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县委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
共青团**县委
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在促进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结合团县委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县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青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的在于建立富有我县特色的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解决民生、服务发展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积极推动试点地区结合实际,传承创新,建立以人为本、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和社会服务新格局。切实在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青少年组织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青少年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全县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做到“整体工作有进-1-
展,重点项目有亮点,体制机制有创新,阶段性工作有成效”。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完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机制
1、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就学就业的服务力度,探索进行长效联系管理和教育帮扶。针对我县社会闲散青少年较多的实际情况,联合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通过与闲散青少年群体之间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多渠道、全方位为闲散青少年寻求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另外,鼓励闲散青少年创业致富,对那些有一技之长,没有资金基础的闲散青少年提供小额贷款,提供创业的启动资金。
2、完善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犯罪预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让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组织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改革现有的教材与教学内容,加大道德教育的分量,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强化普法意识,加大学校的法制教育比重。
3、建立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在校青少年法制辅导员制度。一是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积极组建未成年人普法讲师团,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大大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在全县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二是开展“未成年人法律学校”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室和场地,聘请我县“青少年维权岗”单位专业人员、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针对在校学生、农村未成年人、社会闲散青少年,通过集中授课、事迹报告等形式,帮助未成年人学法、守
法。在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疏导、消除学生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困难,帮助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4、建立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联点帮扶关爱机制。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基本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关爱服刑人员留守子女主题活动,让服刑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留守儿童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与温暖,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二)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1、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现代社会工作者工作体系,拓展社会工作者服务领域,开发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闲散青少年帮教等社工服务岗位,发展壮大民间社会工作者机构。将志愿服务社会化,大力向村(社区)延伸,加强基层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2、推进社会工作者人才信息库建设,全面掌握社会工作者专业特长,服务领域等信息,实施分层分类管理。充分利用西部计划志愿者系统等平台,统计好社会志愿者的各类信息,做到志愿工作有台帐。
3、制定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加强专业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联合民政、人社、卫生、法检等相关部门,推进绿色环保、法律援助、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队伍向基层延伸。培育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行动和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等特色品牌,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
(三)积极构建青少年公共服务体系
1、建立开放式的青少年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强青少年网站系统建设,提升青少年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广使用《共青团团务信息采集系统》(青春联线),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联系,提高团员管理水平。加强网上团校建设,合理设置后台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课件的制作和收集,丰富教学内容。
2、建设互动式的青少年教育引导平台。加强青年舆情分析,及时跟踪和了解青少年思想状况。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推进中心场镇的青少年宫建设,优化青少年素质培训,广泛开展流动青少年宫和少年军校等品牌活动,巩固和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两法一条例”的宣传教育和专项督查工作,净化未成年人法制环境。
3、健全社会化的青少年维权服务平台。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信息枢纽作用,提高后台服务能力建设,在服务时限、跟踪回访、服务项目等方面寻求突破。拓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和服务领域,积极向与青少年权益领域密切相关的部门、行业延伸,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拓展。探索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开展分类教育、分层管理和分类服务,切实服务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运用社会化方式推动弱势青少年群体帮扶工作,以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和农民工子女为重点,开展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等帮扶活动。
(四)建立完善非公企业共青团组织体系
1、实施非公企业团组织集中组建行动。认真制定普遍建立团组织的行动规划,积极创新非公企业建团模式,积极探索联合、挂靠、依托等各种建团模式,特别是要适应青年流动和分布特点,探索行业建团、楼宇建团、特色街区建团、外来青年集居地建团等灵活多样、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建团方式。不断扩大组织有效覆盖,通过调研督查、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充分利用经验成果和普遍性规律,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建团的力度。
2、开展助推企业发展青春建功行动。要以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前提,找准共青团组织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助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强化对青年员工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岗位能手等项目,努力为企业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复合型青年人才。助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等建言献策活动,畅通企业内部沟通渠道,并协助企业改善青年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维护青年合法权益,营造和谐企业氛围。助推企业凝聚力建设,通过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务实有效地服务性工作,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强化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人才举荐制度,充实和完善企业青年人才库,积极推荐优秀青年骨干或人才进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梯队。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努力完善具有共青团特色、体现共青团优势的培训体系,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加强与劳动、科技等部门的合作,提高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规范性。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开展“共青团与企业管理者面对面”等活动,搭建青年与企业间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平台。探索建立起符合市场法则与共青团组织原则相结合的引导、激励、服务等各项管理机制,激发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内在活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县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把这项工作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执政为民的关键环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及时协调解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规划中的困难和问题,细化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整体联动,推进齐抓共管。认真对照目标任务,细化项目推进的“时间表”和“路径图”,加快推进。要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协商等方式,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各级未保办和预防办的统筹协调职能,组织动员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团属宣传阵地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党委政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决心,大力宣传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各单位在推进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创新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进展情况,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努力营造举全县共青团之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团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范文
团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拓宽我镇团委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充分调动镇团的委员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中共县委组织部、共青团县委关于推进全县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从7月份开始筹备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截止目前,格局创新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11个基层团支部,共有团员2147人。通过9月1日召开团组织格局创新选举大会,共选举产生镇团委委员11人,平均年龄30岁,最大的37岁,最小的25岁;大专以上学历8人,占73%;乡村干部4人,占36%,致富带头人2人,占18%,学校、公安等单位2人,占18%。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抓好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镇在党委的带领下第一时间成立了共青团北辛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10个行政村进行了创新钱团组织格局创新前团情调查,对全镇基本情况、团委干部配备情况、培训情况、制度保障、活动开展情况、会议情况等进行充分研究和严格把握,并制定了《共青团北辛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的目的、任务、实施步骤、操作的具体要求等。确保制定出的方案科学,并切实可行。
(二)深入调研,精心组织,为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为顺利完成本次团组织创新选举工作,准确地掌握当前我镇团组织的现状,制定科学的具体工作计划。镇团委集中做了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一是开展基层团组织团情调查工作。深入各村,掌握全镇人口、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青年从业分布情况,分析我镇团现状及工作中的突出难题,制定格局创新工作方案。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仅进一步了解各村团员队伍,同时也加强了团组织与青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了团员青年的所思所想,为成功开展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二是迅速召开动员会,营造氛围。全面部署团组织格局创新的具体工作,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广泛发动团员青年开好换届选举大会,帮助团员青年了解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
(三)严把“双关”,规范操作,为团组织工作格局创新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严把选人关。对各基层团组织选举的团员代表进行严格把关。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各基层团组织中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创办人、青年企业负责人、青年专业市场负责人等优秀的青年推选为团代表。二是严把创新程序关。把本次格局创新作为基层团组织团结青年、凝聚青年、充分发挥团员民主权利的过程,在保证广大团员青年民主权利的基础下,严格按照中共县委组织部共青团县委《关于推进全县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意见》怀组〔2011〕8号文件中的工作要求,以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暂行)》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选举的操作流程。
(四)开好“两会”,扎实推进,做好团组织工作格局创新工作组织保障
一是开好各基层团组织选举大会。镇团委指派专人监督各团支部的团员代表选举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监督各支部选举出政治合格、能力过硬的团代表,在充分征求意见后,在本单位公示七天,报镇团委审核。二是开好镇团委组织工作格局创新选举大会。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向团县委提出《关于召开创新组织格局团员代表大会的请示》,待团县委批复后,严格按照批复于9月1日按期召开共青团北辛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选举大会,并邀请镇党委副书记等领导以及10名团外人士列席会议。
(五)搞好培训,引导新一届镇团委班子尽快进入角色
邀请镇党委副书记王治田同志,对选举的新一届镇团委成员进行为期培训。王书记针对我镇全团的重点工作、基础团务以及基层团的工作方式方法,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为全体委员深入浅出的给予讲解,使全体委员深刻理解团组织格局创新的意义,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王书记还介绍了全镇的中心工作,鼓励大家紧紧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开展团务工作。
三、取得成效
(一)联系扩大
团组织格局创新选举大会后,使我镇团干部的配置多元化,团委的代表性广泛化,团组织的覆盖全面化。这些变化促使团组织与青年联系渠道更加多元化、灵活化和畅通化。以往乡镇团委和各村青年联系主要依靠文件传达,村干部转达等方式。模式单一且单向,使团委成了闭门组织,沟通效果不佳。通过组织创新,各行代表进入了团委班子,党、团会议制度化,实现了“政策精神直达各村,青年需求直达政府,进展效果实时反馈”的互动沟通模式。
(二)形势扩大
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中,副书记和委员的选配采取编制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青年从业分布特点和产业发展情况,重点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创办人、大学生村官中选拔,真正把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的优秀青年选进乡镇团组织,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从制度安排、干部配备、工作指导上切实提高了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扎实推进基层团组织民主建设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建设富裕、文明的京畿强镇发挥生力军作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篇: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驻乡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和完善乡村规范化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经济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依法办事、发扬民主”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服务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的原则,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为本”的原则,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坚持“广泛动员、共建共享”的原则,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基本着力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动员和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总体目标。全面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法治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目标,以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努力构建以精细规范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和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网格化和数字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手段、以广泛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为支撑、以统筹有力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为保障、以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为统领的社会服务管理“四大体系”,并在特殊人群的矫正帮教和救助救治、社会保障工作、公共安全服务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全县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二、主要内容
(一)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有效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坚持城乡统筹,加快以农田水利、交通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行政职能配置,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办站工作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2、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布局。加强就业培训服务,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积极筹措、争取资金,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村卫生等服务网络,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推进覆盖城乡、健全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以强化社会管理服务职责、创新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率为手段,以农民就业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健全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种养技术,引导和帮助农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加强科技服务,依托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及部门,做好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开展“培训到家、指导到田”的技术服务;制定和落实好各项“三农”扶持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健全基本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健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群众自助服务网络,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二)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着力加强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建设
4、强化源头治理,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决防止在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搞改革等前端环节因工作不当产生社会矛盾,实现从“被动维稳”向“主动维稳”、“事后处置”到“事前防范”的转变,努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产生。深入分析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制定对策和预案,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心理预期,切实从源头上遏制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倒查机制,加大责任查究力度,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入开展。
5、强化排查调处,深化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坚持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社会矛盾调处中的基础作用,着重构建综治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要深化调解优先意识,创新建立全覆盖、立体化的调解工作体系,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6、强化群众工作,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机关干部下访工作制度,及时掌握基层社会动态。严格初信初访化解责任。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接访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切实化解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建立网络受理投诉平台和群众信访热线电话,努力形成便捷高效的信访渠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畅通社情民意、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加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接待站点建设,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基础条件。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意见,并将办理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公正廉洁执法意识,从源头上杜绝信访案件的发生。
(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综合推进体系建设
1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党在社会领域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增强党组织服务社会建设的功能。深化“五有五能、五讲五比”争创活动。对经济发展滞后、矛盾纠纷突出、班子软弱涣散的村加大整顿转化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确保有章理事。抓好村活动场所建设,确保群众有地方办事、有场所议事。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鼓励和支持有社会需求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积极推动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展慈善类公益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区群众组织,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14、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加强对现任的村民委员会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使其熟练掌握各项工作业务;加强对村委员会的领导,把村民委员会的建设纳入到议事日程,确定专人负责,研究解决村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扶持和保护村民委员会兴办便民利民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给予税收和政策上的帮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两委”干群之间的凝聚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和“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干部的教育管理。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工作待遇,逐步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和正常离职生活补助制度,加大奖惩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对广大党员的教育、服务、管理。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搭建党员参与社会建设的平台。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15、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推行乡、村干部服务承诺公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完善“一把手”责任制,推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推行镇干部联系村制度,探索联村乡干部与所联系村工作目标同考核、同奖惩,联系村的乡干部考核结果主要依据所联系村的目标考核结果、村民主测评结果和自身业务工作完成情况确定。积极推行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和大村村干部一周五天、小村一周三天集中办公或轮流值班制度。
16、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试行党员旁听党政办公会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民主恳谈、社会评价等制度,落实党员的知情权,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完善党员、群众定期评议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社区居务公开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涉及切身利益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建设,以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和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基层实际,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整合资源,建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整合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站设施、农民信箱、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万村联网工程等现有资源,完善电脑硬件设施建设。镇将建立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医疗、教育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
(三)明确职责,建立网格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明确网格服务团队工作人员和网格党小组的工作职责,规范各层级网格管理和服务团队在管理网格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建立定期走访、上门服务、民主恳谈、信息维护、联系卡、工作汇报等工作制度,使乡村两级组织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四)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要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及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项目进展落实情况,加强工作推动力度。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XX年1月至2012年3月)。对试点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提升,形成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工作经验。同时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优,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结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为各村、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梳理汇总好的典型和做法,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社会管理创新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县委成立县委副书记贾志军为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贺宏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包钧泰,县委常委、副县长孙瑞平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和指导有关乡镇和部门抓好试点工作落实。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定试点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密切协同配合。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协作配合机制,特别是各级综治委成员单位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宣传教育。要着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法制教育,扎实做好“六五”普法,提高公民法律素养,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宣传全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政策,及时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凝聚力量。
(四)严格考评奖惩。要细化社会管理工作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做到“任务、部门、效果、时限”四明确,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绩效考核,作为干部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配合不力、失责失职、行为失当造成矛盾激化、引发重大后果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的重要内容,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基层群众代表”评议制度,合力推进社会管理及其创新。
(五)畅通信息渠道。各试点单位每月底前要向县综治办书面报告开展试点工作情况,县综治办将定期以《综治工作简报》的形式予以刊发。没有明确试点任务的乡镇和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职责,确定试点内容、形成工作方案,及时报送县综治办。
第四篇:团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交流
团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交流
近期,**共青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通过制定推广“青春惠学、青春惠民、青春护航”三大系列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引导社区义工、高校学生、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纷纷以提供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一、“青春惠学”志愿服务行动
一直以来,**共青团非常关心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积极加大助学救助力度,推动公共教育均等化建设。一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通过举办第四届“南粤会亲”活动筹资11.6万帮助116名失学儿童和开展“捐赠爱心压岁钱”活动筹集爱心压岁钱701034.30元,号召和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失学儿童,帮助他们重返校园学习。二是开展“爱在希望家园”辅学行动,为帮助留守儿童学习推出“希望家园”、为关爱在校学生饮食推出“幸福厨房”、为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开展“七彩梦·飞起来”夏令营活动,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少年儿童无微不至的关怀,从精神和物质上弥补他们内心的空缺,还给他们一个温暖快乐的童年。三是举办“**快乐营”活动,组织各农民工子弟学校50名品学兼优的外来工子女作为首批营员参与活动。引导爱心企业及志愿者与**快乐营营员填写“**行动”结对表,进行结对帮扶,并现场赠送慰问金1000元和**徽章、**围巾等慰问品。
二、“青春惠民”志愿服务行动
**共青团注重结合共青团组织优势,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各项惠民志愿服务。一是开展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春运期间,联合**铁路火车站组织了5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市火车南站开展以“青春送暖”为主题的春运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针对进站口、检票口、安检口、候车大厅、咨询台等人流集中的场所为广大旅客提供以引导、疏导、安检、验票、站务、乘务、售票、导购和咨询等志愿服务。二是开展共青团创卫行动。结合我市创卫主题,举行创卫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省级青年文明号勇担创卫时代先锋论坛”、组建青年志愿者创卫单车宣传队和青年志愿者卫生整治队、创建“亲子义工林”、开展“小手牵大手,共走文明路”保洁护绿行动等活动。三是开展家居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会热心人士成立“最美夕阳红”社区扶老志愿服务队,通过深入社区、基层开展扶老、助残、帮困志愿服务,如开展关爱老党员、“文化直通车”、“健康直通车”、慰问福利院老人、“亲子义工”扶老、爱心助残服务一条街“等活动。
三、”青春护航“志愿服务行动
**共青团善于引导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专业技术特长的青年人踊跃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继而组织他们激情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是通过举办”12355志愿者“招募活动,不断壮大12355维权热线志愿者专业服务队,力求为我市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提供更贴心、更全面、更科学的志愿服务。二是加强青少年及社区群众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开展了”轻松备考--考前减压讲座“、”幸福**·青春护航“、12355心灵驿站、”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等活动。三是注重边缘群体帮教志愿服务,如组织志愿者前往看守所和失足青少年共同开展”牵手希望--帮扶困境青少年主题活动“;组织志愿者通过青少年戒除网瘾工作室和问题学生加强沟通联系,并建立问题学生帮扶档案,实行”一对一“跟踪帮扶。
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共青团对参与社会管理倍增信心、倍感压力。为了完善志愿者管理、增强志愿服务实效,**共青团下一阶段将朝以下4个方向创新发展:
1、建立”**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网站),并制定推广《**市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力求将全市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的青年志愿者统一注册管理。
2、依托”**志愿者“网站创建志愿者”幸福银行“机制,即将青年志愿者每次参与服务转化为积分累计到网上,积分可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准和购买志愿服务的”网络货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氛围。
3、加大对公益性民间团体的指导和扶持,通过为其提供办公条件、组织评优评先、给予政策优惠或为其申请志愿服务经费等形式支持和鼓励他们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发动社区群众从被组织到真参与,推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人群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生力量。
4、把已建大型”希望家园“的行政村作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尝试推建”希望家园“--公共服务站。”希望家园“活动室兼挂公共服务站牌子,”希望家园"辅导员兼任社会管理创新志愿服务者,积极为周边群众提供社会管理服务。
第五篇:关于开展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意见》(枣发[201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从我镇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基本原则。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履行政府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引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有序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坚持夯实基层、健全网络,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基层社会管理能力,打牢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根基;坚持依法管理、规范建设,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全过程,确保社会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坚持属地管理、共同治理,把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坚持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三)总体目标。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根本目的,以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为基本任务,重点围绕健全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完善社会群众服务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强化社会建设保障等方面,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促进民和、保障民安,努力构建法治太平、平安太平、和谐太平。
二、健全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人民调解指导中心、行政调解指导中心、司法调解指导中心,制定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实施办法。继续推进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调解中心(室)建设,努力实现全覆盖。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镇、村(居)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社会组织要建立健全调解组织,落实专职调解人员。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相关社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动机制建设。加强镇综治维稳联动中心、村综治维稳站、治安中心户三级联动,综治维稳信访三位一体的联动中心平台建设,加强力量整合,坚持集中办公、联合接访与深入基层排查化解矛盾、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相结合,实现重心下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综治维稳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枣阳平安网”综治维稳信息平台的运行机制,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内容,启动全镇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动矛盾化解工作。
(四)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和实施的必经程序和前置备件,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
度,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必须严格实行经济效益和稳定风险评估。按照属地管理、谁决策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制。凡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导致发生重大案(事)件的,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五)建立“案结事了”的信访案件终结机制。坚持开展“四访”(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促和谐,坚持党政干部包村制度,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化、常态化。对久诉不息的信访案件和进京非正常访积案,要多措并举,加大工作力度,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对信访终结案件,当事人仍无理缠访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稳控措施。对生活确实困难的信访人,通过其他途径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涉法涉诉信访当事人确有困难的,特别是长时间破不了案而被害人及其家属生活困难的、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又涉及困难群众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对违法信访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三、加强对各类社会人群的服务管理
(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完善个人住宿、房屋租赁等实名登记制度,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加强在太务工经商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管理工作,切实解决他们在就业、就医、就学、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二)加强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宗教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宗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爱国宗教力量建设,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的社会保障。依法打击打着宗教旗号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三)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少年,由教育部门督促家庭负责完成学业。已完成义务教育的适龄青年,积极帮助其进入职业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对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要推广“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的经验,或依托寄宿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在生活、身心发展方面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对流浪乞讨少年儿童、生活无来源、无亲属抚养的少年儿童实行救助管理。
(四)加强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对长期吸毒、反复吸毒人员依法采取集中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措施,完成强戒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任务。
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依法依规进行保护性救治。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救治费用,采取家庭、医保、新农合、大病救助和财政补贴相结合,将精神病人列入低保、新农合和医疗保险对象,按最高额度报销基本医疗费用。
四、大力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组织网络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公共危机应急总体预案,包括自然灾害救助、公共卫生事件、安全生产事故、群体性事件等分类应急预案。成立由党政干部、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加强日常演练,提升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建立应急处置责任追究机制,对在应急事件中拖延时间、贻误时机、处置不力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领导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查究的安全责任链,确保人民群众用上放心安全的食品药品。加强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严格安全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行
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深化交通运输、消防等领域安全专项治理,防止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组建不少于10人的专职治安联防队。大力发展村(居)义务治安巡逻队,组织居委会低保人员开展巡逻防范工作。大力发展单位内部巡逻守护队,推行门卫保安化和内部守护力量专业化。落实校园安全保卫措施。大力发展治安中心户、治安协管员、治安信息员、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纳入集镇规划和道路交通建设规划。对社会类B类探头建设,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采取视频监控“八进”(进乡镇、进单位、进场所、进学校、进小区、进超市、进企业、进医院)的方式,逐步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逐步建立集社会治安、城管、交通、环保、防汛等一体化的全镇社会管理综合监控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警铃入户”工程,建立以村为单位,以治安中心户为纽带的基层报警网络,提高农村治安防控水平。到年底,全镇农村“警铃入户”覆盖率达100%。
(四)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坚持适时开展“严打”集中统一行动,加大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
对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坚持持续排查整治,限期改变一些地区、部位治安混乱的局面。坚持积极治安,对刑事治安案件多发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不间断地开展排查整治和防控。
(五)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和法治太平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全市“平安乡镇”的创建目标,强化创建责任,细化创建措施,全面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把我镇综治维稳信访联动中心建成社会管理的新平台。
五、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加快推进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积极组织劳动力输出转移,积极开发本地就业市场,落实各项就业扶助政策,建立覆盖农村就业困难群体的政策措施及运行机制。加强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积极协调劳资双方利益,维护进城务工和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统一安排,全力推进农村居民加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六、构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
(一)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建设、群团组织建设和平安建设。制定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建设、群团组织建设、平安建设的实施办法,积极推进党的组织、群团组织、综治和治安组织进入社会组织,领导和指导社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党委组织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综治机构、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工作的指导,确保社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维护全体社会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平安稳定。
(二)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多元主体要求,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在认真落实惠民政策的同时,发挥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三)加强网吧管理。认真贯彻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严格执行网吧审批、部门监管、行业自律和处罚规定,严格落实实名上网、零点断线和技术监控措施,坚持和完善部门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联合巡查、工作抄告等制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
大部门监管、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坚决查处“黑网吧”和违规经营网吧,促进网吧依法规范经营。
七、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组织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定期研究部署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同步实施,分解落实社会管理项目,早立项、早建设、早见效。成立镇社会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与镇综治办合署办公,统筹组织协调和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建设,落实办事场所,工作人员从有关职能部门优秀年轻干部中选调,确保社管办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加强村(居)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以及纪律检查组织的“五落实”,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力量的作用。完善镇委、镇政府职责,把全镇的工作重心调整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确保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各项任务措施在基层落到实处。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保证党建工作全覆盖。积极探索非公有时组织、社会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三)严格落实社会管理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和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合理设置分值比重,细化考核项目和标准。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加大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推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设立社会管理创新奖,对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表彰奖励,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健全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制度。切实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把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加大财政支出中社会建设与管理投入的比重,健全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社会建设投入长效保障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 共 太平镇 委
太平镇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26日
主题词:社会管理 创新 实施方案
中共太平镇委办公室2011年10月2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