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聊城市农机推广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机推广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以来,聊城市农机推广部门积极进取,认真负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1、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全市农机推广部门按照省局要求,配合计财部门,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扎实推进农机推广工作。重点推广玉米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机械,引导农民购置适宜我市作业的重点机型。2011年全市推广各类农机具1.24万台(套),受益农户7909户。其中推广玉米收获机3100台(享受补贴1992台),大中型拖拉机1477台,免耕播种机753台,深松机753台,田园管理机械2106台,打捆机39台,大棚卷帘机1107台,大蒜收获机19台,孵化机465台,提高了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
2、积极推进玉米机收,提高机械化收获水平。2011年我市机收玉米331.6万亩,机收率达到7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玉米机收率创历史最高水平。一是领导重视。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低是我市农机工作的一项薄弱环节,为尽快提升玉米机收水平,在年初的全年工作会议上,对提升玉米机收率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制定工作计划,各县市区也对玉米机收工作制定了细致的实施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二是推广机械。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购置玉米收获机,将玉米收获机列入补贴重点目录。今年我市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市共发展玉米收获机3100台,其中享受补贴的玉米收获机1992台,由于补贴资金限制,没有享受到农机补贴,农机手自发购买的近1100台。全市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6500台,机械数量的迅速增加,为玉米机收技术推广奠定了坚实的装备基础。三是加强宣传及培训。9月22日聊城市“三秋”生产暨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东阿县新城办事处召开,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各县相继召开了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现场演示会,极大地提高了玉米机收的宣传效果,和广大农民应用玉米收获机的积极性。四是积极引导玉米机收跨区作业。为加快秋收进度,提高玉米机收水平,农机部门强化跨区作业组织领导,及时发布信息,加强机具调度,共引进外地玉米收获机1300余台,三秋高峰期全市上阵玉米收获机达到7800余台,有力的提升了我市玉米机收水平。
3、认真搞好免耕播种,扩大保护性耕作覆盖面积。2011年,全市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 753台、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5758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100台、深松机753台,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保有量达3万多台套,小麦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211.1万亩,覆盖率达34%,实施面积继续名列全省首位。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市农机局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列入对县市区农机部门重点考核内容。茌平、高唐等县的政府部门将
保护性耕作发展列入各乡镇年度考核目标,冠县、阳谷等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机、农业、财政等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为成员的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莘县、东阿、临清、东昌府区等县市区农机局也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各县市区农机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茌平县财政拨出20万专项资金,东阿县财政拨款5万元,用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阳谷县农机局自筹15万资金,在享受国家补贴机具30%的基础上,每购买一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补贴3000元,每购买一台免耕播种机补贴1500元;冠县的兰沃乡和清水镇政府对使用免耕播种作业的农户每亩补贴20元。三是广泛召开现场演示会,积极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9月22日聊城市“三秋”生产暨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东阿县新城办事处召开,把现场演示与机手培训相结合,扩大保护性耕作影响面。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各县相继召开了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现场演示会,极大地提高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效果,和广大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全市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101班次,共培训各类人员2万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及农机实用技术手册14.8万份,媒体宣传80余次。四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临清市建设了1个5000亩以上的市级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8万亩。茌平县建成两个5000亩以上的示范片区、两个万亩免耕播种示范基地,并且建成两个万亩深松作业示范大方。全市每个乡镇均建有200-500亩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临清市把示范基地建设列为对各镇(办)农机站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临清市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到各乡镇、办事处,明确了建设内容和标准,作出了详细的时间安排,同时出台了激励政策对建设农机示范基地较好的镇(办)给予资金补贴。
4、全力推动深松整地,助力农业增产增收。2011年,我市临清、茌平两个先行试点县(市),共计落实农机深松作业补贴1210万元,全市共计推广深松机753台,配套大型拖拉机448台,完成深松作业面积72.2万亩,预计冬季深松10万亩,全年完成深松作业将达到82万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完善工作机制。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市委副书记刘加顺、副市长赵庆忠就深松整地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农机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要求各级农机部门把土地深松作为当前农机工作重点之一。各县市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农机深松整地工作,临清市、茌平县成立了以分管县(市)长为组长的农机深松工作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了各自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实施方案》,严格把握政策,遵守补贴程序,完善操作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为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机制保障。二是搞好宣传示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使农机深松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全市农机部门在强化宣传上狠下了功夫。印发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简介及补贴办法等宣传材料8万余份,张贴到各镇(办)
村,发放到农民手中,让他们充分了解农机深松技术和政策,真正认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机深松作业的宣传,大力宣传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及政府扶持补贴政策、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及先进典型等。多次召开现场演示会,3月23日聊城市在金郝庄镇组织召开了全市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场演示会,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各县市又多次召开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场会,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精心抓好落实,确保补贴政策到位。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主要是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作业补贴两方面工作。确保两方面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是调动农民购置深松整地机械、开展深松整地作业的重要动力。今年全市共计落实深松机购置补贴1800余万元,新购深松机753台、配套大型拖拉机448台,保证了深松整地作业的机械需求。落实农机深松作业补贴1210万元,确保农户享受补贴政策实惠。临清市农机部门在农机深松整地工作中,提出“七个明确”的要求:明确任务目标,明确补贴对象,明确作业范围,明确补贴标准,明确技术要求,明确工作程序,明确补贴时间,确保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落实到农户。四是强化服务意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临清、茌平农机部门围绕推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主要加强了八个方面的服务:一是搞好政策咨询服务,二是搞好农机购置服务,三是搞好农机维修服务,四是搞好计划指导服务,五是搞好技术培训服务,六是搞好跨区作业服务,七是搞好农机监理服务,八是搞好基础管理服务,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5、努力发展经济作物,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目前,我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约188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70.8万亩,花生种植面积45.5万亩,大蒜种植面积21.2万亩,占据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前三位。另外,地瓜、大棚蔬菜、水果、大葱、生姜等作物也有一定种植面。目前,全市棉柴收获机械保有量480台,花生联合收获机19台,大蒜收获机44台。为推动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制定了2011年经济作物机械化工作计划及《聊城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发展考评办法(试行)》,并积极组织实施。一是加强机具推广。2011年全市共推广田园管理机械2106台,捡拾压捆机39台,大棚卷帘机1107台,大蒜收获机19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558台(其中孵化机465台)。其中茌平、冠县的田园管理机械,莘县的畜牧水产养殖机械,莘县、冠县的日光温室设备,茌平的大蒜收获机,高唐的捡拾压捆机推广较好。二是搞好宣传。为提高农民群众对经济作物机械化新技术的认识,农机部门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电视、报刊、网络,赶科技大集等形式,不断强化农民群众对棉花、花生、大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全市农机部门共发放经济作物机械化宣传资料2万余份。三是加强培训。邀请农机和厂家技术人员对机手进行现场操作培训,讲解操作要点,提高机手的操作水平。共举办经济作物培训班20余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
二、制约农机科技推广的问题与不足
1、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我市经济作物机械保有量较少,机械化程度较低,经济作物收获环节机械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2、农机与农艺的发展不相协调。对我们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部分群众的认知程度还不够,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应用先进的耕作种植模式,进一步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推广过程。
3、部分机具的性能不高,有的企业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部分农机具从结构设计到产品质量、作业性能、适应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还需要作一定的改进,影响了农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展开,企业应该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提高机具的作业质量。另外,在农机生产作业期间,因为机手操作不熟,调整不当等原因发生机械故障,厂家技术员和配件不能及时到位,对部分机手的收益和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加快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对粮食作物采用先进的种植模式、收获模式、管理模式,把农艺要求和现代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结合起来,推广一批技术可靠、性能优良、作业效率高、适合当地种植习惯的保护性作业机械,提高配套农机具的数量和质量。
2、结合本地实际,筛选适用机型,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抓住秋收秋种的有力时机,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业机械大力推广,结合秋季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现场演示会,加大玉米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对玉米收获机和免耕播种机的机手建档入册,督促有能力的农机生产企业加强对机手的操作技术培训,完善售后服务,以确保我们推广的农业机械不被购机户闲置,确保先进农业机具的使用效果。
3、加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机配件、供油、维修等服务体系。加强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挥农机部门作用,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
4、加大资金投入,并且培育一批典型。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先进高效的农业机械尽量都进行补贴,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重点培育一批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机大户,培育一批高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他们参与跨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益,让他们示范带动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他们的现身讲演和带动,将为农机技术推广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力地促进我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5、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努力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实行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立高标准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每个县(市、区)要完成新建一个示范基地的任务,示范基地面积不低于5000亩;小麦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都要建设500亩以上示范基地,尽快形成“以点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乡带县”的示范推广模式。
6、搞好农机土地深松整地技术推广。按照省局实施方案和技术要求,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依托项目实施,推动全市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取得新成绩。
7、积极开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作物机械化年度实施计划与目标,大力推广棉花、大蒜、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与收获机械,争取召开经济作物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张士新)
第二篇: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财务制度健全、服务规模较大、综合效益显著的合作社。为全面总结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对全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目前,聊城市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238个(其中全国规范化合作社1个,省级明星合作社2个,获省级推进项目资金奖励合作社31个,符合“五有”标准合作社49个),合作社成员3148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662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2161台,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774台(套),机库房面积2.8万余平方米,资产总值达3.2亿元。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领域涉及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农机培训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及农机信息咨询服务等。2011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面积274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1.2亿元。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类型、管理方式、服务模式
(一)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四种主要发展类型
1、以农机站为依托的农机大户联合型。这种类型合作社依托的农机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院落,机制比较健全,负责人大多为农机站长,有事业心、责任心,组织能力比较强,能够充分利用农机站本身的技术、人才、场地、设施和管理经验,吸引和调动农机大户投入机具设备和资金进行优势合作经营,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2、由村干部牵头的农机大户联合型。这些合作社以本村机械为主,主要服务于本村及周边农业生产。
3、农村能人带动型。这一类型是由农村中经济实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牵头,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周边的农机大户组织起来,利用各自的机械自愿结合,共同服务。如尚店福迎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4、农机企业领办型。这一类型为农机生产、维修、流通企业利用营销、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以企业现有机械资产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等参加组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完全按照企业模式运行。如润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山东润源农机装备公司领头成立的。
在这四种发展模式中,大户联合型合作社173个,占73%,能人带动型49个,占21%。在合作方式上,劳动资本合作型合作社119个,占50%,劳动合作型合作社107个,占45%。
(二)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管理方式
聊城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均实行了成员带资或带机入股,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均制定了明确的章程和较为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务管理、维修保养、作业管理、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了组织机构,形成了社员大会大事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
在运作模式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松散型,没有集中管理的场所,农忙作业时现集中;另一类型为较为紧密型,这一类型均建有标准化车库、维修车间、具有办公场所和独立院落。如临清润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阳谷华阳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机械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价格、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提取公益金。其中,润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还组建了技术部、业务部、维修部、财务部。
在利润分配上,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各合作社有所不同,总体上,80-90%分配给经营者,5-10%上缴给合作社,10%左右作为风险基金留存合作社用作以丰补歉或长期投资,滚动使用。
(三)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业服务模式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不断拓宽领域,创新模式,主要服务模式有:
1、跨区作业。根据各地农作物成熟时间差,为进一步增加收入,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组织作业队外出作业或组织成员参加由各县(市、区)农机局组织的小麦跨区机收作业队。2011年,全市有3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队,参加跨区作业机械650台(套),作业面积54.8万亩,收入2450万元。
2、订单作业。入社农机户按照合作社章程,实行统一管理,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机耕、机收、小麦免耕播种、农机深松、农田水利建设等作业合同,合作社统一安排成员实行统一作业。2011年,全市合作社共签订作业合同214.7万亩,收入2.8亿元。分别占作业总面积的78.4%,总收入的74.1%。其中,临清市农机深松整地全部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作业面积33.3万亩,收入2000多万元。
3、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适应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要求,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农作物规模化经营。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00余亩,土地流转费用每亩700元左右。
4、维修服务。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维修技术优势,在对合作社内部社员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也对外进行维修业务,并将维修服务当做合作社农闲时间的一项主营业务来经营。目前,全市对外开展维修业务的合作社37个,2011年营业收入269万元,其中维修业务开展较好的有阳谷县华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东昌府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传师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5、经营销售。一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业务特点,还从事经营销售活动,如经济开发区金舟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销售各品种优良种子和各类标准化肥、高效无公害农药,农膜,杀菌等。阳谷县华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东昌府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冠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销售各类农机配件。
6、其他业务。如临清市福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提高机具利用率,促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提高了农机利用率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各家各户的机具组合到一起联合作业,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买不起大机具的问题,又避免了重复购置机具,浪费资源,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二)提高了农机化发展水平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致富能力强、技术先进的大型农机具,通过现场会、演示会,让农民群众真正看到了大型农业机械带来的好处,激发了他们的购机热情,促进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三)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的共同体。每个合作社都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保障措施,形成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机手”的安全管理新模式,由过去农机监理面向机手的安全管理,变成了农机监理对合作社、合作社对社员机手的管理,农机监理又全力配合支持合作社共同对社员机手的安全管理。这样,强化了安全生产,促进了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安全管理效果。
(四)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
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广大社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使他们在技术上能够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等先进农机化技术,提高了农民种田科技水平。
(五)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作社通过签订作业合同,实现连片作业,减少机车作业的空运转,降低了作业成本;又通过参加跨区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增加了成员的收入。据统计,经营较好的农机合作社社员人均利润3.9万元,一般都在2.7万元以上,高于非合作社成员收入20%以上。
(六)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农机合作社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使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四、聊城市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广泛宣传。让农民和各级领导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推进农机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制定发展原则,明晰工作思路
在每年的全市农机局长工作会议上,市局都对合作社建设工作做重要部署,把合作社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农机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任务目标,规范标准要求,并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农机专业合作建设的通知,积极谋划,做好落实。在发展农机专业作合作社的过程中,坚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和农机手的意愿,不搞“拉郎配”,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切实引导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和诚信服务,推动农机服务组织优化发展。工作思路就是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引导扶持,利用现有条件,先试点,后推开,成熟一个,成立一个。
(三)加强政策扶持,及时指导服务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了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补贴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倾斜,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承担规模化作业、机械深松等有关农机化项目,先后有3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省局农机规模化作业项目,争取到奖励资金195万元。临清、茌平农机合作社承担了2011年农机深松作业补贴项目,获得作业补贴共计1200余万元。今年,市财政专门拿出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奖励,共奖励合作社6个,每个5万元。在合作社组建上,聊城市坚持农机部门搭平台、给政策,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农机购置补贴优先对象,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的支持,协调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用地、规划等方面提供便利。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搞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作业市场需求、价格行情、天气咨询等信息服务,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四)注重培树典型,加强规范建设
近两年,聊城市农机局连续下发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的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照“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实打实,不断培养和树立规范化合作社典型。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现场参观,交流经验,形成了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进行现场观摩,相互学习借鉴
近几年来,我们多次召开合作社建设现场观摩会及学习经验交流会,组织各县市区农机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赴省内外多个地市参观学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习经验。多次组织各县市区农机部门负责人对各县市区农机合作社建设进行观摩、评比、学习、交流,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学习、培训近300人次,不断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聊城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扶持下,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由于绝大多数合作社是近二、三年内新成立的,起步较迟,经济基础薄弱,共同积累少,另一方面合作社成立以后征用土地建机库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和作业费用不能及时收取,甚至有一部分农机户是新买了拖拉机,合作社用于购置新机具和发展生产的流动资金难以为继,有的合作社是靠借贷购买油物料,有的地方借贷也较为困难,同时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毕竟只是极少数。所以低投入、低积累、高分配,“两低一高”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形成预想和需要的规模经营、服务功能、设施配备和技术资源,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业务做强做大。
(二)用地政策不明确, 严重制约合作社发展壮大 当前,广大农民对发展农机合作社、实现大农机作业的优势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由于国土城建等部门对土地严格控制,而国家对农机合作社用地政策不够明确,使农机合作社征地十分困难,从而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三)基础设施滞后,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合作社没有标准化的农机库棚和维修设备,机具存放、保养、维修难度大,缺乏具体有效的管理制度,长远规划不足,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发展。
(四)管理不够规范,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不健全
部分农机合作社,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缺乏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引领发展的带头人和具有较高农机操作、维修等技能的专业人才。有部分合作社是松散联合,社员带机入社,农忙时统一安排作业,实行单机核算,农闲时各自为战,组织化程度低。
(五)作业服务领域窄,经营规模较小
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领域主要在粮食机械化上,大部分为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等环节,缺乏向其他生产领域服务的能力。
(六)专业人才缺乏,合作社运行水平较低
目前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大部分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搏击市场的能力还很有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2011年对东昌府区1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查,有经营管理头脑,富有市场搏击经验,在农村担任村官的仅有4人,其余社长均是农机大户和农机手;从学历上讲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合作社理事长只占总数的20%。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但也仅限于操作、维修技术指导,难以参与决策,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多数社员只关注“农田作业”,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以及如何经营管理较少过问,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其内部事务往往由理事长一人拍脑袋决定,导致合作社的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对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注重引导区域布局均衡化,进一步完善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配套政策,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制定扶持政策,强化建设指导
一是政策上予以倾斜。国家补贴资金继续加大投入和补贴比例,要在税收上少征或免征各项所得税,农田作业所需燃油供应上要予以一定的补贴,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是用地上予以照顾。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归为农业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解决合作社经营管理场所用地问题。
三是资金上予以扶持。对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健全运行机制
遵循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按照合作社建设“五有”标准要求,规范合作社建设,本着高要求、高标准的原则,确定一批示范社,通过示范社,引导广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机合作社建设水平。
(四)引进培养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应将引进、培养人才、提高农机手整体素质作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提升驾驭和拓展市场能力。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硬件来抓,重点培养好领头人,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培训计划,加强文化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中的骨干作用。制定培训计划,按区域、分季节、有重点地对所有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进行业务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研讨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合作社管理人才、会计、技术人员等,为合作社的发展培养造就出一批实用人才,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整体水平,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发展后劲 引导合作社积极承包流转土地,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拓宽农机作业市场,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作业收入,增强发展后劲。
第三篇:齐河县基层农机推广调研报告
齐河县基层农机推广调研报告
一、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人员情况
齐河县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耕地125.3万亩,辖13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黄河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2万人。
1、机构设置情况。县级农机推广站1个,属于财政差额股级事业单位,与农机局合署办公。乡镇农机推广站14个,属于乡镇事业编制,乡镇管理县站技术指导。
2、人员编制情况。县推广站编制6人,实有4人;乡镇编制14人,实有22人。县站人员干部2人,工人2人;55岁以上1人,45岁以上3人;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2人;高级工程师1人,助工1人,技术员2人。乡镇22人中有干部6人,工人16人;助工6人,技术员16人。综合看26名推广人员中专以上学历8人,占31%,助工以上职称8人,占31%,40岁以上的9人,占35%。
3、经费保障情况。县站财政50%拨付工资,其余由农机局在办公经费中补齐,活动经费由局机关统一拨付。乡镇站工资由县财政全额拨付,经费由县局在推广项目或监理业务中给予适当补贴,有的乡镇政府也给与拨付,数量很少,大部分为零。
4、办公设备情况。县站有面包车一辆,在办公楼合署办公。乡镇有1间办公室的占60%,其他与农业综合办公室合署办公,没有交通工具和电化办公设施,条件比较简陋。
二、农机技术推广取得成效
2011年未,农机总动力222.5万千瓦,拖拉机4.6万台,50马力以上拖拉机0.48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059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297台,保护性耕作机具572台。农机总值5.2亿元,动力与配套机具比达到1:2.6,全省前列。先后推广了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小麦机械化免耕播种、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机械深松、机械化肥分层深施、玉米精量直播、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推动了全县农机化事业快速科学发展。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保护性耕作播种全覆盖,小麦保护性耕作推广28万亩,玉米机收发展较快,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2.3%,全市第一。
三、农机推广的基本做法
1、强化领导,完善服务体系建设。针对乡镇没有农机推广人员的现状,及时向县委县府领导汇报,同乡镇负责人沟通,在乡镇建立了农机推广站,解决了基层推广有人管的问题。不断向村级延伸,60%的村有兼职推广员。
2、突出新技术的宣传和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媒体专题节目、发放明白纸、张贴标语、现场演示、参观厂家、进村宣讲、现场指导等方式宣传新技术特点、使用方式和取得效益。提高县乡镇村干部对新技术的认知,突出培训农机从业人员,手把手教会使用新技术,维修新机具,取得好效益。
3、农机农艺融合,做好新技术机具的选型。根据本地农民种植习惯和耕作水平,按照技术要求,选择适合作业的机具类型进行试验示范,给生产厂家提出反馈意见,改进机具参数和耕作参数,达到农机农艺融合,提高作业效率和机手效益。
4、重点抓抓重点,广泛推广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通过农机补贴政策对农机结构优化调整的作用,重点抓了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和秸秆还田机的推广示范,抓住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这个重点,运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和县政府专项补贴资金180万元,破解玉米收获机械化制约农机化全面发展的瓶颈。推动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进度。
5、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桥梁作用,加快新技术推广速度。协助9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工商注册,注册资金1.18亿元,入社社员9600户。引导社员进行土地流转和跨区作业,实现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规模,今年合作社订单作业达到30万亩,成为新技术推广的主力军。
四、存在问题
1、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不适应技术推广要求,农机推广只有依靠县站人员来做。乡镇农机编制不足,人员文化层次低,年龄偏大,缺少经费。并且由于受管理权限的制约,大部分乡镇站人员还承担着乡镇的中心工作,或包村驻点,无法正常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这也是困扰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较少或未纳入编制,严重制约了农机化先进技术的宣传、推广、指导和服务等工作,致使很多农机化创新示范项目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
2、农机操作人员技能和认识程度影响推广进度。由于从事农机作业的人员年龄偏大,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和使用新机具的能力较弱,造成操作障碍,易发事故,影响机具水平的发挥。
3、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关键机具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玉米联合收割机和免耕播种机受自然条件限制,平时作业动力大,耗油高,作业效率低,每小时一般3-5亩,收费60-70元/亩,机手收益少,遇到玉米倒伏或行距不适或秸秆还田效果不好,玉米
收获机和免耕播种机不能作业,严重影响玉米收获和免耕播种作业效果和和收益,降低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4、土地连年旋耕,造成板结和耕层减少,影响新机具作业效果。
五、解决问题的建议
1、健全完善基层推广服务体系,推进运行机制创新。增加县乡推广编制,实行全额财政政策,完善保障机制,加快人才引进,改善年龄和知识结构,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推广工作。
2、强化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农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强化使用和维修能力培训,严格资格证的培训、考取程序和考核标准。
3、狠抓科技创新,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效率和收益。加大投入实行重点环节重点投入,完善机具性能,提高作业效率,对重点机具实行市县补贴的形式,鼓励合作社成员和农机手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破解制约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加快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
4、实行积极的土地深松政策,为节能减排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做出贡献。土地深松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一项措施,在不耕翻和破坏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每2-3年一次深松,通过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耕作环节,节省能源,减少碳排放。
第四篇: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基本途径。建立农村合作服务组织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解决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农民机手向自我发展、自主管理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加快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户、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今后我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经验。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目前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总资产927万元,从业人员78人,拥有大型拖拉机7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4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2台,免耕播种机15台,其他配套农机具126台,全年营业收入272万元,纯收入190万元。
2、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主要类型和组建模式。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建立,主要是对原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如农机作业队、农机大户等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农机服务组织的改制、扩建、整合与规范,鼓励和引导农机各类服务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依据我区实际及实践经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为:种植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统一耕作;维修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网点+农机户,统一维修服务等农机化专业合作社。
3、加强引导,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健全,成立了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监事会。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实行法人负责制,负责日常的经营服务工作。股东大会是合作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经营方向、经营决策、财产处置、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职工奖罚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产权关系明晰,责任、权力、义务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内部运行机制科学有效,形成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经营体系。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和效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区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清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林牧渔
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许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以农机大户牵头组建的合作社,往往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少。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用地短缺,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等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地方的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
三、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一)积极争取,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二是建立部门互动机制,积极协调农业、财政、工商、国土等有关部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注册登记、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库房用地等便利。
(二)多措并举,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宣传,及时总结农机合作社典型经验。二是强化培训,对合作社负责人、社员以及农机大户进行梯级培训,不断提高合作社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强与农机合作社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发挥农机合作社装备优势和组织优势,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三)加大扶持,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对农机合作社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予以优先补贴,数量限制适当放宽,并对服务领域广、服务规模大、管理模式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扶持。
第五篇:聊城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近期,我们深入到部分乡镇农机站、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户,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基本情况
聊城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自实施该政策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家、省有关农机购置补贴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把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的重要杠杆,精心部署、强化措施、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据统计,八年来全市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亿多元,补贴各类农机具37529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983台、玉米收获机械5495台、谷物收获机械1420台、免耕播种机5758台、植保机械5579台、耕整地机械2487台(套);各类经济作物机械、抗旱机械及其他设施农业机械10807台(套);全市受益农户22694户,带动农民购机投资9.6亿元。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及特点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农机工业产销两旺,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加快提高,为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装备支撑。
(一)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一是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机总值及总动力由2004年初的293552.07万元和891.4万千瓦,增加到448280万元和1086万千瓦,分别增长52.7%和22.3%。二是农机装备结构得到快速优化。大中型拖拉机由2004年初的11284台增加到目前的25197台,玉米收获机更是由2004年初的0台增加到目前的6503台,免耕播种机也由2004年初的0台增加到目前的17042台。
(二)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2004年时,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达60%,而玉米机收在2004年刚开始实验推广,当时小麦、玉米生产效率较低,农民为此辛苦劳作。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小麦、玉米收获机械连年增长,目前,全市小麦生产已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玉米机收率从2004年的2%快速发展到74%。玉米播种、秸秆还田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6%、97%,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在三夏、三秋农忙高峰期,可以实现“日收百万亩粮,日播百万亩田”的高效生产率。2011年三夏时节,上阵机具达30多万台,全市近600万小麦7天即可收获完毕,小麦收获后,玉米直播机随后播种,从收到播每亩仅需20分钟就可完成。三秋期间,上阵机具20多万台,从玉米收
获、秸秆还田到小麦播种每亩地的农业生产只需半个小时就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成为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彻底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
(三)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推广了玉米联合机收、小麦免耕播种及农机深松等农机化新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排涝能力,不仅能够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产量。据测算,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麦亩均增产20千克,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小麦亩均增产5%—10%,2011年我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211万亩,农机深松整地面积达到82万亩,可实现小麦增产1078万公斤。
(四)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民积极购机,并有效利用农机作业增加经营收入,推动了农机服务业的发展。例如,临清市新华办事处西胡村的朱家乡,2011年购买了一台东方红LX950拖拉机,一台国丰4YW-3玉米联合收获机和一台深松联合整地机,国家补贴资金47000元,自己投资93840元,秋季完成玉米机收390亩,深松整地990亩,作业收入8万元,纯收入4.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这类大型农机具增加了21143台,依此推算,可为全市农民增收9.5亿多元。
(五)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购机补贴政策深入实施,农机大户不断涌现,他们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成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开展了“订单作业、一条龙作业、跨区作业”,解决了高效农机与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之间的矛盾,扩大了农机服务作业规模,实现了双赢。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10个,拥有社员2023户,各类型机械6049台套。2011年作业总收入达到3.2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增加了税收收入。在农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我市时风、润源、瑞泽等大中型农机企业快速发展,农机销售额节节攀升,2011年全市农机销售额达到125725万元。按照生产、销售企业较低利润率3%计算,能够实现利税3771.75万元,为我市的财政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少。从调查看,普遍反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严重不足。如临清市近年来由于农民的购机热情高涨,由于资金数量少,每年有近40—50%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户不能享受到补贴;东昌府区部分农民对政策理解不到位,认为这是一项普惠制政策,因资金不足无法得到购机补贴时,就拨打“市长热线”、“区长热线”或者新闻媒体电话,影响了政府部门公信力度。
(二)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窄。近几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0%重点用于玉米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大中型拖拉机和深松机的推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市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1年达到188万亩。但经济作物机械数量较少,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补贴需求较大。
(三)农机购置补贴配套工作经费不足。在实施购机补贴工作中,需要请新闻媒体宣传和公示、印发补贴合同、档案管理、核实机具、机具质量和售后服务调查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大大增加了农机部门开支。通过调查,我市9个县(市、区)均没有安排农机补贴工作经费,而购机补贴又是时间紧、任务重的一项工作,如果没有必需的经费保证,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希望上级部门加强调研,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增加资金数量,扩大补贴范围,尽量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议金融管理部门适当协调相关银行的信贷机构,针对购置大型农机一次性投入资金数额较大,设立绿色通道,推出分期付款、贴息或者低息贷款政策,为广大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降低门槛,减少购机户的后顾之忧,增加大型机械的购买力。
(三)加大对农机部门的费用支持。建议政府部门设立专项经费,最好由省级财政列支;或在项目经费中明确一定的比例的资金用于项目操作管理,减轻农机部门的负担,保障购机补贴工作地顺利开展。(孟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