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完善四项建设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

时间:2019-05-12 19:1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诸城市完善四项建设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诸城市完善四项建设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一篇:诸城市完善四项建设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

诸城市完善四项建设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无缝隙覆盖”

为保证全市居民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诸城市不断完善体系、制度建设,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无缝隙覆盖,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一是搞好农产品质量监管“五项制度”建设。推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备案登记和连锁经营制度,认真落实20项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创新实施生产、流通、供应领域质量承诺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逐步形成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制度,逐步使农产品生产成为可控过程、可追溯过程、可量化过程。目前全市已有178家生产企业、78家农资批发企业和代理商、500个农资产品到农业局进行了登记备案,39

1家农资门店实行了连锁经营。

二是强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园区要求有明确的经济实体带动,有明确界限,集中连片,达到一定规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园区内实行农资专供,农产品取得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严把“产地准出关”,积极推行农产品产地检测准出制度,要求各农产品基地对自产农产品进行自检或委托检测,检测

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三是强力推进品牌农业建设。搞好品牌认证,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提升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农业部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目前,达成初步认证意向产品61个,其中有机食品7个,绿色食

品28个,无公害农产品26个。

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检测中心建设,加大抽检力度,今年以来,共抽检各类蔬菜样品1064个,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体系建设,在五处镇街试点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达到“七有”标准,即:有专门人员、有专门办公

地点、有速测室、有检测车、有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有工作经费、有一套管理制度。落实机构、人员、办公场所、经费和检测所需设备到位。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全面推开,最终实现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无缝隙覆盖。(

第二篇:基于完善供应链建设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基于完善供应链建设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基于完善供应链建设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海南豇豆高毒农药残留事件、沈阳毒豆芽事件、“瘦肉精”事件等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分析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出发,指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设的可行措施,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供应链

1.引言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

[1]产等,它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有关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例如2007年的“毒香蕉”事件导致香蕉的销量大减,收购价仅为0.3元/千克,这给海南的香蕉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再例如2010年的海南豇豆农药残留超标事件,给海南豇豆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2005年“苏丹红”事件,2006年“海南注水西瓜”、2008年“柑橘蛆虫”事件、“三聚氰胺问题鸡蛋”等,都给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节点环节带来极大的损失,更严重的甚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相关案例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近年来发生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发生在生产环节,如“毒蔬菜”(含有剧毒农药)、“瘦肉精”(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红心鸭蛋”(鸭饲料中添加苏丹红)、“多宝鱼”(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违禁兽药)等;另一类主要发生在销售环节,如“病死猪”(廉价收购病死猪、牛、狗、羊等,在农贸或批发市场销售)、“毒木耳”(用墨汁和清油浸泡木耳)、“荧光蘑菇”(一些不法商贩用荧光粉浸泡双孢蘑菇以提高“卖相”)等。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在将生鲜农产品提供给最终消赞者的活动与过程中,所涉及的农民(农业生产者)、生产商(农产品采购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等“从田头到餐桌”上下游企业构成的链状结构体系。[2]从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农户—运销户—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这一主要模式看,在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较多的生产和销售这两个环节上,小规模经营是其但斌,陈军,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5期孙小会,谭立群,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价值工程,2006年第12期

共同特点。此外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约束和监管机制不完善,效率低下,也是导致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因此,完善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建设,是确保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面。

2.现状分析

2.1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条件及作物个体生命的依赖性比较明显,农产品本身往往具有鲜活性;农产品生产的区城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十分突出;同时,生鲜农产品又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具有消费普遍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由于生鲜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供应链。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以下四个特点:(1)农产品供应链的资产专用性高;(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3)市场力量不均衡;(4)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

2.2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问题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和特点,可以分析发现:由于个体农产品生产者众多且相对分散,加之中间环节过多,造成了农产品供应链链条长度较长、缺乏统一协作的局面。可以说,我国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设还处在供应链的初级阶段,许多配套措施尤其是物流配送环节相当欠缺,质量保证体系匮乏。具体而言,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由于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农产品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因而致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检测,加大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隐患。

(2)由于物流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鲜活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很多生鲜农产品要求新鲜,对供应链的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目前物流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尤其是冷链物流不发达,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在运送流通过程中,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的形式为主,这就导致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巨大损耗。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损失率高达20%至30%,每年有总值约750亿元的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败,变质的生鲜农产品存在很大的质量安全问题。

(3)没形成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方式,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生鲜农产品的产供销环节还没有形成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脱节,分散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没有意识到互相之间是经济利益共同体,每个

34[4][3] 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5期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

环节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缺乏对供应链的分析、评估、比较和考察。

3.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设的途径

与一般供应链相比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生鲜农产品是广大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肉、奶制品等。和非农产品相比,生鲜农产品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和供求特性,如生鲜易腐,生长有一定的自然周期,产品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生产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消费具有普遍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另一方面,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节点之间大多是各自独立的,生产者之间、经营者之间及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松散,交流少,缺乏信任,每个成员都过多地关注自身的利益得失,很少从整体角度来考虑共同利益,这样容易导致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互相脱节。从案例中同样能看出,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很脆弱,地域突发事件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会给供应链节点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导致整个产业的毁灭。[5]因此,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努力,加强舆论监督,不断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功能,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

3.1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管理和支持职能。

政府是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最重要的监管者,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和保护。对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由于主要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日常必需品,质量安全问题更需要政府的监管。对于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保证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应着力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建立和完善生鲜农产品安全监督体系,加大政府部门对生鲜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②建立食品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对质量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使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控制建立在可量化的基础上。③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尤其是加强对食源性危害的控制,应包括从生鲜农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④加大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的扶植,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为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配备完善的硬件和软件没施。⑤加大政府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设的投资,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努力推动交通网络的建没,减少生鲜农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时间。

3.2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功能建设,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农产品供应链可以被描述为农产品沿着农户、加工企业、配送中心、批发5王可山,李秉龙,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规制探讨,现代经济探讨2007(04)

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在这条链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沿着两个方向在不同环节间流动。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不同的环节和组织载体构成:产前种子、饲料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种子、饲料供应商)——产中种养业生产环节(农户或生产企业)——产后分级、包装、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环节——消费者。[6]在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功能还很不完善。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信息流功能的缺失,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没有形成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且各节点之间信息不对等,这就容易导致出现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举例来说,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者多以分散农户为主,广泛分布于农村,导致政府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部分农户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是盲目追求利润,使用违禁农药或是过量使用化肥,带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我国目前推行市场经济,农业作为关系民生的特殊行业,在加强政府监管和扶持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供应链建设;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更需要加强质量安全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例如基于质量安全的视频供应链高新技术追溯系统,养猪场使用电子耳标识和相关数据收集卡来追踪食品或农产品的免疫记录和健康记录等,对于跟踪、保障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完善供应链建设的同时,加强生鲜农产品信息传递效率,提高质量安全监督标准,改善目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局面,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3.3大力发展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解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问题。

超市作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的销售节点,目前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要场所。和传统农贸市场相比而言,超市这一生鲜农产品的新兴零售产业有着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超市有着较强的资金优势,有实力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设备进行投资。其二,通过超市与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直接对接能有效降低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成本。其三,在进行了高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后,为维护自己的声誉,超市更有动力对其经营的生鲜农产品质量进行控制。[7]而超市农产品的兴起和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生鲜农产品的消费与流通。其中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兴起的农超对接,也是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6

7周德翼,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中国农村经济2002(06)李季芳,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思考,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1期

新型流通方式,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8]同时为了保证进入超市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应着重注意选择好的供应商。把好农产品采购关,也就是把好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选择供应商首要条件是产品质量状况,无论是食品加工企业的一级供应商,还是作为生鲜农产品生产农户的耳机供应商,都要看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使用什么方法、程序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经常对食品供应商进行评估分析,按产品质量状况和供货及时性,对供应商划分等级,对于级别高的供应商,可以形成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对于评估级别低的供应商要求限期提高产品质量,甚至淘汰出食品供应商行列。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措施,确保供应给广大消费者的生鲜农产品质量。

3.4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生产、销售主体的规模。

在我国现存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较多的是在生产和销售这两个环节上,而小规模经营是主要原因。生鲜农产品产销链两端主体的小规模经营使得政府难以有效监管和控制,提高政府的规制成本,使质量安全声誉机制难以形成,并且生产环节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也增加了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难度。因此,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设,着重应改变目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生产和销售两端主体小规模经营的现状,充分发挥供应链上各类经营组织的质量安全约束作用,并通过各类经营组织的生成和零售业态的变革,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和可追溯制,促进质量安全声誉机制的形成。

一方面,对分散农户进行质量安全约束需要更多地利用农村当地的组织资源。我国目前农村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它是一定区域内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农户为降低市场风险,而以利益为纽带组织起来的专业性组织。为了组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对利润的追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控制组织内部个体产品质量的要求,并能利用专业

合作组织的信用和社会关系网络监督和约束个体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因此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投入建设,尤其是加大对蔬菜、水果等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规范,有利于约束农村分散的农户。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形成相应的品牌,在增加利润、提高农户收入的同时,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另一方面,对生鲜供应链下游销售商的监管需要更多地发挥政府和舆论的监督作用。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商作为供应链的最后环节,主要进行和消费者的市场交易行为。但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并不能确切了解关于农产品农药残留等相关质量安全信息。部分不法商贩盲目追求利润,道德观念缺失,出现“毒木耳”(用墨汁和清油浸泡木耳)、“荧光蘑菇”(一些不法商贩用荧光粉浸泡双孢8肖诗顺,基于期权合约的我国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探讨,生态经济2007(11)

蘑菇以提高“卖相”)等现象,造成极大的危害。生鲜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需要政府监管,舆论监督,约束生鲜农产品销售商的行为,确保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但斌,陈军,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5期

[2]孙小会,谭立群,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价值工程,2006年12期

[3]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5期

[4]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

[5]王可山,李秉龙,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规制探讨,现代经济探讨2007(04)

[6]周德翼,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中国农村经济2002(06)

[7]李季芳,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思考,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1期

[8]肖诗顺,基于期权合约的我国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探讨,生态经济2007(11)

第三篇: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作者:张根良1 刘新发 高敏 钟吉林 钟瑞锋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污染、农产品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多宝鱼、海南问题豇豆等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的健康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我国当务之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这就要求各县(市)抓好当地的农产品生产,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解决农业源头污染问题。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为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对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为强化县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尽快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现提出意见如下。1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共八章五十六条,其中多次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需要

县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各县(市)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请如火如荼,这就需要县政府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统一品牌和标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技术咨询服务、统一检测和销售等。新上的基地建设项目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进行建设和发展,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生产过程中做好投入品使用记录,建立记录档案,实行严格的环境监测评价。

然而县级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不容乐观,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一是一些农民没有按照生产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农药、肥料等超量施用、施用时期、施药方法不当造成人畜直接或间接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三是三废排放、污水灌溉等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县级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面狭窄、手段落后,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执法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很多县农产品质量安(下转第153页)全检测无专门的机构,农产品生产分散且规模小,对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难,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县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3)县级本身特点属性决定

县级作为基层单位,要接受和完成上级一系列的对农产品的产地检测、农产品品质的检测,是最前沿的阵地,它的工作力度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把关问题。目前全国各省已建立了280多个农产品检测中心[1],但是农药残留问题还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础薄弱,检测技术落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使许多认证后的品牌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引发公共健康危机和突发性中毒事件,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做到从源头抓起,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管,就必须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民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生产技术落后。由于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生产者的农产品安全意识不强,掌握的生产技术不全面,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甚至使用违禁农药。在生产技术上,仍有很大一部分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使用方法和技术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未得到普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

(2)工作经费不足,体系建设人员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涉及的面广量大,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然而一直以来,县级(如高台县等[2])在这些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工作。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缺乏及政策法规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3)基层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虽然各县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宣传,但一些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了解还不够,依法组织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4)执法主体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联动性。县级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检查方面,布置尚不合理,缺乏统一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管理机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职责不清、监管混乱、执法主体不明的局面。例如在对农资市场检查时,有农业、工商、质量监督、公安等多个部门参与,经常业务分工不清,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执法混乱、责任混乱、市场混乱。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的建议

(1)确立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以及确定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现行农业法律法规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主要目标:根据各县基本县情,用若干年时间,使县、乡(镇)、生产单位构建和完善一套精简统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检测检验体系、安全监管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规范化流通体系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覆盖全程。

(2)成立领导小组,确保经费充足

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县级政府要高度引起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必须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开展工作,并追究领导责任,才能确保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一般以分管农业副县(市)长为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相关站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统一领导和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3)制定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准绳,只有建立制度,才能“有法可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了八项基本制度,包括:农产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第3、4、5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强制实施制度(总则第八条和第二章全部)、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第三章全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第20、25、33、3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第39条)、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第40条)、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和评估制度(第6、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第七章全部)。各县(市)可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制度和本县情况具体制定适应本县特点和要求的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

(4)申请项目资金,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农产品检测是必须的。县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县情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站,使之具备基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体系建设中,农产品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预防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保护公众生命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也是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品动态监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规范化流通、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县级农业监管部门要建立相关方面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对农产品在各项环节中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

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支以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乡村农技员和示范大户、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展望

当前农业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着力转向“绿色、高效、现代、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既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具体体现;既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冬霞,张美玲,王瑞霞.浅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年3期

[2] 濮小英.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状况与对策.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16期作者简介:张根良(1983-),男,浙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办公室文秘和农产品检测工作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农业局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重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专职监管机构,加快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农产品消费安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制度建设,层层落实责任。

为明确责任,厘清监管职责,近年来,我县制定了《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则》、《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预防职务犯罪的实施办法》、《XX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XX县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每年年初,市、县、镇三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任务层

层分解,明确各级职责,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考核。

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具体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管机制及配套制度建设等工作;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负责全县农资市场的管理工作。根据农业部和省、市农委要求,我县各镇区均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争取在年底前全县所有镇区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挂牌工作,增设岗位,配齐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与此同时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积极打造多级联动监管队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三、配置检测设备,提高监测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物质装备,提高农产品监测水平,在县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县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300万元建成县农产品检测中心,购置了气相、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检测设备,建成控温控湿检测室280m,目前检测中心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人员均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已正常开展检测工作;今年计划利用“五有”农业服务中心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等项目建设镇级检测室,覆盖全县所有镇区。年底前完成各镇区检测室改造,检测设备、购置及人员培训等工

作,正式开展监测工作;根据省、市相关要求,我县需在10个规模种植基地,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速测点,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目前,部分速测点已完成检测设备、质量追溯设备购置及人员培训等工作,预计年底前共有4-6个基地检测室可完成建设工作,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可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踪溯源。

四、组织标准化生产,加快品牌建设。

近年来,我县统一制定、推广相关农业生产标准40余项,组织种植户实施“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标准化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销售。要求规模以上种植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根据我局制定、印发的《农产品种植生产档案》,种植户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农艺措施(播种、施肥、用药品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安全间隔期、销售去向等)全部记录在案备查;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原料采购、加工工艺、添加剂使用、销售去向等如实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做到生产基地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加工规范化、产品流通标识化、质量管理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

在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同时,我县全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专门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生产经营主体积

极申报“三品一标”,每通过一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分别由县财政补贴5万元、4万元、0.5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县“三品一标”工作的开展。XX、XX、XX 等一批优质绿色农产品脱颖而出,市场供不应求,消费者反响良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目前全县种植业通过“有机食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3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4个,今年还将新申报30个以上“三品”,目前,全县各镇正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随着该项工作的完成,预计全县“三品”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可达85%以上。

五、强化日常监管,深化治理整顿。

我县客观上种植基地分散,市场来源相对复杂,监管难度较大,为此,我局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保持监管工作常态化,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行为:一是对基地、批发市场、农业投入品等生产经营主体实行日常巡查制度,通过实地巡查、翻阅档案、走访询问等方式及时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活动,一经发现,坚决追踪溯源;同时定期、不定期的会同县食安委、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农资经营主体进行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组织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夏季百日行专项整治”、“肥料市场蓝盾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拉网式地毯检查,不留死角,全面净化农资市场。二是通过“3.15”、“科普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活动

周”等宣传活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形式媒体,向生产者、消费者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田头安全生产、餐桌放心消费。

六、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1、开展宣传培训,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一是在县农干校举办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知识,成绩合格者发给协管员证。二是组织种植大户开展蔬菜安全生产等专题培训班,培养种植户安全生产的意识。三是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对市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的理念。

2、提升物质装备,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年内县农产品检测中心要通过“双认证”;14个镇级检测室、1个批发市场、10个规模种植基地检测室开始全面建设,人员通过培训上岗,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年内所有监测点要实现联网,坚持定期抽检上报制度,实现网上报送、反馈信息;在规模种植基地上推广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田头速测室,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时联网,传输基地信息(田间管理、产品检测、编码销售),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的一键式追溯。

3、加强日常监管,保持高压态势。一是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针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继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非常生产、经营、使用农业投入品活动,确保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覆盖率100%,假劣农资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达100%,始终保持 “严防、严打、严惩”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二是加大产品监测力度。紧紧围绕省农委开展的例行监测、风险预警监测与专项督查抽查工作,制定各类检测方案,积极开展“检打联动”行动,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对外地农产品上市前的安全检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和频次。

七、存在的一些问题

1、监管力量薄弱。目前,我县农产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按上级要求,县局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农技服务中心挂牌,但县编委迟迟不能发文。同时,各镇农技服务中心在岗人员极少,即使增挂监管站牌子,也基本无专职人员从事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村级农产品安全协管员目前也未明确到人。

2、批发市场监管不到位。由于我县市场上农产品来源复杂,我县也无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城西农贸市场兼营农产品批发,虽然设立了市场速测室,但由于人员及经费等问题,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3、农产品质量追溯制约因素多。从投入品看,我县农

资经营主体小而分散,且经营多元化,监管难度大;从农产品看,我县果蔬产品大进大出,虽然制订了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制度,但在目前的市场因素制约下,执行难以到位,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追踪溯源非常困难,往往只能确定一个范围,而无法追溯到具体生产者。

4、投入不足。目前,我县县、镇两级财政都未对农产品安全监管列专门经费,县财政今年仅安排了农产品检测经费10万元,全县各镇区均未安排此项经费,县内其它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也很少。

二O一二年九月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防控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的供应链管理

所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超市为龙头,由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供应商的直属农场和协作生产农户为主要参与者的农产品供应链。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链条长,由超市经营农产品,进而实现基地建设,不仅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而且在目前有关部门对农业环境污染立法不完善和执行难的制度空间下,可以把源于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要转化为利益动力,传递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利用“优质优价”的机制,实现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激励。同时还可以排除价格信号“失真变形”等问题,探索一条借助超市等企业运用“看得见的手”的制度因素,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路子,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式防治模式,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农业环境健康、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面,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重视超市作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和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的积极作用,努力倡导超市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大力发展。

2.鼓励超市等供应链关键节点组织按照“一体化”经营模式进行联结,发展“超市农业”,建立比较稳定的有数量品质标准的产品供求关系;鼓励在农户与公司之间采用合同生产等契约模式,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供应商能够获得安全优质农产品,在帮助合同农户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同时,又保护了农业生产环境。

3.鼓励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模式,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联结,逐渐改变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局面,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效率,促进各种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安全的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使用,缓解和防治农业污染。

六、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当前,农业污染防治实践普遍显示,许多好的技术模式被束之高阁,无法实施。因此,防控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不应仅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应考虑政策层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二是实施政策调控措施;三是构建高效管理制度;四是建立政府、市场、社会联动机制;五是制定法规保障体系。

下载诸城市完善四项建设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诸城市完善四项建设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实际行动迎接奥运会的到来。该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员......

    农产品质量安全

    章力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 章力建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情况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情况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情况。全市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23个,其中市级1个,县市区级12个,乡级10个,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市级4人,县市区级2......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监督管理不力,缺乏严格的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制度和监督机制,致使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2、 3、 4、 农产品生......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本站推荐)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篇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积极适应绿色消费需求,增强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我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创黄冈农业发展新......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案为认真规范实施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根据省农委、省财政厅《农产品安全工程实施办法》和市农委、市财政局《农产品安全工程实施办法》有关......

    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措施

    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措施 摘要:本文论述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必要性,探讨了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对策与建议。关......

    肥城完善体系建设 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肥城完善体系建设 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2年第09期 肥城市农业局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主线,在规范体系上下工夫,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