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1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全面掌握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为不断促进农机培训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对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机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状况

滨州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尾闾,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土地94.5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滨州市辖滨城区、无棣县、阳信县、沾化县、惠民县、博兴县、邹平县、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新区共六县四区。目前,滨州各县(区)共有农业机械化学校7所,2010年在省农机办的正确领导与市农机局的帮助指导下,先后注册成立7个社会化农机培训公司,承担农机驾驶培训工作。滨州市各县(区)农机培训机构教职工共49人,其中专职教师33人,理论教员31人,教练员21人,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009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6872人,复训驾驶员8531人,培训保护性耕作、农机经营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等农机使用技术7176人,在职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210人。2010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5214人,复训驾驶员7798人,培训保护性耕作、农机经营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等农机使用技术11528人,在职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2026人。2011年上半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2885人。

二、培训内容与主要做法

全市农机化教育培训以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为主要内容,主要做法如下:

(一)贴近实际,抓好购机补贴农民机手培训。各县(区)农机局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对购机农民机手进行系统培训,基本实现新购机农民年内普遍接受一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新购机农民操作使用水平和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使其不仅学会使用新机具,还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创新形式,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和新购买农机具的农民为主,积极开展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

养、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培训。大力推行农机驾驶、安全监理、技术推广、职业技能鉴定等组合式培训,努力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三)突出重点,组织好主要农时技术专项培训。各县(区)农机部门在春耕生产、三夏、三秋等农时季节到来前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送技术到田间地头,送培训进村入户,形式多样,效果显著。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760人,组织深松作业现场演示会2场,培训320人。

(四)积极争取,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近三年来,全市共承担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任务3200人,按照省农机办阳光工程培训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培训组织实施工作,并加强与专项技术培训、驾驶员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新购机农民培训的结合,提高培训效果,让更多农民享受国家惠农政策。

全市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机械化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农机主管部门、农机培训学校、农机化技术推广、鉴定、监理机构为主体,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政策,有效提高了各类农机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资金投入情况

据统计,2009年全市农机培训资金投入105.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54.1万元,阳光培训36.8万元,自筹14.4万元;2010年农机培训资金投入117.1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60.06万元,阳光培训41.4万元,自筹15.7万元;2011年农机培训资金投入86.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49万元,阳光培训33.6万元,自筹3.8万元,培训资金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农机校资金完全来源于自筹,2009年全市农机校自筹建设资金45.7万元,2010年73.3万元,2011年15.5万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的认识还不足。在工作实践中,至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存在着重机具推广、轻技术培训的认识误区,认为机具量的增加就是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农机技术培训对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的主导作用,造成了机具的使用效率不高、收益不丰等现象。同时,认识上的误区也使我们的培训工作难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协作。

2、师资力量显得较为匮乏。作为担任培训任务的主体,农机学校的师资配备已跟不上农机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师资现阶段走上了其他新的领导岗位,还有少量

在职教师不懂农机专业技术,不能上讲台授课,那种综合性、专业型的农机教学人员尤其缺乏。通过聘请厂方技术服务人员或经销商来搞培训得不到时间上的保证,也不完全符合农民培训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会加大培训的成本。

3、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机发展大计,教育培训需先行。农机技术培训是事关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没有经费投入,学校的硬件、软件要更新成为空谈,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如果靠其他项目的有偿服务来筹集资金或向农民收钱来促进培训工作,将会使农机培训走入死胡同。

六、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上下一盘棋,真正建立尊师、重教、兴机、富民的新格局;农机技术培训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推进现代农机装备及技术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离开了农机技术培训,要推广现代农机装备及技术,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尽可能先安排一部分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教师参加农机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开阔眼界,并且结合农机企业的生产实际,让他们参加一些农机具的生产过程和作业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农机学校基本的教学条件,增添教学设备。建议采取向给农民机具补贴一样给学校配备拖拉机、收割机、电教设备。同时,加大对农民群众学习农机新技术的补贴力度,解决农民群众学技术、学业务而有经济负担的问题。

(四)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模式。要不拘于传统,不流于形式,真正沉下去,实事求是,真心实意地培训农民,农机科技培训才有生命力,才能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要根据农民群众学习农机技术的实际需求,选准农闲时节,采取开班到乡、培训到村、指导到人等适合农民特点的形式来开展农机培训工作。(张美芳菅秀清)

第二篇:滨州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滨州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2010年以来,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滨州市农机局指导全市注册了七个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机构。全市各县(区)农机社会化驾驶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农业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内容和课时进行培训,不断规范培训档案、收支帐目,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完善驾驶培训条件,两年来,为建设现代农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农机操作人员。为全面了解全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推进农机驾驶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按照省局部署要求,笔者对全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及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标准进行检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开展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七个县区分别注册了一家农机社会化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农机驾驶员培训业务,2010年和2011年,全市共培训初学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4660人,培训小型手扶或方向盘拖拉机驾驶员136人,培训联合收割机驾驶员247人,培训方向盘拖拉机增学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100人,培训手扶拖拉机增学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4人,培训大中型拖拉机增学联合收割机驾驶员58人。

二、收费标准执行情况

各县(区)农机社会化驾驶培训机构严格执行鲁价费发[2010]78号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不乱加收费项目,规范培训程序,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提升培训质量,培训效果显著,赢得了广大学员及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阳信金秋农机培训有限公司、无棣隆昌农机培训有限公司、博兴博丰农机培训有限公司三家农机驾驶社会化机构,根据当地的实际,适当降低了收费标准,有效减轻了了农民培训的经济负担。各县(区)农机社会化驾驶培训机构都在醒目位置公示收费文件依据、收费项目、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自觉接受物价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三、培训费使用情况

2010年、2011年两年来,全市年平均培训收入1984150元,其中培训初学大中型拖拉机收入1458212元,初学小型方向盘式或手扶式培训收入10704元,初学联合收割机培训收入23324元,年培训支出1814358元,其中人工成本669758元,办公费用233843.16元,教练场地维护费165593元,教练车费用201361元,全市年平均培训收益97095.15元。

四、培训过程遇到的问题

1.学员驾驶操作培训的教练场地不固定,农机驾驶培训成本较高。每期培训时临时去场地,无形中增加了培训成本,如为了降低成本,压缩培训课时,则农机培训没有达到规定时间数,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两者难以兼顾。

2.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厌学情绪较高。大多数农民不想培训,只想着一手交钱一手拿证,也就是只交费不培训,快拿证。培训生源逐年减少,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3、教学人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相对落后。对新机型、新技术掌握不多,新型配套机具的使用调整缺乏详细资料,难以跟上现代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五、建议及意见

1.希望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协助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机构及时解决农机培训教练场地问题,让学员们多进行农机驾驶的实际操作,真正成为有理论、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合格农机驾驶员。

2.加大农机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农机培训学员的受训意识,消除厌学情绪。农机驾驶培训不是一般的技术培训,而是和每一个农机驾驶员和其它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技术培训,只有保证了学员的学时数,加强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学员们的农机驾驶综合素质,有效地防止农机事故的发生。

3、培训机构适当增加新型农机具,每年对教学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更新观念,及时传授新知识、新技术,以满足新时期农机化培训的需要。

4、为增强社会化培训机构的培训积极性,建议适当提高培训收费标准,并增加财政补贴力度,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张美芳 菅秀清)

第三篇:滨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滨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滨州市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首的各种农机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为全面了解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笔者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65家,合作社成员 2606人,服务农户16.8万余家,从业人员3316人,拥有机具4482台(套),其中50马力拖拉机1575台,小麦联合收获机械10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705台,配套机具2760台(套),机库房面积28510平方米,资产总额3.51亿元,其中农业机械总值2.58亿元。2011年作业服务总面积272.2万亩,服务总收入1.5亿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1.28亿元,占总收入的85%,修理服务占8%。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从组织结构来看:合作社均按照农业部《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制定了规范的组织章程、会计制度和统一的作业合同,但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内部管理疏松、组织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许多制度仅仅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从创办形式来看:大户联合型102个,占62%;能人带动型47个,占28%;乡村集体作业组织改制型5个,占3%;龙头企业领办型11个,占7%。总的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办形式主要是农机大户联合的股份制模式。

从合作方式来看:劳动合作型61个,劳动资本合作型89个,农机合作与土地经营结合型15个。合作较为松散,组织化程度较低。

从服务内容和模式来看:主要搞农田作业服务和农机修理服务,其他方面“鲜有问津”。其中从事跨区作业100个,作业面积85.2万亩;从事订单作业115个,作业面积136.6万亩;从事代耕代种35个,作业面积21.7万亩;从事农田托管6个,作业面积0.96万亩;从事土地经营10个,作业面积11.5万亩。跨区作业和订单作业占全部作业面积的81%,服务项目单一,抗风险能力弱,随着竞争的加剧及燃油价格的上涨,发展空间逐渐缩小。

从效益情况来看:2011年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总收入1.5亿元,社员人均收入5.74万元,主要依照投资股份进行盈利分红。

三、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滨州市各级农机部门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做法如下: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本着“指导不决策,引导不干预,支持不包办”的原则,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鼓励合作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走农机共同利用,合作发展的路子。培育发展了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针对各地不同种植结构、经济水平等,组建不同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棉花产地如无棣、沾化,合作社以配备深松整地、播种机械为主,大力推广发展棉花机械化播种、收获;粮食产地如惠民、邹平,合作社以配备耕种收全套机械为主;畜牧业地区阳信,以配备深松整地、养殖和青贮收获机械为主,大力推行青贮玉米机械化。

(二)政策扶持,资金倾斜,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作用,优先为农机合作社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提升了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装备力量,合作社作业能力大幅提高。二是积极争取省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资金,2009—2011年先后为全市23个农机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155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合作社资金的不足,提升了合作社的建设水平。三是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

2008—2011年邹平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全部通过招标的形式承包给了农机合作社,同时,将保护性耕作推广项目资金省财政25万元、县财政50万元、市农机局奖励资金7万元全部用于农机合作社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极大地带动了农机合作社规模化发展。2011年滨城区、沾化县共80万亩深松整地作业也大多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

(三)培育典型,示范引路,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在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同时,重点培育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积极引导它们在农机化生产、跨区作业、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土地流转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邹平县九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惠民县汇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邹平县魏桥兴灿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吴兴灿被确定为“全国农机大户示范点”;2011年4月,邹平县九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无棣县车镇乡大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省明星农机合作社”,并分别获得省财政奖励资金15万元。

由于政策扶持、资金倾斜、措施得力,滨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邹平九户农机合作社 2008—2011年连续4年在淄博、河南实施订单作业逐年增长,2011年达到3万亩,成为依靠订单实现规模化作业的典型,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邹平东来农机合作社 2009年、2010年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购买福田1254大型拖拉机、意大利深松机等大型先进的农机设备,迅速抢占利润较高的农机作业高端市场,2011年合作社实施深松、深耕作业面积达到1.6万亩,成为依靠先进农机设备实现规模化作业的焦点人物;无棣县文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承包柳堡镇黎敬村1200亩耕地,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下,配全了耕种收各类大型农机,粮食生产全程实现了机械化,带动、辐射周边村的农机化发展,成为通过土地流转推动规模化经营的典范。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农田作业竞争加剧,未来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燃油价格上涨,长距离的跨区作业将逐渐萎缩,小半径的跨区作业将成为常态。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保持和发展在跨区作业方面的优势,继续大力推行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模式;另一方面努力发展多种经营,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从单纯的农机作业向农机保养维修服务扩展,开展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扩展发展空间。

(二)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大势所趋,土地流转方式逐渐完善,农村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连片土地,大型农业机械大有可为。合作社应抓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利契机,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土地连片种植,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生产效率上的优势。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合作社尽管都有章程、财务制度、机具管理制度等,但是很难真正发挥作用,依然存在着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服务功能弱的问题,只是社员之间在生产、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低层次合作,不能开展广泛高效的农机服务。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上看,大部分只是松散联合,社员带机入社,农忙时统一安排作业,实行单机核算,按作业量多少分配,农闲时各自为战。特别是科学的市场运行机制欠缺,影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的发挥。

(二)服务项目单一,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项目相对单一,服务范围相对狭窄,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机收、机耕服务居多,服务时间集中于三夏和三秋。在维修、信息、中介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还鲜有涉足,不同程度存在着“半年闲”等问题。目前土地规模经营相对滞后,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各自为政”,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日趋突出,合作社难以充分发挥大型机械的作用。农田道路路况差、桥梁过窄等,不利于大型机械行走,空运转时间太长,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这种作业状态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及农机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三)资金严重短缺,地方政府投入不足。据统计,2011年全市仅有8个合作社获得省级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扶持资金共60万元,除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外,其他资金投入空白。实际上,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规模大,需自筹资金多,场库棚建设和生产流动资金缺口大,从发展情况和意愿调查结果来看,合作社资金缺乏的主要解决办法是向亲戚朋友借,贷款难度大,发展空间不足。加之,目前绝大多数村级经济薄弱,集体财力匮乏,乡镇(街道)等地方政府没有相应配套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政策,影响农机专业合作社高标准、高质量的规范化建设。

(四)文化水平较低,合作社成员素质不高。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合作社发起人很少具备“领头羊”的高素质和能力,社员也多为本村农机手,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新机具新技术了解不多,在农机具的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难以保证机械高效优质地发挥作用。

六、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机制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严格执行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要做到产权明晰,落实好财务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积极服务社员,保障社员收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股份制企业进行管理,不断扩大作业规模,增加作业项目;适当吸收当地有技术、懂管理、条件优越的社会人员入社,提升农机合作社技术含量、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达到具有较高层次、先进管理理念的市场化经营格局。

(二)加强服务指导,拓展合作社作业领域。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鼓励、引导合作社通过合同订单作业、代耕带种作业、土地托管、土地租赁、耕地连片等作业方式,促进土地有偿转让,实现农机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后,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向经济作物、畜牧业、养殖业、渔业等领域进军,全面拓展延伸服务领域,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争取政府重视,加大合作社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将组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列上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制订规划,拿出具体扶持政策,在资金、用地、信贷和税收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实行优先补贴、多购多补;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资金倾斜补贴给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及地方政府部门资金投放力度,加强合作社场库棚建设、农村机耕道建设等,不断提升合作社建设质量。

(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社员知识水平。加大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同时加大对农机手的培训次数和力度,提高机手使用、维修农机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社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张美芳菅秀清)

第四篇:济宁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济宁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实施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掌握全市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为不断促进农机培训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根据鲁农机科函字〔2011〕21号文件精神,从七月初开始,对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和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教育培训机构基本情况

济宁市十二个县市区,共有11处公办农机教育培训机构,两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分别是“济宁市市中区奥龙农业机械化学校”和“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可以收取培训费用,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2011年培训收费6.5万元。2010年省农机办《关于全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结果的通报》(鲁农机科字〔2010〕15号文),我市有四所农机校被评估为“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分别是兖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曲阜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泗水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和邹城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其余学校被评估为“山东省农机化规范化建设学校”,(二)、农机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

济宁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在各级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机校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新型农民培训和促进劳动力转移为亮点,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培训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为重点,以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执法检查为依托,2009年以来,每年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次,针对新购机农民增多的特点,各级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的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联合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对新购机农民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进行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实用技术的培训。

2009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3763人,完成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4312人,完成“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1200人,新购机农民培训3112人。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各级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示范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共组织现场会、观摩会132次,举办培训班210多期,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机户7235人。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培训58418人,比2008年新增8000多人。

2010年全市累计培训驾驶员 31968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驾驶员3440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1000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485人,圆满完成了省办下达的培训任务。今年上半年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共计34974人次,其中,农机管理人员585人,农机技术人员4922人,购机农民5322人,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6403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1960人,农机驾驶操作技术15782人,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2071

人。自八月底开始,启动了1000人“阳光工程农机服务人员培训”。2011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8万人次,上半年完成34974人次的培训,完成全年任务的60.3%。

(三)、农机培训性质及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据2010年底的调查数据,济宁市11处农机化培训学校,除微山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外,其余10处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共有教职工106人,其中专职教师76人。两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济宁市市中区奥龙农业机械化学校正在筹办中,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聘用4个教职工,2011年收取培训费6.5万元。据调查,我市11处农机化培训学校教职工虽然全都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学校人员完全能够胜任全市的农机培训教育工作,但也存在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师知识和补充新生教学力量等问题。同时,多年来都没有继续进修,知识机构落后、单纯与学校的全面发展及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不相适应,建议农机主管部门加大学校教职工继续或后续教育力度,加快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教职工更新知识结构的培训。

(四)、农机培训及建设资金投入情况及有利作用

2009年以来,我市农机培训和农机校建设共投入281.744万元资金,其中农机培训资金投入210.05万元,农机校建设资金投入71.694万元。

2009年济宁承担了12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地方财政投入培训资金3万元,阳光培训58.4万元,其中兖州市农机校培训电焊工100人,每人320元的补助,共享受3.2万元的补助金额,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2.7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64.1万元;2010年济宁承担了10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地方财政投入培训资金3万元,阳光培训59.1万元,其中兖州市农机校培训机防手200人,每人460元的补助,共享受9.2万元的补助资金,培训运销员100人,每人390元,计3.9万元,机防手和运销员培训享受补助资金13.1万元,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12.5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74.6万元;2011年承担了12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阳光培训57.6万元,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13.75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71.35万元。

2009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16.067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场地建设4.6万元,设备6.4665万元,政府投入场地建设资金5万元。2010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48.567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场地建设9.24万元,设备4.4万元,政府投入购置设备资金34.927万元。2011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7.06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设备购置资金7.06万元。近年来,我市教育培训资金及农机校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了受训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加快了“三夏”、“三秋”农业生产进度,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农业丰产丰收,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快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

平。

二、近几年我市农机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模式及经验做法

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农机校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要求,不断挖掘培训潜力,充分利用取消培训费的有利时机,创造性、突破性地开展农机培训工作,重点放在拖拉机、土地深松、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驾驶员新训工作上。

(一)、主要农机培训模式

各县市区农机校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严格遵守学时制培训。在农机驾驶培训工作中,统一使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全省统一的培训教材、统一的档案表格等开展农机驾驶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山东省农机教学大纲的规章要求制定教学培训计划,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计划均按照省办计划或超过省下达的计划要求,且各项管理都严格按照省农机办的规定要求进行实施。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均下发入学通知书,学员报名时及时发放省办统编《拖拉机培训教材》,并根据学员的实际信息资料逐项建档,按照报名的先后顺序认真组织学员定时、定点进行培训,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培训,理论授课不少于48学时,实车教练不少于50学时。培训结束后,必须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机械常识、操作规程等相关理论知识考试以及场地驾驶技能、挂接机具和田间作业技能、道路驾驶技能等科目实际技能考试。只有四个科目全部考试考核合格,学校才能发放全省统一的《农机技术培训结业证书》。学员凭《结业证》和加盖审核章的培训记录到农机监理部门申领驾驶证。

(二)、主要经验做法

1、培训工作坚持了“五个结合”

(1)、与购机补贴项目相结合。购置补贴的实施带动了农民购买、使用先进农机具的热情,但部分农民不能熟练掌握新型农机具的操作方法,使大批农机具的功效不能有效发挥。各县市区结合农机补贴的实施开展农机操作和维修培训,使农民具备独立操作技能,懂得使用维护技术,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与农机技术推广相结合。通过各种机械化作业现场会,送教下乡等活动机会,现场培训示范,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新机具、接受新技术。

(3)、与农机安全生产相结合。安全生产隐患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机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农机校结合监理站从源头抓起,开办法制培训班,培训驾驶员,使广大农机手时刻将安全生产放在心头,排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全县农机安全生产正常秩序。

(4)、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三夏”、“三秋”生产的有利时机,采取现场培训和送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认真搞好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工作。培训活动总是跟随农时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而进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5)、与农机生产企业相结合。在培训活动中,由机械生产厂家提供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以及卷帘机等机具,既让学员看到了样机的操作示范,学会了相关技术,又宣传了企业的产品,很受农民机手和农机生产厂家的欢迎。

2、培训工作抓住了“三个特点”

(1)、培训方法上注重灵活性

培训对象不同,培训内容和目的不同,培训方法亦应不同。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培训中采取了课堂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培训以及送教下乡、专题研讨、以会代训等不同形式的培训方法,做到了培训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调动了农机手学习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上讲究实用性

农机手是农机技术的直接接受者和应用者,农民接受农机技术是用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农民最现实。在农机教育培训过程中,农机局从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培训内容讲究实用性和实效性。

(3)、培训效果上达到直观性

农民与全日制在校学生不同,他们认识、理解、接受信息和技术主要靠直观感受,而不是靠推理分析。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运用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设备,运用模仿、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理论直观化。

由于农机化教育培训行动在培训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结合”,抓住了“三个特点”,使得培训的内容贴近农民,培训的形式方便农民,培训的手段适合农民,培训的效果富裕农民,因此培训行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农机化教育培训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受到了农机手和农民群众的好评。

三、近年来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情况

认真贯彻拖拉机驾驶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精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后,农业部也制定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200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而明确了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条件、许可程序、培训业务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明确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和考试发证的配合与衔接、参训人员的条件及考试规定、监督检查及处罚办法等具体内容。山东省农机办出台了《县级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对县级农机化学校的职责、基础设施建设、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2010年省农机办《关于全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结果的通报》(鲁农机科字〔2010〕15号文),我市有四所农机校是“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其余学校是“山东省农机化规范化建设学校”,各学校一直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农机主管部门的规章要求进行农机驾驶技术培训。

山东省物价局鲁价费发〔2010〕78号文件(关于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标准)自2010年7月颁布后,我市各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重新讨论研究农机培训收费,最后又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同时立足各自实际,一致认为:该文件是针对全省农机驾驶社会化办学而制定的收费标准,农机局是农业机械的主管部门,所开展的农机培训属国家公益性培训,不应收取农机驾驶培训费。

四、当前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生源不足。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到农机校报名参加农机培训的人员呈下降趋势,生源不足的状况已十分明显。其原因有:一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用车辆基本饱和,培训的范围较窄,新增车辆和驾驶员不多;二是在边远地区对无证驾驶现象查处不严,机手存在侥幸心理;三是农机校本身广开办学门路做得不够,吸引力不强。

2、部分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机手由于经济困难,有要求参加培训的愿望,但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无钱参加培训。有的机手怕参加学习耽误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培训。有的机手遵纪守法意识不强,想逃避培训办证,不想参加培训。

3、培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绩效,轻教学”的现象。这给培训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是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农机校教师的素质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是近年来农机校因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手段所造成的。

5、学校发展后劲不足。学校因循守旧,仅仅靠行政手段招生,没有面向社会和市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办学。资金投入不够,办学条件未能进一步改善。

(二)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农机培训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机培训,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手上岗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对促进安全生产及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广开生源,适应形势。生源是农机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生源,其它工作就无从谈起。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机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生源。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训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是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田检路查”,杜绝无证驾驶现象。三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四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培训时间,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操作、维修等技术,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农机校要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或修训结合,或田间路头培训。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传授农民欢迎的先进适用技术。

4、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内部协作。强化系统内农机校、监理站、推广站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配合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农机管理系统整体功能。

5、积极转变观念,参与市场竞争。农机校在搞好农机培训的同时,应利用学校自身优势,拓宽培训领域,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技术和人才的培训。不受培训形式、内容和时间的限制,提倡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办学,鼓励兴办各类职业培训班、成人中专班、技工班等,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格局。彻底转变依赖行政手段抓生源的观念、被动办学的观念,积极跻身人才培训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打破行业界限,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种类型的适用人才。

6、适应形势发展,转变办学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农机教育培训规模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机教育培训的需求,建议出台整套规范全国农机教育培训的文件和法规,使其走上正确发展的轨道。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农机教育培训体制已不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公益性培训上,倍感财力不足。要求国家及省加大农机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使其改善办公环境,正常开展培训工作。(济宁市农机局 科教科)

第五篇:某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某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省农机办《关于对全省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近年来xx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现状,公益性培训的类型、教育培训开展的模式,农机教育培训发展趋势以及农机教育培训对农机化工作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xx市地理区划和农业机械发展状况

xx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濒临渤海,位于烟台、青岛、潍坊三市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复杂的地形,既有山地、丘陵、缓丘,还有平原、滨海洼地和海域滩涂,山地、丘陵、平原大致各占1/3左右,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6万,农村人口68万。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苹果、大樱桃、大姜等农产品。xx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xx市自古以来就有“胶东粮仓”的美誉,是全国有名的粮食生产大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587元。近年来,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粮油、林果、蔬菜、种苗、畜牧、水产、花卉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2011年,粮田播种面积138.1万亩,粮食总产量63.8万吨。xx市农机化工作起步较早,目前,拖拉机拥有量为27980台套,农业机械基本涵盖全市989个行政村。1978年以来一直是全省农业机械化试点县,1989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机械化试点县,1997年又被省确定为全省农机服务产业化试点县。先后荣获全国“铁牛杯”金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2008年分别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服务组织联系点”、“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市”,2008年底荣获全国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县,2011年4月,被省政府表彰授予“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

二、农机化学校基本情况

农机学校现有固定教师22人,大专以上学历7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6人,全部持有省农机管理部门统一发放的教师上岗证。

2009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350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000人,阳光工程培训300人,农机管理员50人;2010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494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074人,阳光工程培训300人,农机管理员120人;2011年上半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29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459人,农机管理员7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机手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保证了农机手安全、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农业生产。

三、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情况

2009年、2010年、2011我市均设有农机校和兴隆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各一处。农机学校拥有全省一流的多媒体教室和仿真模型教室,并配有投影仪、电脑、高清电视和音响、空调等,实现了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为一体的现代化理论教学;所有教学用的桩、场地和标牌等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化;办公楼2700平方米全部进行装修,练车场地两万多平米全部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教练车型齐全,共有教练车65部,其中桑塔纳、富康等小轿车53部,解放大货车5部,标准客车1部,有泰山—25解体车、泰山—12解剖车各一辆,各种拖拉机教练车6台,主要耕整收获机械3台,教学挂图、教学模型和图书资料齐全,手机、传真机配备齐全,学校地址清楚,校名规范,校牌悬挂醒目,年培训学员能力可达3000多人。

兴隆l驾驶员培训公司独门独院,占地5亩,建筑面积1491玉平方米,教室面积129平方米,实习场地2300平方米;固定资产120万元,教学仪器资产5万元。教学设备和机具总数27台(套),其中拖拉机7台拖车4部,犁及旋耕机7台,播种机3台,电教设备6台(套);教室拥有解体拖拉机1台,并配有投影仪、电脑、电视、音响、VCD、放像机等教学设施,实现了集实物、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所有教学用的桩、场地和标牌等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化;教学挂图和图书资料齐全,手机、电话配备齐全,学校地址清楚,名称规范。年培训学员能力可达2000多人次。

近年来,我们在培训内容上主要做了一下工作:一是抓培训内容设置。作为农机部门实施培训,既要考虑到培训基地的师资和设施条件,也要考虑到农民的需求。为此,我们深入基层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农民需求重点开设了农机基础知识、农机驾驶操作、农机具具技术、道路交通及安全监理法规知识等课程,坚持做到农民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培训什么技术。二是抓教学课件质量。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我们详细研究培训内容,对每个

专题都有针对性地制作教学课件,每一个课件都达到了内容丰富、事例真实、知识新颖、贴近机手,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深受农民欢迎。同时还刻录了学习指导光盘,以备在课间休息时播放。三是抓现场讲课质量。随着机具的不断改进和机手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教学课件必须随时更新内容,讲课的技法和熟练程度更需提升。为此,我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使讲课质量大幅度提高,2010年11月19日,我们在烟台市农机局举办的《烟台市农机培训教学观摩竞赛活动》中,理论教员刘芳园以《大姜收获机械化技术初探》一题,在众多的选手当中取得第一名的佳绩。

在培训模式上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培训演练实地化。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在上好理论课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演练,把教育培训送到了镇、村以及田间地头,有了就近的学习机会和面对面的动手操作,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因路途远而不便参加培训的难题,而且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很受学员欢迎,学习驾驶证人员大幅度增加。二是教育培训“三级法”。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理论授课、实训操作、生产指导“三级教学法”,即:理论知识课上讲解,重点技术实地操作,关键技术现场指导,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三是培训教学现代化。课堂上全部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培训的全部内容编制成学员能看易懂、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保证了农民愿意学,易于接受。机手欧国军参加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现场培训,我们机手学到了很多,有些地方不明白,专家一一介绍,这种形式非常适合我们”。机手王明跃说“参加这次培训,对于机械内部构造和维修更加了解,通过现场演练,大大提高了机械操作能力”。

四、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是培训生源组织困难依然是学校最大的问题。2004年《道交法》出台后,一直有农机监理部门管理的农用运输车、三轮车交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失去了管理权、培训权,拖拉机管理难度相对较大。随着业务的大部分移交,学校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培训生源缺乏强有力地组织手段,农机监理、农机培训教育工作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二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原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三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农机校属事业单位,从目前xx农机校情况看,经费预算管理属自筹自支事业单位,经费严重不足,无力培训,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材内容落伍,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培训教育工作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和解决。

一是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有人教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时代赋予农机教育培训学校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二是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村里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清醒地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培训的必然联系。“黑车非驾”,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章载人、超速超载等酿成各种农机事故,给农民以及他人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究其原因,故然与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有关,但这与他们缺乏教育培训有直接的关系。假如他们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培训,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安全意识就会增强,他们就会懂得必要的机械常识,就能掌握娴熟的驾驶操作技术,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就会为农机安全生产,为农村的稳定做出贡献。

五、农机化学校的发展努力方向

农机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工作的需要。拓宽培训途径,做好“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和扩展规模,是今后农机化培训工作的重点。立足农机,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增强活力,开拓创新,这是农机培训工作的基本方向。

一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出现,现行教材总体与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从培养目标出发,组织教师编写有关的实用教材、增强应用性,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实践证明,具体形象的电化教学、模拟教学是最受欢迎、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实物、模型示教板演示或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既能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环节,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将实习穿插于整个教学中,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同时防止权益受到侵犯。

二是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优秀人才。

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由于经费不足,农机培训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农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机培训的重视,主动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支持农机培训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下载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苍山县农机教育培训的情况调研报告

    苍山县农机教育培训的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苍山县强化措施、多管齐下,认真抓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平安农机”创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去......

    西峰区农机培训调研报告(修订)

    西峰区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庆阳市农机推广站: 按照你站《关于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我站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准确”的原则,深入各农机......

    临沂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临沂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调研盛桂文为了解全市农机校社会化培训情况,按照省局部署要求,临沂市农机局组成调查组对全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及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情况进......

    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县农机教育培训是以农机校为主的农机教育阵地,于1977年成立,1991年经济宁市教委批准纳入成人教育管 理序列,1995年被农业部授予“四有农机校”,2004年被省农机办授予县级规......

    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机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农机教育培训部门,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

    关于对武城农机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武城农机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大量推广使用,但由于农机手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农机最大效益的发挥。为打破这一......

    县级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县级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为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结合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在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市委党校为了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干部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