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

时间:2019-05-12 19:2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

第一篇: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

农村区域发展复习题

1、生态承载力——即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维持与调节的能力极限、最大的容载量,一旦超出即系统失去平衡能力、以致摧残或毁灭。(网络答案:即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

2、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策略——进口替代战略:它强调通过本国制造来替代外国进口,以保护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目标。出口替代战略:这一战略同时鼓励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同时出口,以取代传统初级产品出口。

3、前向效应、后向效应——一个产业的出现可能给其他产业产生不同效应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并把这种产业间关联分成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两类。前向效应是指一种产业出现后,其产品可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供应者,促使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后向效应是指一种产业出现后,引起对原料相关产业的产品需求,刺激原料产业的萌生和发展。

4、系统分析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系统分析法的三个基本环节:系统问题的形成、系统分析、系统评价。系统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思维方法: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5、土地复垦率——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

6、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7、长三角的差别化土地政策——对沪宁杭沿线,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优质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沿江(长江)、沿湾(杭州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沿海和宁湖(湖州)杭线及其他沿路发展带,适度安排建设用地;对沿湖(太湖)地区则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8、区域之间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从本质上看经济发展是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而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简单的办法是对不同区域之间禀赋差异的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使之相互流动、逐步优化。有关区域之间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派A.Smith 的绝对利益说和D.Ricordo的比较利益说;现代经济学派Wieksell-Ohlin的资源禀赋说、R.Lindahl 的偏好相似说。

9、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间的空间扩散理论——“空间扩散理论”早期研究集中在如何确定扩散影响的空间可达性方面。1931年美国人赖利(W.J.Keilly)提出了“零售引力法则”,即两个城市之间零售市场区的最佳划分与两城市人口规模成正比,与其空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其典型计算公式为1969年科尔与金所提出:p=∑b/d(即i点城镇人口与至中心城距离之比的总和)作为人口潜力或者市场潜力。在经济潜力应用方面借用物理学概念,将经济活动扩散范围称为经济作用的“力场”,扩散影响力的大小称为“场强”。经济发达、城市愈大“场强”强、“力场”空间也大。

10、新型工业化战略——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生产效率高、注重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共享工业化成果。

11、长三角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

答:“长三角”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省中,沿长江下游冲击扇形成的区域,主要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泰州、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台州等15个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的都市圈范围之内的区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温州、盐城、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等7市将被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新的规划在布局上强调“一核六带”,一核就是强化上海这个核心的地位。纲要的内容包含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外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上海集聚和组织引导能力,以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一是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目标是建成具有世界发达水平的都市连绵区域。二是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长江沿线的县市区将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引导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建成特色鲜明、规模聚集、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基地和城镇聚集带,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长江产业带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是重点建设沿(杭州)湾发展带。沿杭州湾县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港口条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制造加工业和重化工业。这一发展带的目标是建成功能协调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带和城镇聚集带,以带动长三角南翼发展。四是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即拥有沿海岸线的县市区,依托临海港口,培育和壮大港口物流、大型重化工和能源基地,发展新兴的临港产业、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综合经济带。五是积极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功能。六是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成为全国性重要旅游休闲带和区域性会展研发基地。

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是什么?国家在四大板块的发展中采取了哪些战略?

答:(1)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提出的“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

东部板块划分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个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由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组成;东部沿海经济区由上海、江苏、浙江组成;南部沿海经济区由福建、广东、海南组成。

中部板块划分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由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组成;长江中游经济区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组成。西部板块划分为大西南、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由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组成;大西北经济区由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组成。

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由黑龙江、吉林、辽宁组成。

(2)国家在四大板块的发展中采取了: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

13、试述区域农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1)区域农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一)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分析评价;(二)区域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现代化基础的分析评价;(三)对区域农业发展进行发展预测与关联分析;(四)依据上述分析,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战略定位、总体目标、详细指标、产业结构、空间布置;(五)对主要产业部门进行专项规划;(六)对功能分区、农业用地、水利与水工、农田林网与景观、道路与交通组织、农业供电、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市埸建设、基地建设等进行详规;(七)提出重要建设项目方案;(八)提出实施意见与相应对策措施。

(2)区域农业规划的主要意义是:通过编制农业发展规划, 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宏观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决策依据, 可避免盲目性,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稳定、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14、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你对这些要求的理解。

“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

步提高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4)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

15、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发展的思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tuiguang

第二篇:《写作理论与实践》复习题(整)

“写作理论与实践”课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观察感受与写作

一、文学创作为什么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1.观察:(1)观察体验是作者写作活动的出发点。作品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社会生活向作者提供了无尽的原料。

(2)作者是在观察过程中获取信息,产生感受的。

(3)对文学创作来说观察尤为重要。不善于观察将失掉很多素材。

2.感受:(1)感受是从事写作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生活熟悉、了解的过程,丰富的现实生活是作者写作的源泉。

(2)作者是否对生活有感受,以及深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成败。

3.两者:(1)观察和感知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2)观察、感受印发写作冲动。

(3)观察体验有助于作者的思考、记忆与想象。

二、间接感受生活的局限是什么?

间接的观察感受是浅层的,一般没有直接观察那样丰富深刻。

(善于比较观察,举例之一: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散文《雪》中关于雪的不同;举例之二:《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在汤知县宴席上的举止的前后比较)第二章 多读与多写

一、多读于写作有什么作用?你怎样看待多读与多写?

1.作用:(1)可以在阅读中增加知识。

(2)在多读中借鉴别人观察感受生活。(一个人的感受深度有限)(3)从多读书中借鉴别人的表达方式

{(4)对写作兴趣的培养、感情熏陶、思想影响、生活的启迪、知识传授、语言感染都有益。} 2.看待:(1)读书多而不善读用处也不大,应多读名家名作,兼读各类书籍,为了活用而读。

(2)多读不能代替多写,多写自然能悟出写作之道。

(3)要培养写作兴趣,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忌急功近利。

二、习作阶段,为什么应尝试多种文学体裁与手法?

习作阶段不宜偏好某种文体,也不宜长期不变采用一种习惯的表达方式写作。多尝试几种,通过实践更容易了解掌握各种文体构成因素和特色。多使用几种手法,这样才能兼收并蓄,触类旁通,是自己拥有活应多方面的写作能力。(关于开卷有益的举例:《诗经》、《红楼梦》、《人间喜剧》;教材第45页所举宋人陈善《扪虱新话》中的读书“出入法”等等。)

第三章 文无定法与创造能力

一、你怎样理解“文无定法”?你认为模仿对写作有益吗?

1.理解:(1)写作有法而无定法。文无定法不是否定写作有法,它的实质是主张活用写作方法和创造性地发展写作方法。

(2)想实现“文无定法”的活用和创新大多经历了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2.辩证。(1)对于没有写作经验或经验很少的人来说,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探索方法的可行途径和有效方法。

(2)模仿只是学习写作的一个过渡阶段,目的是创作自己的作品。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写法。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你怎样培养自己的写作创造能力?

1.(1)发散思维:即以一个问题为中心,联系原义及相关意义,摆脱经验造成的“心理定势”,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找新答案,从而把握问题的特殊性、多向性、灵活性。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

(2)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常理或某种固定的观点,反其意而思之的一种思维方式。2.(发挥)意识到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必须、锻炼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

(明代焦竑《与友人论文书》所谓“写作的借鉴”的文字等等。)第四章 作品的主题

一、主题的涵义

现代概念的主题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反映生活现象和艺术形象自然显示出来的主要思想或情感倾向。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和统帅,是组织个方面内容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的核心。

二、主题对于作者构思行文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和统帅,是组织个方面内容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的核心。2.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3.主题制约着作品的结构安排。4.主题支配着语言的应用。

三、分析王蒙的短篇小说《手》,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作品的主题。

(发挥)告诫各级干部不能够辜负群众,注意关心群众的疾苦需要

(苏轼谈作文的立意时打的一个比方——葛立方《韵语阳秋》——教材第75页; 袁枚《续诗品·崇意》中关于意与语言的关系的比喻。)第五章 写作材料的运用

一、题材、素材的涵义

1.题材:指作者从素材中整理、取舍、加工而成为与作品主题有关的内容。是构成作品的基本内容,题材欠缺文章就会“言之无物”或“言之少物” 2.素材:指作者从客观现实生活和阅读中积累,供写作时选择使用的事实、事理及感受。是未经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

二、为什么提倡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只有熟悉的题材,才了解其形式、内容、性质,并容易产生深刻感受和丰富联想,写熟悉的生活就是优势的发挥,就能充分运用、发挥题材的作用。

三、围绕作品的主题(立意)选材是否有必要?为什么?

有。原因:任何作品的内容都是为体现作者的意图而被写进作品,题材自然肩负着作品立意的使命。围绕主题选材是选材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取舍材料的主要依据。游离主题外的材料多了容易分散、削弱、破坏立意。(契科夫关于雕塑比喻写作选材的舍取的关系;《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细节与新意。)第六章 结构的运用

一、为什么说结构的安排应契合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结构: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作者根据自己对作品内容的艺术表达需要,对所写内容进行有机的、和谐的、完整的组合编排。结构是形成作品整体的各个局部及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

1.结构不是凭空产生,离开作品要表现的实物就无法谋篇布局。

2.事物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内外都有联系,这些联系本身就体现了事物各种因素的结构形态,事物的演变必然表现为产生、发展至现状的过程,这也是一个结构形态。

3.有了事物发展的“自身结构”,作者在根据表情达意和审美进行调整,作品就会具有更完善、更富表现力的艺术结构。

二、常见的结构方式有哪些,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1.事件发展结构:记叙类文体最基本的一种结构方式。按照事件发展的自然进程安排结构,把事物发展和变化过程作为线索,使作品层次安排顺序总体上和事物发展次序一直。

2.空间变换结构:横向的结构,以空间位置转换来组织作品的有关内容。不体现一定的时序,但更突出的是不同空间内容的组合。常为游记散文采用。

3.时空交错结构:纵横向交错结构。以时间发展的时间推移为结构纵向安排,空间方为转换座位横向安排。使作品容量更大、形式更富于变化。常用长篇小说

4.并列组合结构:将无直接关联的人或事并列组合布局的一种平行结构。常用写人记事的散文。

5.情绪变化结构:情绪结构是以作者的情绪和认识走向为线索组织有关内容。淡化时间与空间框架的痕迹,不需要事件全程的人物景物,侧重附事言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往往随作者意识流动呈现。

三、短篇小说《曾祖母的书》在结构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法?

事件发展结构。以老奶奶活动为明线,赖利活动为暗线,插叙、补叙、伏笔

(时序结构、空间结构(名字解释)等。具体掌握内在结构的纵、横以及纵横结合的样式。及其各自代表性的体裁。)第七章 表达的基本方式

一、叙述有哪些常见的方式?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1.顺序:(1)特点:时间线性的叙述方法。

(2)作用:使叙述的事件首尾自然贯通,来龙去脉清楚,便于作者安排作品行文线索和结构层次,便雨读者了解人物事物发展过程

2.倒叙:(1)特点;将事件某一部分提前说出

(2)作用:造成悬念 吸引力

3.插叙:作用:对衔接事件的前因后因、推动事件发展、了解人物或人物关系的背景等有不可缺少作用。

4.补叙:作用:必要的补叙能丰富原来叙述内容,是原来的内容更细致完整。

二、补叙、插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的涵义

1.补叙:叙述过程中,对叙述内容不明确的地方作补充解释或说明,必要的能丰富原来叙述内容,是原来的内容更细致完整。

2.插叙:在顺叙中暂时中断叙述,插进一段与所叙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的一种叙述方法。

3.细节描写:对描写对象的细部进行精细的、具体的描写。

4.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身材、神态、服饰等外部特征,并通过这种描写把人物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不一定都写,写突出地方)

三、人物描写可以包括哪些方面的描写?你认为人物描写应重在哪些方面?

1.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2.(发挥)

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文学作品的人物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

1.社会环境:(发挥)+展示不同风俗,加知识

2.自然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精神世界,映衬人物命运。(+发挥)+丰富知识和美的陶冶

五、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1.避免空泛的说教与平铺直叙的表述

2.鲜明、形象地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 3.生动、有效地链接故事情节,构成人物关系

4.烘托环境气氛,渲染人物情态,增加作品的形象性与生活气息。

六、你怎样理解文学作品的抒情?抒情有哪些基本的方式?

1.抒情是指作者对所叙述描写的事物有所感触而在作品中突出情感抒发的一种表达方式。诗歌和抒情性散文抒情明显,小说看似交单,实际深沉。(+发挥)2.基本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叙事抒情、写景抒情)

七、文学作品的议论方式与普通议论文的议论方式有何不同?

1.论说文论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严密;而文学~在叙述描写中必要时穿插零碎的看法 2.论说文议论需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而文学作品则用形象化、抒情性、哲理性的语言议论。

(试分析王蒙的《手》与教材第148页提到的许行的《手》在叙事方式和其他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分析一两个“细节”,体会人物或事物在“细节”中的描写的特点。)第八章 诗歌写作

一、你认为诗歌的根本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诗的真情?

二、意境、意象、通感的涵义。诗歌能否缺失意象?

三、你认为诗歌的语言有哪些特征?怎样运用诗歌语言?

(以教材第222页所举叶文福《故宫草》一诗为例,说明“意”与“象”以及“意象”的运用与作用。)第九章 散文写作

一、文学散文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二、散文的真实与小说的真实有哪些区别?

三、为什么说随笔最能体现散文的特点?

(教材第263页所引苏轼《自评文》中的“吾文如万斛源泉,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长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说明的散文的“散”与“不散”。)第十章 小说写作

一、小说在创作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二、小说情节的内涵及作用是什么?小说为什么不能离开情节?

三、你怎样理解小说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内心,活动其间的环境等对人物塑造其作综合作用,试分析一两个“情节”,说明其人物塑造的方法。)(主要题型:名词解释、简要阐述、作文)

第三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

1.按照赫-俄原理,一国应该出口(A)A.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2.在关税同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成员对非成员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

3.主张多出口、少进口,以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这种思想属于(C)C.重商主义 4.在同美国进行贸易时,若要取得运费上的优惠,可采用(D)D.OCP条款

5.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国家实施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是(A)A.中心-外围理论 6.D/P指的是(A)A.付款交单

7.进口关税配额的含义是指(B)B.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征收低关税,对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8.对在中国境内的外资公司,规定其产品的出口比例,这违反了WTO的(C)C.《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9.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计重办法是(B)B.净重

10.我国进口货物大多数采用的贸易术语是(D)D.FOB 11.品质机动幅度条款一般用于某些(B)B.初级产品交易 12.减价拍卖又叫(B)B.荷兰式拍卖

13.定牌中性包装是指包装上(A)A.有商标、牌号,无产地、厂名

14.在进出口业务中,能够作为货物所有权凭证的运输单据是(B)B.海运提单 15.世界贸易组织已达成的协议有(A)A.农产品协议 16.某合同的价格条款为“每公吨CIF新加坡100美元”,这种价格是(C)C.净价 17.普惠税是(B)B.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给予的税收优惠 18.持票人将汇票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兑或付款的行为是(A)A.提示 19.具有双重保证的信用证是(D)D.保兑信用证 20.在中国的某些旅游景点,外国旅游者的门票价格高于国内旅游者,这种做法不符合WTO协定中的(B)B.国民待遇条款

21.按一般惯例,合同的罚金数额不宜超过货物总金额的(B)B.5% 22.信用证开立的依据是(D)D.买卖合同 23.下列属竞卖的贸易方式是(D)D.招标

24.根据《公约》的规定,合同成立的时间是(A)A.接受生效的时间

25.珠宝、首饰等商品具有独特性质,在出口确定其品质时(C)。C.最好看货洽谈成交 26.《1NCOTEMS 2000》C组贸易术语与其它各组贸易术语的重要区别之一是(C)。C.风险和费用划分的地点相分离

27.按FOB术语签订的合同,采用程租船运输的大宗货物,应在合同中具体订明(A)。A.装船费由谁负担 28.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出口额的依据一般都是(C)C.FOB金额 29.国际货物运输中运用最广泛的运输方式是(C)C.海洋运输

30.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C)。C.不变 1.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属于服务行业的部门有(ABC)A.商业 B.建筑 C.运输 2.FOB、CFR、CIF和FCA、CPT、CIP术语的主要区别是(ABCD)。A.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 B.风险转移的地点不同 C.装卸费用的负担不同 D.运输单据不同 3.租船运输包括(AD)。A.定期租船 D.定程租船

4.某海轮在航行途中失火,舱中有布匹和面粉,灭火后发现部分布匹被烧毁,面粉被救火时冲水浸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D)A.烧毁的布匹属于单独海损 D.浸湿的面粉属于共同海损 5.共同海损分摊时,涉及的受益方包括(ABC)。A.货方 B.船方 C.运费方

6.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应该出口本国(AD)A.比较成本低的产品 D.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 7.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有(ABCDE)A.当事人必须在自愿和真实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B.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具有法律行为的资格和能力 C.合同必须以双方互惠、有偿为原则 D.合同的标的和内容必须合法 E.合同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8.按照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分为(AD)A.银行汇票 D.商业汇票

9.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BCE)B.贸易逆差 C.贸易赤字 E.入超

10.按CIP术语成交的合同,卖方交货后办理交单议付,必须提交的单据包括(ABC)。A.商业发票 B.保险单 C.提单

11.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是(BCD)A.科学技术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C.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扩大

12.CIF贸易术语与DES贸易术语的区别主要有(ABCD)。

A.交货地点不同 B.风险转移界限不同 C.费用构成不同 D.前者是装运合同;后者是到达合同 13.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AB)。A.保护本国市场 B.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14.班轮运输的运费应包括(AD)。A.装卸费 D.平舱费.理舱费

15.为防止运输途中货物被偷窃,应投保(BDE)。B.一切险 D.水渍险加保偷窃险 E.平安险加保偷窃险

1、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条件是什么?

进口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有三条:

1.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将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其作用类似于创新对增长的刺激,而且还节省了创新成本。

2.新产品的输入对本国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可能产生“示范”效应,因而可加速本国的新产品开发和进口替代型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3.持续的进口产品的激烈竞争,必将加速代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的过程,并促使高效率的企业达到合理的规模,从而优化本国的市场结构,改善本国企业的实绩。

出口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六条: 1.出口的扩大,意味着本国收入的增加,从而可将更多的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增强经济活动的基础,加快经济增长。

2.出口发展,使一国趋于按比较优势原则配置资源,提高生产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3.出口的扩大意味首市场的扩大,使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增加利润,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无疑有经济的增长。

4.出口扩大,可以加强出口部门与其他产业和地区的联系,使出口扩张的影响辐射到整个经济中去。5.出口扩大,有助于鼓励外交注入,解决国内投资不足,并促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

6.出口扩大和市场扩大,可使创新流动所能获得的收益上升,从而揧本国企业的产品的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有六条: 1.国民经济结构必须较为合理。2.市场机制必须比较健全

3.企业必须具有追求利益的精神。

4.出口产业与国内经济其他产业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市场等各方面必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5.贸易量必须足够大和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以保持足够的出口收入及其收入的稳步增长,从而保持对国内经济持续的中、足够的刺激。

6.要实现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必须保证本国能够获得来自贸易的利益。

2、试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部影响和外部影响? P224 内部影响:

1.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2.改变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

3.有利于经济一体化国家整体贸易地们的提高。4.成员国经贸政策的自主权相应受到约束。外部影响:

1.一体化对区外非成员国经贸活动的积极影响。

区域性集团实现内部经济一体化后,其成员国自身会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加速发展,扩大对外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贸易总量的增长。

2.一体化对区外非成员国经贸活动的不利影响。

1.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加强对区外国家的保护为特征之一。扩大内部贸易是以牺牲与集团外国家的部分贸易额为代价的,使得区外国家本可以进入区内的商品和劳务受到严厉的保护主义打击,这反映了其固有的排他性和歧视性。

2.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改变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由于贸易转移影响,原来以出口方式进入市场的外国跨国公司,因受到歧视而改为直接投资取代出口,在一体化区域内部直接生产。

3.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利于多边贸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影响全球贸易环境。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将使若干个实力相当或相近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出现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

3、国际分工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P19 1.园陵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5.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

4、简述战略贸易论的基本论点 P107 1.由于国际贸易中不完全竞争的规模经济存在,国际市场竞争逐渐变为几个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少数厂商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因而市场份额对这些厂商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因为谁占领市场,谁就获得超额利润。

2.由于市场对一些企业的外部经济效应缺乏足够的反应,由政府干预来克服这种反应不足,可建立一种环境,使革些企业的行为组其化企业带来好处,从而推动其他企业的发展。

5、简述非关税壁垒的作用。P172 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

1.作为防御睡武器,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用以保护国内陷入结构性危机的生产部门,如农业部门。2.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用作砝码,逼迫对方妥协让步,以争夺国际市场; 3.是用作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歧视的手段,甚至作为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发展中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 1.限制非必需品进品,节省外汇;

2.限制外国进口品的强大竞争力,以保护民族工业和幼稚工业;

3.发展民族经济,以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敬而远之,完全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而设置非关税壁垒有其合理性和正当性。

6、试述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P136 1.管理贸易日益成为贸易政策的主导内容; 2.对外贸易政策与对外关系相结合的趋势加强; 3.“公平贸易”、“互惠主义”将代替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 4.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

5.政府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和鼓励出口成为推动外贸活动的主导措施; 6.建立经济一体化,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7、出口替代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如何评价出口替代战略? P126-127 条件: 内部条件:一定的工业基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特殊生产要素,一系列的出口鼓励政策等。

外部条件:较好的地理位置,与世界市场有较稳固的贸易金融联系,筹措资金较容易。评价:优势:

1.有利于较为合理地配置资源; 2.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善; 400有利于提高就业。

不足: 1.出口替代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因而加深了这些经济部门对国外市场、资金和技术的依赖性;

2.出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发展出口替代工业引进大量外资,使本国主要经济部门为外国酱所控制,从而使大量利润外流,外债急剧增长;

4.实施出口替代战略,以往不均现象同样存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地区的出口替代工业化只给少数的资产阶级带来利益,广大劳动者仍然很贫困,阶级矛盾尖锐,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

8、简述保险索赔的主要程序。P313-314 1.损失通知:被保险人获悉货损后,应立即通知保险公司或保险单上指明的代理人。

2.向承运人等有关方面提出索赔:被保险人除向保险公司报损外,还应向承运人及有关责任方(如海关、理货公司等)索取货损货差证明,如系承运人等方面责任的,则应及时以书面方式提出索赔。

3.采取合理的施救、整理措施:被保险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保险公司对此提出处理意见的,应按保险公司的要求办理。

4.备妥索单证,提出索赔要求:索赔单证除正式的索赔函以外,应包括保险单证、运输单据、发票,以及检验报告、货损货差证明等,时效一般为两年。

9、简述对国家竞争优势说的评价 P88-89

1.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系统为分析一国竞争优势的基础、预测其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以及潜力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框架。

2.国家竞争优势说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弥补了以强调静态比较利益、注重现有要素禀赋为特征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

3.国家竞争优势说注重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并强调国家在决定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计 算 公 式

实际成本(1增值税)

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购货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实际成本1增值税率购货成本退税收入出口退税

1增值税率FOB FOB完税价格1出口税率购货成本CFR完税价格CFR运费 1出口税率CIF完税价格CIF运费保险费 1出口税率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保险金额CIF(CIP)货价(1保险加成率)FOB C实际成本国内费用

1利润率佣金率银行费用率实际成本国内费用海洋运费 CFR C=1利润率佣金率银行费用率CIF C实际成本国内费用海洋运费

1利润率佣金率银行费用率(1加成率)保险费率佣金含佣价佣金率含佣价净价

出口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人民币元)出口外汇净收入(美元)出口人民币净收入-出口总成本100%

出口总成本出口商品盈亏率银行外汇买入价出口商品盈亏率1100%

出口换汇成本实际成本进货成本-退税金额 进货成本退税金额退税率 1增值税率

第四篇: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据统计,从2000 年到2006年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广东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从8654亿元、8338亿元,10741 亿元增加到21548亿元、21847 亿元、25969亿元;而西部的青海、宁夏两省区分别从264 亿元,295 亿元增加到641亿元、707亿元,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但差距也是明显的。只有不断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城发展之间的差距,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一、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把握区城发展的主亚内容及其方向。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家“十一五” 规划明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分析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各地区的人民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防灾减灾、促进就业、扶贫济困、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

二、把握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实现区域发展向社会均衡发展与和谐发展转变。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互为条件。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可谓是荣辱与共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方面,区域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社会是由诸多区域按照定的结构所组成的有机系统,而每一区域都是构成社会这一系统的要素。在考察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既不可能只强调其中某要素的发展,也不可能不顾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对实现社会和谐而言,我们不可能只是强调东部地区的发展,或形而上学地切断各地区之间的诸多害观联系。这是很多学者的共识。另方面,社会和谐是保证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区域发展必然仰赖于环境的稳定。而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能够使不断分化的社会各阶层、各部分与各利益主体之间互补互让、有机结合,当然也能够使区域之间在相互协调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摩擦和内耗,促进所有区域共同发展。如果社会各个方面不能达到和谐相处,区域之间各自为政,那么根本就谈不上区域的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和谐实质上是保证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和路径。

1、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建立区域间互动机制。将区域经济政策与地方产业政策相结合,通过产业在区域间的梯度转移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增加对中西部落后区域人力资本的投资,俱乐部趋同并不是绝对的,对贫困区域来说,控制特定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摆脱贫困陷阱,而人力资本正是这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

3、依据资源特色,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

4、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落后区域对外开放度。各地区要遵循区域发展规律,树立新观念、明确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加强区域内的协调沟通,不断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第五篇: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一、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第1题40分,第2题60分,共100分)

1.结合实际情况论述对“公司+农户”模式的认识?

答:“公司+农户”模式是指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公司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以公司和分散的农户签订合同,公司为农户提供生产原料、技术服务和成品回购为基本动作方式。

目前烟叶种植、收购的生产方式就是典型的“公司+农户”模式。烟草公司具有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规模大、高效率的管理、信息渠道广、形成规模、带动作用强等优点,给农户提供培训、编制种植计划、提供生产物资产前投入、技术力量及基础设施建设、负责收购以及其他服务。烟农接受烟草公司的培训,按照合同要求生产出符合公司要求的产品。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司与农户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烟农并不是烟草公司的职工,只是一种用生产收购合同关系约束在一起的松散联合。二是烟草公司与烟农各负其责,烟草公司向农户提供种子、生产物资产前投入、生产技术、按合同收购烟叶,使烟草公司通过劳动力获得稳定货源,烟农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使烟农从盲目生产纳入了烟草公司产销一体化的有计划生产,使“销售难”的问题得以解决。三是使烟草公司与烟农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共存共荣,谁也离不开谁,目的都是一个,即获得最大的利润。

“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意义在于,第一,在不改变农户家庭经营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使分散农户凝聚成为烟草公司的产品生产基地,改善了农业的组织管理和规模效益。第二,由于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展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跨区域销售,节省了分散农户走向市场的交易费用,极大的增加了农产品的价值。第三,公司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的产品,或承诺农户分享部分利润,使原来割裂的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被连为一体,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因此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只提供初级产品、比较效益低下的传统角色,使农业走上了现代产业之路。

但是,“公司+农户”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自然风险。种植业受自然界影响十分明显,有时候自然灾害的影响直接决定农户和公司双方的利益,如冰雹、洪水、泥石流、大风、渍涝、干旱等灾害发生时,烟叶会减收甚至绝收,烟农和烟草公司收入都会减少,最终会因收益问题导致双方矛盾和履约率下降。二是市场风险。受周期性影响,一般会发生上一年市场与下一所市场相对变化,使得双方难以按合同执行。三是技术风险。公司制定技术规范,农户要执行到位,又要根据当地特点灵活调整。有的农户付出同样的劳动,结果却不一样,主要是不按技术规范操作或因地哉差异造成的。四是信誉风险。农户方面存在多种少签、少种多签、只签不种骗取生产物资、人为因素降低产品质量、不按合同约定交售等行为,会严重危害合作方的利益。五是管理风险。在合同的改造过程中,公司

往往很难管理农户的行为,借助地方政府、村委会等当地组织间接管理又会产生克扣农户资金的问题,同时额外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和烟农的投入成本,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应付使得这种模式难以维持。但是,可以通过合约、保险、科学管理等,平衡双方的利益关系,使责、权、利对称组合,对上述风险进行防控。

“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益是双方的,利益的合理性是双方共同生存的纽带,这种经营模式的推广适合我国目前的土地耕作制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农户的致富。而且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离不开国家的扶持,政府部门在强加市场监管的同时,也应扶持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

2.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论述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答:近年来,随着国内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有效带动了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化合作,目前我所了解的本地农村已注册了2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宣传、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施行,我地纷纷涌现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涉及到农业的养殖、种植、农机服务、农产品销售、沼气服务、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领办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有农民、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农资经营销售(企业)公司负责人等。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盘活流通、互利互惠、促进发展为目的,他们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为基础,以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为纽带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以下问题:首先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快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其次是解决了小打小闹的小农意识与扩大生产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突破区域界限,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从而为形成大农业产业带或产业群进一步成为可能。

主要特点有七个方面。一是组建形式多样化;二是产业分布区域逐步形成连片化。三是合作空间逐步扩大化。四是服务逐步方位化。五是合作内容多样化。六是合作社品牌化。七是合作社建设标准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一种新事物,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试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规模较小。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刚刚起步,大多是一个种养大户或种养能手牵头组成的,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整体经营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二是资金较短缺。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从客观上制约了合作社运营活动的发展和壮大。三是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上不能引进新的观念,也不能吸引更多的新成员加入。四是信息较闭塞。尤其表现在市场信息不及时、品牌意识不够强等方面,制约着市场的开拓和合作社的发展。五是社员联系不紧密。合作社社员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合作意识不强,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六是缺乏人才。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另外,合作社牵头人缺乏全面管理经营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七是缺乏专门的服务机构。《合作法》虽然指出政府给予扶持,但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服务,当前来说,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遇到问题,找不到具体的部门来帮助。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虽然才几年的时间,但它将是我们今后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它能解决当前,基层政府想办又办不了的事,能带领广大农民尽快走

上致富之路。对于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从六方面加以解决。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并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的不足。二要创新培育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多种发展模式,大力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竞争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要积极开拓市场。立足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研究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规律,加快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跨地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宽原料来源。同时注重市场营销和推广,加大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四要强化培训工作。有关管理和指导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建立正常的培训制度,切实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普通成员的基本素质。一是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把更多的合作社成员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二是把合作社社员纳入农民科技培训的范围,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五要加大表彰示范合作社的力度。当前,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都在对合作社进行表彰,但力度较小,影响力不够。六要多鼓励合作走品牌化道路。全社会要积极支持合作社树立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合作社建设之路,进一步把合作社做大做强。

下载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答案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作业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在《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区分出的班主任工作的境界包括________。 ①维持班级秩序;②形成好的集体学习氛围;③形成......

    试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

    试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理论 管理实践 管理结构 管理方法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发展的环境分析,讨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它们......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精选5篇)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探讨 摘要: 基于教师在当今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化是当代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是世界教......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题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题(一)《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复习题 1.教师专业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内容:(1)专业知识(2)专业技能(3)专业情意的水平 A.专......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王国忠 朱恩 市农委种植业办公室、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上海农村经济2010年第4期一、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发展生态农......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问题及答案(精选合集)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课程考试复习题 简答题 一.具体分析比较哪些农业创新技术易被采用和扩散。。 答:1.技术的复杂程度越低,农业创新技术越容易被采用和扩散。 2.可分性大的......

    班级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答案

    是非题1. 任何性质的班级凝聚力都对班集体的发展具有健康的积极作用。 ( ) (7分)得分7是否 得分7是否得分72. 学校的规定和要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 ) (7分)单选......

    2018网络创业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答案

    1.1什么是网络创业 facebook的创始人是。 A、马克·扎克伯格 B、雷军 C、马云 D、埃隆·马斯克 我的答案:A 互联网创业的表现形式有。 A、电子商务 B、移动互联网创业 C、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