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家乡人民增收情况的报告
近两年来家乡农民的增收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政策促进农业的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独立的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出台政策免收了农村的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来,国家有增加了对农民的粮油补贴,并且由于家乡农村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淹没区,国家每年给予当地人一年600元的补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搞好一切事物的根本,促进农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就此,本人对家乡农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具体了解中国“三农”的情况,增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深入理解党的相关
政策。
二、调查对象:家乡村委会及部分农民
三、调查方式:以亲自询问采访调查的方式,对村委会的一些领导进行面对面的采访,现场记录,对一
个大队的部分农民进行现场采访。
四、调查时间:2012年1月20日——2012年2月18日
五、调查内容:主要了解家乡农民近两年的增收状况,以及农民增收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附带了解
影响农民增收的其他因素。
六、调查结果:同比去年(2011年)增长状况:
1、种植业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向日葵等增收人均156元,首先这与国家的政策是密不可
分的,国家工商总局出台政策,要求热情做好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关服务,工作要为
农民免费提供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市场信息的咨询服务。为农民及时的出售玉米、大豆
等经济作物提供了及时有效地信息,另外,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
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推广,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不断
加大,提高了农业的抗灾能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这
就增强了农民种田的科学性,信息业的不断发展,让农民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提高了
种田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2、养殖业家禽、牲畜等增收人均128元。首先这说明农民农业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这与农
民的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农民有了更多的物质基础去经营养殖业,并且生产技
术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经历去从事其
他行业。
3、外出务工增收人均1018元。这说明了农村有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而这里的剩余绝不
是因为无地而背井离乡,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化水
平提高,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城务工,同时也说明,国家领导人对农民的关注,是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工资能按时取回。另外,国家出台各项政策保护农民权益,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从而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收
入。
4、其他个体经营人均增收96 元。这说明农村的农业结构不断地优化,农业生产力水平不
断提高。同时家乡农村个体私营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积极引
导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农村个
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把引
导、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紧密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调整、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大力支持
农村剩余劳动力、闲散农民兴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的发展。引导支持农民承包开发荒
山、荒地、荒滩,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畜、禽、鱼类的养殖业。鼓励、扶持农村个体
私营企业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鼓励发展各类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购销大户和
农民经纪人。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优化组合,把千
家万户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等等。各种有利于农村个体经
济发展的政策也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让他们意识到要扩大
收入的途径,转变农业结构。
七、调查体会: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发展的好坏也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不断出
台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通过对家乡农民的调查,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农业结构得到优化。但通过调查总结,从农民增收的程度方式等方面看,仍然存在这一些问题: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产结构单一等,所以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薄弱,等等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扩大农民就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拓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渠道。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
2、努力完善市场体系,对农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提高对农民的保障能力。
3、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就业能力。以适应对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岗位。通过职业学校、短期定向培训、岗位培训、民间办学等多种途径和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大规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增强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减少就业阻力以增加就业。
【参考文献】魏中海.怎么破解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难题[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通知》
第二篇:家乡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08建筑二班顾丽丽1083410217
家乡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多亿人口中,农民占了绝大多数,农业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自古至今都是各行各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国民生计,经济的发展与否。所以,中国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是世界大国,而且要做世界强国,不把农村建设好,把农民问题解决好,是不可能的。
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农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如今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各方面和几十年前都有很大的改变。为了实际了解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趁着寒假回农村家里,对家乡的小村子里农民和村委会对于农民的增收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调查地点:皖阜阳界首大顾行政村
调查时间:2010年2月
调查对象:村委会及农民
调查目的:具体了解中国“三农”情况,增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深入理解党的有关政策。
调查方式:走访村委会及农民询问调查
调查结果:同年与上年比增收情况:
种植业 :1.小麦油菜籽等粮油增收人均196元
2.林业增收人均301元
3.蔬菜水果增收人均97元
养殖业 :猪,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增收人均101元
务工 :外出劳动力增收人均1253元
其它增收:个体经营增收人均89元
可以看出,由于国家政策和政府投入使农村的农民收入稳定上升。农业的发展前景对于家乡来说,正在逐渐向前迈进。中央的减轻农民负担在近几年得到了实施,取消了以前所存在的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农民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去,鼓励了农民多增加承包耕地面积,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科技发展,使得农民种植技术不断地提高,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农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多地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机械代替了手工,不但有很高的效率且节省了人力,这使得有更多人从从事农业转到从事其它行业上,所以出现了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家禽养殖厂等。便利的交通也为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输出提供了条件,现在家乡农村大部分青壮年人都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温州等比较发达的城市打工,每年能有相当不错的收入。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
农民收入虽然有一定增长但是上升缓慢,根据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分析,大概总结了以下几点:
1.客观因素:
1)农民就业不足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整体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农民就业问题严重。况且,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推广,又加重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另外,由于过去人口政策的作用,必然使农村劳动力剩余越来越多,这方面的影响短期内不可能缓解。由此可见,未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失业状态不
08建筑二班顾丽丽1083410217
会减轻,而是越来越严重。过剩的劳动力必然要求更多的就业:大量的农民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本不能满足农民收入提高的要求;依靠土地使大多数的农民增收也不现实。
2)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市场体系不够健全。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农业要素在市场中的合理配置,目前不合理配置这一结果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和农村投入不够,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投入不足,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县乡财政向农民投得少、收得多,直接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2.主观因素:
1)农民素质不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都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低下。这里讲的农民素质是指农民能够满足增收需要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针对农民增收而言,最关键的素质主要是能力素质。然而,就农民整体而言,这个问题不容乐观。
2)我国的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而贫困群体的多数在农村,是农民。另外,国家对农业政策落实上存在着与其他有关政策相矛盾的环节和方面。例如,国家要农民增收,就要减少农民,但计划生育政策规定部分农民一对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这是城市居民享受不到的,这必然是在政策性地增加农民。还有基层政府机构臃肿、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对农业的投入落实不到农民手中,等等。
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1.针对客观因素的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拓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渠道。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
2)努力完善市场体系,对农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提高对农民的保障能力。
2.针对主观因素的建议:
1)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就业能力。以适应对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岗位。通过职业学校、短期定向培训、岗位培训、民间办学等多种途径和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大规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增强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减少就业阻力以增加就业。
2)国家实施自己的职能,提出有效合理的政策方针,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另外,对政府人员进行合理安排达到高效率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如山.“三农”问题形成与解决的宏观思考[J].商业时代,2004,(21).[2]魏中海.怎么破解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难题[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
第三篇:家乡农民增收情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时间:2013.2.5-2013.2.10
调查地点: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九岭山村
调查对象:村委会及部分村民
学院: 能源学院
班级:1102105
学号:1110200618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家乡农民增收情况
今年寒假,我做了一个关于家乡农民增收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的活动,了解了一些家乡农民增收的情况,认识到我国农村的现状。
一·调查时间:2013.2.15--2013.2.20 二·调查地点: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九岭山村
三·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关于家乡农民收入的调查问卷)。2.观察(通过平时观察,了解了一些农民增收的方式)。
3.采访(通过采访村委会成员、部分村民,了解了一些农民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政府一些政策的落实情况)。
四·调查背景:
余店镇位于广水市西北部、先觉庙水库东岸,西与随州市曾都区相望,由原兴隆乡和余店镇于2005年4月份合并组建而成,属市级重点中心镇。全镇辖39个行政村,39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6486户,总人口6.9万,现有耕地面积44860亩,国土面积248平方公里。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9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98元。九岭山村地处余店镇最西端,与随州市随县仅一山之隔,群山环绕,村里没有大的河流,附近仅有两个较大的水库,属于缺水的村庄。
近几年来,新一届村委会抢抓公路“村村通”机遇,九岭山村下大力抓好通村公路建设,通过村民捐款和政府投入,累计投资超过10万元,新铺水泥路11条共30公里,基本覆盖全村各个生产组。
2013年寒假期间,我利用闲暇时间,抓住过年农村家庭人员团聚之机,运用多项方法,查阅九岭山村的一些资料,分发调查问卷,走访部分村民家庭,观察村民一次活动场所及村民一些日常生活消费等。认真听取村民们的一些生活反映,听取他们的一些对党政策的批评和建议。
五·调查目的:
这次亲身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高自己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去更深入了解社会基层人民。
根据调查取得的结果,真实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现状,客观反映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争取为当地的农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加深对农村面貌、农村生活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认识,培养自己对家乡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责任心,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自己观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六·调查结果:
1.村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2.村民储蓄情况
3.村民受教育情况
4.村民家庭支出
5.村民对现阶段家庭收入满意情况
6.在调查中大多数村民反映村里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普遍认为国家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希望国家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七·调查结果分析 九岭山村居民中,现阶段仍在从事种植业的人不多,据悉,各村里的青壮年平时都是 外出在大城市打工,因为大城市工资较高,而且生活丰富多彩,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此外,纵使部分留守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基本上白天也算是在城镇里面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青壮年中绝大部分很久都已经没下过土地了。目前很多村子里面的土地,都是承包给人或者就是直接荒废,导致了大部分土地的闲置和浪费。农村的土地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其朝气和经济活力。此外,伴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的人工资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相比于在家种地,收益更大。通过与他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员交流发现,大部分过年从外面打工回来的年轻人都承认,现在在外面打工,由于他们文化低,只能干很苦很累的活,更是由于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他们在外面也是死生活得紧巴巴的。因此,在村民们中,基本上在银行没什么好点的储蓄,若是碰上有一个家人大病,整个家庭便是会陷入困境。只有部分家庭选择养殖来提高家庭收入,不过近年来,这些选择养殖业的家庭条件出现改观,使部分人也走上了这条道路,村里出现两个养猪场,一个养鸡场,一个专业养鱼塘,多个养牛户。但都是刚刚起步。综上所得,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而且收入的质量也是比较差。2 在村民们的收入调查中中,生活支出占了很大的部分,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很多村民都放弃样年猪的传统,加上最近肉价油价菜价飞涨,生活消费成为村民很大的消费。不断飞涨的物价,引来了村民们连绵不断的埋怨.此外,由于各种原因,我发现村子里很多村民都在镇上买房子。针对这个情况,我采访了部分村民,他们说由于家里很多男孩都长大了,作为家长他们需要为孩子先买房。这就花掉了家庭多年的收入,很多家庭甚至还因此负债。因此,可以这么说,很多在买房的村民们中,现在他们家里很多都处于负债的状态。
在调查中发现,最近几年村里出现多起村民财物失窃事件,而且事件越来越严重。几年前,还只是少数的偷鸡摸狗,最近,出现偷猪,偷肉,偷家电,偷摩托车等严重危害村民财产安全的事件,而且作案者多数未被抓获,抓获的也只是交钱了事,出现偷了进,出来再偷的一批惯犯。现在,人人自危,不敢在院子里放任何值钱的东西,甚至在夜晚还得照看牲畜,粮食等,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秩序。对此,派出所,村委会没有任何动作,群众普遍反映,对作案者的惩罚不够严厉,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尽管收入状况不尽人意,然而绝大部分村民都是对自己现阶段都是还有一定层次的认识,在受访人群中,他们大部分都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一些不满和一些期待。他们大多数想过其他的方法来改善生活,提高收入。然而,我采访了部分养殖业户主,他们表示,养殖业是一个耗时间,耗精力,耗人力的职业,这钱并不好赚。此外,加上村子偏远,路途又不好走,这些村民必须为产品的输出支付大量的运输费用,导致很多农副产品价格不高,以至这些村民不能靠种植副产品来增加收入。综上所述,村民平时收入消费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市场闭塞,导致消费居高不下。在采访中,村民普遍反映政府的很多政策未能完全落实,惠民政策未能真正惠民,医疗保险不能及时返还,低保五保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不能全部送到村民手中。对于村民普遍反映的水利设施问题,政府长期置之不理,或仅仅是面子工程。邻近很多村子的堰塘都进行了清淤工作,而真正缺水的我们村仍不见动静,村民多次找到村委会,村委会也以搪塞了事。对此,村民怨言较大。一系列原因,造成我们村人口流失严重。
六·增加改进农民收入的建议 各级乡镇和党政领导机关,要切实做到关心农民,帮助农民,真实反映农民现况,把国家和社会分配的资源花在农民身上,减少腐败贪污的行为,严厉打击违法压榨农民行为,在农民们心中树立一个廉洁正直的形象。要大力提倡健康富有朝气活力的文化,严抓严打偷盗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3 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四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要建立品牌意识,整合农业,养殖业资源,提高农产品,农副产品质量,打出品牌,扩大影响。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首要的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三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5 统筹城乡之间的发展距离,政府要有计划引导城镇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农产品滞销和资金短缺,利用城里的优势,拉动农村的资源充分发展。加大招商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到村子里去办厂,招工等,充分利用剩余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村民应提高各种意识。首要应提高自己当家做主的意识,对于不能为村民谋福利的村委会,应敢于直言,甚至投票罢免。其次,提高主动意识,不能仅仅等待政府投入改造不良的水利状况,应该动起手来,做出成绩。再者,提高保护财产安全的意识,做好防护工作。还有就是提高法律维权意识,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附录:本次调查问卷:
关于九岭山村居民收入调查的问卷
各位农民朋友:
您好,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名学生,为了解我们九岭山村农民的收入情况,我做了此次调查,并会对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一些分析,会对我们村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大家能为我提供帮助。谢谢您的合作。
请在符合您家庭情况的选项前打勾,谢谢。您家庭人口数
A 1人 B 2人 C 3人 D 4人 E 5人 F 6人 G 7人以上(含7人)您家庭年收入大概是
A 低于5000 B 5000-8000 C 8000-10000 D 10000-15000 E 15000-20000 F 20000以上 3 您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及人数(“无”请填0)A 小学或小学以下 _______ 人 B 初中 _______ 人
C 高中 _______ 人
D 大学或大学以上 _______ 人 4您家庭这一年储蓄情况如何? A 储蓄足够 B 收支平衡 C 略差资金 D 严重负债 您家庭这一年主要支出在
A 家庭子女教育支出 B 家庭生活消费支出 C 医疗费用支出 D 其他 6 您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可以选出多项)
A 家庭种植业 B 家庭成员外出打工 C 养殖 D 其他副业 E 其他来源 您是否想过其他增加收入的方法 A 是 B 否 您会考虑什么方式来增加家庭收入
A 增加副业收入 B 外出打工 C 做生意 D 其他 9 您对您家庭现阶段的收入满意吗? A满意 B 不满意
10您觉得制约我们村发展的因素是 A缺水 B 交通 C 土地 D其他 11 您对国家的补贴政策满意吗? A 满意
B 不满意 您觉得国家政策是否真正落实了? A 没有落实 B 落实了 您希望以后在那些方面可以有所改善? A 家乡交通
B 家乡教育状况 C 家乡水利设施 D 国家扶持力度
F 其他
再次谢谢您的真诚合作,祝你家庭和睦,万事如意。
第四篇:家乡人民的贴心人
家乡人民的贴心人
保山市施甸县旧城乡副乡长 段绍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保山市施甸县旧城乡副乡长段绍丽,今天,怀着对老书记无限的怀念和敬重之情,跟大家讲讲老书记给我们家乡人民做的好事。我报告的题目是《家乡人民的贴心人》。
老书记在我们当地有好多的故事,我就从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说起:“家乡有个小石匠,做官做到师首长,不改腔,不改装,和爹耕地,和娘插秧,一身泥一身汗,首长不像。像什么,跟我们老百姓一样!”。他总是一双水草鞋,一身中山装,头戴竹叶帽,谁遇到了,都不会认为他是一位曾经的地委书记,还以为是哪家放牛的老倌儿呢!他就是这样一位朴实无华、没有架子、心里装着人民,一心为了百姓的好官儿,一位人民的好书记!
老书记与大山的感情深,与林区老百姓的感情更深。大亮山距县城50公里,平均海拔2200多米,20多年前,那里看不到树,只是东一棵西一株的小草从沙砾中钻出来。坐落在大亮山东南部的雷打树村委会共有8个自然村,过去没有进村的公路,村里严重缺水,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制约。“每户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 1
——这就是当时雷打树村的基本生活写照。特别是每年十冬腊月,村民要到五公里外的山中挑水,他们在一个杯口大的泉眼里用瓢舀水,然而人背马驮地运送,一次驮来的水还不够用一天。当时,只要村里谁家遇上红白喜事,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挨户的凑水。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有事时,要足额归还“水账”。老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带人上山寻找水源,但都无功而返!因此,老书记对大家说:“我们必须要种树,才能保证子子孙孙有水喝!”
1988年3月,老书记刚一退休就来到大亮山,他把周围的群众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成立大会上,老书记说:“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大亮山东面有糖场,西面有茶厂,过去大亮山的林木毁坏严重,只砍不种,长期下去会破坏生态,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退休成寻常百姓了,我要上山和大家一起种树。”——就这样,他不仅亲自带领林场职工种树,还发动周围13个村的村民植树造林,他为村民无偿提供种子和树苗,因地制宜地种上了核桃、茶树等经济林木。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记住了老书记“若要富,先种树!”的咸言,村民们开始自发地种树。几十年下来,周围的13个村已没有一片空地、一处荒山!
老书记一直喜爱嫁接果树,不论走多远,他都要亲自去
嫁接。芭蕉林村的村民张洪发过去是村里的困难户,老书记为他家嫁接了10多棵核桃树,现在张洪发一家每年都有上万元的收入,这些核桃树成了他真正的“养老树”!
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这些年,老书记把林场间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里接通了电,村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许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茶叶、烤烟等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杨梅寨水平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老书记上省城为他们多方筹资84000元,为村子修通了沟渠,接通了电线,解决了儿童入学照明和稻田灌溉问题。
山里的树多了,涵养的水也就多了。有了水源,从2001年起,老书记就开始谋划为村民架设自来水。老书记向上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发动村民筹资10多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5000多个,他亲自指挥,经过4年艰辛,架设了近百公里的管道,为大亮山周边的村子接通了水源,村民们每当想起老书记时总是慨叹:吃水要不忘挖井人呀!
雷打树村生态蔬菜,如青菜、萝卜、卷心菜、西兰花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种好的蔬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看着这些烂掉的蔬菜心疼啊!于是,他多次跑省城协调了170多万元资金,发动村民投工修路,通过努力,20多公里的进村弹石路修通了,烤烟、蔬
菜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自发种菜,单是雀水村民小组68户人家就有40多户种菜,一年的蔬菜收入达40多万元,老百姓的生活也因此得以改善。
芭蕉林村大地山村民小组,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小山村,初建林场,大地山老社长李从清跑来找老书记反映,说村里水、电、路不通,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群众碾米磨面等都要花三天时间,到10多公里外的酒房乡。了解情况后,老书记多次到大地山与群众座谈,他说:“林区群众的生活太苦了,大家要凝聚力量,多想办法,群策群力解决具体问题。”1991年初,老书记亲自到保山买来电线,拉来电杆,为大地山村民小组架通了电线,解决了村民用电难的问题。
如今的大亮山,干涸了多年的溪谷有了泉水,生态修复了,豹子、凤头鸟、野鸡等珍稀动物时时活跃于林间,周边居民发展“林下产业”、“爱山护山”的良好习惯正在形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截止目前,林场解决了4个行政村的人畜饮水问题、6个行政村的公路交通问题、8个行政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林场带动了周边村民逐步脱贫致富。
与带动村民全面脱贫致富比,老书记的个人生活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大亮山上,老书记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床、两个板橙、一个火盆、一只烧水壶、两个做饭
锅,墙上的蓑衣、马灯、砍刀、锄镐和竹叶帽成了他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为了御寒,他常年四季地在大亮山烧火塘,并乐此不彼地说:“白天造林,晚上烤火,这也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2010年春夏,持续半年多的干旱让云南很多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大亮山林区因有树林的避护,群众的耕作和饮水未受任何影响,村民们感慨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我们真不知今年的大旱会怎么过?”
现在,大亮山周围的许多村,树木成材了,核桃挂果了,黄梨香甜了,老书记却走了。知道他走的那天,村里的很多人都落泪了,大家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老书记的故事!
第五篇:家乡人民收入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学院系
暑假期间,我对家乡的乡镇及其附近村民的调查访谈,了解并分析了近年来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等相关方面的发展特征和变化趋势。
***县概况:***县隶属辽宁省***市,位于***市西北部,东临连山区,兴城市,南连,西北接,西南与接壤,北靠现辖各镇,个乡,面积约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万人。
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浅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所谓“农民富,天下富;农民稳,天下稳”,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农村改革30多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先后采取了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收入结构等办法来推动农民增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家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 397.60元增加到1990年的686.31元,截止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纯收入已达到8382元。随着农民收入状况的不断变化,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改变,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公共商品的供给和农村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生活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下面我对农民收入来源进行以下简单的分析从农村经济来源分析:
农民收入分为工资性、家庭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的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劳务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如种粮、饲养畜禽等的收入,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对外投资和财产租赁等取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与国家的支农政策等有关。从总体情况看,在各种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例最大,增长势头也比较好。因此,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措施和潜力是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当地的可耕作土地主要有三大类,即山地、旱地和坡地。其中,山地占一成,在春季播种玉米,旱地占四成,同时套种黄豆,谷子等经济作物,坡地占五成,在夏秋季种红薯、芝麻、花生等,其余季节大部分闲置,或者种一些蔬菜。在当地,粮食以及其它可食经济作物,一般不出售。它们 是当地居民食物支出的最大部分。其中,粮食价格偏低是主要原因。另外,每家都有一点树林,主要长松树树等。树枝一般被当地人用于煮饭引火;树木数量在逐渐减少,不过在封山之后采伐有所减少。部分树林产桐子,木籽,龙须草等经济作物,其价格都太低。每家有一片菜园,在夏季
种植豆角、黄瓜等蔬菜作物,冬季则种萝卜、白菜等作物。不过,这些蔬菜一般都不会卖掉,它们是居民日常食物支出的重要部分。人们平时不到菜市场买菜。至于农忙和春节,人们一般购买猪肉、鱼等菜待客。
一般,家都喂有猪,鸡等家畜。猪也是农家收入的一大来源。一般家
庭,在产红薯的季节,主要给猪喂红薯,其余时间主要喂玉米。同时搭配糠、麸子、泔水等。鸡子,产的鸡蛋一般在附近卖掉,用以“换”一些家庭日常零用钱,如油、盐、学生平时花费等.农村老一辈的农民大都还在靠天靠地靠种玉米等粮食作物(俗称“种大田”,家乡多为丘陵地不适宜经济作物的生长)吃饭,栉风沐雨、披星戴月、汗珠子摔八瓣,虽不能暴富,尚可温饱。年轻农民多数都去沈阳、大连等大城市打工,壮年男子做建筑活,3月份出去,12月份回家,大半年在外能奋斗回1万多元钱;青年女子多是在饭店、美容院和小工厂做服务或手工等活计,有的学习一些技术,自己开个小店,常年在外,一年在家呆不了几天。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在观念上往往会有很多局限性,这些限制因素既影响了在农村科学种田,也难以找到其他就业机会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这是来自于农民自身的阻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负担过重是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政策性原因。要真正把增加农民收入落到实处就必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政府的很多改革措施让减轻农民负担开始见到实效。如政府补贴,每家每户每年不用再向国家交钱,反过来政府每年都会给农民补贴,今年家乡发生严重的旱情,每亩地收成不到往年的20%,政府就给每亩地240——460元的补贴,农民都很感激政府的做法和新政策。
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农民发展致富的根本原因,如弄一台电脑,根本没有几个人会用。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知识富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针对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必须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真抓实干、不懈奋斗,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好的政策,好的教育,好的发展形势,家乡农民的收入一定会一年比一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