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9:1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肥城市农机局把发展农机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积极引导,强力推动,搞好服务,实现了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机合作经济组织52个,农机大户548户。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农机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到2008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0万千瓦,农机总值6.2亿元,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5.1亿元,农机化生产综合水平达到74%。

一、发展农机经济合作组织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合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市场、企业、农户之间的诸多矛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聚集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现场调研指导。市里建立健全了以分工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组织调度和督促检查,各乡镇、办事处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今年以来,市里先后3次召开乡镇分工领导参加的调度会,促进了整个面上工作的开展。二是严格考核奖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考核乡镇、办事处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考核激发活力,促进工作。今年又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办法,加大了考核力度,市督查局定期调度检查,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行严格考核。通过严格考核考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考出了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竞相发展的局面。三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普遍宣传与重点教育相结合,通过宣传媒体、各种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宣传效果,为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加强支持引导,推进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围绕提高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水平,推动其快速发展,市农机局从多方面入手,加强了支持和引导。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协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去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有关文件,提出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做好“三篇文章”。即:做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文章,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文章,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做好经营村庄的文章,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人散、地散”和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在落实上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把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机大户作为重点补贴对象,实行优先报名、优先补贴。2005年以来,全市共落实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0多万元,在500多个享受补贴的对象中,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机大户占60%以上。同时,在农机科技入户、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重大农机成果推广等项目的实施上,也与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重点安排。今年,又争取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0万元,重点仍然向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倾斜。

三是典型示范带动。在全市树立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典型,突出典型的先进性、示范性,通过召开现场会、典型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推广典型经验。今年2月份,在王瓜店镇召开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场会,推广了王瓜店穆庄农机合作社、孙伯卫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做法,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同时,还在全市实施了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机大户的发展提供平台,让他们在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中唱主角,全市先后建立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4个,较好地发挥了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致力服务三农,不断创新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近年来,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探索创新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农机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以基层农机站、村农机服务队、农机协会、农机作业公司等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农机大户为补充”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

一是部门引领带动。由市农机局农机开发服务中心利用现有物质装备、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与20个农机户联合,成立了肥城市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注册资金16万元,总资产600万元,现拥有各类大型机械拖拉机2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2台,小麦收获机22台,免耕播种机10台,大型挖掘机4台,其他配套机具37台(套),具备农田作业、农机工程开发、农机修理等多项服务功能,年产值100多万元。由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以原有固定资产折价入股,吸收本站职工、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的机械,组建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机作业合作社。如老城镇农机站,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经营服务,自身实力和整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现拥有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各类机械40余台,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具备农田作业、农机工程开发、农机修理等多项服务功能,年产值200多万元。

二是股份合作带动。由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职工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等社会资金参入,组建起自主经营,服务农业和农民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

如肥城市孙伯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肥城市安站镇农机鸿运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肥城市仪阳盛旺农业机械化作业专业合作社。

三是村级服务带动。村级组织既有管理职能,又有服务职责。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利用率,鼓励有条件的村牵头将集体和农户的机械组织起来,建立农机作业服务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收费。湖屯镇曹庄村共有大型农机具29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4台(集体7台,个体7台),这些机械使全村土地的耕、耙、播、收、排灌等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绝大部分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几年来,农机队一直处于高效率低成本的良性运作中,每年盈利5—6万元,好年份达到近10万元。

四是大户牵头带动。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将个人的机械设备投资入股,利用自己懂经营、会管理、威信较高的优势,吸收其他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带机或带资入股,组建农机合作社或农机作业服务队。肥城市穆庄机械化作业专业合作社,是肥城市第一家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该社于2008年7月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目前拥有大型拖拉机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7台,玉米联合收割机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3台,玉米直播机2台,重型翻转深耕犁2台,其它配套机具13台套,固定资产达150万元,规模经营土地671亩,入社农户296户。2008年玉米收获并秸秆还田1600余亩。小麦免耕播种达1400余亩,年纯收入达到4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优势

因时因地,利用各自的优势牵头组建的农机合作社,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整合资金,提高机具利用率,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业生产及自然灾害恢复建设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组建规范。全市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都有明确的章程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社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制度。合作社社员大部分带机入社,以合作社名义对外开展田间作业服务,同时接受合作社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多数合作社实行单机核算,社员一般每年向合作社上缴一定额度或根据作业量上缴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合作社共同费用,其它收入全部归己。合作社力所能及为社员承接业务,有的为社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有的统一组织采购社员需要的农机配件,有的统一开展社员需要的机械维修保养和油料供应服务。二是特色明显。多元化主体牵头兴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格局,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涉及不同的服务领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8家合作社主要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领域包括机械耕作、播种、收获、维修、运输、供应等。服务范围已打破了区域限制,实现跨县、跨市、跨省作业,已辐射河南、安徽、河北等省。

三是改善了土壤结构。采用大型机械联合作业,提高了整地标准,解决了中小型农机具存在的农田作业重复、耕层深度不够、土地板结、土壤通气性差、效率低、投入大、产量少的弊端,使土壤结构疏松、通气性好、防旱排涝能力得到增强。同时,通过夏季采用气力式精密播种,秋季采取小麦免耕播种,种子均匀度非常精确,肥料缓慢释放,活土且抗旱效果好,出苗率高,苗全、苗壮、苗齐,使粮食品质平均提高一个等级,粮食产量得到提高;采用低茬收割,比人工收割降低损失10%,提高了产量。

四是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以农机合作社为发展平台,组织实施了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让他们在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中唱主角,重点推广使用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马铃薯机械种植等新技术、新机具,较好地发挥了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以股份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机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有利于打造农机服务品牌,凸现规模经营效应。合作社社员加入合作社后,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机具统一调度,通过统一行动、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品牌,在服务中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赢得市场的认同。农机作业合作社即可以通过实行连片作业,减少机车作业的空运转,降低作业成本;又可以通过参加跨区作业,提高了机械利用率,使农机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于农机合作社采用了全程农机化作业,使得农业劳动力大幅度得到解放,许多原来的农业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从事非农产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从而实现了农机手与农户的“双赢”。

三、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一家一户的小块经营和复杂的种植模式,使大型机械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作业效率,收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是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机具装备不高,结构不优,多为旋耕机、播种机、小麦收获机械,用于玉米收获、小麦免耕播种、薯类播种及收获的大型农机具少,远远不能适应综合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三是办公场所紧张,机械库棚建设相对滞后,主要是缺乏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致使许多机械露天存放,锈蚀严重,缩短了机械使用寿命。

四、加快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机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发展。一要走股份合作道路,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要素入股进社,或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

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二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大部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农机经济合作组织规范发展。一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使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在集体经济较好、班子较强的地方,可以走连片整地、统种分管、统分结合的路子;在农民市场经济意识较强的地方,可以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由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统一经营土地,按股分红,走股份合作的路子;在其他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实行统种、统管、统收,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在土地流转较快的地方,可以自办家庭农场,走自耕与代耕相结合、专业化服务的路子。三要跟踪服务,强化监督。实行严格的“三级”监管机制,建立良好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经营效率和质量,确保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三)改善内、外部环境,促进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一要制定政策,加强扶持。要制定扶持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政策,在办公场所、库棚建设方面予以50%的扶持,在机具配备上优先补贴,在管理、经营人才上优先培训,在解决生产资金信贷上优先安排,切实提高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的投入实力;二要多方投入,提高效益。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机经济合作组织;三要鼓励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强横向联系,实行跨区域作业,努力拓展获利空间。

第二篇: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

近年来,**市农机局把发展农机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积极引导,强力推动,搞好服务,实现了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机合作经济组织52个,农机大户548户。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农机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到2008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0万千瓦,农机总值6.2亿

元,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5.1亿元,农机化生产综合水平达到74%。

一、发展农机经济合作组织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合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市场、企业、农户之间的诸多矛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聚集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现场调研指导。市里建立健全了以分工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组织调度和督促检查,各乡镇、办事处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今年以来,市里先后3次召开乡镇分工领导参加的调度会,促进了整个面上工作的开展。二是严格考核奖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考核乡镇、办事处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考核激发活力,促进工作。今年又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办法,加大了考核力度,市督查局定期调度检查,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行严格考核。通过严格考核考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考出了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竞相发展的局面。三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普遍宣传与重点教育相结合,通过宣传媒体、各种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宣传效果,为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加强支持引导,推进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围绕提高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水平,推动其快速发展,市农机局从多方面入手,加强了支持和引导。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协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去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有关文件,提出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做好“三篇文章”。即:做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文章,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文章,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做好经营村庄的文章,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人散、地散”和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在落实上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把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机大户作为重点补贴对象,实行优先报名、优先补贴。2005年以来,全市共落实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0多万元,在500多个享受补贴的对象中,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机大户占60%以上。同时,在农机科技入户、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重大农机成果推广等项目的实施上,也与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重点安排。今年,又争取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0万元,重点仍然向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倾斜。

三是典型示范带动。在全市树立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典型,突出典型的先进性、示范性,通过召开现场会、典型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推广典型经验。今年2月份,在王瓜店镇召开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场会,推广了王瓜店穆庄农机合作社、孙伯卫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做法,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同时,还在全市实施了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机大户的发展提供平台,让他们在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中唱主角,全市先后建立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4个,较好地发挥了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致力服务三农,不断创新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近年来,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探索创新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农机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以基层农机站、村农机服务队、农机协会、农机作业公司等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农机大户为补充”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

一是部门引领带动。由市农机局农机开发服务中心利用现有物质装备、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与20个农机户联合,成立了**市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注册资金16万元,总资产600万元,现拥有各类大型机械拖拉机2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2台,小麦收获机22台,免耕播种机10台,大型挖掘机4台,其他配套机具37台(套),具备农田作业、农机工程开发、农机修理等多项服务功能,年产值100多万元。由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以原有固定资产折价入股,吸收本站职工、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的机械,组建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

机作业合作社。如老城镇农机站,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经营服务,自身实力和整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现拥有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各类机械40余台,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具备农田作业、农机工程开发、农机修理等多项服务功能,年产值200多万元。

二是股份合作带动。由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职工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

机使用者等社会资金参入,组建起自主经营,服务农业和农民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如**市孙伯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市安站镇农机鸿运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市仪阳盛旺农业机械化作业专业合作社。

三是村级服务带动。村级组织既有管理职能,又有服务职责。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利用率,鼓励有条件的村牵头将集体和农户的机械组织起来,建立农机作业服务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收费。湖屯镇曹庄村共有大型农机具29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4台(集体7台,个体7台),这些机械使全村土地的耕、耙、播、收、排灌等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绝大部分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几年来,农机队一直处于高效率低成本的良性运作中,每年盈利5—6万元,好年份达到近10万元。

四是大户牵头带动。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将个人的机械设备投资入股,利用自己懂经营、会管理、威信较高的优势,吸收其他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带机或带资入股,组建农机合作社或农机作业服务队。**市穆庄机械化作业专业合作社,是**市第一家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该社于2008年7月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目前拥有大型拖拉机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7台,玉米联合收割机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3台,玉米直播机2台,重型翻转深耕犁2台,其它配套机具13台套,固定资产达150万元,规模经营土地671亩,入社农户296户。2008年玉米收获并秸秆还田1600余亩。小麦免耕播种达1400余亩,年纯收入达到4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优势

因时因地,利用各自的优势牵头组建的农机合作社,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整合资金,提高机具利用率,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业生产及自然灾害恢复建设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组建规范。全市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都有明确的章程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社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制度。合作社社员大部分带机入社,以合作社名义对外开展田间作业服务,同时接受合作社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多数合作社实行单机核算,社员一般每年向合作社上缴一定额度或根据作业量上缴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合作社共同费用,其它收入全部归己。合作社力所能及为社员承接业务,有的为社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有的统一组织采购社员需要的农机配件,有的统一开展社员需要的机械维修保养和油料供应服务。

二是特色明显。多元化主体牵头兴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格局,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涉及不同的服务领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8家合作社主要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领域包括机械耕作、播种、收获、维修、运输、供应等。服务范围已打破了区域限制,实现跨县、跨市、跨省作业,已辐射河南、安徽、河北等省。

三是改善了土壤结构。采用大型机械联合作业,提高了整地标准,解决了中小型农机具存在的农田作业重复、耕层深度不够、土地板结、土壤通气性差、效率低、投入大、产量少的弊端,使土壤结构疏松、通气性好、防旱排涝能力得到增强。同时,通过夏季采用气力式精密播种,秋季采取小麦免耕播种,种子均匀度非常精确,肥料缓慢释放,活土且抗旱效果好,出苗率高,苗全、苗壮、苗齐,使粮食品质平均提高一个等级,粮食产量得到提高;采用低茬收割,比人工收割降低损失10%,提高了产量。

四是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以农机合作社为发展平台,组织实施了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让他们在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中唱主角,重点推广使用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马铃薯机械种植等新技术、新机具,较好地发挥了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以股份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机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有利于打造农机服务品牌,凸现规模经营效应。合作社社员加入合作社后,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机具统一调度,通过统一行动、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品牌,在服务中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赢得市场的认同。农机作业合作社即可以通过实行连片作业,减少机车作业的空运转,降低作业成本;又可以通过参加跨区作业,提高了机械利用率,使农机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于农机合作社采用了全程农机化作业,使得农业劳动力大幅度得到解放,许多原来的农业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从事非农产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从而实现了农机手与农户的“双赢”。

三、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一家一户的小块经营和复杂的种植模式,使大型机械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作业效率,收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是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机具装备不高,结构不优,多为旋耕机、播种机、小麦收获机械,用于玉米收获、小麦免耕播种、薯类播种及收获的大型农机具少,远远不能适应综合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三是办公场所紧张,机械库棚建设相对滞后,主要是缺乏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致使许多机械露天存放,锈蚀严重,缩短了机械使用寿命。

四、加快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机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发展。一要走股份合作道路,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要素入股进社,或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二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大部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农机经济合作组织规范发展。一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使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在集体经济较好、班子较强的地方,可以走连片整地、统种分管、统分结合的路子;在农民市场经济意识较强的地方,可以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由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统一经营土地,按股分红,走股份合作的路子;在其他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实行统种、统管、统收,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在土地流转较快的地方,可以自办家庭农场,走自耕与代耕相结合、专业化服务的路子。三要跟踪服务,强化监督。实行严格的“三级”监管机制,建立良好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经营效率和质量,确保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三)改善内、外部环境,促进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一要制定政策,加强扶持。要制定扶持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政策,在办公场所、库棚建设方面予以50%的扶持,在机具配备上优先补贴,在管理、经营人才上优先培训,在解决生产资金信贷上优先安排,切实提高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的投入实力;二要多方投入,提高效益。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机经济合作组织;三要鼓励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强横向联系,实行跨区域作业,努力拓展获利空间。

第三篇:肥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之我见

肥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之我见

近年来,肥城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创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已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措施,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一、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肥城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农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农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机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农机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推进。目前,全市依法注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6个,固定资产总额1869.3万元,入会会员217人,入社机具达630台,其中,动力机械236台,配套机具345台。2009年农机服务总收入874万元。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服务引导作用。

(一)农机合作社的主要类型

当前,肥城市的农机合作社大致有四种类型:

一是政府牵头型。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现有固定资产折价牵头入股,吸收本站职工、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的机械,组建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如新城办事处新诚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仪阳乡盛旺农业机械作业合作社、孙伯镇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安站镇鸿运专业合作社、边院镇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湖屯镇茂丰农机服务合作社等。

二是企业牵头型。以企业现有机械资产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等参加组建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以肥城市农机工程开发服务站为依托成立的肥城市惠民农业机械作业合作社,以肥城市瑞通农机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的肥城市富通农业机械服务作业合作社。

三是村级牵头型。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利用率,鼓励有条件的村以村集体机械为主、吸收部分个体机械建立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如王瓜店镇金槐村振兴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湖屯镇曹庄村利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四是大户牵头型。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将个人的机械设备投资入股,利用自己懂经营、会管理、威信较高的优势,吸收其他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带机或带资入股,组建农机合作社。如以王瓜店镇穆庄村村民刘东华为主成立的穆庄农业机械作业专业合作社,以孙伯镇农机大户刘卫国为主成立的肥城市孙伯为国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孙伯镇农机大户于佑斌为主成立的裕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二)农机合作社主要服务方式

各农机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拓展领域,完善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了对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机规模服务和土地分散经营的有效对接,推进了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提高了农机户的经营效益。

一是参与土地流转,拓展发展空间。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的实际,依靠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承租、托管土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拓展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空间。肥城市穆庄农业机械作业专业合作社,孙伯为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孙伯裕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都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上开展了有益的尝试。这部分合作社通过农机与土地经营的结合,取得了较大的收益。2009年,肥城市穆庄农业机械化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584户,集约经营土地1000多亩,转移农村劳动力500多名,实现节本增效74000元,种植粮食纯收入30多万元。

2、开展多种经营,增强发展后劲。部分农机合作社顺应市场需求,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合作社收入,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肥城市富通农业机械服务作业合作社主要开展农业机械整机、配件的经营,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实现利润16万元;王瓜店镇金槐村振兴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在开展农田作业服务的同时,积极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良种、化肥,年收入7万多元。

3、实行订单作业,提高经济效益。各合作社充分发挥机具多、配套全、规模大等优势,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全市90%以上的农机合作社实行了“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联系业务,统一调配使用,统一供应油料,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维修保养,单机核算” “六统一、一核算”的订单作业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三夏期间,各农机专业

合作社订单及连片作业面积占整个作业面积的80%以上,单机收入在2.6万元以上,比未入社的农机手纯收入增加3000-5000元。

(三)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目前,肥城市所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都有明确的章程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农机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有效整合资金,提高机具利用率,促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农机合作社采用大型机械联合作业,提高了整地标准,解决了中小型农机具存在的农田作业重复、耕层深度不够、土地板结、土壤通气性差、效率低、投入大、产量少的弊端,使土壤结构疏松、通气性好、防旱排涝能力得到增强。同时,通过夏季采用气力式精密播种,秋季采取小麦免耕播种,种子均匀度非常精确,肥料缓慢释放,活土且抗旱效果好,出苗率高,苗全、苗壮、苗齐,使粮食品质平均提高一个等级,粮食产量得到提高;采用低茬收割,比人工收割降低损失10%,提高了产量。

二是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以农机合作社为发展平台,组织实施了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让他们在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中唱主角,重点推广使用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马铃薯机械种植等新技术、新机具,较好地发挥了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以股份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机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有利于打造农机服务品牌,凸现规模经营效应。合作社社员加入合作社后,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机具统一调度,通过统一行动、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品牌,在服务中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赢得市场的认同。农机作业合作社即可以通过实行连片作业,减少机车作业的空运转,降低作业成本;又可以通过参加跨区作业,提高了机械利用率,使农机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投入资金不足,发展规模小。部分农机专业合作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拥有的多为拖拉机、小麦、玉米收割机、犁、旋耕机等普通机械设备,而高效、低耗、环保、多功能的先进机械设备少,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二)作业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我市70%以上的农机合作社仅从事农田作业和农田运输,仅仅在三夏、三秋季节忙一阵,其它时间大部分机械闲置在家,机械的利用率不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入社社员也是仅忙两季,人力资源也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使得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后劲。

(三)经营管理程度较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起步发展阶段,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个别合作社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省里提出的“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水平,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政策,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增加装备、扩大规模。支持农机合作社加强基础建设,规范建设办公场所、机库房、维修车间等。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合作社管理、培训、安全教育、作业质量、机具维修保养等规章制度,形成有岗位就有责任、有作业场所就有管理制度的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在生产和机械管理上坚持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停放机械、统一收费和核算、统一维修保养、统一油料供应、统一组织协调、统一作业质量。

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引导农机合作社积极承包流转土地,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服务,加大跨区作业组织力度,提高农机作业规模化水平。

四是抓好培训宣传。强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培养,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对合作社技术骨干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操作和维修保养能力。

五是强化服务指导。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帮助合作社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管理章程、财务制度和作业标准等,做好农机具的选型配套,增加服务项目,扩展服务内容,对合作社提供政策、市场信息等服务。

第四篇:肥城市地龙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肥城市地龙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肥城市地龙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位于肥城市安驾庄镇政府东南2公里处的蔡家颜子村,2013年初村两委班子经多方考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决定采取“村干部领办、农机手和种粮大户参与、村民自愿入社”的方式,由蔡家颜子村委会主任汪西军等10人发起成立了“肥城市地龙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围绕“粮食产业”做精做细,实现了快速稳定发展,截至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员260人,流转土地1500亩,固定资产840万元,其中农机原值365万元,年经营收入达1308余万元。2015年合作社被评为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一、借力国家好政策,凝心聚力定路子

十八大报告曾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级各部门多次进行详细的阐释,肥城市政府鼓励各村以支部为引领,抢抓发展机遇,用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的新路子,创建具有村级特色的致富产业、增收项目。蔡颜子村积极响应号召,立足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确定3条路子发展合作社。

一是凝聚支部力量,走支部引领的路子。支部引领,集体运作,凝聚核心力量,对于没有发展经验的村支部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2013年1月,第一次村“两委”工作会议上,提出“集体创建合作社,带领群众来致富”的想法,并向“两委”干部列出发展优势:“蔡颜子村小、耕地少,推进规模经营的矛盾点相对较少,地理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万亩高标准农田的中心地区,具备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条件,应该抢抓发展良机,率先作为,以支部为引领,破解难题。”之后,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决议“支部发展合作社”的路子,获得全票通过,蔡颜子以集体为主体,发展农业合作社,走规模经营的道路确定了。

二是凝聚全村力量,走集资入股的路子。启动资金是大问题,2012年底,蔡颜子村账目上几乎没有余额,要想发展还需要凝聚全村的力量进行集资入股。合作社规定每股10000元,上不封顶,入股分红。村“两委”干部明确分工,划片划区,拿着入股分红明白纸和协议书,入户做工作。筹资第一天,便有67户村民入股,筹集资金86万元。就这样,以“集体领办、大户参与、干部群众入股”为运作方式的“地龙农机合作社”拥有了启动资金。

三是凝聚各界力量,走抱团发展的路子。发展农机合作社的前提是规模经营,规模经营的前提是土地流转。蔡颜子村的土地资源有限的,单独发展肯定会后劲不足,因此在地龙农机合作社成立初期,确定了“联合周边、抱团取暖”的路子。2013年初,管区内召开会议,该村向其他10个村汇报了蔡颜子村的发展路子,倡导以地龙为核心,辐射周边,共同发展,获得了其他村的支持。在全村900亩土地全部实现流转基础之上,流转外村土地600多亩,总共实现土地流转1500亩,每亩流转费用达到875元,另加分红每股500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1000余户,节约劳动力180余人。

二、完善规章健制度,规范管理保运转

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合作社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法办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利益共享,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建立和完善合作社民主决策,财务管理,社员登记,社员大会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社务公开,使社员能够及时了解合作社的运行、财务状况。

二是明晰产权关系。目前,合作社176名社员共入股资金605.26万元,其中货币出资510万元,土地入股95.26万元,土地入股涉及166名社员1040.12亩土地。根据土地的地质、水利等条件,协商确定折合的股金。每年提取的公积金、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财产、捐赠财产按照章程规定依法量化到每个成员,并在成员账户上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三是完善组织机构。合作社立足实际,着眼发展需要,引进知名企业的先进运营模式和科学管理方式,依法建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理事会成员和执行监事均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经理经成员大会通过由理事会聘用。另外合作社还聘用了7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分管行政、财务、机械、生产、销售、后勤保障和成员培训工作,分工细致、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合作社的发展。

三、围绕粮食做文章,产业融合促发展

地龙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主旨是以机械化、规模化发展,贯彻“培精品、扩规模、创品牌、活机制”的农业发展理念,围绕粮食做文章,实现农业产、供、销、运输和加工多领域发展,提高农业质效。

一是机械作业促生产。以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做优农业生产的“一产”。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新建1处900平方米的库房和100多平方米的维修车间。投资160万元购进自走式小麦收割机6台、玉米收获机4台、120马力拖拉机4部、深松机4台、精播机、翻转犁、大型喷药机、喷灌机等农机具40余台套,实现了春耕、夏收、秋种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极大提高了粮食产值。2016年,合作社经营的土地,每亩地增产小麦100斤、玉米200斤。

二是粮食烘干优服务。在扩大农机作业服务范围,提高了农机具利用率的基础之上,继续做优农业服务,2014年至2016年历经三年发展,累计投资600多万元,建设粮食烘干基地1处,新上6组烘干设备,并与中储粮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建设万吨级粮食储存基地。实现了脱粒、烘干、出粒、入库一条龙作业,真正做到了粮食收割不落地,颗粒归仓保丰收。烘干后的粮食干净、饱满,无论从色相还是质感都比自然晾晒的要好,目前合作社平均每天可烘干小麦、玉米200吨左右,农忙时节的蔡颜子,再也不像以前,粮食占满道路,收成看老天爷的脸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是精细加工提质效。围绕精品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2015年,完成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试点15000亩。今年在此基础上,4月份又投资120多万元,新上石磨面粉生产线一条,实现粮食的精细加工与销售。小麦经深井水清洗去杂、石磨精细研磨,打造成为“粉细、低温、营养多,色正、味浓、口感好”的石磨面粉。同时新发展800亩富硒小麦种植基地,生产更健康、更优质的面粉。2015年6月中旬石磨坊正式投产运营,已经接到订单18万吨。

四是效益突显见实效。2016年合作社实现盈余665.31万元,严格按照《合作社法》和本社《章程》等有关规定,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后,土地入股人员的第一次红利为合作社种植业盈余总额的60%,既112.74万元,按照入股土地折合的金额分配;之后资金入股的人员第一次分红为合作社各业盈余的10%,既66.53元,按照实际出资额分配;最后第二次分红为合作社种植业盈余的20%+(面粉加工、烘干、土地托管服务等盈余)的80%,既419.51元,由全体参与合作社经营活动的人员按比例分配。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比未入社农户高25%,实现了合作社、社员“双增收”。

第五篇:XX县关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XX县关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和农村还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如农业生产分散,单体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农民市场意识差等等。这些与市场经济要求极不协调,以致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昌盛。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将三农工作列为全党工作之首,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旨在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收入问题。广大农民也迫切需求各种经济、技术和信息服务联合起来进入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是农业、农村经济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本途径。本人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20多年,现就加强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一、XX省XX县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情况

截止目前,XX县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个,吸收会员3800余人,辐射农户1.2万余户,占农村总户数的28%,涉及四大主导产业6个项目,其中牛业协会1个,中药材、龙脑樟、蔬菜、金秋梨等经济作物协会6个,畜牧兽医水产、贡溪鸡养殖协会2个。2005年,来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总收入1.28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1%,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创收0.6亿元,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增收680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1、加强扶持服务,培育、催生、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XX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一些农民基于生产、销售需要,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些小型的协会,以技术与协作为链接,小规模经营农产品。由于受交通、信息、技术及服务体系等诸多因素影响,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下,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市场销售不畅,农民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新型的自我服务组织,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XX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培育、催生、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在信贷上予以支持,多次组织典型到乡村现身说法,促进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XX县牛业协会成立较早,但以往由于人员少、实力弱,在引进项目、更新技术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为扶持肉牛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先后筹资300余万元,建成了XX省西部最大的牲畜集散市场,还列入了全国秸杆氨化养牛示范县,并顺利通过了省科技等部门的验收,该项目总投资2010余万元,各级财政投资200万元,有效地推动了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生产、技术服务、销售等过程中,协会以牲畜集散市场为舞台,向农户提供优质牧草种,2005年全县种草大户达380余户,种草面积1.6万余亩,并已建立冷冻配种站(点)21个,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价格销售,既整合了湘西黄牛品牌,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娘家人”和“源动力”。

2、强化信息引导,逐步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的组织层次。在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注重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服务。与省农科院、林科院、农大等科研部门及院校建立技术协作联系,在协会与院校之间牵线搭桥,为农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定期聘请专家,集中或分散对合作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2005年,共举办有针对性培训班68期,培训会员4.86万人次,以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引进培育新品种28个、新技术8项,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6个,加快科技推广步伐,健全信息网络,推进科技更新。全县298个行政村,已全部安装“村村通”,占信号覆盖村的100%;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集中突出问题,县电视台开播专题节目106期,从而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的普及。

3、创新培育模式,激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潜能。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培育引导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了“产业型”的发展格局。一是行业协会调控型。发挥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组织协调功能。由农民联合发起,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协会,构建“一家一户为基础、千家万户成规模、区域布局作基地、龙头企业拓市场”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组建的县肉牛产业、龙脑樟等协会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将不同经营主体组合起来,促进公司与农户、农户与基地及市场的紧密联系,构建了外辟多元市场、内建特色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户群体扩张型。能人大户“以一带十”共同致富是激活农民调整结构的源动力。扶持种、养、加、运、销和为农服务的农村大户,牵头组成专业协会,把广大农民的“着力点”和“兴奋点”引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动主导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XX镇XX村贩牛大户XXX(肉牛协会副理事长)针对农民单一长途贩牛市场行情不了解、风险高等实际问题,投资12万余元长途贩牛,2005年向浙江省、福建省、长沙等地贩牛3800余头,产值近100万元,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湘、黔两省远近闻名的“贩牛王”。三是村组、农户、公司、市场联合型。由村组集体牵头,吸收本村及周边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民建立协会,通过组建协会,集聚农户联手经营,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规避了市场风险,产品质量及效益得到逐年提高。XX镇龙脑樟协会针对当地农民种植龙脑樟等问题,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积极争取世行贷款支持该项目的同时,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办理了“XX”牌天然冰片商标,实现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四统一”。每公斤枝叶收购价格比原来提高了0.1元。流通决定生产,销售决定效益,搞活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合作,采取“市场+企业+农户+基地”的运行机制。县龙脑公司已在美国、加拿大及北京、上海、台湾等地打开了销售市场。四是院校基地合作型。农业科研机构与农民联合,发展主导产业,主动挂、靠、联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XX镇龙脑樟协会与湖南省林科院林化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XX省XX院XX所派驻专家对龙脑樟协会会员进行培训和指导,龙脑樟面积由2004年的400亩发展至2005年的1600余亩,年产“XX”牌天然冰片2.6吨,产值达200余万元,三年后将建设7000亩龙脑樟原料林基地,成为特色产业一品村镇。五是加工企业带动型。不断建立和完善产业内部新型利益关系,改变农民单纯卖原料的传统经营方式,吸引农民以土地、原料、进厂做工等形式参股分红,由单纯的买卖关系变为伙伴关系;龙头企业采取保护价收购、预付定金、二次结算等办法,反哺基地及农户,形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贮藏、包装、销售肉牛等农产品1200余吨,产值达5200万元。龙头企业集群初步形成,带动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成为县域农产品搏击市场的中坚力量。

4、规范运行管理,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由于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实现合作的认识不足,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合作的积极主动性,致使合作的范围尚小,许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摇摆不定的初始化起步阶段。因而在具体的操作上,做到了“两规范、一完善”。一是规范政府行为。坚持民营团体进位、行政管理退位的原则,经过初期一段时间直接扶持之后,逐渐转向以指导和引导为主,逐步强化农民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规范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层层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发挥农民会员主体作用,增加农民会员的发言权,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引入有管理经验的能人行家参与治理,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达到了“四有”,即有章程、有组织、有机构、有制度。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订单合同方式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逐步使公司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形成效益均沾的信用载体。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XX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合作经济组织合作不够规范,联接链条脆弱。组织与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没有明确的合同约束,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基本处于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遇险则散的松散状态.二是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序管理。大部分合作组织没有严密的运行章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不够健全,成员素质不高,只是凭经验、凭干劲办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强,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三是缺乏来自国家、政府层面的法律支持。目前,我国是亚洲除朝鲜外唯一一个没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和地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支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这对合作组织的发展无疑是一大福音。由于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改革中再次以实践先于理论,先于政策法律支持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发展还缺乏良好的环境氛围,客观上限制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四是组织化程度欠缺,服务水平不高。多数合作组织没有兴办实体,服务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提供加工、储运等配套服务能力较弱,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尚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三、建议

如何加强培育、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以上存在问题,关键是要国家立法支持,坚持“抓中介、活流通、强服务、保增收”,形成“组有专业大户、村有专业队伍、乡(镇)有合作基地、县有合作企业(公司)、产业有专业协会”的综合服务体系,才能支持和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1、扶持、培育和引导,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充分释放政策导向效应,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宣传。发挥电视、“村村通”网络平台作用,多层次、广视角向农民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提高农户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通过树典型、搞对比,让农民消除“与己无关”思想,切实体会到参与合作组织发展的实惠。二是优化政策。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民政、工商、土地、财政、金融等部门在领照办证、场地征用、融通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组织农业、林业、畜牧、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在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开绿灯,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资金扶持。对实力强、前景好的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一定的财政支农资金的扶持,使其发展壮大。四是立法、规范及引导。指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既不能钻法律空子,又要促进其健康发展。五是加强管理。定期对实力强、前景好的合作组织管理者进行培训,强化诚信、合同教育,遵守市场规则,确保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序发展。

2、理顺关系,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协调理顺好实体内部关系,做到“三个规范”。一是规范组织。因地制宜,逐步引导合作组织由小变大、由松散变紧密。针对登记管理、业务指导等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划清管理权属,落实业务指导部门,监督合作经济组织及时到县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以免出现“黑组织”或非法组织,建立规范完善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体系。二是规范运行。在起步阶段,由政府参与发动、引导、组织协调,协会运转正常后,则逐步退出,由会员按章程民主推选负责人,实行民主管理。三是规范章程。督促指导合作组织完善各项制度,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等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收益分配机制。

3、多元合作,灵活方式参与创建。鉴于农民日益增长的合作需求与农民合作能力不足、经济实力不强等矛盾,利用农村现有组织资源,走多元化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路子。一是技术经济部门领办。鼓励农技推广、畜牧兽医、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发挥技术、资产、营销网络等优势,成立技术推广股份公司,鼓励科技人员入股创办实体,自建或联建肉牛、畜牧水产、龙脑樟、中药材、蔬菜、金秋梨等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集聚科技力量,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群体扩张,使其真正成为推进一方经济发展、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富裕的骨干力量。二是能人带头创办。多举措激励大户快速成长,引导大户成立行业协会、同行协会等中介组织,形成技术、生产、市场、信息联盟。支持专业经营大户、经济联合体、有技术专长的农民技术员或专业技术干部牵头领办,带动更多农户投入专业生产。立足龙脑樟协会已有资源,以县龙脑公司与四川巨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为投资主体,积极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无偿、有偿服务,实现民营化、实体化、市场化,带动XX县龙脑樟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集体农户联办。积极倡导村组与农户联合兴办新型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以建立和发展产业协会、经纪人实体及农产品购销网络为重点,鼓励农民打破地域、行业限制,积极向宽领域、多层次拓展,努力构建“联手闯市场、合作兴协会、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格局。四是龙头企业兴办。扶持、引导实力更强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将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建设产品基地紧密结合,提升龙脑公司、肉牛加工集团等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联度,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创办企业与农户互利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户加基地的链条作用,尽快形成从“土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多次增值,并使农民分享产业各个链条的利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创新服务,积极完善组织领导。切实抓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一是坚持“尊重民意”原则。借鉴国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原则。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所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不能例外。比如上面所说的扶持、培育和引导“官民结合”型就比较适合成立初期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的合作组织。但是不管何种类型,要想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作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原则是必须的,是各种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改进的方向,是保证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民办是基础,民管是保证,民受益是目标,如果不能坚持三者的统一,就不能保证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是真正的为农民服务的组织,不能实现农民增收的愿望。明确农民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财产所有权,做到引导不包办、参与不干预,保证农民入退自由、互助合作,为会员提供所需经济技术服务,积极实行二次分配,让农民真正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惠。二是切实加强指导。XX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成立了9个,但决不能沉醉于这点“成果”,象波洲镇长塘坪村蔬菜协会,合作组织是成立了,但是缺乏最起码的理性,仅仅因为合作而合作,对于合作的前景缺乏考虑,难免走了弯路。实行领导干部和有关职能部门挂钩经济实体制度,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创建“有机、环保、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组织,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典型示范。扶持现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向其它行业延伸,在总结推广经验的基础上,树立一批管理规范、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典型,辐射带动更多农民联合致富。四是遵循市场规则。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在一些农业发达地区,逐渐形成了农产品规模化种植,部分地区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经营格局。但是如果质量标准不统一,难免会因此而蒙受市场的损失,这些依靠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农民个体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可以对外与市场连接,对内协调社员间在产品生产、销售、技术指导以及品种改良等问题上的一致性关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为所有的社员提供统一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在农产品的分级、整理、包装、品牌、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以及产品的无公害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从而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真正给农民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载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肥城市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调研报告

    肥城市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调研报告 按照省、市农机办《关于开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情况情况统计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协会进行了深......

    关于肥城市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肥城市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近期,我与市农业局、林业局、经管办等农业系统的部分同志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近年来肥城市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全县农机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全县农机工作情况调查报告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安排,4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柏林带领县人大农经工委的同志对全县农机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

    女职工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女职工专项合同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女职工维权机制的有效途径,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更好地发挥女职工的半边天......

    孙吴县农机合作社调查报告

    孙吴县农机合作社的调查报告 我县是以旱作为主,依靠机械耕种的农业县,耕地面积 176.04万亩,全县以大豆种植为主,原来主要以小四轮耕作为主,耕作质量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困扰着我县......

    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县农机教育培训是以农机校为主的农机教育阵地,于1977年成立,1991年经济宁市教委批准纳入成人教育管 理序列,1995年被农业部授予“四有农机校”,2004年被省农机办授予县级规......

    肥城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肥城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肥城市农机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依据,以提高农机生产效率,降低农机事故为目的,在全......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杨正海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和农村还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