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9-05-12 19:1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

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目标确定 发布时间:2011-10-10 11:08:04 〖加入我的书签〗 〖关闭窗口〗记者从农业部获悉,日前农业部在组织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把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主要目标,把加强体系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显著增强执法监管能力,大幅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实现:

(一)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达到1万个,其中农兽药残留限量7000个,新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20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8000个,奶牛、肉牛、生猪、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500个,渔业健康养殖

示范场300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农场500个;

(二)新建1个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16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健全完善32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和32个省级质检中心风险监测和信息预警功能,新建329个地(市)级综合质检中心和960个县(场)级综合质检站;

(三)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70000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7000家、产品总数达到2000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达到600个,有机农产品获证企业达到2000家、产品总数达到11000个,新登记保护农业领域地理标志1000个,“三品一标”认定面积达到全国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60%;

(四)农药、肥料、兽药等主要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立农业投入品销售台账、生产使用档案记录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基本形成部省地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品一标”推广、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综合执法紧密衔接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要按照“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深入开展执法监管,深化监测检验,健全监管制度机制;要全面

推进农业标准化,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要突出抓好应急管理,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强化应急处置;要强化体系队伍能力建设,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

规划强调,“十二五”期间,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为重点,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二期建设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工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财政专项规模,增加农业标准化专项财政投入,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财政专项资金。同时通过加强技术支撑和国际合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体系和风险评估队伍,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过程控制、药物残留、检测技术、风险评估和危害评价等科学研究工作,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督、标准化生产、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格局已基本形成,监

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执法监管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扎实开展,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快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6.8%、99.6%和96.7%。(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第二篇:三明市清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

三明市清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入推进农产品(含畜产品、水产品,下同)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相关部署,推进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特制定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成效与形势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全县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建立与完善监管体系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执法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0年全县农产品例行监测,蔬菜、水果、茶叶合格率分别为100%,生猪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合格率100%。农药、肥料、兽药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禁用农兽药残留检出占不合格产品比例大幅降低。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增强,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一)监管体系逐步建立。2010年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成立农产品检验检测站(中心),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兼职人员。增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

(二)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农业局申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现已得到上级的批复,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农业部投资240万,地方财政投资60万,该项目可在2012年底完工,目前有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检测机构1家,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都配置了快速检测设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形成。从2007年开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在省、市农业部门例行监测和普查的基础上,组织对蔬菜、水果和茶叶农残,茶叶重金属残留,畜禽水产品药残,尤其是生猪瘦肉精和生鲜乳三聚氰胺进行检测,2010年已检测“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1435头份,其中市级检测120头份;检测“瘦肉精”莱克多巴胺 1435头份,其中市级检测120头份。已开展水产品甲醛检测48批次,合格率100%。本地养殖水产品药残抽检48批次,全部合格。农业部门也积极开展内部检测资源整合,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配置,着力提升检测能力,使全市监测预警能力快速增强。

(三)执法监管深入推进。按照县政府和省、市农业主管部门 的部署,系统地开展了问题乳粉专项核查、“助奥行动”、供沪世博会和供粤亚运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等活动。根据我县工作实际,不断深化治理“餐桌污染”,“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试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农业“三品一标”等品牌农产品稳步发展。通过严格执行认证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年检制度,规范档案、包装标识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全县“三品一标”总量规模持续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县累计并有效使用农业“三品”认证的有8家企业、10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1家企业、2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7家企业、8个产品;农业“三品”认证的生产基地控制面积达5500亩。嵩溪豆腐皮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十一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为我县今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十二五”期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快速推进,两岸农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全县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业各行业在产业发展中将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面临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十二五”时期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一是工作基础仍然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部分监管职责不够明晰,相关的执法依据不足,具体监管工作难度很大。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应承担质量安全监管主力军作用的县乡村级工作力量薄弱,绝大部分既无机构人员,也无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检测机构整体力量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体系还不能满足监管的需要。二是生产经营的监管风险隐患客观存在。相关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有限,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觉守法意识淡薄,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监管难度大,一些农户缺乏农、兽药使用知识,违规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农药、兽药、鱼药禁用后,新的药物无法迅速替代,违法使用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工作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问题农产品越来越敏感,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也越来越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

面对“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海西现代农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夯实工作基础,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导,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主要目标,把加强体系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强化生产控制。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地准出监控,积极推进市场准入监测,强化各环节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生产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强化风险应急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舆情监测,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努力将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风险预警、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依法科学、有力有序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坚持强化体系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员队伍素质,强化技术支撑,切实提高执法监督、检测监测和服务指导能力。

——坚持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联防联控等制度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依法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明确部门分工,形成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三)发展目标

通过5年努力,基本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执法监管能力显著增强,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具体指标为:

——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从2011年起每年制定或参与制定1-2项农业方面地方标准和一批农业标准规范、农业企业标准,逐步建立我县主要农产品的标准体系,使我县各类农产品实现有标可依,为我县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好基础。申报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县),省级畜禽水产品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园艺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示范区域内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场)全部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登记,辐射带动能力和增收效果显著。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的规划,建立健全和完善县级质检中心,并加快推进县级质检中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范围覆盖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及其生产全过程。监测能力能够满足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检测需要。在开展例行监测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体系的风险监测和信息预警功能。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手段,配齐配强设备仪器,配备熟练技术人员,开展与台湾农产品检验检测的技术合作,扩大检验检测领域,增强检验检测功能,提高检验检测的精度和水平。

——“三品一标”认证发展。全县力争每年有5家以上企业的相关产品通过“三品”认证,使我县主要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每年争创1个省著名商标、省级名牌农产品。每年有1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农业投入品安全。农药、肥料、兽药、鱼药等主要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立农业投入品销售台账、生产使用档案记录制度,基本杜绝假劣农资导致的重大恶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体系建设。充实和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职能、人员和条件,普遍建立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并实现“有职能、有人员、有经费、有手段”的要求。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形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品一标”推广、监督抽查、应急处置、综合执法紧密衔接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三、主要任务

按照“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深入开展执法监管

1.严格投入品监管。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立足源头治理,以加强农资打假、促进农资市场规范有序为执法重点,构建放心农资供应体系为重点,着力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突出重点时节、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点产品监管;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工作,大力提高放心农资覆盖面,促进放心农资市场建设;组织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县级农业部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的“四统一”规范执法。

2.深化监测检验。以食用农产品为重点,深化例行监测和质量普查,扩大农药、兽药、鱼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控范围。强化监督抽查,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风险隐患。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度。

3.健全监管制度机制。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依法监管的体制机制。学习福州、厦门、泉州等三个城市开展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试点的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配套的产销衔接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的功能,加快重点产业的试点示范,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检打联动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执法监管深入开展。

(二)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

1.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快推进全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蔬菜、水果、茶叶、生猪、蛋鸡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水产品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小区)创建,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基地为载体,因地制宜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示范乡(镇)、示范场(社)等,发挥示范区以点带面功能,带动全县标准化生产上新水平。

2.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严格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提升“三品一标”品牌社会公信力。强化政策扶持,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等创建活动与“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在制度规范、技术标准、全程控制、档案记录、包装标识、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优势,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

3.积极实施农业名牌产品战略。继续做好品牌农产品的评选推荐工作。根据我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选择一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制定好发展规划,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创名牌农产品,推进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整合品牌资源,集聚品牌效应,努力在全县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品牌。

(三)强化应急管理

1.加强风险预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和运行机制。赋予质检站风险监测职能,规划建设和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测点,在例行监测和执法监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动态掌握风险隐患。

2.强化应急处置。要在《三明市重大食品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反应快速、跨区联动的应急机制,形成全县“一盘棋”、信息畅通、联防联控的应急处置网络。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专业化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条件保障,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建立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渠道,完善社会监督和舆情分析报告制度。

(四)强化体系队伍能力建设

1.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以生产规范规程为基础,建立健全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跟进配套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农业部门制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操作手册和明白卡(明白纸)。

2.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二期规划,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检测网络与省、市农业主管部门“上下贯通、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撑有力”。强化质检机构考核评定工作,实行检测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全面规范质检机构管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过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不断增强农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

3.加快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立上下联动的监管网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计划,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人才队伍。

四、重点建设工程和财政专项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程

加强乡(镇)质检站条件建设,构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形成覆盖主要产区、重点农产品、关键危害因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预警网络体系。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机构,强化执法监管公益职能,完善机构设置,科学核定编制,创新管理体制。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纳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工程中,在充分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基础上,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抽样巡查交通工具、业务用房等基本条件。通过投资建设,实现县、乡(镇)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职责的机构“办公有场所、执法有手段、下乡有工具、服务有能力”,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周到、客观、科学的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加快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完成可追溯政府管理平台及蔬菜、水果、食用菌、生猪、蛋鸡和茶叶等产业可追溯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稳步推进试点企业的试点示范工作。通过不断积累经验,以统一规划、分区编码、数据共享、通查通识的原则,在省、市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架构下,建立企业可追溯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使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农产品纳入质量追溯管理,基本实现“菜篮子”产品的可追溯。

(四)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依据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片的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建设好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示范效果强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组织申报和实施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扩大示范面积,提高标准覆盖面,增强示范的辐射效应。

(五)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财政专项资金

及时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调查,准确分析、评估事件影响,实施应急监测和管理。开展应急处理和执法,实施技术补救,启动应急评价鉴定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应急处置专家等专业化队伍建设,开展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理知识培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防控制度,规范应急处置工作。

(六)设立推进农业标准化财政专项资金

加大农业标准制订专项支持力度,作为国家行业标准的补充,重点制定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业地方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强化产地环境、安全控制、种苗繁育、生产规程、产品等级、规格包装、质量追溯等标准的制订,为农业标准化和全程质量控制提供支撑。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产品规模养殖场等“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示范乡(镇)、示范场(社)。加快发展“三品一标”,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站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综合规划和部署。进一步健全监管机构,充实人员,完善监测检测、监督执法等监管手段,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督促检查,切实保证规划有效落实。

(二)强化协调配合。农业部门要依法履行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加强与食安、卫生、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氛围。要充分发挥农业系统各相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行业协会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培训宣传、行业自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功能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形成“依法监管、分类监测、专业服务、综合执法、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三)加大经费投入。各乡镇、相关部门要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条的规定,积极争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费投入,并在农业项目经费中逐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比重。要做好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可追溯体系和应急处置等方面重大建设工程的配套资金落实工作,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财政专项投入,加大支持力度。

(四)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层级责任分工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县、乡监管职责,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协调有序、行动有力、管控有效的监管机制。完善农产品监测预警制度、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等建设,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管。

(五)加强技术支撑。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门技术人才、专家队伍培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队伍。要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体系。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过程控制、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危害评价等科学研究工作。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高效低毒农业投入品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大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力度,逐步增加农资产品质量抽检批次和频次,为打击假劣违禁农资和建设放心农资市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六)加大舆论宣传。要充分应用现代化的公共媒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宣传,广泛开展生产引导、消费指导和公众咨询服务,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质量安全法制意识。健全与媒体的快捷、联动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媒体引导和推动作用,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七)完善激励机制。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社会各方参与投资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要积极落实各项奖励政策,激励和保护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篇: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单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日期:2011-05-19 00:00 关键词:质量 规划 通知

下载文件: 2011年农质发[2011]5号5月24日上午制作.CEB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部组织编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时期。按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部署要求,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成效与形势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农业部门在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督、标准化生产、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6.8%、99.6%和96.7%,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一)依法监管格局基本形成。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农业部配套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一些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也相应颁布实施。2008年农业部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各省(区、市)和地县两级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门机构相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步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二)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启动实施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总投入59亿元,已新建和改扩建农产品部级质检中心49个、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30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936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深入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农兽药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控计划。针对大中城市消费安全的例行监测范围已经涵盖全国138个城市、101种农产品和86项安全性检测参数,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主要产区、主要品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

(三)执法监管深入推进。先后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奶站和饲料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等活动,着力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一些区域性、行业性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农产品充足供应、质量安全可靠。

(四)农业标准化扎实开展。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新制定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00多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达到4800多项,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探索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503个,规划建设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819个、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1555个、水产健康养殖场500个。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有力推动了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深化,成功申办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主持国,已举办4届CCPR会议。我国在国际食品法典等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快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总量规模持续增加。截至2010年底,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6532个、绿色食品16748个、有机农产品5598个,新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535个。已通过“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0%以上,认证产品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30%以上,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日益扩大。

“十一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为今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业各行业在产业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面临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十二五”时期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一是工作基础仍显薄弱。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小而散的特点突出,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农业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更多的是围绕增产而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没有相应跟上,质量安全工作相对滞后,尤其是基层监管机构人员、基础设施、工作条件均有待加强。二是风险隐患客观存在。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畜产品“瘦肉精”违法使用、水产品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禁用药物违法添加等问题在个别地区还比较突出,个别突发性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深化治理。三是工作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内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问题农产品越来越敏感,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也越来越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科学研判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把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主要目标,把加强体系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强化生产控制。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地准出监控,积极推进市场准入管理,强化各环节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生产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强化风险应急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舆情监测,科学评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努力将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依法科学、有力有序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坚持强化体系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员队伍素质,强化技术支撑,切实提高执法监督、风险预警、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服务指导能力。

——坚持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联防联控等制度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依法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明确部门分工,形成生产经营者者负第一责任、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三)发展目标

通过5年努力,基本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执法监管能力显著增强,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具体指标为:

——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达到1万个,其中,农兽药残留限量7000个。依托全国农产品优势产区和现代农业功能区,新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20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8000个,奶牛、肉牛、生猪、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500个,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300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农场500个。示范区域内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场)全部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登记,辐射带动能力和增收效果显著。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新建1个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16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健全完善32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和32个省级质检中心风险监测和信息预警功能,新建329个地(市)级综合质检中心和960个县(场)级综合质检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范围覆盖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及其生产全过程。检测机构监测能力能够满足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检测需要。

——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发展。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70000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7000家,产品总数达到2000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达到600个;有机农产品获证企业达到2000家,产品总数达到11000个;新登记保护农业领域地理标志1000个。“三品一标”认定面积达到全国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60%。

——农业投入品安全。农药、肥料、兽药等主要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立农业投入品销售台账、生产使用档案记录制度,基本杜绝假劣农资导致的重大恶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体系建设。充实和完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职能、人员和条件,健全地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普遍建立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并实现“有职能、有人员、有经费、有手段”要求。到“十二五”期末,形成部省地县乡质量安全监管、“三品一标”推广、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综合执法紧密衔接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三、主要任务

按照“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深入开展执法监管

1.严格投入品监管。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突出问题,深入实施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投入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严防违禁投入品流入农产品生产环节。抓好投入品的使用管理,大力推行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和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活动。

2.深化监测检验。以食用农产品为重点,深化例行监测和质量普查,扩大农兽药残留、水产品药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控范围。强化监督抽查,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风险隐患。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度。

3.健全监管制度机制。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依法监管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配套的产销衔接机制,以优势区域农产品、“菜篮子”产品为重点,推动产品认证、产地准出;以大中城市、批发市场为重点,推动查标验证入市、合格销售,通过市场准入带动产地准出,实现顺畅流通、优质优价。积极推行“菜篮子”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检打联动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执法监管深入开展。

(二)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

1.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以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在开展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的同时,加快全国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由点及面、逐步放大,全地域、整建制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地方政府以企业、合作社和规模基地为实施载体,因地制宜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示范乡(镇)、示范场(社),推行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管理。

2.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加快完善“三品一标”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严格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提升“三品一标”品牌社会公信力。强化政策扶持,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等创建活动与“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在制度规范、技术标准、全程控制、档案记录、包装标识、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优势,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

(三)强化应急管理

1.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研究机构作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和应急评价工作。规划建设和认定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区域性定位监测点,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动态掌握风险隐患。

2.强化应急处置。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反应快速、跨区联动的应急机制,形成全国“一盘棋”、信息畅通、联防联控的应急处置网络。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专业化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条件保障,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建立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渠道,完善社会监督和舆情分析报告制度。

(四)强化体系队伍能力建设

1.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建立健全以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为重点、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规范规程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特别是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跟进配套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大力支持和鼓励地县两级农业部门制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操作手册和明白卡(明白纸)。积极转化和参与制定国际食品法典等国际标准,扎实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评议,全面提升我国农业标准国际话语权。

2.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启动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二期规划,健全以部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主体、地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部省地县四级检测网络“上下贯通、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撑有力”。强化质检机构考核评定工作,实行检测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全面规范质检机构管理。

3.加快监管体系建设。健全贯通部省地县和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立上下联动的监管网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

四、重大建设工程与财政支持专项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为重点,组织实施重大建设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一)重大建设工程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二期建设工程。积极改扩建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补充完善质检机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新建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补充建设一批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全方位建设地(市)级综合质检中心和县(场)级综合质检站。强化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已建部级专业质检中心、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的风险监测与信息预警能力建设,构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形成覆盖我国主要产区、重点农产品、关键危害因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预警网络体系。

2.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省地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机构,强化执法监管公益职能,完善机构设置,科学核定编制,创新管理体制。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纳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工程中,在充分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基础上,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抽样巡查交通工具、业务用房等基本条件。通过投资建设,实现省地县乡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职责的机构“办公有场所、执法有手段、下乡有工具、服务有能力”,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周到、客观、科学的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

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区编码、数据共享、通查通识的原则,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新规划建设1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中心,6个区域性数据管理中心,35个省级数据管理分中心,1200个县级追溯管理服务站。“三品一标”获证单位和各种标准化示范区(县、场)等全部纳入质量追溯试点范围,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农产品全部纳入质量追溯管理,上市销售农产品基本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通可追踪”。

(二)重大财政专项

1.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财政专项规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危害评价、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质量调查工作,加强对重点地区、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动态把握质量安全状况,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全面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扩大评估监测品种、数量和范围,强化危害评价,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科学数据。

2.增加农业标准化专项财政投入。加大农业标准制修订专项支持力度,重点制定农兽药残留、饲料安全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加快制定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强化产地环境、安全控制、种苗繁育、生产规程、产品等级、规格包装、质量追溯等标准的制修订,为农业标准化和全程质量控制提供支撑。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主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产品规模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要不断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投资规模,全县域、整建制地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积极鼓励和支持县级以上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因地制宜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示范乡(镇)、示范场(社)。加快发展“三品一标”,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3.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财政专项资金。及时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调查,准确分析、评估事件影响,实施应急监测和管理。开展应急处理和执法,实施技术补救,启动应急评价鉴定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应急处置专家等专业化队伍建设,开展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理知识培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防控制度,规范应急处置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站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规划部署、资金投入、机构人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启动实施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建设工程,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财政专项投入。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督促检查,切实保证规划有效落实。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法履行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加强与食安、卫生、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氛围。要充分发挥农业系统各相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行业协会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培训宣传、行业自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功能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依法监管、分类监测、专业服务、综合执法、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国一盘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三)加强技术支撑。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门技术人才、专家队伍培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队伍。要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体系和风险评估队伍。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过程控制、药物残留、检测技术、风险评估、危害评价等科学研究工作。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高效低毒农业投入品研发和推广力度。

(四)加大舆论宣传。要充分应用现代化的公共媒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宣传,广泛开展生产引导、消费指导和公众咨询服务,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质量安全法制意识。健全与媒体的快捷、联动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媒体引导和推动作用,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食品法典工作,全面开展主要贸易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评议,加快培养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专业人才,学习借鉴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先进经验,提高在国际标准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评议方面的国际话语权,扩大国际社会影响力。

第四篇: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提纲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十二五”规划提纲

一、“十一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二、“十二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不利因素

(二)有利条件

三、“十二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发展与建设重点

(一)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能力建设

(二)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定、标准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园区(小区)建设。

(三)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编制、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四)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认证机构、产地认定、“三品”认证。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机构、人员编制和监管能力建设。

(六)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能力建设。

五、重点建设项目

六、主要对策与措施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是指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一、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质量安全是其必然

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要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民,以食为天,吃,以安全为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提高生产质量的要求已经成为第一需要,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联度,越来越大。消费呼唤安全,安全才能发展。过去发生的“海南豇豆、山东毒韭菜,河北三聚氰胺、双汇瘦肉精、塑

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等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告诫我们,一旦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多年辛苦培育的产业,就会毁于一旦。这些教训,无不警示我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必须统筹好数量、质量、效益的关系,只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进程,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设进程

在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进程中,既要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总量,满足终端农产品的旺盛需求;同时,更要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农产品消费安全。质量安全农业的内涵、属性、理念、措施与目标,本质上与现代化大农业是相同的,都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过程,都是保障公众生存、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需要,是并举共进,是同步发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将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与保证质量安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建设,坚持“无公害、绿色、有机”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成功塑造了 “安全、优质”农产品形象,这个形象是无价的,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弥足珍贵,一定要爱护好、保护好,这个形象。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对全市农业、农村、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整个现

代化大农业也难以支撑和发展。因此,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必须同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找准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点,找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切入点,找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路径,助推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步伐。

三、立足本职,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市委、市政府和农委党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十分重视,并为监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立足本本职工作,为发展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尽职尽责。

一是进一步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熟悉业务,依法行政,依法监管。

二是狠抓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的法律、法规的宣

传贯彻,增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力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按照“生产有标准、管理有记录、基地有认定、产品有认证、监控有手段、质量有保证”的要求,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四是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制度。

一方面,继续做好市场检测室建设,增加抽检批次,抽检样品由2010年的2万个样增加到5万个,监管范围从蔬菜向水果延伸;多方筹措资金,购置检测车辆,实施流动检测,确保

监管不留死角;在巩固洧水路市场检测室基础上,重点建设万佳量贩时代广场店和丹尼斯两家超市蔬菜质量安全自检室,建立自检和监督检测相结合的监测制度,检测结果向消费者公布,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把好农产品上市前最后一道关。

另一方面,完善检测手段,增加检测人员,搞好检测技术操作能力培训,争取年内完成监测中心计量和机构双认证,实现农产品检测由定性向定量、由区域到全部监管,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覆盖面和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下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防控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的供应链管理 所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超市为龙头,由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和协作生产农户为主要参与者的农产品供应链。 由......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实际行动迎接奥运会的到来。该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员......

    农产品质量安全

    章力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 章力建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情况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情况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情况。全市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23个,其中市级1个,县市区级12个,乡级10个,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市级4人,县市区级2......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监督管理不力,缺乏严格的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制度和监督机制,致使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2、 3、 4、 农产品生......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主要发展......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一一年七月 目录 序言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 (1) (一)发展成就 .................................. (1) (二)主要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语(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标语 1、齐心协力抓农产品质量,真心实意保消费者健康 2、关爱生命,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 3、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4、加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