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越南农业机械化考察报告
赴越南农业机械化考察报告
作者:信息中心
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刘敏副司长任团长的农业机械化考察团一行5人,于2000年5月11日至21日赴越南进行了为期11天的农业机械化考察。这次考察的目的是落实去年12月陈耀邦部长随朱总理访问越南期间,与越南阮公丹副总理就中越双边农业机械化合作交流达成的一致意见。代表团对越南农业机械管理、科研、鉴定、生产、流通、培训等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了了解。
考察期间,我们拜访了越南农业及农村发展部高德发副部长,同农业及农村发展部农村行业农林产加工局进行了两次座谈,考察了越南农业机械鉴定中心、农业机电研究院、农业水利机电总公司及其所属的农村发展机电公司、农业机电零件设备公司、农业机电3公司、水利工程机械276公司以及越南农业机械和动力机集团公司、胡志明市农林大学工程技术系、胡志明市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并到河内市郊区加林县古悲乡和清池县大安乡访问了农机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越南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基本情况
越南是一个农业国,总耕地面积525万公顷,总人口7700万,其中农业人口6000万,占总人口的80%以上,种植业主要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他作物主要有玉米、薯类和豆类。1999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500万公顷,总产量3380万吨,其中水稻面积430万公顷,总产3100万吨,每年出口粮食450万吨;玉米种植面积70万公顷,总产150万吨。经济作物主要以水果、蔬菜为主,1999年蔬菜面积30万公顷,总产300万吨;水果30万公顷,总产300多万吨。近几年来,热带水果出口量不断增加,年贸易量为几百万美元。但是农民年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参观的农户人均年收入仅200~300美元。
越南从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来讲,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截止到1999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808.5万千瓦,其中20-100马力的大中型拖拉机3.7万台,4-1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8.7万台,柴油机60万台,水泵76万台,脱粒机13万台,收获机400台(其中联合收获机仅40台),粮食干燥机3000台。大部分农业机械归农户所有。全国平均机耕、机整地水平34%,机械脱粒水平37%,运输机械水平78%。
农业及农村发展部的农村行业农林产加工局负责全国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该局是1995年机构改革时合并成立的,下设工程和设备安全处、农林产品加工处、乡村工业处、糖业加工处、盐业处、综合处等6个处,此外还有农业机械鉴定中心、安全技术中心、农业机电研究院、农业水利机电总公司等所属机构,并在胡志明市设有分局(派出机构)。各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负责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
二、农业机械的科研、生产、贸易和使用情况
进行农业机械化科研工作的单位主要有农业部机电研究院、工业部农机研究设计院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个农林大学的机械系。农林大学的机械系还负责农业机械化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农业部有5所中专培训学校负责培养技术工人。农业部机电研究院主要负责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开发,有200多名员工。近几年来重点研究成果涉及手扶拖拉
机、整地机械、水稻栽植机械、收获机械、水泵及泵站设计、收获机械、养殖机械、种子加工机械、贮藏机械等方面。农业部1999年对研究院的科研投入为50万美元。
农业机械鉴定中心负责对农业机械产品试验鉴定、质量评价、定价,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参与起草农业机械产品标准及鉴定技术规范等,是全国唯一的农业机械鉴定机构,工业部所属公司生产的农业机械也需要该中心鉴定。
农业部直属的农业水利机电总公司下设19个分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负责农业机械生产、供应和维修服务等,其中有14个分公司是制造公司,主要产品有农产品加工机械、水泵、水利机械、小型运输车、农机零配件;其他公司负责经营和进出口业务以及咨询、维修等工作。农业机械年进口量在1000~1200万美元左右。这些企业目前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工业部有13个公司负责制造农业机械,主要产品有柴油机、手扶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粉碎机、加工机械;各省也有一些制造农业机械的公司。总体而言,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比较低,相当于我国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代表团参观的工业部农业机械和动力机集团公司是国内唯一的拖拉机生产企业,建于1960年,有700名员工,销售收入200万美元,年产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2000台,主要是用从中国引进柴油机加装底盘进行生产;机加工车间所用机床基本上是六、七十年代从前苏联、中国等国引进的,设备比较落后;组装车间基本上以手工作业为主。
中国农业机械进入越南市场主要渠道是边贸。比较受欢迎的品牌有“东风”、“高峰”等柴油机,“桂花”牌手扶拖拉机。在河内代表团参观了农业机械销售一条街,各零售点所销售的农业机械大部分来自我国,品牌很多,仅柴油机就有“东风”、“高峰”、“飞鱼”、“五菱”、“峨嵋”、“全椒”等。通过柴油机市场,可以看出中国农业机械在越南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国内一些企业生产假冒伪劣农机商品通过边贸出口到越南,严重损害了中国名优农机产品的信誉。目前部分越南农民宁可买日本、韩国的二手农业机械,也不愿买中国的农业机械。农机管理部门和企业表示愿意与中国农机管理部门合作,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引进中国高质量的农业机械。尤其对中国的柴油机、手扶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加工机械有合作愿望。
农业机械以农户所有为主。由于每户经营土地规模较小,基本上没有大型农业机械。农机户除了为自家服务外,还为周围农户服务,一般规模比较小,代表团参观的两家农机户分别仅拥有1台手扶拖拉机,配有旋耕机、犁等简单的农机具,其中一户还有一台稻谷脱粒机。
三、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法规
越南政府在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过程中,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如农民贷款购买烘干机可以分期还贷等。但尚没有农机化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也没有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政策。
在引进国外农业机械方面,越南农业部规定引进的农业机械需经鉴定中心试验、鉴定之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但市场放开后这项政策没有严格执行。
政府鼓励外国企业在越南办独资、合资和合作企业,1992年出台的《外国投资法》作出了具体规定,如合资企业在前两年免交所得税,第3、4年减免50%的所得税等。对从国
外引进农业机械的关税情况是:50马力以上拖拉机关税为零;小马力拖拉机为10%-20%;柴油机为20%-30%;零部件为10%左右。
第二篇:赴越南、老挝商务考察报告
赴越南、老挝商务考察报告
赴越南、老挝等国商务考察报告
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加快娄底企业“走出去”步伐,加速推进我司开拓国际市场,我司派出考察组,于2007年5月赴越南,并重点对老挝等国企业及有关方面进行了访问、考察。加深了对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了解和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越南和老挝的市场现状
越南隆安省内有16个工业区,考察组一行考察了其中四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全部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由企业投资开发、管理,并在国家的产业政策指导下,由企业负责对外招商。我们参观访问的川亚工业区,是由越南隆安省玉峰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总占地面积681公顷(合10215亩),其中工业区占地481公顷(合7215亩),住宅区占地200公顷(合3000亩),租期50年。开发商负责“三通一平”,在招商前期建好污水处理系统。川亚工业区的招商优势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低,月最低工资45美元,约合人民币310元;税率优惠:投资者所得税前三年全免,第4-8年减半收取(约7.5%税率),以后按28%税率交纳;建有先进的废水处理系统,采用新加坡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处理严重污染行业的废水,如:纺织印染、味精生产、化工行业等;能提供方便的居住、生活条件,如医院、学校、公园、体育区、邮局、菜市场等配套设施。其他条件有:土地租金每年每亩合人民币约6600元;生活用水人民币每立方米1.8元;工业废水处理费每立方米合人民币1.8元;公共设施使用和维护费每月每平方米合人民币0.28元。他们建设开发区的做法,如开发区的管理主体、环保设施的建立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等,均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老挝总体经济不太发达,经济总量约40亿美元,财政收入5亿美元,人均GDP678美元,全国人口约590万,人少地多,市场相对较小,工业基础薄弱,企业税负较低。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和商机。参观考察了东南亚最大的中国商品市场——老挝三江国际商贸城在三江国际商贸城考察时,双峰的张老板向我们介绍,他每年经销双峰湘源皇视公司的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约15万套,销售额约200万美元,占老挝卫星电视接收机市场60%的份额,“皇视”牌在当地是知名品牌。在考察农机产品时,我们询问了市场最大的农机经销商,来自浙江的卢总经理。他介绍说,以前经销过双峰农机,现在不销售了。主要原因是双峰的生产厂家对自己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没有长远打算,产品低价竞销,不注重质量,没有品牌,更没有售后服务。经销商要负责善后,苦不堪言。几年下来,在老挝市场很少有经销商经营双峰农机了。现在经销的都是江苏、浙江的品牌农机,虽然价格高一点,但质量好,售
后服务好。老挝政局稳定;法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种植和养殖都未发展,潜力很大;税收低;水电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不高,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最缺的就是资金、技术和人才。他特别希望我们在水电、农业、矿产开发、建筑材料等方面加强合作。第四,考察、了解了在老挝投资的企业情况。这次老挝考察,广泛接触了企业界并参观考察市场。目前,湖南在老挝开办企业150余家,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年产值达8亿美元。零售商近万家,遍布城乡村寨,零售额近20亿美元,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
二、重要启示
这次考察我们马不停蹄,总想多听听多看看,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弄清一些问题。所见所闻,令我们精神振奋,为之高兴。边看边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我司对开发越南和老挝市场有了更大的信心。
第三篇:赴日本农业机械化及农协考察报告
赴日本农业机械化及农协考察报告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局局长李俊
2005年9月6日至20日,本人随农业部农垦局组织的赴日本考察团,对日本农机化发展及农协组织情况进行了考察。期间,访问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生产局农产振兴课,与技术对策室原孝文先生、町口和彦先生座谈了稻作生产、农地流动及水稻机械化发展问题;参加了日本农业机械工业组织的农机化专题研讨会,考察团与石川岛芝浦、井关、久保田、锄柄、松山、三菱、洋马、山本、日立、SUZUTEC、TAKAKITA、DELICA等12家农机株式会社的与会人员就水稻机械生产及农机化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日本《农机新闻》、《农经新闻》和《农村新闻》分别对研讨会的情况予以了专题报道;还专程访问了北海道道立(水稻)中央试验场,参观了岩见沢水稻育种试验地,与其进行了水稻育种技术方面的交流;参观了久保田农机株式会社北海农机售后维修厂和东京农机制造工厂;访问了日本全国农协(JA全农)试验场、东京农业试验机构、北海道美呗市开发町南麦(稻)作营农组合、松浦农场、共和町农户、留寿都农户、小川农场农户和大阪等地的农户;与日本有关农业、农机专家就水稻优良品种培育、育苗、耕作、栽植、水肥管理、除草防病等技术和全程机械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日本农机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和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粮食生产显得非常重要,始终被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特别是二战后,日本政府对农业开始更加重视和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日本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始于1947年,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农业生产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处于世界最高水平。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农业机械的导入期(1947—1964年)。这一时期是日本农机化的起步阶段,1949年7月日本国家开始实施以促进农机具改良为目的的“农机具依赖检查制度”,是日本实行发展农机化政策的开端。1958年3月,日本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1955年后,日本的矿工业发展很快,超过了农业,带动了农业人口向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转移,农业人口减少明显,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更强烈,从而也就带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956年,日本制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促进了农机制造业大发展,新型、适用的农业机械不断涌现。1964年底,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也开始实施。
(二)农业机械的发展期(1965年—1974年)。这一时期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快速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的人员更加减少,机械化得以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水稻插秧机和收获机,解决了农民“大弯腰”、“小镰刀”的问题,基本实现水稻生产作业从耕耘、插秧、管理、收获、干燥到加工的全程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的广泛和大量使用,也带来了农机使用和道路、田间行驶的安全问题,1965年日本农林省(相当中国的农业部)开始实施了《农作业安全对策事业》,1969年又制定了《农作业安全基准》和《农业机械安全装备基准》,农业机械化整个体系健全,从制造到使用和管理比较规范,农机化健康发展。
(三)农业机械的成熟期、饱和期(1975—1984年)。从1975年开始,由于不断促进插秧作业、收割作业的驾驶化,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解放繁重劳动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农业机械不仅在性能和耐久性方面进一步提高,还在应用电子、液压技术上取得惊人的发展,提高了农机驾驶操作性、改善乘坐性和更加安全性。1976年,农林省制定了《农业机械安全设备确认对策纲要》,开始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鉴定和安全管理。为了普及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日本于1984年还对购机者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
(四)农业机械的多样化时期(1985年以后)。到1985年,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但开始追求使用方便、配套作业和省力等方面。为此,大型拖拉机开始配备驾驶室、驾驶室内安装有与汽车相同的空调设备、收音机、音响装置等装备,追求舒适的作业环境,农业机械向更高级方向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日本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农业生产机械化,尤其是水稻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居世界领先水平。水田整地,一般采用旋耕机和碎土搅浆整地机,整地效果好;水稻育秧,采用棚室育秧,日本采用“旱育稀植”技术,由于苗床土的匮乏,近几年开发了用稻壳粉碎后经专用机械设备加工成的育秧盘和苗床土进行推广应用,全部采用机械播种和工厂化育秧;插秧,全部是机械化,在日本的北部北海道地区,因属寒带地区,纬度同我国的吉林和黑龙江的南部接近,但北海道地处太平洋,属海洋性气候,春天回暖慢,因此春天插秧时同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地区相似,采用钵育摆栽的约占这一地区的50%,应用摆栽机插秧,日本的其它地区一般都用普通的快速插秧机,而且插秧机配备较高,几乎家家都有插秧机,一台插秧机平均工作不到一周;水道的田间管理,一是采用射程近30米的喷雾机进行喷药和追肥,二是采用直升机和无人驾驶的飞行器。日本的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几乎全部是地表水,江河、湖泊众多,水利排灌设施齐全、完备;水稻收获全部采用机械,主要机型是半喂入式的4—6行的收获机,其次是全喂入式的,看不到割晒机;水稻收获后,日本的气候湿润,水稻收获时含水份高,一般要送去进行烘干处理。烘干采用水稻专用烘干机5—30吨不等,大的也有上百吨。其它作物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很高,如马铃薯,播种和收获都实现了机械化,我们在北海道看到的马铃薯收获机很先进,采用大型自走式收获机,一次作业,联合收获,收获质量很好。
日本水稻机械化发展的经验
日本的农业,实质上是水稻农业,农业以水稻为主,近50%的耕地用于种植水稻,日本可称谓“稻作之国”,大米被日本称谓“国米”。因此,农业机械化也不例外,是以水稻为主的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也就代表了日本的农业机械化。综观日本农机化的发展历史,结合我们对日本的实地考察认为,日本发展水稻机械化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高度重视水稻生产机械化和大力发展农机化。日本以二战结束为分界点,战前农业不发达;战后,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施《土地改革法案》,实现耕者有其田,大大提高了稻农的生产积极性,水稻种植发展很快,同时政府与1953年出台了《农机化促进法》(1965年6月作了一次修改),通过有计划的引进高性能农业机械进行试验研究、促进适用化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采取建立农机具的检查制度和健全农机具试验研究体制及确保其所需的经费等措施。通过发展农机化,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减少农民,转移和分离农业劳动力,从事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及城镇化建设。而后又于1956年出台了《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扶持和支持农机制造业的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对农业、水稻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实行补贴政策。日本的农业是国家政策高度扶持的农业,大米被称谓“国米”,水稻生产就更是政府高度重视和扶持的产业。日本对农业和水稻生产一直有政府扶持政策,其中对农民购买水田机械实行补贴从1964年就开始了,一直延续了40年,直到2004年终止。40多年来,农民使用机械的积极性一直很高,政府都有高额的补贴,少则10%,多则高达50%不等,特别是购买使用先进的、价格高的补贴比例和额度也大,大大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
(三)因地制宜,结合国情,发展农机化。日本是一个狭长岛国,人多地少,耕地不连片,地块小、分散。加上1947年—1950年实行《土地改革法案》时,政府在原先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的稻田强制分成小块田划给农民耕种,使得地块更小。可以说,日本是典型的精耕细作型的“水稻小农业”,所以我们感觉日本的农机也是“小农机”。农机为农业生产服务,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日本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就是为了适应水稻的生产特点而发展的,所以日本的水稻机械以中小型、精制为主。农业机械的制造质量高,性能先进,不断有更先进的农机产品出现。日本的农机价格也高,但一比较、细算,也不算价高,一是农产品的价格高,相对农机比价就低,日本水稻的价格是中国的10倍,而相近的农机产品并没有高出中国10倍;二是政府的补贴多、比例高、额度大。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为农机提供保障。
农协,是为农业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协会性的组织,在日本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市或村,都有农协机构。为农业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也包括为农机提供社会化服务,即为农民提供销售采购机械、配件供应、技术培训与服务、维修服务、油料供应和农机牌证照管理等,农协还负责操作农机政府补贴事宜。农民使用农机没有后顾之忧。
日本发展水稻机械化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支持和扶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度重视农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对于日本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不断出台政策扶持和支持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支持农业首先支持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日本先后出台了《农机化促进法》和长期为农民购买农机提供补贴政策,使农机化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我国对农民购买农机实行补贴才刚刚开始,补贴的比例和范围还比较小,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的愿望。今后,我国应加大农机补贴的力度,包括扩大补贴的范围和提高补贴的比及额度,应是政府扶持和支持农机化发展的一项有效的、根本性的措施。
(二)日本是世界上水稻生产和水稻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其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日本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世界上一流的,前面已述,中小型化,但机械制造质量好,科技含量高,性能先进,坚固耐用,操作方便,是实施先进水稻生产科学技术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没有水稻生产的高度、高水平的机械化,也就没有日本今天水稻生产的高技术和高水平的今天。因此,我国也是一个水稻生产的大国,特别是农垦系统,以黑龙江垦区为例,水稻生产居目前国内领先水平,他们属于寒地水稻种植,其特点同日本的水稻主产区北海道相似。黑龙江垦区在过去就曾结合本地实际,学习和借鉴了日本水稻生产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水稻机械化,受日本的启发很大。今后,仍需要继续学习和借鉴日本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经验、技术和做法,洋为中用。
(三)学习日本农协的做法和经验,大力发展和建设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目前不仅农机化水平低,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也不健全和完善。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农协从上到下,形成网络,形成体系。农协是农户和农民自主自愿参加的行业组织,是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包括农机各项服务的经济组织。在日本,农协的作用非常大。我国应考虑发展类似日本农协的组织,来建立和健全为农业、农机服务的社会化组织。
关于日本农协
农协,全称:“日本农民协会”,是集经济性和社会性为一体的组织。农协实行会员制,会员分三种类型:一种是“正式会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在当地有土地;第二种是“准会员”,准会员没有土地,但从事的事业与农业有关;第三种是“其他会员”,既没土地,也与农业无关,但出资入股。不论会员出资多少,每一个会员只有一票的权利。只有正式会员才有表决权,准会员和其他会员没有,体现了农协是农民组织保护农民利益的社会性质。
农协组织分三个层次:最高的是国家级的,即全国的,简称“全农”;其次是县一级的(相当我国省一级);再次就是市村级的。
全国级的农协,即全农在国家登记,其他农协相应的在省、市登记。为了规范农协的运作,国家还专门出台了《农协法》。
农协在经济上实行会员投资入股的股份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在经营上,国家给予许多政策支持与扶持,如其它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一般都在20—30%以上,而农协只交6%。会员按投资分得红利和承担风险,但会员不因投资多少而分权利大小,每个会员的权利都是相等的,即一票的权利。农协的经营者或负责人,按《农协法》及关章程实行会员选举制和农协选聘制。
农协主要有五项职能,即:农副产品的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和物资的采购,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保险服务,农业管理。这五项只能,基本包括了农业生产领域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所有与农业有关的各项有偿服务,无论是买农药、种子,还是农机,一般都是由农协来统一提供,农民秋天收获后的农产品一般也交到农协,由农协统一收购,国家的惠农政策,一般也由农协来操作。以农机补贴为例,无论是国家的、县(省)的,还是市级的,都由各级农协操作。有关农业、农机科研,种子培育,技术鉴定,农机驾驶执照的管理也都由农协内部的具体专业部门负责。我们这次到日本考察,其中参观学习了许多农协的有关机构,如参观了日本在北海道的“全农试验农场”,已有近40年的历史,也有试验了近40年的水稻品种;参观了全农在东京的农业科研机构;参观了最基层的具有农协性质的农民的“农业生产组合”。农协不仅具有上述五项职能,因农协本身也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的农协还办医院和搞其它经营。所以在日本的农业,农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农协,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
在农协发展之初,国家给了农协很多扶持政策,所以日本农协发展很快,加上本身运作不断规范化,国家还专门出台了《农协法》,农协坚持为农业和农民提供优质的、标准化的服务,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即:很好地在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户、计划协调与自由竞争之间起到很好的缓冲矛盾、协调服务、组织引导农业和农民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受到农民的欢迎、市场的认可、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但目前,日本农协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也面临着改革和不断完善、提高。一是政府的惠农政策逐步减少,对农协的扶持和支持政策也在减少。如持续了近40年的农机补贴与2004年开始取消,农民购买农机不再享受补贴,因此农民购买农机也就不是唯一的从农协购买,可直接从厂家采购和其它经销商那里采购,其它农用物资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农协在经营上遇到了竞争。过去农协有国家惠农政策挂钩,实行近乎垄断性的经营,靠国家《农协法》来约束,缺乏市场竞争,现在竞争性加剧;二是农协组织机构庞大,层层加码,贸易流通、采购销售层层加价,现在三个层次总共加价率最高的已达10%,基层农户和农民对此很有意见。因此,目前日本农协正在面临着改革,我们相信通过改革会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日本农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本身具备的实力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一个经济组织不可替代的和替代不了的。但不管怎样,日本农协的成立、发展,为农业和农民提供的有效服务及发挥的历史作用,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好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吸取和引以为戒。
第四篇:赴俄罗斯和匈牙利农业机械化考察报告(精)
赴俄罗斯和匈牙利农业机械化考察报告
应俄罗斯亚洲太平洋合作中心(Hnkohkoba E.H先生和匈牙利圣伊斯特万大学(Dr.Jozsef Molnar先生的邀请,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丁翔文为团长的农业部农业机械化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7年9月17日—9月27日对俄罗斯和匈牙利的农业及农业机械化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考察。在俄匈两国考察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了位于俄罗斯罗斯托夫州的阿戈勒里斯丁克公司及玉米机械化生产现场、位于俄罗斯圣彼德堡市的亚洲太平洋合作中心、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的马扎尔农业博物馆,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郊区的药用植物研究所和沙波卡格曼私营农场、位于哥多洛市的圣伊斯特万大学,并与俄匈两国农业、农机方面的官员和科研、教学、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从而了解到许多具体的情况和成功的经验。
一、俄罗斯的农业机械化情况
俄罗斯地处东欧和北亚。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5亿,其中农业人口约500万。农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30%左右,耕地面积约1.3亿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等,畜牧业主要有养牛、养羊、养猪业等。俄罗斯地域广大,耕地平坦,非常适合于机械化作业。在前苏联时期的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就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解体后,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和农业经营制度的相应变化,俄罗斯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急剧减少,本来是强化了农业生产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程度。但是,相当一度时期,俄罗斯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降低,农业机械销售量大幅度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各种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积累和投资能力严重不足,他们希望购买价格较低,且质量和性能较高的农机产品,而本国的农机产品虽然价格低,但质量和性能也较低,欧盟和美国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很好,但价格太高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私有和合作农场增加,这些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不足,土地规模偏小,更多的倾向于对中小型农业机械的需求,而且在需求种类和规格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当时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在俄罗斯的农机企业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很难满足变化幅度巨大的需求。
为了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扩大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联邦政府相继出台许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例如:政府每年公布农业机械采购目录,同时成立专门的经营实体,国家提供无息贷款,对列入目录的产品,由这些实体统一购买,然后采取两种形式推广应用:一是实行分期付款卖给农民和农场主,缓解他们资金短缺的压力;二是实行租赁经营,帮助无力购机的农民和农场主能够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政府积极完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实行土地质量等级的奖惩制度,探索土地的租用和拍卖机制,引导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农场。政府还对进口国外农机产品给予减免关税照顾,对农民和农场购买农机作业用油可凭信用证赊购,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收购等。最近,联邦政府又出台推进农业发展的民族振兴工程计划,对引进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和新机具,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此外,一些州(区政府还出台一些特别的措施,如建立国外独资、合资经营的大
型农场试点,鼓励外国居民承包本地的土地,发展蔬菜生产等。据俄方介绍,离圣彼得堡不远的诺夫哥罗德州和普斯科夫州就有不少的中国人从事蔬菜生产。
二、匈牙利的农业机械化情况
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的喀尔巴阡山盆地的中部,全国国土面积9.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012万,其中农村人口约300多万。全国地势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平原约占国土面积的60%,低丘陵地和山地约占40%。匈牙利耕地平坦,气候适宜,农业条件十分优越。农业用地500多万公顷,主要农作物及其播种面积大体上为:小麦120万公顷、玉米120万公顷、向日葵50万公顷、大麦40 万公顷、甜菜30万公顷。
匈牙利自1992年政治体制改革后,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解决私有化后土地分割使得农业生产规模变小(每户约十几到近百公顷,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比如,为了实现土地的合理流转,实行土地转养老金的制度,特别是对老年人给予
更多的优惠,还实行相邻土地优先购买的原则,向经营者提供收购土地的分期贷款等。为了提高农场的机械化装备水平,对购买重要的农业机械或其它生产资料的,国家实行25%—30%的补贴。这样,就使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得以扩大,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得到提升。目前各类农业生产组织(含农场和农业联合体,普遍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机械的配套动力以大型机械居多,大多在30千瓦—400千瓦,这些机械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有的甚至还采用了GPS技术, 可以将作业过程中的主要数据直接传送到控制中心。
匈牙利主要农作物的大部分生产环节早已实现了机械化。如玉米的耕种和收割都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以大型机械居多,一般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安全性能较好,不过价格较贵。匈牙利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其前提条件是玉米种植制度实现标准化,并采用精密播种机播种。玉米种植制度与中东欧地区各国是统一的,行距70厘米—75厘米,株距20厘米—25厘米,密度60000—70000株/公顷,每公顷玉米产量一般为6吨—8吨,最高为10吨—12吨,最低为4吨—5吨。统一的种植规范,为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匈牙利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均以自走式机型为主,多数是在谷物收获机基础上换装玉米割台,并相应调整脱粒装置的工作间隙,同时完成摘穗、脱粒、茎秆处理等作业工序。所用机型除匈牙利本国生产的外,德国克拉斯公司、美国约翰迪尔公司、意大利纽荷兰公司、英国福格森公司的机型也比较受欢迎。玉米收获作业的时间,决定于玉米子粒的水分含量,一般在24%左右时收获,可获得比较理想的作业质量。匈牙利的其它作物收获,如小麦、向日葵、土豆、甜菜、胡萝卜等,也均使用了联合收获机械。
三、值得学习借鉴的农业机械化典型(一俄罗斯罗斯托夫州的农机服务组织
罗斯托夫州阿戈勒里斯丁克公司是一个专门从事社会公益性农业机械销售、租赁、修理等服务的综合服务公司。这个公司是俄罗斯南部地区最大的一家,总
部设在罗斯托夫市区,在罗斯托夫州设10多个网点,代理销售全俄罗斯各地生产的各种农业机械,也从事农业机械的租赁、修理和农业机械的进出口业务。公司负
责人告诉我们,他们与国内国外许多农机制造企业建立有业务联系,还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农机现场培训和售后服务。在罗斯托夫近郊的一个农机服务点,我们看到了可供购买和租赁的多种型号的拖拉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铧式犁、折叠耙、弹齿耙、碎土机、松土机、播种机、喷药机、谷物联合收获机、青贮收获机等,应有尽有。我们还看到,可供租赁的收获机械和拖拉机,经过维修、保养、喷漆后,整齐的存放在那里,等待用户的选择。
(二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附近的家庭机械化农场
居住在布达佩斯附近的多纳波哥丹克(DUNABOGDANK镇的沙波·卡勒曼(SZABO KALMAN先生,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与儿子共同经营170公顷土地,种植玉米、小麦、油菜、向日葵四种作物,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在他自己的机械停放场,我们看到他有4台大型拖拉机,其中俄罗斯产1台,白俄罗斯产1台,意大利产2台,配套作业农具有机引犁2台,折叠耙1台,播种机2台,喷药机1台,挂车3台,还有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1台,农用汽车1辆,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叉车1台,吊车1台。使用这些机械,除了完成自己经营土地上的作业外,还利用空余时间给别人搞些农田作业服务,也做货物运输和工程施工的活儿。据沙波·卡勒曼介绍,他的农场和机械设备都是改革以来才发展起来的。匈牙利政府重视扶持农业,除每年按每公顷土地24000福林(折合人民币1000元给予资金补助外,对购买农业机械也提供补助资金。他说,现有的一部分农业机械就是在政府的补贴资金引导下购买的,今年想再申请政府补贴资金购买1台联合收割机,把现有的1台旧的E517型联合收割机淘汰掉,但因自己的农场规模小,还没有申请到补贴资金。他对中国的农业机械很感兴趣,而且知道价格比较便宜,技术性能和质量也不错,很想感受一下中国的农业机械。如果中国的农业机械来匈牙利展出或试验,他愿意把自己农场的土地提供出来进行现场试验。
(三匈牙利圣伊斯特万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
圣伊斯特万大学(SZENT ISTVAN UNIVERSITY是匈牙利的一所公立大学,简称SZIU,于2000年由4所历史悠久的大学联合组建。现有6个学院3个校区,在校
学生1.5万人,教师700人,有40个学士和硕士专业,10个博士专业领域。农业和环境、机械工程、经济和社会3所学院坐落在哥多洛市的主校区,这里是原农业科技大学所在地,距离布达佩斯30公里。在布达佩斯和其它地方的2个校区还有畜牧兽医学院、建筑学院和师范学院。该校与全世界42个国家的90 个学术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学术与科研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机械工程学院的重点专业有机械工程、农业和食品加工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等,拥有良好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讲授的课程有较宽的范围,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接受外国留学生培养,曾为匈牙利农业机械领域培养了许多的科技骨干,在匈牙利是很有影响的。该院与隶属匈牙利农业部的农业工程研究所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密切的合作,经常组织教师到农业生产一线指导生产,传授和普及农机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学术问题,组织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学院办有英文学术期刊《HUNGARIAN AGRICULTURUAL ENGINIEERING(匈牙利农业工程》和匈牙利文科技普及期刊《MEZOGAZDASAGI TECHNIKA(农业技术装备》,每年有大量农业工程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发表。
(四匈牙利的农业和农机博物馆
匈牙利虽然国家不大,但是博物馆很多,很注意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科技成果的传承,称其为博物馆的王国一点也不过分。代表团重点考察了位于布达佩斯城市公园的马扎尔农业博物馆和位于哥多洛市的圣伊斯特万大学农业工具和农业机械博物馆。布达佩斯的马扎尔农业博物馆设在一座古建筑内,展厅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通过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完整地展示了匈牙利马扎尔人远古时期的游牧、迁移、定居、生产、生活发展过程,古代狩猎、捕捞、种植、养殖、加工工具演化发展过程,以及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所用各种工具、设施和机械设备的发明成果。圣伊斯特万大学农业工具和机械发展博物馆的突出特点是比较多的保存和陈列了古代工具、传统农具、国产和国外进口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的实物和样机。这里收藏着大量不同时代的各种动力机械和拖拉机,还有许多百年以上 的以蒸汽、风力等为动力的农用机器不仅保养维护完好,而且还可以运转演示,有不少的机器是全世界仅有的,堪称世界农机发展历史的实物宝库。
四、收获、体会和建议
(一建立国家扶持农业机械化的有效机制。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俄罗斯和匈牙利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许多做法对制定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农民购买农机先按价格的10%付款,以后用5-10年或更长的时间来支付余款等;对农民或农场购买农业机械,或提供资金补贴,或提供无息贷款;农民购买新的农业机械可直接利用机具折价来担保;国家责成农机租赁公司采购农机,实行租赁经营,帮助无力购机的农民和农场主能够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积极推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鼓励土地的合理流转,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二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俄匈两国都有专门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的组织,工作形式多样,注重实际效果。国家鼓励农机推广组织、农机生产厂商、社会中介机构、农机经销企业、试验农场等举办形式多样的农机展会,展会有各种机械的演示活动。由试验农场举办的展会,还将种植业、养殖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技术加以讲解和演示。匈牙利农业部门负责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的网络体系很健全,每个基层机构负责5—10个农业社区,及时为社区内的农户和农场提供技术培训、业务咨询和信息服务,还要帮助农民申请国家补贴。另外,政府还注重发挥农业大学的技术指导作用,对全国5所农业大学划定了各自的服务区域,他们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经常举办技术交流会和培训会,内容丰富,有声有色,深受农业企业和农户的欢迎,对推动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很有好处。
(三注重通过农艺改革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俄罗斯和匈牙利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环节早已实现了机械化,如玉米的耕种和收割都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中东欧地区,玉米种植制度是完全统一的,行距70—75厘米,密度的变化仅仅通过调整株距实现,这就为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玉米收获作业的时间,是按照玉米子粒的水分含量确定,一般在24%左右时收
获。这样做,不仅大大地方便了玉米收获机设计,而且方便了机械化收获作业,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的效率。而且两国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均以自走式机型为主,多数是在谷物收获机基础上换装玉米割台,同时完成摘穗、脱粒、茎秆处理等作业工序。我国耕地经营分散,玉米种植制度多样,既有平作、又有垄作,既有春播、又有夏播,不仅行距相差很多,而且还有宽窄行播种,实现机械化收割作业的难度大,也造成玉米收获机设计制造选型的很多困难。我们认为,一定要走农艺与农机相互结合的道路,从规范玉米种植行距做起,科学稳步地推进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
(四扩大中俄中匈在农机领域的合作。目前,俄罗斯和匈牙利的经济已见起色,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农业机械市场日益活跃。由于种种原因,本国的农机工业尚未复苏,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和资本也未大举进入。这种现状为中国农机工业进军俄匈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然而,由于中国与俄匈之间的农业经营体制不同,经营规模和种植制度差异较大,客观上也给中国农机的进入造成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俄匈两国土地规模大,农机产品需求主要以大型机械为主。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中国与俄匈两国的农机产品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中国产品在品种、规格、价格上仍具有非常突出的竞争优势。当然,俄匈两国不少的农机产品技术和推广应用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引进。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匈牙利地处中西欧的结合部位,又是刚刚加入欧盟的新成员国,通过匈牙利作为平台,我们可以进军欧盟市场。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考察团
考察团成员:丁翔文(团长、范学民、李吉、张培增、潘一兵、徐晓明报告执笔:张培增
第五篇:越南橡胶考察报告
越南橡胶考察报告
2007年12月6~12日南西双版纳维盛橡胶有限公司、浙江来福模具有限公司、合肥韵辉橡塑有限公司、晋江健步橡胶贸易有限公司、海南安顺贸易有限公司等12人赴越南考察:一是参加2007年越南橡胶协会年会;二是对越南天然橡胶种植加工、贸易及橡胶工业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期间与当地四个橡胶厂进行了座谈和情况沟通。
一、越南天然橡胶生产和加工情况
越南是天然橡胶种植和生产大国,目前世界排位第四,仅次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有西宁、头顿、平福、平阳、同奈等6个省种植天然橡胶,其中平福、平阳、同奈产量最高。2006年越南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5目前越南国内天然橡胶消费量仍然很低,约65000~70000吨/年,占总产量的12-13%。
2006年越南天然橡胶出口量已达到707.9千吨,主要出口到中国、韩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见表1)。
No国家千吨%
1中国469.3 66.4
2韩国32.2 4.5
4台湾22.4 3.2
5俄罗斯20.5 2.9
6美国17.3 2.4
7比利时12.3 1.7
9日本11.5 1.6
其他80.9 11.5
总出口量707.9 100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越南对中国天然橡胶出口量已达469.3千吨。中越两国橡胶贸易以正常贸易为主,另外也从边贸出口。
此次考察中,对西宁省的实际考察情况是: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目前达500橡胶年产量达7万吨/年,预计以后会达到10万吨/年。期间还考察了两个加工厂,一个乳胶加工厂,一个标准胶加工厂。其中乳胶厂年产量18000吨(含胶量60%以上),标准胶厂年产量10000吨, 60%销往中国。
二、越南橡胶工业情况
尽管越南橡胶工业已有数十年,但目前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主要产品有:摩托车胎、轮胎(主要是斜胶胎)、乳胶制品(家用、医用手套等)、橡胶拖鞋等。此次考察团参观了越南南方集团公司和丰盛股份有限公司。南方集团公司是最大专业轮胎生产公司,目前摩托车胎产量中外胎达600万条,内胎达17箱等用小实芯胎,出口量很大,公司提出如有资金投入,还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出口。
越南也希望把橡胶工业做大做强,其发展重点是子午线轮胎、乳胶制品等。
三、中越两国贸易和合作意向
1、天然橡胶
越南希望和中国合作,我们提出:
1)集团采购,轮胎等大用户与其橡胶加工厂建立长期贸易关系;
2)联合采购,中小企业依托大的营销商联合采购,提高采购量;
3)合资合作,建立复合胶加工厂或干胶加工厂。
原西宁省省长、现任越南橡胶协会副主席、兴盛公司总经理阮兴和表示欢迎。
越南天然橡胶发展潜力很大,和柬埔寨、老挝、泰国接壤,资源丰富。
2、乳胶
最大特点:一是生产规模比较大;二是采用集装箱包装,20吨/集装箱,他们希望把更多的乳胶(乳胶的含胶量60%以上)出口到中国。
3、橡胶产品
越方希望中国能够以资金及技术、装备和其他原材料,合资建设200万套乘用子午胎、60万套半钢子午胎。家用手套、医用手套、输血胶管及安全套合资建厂,一部分在本土销售,一部分出口到国外。
四、考察组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是第一耗胶大国,70%天然胶靠进口,建立稳定的原料来源基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越南天然橡胶出口是零关税,对进口方用户降低成本有利。在交流中,对方提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原材料价格肯定要比出口价格低,有利于市场竞争。据考察了解,当地工资水平不高,这也有利于降低成本。鉴于以上情况,考察组认为到越南办厂是有益的。
为此考察组建议:
1、天然橡胶消费量大的公司应当与越方大的标准胶、乳胶加工厂建立关系。越南橡胶加工厂仅西宁省万吨以上的就有10家,还有一大批三、五千吨小厂。
2、国内有条件的营销商可以直接联系周边地区、中小用户联合采购。
3、有条件的用户或营销商可以考虑在当地建立加工厂,按用户标准,用中国技术、设备加工复合胶或标胶,返销国内。
4、目前越南对乘用子午胎需求量上升,但还未有大的跨国公司去建厂,这正好给中国提供了合资建厂机会。
5、合资或合作建立乳胶厂,生产乳胶产品,利用我国现有的标准技术、设备,比在我国加工生产出口要好的多。
五、越方对进口中国有关产品意见
最近几年,越南从中国进口子午胎成型机、尼龙帘子布、炭黑、助剂等,总的认为价格低,质量好、但不稳定,有的不得不转口买别人的,比如尼龙帘子布,原从中国大陆进口,后因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而转口买台湾的。
为此,越方希望与我们增加交流,对中国大企业加深了解,以便扩大贸易,使用更多的中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