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场的社会管理创新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场的社会管理创新
红星农场刘丙奇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果说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面的话,那么农场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一个点。在农场的社会管理创新中要求我们依据农场的社会形态、环境以及现有的资源和科学技术对农场社区管理体制实现新的变革,以便更适应农场发展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场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名词,在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但是党中央对社会管理创新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将社会管理创新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也进行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讲话。
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农场的社会管理更加顺应农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场的社会管理创新。
(一)运用现代科技水平,加强信息交流的创新
红星农场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从2006年开始红星农场就着手建立数字化信息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红星农场已经形成了红星信息港、党建网站、农业中心数字化信息网、亲民公司网站、广播电视台——“四网一电台”的格局。一是建立红星信息港,以红星信息港为窗口,将红星的有机产品、农业产品等信息推出红星,走向全国,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星认识红星。二是建立农业中心数字化信息网,数字化信息网的建立实现了作业费用的网上核算,实现了机车统一调度,机务工人可以在家查询机车保养常识、查找机车各种故障的原因。尤其是“三S”系统的最终形成,为红星农场下步精准农业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建立红星农场党建网站,红星农场党委十分重视党建信息化的建设,2009年末,在党委的策划下红星农场党建网站建立。2010年6月红星农场实现了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联盟,从此红星农场党建工作走上了数字化发展的道路。2011年红星农场本着“做好党建工作、服务农场经济”的宗旨,在征集了农场广大职工干部的意见之后对党建网站进行了改版,改版之后的党建网站新增加了农场视频新闻、客车时刻表、天气预报等关系民生的栏目。四是建立了亲民公司网站,亲民公司网站的建立为宣
传有机食品提供了平台,全国乃至全世界通过亲民公司的网站可以了解到亲民公司产品种类、亲民公司企业文化、亲民公司生产动态等信息。五是广播电视台实现了新闻的网上播放,红星农场将视频新闻传在党建网站的子属网站——党建视频网站里边,使网上新闻与电视新闻同步,从今以后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因各种事而错过红星新闻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信息优势,将社区工作情况及时公布于党建网站的社区工作栏目之内。同时在充分发挥党建网站的监督平台,由专人负责收集群众的网上投诉信息,将投诉意见进行分类递交相关分管领导进行解决,然后将解决结果公布在党建网站上,实现政务工作的公开化。
(二)营造和谐氛围,积极鼓励社会管理的群众参与性 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社会管理创新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随着农场小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拆迁问题、购楼问题补贴问题、物业问题以及贫困人员安臵问题都提到了日程上。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我们要坚持从长远出发,做到事情处理具有前瞻性、统筹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事情的发生。在事情处理之前要做好宣传工作,对农场百姓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制定各
项措施积极推动农场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一是在社区管理方面由农场牵头,各相关部门就百姓关心的话题制定意见征集单下发到群众手中。将群众反映最多问题作为今后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二是农场职代会挑选有代表性,在群众中威望比较高的人参加,将农场人们关心的话题作为职代会着重解决的对象。三是多组织一些群众性的活动,充分利用农场新建立的文化活动中心,定期召开覆盖面广,群众参与性高的晚会,使群众在娱乐中与农场溶为一体。四是在农场进行的各种奖励活动中,将对农场有重大贡献的普通百姓、诚孝典型、致富能手作为奖励的重点,鼓励群众为农场贡献的积极性。
(三)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努力打造服务型农场
***在干部专题调研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让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各级政府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为了打造好服务型农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是农场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农场的第一产业,农业战线的基层管理干部必须不断学习农业生产的各种知识,从而服务广大农场种植户。对一些业务能力比较强、百姓信服、对农业生产比较熟悉的管理干部要敢于提拔,从而激励基层干部为百姓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在行政机关中,要着重培养并
提拔一批认真办事、勤奋刻苦的基层干部,将一批在岗不谋事、不为百姓谋事的干部调岗撤职。三是继续加强管理干部学习能力,提高全场在职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有重点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做到学有所用。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杜绝吃喝之风、使贪污腐败现象远离农场,做到让百姓信服。
(四)提高社会治安水平,努力打造平安型农场
要积极建立防控体系,将百姓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近几年来红星农场公安分局十分重视场区的安全工作。在主要路段安装了监控器,同时派出大量人员在场区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安分局将继续加大服务社会、严打犯罪活动的力度,继续完善已经建完的红星农场综治办网上诉讼平台,使综治信息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农场的社会管理创新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去学,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从而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社会管理体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要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有所成就,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做一个时代的强者。
第二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李强黄旭宏: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04月07日来源:《前线》
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李培林: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改革的新任务
社会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经济管理而言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渐趋成熟。如果与经济管理体系相比,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则仅仅处在起步的阶段,仍在探索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值得深入思考。
何谓社会管理创新
要回答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首先要明白“社会”的涵义。广义的社会概念是将一切社会现象都包括在内,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其中。不过,社会管理中的“社会”不是这种“大社会”的概念。在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中,“社会发展”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此后的五年计划都叫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规划)”。于此,我们清楚看到,“经济”是与“社会”并列的两个概念。换句话说,这里的“社会”不仅不包括经济,而且是与经济相对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将全部社会活动区分为四个方面: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应该说,这个社会生活概念与我们现在所讲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中的“社会”比较契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的“四大建设”理论,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与马克思的经典论述相一致。对于“社会”的外延,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六个方面: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指出了六个方面,即就业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人口、社会管理。可见,“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内容多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三是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四是社会组织、社团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五是社会治安体系或社会安全体系的建设;六是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七是人口工作与管理。虽然,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所涵盖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两者是有差异的。社会建设更多是从推进、发展的角度看,而社会管理更多是从现状、组织、实施的角度看。
由此,“社会管理创新”要在上述方面发现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规范、新的体制、新的方法,进而做出新的实践。所以,我们可以将“社会管理创新”总结为四个创新:第一,理念创新,用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去对待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第二,实践创新,有了好思想以后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改革、创新;第三,方法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管理方法;第四,规范、制度创新,在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的体制机制方面创新。
为何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社会管理体系创新,是指在上述所有方面全方位地创新。之所以要进行社会管理体系创新,根本的原因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之密不可分的社会管理体系自然要顺应这种变化,进行制度创新。那么,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呢?
第一,社会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构成社会的群体有了重大变迁。过去的农民绝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今天的很多农民已经转化为农民工了;过去的工人基本属于体制内的“职工”,今天的工人构成则多元化了。同时,今天的社会结构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群体,比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雇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第二,人们生活工作的社区变了。传统的城市社区基本上是单位大院和街道居委会两种类型,但今天的城乡社区均有重大变化,比如新生的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型小区、各种开发区、各
类科技园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业化成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新农村”等都是过去难以想象的。
第三,就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过去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今天,在传统体制里就业的已经是少数。新生的就业体制包括私营企业,外商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合资企业,香港、澳门、台湾商人投资企业等。实际运作中,就业情况比单纯分类更复杂,比如有承包、转包、出租,也有包工队、挂靠、交管理费、网上开店等。
第四,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全国的、地区的社团、专业组织、学术组织、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组织、志愿者组织、基金会等多达数十万,其成员数以千万计。
第五,人口巨大流动。改革开放前的“铁饭碗”导致终身就业制,即绝大多数人终身在一个单位就业,而且由于户籍制度的锁定,人们很难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流动。今天,人口流动成为巨大的洪流,仅农民工的流动就非常巨大。调查显示,“80后”、“90后”群体变换工作单位的比率大大高于他们的前辈。
第六,社会生活变化。改革30多年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交往方式均发生重大变化,比如住房体制变化了,过去城市居民基本上都是住在单位的房子里,今天多数城市居民成为住房的所有者。同样,医疗、教育、养老以及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此重大的社会变迁,必然会形成很多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导致很多不平衡、不和谐的现象。虽然这并不奇怪,但是如果我们不创新管理方式,而延续传统的社会管理体系,肯定是不行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所指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
创新社会管理体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从宏观的角度看,社会管理体系创新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治理或管理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即“堵”的思路和“导”的思路。历史经验证明,“堵”的思路往往积蓄矛盾,不是好的办法;“导”的思路,因势利导,是一种高明的治理策略。
二是合乎人民群众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系首先要了解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来建立规则和制度。为此,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了解老百姓的真实需要。反之,如果根本不了解老百姓的需要,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办法,自以为创新,往往要失败,这样想出来的办法非但不能“利民”反而常常“扰民”。
三是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是社会管理成功的关键。
四是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在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确实容易产生矛盾,出现不和谐因素。科学的社会管理体系并不排斥这些矛盾,而要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规范社会行为、引导事务向好的方面发展。
五是提高科学化社会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主要是指采用客观合理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当然,由于社会生活本身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科学化的社会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比如互联网、博客是新事物,科学化的管理就必须适应这些新事物,在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而不能“一刀切”。六是互动、沟通的原则。要想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随时了解第一线的情况。只有及时与群众互动、沟通,才能得到最新的信息;只有互动、沟通,广大群众的意见才能反映上来。所以,及时的互动、沟通可以防患于未然,可以防止矛盾积蓄、积累和激化。七是实践的原则。社会管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民生密不可分。所以,真正的社会管理创新往往来自基层、一线以及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管理者。我们要不断总结一线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实践案例,从中发现典型。同时,社会管理只有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扎根,才能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第三篇: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之我见[定稿]
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之我见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则是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进行的上述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原因
1.“单位人”减少,“社会人”增加,社会管理出现新动向。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很多国有企业转制,导致很多“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这些人要吃饭要生存,随之带来就业等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都给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
2.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社会管理增加新难度。随着农民工大量进城,城市流动人口剧增。由于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缺乏谋生手段,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也为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增多,社会管理面对空前挑战。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拉大趋势,这让那些“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国人心理严重失衡,加上农村土地的征用、城镇房屋征迁、环境污染、劳资关系、医患纠纷等行为,也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这些都让社会管理受到严重挑战。
4.是智能犯罪的出现,社会管理面临新的考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一些现代技术的出现,导致网络犯罪、智能犯罪等一些新型犯罪频发,为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原则
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总结我国社会管理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应当把握以下原则和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城乡社区和社会面管理为着力点,以一体化管理为基本模式,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推动力,以促进社会和谐有序、提高社会运行质量为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管理的任务与内容纷繁复杂,管理的主体、客体涉及许多方面。要形成一体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就需要凭藉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主流文化等的全面支撑。做到这一切,必须充分发挥党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抓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在正确分析社会形势的基础上,及时制定有关社会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
(二)坚持构建服务型政府。
坚持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加强城乡社区和社会面管理为重点。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当今社会管理的难点在于,随着大量“单位人”成为“社会人”,人们的社会活动更多地发生在城乡社区和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面;尽管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对所属人员的管理仍在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流动性和活跃程度的增强,社会管理的难点已转移到“八小时之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上,做到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进一步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标志、总要求,也是推进社会和谐的路线、保障。
(四)坚持社会协同。
坚持社会协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既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是全社会共同进行的管理,政府负责绝不意味着包揽一切、包打天下,许多情况单靠政府既管不了也管不好。因此,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政府在发挥好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的责任,积极引导公民理性有序的自治,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努力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的社会管理模式,努力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各方面一体化协同的社会管理格局。
(五)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积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社会的开放性、多元性、流动性、复杂性不断增强,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分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要在继承传统优秀社会管理经验的同时,摒弃与新形势、新情况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探索在社会日益开放、活跃、多元条件下进行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新办法、新途径、新模式,以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规范运行、调控有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坚持依靠群众。
坚持依靠群众,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我们党历来就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良好传统,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是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取得良好管理效果的前提。应充分尊重公民社会管理主体的地位,建立健全民主参与制度,不断探索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积极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真心实意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大力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提升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和能力,引导公民依法理性地参与社会管理,不断拓展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
四、意义
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立足于幸福百姓。对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有深刻认识和紧迫感;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立足幸福百姓、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从宏观入手并坚持将管群众向群众管进行转变。社会管理创新不只是公安、城管的事情,它涉及政府的各个部门,政府怎样转型?转型怎样进行?这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只有搞好社会管理创新,才能搞好政府转型,只有政府转型牢牢地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参考文献
[1] 张玉伦 :《社会管理创新之我见》,载《西部大开发》2012年第3期。
[2] 赵广民 :《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与创新之我见》,载《农场经济管理》2012
年第3期。
[3] 刘增润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之我见》,载《大连干部学刊》2012年卷
28第8期。
[4] 郭秀峰 :《检察建议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之我见》,载《法制与社会》2012
年第36期。
第四篇:论述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论述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创农村社会管理新局面,下面结合我乡实际,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紧抓基层、打牢基础,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是抓基层、打基础,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我乡当前还有许多贫困村,我们要强化“两委”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工作目标公开承诺制度,将“两委”班子的三年任期目标、工作目标和当月重点工作进行公开承诺,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公布“两委”班子和成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使村党委真正发挥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的力量保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领导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紧紧把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才能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在工作中,要注重对“两委”干部教育和培养,使每一位同志都能成为新时期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建工作的组织员、产业开发的指导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员。农村社会管理,离不开一支团结奋进的“两委”班子和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干部要做到“约法三章”,不该拿的,一分钱也不能拿,企业主请吃饭,一次也不去,不该要的,坚决不要。只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一班人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才能带出一支廉洁的党员队伍,带出淳正的民风。
三、立足村情、加快发展,为农村社会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这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物质保障。因此,立足村情,创新思路,让农民尽快富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让农业基础设施好起来,让农民家园美起来,让农村社会和谐起来,打牢村级
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我乡强力支持烟叶发展,全乡农民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展烟叶种植,成立了首个烟叶合作社,努力是全乡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在大力发展烟叶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八化” 建设,即农村城镇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农业产业化、道路水泥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
四、倾心为民、改善民生,找准农村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就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在进行集体公益性事业建设时,要做到不让群众出一分钱、不叫群众做一个义务工、不损害群众一点利益。建立健全好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使全村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让自来水、有线电视进农家,建立村级花园式小学和标准化的卫生室。改善村部设施建设,使其功能齐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让全乡百姓不仅强烈地感受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感到党风正、民风淳、村风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村党委要用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取信于民,争取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五、建章立制、强化监督,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乡党委干部要 “管得住”与“管得好”并举,健全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
理水平。一是围绕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效果,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形式、时间和程序,重点是落实好财务和村务公开定期检查制度,做到村里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全方位公开,真正做到事情让村民知晓、决策让村民参与、干部让村民监督。二是围绕落实村民的决策权,不断规范村务决策机制。为确保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效地融为一体,村“两委”对村级重大事务要实施 “六步”决策程序,即每项重大决策事务都要经过党委提议、两委讨论、乡审查、村民表决、公开公示和具体实施六个步骤,杜绝决策事项暗箱操作,使村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民主。进一步规范村干部行为,扩大群众民主权利,化解消除村内矛盾,促进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
六、抓住重点、建立机制,破解农村社会管理的制约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越来越频繁,农村面临的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复杂,如因征地、拆迁、宅基地及婚姻纠纷等引发的矛盾急增,各类信访频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形势更复杂,承担的任务更繁重,面对的矛盾更尖锐,经受的挑战和考验在增多。怎样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化解这些矛盾和风险。关键是要完善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形成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一创三联”活动,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其主要内容是:“一创”即创建新形势下党员联系群众的新机制。“三联”即党委成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成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该机制通过建立起乡、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片、联组、联户并覆盖全体群众的三级网络,让每一位党员有一个经常性发挥作用的平台,让群众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热点难点问题有一个畅通的反映和解决渠道,成为党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要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丢老办法、用好硬办法、探索新办法,坚持群众路线,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七、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激发农村社会管理的内生动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促进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激
发村级社会管理的内生动力,构建新时期农村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利用村级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功能,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培训活动。,不断丰富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发挥“培训中心”作用,大力培养农村新型农民。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阵地,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载体,对全村科技致富能手和广大群众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发挥“信息中心”作用,提供农村实用价值信息。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臵信息收集箱和信息公开栏,为村民致富提供农产品开发经营、劳务输出、瓜果蔬菜病虫情报及防治知识、特色农业种植等内容信息服务。三是发挥“娱乐中心”作用,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农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方案
2011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第三作业区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我农场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基层作业区的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农场要求,结合我作业区实际,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胡锦涛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强化依法治理,以治安稳定、矛盾排查调处、风险评估为核心,以综治维稳工作站为依托,以党群互助共建为载体,更好的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职工群众为主线,有效整章建制,抓强队伍,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职工安居乐业、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总体目标。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和督查考核创新,建立起全方位、动态化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积极搭建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打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1、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事项实施办法(试行)》,重点抓好落实重大社会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以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为重点,明确风险评估责任主体、评估内容、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2、构建多方联动的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专业性调解组织,完善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3、建立信访工作三级接访下访工作新格局。重点抓好制定落实信访工作三级接访机制,畅通农场、作业区、作业站三级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渠道,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按照“清积案、化新访、控非访”专项活动部署,抓好积案集中清理工作。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办结期限,做到法律问题解决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责任查究落实到位、困难帮扶救助到位、复查复核工作到位,直至当事人息诉罢访。
5、全面推进基层维稳工作中心(站)建设。加快作业区维稳工作中心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制度,落实人员,完
善保障,有效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力量,形成综合治理的大平台。
6、深化区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作业区职工代表大会,建立健全区务公开管理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组织开展平安作业区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7、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
8、落实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管理工作措施。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健全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机制和有效安置机制。
9、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实行区站分级排查、分级整治,把居民区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改造建设步伐,健全基层组织,扩大管理覆盖,延伸社会服务。
10、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制定落实改进和创新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1、强化责任落实。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细化措施,抓好落实,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2、搞好组织推动。各作业站主要负责同志要对牵头项目的实施负总责,确定直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加强组织协调。
3、夯实基层基础。要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作业站,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4、严格工作考核。要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和各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5、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