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教学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教学
B.学科教育
C.课堂教学
D.课堂活动 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部分。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范式 3.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
A.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B.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C.主体与特殊客体的关系
D.交互主体的关系
4.学校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目的 B.教学规律
C.教育方法
D.教育法规 5.以下的哪一选项不是教学工作必须完成的任务?()
A.培养思想品德
B.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C.提高升学率
D.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6.学校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
D、课外辅导 7.成为教学活动根本因素的是()。A.学生
B.教师
C.课程
D.方法
8.最早总结出“教学相长”教学原则的是()一书。A.《教育学》 B.《论语》
C.《学记》 D.《演说术原理》 9.“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量力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在我国最早提出并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11.“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12.世界教育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13.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理论的是()。
A.捷克的夸美纽斯
B.我国的蔡元培
C.德国的拉特克
D.德国的赫尔巴特 14.()标志着独立教学理论初步确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我国的《学记》
C.拉特克的《改革学校和社会的建议书》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5.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C.《教育论》 D.《教育漫话》 16.()标致着独立教学理论的形成。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我国的《学记》
第1页(共14页)
C.拉特克的《改革学校和社会的建议书》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7.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是()。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漫话》
18.历史上第一次揭示“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并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赫尔巴特
19.由()提出并由他的学生发展了的“五段教学法”曾经统治欧美教育界并影响到中国和日本。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卢梭
20.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
B.呈现
C.拓展
D.方法 22.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23.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
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
24.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的教育家。
A.中国
B.美国
C.苏联
D.德国
25.“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创立者为()。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卢梭
26.杜威提出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来组织课程。这种课程类型称为()。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 27.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A.经验
B.活动
C.做中学
D.主动作业 28.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29.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30.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A.天津西学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
D.京师同文馆
3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49年
32.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贝尔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33.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
A.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第2页(共14页)D.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34.教师指定参考书和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后完成作业,通过后再继续下一步的学习,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文纳特卡制
B.特朗普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兰喀斯特制 35.道尔顿制的创立者是()。
A.帕克赫斯特
B.华虚朋
C.凯勒
D.杜威
36.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A.帕克赫斯特
B.华虚朋
C.凯勒
D.杜威 37.被称为导生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
A.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制
C.贝尔兰喀斯特制
D.文纳特卡制
38.一名教师采用同一内容、同一方法教授全体学生是指()。A.分组教学
B.班级教学
C.性别教学
D.体能分组
39.下面属于普通教学媒体的是()。
A.模型
B.计算机
C.幻灯
D.投影 40.关于教学模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学理论与活动实践的结合体
B.教学内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C.教学活动局部与整体的共同体
D.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的独立体
41.第一个比较完备的现代教学模式是()。
A.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模式
B.赫尔巴特的阶段教学模式
C.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
D.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 42.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43.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是()。
A.赫尔巴特的“阶段教学”理论
B.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C.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D.裴斯泰洛齐的“基础教养论”
44.教学模式最早由()提出来。
A.奥苏贝尔、布鲁纳
B.乔伊斯、韦尔 C.皮亚杰、西格尔
D.杜威、塞林
4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46.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47.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第3页(共14页)48.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A.机器教学
B.程序教学
C.强化教学
D.编程教学 49.20 世纪60 年代以后,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不仅在理论上强调教学理论必须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而且直接参与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实验研究。如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就是其中之一。
A.程序教学法
B.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50.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51.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52.被称为教育史上的一次产业革命是()热潮的兴起。
A.程序教学
B.结构主义教学
C.信息加工教学
D.非指导性教学
53.斯金纳程序教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不包括()。
A.小步子原则
B.自定步调原则
C.积极反馈原则
D.逐级分化原则
54.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中,特别强调了学习中()。A.刺激
B.动机
C.反应
D.强化
55.加涅把学习的结果分为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态度和()五个类别。
A.高级规则
B.具体概念
C.价值观念
D.言语信息
56.学习“层级”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柏拉图
C.加涅 D.布鲁纳
57.计算机辅助教学、人机对话、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皮亚杰发生认知论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D.信息加工理论
58.短时记忆中作为某些知觉特征的信息被转换成为概念或有意义样式,为长时记忆贮存做准备的过程被称为().A、选择性知觉
B、语义编码
C、检索
D、注意
59.在加涅看来,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形成过程就是()过程。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想学习
60.加涅按照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它们是()。
A.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
B.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论学习、简单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C.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
D.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61.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桑代克
C、苛勒
D、奥苏贝尔
62、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第4页(共14页)63.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
A、概念的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4.学习把白菜、青菜、番茄概括为“蔬菜”,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连锁学习D、命题学习
65.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66.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67.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过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
68.以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作为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的是()。A.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B.学科结构运动
C.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D.进步主义运动
69.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上,布鲁纳主张()。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70.布鲁纳主张的教材内容组织方式为()。
A.层级式组织 B.直线式组织 C.螺旋式组织 D.综合式组织
71.认为认知结构的组成单元为图式,相当于个体已有的认知经验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冯特 B.皮亚杰
C.阿莫纳什维利 D.维果茨基
72.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73.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A.圆周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层级式课程
D.直线式课程 74.布鲁纳在()一书中提出发现教学法。
A.《教育目标分类学》
B.《教育过程》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大教学论》
75.布鲁纳提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原则不包括()。
A.动机性原则
B.结构性原则
C.程序性原则
D.小步子原则
76.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
B.赞科夫
C.布鲁纳
D.皮特斯
77.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78.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79.奥苏伯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第5页(共14页)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B.说明性组织者原则与比较性组织者原则
C.上位学习原则与下位学习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
80.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A.顺应
B.同化
C.联想
D.平衡
81.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
82.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包摄范围上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被纳入较高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这类学习是()。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83.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84.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85.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8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B)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87.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
D、发现学习。
88.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高速度原则 B.高难度原则 C.小步子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89.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
A.比较组织者
B.陈述性组织者
C.说明性组织者
D.先行组织者
90.提出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 91.儿童在熟悉了“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概念之后,再来掌握“蔬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类型是()。
A.并列结合学习B.归属学习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92.人本主义教育家在教育目标上为之心仪的目标是()。
A.创造性发展
B.潜能的发挥
C.人格的完善
D.自我实现 93.“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9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第6页(共14页)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95.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
D.有意义机械学习
96.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97.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98.与传统教学论中那种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A.一般发展
B.特殊发展 C.全面发展 D.个性发展
99.“教学不仅应当以儿童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一观点所符合的教学理论是()。
A.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B.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C.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00.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101.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A.潜在发展区 B.实际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
D.现有发展区
102.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过渡发展区
D.最近发展区 103.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
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
D.远景发展区
104.下列表述中不是赞科夫关于一般发展的论说的是()。
A.一般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B.一般发展不等于全面发展 C.一般发展不等同于特殊发展 D.一般发展排斥特殊发展
105.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
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
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
106.下列不属于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逐渐分化原则
D.理论指导原则
107.提出“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主张用实质性评价取代分数的教育家是()
第7页(共14页)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阿莫纳什维利 D.维果茨基
.10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来的。
A.凯洛夫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达维多夫 109.“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教育任务不包括()。
A.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
B.道德教育
C.劳动技术综合教育
D.审美教育
1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
A、谈话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111.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可以一言以蔽之:采用()。
A.组织学生的表象
B.联系学生的经验 C.推动学生的参与
D.启发式 112.—皮亚杰:什么是谎言
_ —七岁童:当你说得不对的时候,就是谎言 _ —皮亚杰:2+2=5是一个谎言吗?
—七岁童:不,那不是。那是错误 _ —皮亚杰:错误和说谎是一回事吗? _ —七岁童:不
_ —皮亚杰:有什么差别?
_ —七岁童:错误就是你说的不对,而谎言是真的,只是你没有说它
请问,这是采用()教学法。
A.讨论
B.谈话
C.演示
D.暗示
113.教师对一个完整的课题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并做出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称之为()。
A.讲述法
B.讲读法
C.讲解法
D.讲演法
114.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教学法。
A.演示
B.呈示
C.展示
D.暗示
115.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实验法
B.演示法
C.暗示法
D.练习法
116.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商讨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参观法
117.范例教学模式的倡导者是德国教育家、教学论专家()。A.蒂宾根
B.斯藤策尔
C.德博莱
D.瓦根舍因
11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19.暗示教学法的倡导者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医学博士()。
A.沙塔洛夫
B.列昂节夫
C.洛扎诺夫
D.苏沃洛夫 120.探究——研讨教学法由()所创立。
A.沙塔洛夫
B.布鲁纳
C.洛扎诺夫
D.兰本达
二、论述题
1.试比较赫尔巴特的阶段教学模式和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之异同
2、试比较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异同
第8页(共14页)
三、案例分析题
1.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本题20分)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
(1)、“渔王”传授捕鱼技术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什么问题?(2)、“渔王”与路人的谈话告诉我们,“捕鱼技术”应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才有效?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结合师范教学实践,你认为本案例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2.一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臵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子、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东西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果实都能吃。”教师说。
“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
“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儿”——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
教师:“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肉。”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 第9页(共14页)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那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试阐述以上本案例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老师如何应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并结合材料分析这些教学方法优点和价值。
3.下面记录的是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的一段关于“正义”的对话: “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苏格拉底问。“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苏格拉底问。“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格拉底问。“肯定有”,尤苏戴莫斯回答。“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也有”,尤苏戴莫斯回答。“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 “也有”
“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 “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
“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我们是不是也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当然不能。”
“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当然”
“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这也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回答。……
“既然我们已经这样放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限:这一类的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问。“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回答。
第10页(共14页)这段对话反映了教学方法中的哪一种典型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其性质如何?组织与引导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什么策略?
4.以下是罗杰斯的一个学生所报告的罗杰斯本人执教的一堂课的情况:
“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安静,没人说话。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此后,举手更多了。教师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请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教学模式及其基本思想,并联系实际谈谈此种教学模式对现实教育的意义。
5.以下是一份理科的螺旋式课程计划:
一年级:学习小动物,如兔子或豚鼠的基本需求。
二年级:学习植物的基本需求。
三年级:开始学习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
四年级:学习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
五年级:学习作为不同系统的动植物。
六年级:学习物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的地球。
七年级:学习家庭实用化学。
八年级:学习城镇物理学。
九年级:学习生物学。
十年级:学习化学。
十一年级:学习物理学。
何为螺旋式课程?这份课程计划的螺旋特性表现在哪?我国目前教材组织的形式是倾向直线式还是螺旋式?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
5.案例1: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数学成绩很差。崔永元在他的《不过如此》中道出原委。事情是这样的,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把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过去,还批评说“你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
案例2:王老师在讲导管的功能前,他把带叶的枝条插入红色溶液里,放在温暖有阳光的 第11页(共14页)地方晒几个小时。上课时,将枝条一段一段剪下来,分到学生手里。他一边讲,一边提问;学生一边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他们观察到枝条的皮没有变红,中间的髓也没有变红,而木质部变红了。学生看了书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木质部里有导管,能输送红色溶液。有的同学还看到叶子也变红了。这样,学生就搞清了导管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功能。(本题25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
(1)、案例1中数学和语文老师在用讲授法授课时同时使用了一种教学方法,请问这是什么教学方法?为什么产生的效果会大相径庭?
(2)、案例2中王老师在授课时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案例一、二告诉我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6.下面是运用“范例教学”思想设计的“农民战争”这一课程的教学程序:
第一阶段,以秦末农民战争作为“个”例,为学生提供大量具体的材料,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原因,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推翻秦朝统治的经过,以及农民战争演变为争夺王位战争的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性质,为第二阶段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在学生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基础上,将已形成的认识与方法运用于对隋末、唐末、元末、明末农民战争的分析,从中比较历次农民战争在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概括出古代农民战争的本质。
第三阶段,在对一系列农民战争一般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农民的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认识等。
第四阶段,通过对农民战争课题的范例性学习,最后获得对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规律的认识,政治与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等,并从中得到方法论的培养和训练。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范例教学的理解;并运用范例教学思想写一段简要的教学程序,所涉及的学科不限。
7.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写道:“无论在哪里,在知识的尖端也好,在三年级的教室里也好,智力的活动全都一样。一位科学家在他的书桌上或在实验室里所做的,一位文学评论家在读一首诗时所做的,正像从事类似活动而想要获得理解的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一样,都是属于同一类的活动。其间的差别,仅在程度而不在性质。学习物理学的小学生就是个物理学家嘛,而且对他来说,像物理学家那样来学习物理学,比起做别的什么来,较为容易。” 这段话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思想?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的?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这种思想。
8.案例一:
第12页(共14页)片段A: ——晶晶,你的华文测验竟敢只拿10分,你也真客气哦!?
——……
片段B: ——晶晶,你知道你的测验拿几分吗?
——12分。
——进步2分咯。有进步好过没有进步,再继续努力,下次进步5分,OK?
——……
(摘自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
案例二:教师在初二年级上课时,对学生己经学过的功课进行提问。
“喂,你,过来回答。”教师对一个年龄较大的学生说,“你只会散步,却不知道功课。”
“我啥时候散步了?”女生面红耳赤地说。
她感到委屈,没有上黑板。
“任性!“教师讥嘲地说,在记分簿上经这个姑娘打了一分。
“你为什么像圆木头似的无精打采?”教师转向另一个学生。
从此,这个受委屈的学生的绰号“圆木头”就叫开了。
这位教师提问时经常斥责学生,以至使学生们紧张得在回答问题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为此,这位教师老是得出悲观的结论:
“还做不出?噢,我早就知道,你是做不出来的。而你,总是摇头,摇头,任何时候,任何东西都不知道,也不会知道。”
一个差生举了手,教师看见学生举起手,朝这个学后点了一下头,说:“我本来想问你,可有什么用处!反正你是回答不出来的。”
然后教师对另一个学生说:“而你,你做完了?奇怪,今天怎么居然给你做对了?”(摘自傅道春:《情境教育学》,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请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分析,指导性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哪些伤害?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
9.新课程实施后的一天,县教研室的M主任在A校长的陪同下,连续听了语文课、数学课和科技课各一节。科技课的内容是“新、旧五元面值人民币的区别”,课前Y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座位上各放一张新版和旧版的五元钱人民币。上课了,Y老师导入后,学生就开始观察了。他们边观察边记录,课堂显得十分沉静。A校长觉得师生互动不够就有点坐不住了,不停地跟M主任说一些抱歉的话。开始交流成果了,第一个学生讲了八点区别,第二个学生只讲了四点。老师看着第二个学生,问道:“你记录了这么多,怎么只讲了四点呢?”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讲到的,我就没有重复,只是作了补充。”Y老师说:“这样回答问题好。”有个学生可能平时不大公开发言,回答有些紧张,老师耐心地听他讲话,并投以鼓励的目光,这个
第13页(共14页)学生则渐渐地回答流畅起来。一堂课很快结束了,Y老师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都通过自己的探究学到了知识。
在课后的交流会上,M主任的发言令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大为吃惊。他说:“听了三节课,感受最深的是Y老师的科技课。语文、数学课都是集体研究的,教学思路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没什么改变,尽管教学显得很精致,但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不能算是好课。而这堂科技课……”。
试分析Y老师在科技课中成功运用了哪些教育方法?并说明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的?
第14页(共14页)
第二篇: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复习题2017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汇率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表现是:本币汇率上升,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相反,则导致房地产价格下降
B.在实际估价中应尽量先采用定性分析,判断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
C.不同的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引起房地产价格变动的方向和程度是不尽相同的D.理论上,房地产价格与利率因素呈负相关
2、下列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中,不属于区位因素中的位置因素的是()【2011年真题】
A.朝向
B.楼层
C.方位
D.交通条件
3、影响某套住房价格的实物因素不包括()【2011年真题】
A.装修
B.户型
C.层高
D.楼层
4、下列属于房地产影响因素中的自身因素的是()。
A.完备程度
B.基础设施
C.实物因素
D.环境状况
5、用距离来评价某宗房地产的交通便捷程度时,一般不宜采用的距离是()。
A.空间直线距离
B.交通路线距离
C.交通时间距离
D.经济距离
6、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环境因素不包括()。(2005年试题)
A.大气环境
B.声觉环境
C.卫生环境
D.治安环境
7、当人口数量增加时,对房地产的需求就会(),房地产价格也就会上涨;而当人口数量减少时,对房地产的需求就会(),房地产价格也就会下落。
A.增加,增加
B.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
D.增加,减少
8、一般来讲,人口总量虽然不变,而随着家庭人口规模小型化,住宅价格总的趋势是()。
A.上涨
B.下跌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涨后跌
9、一般地说,增加房地产开发环节的税收会增加房地产的开发建设成本,从而会推动房地产价格();相反,减少房地产开发环节的税收,会使房地产价格()。
A.下降,下降
B.下降,上升
C.上升,下降
D.上升,上升
10、下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等措施中,会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的是()。
A.降低房地产开发贷款利率
B.增加土地有效供给
C.降低契税
D.提高购房贷款利率
11、下列关于房地产价格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卖方市场下,增加卖方的税收通常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B.增加房地产持有环节的税收,通常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C.在买方市场下,增加卖方的税收通常会使房地产价格下降
D.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通常会使房地产价格下降
12、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经济因素,不包括()。
A.人口状况
B.居民收入水平
C.物价
D.利率
13、理论上,利率上升,房地产价格()。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相关
14、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人民币汇率上升的预期将会导致中国房地产价格()。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相关
15、在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各种因素中,“城市化”属于()。(2005年试题)
A.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
C.人口因素
D.行政因素
16、在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各种因素中,房地产投机属于()。(2005年试题)
A.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
C.人口因素
D.行政因素
17、下列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中.不属于国际因素的是()。
A.世界经济状况
B.政治安定状况
C.政治对立状况
D.军事冲突状况
E.城市化状况
18、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A.投机心理
B.讲究风水
C.吉祥数字
D.时尚风气
第三篇:2017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房地产估价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2011年真题)
A.判断评估价值的误差大小或者准确性,理论上是将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
B.估价会有误差,可用一般物理量测量的误差标准来要求估价的误差标准
C.所有的评估价值都有误差,因此可以说所有的评估价值都是近似值
D.估价误差应有一定的限度,因此需要确定合理的误差范围
2、下列房地产估价相关活动中,属于传统价值评估业务范畴的是()。(2010年试题)
A.高层建筑地价分摊
B.房地产投资价值评估
C.因环境污染导致的房地产价值减损评估
D.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停业损失评估
3、从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上看,能够用于判断一个评估价值的误差大小或者准确性的是()。(2010年试题)
A.估价对象的真实价格
B.估价对象的实际成交价格
C.估价对象的重置价格
D.合格估价师的重新估价结果
4、下列关于房地产估价本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房地产估价是模拟市场定价而不是替代市场定价
B.房地产估价是作价格保证而不是提供价值意见
C.房地产估价会有误差但是误差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D.房地产估价是评估房地产的价值而不是价格
5、房地产需要专业估价的基本条件是房地产具有()的特性。
A.独一无二和供给有限
B.流动性差和价值最大
C.独一无二和价值量大
D.不可移动和用途多样
6、专业估价与非专业估价的本质区别不包括()。
A.由专业机构和人员完成B.实行有偿 服务
C.目的是评估市场价值
D.要承担法律责任
7、某套住宅的月有效毛收入为3000元,运营费用为有效毛收入的10%。因楼上装修漏水使该住宅被水淹,需要重新装修。预计重新装修等费用为50000元,在装修期3个月内均匀投入,装修完成后需放置3个月方可使用。若月报酬率为0.5%,则该住宅因被水淹造成的损失为()元。(2011年真题)
A.49627
B.57647
C.65548
D.659208、下列经济活动中,不需要进行房地产估价的是()。(2009年试题)
A.了解某宗房地产的出租****益价值
B.了解某企业包括房地产及特许经营权等在内的企业价值
C.了解某地区地震后房地产价值的变化
D.了解某宗房地产的应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
9、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房地产保险需要评估(),以为确定赔偿金额提供参考依据。
A.市场价格
B.保险价值
C.商品价值
D.所遭受的财产损失
10、关于征收和征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征收的实质主要是所有权的改变,不存在返还的问题
B.征用的实质只是使用权的改变,被征用的房地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可以不予补偿
C.征用的实质是一种临时使用房地产的行为
D.征收是无偿的,征用是有偿的11、除了耕地占用税和()应按面积和税额标准征收不需要房地产估价提供有关服务之外,其他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收和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都需要房地产估价提供有关服务。
A.房产税
B.土地增值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契税
12、王某购买的商品房交付后,经检测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预计王某治理空气污染的费用为5000元,并延迟入住3个月。当地类似商品房的月有效毛租金为3000元,运营费用占有效毛租金的15%。若月报酬率为0.5%,则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给王某造成的损失为()元。
A.12650
B.5000
C.1391
1D.1257413、一个估价项目中的估价时点,本质上是由()决定的。(2010年试题)
A.估价委托合同签订时间
B.估价目的C.实地查勘估价对象的时间
D.委托人意愿
14、一个估价项目中的估价目的,本质上是由()决定的。(2009年试题)
A.估价机构
B.估价师
C.估价报告使用者
D.估价委托人的估价需要
15、商品住宅可同时采用市场法、收益法和()估计,以相互验证,但不互相替代。
A.路线价法
B.成本估价法
C.长期趋势法
D.假设开发法
16、如果是为了房屋征收目的而估价,则不考虑房屋租赁因素的影响,应()。
A.视为无租约限制的房地产来估价
B.视房地产的具体情况来估价
C.考虑房屋租赁者的意见
D.视其租约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异大小而定
17、房地产估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是注册后从事房地产估价工作()年以上的房地产估价师。
A.1B.3C.5D.618、下列关于房地产估价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应做到诚实正直、公正执业
B.通过努力学习,可以接受部分超过自己专业能力的估价项目
C.未经委托人的书面许可,不得将委托人的文件资料擅自公开
D.不得以估价者的身份在非自己估价的估价报告上签字、盖章
19、下列关于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2004年8月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B.2004年8月首次完成了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产业测量师资格互认
C.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协议书签署后,内地房地产估价师自动成为香港测量师
D.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产业测量师资格互认是内地与香港最早实现资格互认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之一
20、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A.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注册和继续教育
B.建立房地产估价机构信用档案
C.拟定房地产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D.对会员的执业行为进行日常监管
第四篇:2017年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1.房地产权利的种类中,属于债权的是()。
A.地役权
B.土地使用权
C.抵押权
D.租赁权
2.()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A.物权
B.债权
C.租赁权
D.所有权
3.()是在他人的物上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A.用益物权
B.担保物权
C.抵押权
D.租赁权
4.炫耀性物品是用以显示人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物品。由于这种物品只有在高价位时才能起到炫耀的作用,所以其需求量与价格成()关系。
A.反方向变化
B.同方向变化
C.无变化
D.无法确定
5.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会减少对()的需求。
A.正常商品
B.炫耀性物品
C.高档商品
D.低档商品
6.当消费者对某种房地产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种房地产的需求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7.房地产开发商预期房地产价格未来会上升,则在制定投资计划时会增加开发量,从而会使未来的供给(),使其现期供给()。
A.增加,增加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减少,减少
8.在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各种因素中,“城市化”属于()。(2005年试题)
A.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
C.人口因素
D.行政因素
9.当新用途的房地产价值-改变用途的必要支出及应得利润大于现用途的房地产价值时应以()为前提进行估价。
A.保持现状
B.装饰装修改造
C.转换用途
D.重新利用
10.某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2400元/㎡,建筑面积100㎡,首期付款12万元,其余半年后支付8万元,1年后支付4万元。已知年利率为10%,则该可比实例的实际价格为()元/㎡。
A.2290.91
B.2326.41
C.2344.16
D.2308.66
1.D 2.A 3.A 4.B 5.D 6.A 7.C 8.A 9.C 10.B
第五篇: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1、美的定义: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形态,例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
2、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
3、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影,电视)等门类。
4、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P13
5、何谓“美育”,美育即“美的教育”
6、“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他于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只用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人性失去了尊严,艺术把他拯救;人在审美中,才是完整的人;由美的对象产生的美就是美育的任务。
7、一般的说,艺术教育可以分为:音乐教育,美术教育(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等),戏剧教育,舞蹈教育,这四大类。
8、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9、美术教育的范畴:以往: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造型艺术教育:造型元素及其组合规律的运用,工艺和设计的知识和技法。视觉艺术教育: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和现象。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视觉影像。
10、从侧重学科还是学生或社会的角度出发:美术教育可以分为:美感教育与情操教育、创造教育与个性教育、生活艺术教育与社会传达教育三种类型。
11、从目标取向以及教学层面的角度出发:美术教育可以分为:非艺匠养成的古代美育、技术导向的艺匠养成教育、实用导向的造型美术教育、近代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
12、从场所上分,美术教育可以分为:学校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等。13、2003年4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正式出版。
14、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15、美术课程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计划。
16、美术教育课程包括四个要素:第一,设定具体的美术教学目标。第二,为达到美术教学目标,选择与组织美术教学的内容。第三,根据内容,百年之美术教学计划并实施。第四,对美术教学活动做出评价。17、15世纪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伊拉斯谟认为学生的本性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
18、奠定现代教学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1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为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的作用为管理、教授和训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四阶段法:明了,联系,系统,方法 20、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21、进步主义教育家所提倡的活动式教学往往强调:
1、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2、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知识;
3、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
4、参加集体活动。
22、布鲁纳在他的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23、后现代主义课程的标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24、关于儿童画发展阶段,罗恩菲德的发展阶段说:6个阶段。
1、自我表现的最初阶段(涂鸦阶段,2-4岁);
2、再现的最初的尝试(样式化之前的阶段,4-7岁);
3、形态概念的成立(样式化阶段,7-9岁);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初期写实的阶段,9-11岁);
5、拟似写实的阶段(推理的阶段,11-13岁);
6、决定的时期(思春期的危机,13-17岁)
25、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则提出“U”形曲线的发展模式。
26、绘画再现的发展模式,来自于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记号过程,结果是“多轴媒体的表现”,并非直线性的发展,即以多元路径取代单一路径的发展。
27、社会性取向的美术课程与教学强调符合社会的需求,学习活动就群体需求与兴趣而展开。
28、萨利是最早的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他指出:根据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表现活动是错误的,儿童美术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再现现实,而是象征性的表达环境,表现出超时代的先见之明。
29、凯兴斯泰纳是采用科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儿童画研究的首创者。
30、创造性取向的美术教育,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齐泽克、英国的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这种以创造主义教学为核心的、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被称作美术教育的工具论。(引导的方法)31、1904年,齐泽克在维也纳工艺学校中开设了儿童美术教室。
32、简答:通过艺术的教育:罗恩菲德提出了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自我表现机会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创造是他们的情绪、智能、生理、知觉、社会、审美与创造,这七个方面发展特征的反映。教室对儿童表现的结果,决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去评价,总之里德和罗恩菲德所提倡的创造主义理念强调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3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和古力为代表提出了“以学科为基础的
美术教育”的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作“美术教育的本质论”。
34、格里尔提出了以四个领域:美学,美术史,美术批评,美术创作为基础内容的美术教育,简称DBAE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他包括以下三个特征
1、涵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美术创作四个学习领域。
2、教学内容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
3、课程设计书面化而教学实施系统化。
35、美学:美术品特质,对美术品反应作分析并将分析做演绎,以判断美术品之优劣。
美术批评:学生能叙述作品所呈现之主题,形,色,调子与纹理,分析作品结构,解释作品的意义,判断作品的显著性和重要性。
美术史:认识美术史上的主要作品,分析各种风格,了解美术品的文化与历史。美术创作:发现创作的观念,了解语言或意向,善用材料,以展示作品。
36、吉蒂艺术教育中心根据多元化美术的社会需要,又提出了“以多元文化科学为本的美术教育”。20世界90年代后期,吉蒂艺术教育中心顺应社会与美术的发展,为了更加全面的包容各范畴的视觉艺术领域,将DBAE改名为“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
37、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倾向:第一,重视文化贡献的倾向。第二、重视美术教育的倾向。第三、重视视觉传达与设计教育的倾向。第四、重视自由表现的美术教育倾向。
38、麦克菲提出了“多元性是艺术教育的核心”。39、1902年清政府颁发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公布但未实施。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经国家法令颁布,正式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系统。40、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决定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个省率先推行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41、2007年9月起,全国所有普通高中的起始年级全部实施高中新的美术课程标准。
42、经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04)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4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总目标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
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总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4、美术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的教学论中,美术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一种“体验课程”。
45、论述:美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问题解决学习、范例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P114
46、美术教案的目的;第一,整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第二,增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目标与程序的思考。第三,记录教师对美术教学观念的理解以及班级教学活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第四,了解课堂美术教学活动情况。
47、论述,写教案P123
48、教材,包括文字教材(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图标,教学参考书),视听教材。
49、美术教材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教科书教材,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50、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基本特征:
第一,将美术教学内容按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分为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第二,根据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89年级。
第三,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学习活动建议和成就标准三部分组成。
51、论述,对高中美术改革的认识
5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分为5个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
53、美术教育 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不分之一,其演变过程与教育评价的整体演变过程相一致。教育评价大致经历四个时期:测量和评价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构建时期。
54、美术教育评价的类别与其他学期教育评价的类别相同,从评价标准体系的角度出发,一般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人内评价。
55、档案袋又称成长记录袋,分为5个类型:理想型,展示型(精选型),文件型,评价型,课堂型。
56、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步骤如下:第一,明确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目的。第二,选择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内容。第三,分类和编号。第四,收集辅助材料。第五,结合档案袋的评价。
57、日本小学图画工作科的评价从四个方面出发:第一,对美术的关心意愿态度。第二,发想或构想的能力。第三,创造的技能。第四,鉴赏能力。
58、加德纳强调个人化评价,多元化评价。
59、课程扩展,第一类,扩展计划。第二类,个别深造计划。
60、美术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教师资源四大类。61、校外课程资源:公共文化设施,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
62、简答: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方向:第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将进一步得以拓展。第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深度将进一步得以挖掘。第三,范例课程得以推广。第四,理论研究力度将得以加强。第五,国际交流渠道将不断增加。
63、美术教育研究三个基本要素:
1、美术教育的客观事实。
2、与美术教育相关的理论。
3、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64、美术教育研究的功能:基础研究的功能,应用研究的功能。
65、美术教育研究的原则:第一,从美术教育的特点出发。第二,从国情出发。第三,注重相关学科的交融与渗透。第四,发挥创造性。
66、InSEA,国际美术教育学会,这是世界最大的美术教育研究团体。67、P253的表格。
68、比较研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对美术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美术教育的普遍规律以及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世界的结论。可以分为:同类比较,异类比较,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69、行动研究是质的研究的一种形式,他起源于社会心理学,自然科学,组织科学,社会规划等学科,经历了从理性的社会管理到反实证方法,然后再到社会变革的历程。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到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70、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广度水平,理论研究水平。71、论文形式:内部结构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外部结构形式:前言,本文,结论 要素:题目,大小标题,段落,层次 72、论述:P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