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时间:2019-05-12 19: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第一篇: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摘要:牡丹江市站位全市发展全局,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新形势卜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 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宜居型城镇具有 }一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城镇化建设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保护

牡丹江市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目前,生态 市建设具有了良好的基础,全市上卜已形成了以生态市建设促进发 展的共识,但是本市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仍较突出,生态市建设的任 务艰巨而繁重,在新形势卜更要兼顾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 重,如何协调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问的关系,选择 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城镇 建设之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型城镇具有}一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

1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1.1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生态环境形势严竣。城镇周边农 村及农业污染严重,突出表现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 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速度趋势加快,农 牧业生产的废弃物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

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1.2水质持续改善压力巨大,治理任务更加艰巨。农村地区沿 河滩堆放大量垃圾等污染地表水和地卜水,饮用水水源地虽然可以 达到III类标准,但工业、生活污染源仍对饮用水水质存在威胁。

1.3禽畜粪便和养殖业污染问题不断加大。调查发现农村分散 型家庭散养较普遍,个别规模养殖场建于村内,没有进行人畜分离。养殖业粪便处理不当引起的恶臭及所排放污水对所在农村环境影 响较大。

1.4基础能力建设滞后,环境管理手段不足。由于农村环境保 护监管能力薄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基础 能力建设总体仍然滞后于环境管理的需要。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低效率、低产出、高能耗的粗放型的经 济增长方式和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 恶性循环的经济根源。

2.2环境意识淡薄。基层政府的注意力多用发展经济等方面,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和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大,农民环境意识 淡薄。

2.3环保投入不足。政府对环保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及 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的投入相对较 少,乡镇环保机构不健全,农村环保管理相对薄弱。

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笔者认为,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同时更应加大生态环 境保护的治理力度,突出抓好生态建设项目,针对本市特点,具体提 出以卜几点建议:

3.1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对牡丹江 辖区内未划分保护区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建立农 村饮用水源地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 执法检查,坚决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建立和完 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体系,将重要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纳 入监测范围。建立水源地管理档案,制订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 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

3.2加大乡镇污水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快乡镇污 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应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 一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合理选择处理工艺,保障污水的处理 率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负荷率。推进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将污 水统一收集入农户自家化粪池,并定期进行转运和处置。探索适于 高寒地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的处理方法,并进行试点 示范。

3.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和处置。提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收集,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市(影处理的模式。城市

和县城周边的村庄统筹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收运系统。在经济欠 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屯,要积极探索就地处理模式。加强粪便无害化

处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无水堆肥卫生厕所。加强农村地区电子 废弃物、医疗废物、有毒及有害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与处置。重点加 强牡丹江流域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上游温春、渤海、长汀等敏感乡 镇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对牡丹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村屯 实施连片集中整治,清运垃圾,恢复河道。

3.4防治农村工业污染,严把审批关。对现有工业企业,要严格 执行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积极推 行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标准。对污染严重 的乡镇企业和家庭作坊进行整治,开展农村地区化工、电镀等企业 搬迁和关停之后的污染治理。新项目要严把环境准入条件,将乡镇 工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优化工业发展布局,适当集中工业 企业。

对牡丹江市辖内的铁岭镇、北安乡等5个乡镇,林口镇、古城镇 等11个乡镇进行工矿治理,开展生态修复,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农 村矿山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比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城 市污水污染农村环境。

3.5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力度,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对于农村分散养殖户,推广畜禽粪便 农户收集、专业处理、综合利用模式。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放 养区,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新改扩建的集约化和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 强畜禽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监测,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执法检

查。

合理确定养殖规模,调整优化养殖场布局,适度集中、规模化发 展。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散养密集区为重点,大力推行清洁养 殖,通过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养殖等改进养殖方式。加快建设养殖 场沼气工程、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 圾等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

3.6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落实农药、化肥使用的环境安全技术 导则的有关要求,积极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结构。大力推广和普及测 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鼓励农民大量使用农家肥、新 型有机肥料以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快建立农 药、化肥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定期监测粮食主产 区和重点流域有毒有害农药的使用情况。

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建立培 肥制度,鼓励农民田问堆沤肥,随时处置分散的农业废弃物,严格控 制农业而源污染厂

第二篇: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考

城镇化进程 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考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的保护

摘要: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由于环境法制不健全,环境投入不是等原因,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积极促进城镇化进程,有必要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出发,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 ; 农村环境问题 ; 农村环境保护

一、农村城镇化的理念

(一)城镇化的意义

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缩小城乡差距,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路线和政策的选择极为密切,也与对城镇化的认识密切相关。以改革开放为界限,可以把我国城镇化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中国城镇化的加快,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且这种石头人在加强,但是随着城镇

化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环境问题开始明显凸显出来,(一)土壤污染问题

在为城镇化提供农副产品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有机农药污染、化肥污染较为突出,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和土质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二)水污染

水资源的用水紧张,水资源紧缺矛盾在我国比较突出。例如娄底市境内水资源量较

少,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随着娄底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谁污染严重问题越来越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且这种状况在娄底市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许多河段水体已基本不能饮用,全区水质性缺水的局面加剧

(三)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垃圾也越来越多,组成成分日趋复杂,以往分散式的就地消纳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已对农村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张。

(四)工矿企业的污染问题

矿山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对资源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未加以重视,只顾眼前

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破坏、浪费资源现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对农村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对水质的污染值得高度重视。

(五)禽兽粪便和养殖业污染问题

亲手养殖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农村分散性家庭养殖比较普遍,而其多数是散养。也存在规模养殖厂建于农村,没有进行人畜分离,有的养殖场建于水源地附近,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养殖业粪便处理不当引起的恶臭对所在农村环境影响较大。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低效率、低产出、高耗能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型掠夺式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恶化循环的经济根源,这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也是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关键因素。

(二)环境保护法制不完善

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环境保护法没有落到实处。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虽已成体系,但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不严,没有引入刑事责任,基层环保部门监管手段落后,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企业的偷排、漏排何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以,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良现象。而且没有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不明确。

(三)环境意识淡薄,社会制度缺失

首先是环保跟不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政府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增加短期经济收入是硬道理,看不到环境恶化将会带来的恶果,甚至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其次是政府的宣传教育没有重点关注农村,政府只注意到大量重点企业的显性环境问题,忽视了农村的宣传教育。

(四)环保投入不足

政府对环保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及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的投入极少,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对政府的税收直接影响不大,政府目前不愿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治理农村环境。基层环保管理网络没有真正形成,乡镇环保机构不健全,农村环保管理不少地方处于失控状态,造成农村缺乏可靠地社会保障机制。

(五)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乡村企业污染加剧

随着国家对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视,污染重的化工、造纸等企业,利用农村环境管理力量微薄和农民致富心切,纷纷进驻农村。重污染行业,布局分散,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无人监管,没有污染防治设施。

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环保教育与环保法治相结合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是农村环保工作的基础。目前一些农民和一些农村干部对环保还存有模糊认识,环保法律意识极其淡薄。因此,在广大农村必须加大环保意识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村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治村的能力,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目标。

(二)环境制度安排与环境法治相呼应

环境制度安排上可考虑以下几项:一是建立和强化农村环境监测、信息披露制度,追究谎报、瞒报者的法律责任处罚;二是规范行政程序,严格农村新、改、扩建项目的审批,防止污染源从农村生成或向农村转移;三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建立农村环保考核指标体系和农业环保责任制度,将其纳入了政府目标责任书。四是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农村环境补偿机制,强化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五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积极推行规划和政策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如对土地利用、区域开发、能源、水利、交通、旅游、资源利用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三)加大法律监督

在我国环境法律监督体系中,权力机关的监督和行政机关的监督在近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的形式出现,但我国舆论监督程度很低,作用很有限。司法监督主要是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在环境监督领域这块基本上是空白。人民群众的监督主要表现为以环境评价制度等为内容的公众参与,这要求在加强公众宣传的同时,培植一批环境监督员,并给予必要的保障。农村环保执法监督机制应由二个监督层面组成:一是上下级政府监督关系,即上级政府把下级政府关于环保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政绩量化考核一项依据;二是环保机关形成上下级的垂直监督关系。国家环保总局要从法律和行政上对各级环保机关各部门加大稽查力度。对个别环保机构环保不力或不作为进行严格查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及行政责任,这二种监督制度的实施既能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主义的发生,又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威,保证农村环保法制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马力宏、邵峰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

[2] 郭振、陈柳青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3] 苏扬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污染治理

[4] 吴上进公众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5] 黄凯城镇规划

[6] 郑强可持续发展战略

[7] 杨艳城镇化进程

[8] 赵群城镇发展初探

[9] 韩玉林美国城镇进程发展讨论

[10] 李强城镇化进程问题研究

第三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

摘要: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由于环境法制不健全,环境法制观念淡薄,环境投入不足等原因,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积极促进城镇化进程,有必要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出发,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环境保护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一·农村城镇化概念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集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城镇化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2]农村城镇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第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城乡二元化,贫富差距大。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城镇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及环境形势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也明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目前我国乡镇大概四万个,行政村60万个左右,每个行政村一般有10-13个自然村。现在这些乡镇和村几乎都没有环境治理设施,环境治理上我们国家整体上是欠账的。现在每年90亿吨的污水、2.8亿吨的垃圾,绝大部分都没有处理,都是自己排放。有一个形象说法“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农村的饮用水安全,还有3亿人口的饮用水是不安全的,包括土壤污染的问题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

四·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一)土壤污染问题

在为小城镇提供农副产品的土壤中,中金属污染、有机农药污染、化肥污染较为突出。调查发现,我市郊区的菜农普遍使用农药化肥及农膜。大量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杀草剂,这些剧毒农药的滥用或过量使用,农副产品和土壤中残存了大量的有机氯、有机磷,容易影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化肥的过当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和土质恶化。

(二)水污染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且这种状况在我市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目前,绝大多数水库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河段已污染严重,部分地段水质已严重超标。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垃圾也越来越多,组成成分日趋复杂,以往分散式的就地消纳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已对农村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矿企业的污染问题

矿山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对资源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未加以重视,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散布在农村的小化工厂、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和小冶炼厂,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5]但限于经济技术原因,在环保方面几乎都没有什么投入,污水、废气、粉尘、废渣随意排放现象较为普遍,对农村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对水质的污染值得高度重视。

(五)禽畜粪便和养殖业污染问题

禽畜养殖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农村分散型家庭养殖比较普遍,而其多数是散养。也存在规模养殖场建于村内,没有进行人畜分离,有的养殖场建于水源地附近,对引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养殖业粪便处理不当引起的恶臭对所在农村环境影响较大。部分庭院式小规模养殖,人畜共处,人畜粪便在房屋旁、道路上晾晒或堆肥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为蚊虫、细菌的繁殖和病疫传播埋下了隐患。

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

第一,完善《环境保护法》,第二,补充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欠缺的单行法,第三,明确农业资源权属,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与集约型经营,在法制创新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作用,改变其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粗放经营方式;第四,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增加综合性的农业环境管理法律,规定环境资源管理体制、明确环境管理机构的权责,克服农村环境立法、执法、守法中的薄弱因素,推进生态城镇、城乡一体化环境管理进程。

(二)增强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综合决策与执法监督行为,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执法透明度。重视环境民主与公众参与,在环境立法中对公众参与的方式、获取信息的途径等做出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决策、环境执法监督活动,在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民众、社会团体的意见,对公众利益影响重大的环境措施出台前,还应举行听证会;增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识,对我国农村环境的保护起到公众监督与参与的作用。

(三)加大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的力度

首先各级政府应重视城镇规划作用,根据小城镇在地区中的功能,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注重小城镇规划和乡村居民点、农田规划的结合;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在镇区规划中首先要把城镇的各项基础建设纳入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和不利的环境影响。做好镇区的功能分区,合理的功能分区可避免一些环境问题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把城镇工业、商业和居民区等相对集中,分开布局,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以环境影响最小的原则把各功能区布局在城镇的最佳位置,形成城镇合理的功能分区。其次,增加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垃圾随意堆放,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第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力度。规范乡镇企业的发展,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促使企业积极主动进行污染治理。

(四)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加强环保知识教育,加强环保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与环保法律意识:一要增加宣传,组织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二要加强舆论监督,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完善信访、举报和听证制度,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民间团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让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让环境保护法律观念在农民的心里扎根。

第四篇: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范文)

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

中国电镀网资讯:从表面和短期看,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表现在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的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脱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但从本质和长期看,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和谁对话? 白永秀,1955年生,陕西清涧人。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为什么对话?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咸新区、长株潭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出台,我国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但目前有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尚未真正摆脱传统模式,有些地区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铺摊子、上项目、要政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在新的格局下统筹考虑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共赢,是推进新一轮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认真审度的问题。对话人 白永秀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冯永强 肖颖 通讯员 肖成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关键思路 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它们之间不仅是相互制约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 记者: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白永秀:从理论上看,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它们之间不仅是相互制约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条件与保障,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首先,二者是对立关系。非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与加剧,环境污染反过来又会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要大一些。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与利益的诱惑性,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急于求成,会采取“以环境换增长的模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用于治理环境的经费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加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总量小而增长速度快。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其次,二者是统一关系。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持。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能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成本,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且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通过新的产业形态(如生态产业、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源泉与内容。从物质基础看,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源泉与内容看,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变气候,培育新的质量更高的环境。记者: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白永秀:从表面和短期看,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表现在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的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脱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但从本质和长期看,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区域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环境保护与环境生态化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就环境保护而言,将环保产业与服务纳入区域产业的体系之内,将环保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来经营,同样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国家和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就环境生态化而言,环境生态化会直接或间接衍生出一系列产业(绿化、卫生、文化产业),提供许多就业机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环境保护的结果必然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新型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比如,环保产业、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可以说环境保护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环境保护使环境良性化,从短期看直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从长期看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与运行。环境保护与培育能够吸纳和同化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支持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良好的环境保护与培育,可以促进节约经济、循环经济发展,使区域经济实现良性运行。提高生活质量与提升人们的境界。良好的环境,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与思想境界,还可以使人们容易形成友好的相互关系,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点击二 焦点关注 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难题的政策体制 关键思路 树立3个理念,推进3个转变,完善政绩考核体制,体现环境政策的差异性 记者:当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白永秀:首先,理念的短期化现象严重。为了短期经济发展,牺牲环境。缺乏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理念,未能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环境法制观念薄弱,未养成普遍遵守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的习惯,钻空子行为严重。第二,“环境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一些生态资源优势地区盲目追求GDP,引进资金,开矿办企业,在资源开发中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第三,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与不协调。环境管理机制体制落后,评价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干部考评机制。表现在:经济指标是硬的,环境指标是软的;干部任期制的短期行为机制;协调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缺乏通报与协调;合作机制方面,缺乏区域间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第四,政策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在产业的区域布局方面,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不到位或研究不到位。在项目审批和区域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不到位,该叫停的项目很难叫停。节能减排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第五,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适应,环境保护的力度与存在的问题不平衡。农村污染严重,旅游地区,尤其是适合登山的地区污染严重。记者:您认为,应该建立哪些政策体制来确保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白永秀:实行环境立国,是克服发展中环境瓶颈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为此,应该要有3方面的考虑: 一是树立3个理念,推进3个转变。树立主动性环保理念,由被动性环境保护转变为主动性环境培育。发展生态环境产业,延长产业链,以生态环境产业为载体,影响与培育环境,促进环境生态化。树立回归自然界理念,由污染的“天-气-人-物-地”五位一体转变为去掉污染后的“天-人-地”一体化格局。本来世界是由“天-人-地”三者组成的一个和谐的完美体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逐渐异化,由“天-人-地”三位一体到天人地相分离的“天-气(废气)-人-物(建筑物与废物)-地”五位一体。现在人类应重视自己的生存环境,去掉上下污染物,回复“天-人-地”一体化格局。树立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由狭义环境保护转变为“人-资-环”一体化广义的环境保护体系。在纵向上,考虑“人-资-环”一体化,从各个环节进行保护;在横向上,既考虑环境保护,又考虑环境培育;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方面,在资源开发中保护环境,在环境保护与培育中开发资源。二是完善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没有保护环境的政绩观,就不可能产生保护环境的强有力的政治激励和约束。要设计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从地方到中央政府官员的考核体系,将环境保护(包括土地、大气、水、动植物等各类保护)环境的因素纳入其中。三是体现环境政策的区域差异性。中国不同区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保护环境的政策也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东部地区,应执行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对于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则应注意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保持一定的增速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是必要的,环境保护政策可以适当放宽,但环保底线决不能突破。记者:在区域发展中,城市和农村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还是在人的素质、环境状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环境保护上也同样差别很大。您认为,这些差别表现在哪里?在区域发展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别? 白永秀:农村和城市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和农村人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不同。城市中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而且能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农村人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环境保护的人更少。城市与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同,因此环境保护的难点不同。城市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是生产要素集中的生产模式,而农村农业部门则生产要素过于分散,增加了在生产过程控制环境污染的难度。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不同,城市是一种集约式的生活方式,农村是一种粗放式的生活方式,因此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城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同。城市环境保护有“五有”,即有专门组织、有系统制度、有专业队伍、有专门经费、有专用设施,而农村基本处于“五无”状态,即无组织、无制度、无队伍、无经费、无设施。城市与农村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不同。农村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更加严重,一方面,农村自身污染源不断拓宽;另一方面,城市人在双休日不断流向农村,加速农村的污染。城市与农村环保效果不同。由于对城市和农村的环保重视程度不同,采取的环保措施不同,获得的环保效果也就不同。当前农村的污染更加严重,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尤其是城郊农村的污染。我认为,在区域发展中要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应当采取以下三大措施: 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采取“对不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农村移民搬迁、对适宜生存但没有发展潜力的农村由市场机制选择、对既适宜生存又有发展潜力的农村重点建设”的三位一体的新农村建设举措。培育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变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育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建立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和监督体系,尤其是垃圾处理体系。建立与健全农村垃圾收集与处理组织体系,配备专业人员。投入资金,完善农村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垃圾桶、垃圾场)。健全环保监督组织,配备环保专职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环保管理办法。点击三 焦点关注 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思路 合理安排功能定位,注重产业转型,将产业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记者:以陕西省来讲,目前主推的有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这两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受到环境问题的制约?未来的发展规划应该把握什么样的方向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白永秀:这两个区域发展受到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第一,环境压力已经很大。这两个区域都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主要依托,关中地区在历史发展中经过长期开发和较为密集的人类活动,环境负荷已极大,人与环境的矛盾凸显。第二,有限的土地资源构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限制。第三,这两个区域公民的素质还难以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第四,周围环境压力加大。主要是指秦岭的污染与渭河的沉重负担。这两个区域在对陕西及其西部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将会对陕西及其西部的环境状况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把握得好,将会促进陕西及其西部环境的良性循环。反之,会恶化环境状况。因此,要把握3个大方向: 为两个区域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定位已经十分明确,即“一高地四基地”。西咸新区的战略地位仍然在讨论中,我认为,应该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人文关怀式的现代都市区、现代高端服务产业集聚区、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区。西咸新区的产业选择应该是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将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资源可承载和环境可负荷的范围内确定产业方向、发展产业。考虑产业整体布局和生态环境容纳能力,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发展,避免重走东部地区走过的弯路。在产业规划理念上要重视4个转型:由“生产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重视服务产业;由“购物经济”向“休闲娱乐购物经济”转型(到购物场所休闲与娱乐,随机购物);由“利息经济”向“金融经济”转型。重视金融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设计,起步就要考虑金融产业链如何延伸的问题,不是发展存贷业务,而是发展金融衍生业务,增加附加值,从而推动的“利息经济”向“金融产业与资本市场”转型;由“门票经济”向“文化旅游经济”转型。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把思想意识形态的文化与文化景点物质化、产业化,延长产业链,促进“门票经济”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型,把丰富的文物资源激活,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的充分兑现。如何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主要采取四大措施: 制定一个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规划。这个规划应该把环境保护及其组织建设纳入经济发展中,把经济发展纳入环境保护中,并从组织机构上保证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环境保护落到实处。产业结构要有利于环境保护。在发展陕西特色的“富国产业”的基础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与“潜力”产业,这些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既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不考核地区的生产总值、工业等指标。抓好两个区域周边的环境保护。关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抓好“两河与一山”建设,即秦岭的环境保护、渭河与黄河的生态建设。

第五篇:某某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思考

**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思考

(201*年*月)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客观上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既成为制约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成为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相辅相成、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也逐渐被充分认知。

**市位于**东部、**山脉南段,**江、**江、*江中上游,与**、**、**接壤,平均海拔***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生态环境的自然退化比较突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要着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人类生活空间的宜居适度。总结发展过程中历史经验与教训,就是需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人类的生存与生产力价值发展共存互进的问题。**作为**生态环境脆弱、****色彩浓厚、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集中综合*域,协调促进生 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我们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直以来,特别是市委*届六次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使命担当,敏锐地抢抓机遇,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措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追赶跨越强劲势头;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强产业推进“三转三变”、抓改革放活农牧*经济社会、拓空间增加农牧民收入、补短板改善农牧民生活,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顶层设计,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以工匠的精神、绣花的功夫抓实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年,全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亿元,年均增长***%(可比价),是****年的*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亿元,年均增长**%,是****年的**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亿元,年均增长***%,是****年的*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年均分别增长11.5%、13%,分别是****年的1.72倍和1.84倍,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平均水平。投资结构实现从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向财政、金融、社会等多元投资转变,投资方向实现从注重基础设施向培育产业、改善民生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从单一投资拉动向投资拉动、产业推动、消费带动的多轮驱动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从单一传统种养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产业发展实现从低层次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转变,发展质量实现从高速高位运行向高速高质齐头并进转变,经济社会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更加高效、社会更加公平、发展更可持续,既符合中央、全*经济社会工作会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又符合**实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思想在**的鲜活运用,也是落实*党委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在**的成功实践。

(二)环境保护工作现状。**是****悠久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是****的物资集散地、连接****的枢纽和**通往祖国**的重要门户,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 地、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的革命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地方,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就有“*******”之说。全市幅员面积**万平方公里,下辖**县(*)***个乡(镇)****个村(居),总人口***万,居住着*、*、*、**等**个民族。全市现有耕地**万公顷,天然草场***万公顷,林地***万公顷。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铜、铅锌、菱镁等*大类**种,各类矿床(点)***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量****万千瓦以上,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和***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治*方略和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确保**生态环境良好”为战略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把保护好*东高原生态作为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严格落实中央和***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科学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 统一,促进了发展、稳定、生态协调并进,开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相融互促的良好局面。目前,**主要江河干流、流经主要城镇的河流和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主城*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在权威第三方机构关于《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分析报告2018》中,****市和云南丽江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并列第一),森林覆盖率由34.18%提高到34.78%,森林蓄积量2.61亿立方米,生态环境持续良好。

二、**市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困难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充分印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制约、相克相生、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始终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不片面强调任何一方,坚持做到在开发建设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开发建设,实现保护生态与富民利民同抓共进。

(一)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社会成本的组成部分,把环境保护作为降低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途径。**市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坚定不移地践行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在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上,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以清洁发展为根本,依法拆除***、**县旧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万吨,完成******酒业、****公司等生产线技术改造,建成****建材公司**兆瓦余热发电项目,鼓励支持成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家;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一支笔”审批制度,坚持“安全、环保、稳定”三条底线和“三优先、过三关、出三效”原则,实现了“三高”项目和企业“零审批”“零引进”;加快推进“****”接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编制《***域太阳能发电基地开发建设规划》,完成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亿元,并网装机***兆瓦,始终如一恪守“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理念。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结构的优化布局、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效益共同提高、质量同时改善,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二)坚持发展中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对全世界其他地*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认知,**市深刻认识到: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之经济社会得不到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会因财力的匮乏而得不到有效改善,最终制约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决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着力构建安全屏障,大力实施*东“**”流域造林绿化、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村集体、合作社、群众个人承包荒坡荒滩荒地开展绿化造林、经济林木种植和人工种草,2013年以来全市已建成重点乡(镇)公益林专业保护站***个,管护面积****万亩;完成营造林***万亩,实施退耕还林**万亩、禁牧还草***万亩,兑付草补、林补资金**多亿元;结合实际科学提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目标,目前已成功创建***级生态园林城市。全力推进生态脱贫,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富民利民的关系,深入实施生态助民脱贫工程,招收**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管护员,占全市精准扶贫总人口**%以上,实现人均增收 ****元以上;实施重点*域造林项目带动****户****名贫困人口,户均增收****余元。竭力保护自然资源,持续加强对江河源头*、草原、湖泊、湿地、天然林和地质遗迹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建设,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空间。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保护*、公园**个,其中国家级*个、***级*个、县级**个,总面积**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同时,以防治水污染为重点,投入****万元完成11县(*)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完成*家国控*控重点污染源和***家餐饮、住宿、医疗机构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持续筑牢绿水保护防线。扎实开展***级生态村创建,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村容村貌整治行动,累计创建***级生态村***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3以上,农村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反哺”,是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的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实际成果。

(三)发展与保护互促共进的不足。受特殊地质结构和地理条件影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应对气候变化和抵御灾害能力还比较弱;同时,面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总量小、层次低、质量不高,“六大”经济社会指标人均排名全*垫底,“开发和保护、建设和 吃饭”的两难问题始终存在;产业结构不优、效益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未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差距较大,特别是深度贫困地*脱贫攻坚、高质量标准教育、优质公共医疗服务等保障改善民生任务极为繁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中央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相比,与*党委、政府建设美丽**的工作要求相比,与**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地位相比,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相比,与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

三、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环保问题已成为全市人民共同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成为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挑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即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要求。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这“七个坚持”贯穿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发展和贡献,是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以***书记为班长的*党委在全面总结**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十三对关系”,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鲜活运用,是全*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顺应新时代新理念新要求,完全符合**实际,应当一以贯之、长期坚持。要深刻学习领会好、切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正确运用好“*****”指导实践,就需要我们从适应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扭转过去唯GDP论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美丽**,切实筑牢*东生态安全屏障,为“美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一)准确把握“三大攻坚战”的新部署新要求,全力以赴打好**********保卫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确定的今后*年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关系到我国经济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我们必须立足**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所处的特殊战略位置,围绕打好*********保卫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持续巩固扩大中央和***环保督察成果,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好美丽**。一是全面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持续加大对江河源头*、草原、湖泊、湿地、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11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工作,启动土地防沙化治理工程,加快*****国家级自然保护*五期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四期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以乡土品种、乡土苗 木为主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荒山、荒滩、荒坡等具备条件*域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推进城镇周边绿化、国省道绿色通道建设和县乡村所在地、学校绿化工程,探索推行农牧民群众承包荒山荒地荒坡等造林,建设苗圃基地、种植生态林木和经济林木,成立贫困群众造林合作社,广泛组织贫困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积极创建***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重点抓好新增经济林、森林抚育、人工造林以及退耕还林、种苗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全市绿色覆盖面。二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环评审查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节能减排关,严禁“三高”企业或项目进入**;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河长制工作,启动开展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及其影响农产品质量调查,守住蓝天、碧水、青山、净土;清醒认识**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领跑全国,但绿色发展指数却排名靠后的严峻挑战,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创建行动,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三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和***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积极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力争将全市自然保护*和禁止开发*全部纳入生态功能*转移支付范围,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扎实开展湿地和水资源补偿试点,争取将**纳入国家生态综合补偿机制先行先试*,逐步建立生态综合补偿长效机制。

(二)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坚决把好生态环境保护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性安排,将会带来乡村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的深层变革和乡村环境风貌的重大变化。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指出,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因此,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而言,将生态环保理念和实践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是客观所需、农民所盼。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义和具体路径。从现实和长远的维度,看到乡村振兴战略给环保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找准环保工作在乡村振兴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担当,弄清环保部门在乡村振兴中将要扮演的角 色和工作重点,主动服务好以发展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二是要精准掌握本地环境容量,做好近期长远环境规划,为制定乡村经济规划、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禀赋之上。对符合产业政策及各类规划、环境影响可控、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项目,要充分发挥好环保审批的“闸门”作用,把好乡村产业和重大项目的环境准入关。坚决把工艺设备落后、污染负荷严重、缺乏发展潜力、没有环境效益的项目拒之门外,促进经济发展决策与环境保护决策高度融合,确保乡村发展始终保持磅礴之力。三是要因地制宜,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固废等常规污染问题综合治理。突出农村化肥农药污染专项治理和土壤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农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绝对安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总结近年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经验教训,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中长期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振兴规划,并抓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使其发挥真正效益。

(三)准确把握生态环保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全力推进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生态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保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又反 过来促进生态环保管理质量的提升,二者是良性互动、循环推进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生态环保无疑是为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市要紧紧围绕中央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牢牢抓住国家建设“****”接续基地、**特色文化保护地和*******的有利契机,大力培育风、光、水电和旅游服务等一批绿色发展新动能,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是着力打造清洁能源、绿色矿山经济。紧紧抓住国家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电力供应、用发电权交易办法进行补偿等新机遇,主动加强与各水电开发企业合作,坚持干流定时序、定投资、定进度、定奖惩加快督促开发,支流争取创造条件自主联合开发,加快推进***、***、**、**等电站建设进度,协调实施**电网通向内地的高压走廊,推动建设千万级太阳能外送基地;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高度重视库*周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综合研究对应的生态修复、补偿措施,及时做好水土保持和恢复植被工作。加强大江大河鱼类生态习性研 究,在干支流统筹考虑鱼类栖息地保护,并通过设置过鱼设施、生态调度和增殖补偿手段减小水电开发对江河(曲)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适应矿产资源开发绿色、低碳、环保需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和环境保护工作规划,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矿业权登记备案、信息公示、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同时”、土地复垦、排污收费和违约退出机制等一系列制度,紧盯优势矿产资源,落实抓重点、定任务、定时限、出效益,全力推进**铜矿、******菱镁矿和**新型干法水泥厂等一批具有开发价值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矿产资源开发,做大做强建筑建材、天然饮用水、生物医药、民族手工业等产业。二是积极培育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为契机,着眼增加“特色、高端、精品”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求,以发展多元型旅游业态、实现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为重点,结合蓝天碧水、空气清新的优良生态环境,树牢大旅游、大产业、大统筹、大规划、大投入、大发展和“请专家来发现价值、请策划家来提升价值、请企业家来实现价值”的意识,注重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发挥**历史、*位、生态、资源、文化等独特优势,把旅游产业资金和基金重点投向保障要素、完善设施和鼓励扶持农牧民群众“吃上旅游生态饭” 上,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和旅游标准化、景*精品化建设,鼓励支持国道沿线群众改善旅游住宿条件,主动融入*****旅游经济圈,推动全域旅游向质量效益、环境友好和产业集约化方向发展转变,努力实现旅游经济和生态效益“双增收”。三是重点建设绿色经济开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发*发展的根本依托。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等世界成功经济功能*的实践表明,开发*要聚集“财气”(创业)和“人气”(居住),必须实现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成为开发*的*域品牌和招商引资的“名片”。“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国内外一些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已经有过非常深刻的教训。因此,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全市各级各类经济开发*、产业园*按照“环境保护好,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利用集约度高,经济运行质量高”的目标,通过加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探索构建“林带+林*+园林”多层次的园*绿化体系和完善的*域环境监测及检测体系等措施,并充分借助援*省市企业在科技、信息、管理、人才、资金特别是生态型经济园*建设方面的资源和优势,致力打造创新高地、创业基地、就业福地、财富宝地、生态绿地和城乡统筹、改善民生、改革开放的窗口,确保我市各级各类经济开发*、产业园*绿色发展、持续发挥产业聚集、拉动经济、辐射带动等作用。

(四)准确把握制度建设对工作推进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切实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要善于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坚持以环境法治作为统领和指导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性制度,按照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健康风险防控的管理导向,围绕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良环境公共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按照“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补齐环境保护工作短板”工作思路,进一步调整和改进**环境管控制度,建立最严格的源头严防制度、最严格的过程严管制度、最严格的后果严惩制度、最有效的经济调解制度,从根本上规范环保执法监管主体及相关利害人的行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活动朝着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调整和改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将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及时成立、动态调整充实各级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组织、职能部门牵头、各方支持参与的整体工作合力。同时,要坚持把中央和***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环保法律法规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注重学习考核;并探索健全党委、政府每年专题听取环境保护汇报,定期分析研究重点环保工作制度,推动中央和***关于环保的 各项部署在**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强化制度保障。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保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实际,制定并完善一批生态文明建设规定和环保目标责任落实机制,逐级与县(*)、乡(镇)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把环保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绩效目标管理,强化生态保护建设“人、财、物”保障。充分用好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制度,动态掌握各县(*)、各部门推动环保工作情况,精准督导、协调解决全市环保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用好大气联防联控机制,从影响大气质量的餐饮业油烟、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着手,强化由市环保、住建、发改、食药、交通、城管等部门共同执法、多方整治的有效工作机制。充分用好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全市11县(*)建立的“条块结合、划片包干,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定人定岗、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环境管理体系为工作基础,真正做到环境监管无缝隙、全覆盖。三是强化纪律保障。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的制度规定及《**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真正将环保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针对全市环保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庸政、懒政、怠政等问题,坚持先查处、再整改、后追责,对每个问题、每个案件做到现场核查、追根溯源、厘清责任、依法处理、限期整改、及时问责、长效跟踪,以绝不姑息、绝不手软的铁腕追责问责确保环保工作落到实处,既对环保监管单位、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形成强大震慑,又亮明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四是强化舆论保障。坚持把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力量和共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行为自觉作为一项重要抓手,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全民参与,突出宣传教育的引导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借助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媒介,依托“四讲四爱”、“三爱三美”、“小手拉大手”和“参观环保设施”等活动载体,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市各族群众的环保意识,树立自然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能够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生产力的思想,营造人人关心、支持、爱护生态的浓厚氛围。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放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相适应的位置,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对待,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坚定不移地在保护好环境 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决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载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

    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 摘 要:社会资本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它可以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促使人们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解决人们在生态环境保......

    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案(精选五篇)

    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案 第一章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述 第一节农村生态概述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把握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生态学的产生与发......

    浅谈河口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范文大全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成立了由区长任主任、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任务副主任,环保、发改、经贸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委......

    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由于农村燃料结构不合理,畜禽养殖业不健康发展,种植业不合理发展等一系列不合理因素致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加剧,与此同时,......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材料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魏主席、各位领导:近年来,民权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立足民权资源环境禀赋,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创建作为加强农......

    生态与环境保护

    生态与环境保护 11级学前教育 林丽贞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地貌,水温,气候,生物四大类;......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材料[五篇范文]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魏主席、各位领导:近年来,民权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立足民权资源环境禀赋,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创建作为加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