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精简版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现实紧迫性
1、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内需增长的重要源泉
2、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内需增长的重要源泉
安居才能乐业,农民工住房问题不解决,我国的城市化就不会是真正的城市化。因此,农民工住房问题,关乎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成败。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群体。如果能在城市定居,将大大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也有利于城市住房建设和管理。
3、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尤其是,近几年城市房价、房租增长过快,“城中村”等农民工集聚地改造加快,城市边缘不断向远郊区扩展,使得农民工的居住成本、通勤成本快速上升,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农民工最迫切的民生要求,是1亿多农民工、数亿农民工家属的殷切期盼。
4、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健全涵盖农民工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在住房保障上的差距,促进城乡统筹;有利于遏制我国城市“贫民窟”的发展势头,避免出现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促进城市自身的和谐;有利于遏制农民“一家两地,一家两制”的家庭分离趋势,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老龄化问题,促进农村和谐。
1、农民工无法进入城市商品房市场
2、农民工仍游离于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外
二元结构的保障体制仍然把农民工当“外来人口”、“暂住人口”对待,他们没有获得身份转变,不能享受同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障权利。虽然一些城市提出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但限制条件过多,农民工进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门槛过高,还存在着事实上的政府失灵。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主要还是通过血缘、乡缘、业缘和地缘关系解决。由这些关系所导致的居住方式会逐渐造成一种低收入人群根据工作或亲缘关系的人为集中,也就产生了诸如“城中村”等现象,形成了新的城市二元结构。
3、现行用地政策制约了农民工集体宿舍的建设
利用出让工业用地兴建农民工宿舍与现行工业用地政策相冲突,利用城乡结合部农民集体土地兴建农民工宿舍与现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相冲突,利用破产或倒闭企业的闲置厂房改造或修建农民工宿舍与现行土地收购储备政策相冲突。
4、地方的政策探索也需进一步完善
如农民工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不确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保障性住房普遍缺失,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缺乏细则,针对农民工的住房金融服务几乎是空白。
1、基本原则
一要顺应城市化趋势,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住房保障不仅应满足现阶段进城农民工家庭在城市居住需要,还要为最终给予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保障待遇、向市民化阶段发展作铺垫。二要尊重农民工意愿,符合农民工流动趋势。在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具体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作息时间、地域分布特点以及经济承受能力,避免不切实际的建设造成住房闲置。结合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合理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住房政策。三要与现行的国家住房政策体系有效衔接。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也不能搞“特殊”,要纳入城市住房政策体系通盘考虑,与市场化保障方式同步进行,以降低今后制度转换的成本.四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要落实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应以市场化运作为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五要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逐步解决。流动人口住房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城乡二元分割,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的提高逐步解决。
调查表明,农民工最愿意接受的住房支持方式有三个:单位提供住房补贴,政府提供低廉租金房,政府给予政策由单位建造住房。但不同群体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的期望方式有较大差别:低收入农民工倾向政府修建低廉租金房,政府给予政策、由用工单位建造宿舍;而高收入农民工更愿意通过市场自行解决,希望单位提供住房补贴,政府给予财税和金融支持,提高支付能力。
加快建立起“以低端市场租赁房为重点,以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为补充”的农民工住房供应体系
据农民工购房意愿和购房能力的差异,可以将在城市常住的农民工划分为三类,并在统一的政策框架内,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实施不同的政策措施:
第一类是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都很强的农民工,应提高支付能力,取消购房限制,鼓励购房。这类农民工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好多是举家外出,收入较高而且比较稳定,具有较强的购房能力,在务工城市购房的意愿强烈。应将这部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政策范围,提供住房公积金贷款,落实好企业的住房补贴制度,允许购买经济适用房。
第二类是市民化意愿较强但市民化能力较弱的农民工,应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这类农民工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想在务工城市拥有住房或在离家乡较近的城镇购房,但收入较低、购房能力弱。这部分农民工,应纳入务工地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范围。规范和发展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租赁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政策,鼓励部分人在家乡城镇购房。
第三类是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都很弱的农民工,主要依靠农民工公寓、集体宿舍来解决居住问题。这类农民工流动性较大,收入低,购房能力、租房能力都很弱,主要是想在务工城市有个适宜的住所。对于这部分农民工,应要求用工单位积极为其提供集体宿舍,完善各项设施,提高居住质量。在农民工集中的地区,可比照廉租房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经济租用房,以更低的价格向农民工出租。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取向
未来的政策取向,重点是建立一个体系,规范一个市场,完善六项制度。
1、建立“农民工经济租用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2、规范农民工住房租赁市场
3、健全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
4、逐步建立适宜的农民工
住房补贴制度
5、完善财税支持制度
6、完善金融服务制度
7、完善土地供应制度
8、完善规划保障制度
第二篇: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于2010年7月20号至2010年7月23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的一些家庭(该镇有许多外出务工的人员)。此次调查共走访14户家庭,完成调查问卷8份。
此次调查虽然完成的问卷很少,调查范围也很窄,但得出的数据还是集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当然这些现象和问题仅仅只能反映该镇或是该村的情况。在此我以我的调查所得为材料,将我得到的数据反映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我了解的8个对象其中30岁以下(不含30岁)2名,30岁(含30岁)至60岁(含60岁)5名,60岁以上(不含60岁)1名。8人中7人已婚,仅一人未婚(年龄28岁)。8人中仅一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而且仅为初级,8人中仅有一人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此人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者),其他均为初中及初中以下。8人中4人从事建筑行业,2人从事运输业,1人从事餐饮,1人从事居民服务业,所在单位均为私营企业。8人中5人工作地点为武汉,2人本地,1人在外省就业。8人中7人年收入在10000元至20000元之间,1人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8人中6人名下有承包责任田,2人没有承包责任田(年龄30岁以下)。
二、住房基本情况
8人中6人为租赁房屋(均为合租),2人为企业的集体宿舍,租赁房屋面积均不足100平方米,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均不足10平方米。租赁房屋的地点,城中村私房的为4人,城乡结合部的为2人。居住房屋的通风采光条件一般,公共卫生很差,没有公共垃圾箱或有垃圾箱却无人清理。居住房屋都有彩电,而其他电器则或有或无。
三、住房意愿情况 住房倾向方面,7人选择了个人或家庭租房,1人选择了工棚(雇主硬性要求)。关于选择个人或家庭租房的原因,选择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便于随着工作的改变而搬家的居多。对于如何处理农村家里的住房,4人选择出租,3人选择卖掉。对于将来打算在何处定居,5人选择了回农村老家,3人选择了目前城市。
这次调查我只走访了14户家庭,但给我的感触是很多的。用某某的话说就是农民真穷,农村真苦,农业真危险。就拿一个普通的六口(夫妻二人,两个孩子及两位老人)之家来说,两位老人到了60、70岁了还要为生活而奔波,老爷爷到工地去看东西一个月600元至700元的工资要供两老的生活开销,为了节约开支老奶奶还自己种着菜,而夫妻两人一个月加起来2000元到3000元的工资要供自己及孩子的开销,基本无法补贴老人,逢年过节赶情答礼,生活就更拮据了,有时不得不举债过日。现在物价在不停地涨,工作又是临时的,生活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是度日如年。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跳出农门,不要走他们的老路。每每听到类似的诉说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一是为他们的艰辛生活表示同情,二是为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三是因自己的爱莫能助黯然神伤。幸好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还有低保的实行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补贴范围及力度仍有待提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他们最后的保障,而如今许多不法的开发商打着新农村建设的牌子征用农民的土地,使他们成为了无地的农民。以前产粮的高产田变成了小区或是工厂。老人们忧心忡忡地说,这样下去以后哪来饭吃。他们的话使我也不禁思考,是啊,都变成了小区和工厂以后吃什么了?但愿老人们的忧虑不要成为现实,我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人多田少,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如今许多工厂对职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像我调查的8个人他们就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进不了待遇好的企业,只能到建筑工地上打短工,或餐饮运输企业,工资不高而且经常担心被辞退,心里压力很大。由于收入有限,加之单位不提供住宿,他们不得不租房,而且是许多人合租以降低成本。房子本来就小,还要放很多东西,像行李、工具之类,这样房子就更小了。对于他们来说能单独租房就很不错了,从来不奢求在当地买房,当然这是对于那些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的,而年轻人有冲劲,向往好的生活渴望融入所在城市成为城里人拥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事业。在谈到未来时中年人和老年人则是安于天命,没有过多计划,只想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就行了;年轻人则希望租个店面自己当老板做生意,以后在城里买房。在调查过程中许多人告诫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令我非常感激,谢谢他们的良好祝愿。
这次调查让我获益匪浅,真心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第三篇:大学生之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正以坚决的态度,出重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大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让人们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二)怎样控制房价上涨,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
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方面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形成政府保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
一、“重药”降“虚火” 坚定不移控房价
房地产市场是城镇住房供应的主渠道,加强市场调控、使房价保持在合理价位,是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迫切需要。目前,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增需求强劲,城镇居民的改善性需求不断加大,投机投资性需求仍在伺机而动,再加上房地产市场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稳控房价还面临较大压力,调控效果还有待巩固和加强。因此,必须施“重药”降“虚火”,坚定不移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把调控进行到底。目前最关键的,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好“新国八条”精神,努力巩固和扩大前一时期调控的成果,努力实现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和价格基本合理的目标。
1、货币“闸门”要收紧。由于前两年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足,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价高涨。2011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截至7月上旬,央行已连续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应继续灵活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改善房价稳定的货币条件。
2、投机投资要“退烧”。随着人们财富的增加,投资需求日益旺盛,但投资渠道偏少,在房价持续走高的预期推动下,很多人加入“炒房大军”,成为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稳房价就必须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继续强化差别化信贷政策,严格执行二套住房首付比例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要求,提高二套房贷款门槛。调整税收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其销售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增加交易成本。还应从严执行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压缩投机投资空间,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3、有效供给要增加。供需矛盾突出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对不合理需求做“减法”的同时,还应在供给上做“加法”。应努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投放,保证住房建设进度。完善土地出让方式,推广“限房价、竞地价”方式,改变单纯的“价高者得”,防止地价助推房价。
4、市场监管要强化。一些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散布虚假信息、捂盘惜售、哄抬房价,坑害购房者。应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和监测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稳定市场预期。
二、保障更给力 安居梦圆“暖心巢” “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今后5年,我国将新建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3600万套,覆盖面将提高到20%左右。按照一家三口计算,意味着将解决1亿多人的住房问题。2011年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比2010年增加72%,截至6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新开工超过500万套,超过全年目标任务的50%。眼下,各地正按照中央部署,坚决打好住房保障这场“硬仗”。
1、保土地供应。“万丈高楼平地起”,建房首先要有地。近年来,各地在保障房土地供应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广东首创保障房用地单独储备制度;北京通过划拨和商品房配建等方式,2010年供应保障房用地超过住宅用地供应量的一半。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切实落实保障房建设土地供应政策,对保障房用地应实行划拨等多种方式,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进行单列,做到应保尽保,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2、保资金到位。大手笔的保障房建设,离不开大手笔的资金投入。完成2011年保障房建设任务,需要1.3万亿—1.4万亿元投资。中央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2010年增长34.7%。地方政府也应 1 加大支持力度,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确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不低于10%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房建设。同时,探索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3、保分配公平。这是安居工程的“生命线”。如果该保障的“落了空”,不该保障的“搭便车”,就会事与愿违,甚至造成新的不公和社会矛盾。必须从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退出执行等方面制定一整套制度,实行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全过程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做好人口、住户、房屋、收入、就业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掌握基本情况,严防不符合条件的家庭混进来,让符合条件的家庭真正受益。
三、政策重落实 地方政府须尽责
中央明确提出,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各地应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稳控房价、加大住房保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1、认识到位。工作到位,首先是思想认识到位。应充分认识到,高房价不仅加重了当地群众的住房负担,影响当地民生的改善,而且不利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应清醒地看到,对稳控房价、加快住房保障,百姓翘首以待,全社会高度关注,丝毫不能放松、不能懈怠。应真正把解决住房问题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来看,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来抓,牢固树立抓不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房建设就是失职的思想,切实高度重视、负起责任。
2、明确任务。对于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中央都提出了十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特别是提出了许多硬指标、硬任务。比如,“新国八条”要求各地第一季度公布房价控制目标,要求2011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不得少于前两年年均实际供应量;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了各地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和进度;等等。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和措施,明确保障房建设的计划和进度,并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3、狠抓落实。解决住房问题,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更不能“纸上谈兵”。要把确定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抓到底,毫不放松。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严格执行“新国八条”的规定,从严把握和执行房价控制目标,从严执行信贷、税收、住房限购政策,尽早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兑现对社会的承诺。对住房保障,应按照中央确定的任务,确保2011年11月底以前全年任务全部开工,主体结构完工的要占到1/3以上,让困难群众早得实惠。针对资金问题和一些地方出现的建筑质量问题,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在设计、建材、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建筑质量不打折扣。
4、严格问责。责任是压力,也是动力。考核问责是确保完成任务的重要抓手。必须强化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对地方负责人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省级人民政府也应建立健全对辖区内城市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
四、观念需转变 量力而行谋安居
就家庭和个人来讲,应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放大住房预期。特别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不应过早把自己“拴”在房子上,“先租后买、先小后大”未尝不是好选择。
理性消费,不仅需要居民转变观念,更需要国家创造良好环境。应通过加强市场调控,使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预期,避免造成群众心理恐慌。加大公租房供应量、扩大覆盖面,为刚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价格较低、可以长期租住的房子。还应规范、发展租赁市场,让人们有更多稳定、价格合理的房子可租。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和《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将加强对出租房、中介机构和中介人员的管理。此外,还应加强舆论引导,防止虚假信息误导群众。
中国住房问题之我见
伴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社会主义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然而伴随 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住房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城市住房困难,房价不断上涨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解决住房问题仍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
一、中国住房问题形成的原因
1、中国城市住房短缺
中国城市住房短缺问题主要是由于国家投入的不足、低租金政策和住房建筑标准的提升造 成的,而这些政策和制度安排是“生产第一,生活条件在后”的发展战略和“住房是社会主义 国家中一种不寻求经济回报的社会福利供给”的执政理念的直接产物。同时现今的现状还有就 是城市土地供应的不足,土地不能放开供给,这就直接导致了住房的短缺。
2、城市住房不平等
中国政府的早期成就之一就是使不同类型的城市居民在住房分配中达到较大的平等。但是 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住房不平等模式逐渐产生了。其中城市住房不平等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在有限的住房投资情况下,大多数资金又都是投到国有企业 管理下的住房,这种依据中国城市中的三种住房所有权类型而形成的住房投资分配的不平等是
3、房价居高不下 ①供求关系的影响
在房地产市场上,供求关系仍然是影响房价的关键性因素。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土地资源 的稀缺性决定了国家供应房屋建设用地逐年减少,这与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呈负相关。即城市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住房需求往往超过土地的有效供给。这供给量不足客观上导致了房价 的高涨。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而这种潜在需求可在 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需求。这种潜在需求仅仅是一种住房需要,只有当消费者在各种可能 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该商品时才是一种有效的需求。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的收人 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不断地加强。因此,这种主观欲望与客 观条件的结合,必然导致住房需求的膨胀,进而出现“卖方市场”,这样,房价的上涨也就顺 理成章了。
②国家宏观政策的缺陷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严格控制土地供应、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房地产税改 革、国八条、禁止期房转让、房贷利率上调、国六条等。这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在对我国形成 统一、有序的房地产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在房地产牛市面前,多少有点显 得苍白无力。“招、拍、挂”土地出让政策影响土地出让价格上涨,另外“国八条”中把“稳 定房价”提高到了政治高度,对于“稳定房价”而言,笔者认为,政府在对待房价的态度上不 够坚决,尤其是对有些地方政府而言,有意推高房价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推高房价的间接后 果是推高地价,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政府的力度还不足,特别是对中 低收人阶层的扶持还不够。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房价的上涨。
二、中国住房问题的解决措施
1、解决住房短缺的措施
破解这一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挖掘土地的潜力。笔者以为这个潜力是存在的,这就是长期 被人忽视的农村宅基地问题。农村宅基地是我国乡村政府批给农民的住宅用地,这本来是农民 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目前农村的宅基地却存在分散、占地过大的缺陷。一方面是城 市土地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是农村宅基地存在绝大的浪费,笔者以为可以采取市场手段进行土 地置换,具体地说就是减少一块农村宅基地,增加一块城市土地用地,这样就可以在不减少土 地的情况下实现城市用地敞开供给。
土地置换方式的操作路有三:第一,由购房者自主成立住房合作社,到农村购宅基地,由 民政部门监管,在给予农民高额补偿并使宅基地达到复耕条件后,每取消一块农村宅基地相应 地增加同等面积的城市住房用地;得到土地后,合作社采取招标方式委托房产建筑商(不是开发 商)建造,房屋建成后根据协议在合作社成员中分配;第二,由开发商出面,按照建设新农村的 思路,用为农民建造集中居住的农业新村的方式换取差额的土地“指标”,然后在政府监督下 用这个指标换取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楼盘;第三,由地方政府直接出面,组成专业公司,按照
规划,利用银行贷款首先建设农业新村,获得用地指标,然后将该指标用挂牌出让方式卖给开 发商,所得款项一部分用来归还银行贷款。
2、解决住房不平等的措施
破解这一难题最好的方法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在政策上为住房平等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本上应当加快发展经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需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 给,对低收入家庭进一步实施廉租住房制度。解决社会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是政府的责任.不 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市场来完成。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依靠自身的力量,借助自身 的资源,解决社会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廉租住房制度可以说是政府的一项福利政策,是
政府资助和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条件的政策.不能站在市场角度去衡量,而是应当根据国家的财力、社会的力量和中低收入者的数量.依照统一标准去实施。廉租房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和补贴手段两者结合。因为廉租房用以租用.没有产权,应该对廉租房免去士地成本。
3、控制房价的措施
控制房价应该从房地产整个产业链来控制,房地产价格的成本包括土地价格,建安费用、管理费用、销售推广费用、财务费用等。近几年来。土地价格至少翻一番,个别地区翻了两番. 而房价仅涨了60%。可见,房价涨幅还远远赶不上地价。因此控制房价的关键在于控制土地价 格的上涨。要抑制房子价格,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增加土地供 应量,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地供给能从源头上控制房地产开发速度和数量。因此,要加快建 立一个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依法打击炒买、炒卖土地、哄抬土地价 格的不良行为,以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其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把“降低 房价上升到政治高度,而不是“稳定房价”。此外还要完善廉租房制度,首先应该把廉租房补 贴支出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提供稳定的租金来源,其次,廉租房的承租人收入水平提升到一定 程度后,政府应当收回该廉租房,转租给其他符合条件的家庭。
二、什么是钓鱼岛争端的最终解决方案?
钓鱼岛要么100%属于中国,要么100%属于日本,“拖字诀”是无法导致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自动出现的,需要考虑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向,而是等待解决问题的时机,而中国防止钓鱼岛局势失控的关键显然是提高日本和中国爆发冲突的风险,即增大对日本的战略威慑能力
尽管中日两国围绕着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争执似乎已经暂时告别了白热化阶段,然而除非海平面上升把这片小岛彻底淹没让两国争无可争,或者两个国家的15亿人民突然罹患不可治愈的失忆症,忘记了地图上还有这么个地方,否则这个问题肯定会一直存在下去,这是由钓鱼岛冲突的本质所决定的。
钓鱼岛问题不是中日之间唯一存在的分歧,但很可能是唯一一个双方立场不存在调和空间的矛盾。钓鱼岛作为同时远离中国大陆和日本本土的一片小群岛,在主权归属上根本不存在任何非零和的中间方案,在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政治基本行为体的时代,钓鱼岛要么100%属于中国,要么100%属于日本,这一点注定了钓鱼岛问题迟早要以某一方放弃原有立场为最终解决办法,“拖字诀”是无法导致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自动出现的,人类的外交智慧还没发达到这一地步。
这意味着中日两国围绕着钓鱼岛考虑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不是考虑解决问题的方向,而是等待解决问题的时机,即什么时候采取行动会以最小代价获得钓鱼岛的无争议的法律地位。这就给中日关系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能够保证炸弹不爆炸的保险装置只有一个,就是两国对冲突后果所作的成本-收益计量。如果双方都认为在钓鱼岛问题上逼迫对方放弃立场的己方实际成本和风险成本高于获得岛屿的收益,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就基本上可以排除。钓鱼岛问题在中日关系当中所占据的位置是症结还是枝节,其实是由这一计量的结果所决定的。计量的公式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需要考虑的己方成本参数可能包括:和对方爆发冲突必然导致的贸易损失、以及冲突可能失败的风险。而收益则可能包括:获得岛屿控制权的 4 资源和经济收益、凝聚民众巩固政权的政治收益、提高国家形象在国际和区域范围内树立大国威信的外交收益等等。
中国如果打算针对日本的钓鱼岛企图采取预防性外交的话,其着力点只能放在上述五个中的一个,即通过降低日本的可能收益、提高日本的可能风险来迫使日本放弃或者推迟在钓鱼岛问题上再度发难。降低日本收益的努力基本上是无法计量甚至是无法感知的——中国怎么可能说服日本人对丢掉钓鱼岛处之泰然?就像日本人不可能指望中国默许日本在钓鱼岛水域为所欲为一样。别人无法让我们心甘情愿接受的事情,我们也不太可能让别人对之心悦诚服。
因而中国防止钓鱼岛局势失控的关键显然是提高日本和中国爆发冲突的风险,即增大对日本的战略威慑能力,包括经济威慑能力和军事威慑能力。其实日本也是这么打算的,这就是日本不断强化日美同盟拉大旗扯虎皮的原因。就此而言,可以预计,中日未来互动过程中,威慑战略将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而威慑策略的最大风险在于,行为体永远不会知道威慑目标会做出怎样的心理反应
三、[转载] 中国应对现在钓鱼岛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曝光
一、我国立即将海军的一些将退役小型舰艇,换一个标志叫成海警,并搞搞成军队与公安共管,就完全可称为海警来在搞现在的海上执法,并且以后的经费也划归政府非军费的行政开支,这样说起来我国这还是在进行裁军呢?并且为了应对东海与南海危机,甚至可将所有近海防御你的护卫舰以下小型舰艇,全年都改换招牌在理论上划归海警编制,这样我国海警就具有足够兵力,应付现在的海上危机。活人为什么要被现在的编制困住?缩手缩脚!这些军舰虽然改变为海警,但仅仅是改挂了要一个非军队的牌子,其在行政上仍然完全可继续接受军委间接领导。所以在发生战争时并不影响他们配合军队作战。
二、由民间(官方实际上暗地承诺支持)发动搞大量的二岸三地民船与渔船,到钓鱼岛海域维权,这次香港不是有人要这样做吗?完全可指使国内大量人员与船只也同时参与,但官方则在公开的报道中不断呼吁人民克制,并通告不准国内人员参与并出海(但其实并不真正干涉),照成将来冲突发生时与国家无关的假象。
三、我国的两岸三地人员,似乎全都是静悄悄的出海在指定地点会齐后,大编队的向钓鱼岛进发,在编队即将到达钓鱼岛的时候,我国政府似乎发现了这样的情况,立即向日本政府通报情况,同时向全世界广播,并要求出海同胞与日本政府都保持克制,并要求日本政府保证我方人员安全,与此同时派出改制海警的小型舰艇到可干预的区域,随时准备在日本动武后对日方舰艇进行干预。
四、在这样情况下,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舰艇。将很难进行粗暴执法,而我国政府则派出海警人员会同日方人员一起到我维权编队内,试图说服我方人员撤离,可我国民间的维权组织却并不撤离,而是坚持要日本承认我钓鱼岛主权,与此同时又有大量预先约好我国渔船、民船,不断涌入发生冲突海域,并且绝不撤离,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僵持局面,并且一直持续数天不能解决。这时我国就可通过外交部与日谈判,做出双方都不驻军与脱离接触,使钓鱼岛海域非军事化的决定。这样其实我国就迈出了收回钓鱼岛的第一步了,五、如果情况不是如此,日本人居然强硬开枪撞船,照成我方人员伤亡,我方海警部队可立即开枪自卫,将日本保安厅舰艇消灭,然后公开宣布为了防止进一步冲突,我方舰艇暂时撤离冲突水域,要求日本与我合理谈判解决钓鱼岛争端。这样在理想情况下,会形成一种双方随后将钓鱼岛争端真正暂时搁置的现象,只要出现在这样情况,我国随后,就可通过不断民间活动,最终将钓鱼岛收回了。
六、如果在我国海警部队进入的同时,日本也调大量保安厅或自卫队支援,则我军就干脆通过民间的维权船引起冲突,然后动用军力将将在现场的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干掉算了。然后也同样是公开宣布为了防止进一步冲突,我方舰艇暂时撤离冲突水域,要求日本与我合理谈判解决钓鱼岛争端。
七、如在发生军事冲突与我国撤军后,日本又派出舰艇侵占钓鱼岛,则我方就再次组织民间保钓船去引发冲突。然后完全军事收复。然后干脆驻军占领算了。原因吗也很好找,虽然我国希望防止冲突主动才撤军,但日本一直不断挑起事端,残害我人民,这样我们就只好完全收回主权了。
四、钓鱼岛问题的终端解决方案 但不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是站在官方的“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的。正是在此问题上的对立,才多次出现在该海域的纠纷,可以预见的是,归属问题不解决,类似的纠纷会一直困扰着两国的政府和民众。在领土问题上,双方的政治家都不愿意背负卖国的罪名,所以双方协商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但小平说的“现在我们的智慧不够,留给后人”的方式,只会对实际拥有钓鱼岛控制权的日本有利
彻底解决纠纷的途径不外有两种:战争的方式与和平的方式。
先来说说战争的方式。这是左派积极要求的,踏平东京,杀绝小日本。问题是只能意淫、过过嘴瘾而已。一旦双方非得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的话,对两国来说都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正常的经济建设基本都要停止,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损失要比日本更加惨重。军事上中国因为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核威慑已经不存在,而日本有《日美安保条约》的保护,美国将界入中日争端,这对中方十分不利,况且二战时期日本就拥有赤城、加贺、飞龙等十几艘航空母舰,敢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海军叫板,现在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制造出自己的航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双方开战,对两国、对世界都是一场灾难,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和平的方式又可以分为双方协商和诉讼,在此之前,中日两国政府就是采取的协商方式,包括春晓油田的合作开发(韩寒语:领导和来犯者还在欢快的谈一笔大生意),但这种方式已经被证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么要根本解决钓鱼岛问题,可行的、各方都能接受的,就是将此争端提交海牙国际法庭,由法庭作出裁决。我们一直强调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是无可争辩的,那就拿出证据,在法庭上让小日本心服口服,让世界无话可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目标就是溶入世界,成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不论是加入世贸、还是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都是严格遵守了各国认可的游戏规则,也就是国际法则。那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也应该遵守国际规则。
如果胜诉,当然没说的,名正言顺收回钓鱼岛,行使主权。小日本不服,可以联合国安理会的名义讨伐之,出师有名、美国也只能袖手旁观了。如果证据不足,败诉了,那就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告诉自己的渔民,那不是我们的。否则老百姓被人抓起来了,损失造成了,再抗议又有什么用呢?
五钓鱼岛问题解决方案之我见
1、钓鱼岛问题的实质
钓鱼岛不仅仅几个小岛的问题、是东海的控制权问题,钓鱼岛问题非常复杂。
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钓鱼岛周围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长期以来,我国台湾等地渔民经常到这里从事捕捞活动,年可捕量高达15万吨。
钓鱼岛具有战略意义,是中国走向海洋,克制美国封锁,突破美国包围,完成祖国统一的关键。钓鱼岛关系着中国、美国、日本、台湾多个国家及地区。关系着国共两党,关系着中国的未来。
2、钓鱼岛问题没必要操之过急。
钓鱼岛问题不能操之过急、要慎重。也没必要操之过急。东海资源的争夺主要是中国和日本。东海油气田目前开采的不多,很多都是中日合作开采,没有被大量掠夺。中国现在的问题应该主要放在南海上,南海油气被大量掠夺,是当务之急,中国在南海也有优势,应重点解决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很复杂,需要发展实力也需要谨慎解决
3、与其他国家不同没必要和他们对比
竹岛只是日韩领土问题,北方二岛问题也只是日俄领土问题。他们强硬没有顾虑,没有问题。中日经济是相互依存的,尽管日本与中国无法对抗,两国冲突对中日两国都没有好处,对于经济快速增长和不稳定的中国是不利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4、夺取钓鱼岛之我见
中国当前应该快速发展海军和海洋科学,为夺取钓鱼岛做准备,事实也正在这样做。夺取钓鱼岛并 不在攻而是在守,即使现在中国能攻占钓鱼岛,也不能阻止美日军机,舰艇控制钓鱼岛海域,也不能有效利用开发东海资源,还是会被赶回来,还是白费力气。
台湾问题,和台湾发展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彼此相互了解,相互包容,使两岸关系更紧密,同一个民族一个中国认同感很重要。不求他帮上什么忙,但愿它别拖后腿,帮助美日对抗大陆半岛问题,确保半岛别闹事,朝韩关系也很重要。
中国应该派渔政船去钓鱼岛巡航,由一艘到两艘到十几艘。渐渐渔政船变成海警,在变成军舰、军机并且常态化,全天候化。将海域控制权一点点夺取过来。这个过程是伴随着中国海军和海洋科学的发展的。把日本逼出东海。那时中国国力渐强,日本国力渐弱,让他无力反抗,只能接受,让日本完全臣服于中国,之后历史怎么写,教科书怎么教,右翼思想怎么处理,就很容易了。没必要屠杀东京也没必要核爆日本。总之还是那句话,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和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建议:1,中国政府应果断派出武装力量和海监力量登上钓鱼岛,拔除日本设置的各种标志。建立军事海事驻防,驻军,长期海陆空三防合一守护国土,就像现在日本对钓鱼岛做的一样。2,将钓鱼岛问题提上国家大事议程,立即成立中国周边领海岛屿问题解决办公室,专门处理这些岛屿问题----南海诸岛,黄岩岛,钓鱼岛,台湾岛等
其中钓鱼岛和台湾岛成立特别小组解决,成员机构联合国防外交中央所有部门。
3,就钓鱼岛问题,成立国际谈判小组,长期不懈向国际申请重审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要求公平正义法制的角度全权回归中国,日本人力物力撤回他自己的国土。取得国际认可后,中国在钓鱼岛驻军,建港口灯塔,派巡航军舰和飞机长期执勤,守土有责!
4,在我国钓鱼岛附近领海派巡航军舰和飞机等军事力量,保护我国保钓人士船只和生命安全,驱逐日本右翼势力和妄想登岛的所有日本人,日本首脑要登岛必须和中国国家领导人协商申请取得同意。而不是像他在就在自己领土似的先干什么干什么!5,看清楚钓鱼岛归属,势必影响台湾的回归,所以一定配合保护好港澳台的保钓人士和船只,还有台湾渔民渔船的安全,让他们争强回归的信心和愿望,使他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可以考虑台湾回归后,把钓鱼岛的经济开发权力交给台湾。
第四篇: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分析
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分析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070304060 付艳
【摘 要】:本文描述了农民工城市住房人均面积小,住房设施简陋,环境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等现状,指出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存在将会产生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以至于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应尽快建立廉租房制度,鼓励或者督促用工单位为农民工提供集体宿舍,加大发展经济适应房,容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关键词】:农民工;住房问题;房价高;收入低 住房保障
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我们首先应该确立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保证农民工的基本住房条件,是维护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是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一、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所谓城市化,狭义地看,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提高城市化率,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低于世界2000年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周边印度等经济不发达国家。因此,“十一五”规划把提高我国的城市化率作为“十一五”期间乃至近二十年一个重要奋斗目标。
根据卡尔·博兰尼的嵌入观点来看,城市化应是农民工在城市的一种社会融合,是经济活动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相互嵌入。而目前农民工尽管已经加入到城市的劳动分工,承担着城市专业分工的一些重要功能,但是并没有自然地整合到城市社会中去,他们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无法做到与城市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实现有效的衔接,特别是目前城市住房价格与农民工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恶劣的居住条件严重阻碍了他们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成为制约农民工迁移的瓶颈。因此,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应当维护农民工的最基本的生存权,解决其居住问题,化推力为拉力。
(二)实施工业化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9900万农民工,他们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在城市一般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生产第一线的劳动,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使他们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活跃了劳动力市场,同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短缺矛盾,对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工游离于城乡之间、游离于不同城市之间的亦工亦农的角色难以适应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对技术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要求。只有当他们真正落根城市,工业化的发展才处于有保障之下,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城市扩张、工业扩张的新一轮发展中,关注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就是稳定劳动者的队伍,是工业长久和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社会要和谐,首先必须要有人民的安定。民为国之本。住房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消费需求,理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谐安居”是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去 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之间的和谐,使城乡阶层都享有平等的居住权,都能从改革发展中受益。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城乡之间的和谐。使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良性互动,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被打破。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农民工居住现状分析
(一)居住面积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齐全
目前农民工的住房解决主要有三种方式:租房、单位宿舍和工棚。据对宁波市农民工住房种类及人均面积的调查,得出: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多年维持在不足4平方米的水准。和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迅速增长相比,目前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比1980年的城镇人均3.9平方米还要低。另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有29.19%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居住面积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齐全,生活质量低下,是目前我国农民工居住的基本现状,和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相比较,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因此,当前最迫切的事情是为农民工提供具备基本人居条件的住所,能充分考虑农民工的作息规律、居住模式、居住习惯、地域分布等特点以及经济承受能力,以改善目前农民工的居住状况。
(二)房价高,收入低,住房保障缺乏
目前我国城市住房价位居高不下,一般的城市居民在没有住房保障制度的情况下,都难以实现购房愿望。而对于绝大多数低收入的农民工,更是不敢奢望能在城市购买或租住配套较好的住房。农民工的低收入决定他们无力购买普通商品房,也无力承受过高的房屋租金。目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以及城乡二元住房结构的影响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群体作为整体被排斥在中国城市住房体系以外。尽管也有部分农民工可以享受所在企业或单位的住房保障,但这一般都与工作岗位有关,他们这些人所享受的住房保障与城市户籍人口相比,水平低,幅度小。
三、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建议
(一)增加农民工收入,增强农民工的城市住房消费能力
1.严格执行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逐渐提高农民工收入中的住房消费比例
对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城市居民就业应一视同仁,切实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政府应制定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严格执行,保证农民工的最低生活水平。同时政府应在适当的政策引导下,如退税、抵扣等,引导用工单位为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状况做出努力,政府可以要求用工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工资中,包含住房补贴,并逐渐提高农民工收入中的住房消费比例。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旧时有发生,因此城市政府应当认真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要求用工单位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为农民工的住房消费提供资金保障。
2.改革现有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农村住房产权流转,增加农民工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上升,不少农民把大半辈子的积蓄都投资在住房建设上,而向城市迁移,住房处置由于受现行法律、政策的限制以及农村住房市场的缺失,存在很大难度。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改革现有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其次启动农村住房产权流转市场,推进农村住房产权流转,增强农村住房变现能力,以提高农民工的城市住房消费能力。
(二)建设和提供符合农民工实际需要的城市住房
1.加强农民工城市住房管理,提供符合农民工需要的城市住房
(1)加强农民工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管理
目前我国农民工租赁的住房主要是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的住房,由于住房的性质主要为私有,因此管理上还处于比较混乱或无人监管的阶段,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全,居住面积狭小,难以符合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因此政府应根据该类租赁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农民工的城市住房市场进行统一管理,首先可以从市场准入的角度来进行,对社会出租房屋、农民出租自建房屋都要制定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标准,只有符合标准的住房才能进入农民工住房租赁市场。其次建立专门的农民工住房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一方面对农民工住房的市场准入进行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农民工住房管理信息系统,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住房租赁服务,使农民工可以低成本的获取符合租赁要求的住房。(2)加强农民工集体宿舍和建筑工棚的建设管理
对于企事业单位建设的集体宿舍和建筑工棚要求符合农民工城市住房居住标准,必须满足基本的设施条件才能投入使用。对于新建的集体宿舍还要注意房型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农民工目前的居住情况,以小户型和小面积为主。同时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如:土地的优惠、税费的优惠等,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自建员工宿舍。
2.加快农民工城市住房建设,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房源缺乏问题
一方面在城郊结合部,可以通过村集体组织集资修建住房,解决部分房源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结合部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的土地被征用,通常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偿金。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将农民获得的补偿金集中起来通过与政府合作,投资建设农民工住房,不但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也能较好地为失地农民创造财富。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多方面聚集财力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可以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的慈善捐赠,解决农民工住房建设资金。也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农民工住房。
但应注意的是,农民工住房建设用地选址,要从有利生产经营和方便生活角度出发,房型设计要以经济适用为原则,以小户型为主,避免出现建而不住的现象的出现。
(三)积极创造条件,将农民工逐渐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目前我国城市因为财力和政策方面的影响,还无法做到将所有的农民工都纳入住房保障范畴,但是可以有选择性的将部分人纳入此范围之内。例如可以将在城镇连续工作3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涵盖进去。
1.逐渐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政策范围
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政策范围,体现了公平对待的原则。政府应拓宽住房公积金的缴交面,规定所有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要按照法规规定,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重点推进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于农民工只要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定时间以上,应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缴交的标准也可以适当降低。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说,由于收入低,对未来的预期不高,因此在城市购房的可能性很小,对于这部分群体,若缴交了公积金,政府应允许其可以采取公积金或公积金贷款支付房租,以改善其居住条件。
2.逐渐建立农民工廉租住房制度
国发[1998]23号文件提出“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在实践中,我国已面向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推行了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贴息贷款及住房基金等形式在内的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但保障对象仅限于具有城镇户口的居民。对于农民工,只能望房兴叹。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都先后提出了要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相关社会问题。住房作为基本生存资料,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因此,作者认为,对于那些不能通过市场及用工单位解决住房问题的农民工,且收入在一定数额之下的,连续在城市工作一定年限以上的农民工,可以纳入廉租房的供应对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住房问题。
3.逐渐将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政策范围 我们所提出的城市化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让更多的农民工在城市安居,实现农民工向城市的迁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要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将在城市居住时间满3年的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供应范围;市县政府每年要提供经济适用房总量的10%用于解决农民工住房。笔者认为,将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政策范围,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例如,对于那些在短期无力购买又不具备享受廉租住房条件的困难家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经济适用住房中划出一定比例住房作为经济租赁房,承租户可先按成本租金支付一定年限后,再按承租当年经济适用房价格购买。逐渐将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政策范围,是实现农民工向城市迁移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分析及心得体会
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0802班 马艳玲
摘要:这次调查问卷活动是针对农民工朋友展开,是为了了解农民工朋友的住房状况和住房愿景,其中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将作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重要的基础信息,以最终能够尽多地为农民工朋友带去福利与、便利与关怀。我于7、8月中的几天时间向自家附近的亲友们调查了八份问卷,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内蒙古包头市。
关键词:农民工 住房问题 住房愿景
本次我调查的八份问卷中,农民工朋友男女分别是三人与五人,年龄分布在30至50岁之间,家乡都是内蒙古自治区且包头市的占一半,他们的出生地都是在农村;文化程度上,女性中有三位是小学或小学为毕业水平,另外两位分别是初中和大专,男性中两位是初中,另外一位是高中水平;他们中只有一位就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且是初级的。由此可见,在我所调查的小范围内,农民工朋友大都出生在农村,且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都不高,尤其是女性,可能只是小学文化而已。
他们务工的城市都是包头,且到了这座城市都是六年获六年以上的,对于在城镇地区累计的务工时间,只有最年轻的那位是3至7年,有两位是10至15年,另外五位全都超过了15年;其中六位是在家务农后开始到城里做工作的,另外两位分别是初中高中毕业后到城里工作的,且只有三位是在农户存老家有其名下的承包责任田。由此可见不论是上学毕业后还是在家务农后来的城镇工作,他们还是非常年轻时就从农村出来打工了,到目前为止大多都至少有15年的在外工作史了(最年轻那位除外)。他们所在的行业有一人选择了建筑业,两人选择了居民服务业,一人选择了制造业,其余四人选择了其他行业;另外他们务工企业的性质有五人的是私营个体企业,两人选择了其他性质企业,只有一人选择了国有企业;而且其中五人的年收入是10000元以下,另三人也只是达到10000—15000元,由此可见,这几位农民工朋友所从事行业的工资相对来说都比较低,其所在企业也大多为私营个体性质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没有其他什么福利,工作也没有太大的保障,而且都只是临时工作而已。
对于目前在城中的住房问题,其中有七人是自己租赁另外一人是自己购买,(由于当地情况特殊,部分被调查者是处于自家房屋刚被被拆迁不久的情况)。
第13、14题,有一定的歧义,有的被调查者把这两道题目同时都回答了,即分别假设
自己目前是租房居住和买房居住,然后分别回答,而另有被调查者直选做了一道与自己目前情况相符的那一题,即若目前自己租房居住,则只回答13题而14题空留不做,反之,若目前买房居住,则只回答14题空留13题不做。所以我建议这两题前面应标明两题中只能任选一符合自身的题否则两题都不作答。由调查结果可知,以上目前买房居住的两位农民工朋友便是只回答了14题,所购买的房屋一是属于农房面积大约为48平米,另一属于普通商品房面积将近100平米。另外的,如果目前买房居住,有三位每月房租支出为150元以下,另三位是150—300元,他们中所选住房面积最大也只选了65平米,六人所选的居住房性质都是城中村的私房(这其实是他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接下来的如果目前买房居住,选择小产权房的占多数,另有一人选择了其他,并注明希望是100平米的两层门帘房。
我所调查的人中全部为已婚并且与妻子或丈夫在这座城市中一起生活,家里有3-5个亲人一起在城里过日子,这样算下来,他们房屋的人均使用面积11-15平米的居多,另也有一位选择7-10平米的,两位选16-20平米的。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农民工朋友们都是与家人一同生活在城里,不过住房相对拥挤,只有一位是楼房,其他都是平房。
被调查者目前的工作地点有七人都在城乡结合部,一人在市中心工作地点附近,都是与所居住地比较近的地方。他们的房屋一般都只有两个房间,只有居住楼房的房屋有独立的卫生间与浴室,其他有的都没有独立的厨房,整套房屋一共住3-5人;对于房屋中所具有的设备,电视机都有,空调都没有,其他的如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电话机、燃气中会有至少一项。他们所居住的房屋的通风、采光、周边公共卫生大多是比较一般,甚至有些是很差,除了居住楼房那家,他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和住房条件都是满意,而其他农民工朋友们要么是不满意,要么就是非常不满意,显而易见,对于以上的住房状况和条件,广大农民工朋友们还是不会知足的,而且希望有更好的条件与生活环境。
针对补助问题,八位被调查者都没有任何所在用工企业或当地政府的住房补助。其中还有被调查者很是愤愤不平,提到了连拆房都没有一平米的安置,更何况是一些补贴了,…绝对不可能。由此可见,在当地,农民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福利待遇少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对于这一点,农民朋友们甚至都不敢奢望了,甚至想只要找回自己那点应有的权利就不错了。据我所了解到的,当地正处于拆迁中,向他们一样的外地来的农民工有不少都已经在当地落户,本应成为当地正式的一员,可是当地却不承认这一点,平常的一些补贴也就算了,完全惠及不到他们,选举选与被选举权也被无情地剥夺,更甚的是连拆迁补偿款都有千差万别,安置也完全没有他们的份。他们是所谓的新户,可是待遇却是与在当地没有落户的没有什么区别,补偿价格低得令他们难以接受,可是又无力做些什么,或者是竭尽全力去
做了些什么,就为了自己的正义而奋斗,可路途坎坷,各种阻力重重……结果不得而知。恰巧此时,我又在做农民工住房方面的调查,他们不少便很是感慨了一番,由于我自身感触颇深,便在此提及了不少,可能这并不能说明太多什么,可是应该可以代表不少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心声,其实他们也只是想找回属于自己的那点应有的权利罢了。
言归正传,按我个人的理解,30题的题干似乎缺少些限制条件,如应加上“根据您目前的各方面条件和实际状况”,再紧接题干中的“从您的主观意愿出发,在您的务工城市,您更倾向的住房方式是”,否则如果是在完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正常人应该都是更愿意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在此也就是农民工朋友们都倾向于的住房方式是自己买房。可是若考虑到经济条件时,那就情况不同了。如34题中根据他们的条件和家人情况,他们大多只能租得起一张床或一间房了,而事实上这八位农民工朋友们更愿意的住房方式是都是买房,另外,一位被调查者还补充到:现在差距太大。
而对于决定他们买房居住的影响因素中,大多都是把“为家庭或孩子今后在城里的生活考虑、提高生活质量” 放在前面,也有一位把“拥有财产”置于首位,另外两项“心理上的攀比行为、得到城里人的认可”是居于后面的,甚至也有些被调查者都不会把它们列入其中。可见,他们在乎的更多的是是家庭生活方面的而非外人的看法。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有的问卷是被调查员单独做的,我没有在旁边讲解,所以避免不了填写有些错误,(如31、32、35题有些他们没有看清题干条件,便都做了)不过在最终的核查及与再询问下,调查问卷被做过一些修正,这样便更加如实与准确地反映了他们的住房状况与住房意愿。如果全家都进城定居,他们中有四人愿意把家里的住房闲置,一般考虑来说,是因为房屋也比较破旧,没有什么其他用途。另有两人会打算卖掉,一人无偿借给他人居住,另一人选择了其他,并注明农村的房是属于父母的。他们对未来的打算有四人选择了争取把家人都接到城里定居发展,不会农村。有两人目前是走一步看一步固定没有固定想法,两人选择其他,一是说现已都在城里,争取发展更好,另一是首先把孩子供养到大足额毕业,在下一题中,他选择了将来打算在家乡附近中小城市定居,上述的一位不回农村发展的也选择了此项。有五位打算将来在目前城市定居,现已全家在城里的那位被调查者未做选择,注明了不一定。总之,这次问卷调查中,也通过与他们的聊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有关农民工的状况,某些情况也实属令人震惊,希望我们做的这次问卷调查,老师们可以多多的出一些成果,更重要的是希望对有关政府部门做这方面决策时有一定的影响,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照下,广大农民工朋友们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生活,这样的话也算是帮助了占我们中国人中不小比例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