年来,我局坚持把重点放在“知”与“行”上,每半年对警民联系点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治安常识、调解方法等业务技能培训,引导广大农民做好自己、自家和身边的治安防控,同时由公安机关发放统一印制的登记簿,负责接受群众报警、咨询和求助。为进一步加强警民联系点工作,去年,党委、政府以文件的形式对农村治保会的组织形式、经费保障、人员结构进行了明确,将警民联系点融入治保会建设中,由村(居)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兼任治保会主任,警民联系点负责人为治保会成员,统一纳入农村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既恢复健全了治保会组织,又为警民联系点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目前,我市共建立警民联系点584个,治保会493个,有力的弥补了收缩警力后农村治安的防范控制,延伸了公安派出所的触角,中央电视台《中国法制报道》以“农村自己的‘110’”为题对我市警民联系点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
三、诚邀社会知名人士出谋划策。一是经常邀请公安内外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利用培训、办讲座等形式,向农村派出所和广大民警传播科学的警务理念,培育大家树立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定则全局稳定的理性思维,注重在提高农村派出所领导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和广大民警大局下行动的工作能力。同时,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开展农村治安理论调研,用以指导工作实践。2003年成功召开了“XX市农村治安防控理论研讨会”,2005年又召开了“引导公众有序参与治安防控研讨会”。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已被推广应用。二是专门聘请了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和较大影响力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江津市警察学会理事警风监督员,让他们更多了解公安工作,从而更好的为公安工作呼吁和带动一批市民投身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综合治理争取更广泛的民从基础。
四、挖掘整合其他社会资源。一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价这一能大规模制作信息、传递速度快、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十分巨大的特点,不断拓展宣传阵地。我局派专人同各主流传媒进行沟通,借助这些大众传媒,刊发了我局的大量稿件,取得了社会对公安工作的认同与理解。二是开展警企联系。我局党委成员采取联系重点企业的形式,每季度主动上门到重点企业,在征求公安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意见的同时,启发重点企业的主要领导正确认识社会治安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引导他们在加强企业内部安全保卫的同时,采用帮助解决企业周边群众的就业等实际生活困难、出资资助村社干部搞好企业周边农村的治安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等形式,积极做好企业周边治安信息的搜集与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努力采用各种方式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三是引导广大公众有序参与农村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重点放在“知”与“行”上。采取派出所民警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引导老师和学生能够从识别违法犯罪到防止违法犯罪。吸收出租车驾驶员和各派出所治安积极分子等1600余名社会治安信息员。针对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的治安形势和发案特点,有针对性地向群众散发各种各样的图文并茂、涉及怎样识别扒手、如何防止被诈骗、消防、道路交通、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等内容的公共安全宣传品。每半年培训一次警民联系点负责人和治安积极分子。在派出所利用公示栏、警民共商大计、向辖区群众报告工作等形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悉知社会治安的“冷暖”,理解支持公安工作。
几年以来,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是更新民警警务理念,树立“三农”意识,树立农村稳则全局稳的观念,是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而调动公众广泛参与,让其知与行则是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
三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是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抓引导公众有序参与促农村治安综合治理》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抓引导公众有序参与促农村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篇:罗山县环保局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罗山县环保局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公众环境意识急剧上升为一种热切关注、积极参与的环保热情。怎样才能保护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罗山县环保局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环保志愿者列席环保工作会议,加强政府与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沟通与理解;二是在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环保纪念日发放环保袋、环保宣传册,引导公众实践如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可以做、做得到的环保行为;三是组织环保志愿者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投身建设美丽罗山。
第三篇:抓党风廉政建设促农村经济发展
抓党风廉政建设促农村经济发展
——****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纪实
****村位于金寨县中部,紧靠****镇,全村总面积6410亩,其中耕地面积2104亩,山场面积3500亩。全村共有20个村民组,780户,3521人。现有党员74名,村党总支,下设企业、村务和老年等三个支部。全村60%的农户依靠农业生产,40%的农户以务工、经商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6557元。该村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民生工程理事会监督职能,不断完善组织、加强制度建设,以建立民主、清廉、富裕、繁荣的美好乡村为目标,全力建设美好乡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一是抓学教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该村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学教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听党课、观看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撰写心得、家书,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村规民约,规范党务、村务、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等举措,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干事,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有力地推进了各
1项工作开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抓民主监督,有效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2009年开始,该村实行了“三资代理”工作,村级资产、资源、资金统一由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负责监督管理,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同时,村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全村务、党务公开制度,确保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财务的有效监督。村级建设项目招投标及非经营性资产的发包、租赁、转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并由理事会监督管理;村务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了村干部廉政承诺、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不断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到目前为止,该村未发生一起因村级账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群众对村务公开的满意较高。
三是抓便民服务,有效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认真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抓好诚信计生、群众满意度等常规性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人口信息化管理。国家有惠关农政策、民生工程,均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尽管村干部工资待遇低、村级财力紧张,从不挪用群众一分钱,确保群众利益实现。近年来,村通过多方面争取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同时还通过村民自建和政府支持,推进了宋大塘美好乡村建设,按照“一统四配套”的标准,着力对宋大塘
2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改造水塘、旧房、猪舍、厕所、沼气池等;新建村庄道路、农民活动室、体育场等;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宋大塘现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得到上级领导、群众和新闻媒体的一致赞誉。
四是抓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带动作用,始终坚持以维护群众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整合项目资金,发展桑园、茶园、油茶等种植业产业;培育壮大大别山养殖协会——鑫农黑毛猪养殖、福农养鸡等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组织体系,辐射带动300余户农民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该村通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人民群众,在产业化扶贫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篇:抓基层组织建设 促农村经济发展
抓基层组织建设 促农村经济发展
申气村坐落于110国道679公里处,北有呼包高速、南有京包铁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共有七个村民小组,1540户,3666人,其中少数民族325人。村支部班子3人,村内有党员48名,预备党员4名。耕地面积10459 亩,耕地中90%为水浇地,保护地蔬菜240亩。村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运输业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10500元,是市级新农村试点村。
2010年以来,我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经济发展,党建先行”的总体思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实现“五个好”为目标,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村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升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落实责任制。围绕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抓党建工作的职责,由支部书记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抓党建具体工作的党建模式。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确保党建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二是落实干部联系片区责任制。领导带领所辖片区无职党员利用空余时间每月不低于3次去片区走访入户,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化解矛盾。三是发挥驻村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利用微机和远程教育网的优势,从包头市党建网上了解和学习一些党的重要精神和一些优秀事迹,来推动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提升支部组织建设水平。
(二)强化班子建设,夯实执政基础
村支部始终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根本来抓,两委会在职干部5人,通过村委会提议,村民代表公开推选聘用科技副村长、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和共青团等6人,这些大都是村内有威信的能人,有较强的带动性,团结和带领好这只班子,开展工作就会得心应手。2009年,村干部工资有了大幅度调整,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工资可以达到6225元,是原来的3.4倍,村“两委”委员工资可以达到4150元,是原来的6倍。待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村干部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这只队伍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为群众办实事,能协助党支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增强了村级领导班子队伍的活力。全村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在2008年的土地流转和农业综合开发中,班子上下齐心协力,通过走访入户,讲政策、摆道理等多种方法,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为全旗的土地流转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得到了上级政府的一致肯定。
(三)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干部素质
一是利用现有的文化站集中培训。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对“两委”干部、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利用农闲时节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学习保护地蔬菜种植、家政服务、电脑培训等实用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更好地适应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二是积极走出去培训。近几年先后组织带领部分党员,分别去周边的先进村进行参观学习,重点学习了支部+合作社,保护地蔬菜的建设,四议两公开等新型模式,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开阔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三是依托远程教育基地培训。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就业局、团委、农牧局等单位来我村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和一些村民的使用技术水平。通过不断强化培训教育和参观学习,全体“两委”干部、农民党员思想认识高了,想问题也远了,切切实实帮助村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四)强化民主建设,推进“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法
针对村级财务不规范,重大事项村民不知情的一些传统做法,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广泛宣传,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对“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 工作法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参与村务管理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我村大面积的土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状态,“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法实施以后,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法的规程操作,在全体村民的一致决议下,争取项目资金108万元,电力公司减免20万元,自筹资金48万元新上电2.8公里、打机井29眼。解决了6000多亩土地的灌溉,仅此一项全村增加200多万元,人均500多元。“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做法,让村“两委”的决策更加科学,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五)强化组织管理,远程教育效果逐步显现
突出抓好远程教育“建管学用”工作。为确保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发挥作用,我村将大学生村官明确为专职管理员,制定了远程教育规章制度,规定每月组织党员观看两次远程教育。针对农村“农忙没时间、农闲忙挣钱”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季节、分时段、分人群学习,白天不能学的晚上学,集体不能学的个人学,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做到了远程教育播放画面清晰、流畅,标牌和制度上墙,组织和人员到位,管理员操作熟练,收看次数达标等基本要求,远程教育工程的“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已初步显现。
(六)强化创先争优,确保活动取得明显实效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把“争先进,创一流,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活动载体,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村内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实事好事进展顺利。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59.5万元,自筹资金24.5万,修建占地11000平米的文化广场和占地200平米的浴池,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为村民在文化休闲、农闲娱乐方面有了一个很好的场所。解决了村民最关心、迫切的实际问题。二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投资35万元的剧场新门市、投资3.5万元的路灯、投资38万元的自来水改造,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三是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村委会大力引导、鼓励土地联合经营,土地经营权互换、出租、转包等多种流转形式,加快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集中。到目前为止村集体流转土地5300亩,村民自然流转1800多亩,四是发展保护的蔬菜,通过三年的保护地建设,新建大棚88栋,其中50亩联体一栋,有效面积240亩,2009年以每股100元集资19.19万元,成立了长青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52户,截至目前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支部公开承诺为村民办十件好事实事,并挂牌上墙,公开让全体村民监督。
(二)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利用远程教育网,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先进经验,把更多的有为青年培养成共产党员,让他们参加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来。
沟门镇板申气村党支部
第五篇:以四抓四促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
××镇位于余姚东部,东接慈城古镇,南邻河姆渡遗址,因田螺山遗址和近代名人陈布雷先生而享誉中外。近几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一手抓硬,即抓工农商贸发展促经济总量提升,一手抓软,即抓文化建设促社会和谐,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文化设施和环境状况大为改善,有一定规模的农民文艺队伍达到12支,群众参加文体
活动的劲头更是空前地高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农村基层在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总纲的前提下,细致扎实地开展宣传文化建设工作。
一、几年来的工作经验
我们以包括干部、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全体××居民作为工作对象,以“四抓四促”为工作手段,以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具体开展宣传文化建设工作。
(一)抓教育促干部群众素质提高
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素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干部群众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我镇把镇村干部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两大工程相互结合起来实施,以谋求最实在的效果。
1、强化评学考学制度,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为此,我镇实施了“511”工程,即“建立五项制度,作一次巡回宣讲,完成一本作业本”。
建立五项制度:一是建立党委中心理论学习组读书会制度。根据安排的学习内容,参加对象在扩大到机关中层的同时,适时扩大到村主要领导,同时以读书会的形式,集中时间通过多种形式深化学习内容。二是建立“每月一学”制度。通过集中辅导讲课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思想道德知识等。三是建立值班夜学制度。我镇利用值班时间,由值班组长负责召集,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内容由值班组长选择,专门设学习记录本,整个学习过程由值班领导负责监督,此举为每位机关干部每月提供2-3次的学习机会。四是建立考学制度。在每次学习辅导的基础上,以开卷考或闭卷考的形式,以考促学,一年组织3次左右,每次考试评选个人优胜奖、部门组织先进奖,以此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学习自觉性和有效性。五是建立群众“评学”制度。先进行互评,然后根据干部平时学习、大会交流、专题发言和体会文章等情况进行评议。年底每个干部对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在测试、考核的基础上,评出学习先进,与年终评先评优及干部的岗位考核相挂钩。
2、优化培训教育方式,实现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提高农民思想素质,是优化我镇投资环境、提高经济运作能力的必要途径。我们宣传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实施以“学新知识、树新风尚、做新农民、建新家园”为主题的新时期农民素质教育活动。
深化课堂教育。一是成立“××镇农民素质教育学校”,建立了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育培训制度,排出了每月培训计划。二是组建村农民读书社,对全镇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市情乡情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就业技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三是建立镇党委理论宣讲团巡回宣讲制度,每年确定1-2个专题,由镇党委理论宣讲团成员分赴各村、企事业单位进行巡回宣讲活动。
注重环境教育。在集镇中心、浦东公园建立长18米的科普长廊,与市科协合作定期更新版面内容;在主要街道、中心村的主干路段设立宣传栏和宣传标语;帮助重点村开展河道砌石、路旁绿化、废地改建水泥篮球场等环境整治活动,全镇80以上的行政村做到了日产日清的垃圾集中处理,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以转变提高。
创新活动教育。开展了全镇范围内的有奖征集“陋习”活动,组织了一轮寓教于乐的文艺巡回展演。针对存在的“陋习”和我镇改革发展的现状,创作了《××镇好风光》、《改“陋习”》、《杨梅缘》等3个节目,结合其他节目,利用半个月时间,到9个行政村进行巡回展演,近16000名本地群众和外来流动人员观看了演出。充分利用我镇“省万册农民图书馆”优势,组建了“图书分馆”,教育群众爱读书、读好书,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抓活动促民俗文化的挖掘繁荣
群众民俗文化的繁荣以文艺活动频繁和文艺队伍众多为标志。我镇紧紧围绕打造中华杨梅之乡品牌,开展每年一届的杨梅文化旅游活动,举办“姚东之音”大型文艺广场演出,至今已是第七届,“姚东之音”举办之初,节目全都由市级文艺单位演出,近几年来,随着各村文艺队伍的组建和壮大,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走上了舞台,今年尤以占“姚东之音”节目半数的比例上台表演,参与表演的本地群众人数达到近200人。在余姚电视台播出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村绸带秧歌《开门红》还多次被其他乡镇街道邀请去表演。在“姚东之音”的带动下,各村纷纷配合镇文化、计生及工青妇团等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节目可看性强,群众热情高,深受群众拥护。各村群众纷纷建立自己的文艺队伍,目前全镇已达到12支。祝家渡村八名群众自发集资一
万多元购置西洋铜管乐器,成立文化俱乐部,每天坚持自学,在今年村委会选举期间义务表演,营造声势。幸福村一群妇女成立戏剧队,有自己的演员和乐师,剧种包括越剧、甬剧和姚剧,晚上经常聚会练戏,吸引了大量的妇女群众参与。镇文化站主动帮助各村文化员开展工作,设计活动场地,邀请上级文化部门专家指导,帮助采办各类活动服装道具,并向政府积极争取资金
。七届的“姚东之音”是带动全镇文艺活动的引擎,促动各村积极争取自己的文艺节目上台表演,往往出现一届“姚东之音”节目刚结束,各村文艺活跃分子要商量下一届的参选节目安排。
(三)抓队伍促民间文体骨干建设
文艺骨干是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我镇牢牢把握这一工作重点,每年召开各村文化员会议,每次会议都将挖掘和培养各村文艺骨干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各村都建立了由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村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班子中委派两名爱好文体活动的村干部专负此职,文化事业有了坚强的支持后盾和经济保障。各村把各村文艺骨干的家庭列为文化中心户,到目前全镇已有文化中心户30户,由镇、村两级部门帮助建立活动制度,购置活动器材。这些文体骨干平时很活跃,人缘好,往往兼任村计生联络员或村民代表(小组长),在平时开展工作过程中又吸纳了大量的文体爱好者,使热爱文体活动的人数大为增加,全镇组建了有一定规模的文体队伍12支,使参与活动的群众一年达到1.2万人次,既做好了工作又活跃了各自的业余生活,各村的群众渐渐过上了健康丰富的业余生活。各企业也在镇各部门的指导下建立活动室,开展文体活动,同时各企业加强了联谊活动。
(四)抓阵地促农民群众生活习惯的改变
我镇近年来注重镇、村两级的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投入了上千万资金建设集镇公园、休闲广场和室外篮球场,良好的活动场地为全镇人民提供了排练、锻炼、健身的好去处。每天清晨,广场上几百名群众还在公园里扭秧歌、练健身操、打篮球、跑步。镇图书馆全天候开放,双休日的日子里更是人满为患。各村也积极建设村落文化宫,把村落文化宫作为自己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的主阵地。特别是××村,投入了上百万资金重点做了三件实事,一是改建原废弃晒谷场铺浇室外水泥篮球场,周围边角种上花草;二是建设农民公园,并在中心村沿河塘建设绿化文化休闲长廊;三是建设高标准村落文化宫,内设包括台球室、乒乓球室、图书室、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多功能活动室等11个功能室。文化宫自2004年底建成以来,据粗布估计,参与活动的本村人数达到近三万人次,平均每人活动6次以上,如果算上外来务工人员参与人数与在室外篮球场和健身器活动的人数,总人数将达到6-9万人次。村里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文化阵地,组建了六支文体队伍,队员人数在200人左右。今年暑假,为本村中小学生举办暑假休闲班,邀请居委退休教师和在校大中专学生当教师,获得了广大村民的赞扬。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开展工作当中,也经常碰到一些困难,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受土地宏观调控的影响,部分行政村没有土地指标建造村落文化宫和其他文化设施,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艺术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的村民或求学、或外出工作,村内的“精神”被挖空,群众自创自演的能力受到限制。
(三)乡镇一级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仍然处以二类阵地地位,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不足,局限于每年搞一次某某节,演出节目又往往以外请为主,当地农民群众处于被动观看状态,参与性不够。
三、原因及对策:
(一)对于土地紧张的问题,我们认为上级政府应对公益文化事业的阵地建设土地指标应优先考虑、有效配给,为控制土地用地过大,应参照宁波市级村落文化宫建筑用地与建筑面积的标准给予土地指标。各行政村也应尽量在以节约土地为原则的前提下充分整理利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如废弃的晒谷场、集体荒芜地等地块,建造一些公共文化阵地。
(二)对农村群众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各行政村应充分挖掘本村文体骨干,发挥他们的集体力量,联合本地教育、卫生等人才资源丰富的单位,建设文化中心户和群众民间文体队伍,结合我国传统节目,大量开展诸如以立春、端午等节气和以儿童节、青年节、妇女节、老年节等各类对象的文体活动,使村村都有固定的文体活动次数和规模。
(三)乡镇一级党委政府一方面提高对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视程度,充实力量扩大工作权限;另一方面对村干部的职责分工有明确的界限,专人专职,并建立健全由村书记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组织网络,切实加强工作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