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统筹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2 19:3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统筹就业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统筹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镇统筹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镇统筹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镇地处**市东北部地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口人。全镇共有农村劳动力**万余人。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精神,结合**实际,通过加强网络建设、人员培训、劳动力就地转移等方式,扎实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截至目前,全镇共培训劳动力**余人次,转移**人,市外输出**人。

一、具体做法

(一)、强化组织,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网络。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分工镇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统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统筹就业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了覆盖全镇的统筹城乡就业网络。同时镇党委政府对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进行了层层分解,并把它作为对村考核的依据,明确了各村的任务和责任,并制定了一月一上报制度。自今年以来,我镇向潍坊**集团输送了高校毕业生及农村劳动力一百余人,向**、**、**等地输出农村劳动力四百余人,向市内企业、厂矿转移劳动力一百余人。

(二)、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受素质能力的影响,我镇农村劳动力进城多数在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餐饮服务等领域工作,不仅收入低,而且缺乏稳定性。另外维权意识比较单薄。对此,我们加强了与成人技校的联系,并依托成人技校建立了培训基地,对劳动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我们还与**学校、**、**劳务输出公司取得联系,有针对性的进行“订单式”短期培训,对市场上需求量大的电焊、缝纫、微机、保安、电焊工等专业进行培训,提高了劳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满足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完善农村劳动力管理办法,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全面掌握全镇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年龄结构、技能特长、就业愿望、就业状况等基本情况,我们把全镇符合法定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条件的劳动力纳入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力登记管理办法,促进了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四)、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的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有一部分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积极与**公司、线材厂等本地企业联系,通过联系,179名劳动力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216人进入了线材厂,其他企业也吸纳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最大限度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五)、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在市区两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加强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充实了专业人员,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配备了微机设备,并与当前各村的远程教育相结合,形成了连通镇村的信息网络,实现了信息共享。各村也培养了一名专业劳动保障协理员,保证了就业信息的畅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就业半径小。通过调查显示,全镇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只占**,8**的农村劳动力只有初中级以下文化。从就业转移情况看,高中以上文化转移率高达

53.77%,初中文化转移率次之,为32.85%,小学文化转移率最低仅为13.42%。可见文化素质越高,就业空间越大。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简单体力劳动成为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镇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占到了总数的**%以上。

(三)、用工不规范,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不少企业使用农民工的随意性很大,不愿意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参加社会保险,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三、解决措施

(一)、搞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和帮助、参与统筹就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发放资料、请外出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大力宣传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经商学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提高外出创业的积极性,使外出就业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设备,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竞争力。

(三)、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推动劳动力转移工作健康发展。重视劳动力管理基础性工作,抓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预测和登记,准确了解掌握了劳动力资源状况。强化劳务输出全过程服务,建立外出劳动力档案,从信息收集、合同签订、证件办理到招收、培训、输送各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劳动力转移由分散自发、盲目流动向有组织、成规模向外输送。

(四)、提供政策保障,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动

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对实施劳动力转移的农民,支持和鼓励自愿、依法、有偿转让土地承包使用权,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制定各种奖励政策,对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定点培训机构,经各级劳务输出组织抽查就业率达到85%以上的合格率,且就业时间稳定在一年以上的,按每人5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以此带动农村劳动力的有组织转移。

以上是我镇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芦岗乡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芦岗乡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我乡自8月1日开过会后,迅速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劳动工作,班子会上听取了主抓副职和劳保所长的工作汇报,制定了相关措施.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

一、城镇零就业家庭帮扶情况。

我乡共有城镇人口845人,其中513名劳动力,充分就业369人,不充分就业121人,失业23人,23人分属14个家庭,属于零就业家庭,按照县2007年底前全县基本消除现在的“零就业家庭”的工作目标,我乡严格按照认定程序,对其采取对重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台帐,现已有9户零就业家庭摆脱就业困境,走上致富之路。

二、农村贫困劳动力帮扶情况。

我乡贫困劳动力有217户,1226人。其中352人充分就业,不充分就业207人,失业168人。按照想统筹城乡就业领导小组在2007年底前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现有贫困家庭力有1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的工作目标。我们按照认定标准,严格认定程序。采取多种帮扶办法。利用我乡缝纫行业的优势。积极培训就业,现已取的明显成效,已有98名贫困劳动力进入缝纫行业,开始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三、充分就业村建设情况。

根据县统筹城乡就业的工作目标,对照创建充分就业村的创建标

准,我们结合我乡实际就业现状,确定了尚寨村为充分就业村。

四、劳务输出工作情况。

我乡共有54750人,31043名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县对外劳务合作的广泛开展,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越来越多。截止2007年8月底,我乡外出务工人员已达19885人,其中省外务工10937人,这部分人不单在外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还为家乡的致富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积极利用劳务输出的契机,当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外出务工人员手牵手,心连心,引导其走上以富带富的阳光大道。以上工作的开展,得益与上级劳动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劳动保障管理人员少。我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共有三名同志,对于一个有31043人的劳动力的大乡,工作起来有点吃力,有些工作往往是连明扯夜的干也干不完,二、劳动保障力度小。人员少,造成力度小,有些统计工作难免出现漏报现象。

三、务工人员培训少。外出务工人员大都是泥腿子,拿起瓦刀就能垒墙,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能,而在家的缝纫工也大多是农村妇女,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这样将直接影响其从事行业的质量,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有序发展。-2-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以后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对全乡的所有劳动力进行详实的统计,分类。

二、加大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进行专门培训,确保务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从而保证其整个行业的质量。

2007-3-芦岗乡劳动保障事物所 年8月29日

第三篇:镇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汇报及下一步打算

**镇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

汇报及下一步打算

县委县政府提出“一城三镇”率先突破发展试点的宏伟战略后,**镇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强添措施,奋力推进,效果显著,现将近期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行政推进。

全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乡企、农技、水利、镇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我镇统筹城乡总体建设规划,技术服务,政策研究和产业发展调整等方面工作、加强对全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

二、着眼率先发展,高起点修编规划。

按照《**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设想,到2012年我镇要相继完成镇区“五纵四横”12公里路网骨架和36公里村庄街道硬化,完成西凤扩技改一期、农业示范区建设、镇区供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厂工程,新建商贸住宅小区等26个项目建设,使**小城镇工农业产值达到30亿左右,镇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以上。围绕以上目标,按照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我镇积极联系专业设计人员,已本月初修编完成了《**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并规划了《**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图》。项目预计总投资80万元,对镇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镇农村居民进镇集中居住区规划项目的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运输现状及交通情 1

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在经济分析中搜集了项目所在区域,近年来的国民经济指标和远景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等资料分析了本项目编制区域针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在分析材料、数据的基础上对项目编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编制规模做了综合论证,按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出了项目编制方案。为我镇统筹城乡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完善载体功能,加快中心镇建设。

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基础、功能配套、产业支撑”的工作思路,启动了园区和镇区农业、工业、市政基础设施等多个项目建设。至目前投资760万元镇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投资24万元的文化站项目工程已经基本完工,验收后即可投入使用。投资50万元镇中学新校园工程和彭祖塬小学宿办平房已竣工投入使用。投资200多万元的校园供暖工程已经全面开工,今冬即可投入使用。计划总投资2200万元的酒业大道及西凤东路建设项目,正在实施排水、路基等基础工程,明年5月底竣工,总投资138万元的饮凤桥工程项目,已于11月7日开工建设;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镇农村居民进镇集中居住区规划项目已经上报县委农工部备案,现正在筹备项目立项、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投资100万元的镇区3处公厕建设已有一处主体工程完工,年底可全面竣工。计划建设的柳林南大街、神泉西路、双凤南路及周边排水河道治理工程,***镇中心广场工程,**新市场建设工程已经列入2011基础建设规划。

四、整合资金配套,提供产业支撑。

全镇围绕确定的统筹城乡产业化、基础设施、便民服务等三大类二十多个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发挥**镇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和三产,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商贸流通方面寻求新的突破,按照“五千双万”和“四个一”的目标要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引导我镇农业生产由单家独户、个别村组、个别产业的生产形式向区域性涵盖农、林、牧、副各业的特色化、产业化农业格局发展,走持续化发展道路。目前,计划投资200万元的亭子头等村300亩百座蔬菜大棚建设正在落实地块和面积。投资380万元的柳林村蔬菜育苗中心项目已完成4160平方米的连栋温室建设,现已开始育苗。2010年亭子头等村红萝卜生产基地进一步向西向北延伸。沟南、屯头等延山村果树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尧典、半坡埔等山区村规模核桃、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农业扩建项目已经列入我镇2011年项目计划。与此同时我镇认真落实各级农村产业调整和鼓励农民创业增收的各项政策,积极落实进村项目,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开发镇村公益性岗位,切实解决农村零就业家庭及贫困人口的增收问题。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为我镇在全县“一城三镇”试点中率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五、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全力促进土地流转

我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法律法规政策,把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户,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规模化经营。目前已流转

土地1246亩,其中,1000亩为**村千亩标准苹果示范园; 4610平方米的现代化全钢骨架型连栋智能温室育苗中心,年生产菜苗2000万株,可满足5000亩日光温室种苗栽培; 80亩香玲核桃育苗基地,100亩全钢结构温室中棚正在建设中,年底全部建成投用。

六、成立服务机构,扶持农民创业就业

为了拓宽农民创业就业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我们成立了由司法、农技、成技校、宣传等部门组成政策法规服务站、“三农”科技服务站、技能培训服务站、创业信息服务站等四个服务机构。年内开展政策法规讲座4次,接受培训350人;开展“三农”科技宣传活动6次,农业技能培训6次,宣传创业信息80多条。通过四个机构的服务,使支农惠农政策及农民创业政策家喻户晓,农民的科技知识和农业职业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第四篇:就业工作汇报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少数民族学生

就业创业为重点

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2014年5月26日)

按照《关于开展2014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进校实地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院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先后由九所大中专院校整合而成。学院占地面积 137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6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视频资料7万余部。现有在编教职工889人(另有外聘教师2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1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14人。目前在校学生1916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715人,成人及电大远程学历教育生6445人)。每年完成各类短期培训3万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近1万人次。

学院现设有13个教学单位和23个行政处室及科研院所,开设35个高职专业和30个中职专业。作为锡盟唯一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我们一贯坚持“成就每一个人”的育人理念,坚持蒙汉双语教学的办学特色,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立足于锡盟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提高农牧民素质的培训教育基地,提升职工文化水准的继续教育基地和民族职业教育的示范基地的办学定位,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建院以来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5万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就业工作

锡盟地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地域、经济及就业观念等原因,毕业生就业工作难度较大。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完善领导体制,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就业组织与领导、就业保障条件、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信息收集”的四到位,实现就业人员专业化、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服务全员化和就业工作信息化,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连续数年被评为“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系,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 1.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2009年以来,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任主任、副院长任副主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系院校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学院领导每季度至少听取一次就业部门专项工作汇报,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就业形势、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每年召开一次招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在就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 2

人,总结分析上就业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学院领导经常走访各系、校,了解就业情况,把就业工作与系、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经费划拨及就业奖励挂钩,使全院上下从思想上达成就业是政策工程、民生工程、维稳工程、民心工程的共识,在行动上主动投身到就业工作中,形成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

2.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设置了独立的处级就业指导中心,配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各系、校也配备了专兼职就业指导人员,有13名教师考取了全国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学院就业洽谈室、宣讲室等一应俱全,超过生均0.18平米,学院网络教室随时供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就业经费优先足额保障,每年均超过学费收入的1%。在制度建设上,先后出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发放及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定期落实检查,保证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毕业生就业 1.构建联动机制。学院每年将招生、就业和教学中心工作以责任目标的形式,下达到各单位,各单位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形成了全员参与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联动机制;同时学院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及兄弟院校签订了校地、校企、校际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以及岗位培训,促进了校企零距离对接。

2.调整优化专业。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进行专业优化与调整。针对锡林郭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了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康复治疗技术等品牌、骨干和特色专业。目前学院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5个,院级品牌专业9个;教育部、财政部专项支持的专业1个,学院重点建设专业6个,使专业建设与招生就业工作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机制。

3.实施“三项工程”。在抓好常规教学和常态管理的同时,启动实施了 “三项工程”建设项目。即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人才储备、引进高端人才和专业急需人才的“人才工程”;投入1000万元进行第二轮全日制教育教学和投入300万元开展的成人继续教育教学的“质量工程”;每年投入200万元实施的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程”,使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成为全院师生的行动自觉,行为准则。

4.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依托国家、自治区两级教师培训项目,加大师资在岗培训工作。近三年,学院有114名教师到国内外参加了国培项目,派出教师近1000人(次)参加区内外和国外高校培训、挂职,学院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已达50%。实施了名师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目前有自治区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学名师2人,教坛新秀3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有院级名师10人,优秀教学团队 9个。各专业聘请行业 4

企业优秀专业人才、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专业建设指导专家200多人,初步构建起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投入近2亿元购置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目前学院有校内实训室101个,设备总量为13673台套,校内实训室学年使用频率224万人时;建设了锡林河旅游度假区、驾驶员培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学院与锡盟医院等139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设了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每个专业至少有5个校外实训基地。2013年接收33个专业的实习学生2783人次,实习结束后被实习单位录用493人。

(三)加强指导,更新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1.全程指导,实现课程建设的专业化和咨询辅导的常态化。学院设有就业指导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12人。根据人才培养规划,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共38学时,分四个模块,在四个学期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学院组织编著出版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学院每年多次聘请就业部门领导、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学院领导、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举办就业讲座,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专门的就业咨询室,随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求职技巧,顺利实现就业。

2.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通过就业网站、QQ群、电子屏幕等渠道积极宣传就业创业形势和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和基层服务意识。安排专兼职工作人员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咨询、指导和服务。动员鼓励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服务、大学生预征入伍等项目考试。与社保部门联合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增强毕业生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大赛。创建了易度空间电脑工作室和校园物流“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于全院师生员工。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重视就业市场开发。现已基本形成立足锡盟、面向全区、辐射华北的就业网络,2013年毕业生锡盟就业占32.4%;区内其他盟市就业占51%;自治区外京津地区就业占12.2%。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发放学生实习补贴,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购买保险,召开就业招聘会、开展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促进学院的就业工作。2013年学院举办大型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47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600多个;通过招聘会形式就业的学生达34.7%。

2.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学院就业信息管理采取院、系校和学生的三级管理模式,与上级就业主管部门数据同步,并与各类人才机构链接定期互换信息。学院有独立域名的就业网站,嵌 6

入了教育部一站式服务,通过就业信息网、毕业生QQ群、班主任飞信群、微信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快捷服务,2013年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招考信息300余条,建立有效的用人单位信息库1320家;毕业生可以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参加网上就业洽谈活动,实现自我推荐;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院和毕业生情况,发布招聘信息,选择优秀人才。

3.充分照顾各类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各系(院、校)全面了解毕业生情况,制定了《“一对一”就业指导方案》,对蒙语授课学生、家庭贫困子女、工科女生等就业困难的群体及有特殊情况的就业困难的个人制订了相关帮扶计划,层层落实,以实现充分就业。2013年通过国家政策为66名享受低保家庭子女申请了每人1000元政府的求职补贴,253名就业困难毕业生,通过帮扶得以顺利就业。对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建立台账,分析其未就业的原因,在毕业后二年内仍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寻找岗位,每年都安排50名以上已毕业学生二次就业。

(五)就业工作成效

1.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以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的态度,努力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了毕业生充分就业。通过分析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50%以上学生在基层就业,就业行业涉及行政事业、新型企业、传统畜牧业、7

服务业等。2013年学院共对25个专业共128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占毕业生总数58.6%,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给予了“能吃苦,善思考,上手快,后劲足”的高度评价。通过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各个岗位称职率达94.8%。

2.开展就业工作研究。通过问卷、电话回访、走访等形式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随时掌握他们的就业状况,分析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布就业质量报告。结合学院毕业生特点,组织教师编写就业指导教材,申报了自治区高校《母语授课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研究》课题,为从更高层次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学院特色

学院在校生中47﹪是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黑龙江、云南等省、自治区。现有16专业46个高职班级1099名学生采用蒙汉双语教学。多年来,学院始终把双语教学作为学院的特色,贯穿在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多措并举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少数民族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

一是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方面,实现双语的全面并轨。对蒙授录取的学生,入学即实施双语授课。多年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已形成比较成功的“蒙语—蒙汉双语—汉语”的授课模式,毕业生均参加了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经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所有蒙语授课学生都能用汉语交流,为其顺利求职就业及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极优化教学环境,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学院在软硬件建设上均优先考虑双语教学,硬件配置上,学院不仅在所有教室、实训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所有任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而且还为双语教学实训室、计算机室和双语教学教师的笔记本电脑安装了蒙文软件。成立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学院蒙文教材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近几年已组织编译出版全国大中专院校蒙文教材30部,校本教材100余部。有80名蒙汉双语授课教师被选派到国内外师资培训基地参加课程开发等专项培训,70名蒙汉双语骨干教师被派往企业、高校挂职锻炼。

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基层观教育。针对蒙语授课学生专门开设双语教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邀请在基层岗位就业创业的蒙古族毕业生先进典型回校交流,为参加各类基层就业项目考录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母语辅导。

四是拓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在开拓市场、联系用人单位时,有侧重的联系民族地区就业单位,并优先推荐少数民族学生。同时,学院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走出去,利用双语优势,主动到用人单位应聘,提高就业率。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基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五是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创业帮扶,2013年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参加了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蒙古语言文化艺术传媒”创业项目在自治区47所高校、1477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优胜奖,获得创业基金1万元,“礼仪公司”创业项目获得优秀奖,获得创业基金5千元。

各位专家,在各级领导及全院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弱势就业群体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也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但作为教育欠发达的边疆地区,与内地高校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专家组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实现我院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五篇:就业工作汇报

就业工作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把提高就业率作为检验地区发展的第一指标和区政府的首要职能,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落实就业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地区稳定。现将有关

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的就业形势

截止2002年底,全区本地登记失业人员17446人,其中新增失业人员5422人,下岗失业人员12024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9964人,大龄人员6942人。就业压力非常大。

造成我区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下岗失业职工队伍庞大;二是大连市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市内三区部分低收入人群陆续迁入我区,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机械增长较快;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失业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使就业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情况

我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容量大的相关产业,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确定了76个重点项目,将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区政府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也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指标,与吸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挂钩。

截止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净增岗位6200多个,从行业构成来看:商贸业占46,服务业占34,制造业占10,其它行业占10;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52。

截止7月底,我区就业总人数133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54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就业2515人,大龄人员就业1320人。

三、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区政府责成区劳动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编,下发全区,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和机关开门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每月向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汇报落实情况,在区报设专栏进行通报,并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截止目前,为500户企业、8462人减免税费金额达149.6万元,为吸纳28名下岗失业人员的5户服务性企业减免税金6.1万元。30余名失业人员已申报小额贷款或有贷款意向,其中8人正在担保公司和银行评估过程中。

四、社区平台建设情况

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我区13个城区街道和7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社区平台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办公场所面积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每个街道4万元的配比资金已全部到位,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等均以区编办和区政府文件予以确定。

五、再就业资金筹集情况

目前,我区已筹集再就业资金630.8万元,并进入专户。此外,本级财政预算列支150万元(不含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注册资本700万元)。1-7月,再就业资金使用277万元,其中21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20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42万元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配比资金。

六、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情况

为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我区建立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面掌握大龄人员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和安置去向等情况,增强就业帮助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无待业社区活动,在全区实行分片包干,实行就业双向承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只要不挑不拣,可全部推荐上岗。区政府已采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加强城建综合执法巡防力量等措施,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个,用于安置大龄人员。1-7月,区财政安排大龄人员就业财政补贴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用于支付工资、5万元用于岗前培训、5万元用于支付服装费等其它费用。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2000年,区财政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51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并与市劳动力市场和辖区内的街道实现联网,形成市、区、街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劳动力市场实行“一站式”办公,并为大龄特困人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每年举办就业洽谈活动10次左右,介绍就业岗位近8000个,成交量达到4000多人。

在再就业培训方面,我区以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为核心,下设13个社区就业培训分校、6个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教学、实习场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先后开设培训专业近30个,年培训8000多人,培训鉴定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75以上。为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区近期又整合社会资源,投资1000多

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两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年培训人员可达到5000人以上。

八、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的有关措施

为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区重点打造六个平台,全方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打造岗位平台,突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打造资金平台,发挥政府

财政对就业的扶持作用。三是打造培训平台,增强职业技能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援助平台,发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帮扶作用。五是打造创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对就业的能动作用。六是打造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机制对就业的配置作用。

今后,我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大大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把提高就业率作为检验地区发展的第一指标和区政府的首要职能,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落实就业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地区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的就业形势

截止2002年底,全区本地登记失业人员17446人,其中新增失业人员5422人,下岗失业人员12024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9964人,大龄人员6942人。就业压力非常大。

造成我区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下岗失业职工队伍庞大;二是大连市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市内三区部分低收入人群陆续迁入我区,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机械增长较快;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失业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使就业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情况

我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容量大的相关产业,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确定了76个重点项目,将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区政府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也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指标,与吸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挂钩。

截止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净增岗位6200多个,从行业构成来看:商贸业占46,服务业占34,制造业占10,其它行业占10;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52。

截止7月底,我区就业总人数133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54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就业2515人,大龄人员就业1320人。

三、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区政府责成区劳动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编,下发全区,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和机关开门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每月向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汇报落实情况,在区报设专栏进行通报,并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截止目前,为500户企业、8462人减免税费金额达149.6万元,为吸纳28名下岗失业人员的5户服务性企业减免税金6.1万元。30余名失业人员已申报小额贷款或有贷款意向,其中8人正在担保公司和银行评估过程中。

四、社区平台建设情况

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我区13个城区街道和7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社区平台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办公场所面积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每个街道4万元的配比资金已全部到位,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等均以区编办和区政府文件予以确定。

五、再就业资金筹集情况

目前,我区已筹集再就业资金630.8万元,并进入专户。此外,本级财政预算列支150万元(不含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注册资本700万元)。1-7月,再就业资金使用277万元,其中21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20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42万元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配比资金。

六、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情况

为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我区建立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面掌握大龄人员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和安置去向等情况,增强就业帮助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无待业社区活动,在全区实行分片包干,实行就业双向承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只要不挑不拣,可全部推荐上岗。区政府已采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加强城建综合执法巡防力量等措施,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个,用于安置大龄人员。1-7月,区财政安排大龄人员就业财政补贴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用于支付工资、5万元用于岗前培训、5万元用于支付服装费等其它费用。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2000年,区财政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51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并与市劳动力市场和辖区内的街道实现联网,形成市、区、街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劳动力市场实行“一站式”办公,并为大龄特困人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每年举办就业洽谈活动10次左右,介绍就业岗位近8000个,成交量达到4000多人。

在再就业培训方面,我区以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为核心,下设13个社区就业培训分校、6个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教学、实习场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先后开设培训专业近30个,年培训8000多人,培训鉴定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75以上。为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区近期又整合社会资源,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两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年培训人员可达到5000人以上。

八、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的有关措施

为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区重点打造六个平台,全方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打造岗位平台,突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打造资金平台,发挥政府财政对就业的扶持作用。三是打造培训平台,增强职业技能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援助平台,发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帮扶作用。五是打造创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对就业的能动作用。六是打造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机制对就业的配置作用。

今后,我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大大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镇统筹就业工作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统筹就业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就业工作汇报

    金州新区前四个月就业工作汇报新区管委会认真落实全市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定岗位和扩大就业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创新举措、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工作......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汇报(模版)

    底庙镇第三季度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汇报 今年,我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两大工程‛,全......

    静观镇统筹城乡集中示范点建设工作汇报(2012.5.10)

    北碚区静观镇统筹城乡集中示范点建设工作汇报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2010‟156号、„2011‟158号文件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静观镇统筹城乡集中示范点工作的决......

    2011年云潭镇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

    真抓实干拓宽渠道把我镇就业工作推上新台阶中共云潭镇党委云潭镇人民政府(2012年1月)我镇位于高州市东部边陲。总面积83.8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和1 个居委会。204条自然村,总人......

    街道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材料

    龙潭街道位于市区东北部三环路外侧,幅员面积37.61k㎡,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村居民4.3万人,辖20个社区。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前,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缓慢,居民生......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汇报5篇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汇报 尊敬的***及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对***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位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按照......

    安宁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汇报

    安宁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汇报 安宁区总面积82.33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辖8个街道,26个城市社区,33个涉农社区。现有各级党组织481个,党员6307名。近年来,该区立足全省全面城市化示范......

    残疾人就业工作汇报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解决残疾人奔小康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