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财政支持建议

时间:2019-05-12 19:2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财政支持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财政支持建议》。

第一篇: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财政支持建议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财政支持建议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等项目内容,都是财政应该保障的,而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则是强调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因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财政支持机制,重要的内容就是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财政支持机制的设计。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框架设想

就我国的情况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除养老保险外,其他制度都基本定型,所以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框架的设计,重要的方面就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2005年世界银行提出了“五支柱”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即养老保障制度由五个“支柱”构成:(1)非缴费型的最低生活保障为“零支柱”;(2)缴费但不与个人收益对应的社会统筹为“1支柱”;(3)缴费且与个人账户对应的社会统筹为“Ⅱ支柱”;(4)补充养老保险为“Ⅲ支柱”;(5)家庭及商业保险等为“Ⅳ支柱”。就近一段时期农村的发展状况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而言,由政府主导的应该是前三个支柱,即最低生活保障的“零支柱”加上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1支柱”和“Ⅱ支柱”)。

目前看,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城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地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农保”(纯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三项制度为基本框架。“城保”参照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地保”则是以土地换养老保障。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设计中,我们以为,应实行“最低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模式,其中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为农民缴费与集体补助;体现收入再分配和国家责任的财政补贴,则专门为每位参保农民建立一个标准统一、非缴费型的最低养老金。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 2009)32号),对目前试点期间养老待遇标准明确的政策是,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月数(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

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机制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结合,建立一个“零支柱”最低养老金制度,将是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其目的在于:第一,对农村老年人而言,两项制度的保障水平和目标都是以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消除老年贫困;第二,两项制度都属于非缴费型,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收入;第三,两项制度在农村可以按照相同的计发单位发放保障金,即以单人户作为基本的计算单位。两项制度整合后,政府财政补贴可以按照人头补贴,作为人均补贴进入到最低养老金账户中,这有利于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增强农民参保积极性。

预测显示,未来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在1亿人左右,按照每位农村老人每月补助100元,每年的财政补贴总额为1200亿元,相当于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75%。而与此同时,建立财政补贴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后,还将从两个方面减少财政补贴规模:一是将通过减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五保”对象的方式减少财政补贴;二是可能通过将参保农民“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或根据参保农民劳动能力状况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和“土地换保障”的方式减少财政补贴。

从长远看,应该努力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模式统一。将城乡社会养老统筹部分统一到一个水平,体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公平对待。而城镇企业职工社会统筹部分高出上面建立统一的城乡统筹部分的养老金,通过

补充养老金体现,这样,就既达到了制度统一,又不影响待遇的差别,不会对各方的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

二、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财政支持机制的原则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这也应是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机制的原则。“保基本”就是要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广覆盖”就是要应保尽保;“有弹性”就是体现农村及区域的特点;“可持续”就是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尚不能支持一个高水平的养老金体系,只能做到保基本生活需要,水平过高就会重蹈欧洲高福利国家财务危机之路。我们认为,首要的意义的是制度建设,制度从无到有,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保障的水平在起步阶段只能是适应保障基本生活的需要。在此状况下,仍需要发挥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作用,来共同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满足老年需要的养老保障制度。

三、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机制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层次,保障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二是农村养老保险层次,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三是补充养老保险的层次,保障农村居民的个性化生活或发展需要。那么,财政支持机制,也主要在这三个层次加以体现,其中支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又是其中的重点。

(一)财政支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发挥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的托底作用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福利的范畴,它不要求与缴费相对应,是一种符合条件即可享受的补差待遇,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应该发挥托底的作用。从财政支持角度看,最低生活保障是完全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因此,农村养老保障中的财政支持,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全体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

(二)推进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达到农村养老保险层面的全覆盖,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养老保险方面的政府责任,与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此增彼减的作用,因为政府资助参加了养老保险,自然就不需要再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了(在长期内可以探讨两者的统一)。从这个角度讲,对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进行补助,达到低保的补差水平是不会增加财政负担的。相反,可能会因为保障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居民自身发展能力,逐步减少对政府补助的依赖。因此,我们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努力做到全覆盖,并不断提高水平。按目前已有格局要支持建立按照职业特点分类施保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1.把农村各类企业职工全面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鼓励其参加所在城市的城镇养老保险,最好能够参加所在城市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当然,也允许其参加本地的农村养老保险。

2.按照“土地换保障”的原则,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安排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土地收益中筹资,一揽子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问题,实现农民身份向市民转换后社会保障政策的无缝对接。

3.建立以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为特征,个人、集体、财政三方共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从事农林牧渔业的纯农民和老年农民。面向未来的城乡发展格局,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要考虑统筹城乡资源分配、财政分配、社会就业和各项政策发展,建立统一的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前提下设计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是要坚持政府统一管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二是公共财政要全过程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降低农民参保门槛,提高保障水平;三是要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

(三)以适度的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参加补充养老保险,为其个性化的生活或发展需要提供保障工业化国家为了减轻社会保障对政府的财政压力,普遍建立了农民补充养老金计划,而且很多都是政府主办的,有的国家还通过免所得税来鼓励农民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障计划。我国目前的重点是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同时也应注重通过财税政策优惠的方式,鼓励农民参加补充养老金计划,或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障计划,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适当减轻农村社会保障对政府财政的压力。

第二篇: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

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

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

当前,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逾10%,65岁以上达6%以上,且这一比例还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这些老龄人中,城镇老年人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惟占有绝大比例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至今没有可靠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障也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大工作课题;解决的好坏,已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构建。下面,我仅就我市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谈一点浅显的

看法:

一、我市农村养老之现状

一是农村发展滞后,经济紧张。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改革开放之初不足百元,到已达3114元。但是比城镇经济发展还是滞后许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还存在许多困难,农民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绝对差距甚至相对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手中没有多少剩余钱财留作养老,既使有一部分也都主要用在了子女入学等方面,赡养老人失去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使得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险系数逐渐缩小。

二是家庭结构转型,负担加重。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农村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子女人数减少,家庭规模也在小型化,劳动力也在减少,这就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与此同时,家庭正在逐渐形成4:2:1的结构,劳

动力供养承载系数越来越大。家庭小型化和劳动供养系数加大之后,年轻一代相对上一辈对老年人,不论是精神负担还是经济负担程度都成倍甚至几倍地增加,无论是时间、精神,还是经济,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按传统习俗极少有男到女方落户,致使纯女户女儿外嫁后,父母一旦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就难免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沦为绝对贫困户。即使是多子女者也不乏“一母养十子易、十子养一母难”的现象出现。家庭结构的转型,使农村老年人不得不“活到老、干到老”。

三是生活观念改变,赡养意识淡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养老观念都在发生悄然变化。年轻一代中,尤其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意识渐浓,不管是时间上还是在金钱上都是首先考虑自己,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不愿优先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扩大,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农村

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不仅直接导致农村老年人身边子女减少,而且由于进城之后生活方式的变更、生活观念的变化,需要更多的金钱来满足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需要,导致大部分人经济条件难以满足自身需求,更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经济生活,从而逐渐将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寄希望于社会。

二、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重要意义

1、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顺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保证。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因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及客观情况的影响,一般家庭均生育2胎或2胎以上,许多人都有生男而止的欲望和动机。因为一旦进入老龄阶段,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就只能完全依靠子女供养。如果没有儿子,生活就将无靠。尽管法律规定儿女均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在现实生

活中,尤其是农村靠女儿供养的概率并不高。所以,如果在农村全面建立养老保障制度,使农民进入老年后,生活有保障,则彻底解除了农民对晚年的生存后顾之忧,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也会随之淡化,强生2胎或2胎以上、生儿则止的观念也会逐渐改变,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推行。

2、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就不能不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障,不能不大力缩小城乡差距。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实施乡村路面硬化工程、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政府投入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超常规地以两位数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确实有了一定提高。但相比于城市居民 的生活不仅绝对数有差距,就是生活水平提高速度的相对数也有差距,也就是说生活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由于近几年来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城镇老年人群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但在农村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来说,仅仅拥有土地这一基本的劳动要素,他们难以生存。从中也就看出现今的城乡之间尤其是城乡老年人之间存在着不应有的差别。因此实行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经之途,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前提条件。

3、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内在要求。构成农村社会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具有多重性和多样性,但最基本的还是源自于生活问题、生存问题的养老问题、老年人无人赡养问题的矛盾纠纷屡见不鲜。最近两年南昌市相继解决了农村五保户非农业户口问题并实行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离任“两老”人员解决了生活

困难补贴,对农村特困家庭实行困难补助,而其中绝大多数资金又是用于农村老年人员,但相对于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还有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老年人因子女无能力供养导致生活无着落的问题依然存在,因子女不供养导致生活无着落的问题依然存在,致使有的老年人外出乞讨,有的家庭产生纠纷甚至引发命案,有的经常到各级上访求助政府帮助解决,这不仅分散党委政府领导的大量精力,还给社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是现代社会极不和谐的一个音符。如果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这一类的社会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我市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可行性

1、政策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经从道德层

面上升为政策要求,甚至法律规定,从而成为政府在行政中的一项重大责任。

2、社会基础。随着近年敬老院工作的发展,年老以后到敬老院颐养天年已为社会所认同,为群众所接受,并逐渐形成风气。群众不必再在依靠社会、互助养老这个问题上作过多的社会声誉、道德评价考虑。尤其是全国都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都在努力统筹城乡发展,对我市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更提出了直接要求,形成了直接压力。

3、经济基础。就南昌市而言,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级财政实力日趋雄厚,已经有条件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为准,我市农村人口为250万人,按60岁以上为10%,65岁以上为6%计算,则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为25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为15万人。按目前农村生活水平,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计算,每人年均衣食费用超不过1000元。若政府每年提供9000万元即每人600元的养老金,就完全可

以保障15万名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尽管不能说是生活过得很好,但起码可以衣食无忧。据全市人大会议预决算报告:,我市财政总收入突破了100亿,达到102亿,连同基金预算收入亿元总量接近110亿,增长%;财政支出亿,连同基金预算支出亿总量达到亿元,增长%,是完全有能力拿出零点八个百分点即9000万元为这15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的。

四、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必要举措

1、财政分级负担。全市起步阶段每年拿出9000万元,以后随着财力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以及老龄化的加速,政府每年承担的费用还将逐年增加,所有这些费用应实行市、县两级分担。其目的首先是避免所有担子全部压在市级身上,以致难以承受;其次为了加强县级政府的责任心,防止降低享受对象的年龄标准,进而引起财政压力的加重和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两级分担的比例

以8:2为宜,总量为9000万元的养老金市级财政承担7200万元,县级承担1800万元,这样县级财政也基本可以承受。以进贤县为例:按上述标准计算,60万农业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为万人,年养老金金额为2160万元,以市

8、县2的比例,市财政转移支付总量为1728万元,县级财政承担432万元,尽管当前县级财政比较困难,但咬咬牙也是不成问题的。鉴于今年财政预算市县两级均确定,若今年初补发,财政支出数量较大而不便调整预算,可以考虑从今年7月份或10月份甚至明年起步执行。

2、加强资金监管。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一旦执行,养老金就是农村老年人的养命钱,作为政府既要保障资金供应,也要保证资金足额到达老年人手中,因此,必须建立养老金发放监管机制。民政部门负责发放对象的核实,具体可采取个人申请、村级初审、张榜公布、乡审县定的程序确定,并实行动态管理;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发放,每年

将所需资金列入预算,按月将资金拨付到银行直至老年人个人存款账户,通过银行存折按月发放到老年人手中;审计、监察部门负责监管对象的确定和资金的运行,防止确定对象的舞弊和资金的流失。

第三篇: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

当前,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逾10%,65岁以上达6%以上,且这一比例还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这些老龄人中,城镇老年人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惟占有绝大比例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至今没有可靠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障也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大工作课题;解决的好坏,已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构建。下面,我仅就我市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我市农村养老之现状一是农村发展滞后,经济紧张。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改革开放之初不足百元,到2004年已达3114元。但是比城镇经济发展还是滞后许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还存在许多困难,农民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绝对差距甚至相对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手中没有多少剩余钱财留作养老,既使有一部分也都主要用在了子女入学等方面,赡养老人失去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使得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险系数逐渐缩小。二是家庭结构转型,负担加重。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农村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子女人数减少,家庭规模也在小型化,劳动力也在减少,这就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与此同时,家庭正在逐渐形成4:2:1的结构,劳动力供养承载系数越来越大。家庭小型化和劳动供养系数加大之后,年轻一代相对上一辈对老年人,不论是精神负担还是经济负担程度都成倍甚至几倍地增加,无论是时间、精神,还是经济,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按传统习俗极少有男到女方落户,致使纯女户女儿外嫁后,父母一旦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就难免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沦为绝对贫困户。即使是多子女者也不乏“一母养十子易、十子养一母难”的现象出现。家庭结构的转型,使农村老年人不得不“活到老、干到老”。三是生活观念改变,赡养意识淡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养老观念都在发生悄然变化。年轻一代中,尤其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意识渐浓,不管是时间上还是在金钱上都是首先考虑自己,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不愿优先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扩大,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不仅直接导致农村老年人身边子女减少,而且由于进城之后生活方式的变更、生活观念的变化,需要更多的金钱来满足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需要,导致大部分人经济条件难以满足自身需求,更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经济生活,从而逐渐将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寄希望于社会。

二、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重要意义

1、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顺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保证。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因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及客观情况的影响,一般家庭均生育2胎或2胎以上,许多人都有生男而止的欲望和动机。因为一旦进入老龄阶段,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就只能完全依靠子女供养。如果没有儿子,生活就将无靠。尽管法律规定儿女均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农村靠女儿供养的概率并不高。所以,如果在农村全面建立养老保障制度,使农民进入老年后,生活有保障,则彻底解除了农民对晚年的生存后顾之忧,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也会随之淡化,强生2胎或2胎以上、生儿则止的观念也会逐渐改变,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推行。

2、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就不能不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障,不能不大力缩小城乡差距。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实施乡村路面硬化工程、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政府投入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超常规地以两位数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确实有了一定提高。但相比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不仅绝对数有差距,就是生活水平提高速度的相对数也有差距,也就是说生活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由于近几年来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城镇老年人群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但在农村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来说,仅仅拥有土地这一基本的劳动要素,他们难以生存。从中也就看出现今的城乡之间尤其是城乡老年人之间存在着不应有的差别。因此实行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经之途,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前提条件。

3、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内在要求。构成农村社会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具有多重性和多样性,但最基本的还是源自于生活问题、生存问题的养老问题、老年人无人赡养问题的矛盾纠纷屡见不鲜。最近两年南昌市相继解决了农村五保户非农业户口问题并实行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离任“两老”(老村支书、老村长)人员解决了生活困难补贴,对农村特困家庭实行困难补助,而其中绝大多数资金又是用于农村老年人员,但相对于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还有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老年人因子女无能力供养导致生活无着落的问题依然存在,因子女不供养导致生活无着落的问题依然存在,致使有的老年人外出乞讨,有的家庭产生纠纷甚至引发命案,有的经常到各级上访求助政府帮助解决,这不仅分散党委政府领导的大量精力,还给社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是现代社会极不和谐的一个音符。如果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这一类的社会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我市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

第四篇: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践调研感想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践调研感想

这次分散实践我们去的是辛集市新垒头镇南大过村,为了了解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情况,我们走访、调查了当地的老人和有关部门。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感触颇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乡村养老保证是中国社会保证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大农业的转变,当前我国乡村养老保证曾经打破了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单一养老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层出不穷并日具翻新。这关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促进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当前乡村养老保证制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处理。会不同水平地影响我国乡村经济的开展和社会的稳定。

农村轻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涌出,人口流动加剧,直接导致了家庭养老保障能力的下降。许多农民离开农村进人城镇打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导致农村田地无年轻劳动力照料。老年人受到照顾更加困难,家里留的只是老人和小孩,老人不仅要承受精神上的寂寞感,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料年幼的孙子、孙女。养老问题面临很大的冲击;而且现代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得家庭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还有耕地农民收入太少,“土地养老”功能的弱化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冲击;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解决。

为了解决现存的养老问题,我们需要完善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采取措施: 一要在思想上引导广阔农民转变观念,为提高和推行乡村保证奠定思想根底:首先,要顺应国度方案生育政策和家庭养老功用日渐弱化的理想。经过各种宣传媒体引导农民逐步摒弃‘’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逐渐承受和认同方式多样化的社会化养老新观念;其次.要逐渐完善各种方式的社会化养老制度.使广阔农民切身体验到社会化养老的益处,逐渐消弭农民对社会化养老所持的张望、疑心、不信任态度,以加强社会化养老对广阔农民的吸收力。

二乡村社会化养老在资金的筹集上应以积聚式为主,个人交费、集体补助局部都分别记在个人名下,以个人账户的储蓄积聚方式.容易被农民所承受,因农民的收人不固定,难以肯定规范停止养老统筹。实行积聚式也完整契合农民缴费的灵敏制度,如缴费层次几可由被保险人停止选择。另外,在养老基金的运用上要情打细算,且要增加资金运用的透明度.盲目承受投保者的咨询和监视,以进步社会化养老在农民意目中的可信度: 三农村养老保障工作首先必须遵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需要;必须适应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需要:必须适应农村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必须适应农村居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坚持量力而行原则,各级政府通力合作,明确分工。坚持“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的精神,同时明确责任,保障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人财政预算,由县、市民政部门实行专项理财。

总之,乡村社会养老保证问题是中国社会保证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处理的,需求多方面的努力。既要转变观.念,又要在促进经济开展的根底上充沛发挥国度、集体家庭和个人的力气,共同为农民养老树立一道牢靠的养老屏障。

第五篇: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研讨

文章标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研讨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和问题。现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快,生产水平较低,是导致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二是贫困老年人多,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也是导致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直接原因;三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滞后,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的改善;四是农村少数子女传统观念缺失,对赡养老人观念发生变化,靠传统的道德、亲情维系的家庭式养老遇到了冲击;五是农村费改税后,原有的优惠老年人的政策失去作用,新的配套政策又没有出台。六是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从事者素质不高,福利待遇差,社会地位不高等都不能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都是导致农村养老存在问题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构想和对策。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农村老年人占我国老年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经济收入和医疗水平相对城镇比较低,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深刻影响的认识,把关心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摆到突出位置。面对新形势,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二,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首先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撑能力相适应、以切实可行的以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妥善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养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出台对农村老年人的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三无”老人和因病、因残等其他因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三是继续支持和鼓励低龄、健康的农村老年人从事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提高自养能力,确保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制度。对农村“三无”老人和其他特困老年人,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让农村贫困老年人也享受低保。四是按照国家政策扶持,农民自我保护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建立低水平、广复盖、适度保障的新型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问题。五是总结推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制度经验,研究完善奖励扶持措施,真正让每位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第三、加快推行农村医疗助制度,解决农村老人的就医难问题。大力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做好这项工作,一是采取国家、地方政府和个人负担的办法,在农村逐步建立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农村特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缴纳个人负担医疗基金确有困难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要筹措资金加以解决;三是各级医疗保健服务,为农村老年人看病挂号、就诊、取药、住院提供方便。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真正让困难的农村老人看得起病。

第四、加强农村乡(镇)社会福利院的建设,提高“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比例。一是继续全面实施省政府提出的“福星”工程,用几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使农村“五保户”除自愿投亲靠友供养外,基本上实现以乡镇福利院为主的集中供养,让农村这部分最困难的群众真正成为福利之星。二是将乡镇、村福利院、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以保证供养对象有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休养环境。三是免征、减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后,原从农业附加中列支的五保供养资金,列入县乡财政预算。地方在安排使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时,确保五保供养资金的落实,不允许截留、挪用,使“五保”老人做到应保尽保。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研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研讨。

下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财政支持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财政支持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合集五篇)

    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经从道德层面上升为政策要求,甚至法律规定,从而成为政府在行政中的一项重大责任。2、社会基......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重点

    2008年2月第3l卷第1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AcademicJournalofShanxiProvincialCommitteePartySchoolofC.P.C Feb.2008V01.3l No.1 新农村建设中黼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史利娟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030031) [摘要]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概述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各种经济和社......

    县级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建议

    县级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建议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投入力度,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有所改变,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农村环境面貌有效改善,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稳步提......

    财政支持城镇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支持城镇建设的问题与建议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财政不仅要解决好产业支撑、市场建设、城镇美化等硬件建设,而且要大力支持完善城镇综合配套措施的......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1.现状 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认同。据调查中农民反映,每人每年交纳30元,这个资金农民都能接受,但在门诊看病1年仅能报销200元医药费,且报销标准为超过30元按......

    经典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经典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范文在农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建立与之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是对农地保障的补充,但农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是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不可替代的。为......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范文4篇按照城乡统筹原则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重要方面。而在新型的农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