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目前大的背景下怎样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最终版)
针对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的看法是:
只有发展农村经济,才能提高农民收入,但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应配套政策。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寻求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实现农民减负增收。要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放活土地使用权,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二是放宽农民进城的限制性政策。对农民进城应公平对待,正确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不能采取歧视性限制政策。三是下功夫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下功夫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四是提高农民自我积累能力。目前,我国农民的自我积累能力很低,农业自我积累的机制还不健全,农民扩大再生产能力不强,特别是农民根本无力承担一些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农业,保护农民,帮助农民提高自我积累能力。
2006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新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是我市的党委换届年,乡镇党委、县(市、区)党委、市委将相继换届,各包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常州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市委确立的“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烤烟、粮油、畜禽、蔬菜、竹木、水产、药材等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持从驻点村产业结构实际出发,调优产业布局,调长产业链条,扩大规模,提高品质。要在驻点村大力发展沼气,推行“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烟”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两种收入,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力争使驻点村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万元以上。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工作队要在驻点村全面推行村级“1+2”模式的同时,坚持民办民
管民受益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技术服务部门和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多元化、多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体素质和带动农户的能力。
四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市的投资方向和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即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对农业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各项支农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全市将逐步建立稳步增长、合理有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各包村单位和工作队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资金和原材料补助或“以奖代投”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要积极推进小康新村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小康新村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六改六建”,即改水、改沟、改路、改栏、改厨、改厕,建产业、建经济合作组织、建村民理事会、建小康住宅区、建休闲广场、建垃圾池,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根据农村现状,加大旧村整治改造力度,加快小康建房步伐。努力把驻点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功能配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富裕小康村。
六是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真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理论、法律“五下乡”活动,全面提高村民文明素质,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继续实行“领导挂帅、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的责任机制。要坚持作好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各县(市、区)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办点制度,县级主要领导的联系点要由市委考核验收。包村单位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做好农村建设扶贫工作后盾。全市各级领导都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多花精力谋大事,多下基层搞调研,多为群众解难题。全体工作队员既代表自身形象,又代表单位形象,更代表市委形象,要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二是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市、县两级基层办、扶贫办、小康办要加强对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年中要进行两次全面督查,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及时通报建设扶贫工作情况,总结成绩、经验,指出问题、差距,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年底要根据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进行检查验收,评先评优。
同志们,加快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保持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在全省的领先局面,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怎样在课改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小编推荐)
怎样在课改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张家集镇中心小学
张礼明
走进新课程,积极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师们探索的热点。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极为关注的主要问题。我们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将数学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定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多年来,由于注重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讲授—接受式模式。长此以往,学生按被动接受方式进行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受到压制,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受到制约,教育目标集中体现在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为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服务。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经常要根据学科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要求,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努力体现三维目标,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感悟。例如:新世纪版“一个星期有几天”一课,因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有部分学生已能背出7的乘法口诀,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在制定知识目标时,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利用知识的迁移来让学生整理知识,促使知识目标达成。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促使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并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以情境创设为抓手,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实现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的立足点,是充分调动学习者学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将被动学习过程转变为能动学习过程。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就必然成为改进课堂教学,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的前提。
例如,在“抛硬币”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时问:“小朋友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景,教师向学生说明这一节课就是要做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拿一个硬币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左手还是在右手,有的学生说在左手,有的说在右手,有的说不一定,这时教师说:“不一定时,说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创设一个让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多次“摸球”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凭直觉做出猜测、估计结果的可能性。活动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构建师生共同体
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数学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教师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以通过操作促使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但是,在学习活动中,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更有效,这些学习目标、方法、策略问题,特别需要教师深入理解、生动揭示与引导发现。
例如:《抛硬币》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并进一步体会到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抛硬币、摸彩球、装彩球三项活动。在抛硬币的活动中,让学生根据活动情况及时填写记录单,并从记录单的记录上得到硬币落下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的数学信息。在摸彩球活动中,让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得到摸到的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但不可能是黑球。在装彩球的活动中,按老师的要求,第一组装6个球,让老师不能摸到红球,第二组装6个球,让老师一定摸到红球,第三组装6个球,有可能摸到红球也有可能摸不到红球。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实践、记录、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这种结论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积极动脑研究获得的,这种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由扶到放地安排教学环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对每一个活动都感到有趣,同时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四、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们也力求开放性的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如:在《认识图形》教学结束时,教师用本节课所认识的平面图形组成“不喜欢,一般,很喜欢”三个图形脸,让学生来评价这一节课,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设计有趣有味,打破了多年来老师评价一贯制,把师生的角色转变落到了实处。又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这节课中表现好在哪里,再进行学生间的互评,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更加完善自己。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中就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还要关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魂,抓住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活泼发展的基石。
第三篇: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意
班佑完小:周么措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中,教师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为了儿童的学习。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儿童怎么学?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通过与儿童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变化是课堂环境改变的基础和推动力。在课堂上,老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老师不断地去点燃学生,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讨论,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老师更多是指引者,学生像车,老师往车上加的是油,而不是上货,一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课堂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望。相比之下,我们才真正明白在课堂上摆正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老师要蹲下去看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才能赢得学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圈内的事,我们应知道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他们都谈论些什么话题等等,并力求走进他们的心里,去切实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觉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与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发展相协调一致的。二.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三.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正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就语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天地。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灵动活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而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时空”变得延展开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的籓篱。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
新课程的课堂的灵动与鲜活,不仅表现在表面上内容、形式、情境上的“活”,还表现在实质上的知识吸收、经验形成、智力活动、能力手提高、情感体验、精神升华、生命发展的“活”。
第四篇:小班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小班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知背景,准确定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结合当前农村学校适龄入学儿童的不断递减,班额普遍在30人左右的情况,如何根据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努力改变教师大班额教学的模式和策略,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小班化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真正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尤为重要。因为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需要,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更是学校自身求稳定、求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需要。为此,我校立足本校实际,根据课改要求,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针对在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优质轻负的教育目标,在全校开展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二、明现状,有的放矢
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首次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之后很多学校或个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四川省龙马潭区特兴镇中心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课堂教学论坛”上,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在线研讨等。在我国,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或个人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而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于近期才兴起,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熊梅所著的《高效课堂》一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理论上的一些探索。山东省安丘市进行了快乐高效课堂的研究,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实验小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实施“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浙江省建德市启动“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系列研究活动。山东省瑞发学校研究后总结出了《高效课堂六大特征》。此外,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小学蔡国仁先生撰写的《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叶枫先生撰写《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辛兆刚先生撰写的《优质高效课堂的特征》、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夏方进先生撰写的《深研“高效课堂”,建设快乐校园》等论文,这些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孙亚玲在《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文中对国外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从她的文章中我们了解到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如教师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但对高效课堂却少有提及,也没有系统的研究。本课题与国内外类似课题研究的区别在于: 在农村学校小班化条件下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效课堂进行研究,国内外并不多见,而且在我校这样一个紧邻县城、教学质量较弱的学校实施这样的课题研究,更不多见。本课题研究与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其共同联系是:具有“高效课堂”的特点。其区别是:本课题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农村学校小班化角度来研究高效课堂。我们研究的重点将放在: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策略、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方面,因此,本课题具有开发价值和广阔的研究空间,并能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三、定目标,不离宗旨
1、通过本课题研究,制定出新课改背景下符合学校特点的高效课堂管理与评价的制度和标准,为学校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提供参照标准和评价标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新课改背景下符合学校特点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模式,为教师组织高效课堂的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同类学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关注自身课堂管理行为,重视教学策略研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课堂管理与教学行为的改变,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确保三年内打造一支能适应新课改和小班化教育需求、素质过硬而又协调发展的教师队伍。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积极向上、乐于参与的和谐发展的健康人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陶治师生情操,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学生在和谐、融洽、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四、晓自己,从头跃进
我校小班化教育研究始于2008年下半年,当时学校由于生源的逐步减少(计划生育和各年 级学生随父母转往外地上学等因素)自然形成了班额在30人左右的小班级。如何在班额小的情况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校组织了专门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另外,因为我校近五年来教学质量逐年下降,高龄教师相继退休或退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近两任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如何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落实轻负担高质量方面也作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两年来,围绕小班化、聚焦课堂的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课件10余篇(件),相继在杭州市、临安市获奖。如吕校长的《意外演绎精彩》(临安市论文二等奖)、蒋老师的《用语文的方式教语 文之“读”领风骚》(临安市论文三等奖)、蓝老师的《科学家钱学森》(杭州市案例设计三等奖)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这一切,只能说明我们这支教师队伍素质不错,但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很长一段的距离。怎么办?靠自己!在已有成绩的基 础上,催人奋进才是出路。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分别从学校管理与评价机制的构建、非智力因素与高效课堂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效课堂关系、小班化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的探究、教法和学法指导等四个方面来展开实践研究。
五、谋策略,高效为宗
(一)学校考核评价制度的修订与完善,使执行力显著提高,确保了工作高效。明确办学理念,制度先行。办学校,绝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以吕校长为主的学校领导班子,充分意识到了我校过去几年办学的现状,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思考后,坚定地认定:明确办学理念,让她深入人心是充分必要的。而光有理念,没有必要的管理制度保障也是徒有虚名的。所以,一年来,学校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必要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由于学校规模比较小,我们提出了“我爱我的家,让爱住我家——智慧、和谐※※小学之家”的口号,把一所学校当成一个家庭来经营的思路,从而让全体师生明明白白地认识到:学校是我家,校兴我也荣。同时确定了我们的办学理念:高校课堂、多彩活动、快乐校园,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服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也相继应运而生。与之相配套的10余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应声而成。好制度需要的是坚决执行,不能束之高阁成为摆设。回望过去几年,我校制定的各类政策措施制度不少,但真正付诸实施和执行的又有多少?吕校长在这方面还算是个很较劲的人。他不但身体力行,模范执行,还严格约束中层,这让全体老师心服口服。伴随着一次次家庭会议式的教师例会,和一次次不厌其烦的个别谈心,我校的执行力明显好转。领导表率——教师跟进——学生引导,一个良好的执行力纽带顺势而为。在最近的督导评估中,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以往大会小会讲团结、讲凝聚力,到如今,大事小事借助校讯通平台一发布,全体师生都能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这其中,《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的充分酝酿、制订与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学校几乎所有的工作考核结果,都将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小到一份报表、一份听课记录、出勤签到、班级某次黑板报出刊、某次卫生工作的落实情况,大到学校某项全局性活动的完成效率、学期质量检测结果等,无一不与个人或班级、办公室的考评挂钩。制度的严肃执行,久而久之也督促全体师生自觉养成了高效办事、踏实为人的品格。
(二)创新学校教育管理模式,走精细化管理道路,从精和细上下功夫做文章,确保管理高效。精细化管理同样需要抓手,不能急于求成。我校在这方面着重抓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特色学校的创建。
1、校长亲自抓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有很多,从哪抓起?推行了那么多年的行为习惯,有必要面面俱到再来一遍抓吗?答案是:不行!要抓就要从当前迫切需要的、能切中要害的环节抓起!我们反复调研后发现:一个学校卫生状况好不好,就像一个家庭的门面一样。客人来了,看到的是整洁有序,那才叫一个舒心。而我校卫生状况确是一个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就如何搞卫生、劳动工具的摆放和借还、拖把的统一挂放、卫生的保洁工作等方面,都出具了具体的规定。班主任更是被要求必须手把手地教会学生。
实施一年来,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我们弯腰捡起的是一片美丽,而清除的是心灵的污浊。每一位来校检查指导的领导和同行,无不啧啧称赞。好习惯终身受用。我们研究的是高效课堂教学,跟好习惯的培养有什么关系?一直来笔者也很迷茫。但是通过一年来的观察、反思和参与实践,确实意识到了:老师、学生有否一个良 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一年来,我们围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规范,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章。主要有《教师行为礼仪规范》、《教师教学常规》 《小学生两不一靠行为养成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学习规范》《教室物品(含学习用品)摆放规则》《劳动工具摆放规定》等。如今我校学生排队已经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明素养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行为、学习习惯正逐步得到了持之以恒的有保证的培养。
2、创建以阳光体育和科技普及为特色的学校,让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身心健康,拥有较高的科技素养。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立足本校的师资力量,以校为本谋特色,才能长久并出成绩。近几年来,我校体育特色明显,学校田径队在近几年的临安市全民运动会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部分优秀的运动员相继被各级少体校录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和家长的愿望,也为我校争创体育特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使我们的体育更具全面普及性,我们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相继出台了大课间活动规则、阳光体育开展规程、体育活动课操作流程等措施,确保了全民锻炼的良好风尚的形成。科技普及是我校的另一个特色,也是我校近年来一道比较出彩的靓丽的风景。在快乐四十分钟社团活动中,我们相继开出了小论文、科幻画、航模制作、实验操作、我们的试验田等与科技相关的社团,每周五下午活动一节课,从而使社团活动得到了时间、场地、经费等的保障。另外,大型的科技普及活动,如高空投蛋、飞蛋越墙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一大批科技爱好者沉醉其中,不亦悦乎。一年来,学生在市级以上的科技活动中,有10余件作品获奖,学校也被评为科普教育先进单位。
3、德育管理向“多彩活动,快乐人生”要效益。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快乐人生奠基服务的。快乐人生有着极大的内涵。我校在传统的少先队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德育管理思路,制订了“一个中队主题队会、一场文艺汇报演出”等多个少先队活动方案,并得到了切实的执行。尤其值得推广的是我们各中队的主题队会,严格按照少先队主题队会操作规程实施的,要求全员参与。出旗——中队主题活动——辅导员讲话——宣誓——退旗,程序严谨,秩序井然,使全体队员都参与全过程,并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三)教学管理提质减负,决战课堂,决胜课堂,向课堂要高效。如今,我们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活动常态化,那么,原本就有限的学生在校时间,如何来保证教学质量呢?为此,我校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也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子。
第五篇: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重庆市大足区万古中学
余晓琴
英语
1592333541
【摘要】: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本文就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英语新课程理念
高中英语蕴含了丰富的英语方法和技巧。优化教学方法是深化课堂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也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教师要贯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理解新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需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
实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致力于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尤其要促进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自主地学习;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英语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知识;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1],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同时,教师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自如地驾御教材和课堂教学过程。了解新教材特点,才能恰当地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二)﹑教师组织教学要精心准备,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用多媒体来辅助外语教学已成了一种趋势,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英语教学增色不少,但同时也意味着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量大大增加了,课件是不是做好了,有没有错误,放映顺序对不对,字迹够不够大,磁带有没有倒好等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全部落实好。如果上课时再发现问题,势必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或者达不到预计的效果,多媒体加快速度、增大容量的优点也显现不出来了,而且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心情,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它不可替代的一面,但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只能给它定位在“辅助”二字上,严谨合理的板书布局仍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可以让教学重点一目了然。但书写时马马虎虎歪歪斜斜(不注意字母的大小写、标点符号)课前缺少构思、缺少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会使学
生也养成马虎潦草的书写习惯,板书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觑。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性。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学习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新课程理念对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要求。很多学生觉得英语枯燥、难懂,视英语学习为洪水猛兽,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中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3]。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将一些现实中用得比较多,或者在我们身边一直存在的知识点或小词组时,即使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作一些笔记。如在讲到cashier(收银员)这个词时,顺便提了这个词的变形cash,以及身边的cashmachine(也作ATM取款
机),cashcard(自动取款卡),cashcow(摇钱树),cashcrop(经济作物),debit/credit/checkcard(借记/信用卡)时,他们都很感兴趣地记了下来,不知不觉地掌握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且逐步意识到英语的实用价值,这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在选择听写材料时,我始终把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选择刚学完的题材的内容,这样一方面从另一角度对课文进行补充,另外,也是学生刚接触过的熟悉话题,相对简单顺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4]。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Do you like baozi?”这一内容时,笔者就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操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在课堂上,经常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给某个学生,让他们下课去查找资料,下一节课时站在讲台上,扮演一下老师的角色,这样,督促他们能自己去学,因为大学生更多要培养的是自学能力。对听力课的教学,进行短期的试行改革,第一堂课保证原来安排好的教学进度,第二节课放经典外语片,一方面,看原声电影是锻炼英语听力的良方之一,积极酿造出地道的英语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已经阅读过的作品的理解,对于未阅读过的作品,可以适
时进行对学生阅读方面缺乏的弥补。这一举措,深受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们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枯燥感。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5]。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 “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四)、加强情感教学 诱导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传授过程,而且也是情感交流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们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情感所起的作用,比单纯理智所抱的信念或比由于恐惧惩罚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都要强有力得多”。在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中学生年龄小,心志尚不成熟,教师的形象更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能怀着真诚的心,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细微之处对学生教学引导,热情帮助,学生便会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这样师生之间便会产生感情的共鸣,“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若能总是面带微笑把单调的知识传授转化为一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就可以以较轻松的心情接受学习,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在评价方面,多用适度的表扬,激励和委婉的批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进步和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Good/Great/Well-done/That’sagoodidea!这不仅给予了学生成功的喜悦,且不断强化了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教学中还需使用一些建议性的、易于接受的、委婉的表达方法:“Pleasepaymoreattentiontoyour……”“Itwillbebetterifyousummarizeitbyyourownwords”决不说那些伤害学生自尊、挫伤积极性的话,“You’resostupid/foolish……”等等。
(五)、创设良好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英语的能动力。[5]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学校功能室的对话时,用录像机先拍下学生在功能室活动的情景再出现英语标志牌,这样,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并操练,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且记忆深刻。又如把词汇放到句子里,再运用投影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动词以动作表现,名词以实物或
静物画面表现,其它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或老师用手势、表情来辅助表现,这样就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原版电影是欣赏提高英语研究的有效方式。通过英文电影让学习者了解外国字符和样式,因而可能提高听力。实际上,看原版电影在通过特别说明,而且可能在时间词汇的。不仅研究结果证实了这点,而且表明了:另外欣赏目标有卓越的影响对词汇补充。学习者的词汇量大小也有卓越的影响对词汇补充。住在城市,您将发现世界干旱。因此您再一个新的世界想要进来。原版电影可能使您的精神完善的“new world”。在各种各样的种类电影:使兴奋冒险影片、字符和样式种类轰烈的动作片。提供健脑剧情片断,有趣的动画片。智慧幽默喜剧电影,美妙的科幻电影,都在无形中培养了我们的兴趣。
(七)、开展英语活动 拓展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与增长学生知识,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6]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制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对学生的行为会起到强化定向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参与者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短剧表演、办英语墙报、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歌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种渠道引导学生,激发中学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和巩固中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课堂管理是一门复杂、烦琐的艺术,效益是课堂的永恒追求,初中的英语教学课堂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我们要不停的探索下去,不断转变教学思想,不断反思教学行为,从而真正持久地提
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J].外国语,1994.[2]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4(2001.1重印)。
[3]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组委会:《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丛(第一辑)》2002.3
[5]孙继凤,培养和维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年8期。[6]陈瑞芳.略谈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J].海外英语,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