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调查分析

时间:2019-05-12 19:3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篇: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调查分析

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调查分析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6%,增加额为改革开放30年来最高

省委政研室

2008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状况作为最大的政绩,始终把改善农村民生、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核心的任务。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外出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我省农民收入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2008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4.24元,比上年增加602.64元,增长1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增加额最多的一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4.71元增加到4454.24元(如图1所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由78.4%提高到93.6%,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显著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开辟农民增收渠

道,农民收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4年以来的五年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幅均超过7%,年均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额连续突破300元、500元、600元三个大台阶(如图2所示);尤其是2006年、2007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民收入进入了增速最快、增幅最大、增长最稳定的阶段,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情况来分析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在2008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602.64元中,主要增长点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纯收入。2008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699.22元,比上年增加300.98元,增长12.5%,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

9.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半壁江山”。其中,来自农林牧渔业的家庭经营纯收入2262.42元,增加254.53元,增长11.3%。来自二、三产业的家庭经营纯收入436.79元,增加46.86元,增长12.0%。二是工资性收入。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500.01元,增加232.31元,增速达18.3%,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8.5%,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转移性收入。去年全省农民获得的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人均为255.02元,比上年增加69.36元,增长37.4%。尤其是农民得到的补贴、救济金等转移性纯收入人均为202.02元,增加69.02元,增长51.9%,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力量。

2008年我省农民纯收入能够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以往连续几年较快增长的高起点上继续保持高增幅,原因有多方面,探寻其“源头活水”,主要有以下几点。

惠农政策是农民增收的动力源。省委、省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和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省财政筹措资金415亿元为群众办十大实事,大部分都投向了农村。继续实施粮食直补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同时完善补贴兑现方式。2008年,各项惠农补贴达到100.5亿元,其中,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77.8亿元,比上年增加38.3亿元,增长97%,亩均补贴达到82元。补贴标准的大幅提高,缓解了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对种粮成本的影响。同时,政府还提高和完善了良种、农机购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性补贴项目。农民不仅从各项政策性补贴中直接得到实惠,农业生产投入能力得以增强,更重要的是,其产生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

策导向作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可靠保证。

农业丰收是农民增收的支撑源。2008年,我省夏粮生产连续5年获得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政府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为我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可靠保证。我省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人均达到1746.51元,较上年增加165.95元,增幅为10.5%。自2007年开始,国家推出了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生猪良种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畜牧业生产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从畜牧业生产方面得到的纯收入为455.21元,比上年增长21.8%。同时,农产品价格大幅提升,农产品出售收入增加。据抽样调查,全年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6%,其中农业产品价格上涨8.2%,林业产品价格上涨5.4%,牧业产品价格上涨26.5%,渔业产品价格上涨21.1%。2008年农民出售农业产品、牧业产品、林业产品收入人均增长10.5%、21.8%和18.2%。

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增长源。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推进“三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来谋划、来推动,把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爱民之举、执政之责、当务之急,下大气力抓紧抓好,始终做到有责、有情、有益、有力。坚

持“省外转移要先行一步,就近就业要多管齐下,自主创业要热情帮助,投身农业要加强引导”的基本思路,着力在“转”和“移”上下功夫,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务工环境,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措施,推动了我省劳务经济的蓬勃发展。去年,全省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15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611亿元,形成了长垣厨师、林州建筑、遂平家政、唐河保安、鄢陵花工、新县涉外等一大批叫响国内外的品牌。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4%。固始县在外务工人员近50万,年劳动收入超过50亿元。

回乡创业是农民增收的潜力源。广大农民通过外出打工“闯市场、创事业”,把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经验、技术、资金带回家乡,创办“回归工程”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长垣县大力营造回乡创业环境,各类“回归”企业达920多家,年产值达80多亿元,走出了从“劳务经济”到“回归经济”,再到“特色经济”的跨越之路;孟州市全民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桑坡村130多家皮毛加工厂,年加工羊皮1500多万张,年产值15亿元,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虞城县特色创业激发一地活力,以南庄村为核心的钢卷尺生产企业已达238家,年产各种卷尺2.6亿只,占据全国钢卷尺市场份额的85%。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内生源。我省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各种行之有效的联结模式,大胆创新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农户的利益分享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劳动力入股,推动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变农民为会员、变农民为股民,实现企业盈利、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占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淇县、潢川等地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30%以上来自产业化经营。漯河市已有7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户均增收3900元。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中央和省里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扎实推进,我省农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间将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有望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腰包会越来越鼓,日子会越过越好。

第二篇:“农民人均纯收入”解析

“农民人均纯收入”解析

眼下,很多人对统计部门每年公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出质疑,特别是不少农民认为自己的收入根本没有那么多,片面地认为统计数字高于实际。其实,这是由于统计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定义与大家理解的不一致,计算方法与直观感觉的不一样造成的。为了正确理解这一指标,以下结合瓮安县的实际,对它的专业定义、构成、数据来源、计算方法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作一解释和说明。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定义、构成、计算公式

农民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当年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主要由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农民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费税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调查补贴-农村内部亲友赠送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就是被调查农民纯收入之和除以被调查人数。

二、瓮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来源

目前,瓮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是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方法获得的。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按照多变量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设计技术,在全县共抽选10个行政村100个农户作为农村住户调查网点,被抽中的调查户,建立现金收支登记账和实物收支登记账,由调查户将每天发生的各项收支情况,按时间顺序逐项登记在账册上,由辅助调查员定期上门检查记账质量。每月定期收账后,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农村住户账页记录编码”对农户每一笔收支进行编码,然后进行分户汇总整理。

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支出结构千差万别,为反映贫困乡镇的发展情况,2010年12月份开始,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在全县贫困乡镇进行住户调查,瓮安县目前23个乡镇中共有10个贫困乡镇,每个乡镇抽3个组计30个农户组建农村住户调查网点,这10个贫困乡镇共抽300户进行住户资料调查。

三、科学看待人均纯收入

1、“农民” 是指农村居民,不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农户,还包括农村经营非农业的常住人口,经济生活与农村家庭连成一体的国家干部、职工等也在范围之内。

2、纯收入包括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含农村外部亲友赠送)和财产性收入四大部分的现金收入外还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作价收入,如粮食、蔬菜等。

3、“人均”不一定能反映农村中大多数农户的平均收入水平。眼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农民收入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一部分高收入农户片面拉大了平均指标,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并不能反映大多数农户收入水平。

4、不能用想当然的非专业的“统计口径”简单估算。例如,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应是农民外出打工的全部收入总和,包括本人的一切开销。还有计算种植业、畜牧业收入时不能忽略了副产品和自食自用部分等。

第三篇: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滑。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

4.6%,比上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速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只增长了1.8%。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明显抑制了农村消费增长,近几年,“三农”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总以“一号文件”形式,制订各种措施,切实加大对农村的扶植力度,才使农民问题有了较大的改观。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多高于国际市场,要靠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来促进农民增收显然已不可能。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应从以下多个方面考虑:

一、扩大劳务输出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较多,但目前比较有效、比较有潜力的途径是提高农民劳务收入。一是多年的农民外出务工实践证明;二是劳务需求仍有市场;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从有关资料也可看出,前几年农民收入新增部分中劳务收入呈上升趋势,家庭经营收入呈下降趋势。近些年来,在中西部的农村,从实际的农村现状看,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盖房规格较高的农户,大多是有1—2个家庭成员在外务工,其劳务收入较为可观。从国家的发展看,我国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空间仍然很大,如农田基本建设、大型水利建设仍然不足,交通条

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房地产开发市场较好等,这就必然导致将有一大批社会公共工程陆续投建,劳工需求量也将因之扩大。因此,我们政府特别是县(区)、镇政府,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同时,应抓住机遇,积极做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扩大活劳动投入,增加农民劳务收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教育为基础

人口素质是就业的基本要素,而素质是靠教育提高的,教育能扩大劳动者的视野,扩展劳动者的活动范围和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并适应现代化的用工要求。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相对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内在的根源。加入WTO后,这一劣势更加明显,受到的冲击将会更大。只有通过实施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促使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良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条,扩展农民的就业门路,才能完成农村剩余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减少农业人口,从根本上促使农民增收。在实施农村教育时,一是应加强对务农农民的农业应用技术教育,办好职业技术院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应加强对务工农民的相关技术培训,增大在城镇的就业率。三是应解决农民接受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的费用问题。

三、以科技为先导

科学就是生产力,这是实践已证明了的真理。搞好“三农”工作,必须要有科技的投入。21世纪,世界农业将向基因农业、精密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工厂化农业、生态农业、太空农业和超级农业方向发展,因而,我国农业应与时俱进,创造出适合自己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①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技投入目标定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产品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农业发展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增加农产品产量,以此缓解供求矛盾,对农业科研的目标,长期定位在提高产量上。现而今,这种数量型、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模式已很难再有大的作为。因此,改变着眼点,把科研的方向转到“高产、优质、高效”上来是农业的当务之急。②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有计划地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先进工艺及农业机械等,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③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应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通过政策宣传,激励有关科技人员直接进入生产经营领域,领办经营实体,开展有偿服务,促进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经营的联合。

四、以市场为枢纽

要改变目前我国农村商品生产的规模较小、农产品交易方式简单而原始、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不畅、市场利益流失、农民创收的主渠道堵塞等状况,只有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才能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疏通农民增收的渠道,山东寿光的蔬菜基地就是很好的先例,这就要求农民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使农产品结构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要求政府

想方设法促使产地销售市场的形成,并使其成为集散面广、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化市场。同时,应依法加强市场管理,确保农产品销售畅通无阻,支持和扶持农民专业运销联合体、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营销大户参与流通、创办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和销售队伍,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五、以农业产业化为组织经营形式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组织形式,是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多数地区的多数农民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我们在市级以一表一副为主的种植模式。因此,应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契约关系或产权关系,结成同风险、同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分工协作,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要像仰化镇润隆集团那样,利用集约经营,搞好农业产业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有股份合作制、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市场+公司+农户、农民协会+农户等,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要选择优秀的项目、龙头企业和强有力的领导群体,三者缺一不可。

六、重视研究农民增收新的“动力源”

首先,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农村各项改革的力度;推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合理调整布局,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和待遇;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理顺财权、事权;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搞好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改善对农业和农民的金融服务;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其次,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使其成为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建设的强大推动力。第三,除了继续在宏观政策方面探索新的增收“动力源”外,农民群众的创造性不可忽视,应抓住实际工作中农民增收的许多亮点,加大力度、推而广之,利用优势、乘势而上,挖掘增收潜力、构筑强大动力源。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还有许多,但关键是要靠好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要用好的先例来引导,要让好的做法让群众具实效。

第四篇:2010年汝城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分析

2010年汝城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分析

作者:汝城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1-9-8

2010年,汝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产业,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千方百计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外出打工,粮食丰收,牧业增产,农民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汝城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128元,增长11.9%,比上年增加227元。

(一)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亮点

2010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06元,增加85元,增长13.7%。其中: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人均收入68元,比上年增加9元,增长14.8%;在本乡地域务工得到的人均收入252元,比上年增加18元,增长7.7%;外出务工得到的人均收入385元,比上年增加58元,增长17.9%。

从工资性收入内部构成看,农民外出务工得到收入占54.5%,其中在国内省外从业得到收入40.3%;乡村教师、村组干部等从非企业组织中得到的收入占

9.7%。以上数据表明,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中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最高,所占比重大,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粮食产量的增加是农民增收的根本保障

粮食收入始终是汝城县农民纯收入的重要部分。2010年,汝城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不断提高,给农民增收提供了根本保障。

2010年,汝城县粮食产量19.98万吨,增长0.7%,比去年增加0.16万吨。在全年粮食价格一路上扬的作用下,农民从第一产业获得纯收入为1405元,比去年增加58元,增长4.3%。

(三)惠农政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随着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等惠农政策的相继落实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汝城县累计发放惠农补贴7357万元,其中退耕还林

727万元,种粮直补347万元,农资综合补贴2077万元,早中晩稻良种补贴484万元。

二、汝城县农民纯收入与全省、全国的差距比较

2010年汝城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128元,增长11.9%;比全国平均水平5919元,少379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5622元,少3494元;比全市平均水平5208元,少3080元。近年来,汝城县农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明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三、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平稳增长

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2元,增加111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比重为52.7%,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四、2011年农民增收的前景分析

展望2011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外出就业条件、农业比较效益等因素对农民增收的支撑程度可能会下降,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有所加大。

(一)从2011年情况看,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

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已经连续多年增产,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继续靠增产实现增收的难度较大;

二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性长,经济效益不如外出务工高,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均为老、弱、病、残人员,农业劳动力缺乏。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农业用工成本快速增加,依靠廉价劳动投入带动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

三是随着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结构不相称的矛盾加剧,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

在当前的农民收入结构中,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合计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2.4%。因此,当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应当要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着力点。

(二)农民增收面临的不确定因素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国民经济运行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当前,通胀预期依然强烈,通缩风险交替出现,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难以预料,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增加了变数。

二是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加之汝城县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自然风险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是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生物性能源的发展,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更加复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问题愈加关注;随着农产品价格周期缩短,波动频繁,市场调控难度加大。需求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变动越来越难以把握,对农民增收形成了新的挑战。

五、对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是城乡居民生存之本,也是农民取得实物收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汝城县农民在种植粮食中人均取得的纯收入578元,比上年增加26元,增长4.79%。虽然种粮成本在增加,但各类粮食销售价格也上涨了10-20%不等。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是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要任务。

(二)农民增收需要新突破。针对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汝城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条件。今后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这是一条保持农民快速增收的可持续途径。因此,今后要在通过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分化,促进农村劳动力专业化。要转变吸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让更多的农民融入城镇,鼓励农民流转耕地和农业生产要素。要培育好农村市场,让一些农民有更加便利的条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者增产增效增收。

(三)积极引导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返乡就业的积极性。要把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项目来抓,充分利用外出劳务大军中蕴藏的资金、技术、信息以及人际关系等资源,大力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在落实返乡创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对有创业愿望的返乡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引导返乡人员把有限的资金积累尽量用于扩大再生产,积极参与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使返乡创业人员成为振兴家乡经济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健全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制度。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鼓励发展非正规就业组织,广泛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

第五篇:农民人均纯收入汇报材料(二稿)

关于隆德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的报 告

中共隆德县委员会 隆德县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20日)

自治区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我县立足县情,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项核心工程,劳务输出提质拓新、优势产业扩量增效、农业结构压粮扩经,良种养殖整村推进、惠农补贴落实到位,确保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稳定增长。根据2011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情况,结合我县实际,预计到年底,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20元,比2010年增加642元,增长18.5%。其中:工资性收入1785.1元,增长22.7%;家庭经营性收入1710.4元,增长23.5%;转移、财产性收入624.5元,增长14.1%。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务输出提质量、拓渠道,务工人数再攀新高,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发挥社会、公共资源多渠道拓展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输出劳务人员从业岗位层次,全面提高劳务收入水平。一是充分发挥县职业中学、闽宁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师资优势,带动培训农村劳动力,促使劳务产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打工型向就业型、就业型向创业型转移,切实提高劳务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着力加强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等工程培训力度,进一步扩大受培训人数,切实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复原退伍士兵、村干部、致富骨干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政府主导、广泛动员,积极输送各层次、各行业劳务人员,增加县内外务工人员数量,今年累计输送外出务工人员5万余人,极大的提高了我县农民工资性收入。目前已通过巩固老基地输出26000人,开辟区内重点工程和季节性用工输出18600人,县内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吸纳劳务人员约6000人。劳务技术含量逐渐提高、劳务输出人数绝对值大,加上今年劳务工资标准不断攀升,预计全县实现劳务收入2.7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1776.6元,比2010年人均劳务收入净增390元。

二、特色优势产业上规模、增效益,设施农业带动效果日益显现,农民收入再添新砖。

我县充分挖掘高海拔冷凉气候特点,大力实施花卉苗木繁育、道地中药材种植两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依托技术、质量、营销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花卉、苗木、中药材价格的提高增强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效果的内生凝聚力,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渠道。

(一)以花卉苗木为引领的设施农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新突破。立足不同地貌类型、气候特点和水资源分布状况,坚持规模就是效益的原则,重点在渝河、甘渭河流域打造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产业带,通过政策扶持、引进企业,强力推动设施农业大发展。2011年新建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3个,500亩拱棚种植示范点2个,100亩示拱棚种植范点7个,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7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0270亩,大中拱棚37060亩。积极推进设施更新换代,日光温室由过去单一的二代标准日光温室到第三代、第四代标准日光温室转变;拱棚由竹竿、氧化镁搭建为主的小拱棚向以全钢架、水泥结构为主的大拱棚转变;种植品种由以叶菜为主到果蔬到高档耐寒水果到附加值高的花卉转变,种植效益大幅提升。预计全县设施农业总产值达1.36亿元,全县农民通过设施农业人均纯收入366.7元,比2010年设施农业人均纯收入344.2元净增22.5元。(此处应加苗木繁育内容)

(二)中药材产业在规范化种植和企业化运作上迈上了新台阶。精心打造“六盘山(隆德)道地中药材”品牌,新建清凉河流域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城关、温堡、沙塘、陈靳6个千亩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实行订单种植。2011年全县种植中药材16.5万亩,比2010年增加3万亩,其中大田种植6.5万亩,预计实现总产值11010万元,人均药材纯收入达190元,比2010年人均药材纯收入173元净增17元。

三、传统产业调结构、抓市场,价格上涨提振农民信心,经营性收入再创佳绩。

近年来,我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顺应市场变化,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尤其是今年,我县以生猪养殖项目带动、肉牛养殖整村推进、薯豆种植集中连片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全年生猪、蚕豆等农产品市场价格一路上扬,大幅提升了我县传统产业经营性收入。

(一)草畜产业在规模化养殖上取得了新进展。生猪养殖。通过政策驱动、项目带动,生猪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扶持对象由家庭散养向养殖小区转变,养殖能力由自繁自育、育肥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的千头、万头繁育小区转变;养殖模式传统养殖向正大模式、生态养殖模式转变,形成了“统一供种、统一供应饲料兽药、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和“设施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管理科学化、养殖专业化、免疫程序化、产品安全化”的“六化”标准饲养模式,加上自去年以来,生猪及猪肉价格大幅上扬,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带动全县生猪年饲养量达到25.6万头,出栏13.8万头,预计实现产值9270万元,人均纯收入233.4元,比2010年人均养猪纯收入184.2元净增49.2元。肉牛养殖。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以张程,杨河两乡为核心,以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突出科学养殖技术综合应用和饲草料基地建设两项任务,主推黄牛改良和饲草料调制两项技术,建设17个养牛示范村,带动全县肉牛年饲养量达到13.2万头,出栏5.6万头,预计实现产值4230万元,人均纯收入62.8元,比2010年人均养牛纯收入36.7元净增26.7元。

(二)薯豆产业向优质高效的良种繁育迈出了新步伐。蚕豆。继续加强与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优质品种,打造“六盘山(隆德)高海拔优质蚕豆基地”,建立优质蚕豆原种繁育基地2050亩、良种繁育基地0.81万亩、企业原料基地4万亩。推广订单种植,做大品牌,确保销售畅通。全县种植豆6.9万亩,预计实现总产值3957万元,全县人均蚕豆纯收入98.4元,比2010年豆类人均纯收入96.6元净增1.8元。马铃薯。充分发挥我县高海拔、气候冷凉、所产马铃薯病害少、薯形好、品质优、产量高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马铃薯三级良繁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六盘山(隆德)高海拔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使种薯繁育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种植马铃薯16.5万亩,预计总产值12871.9万元,全县人均马铃薯纯收入360元,在马铃薯价格下跌的环境下保持了2010年马铃薯人均收入水平。

(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新成绩。坚持不懈的实施“稳粮扩经、压夏增秋”的农业种植调整政策,全县共种植地膜玉米种植5.6万亩,预计实现总产值5055万元,农民人均玉米纯收入150.3元,比2010年玉米人均纯收入141.6元净增8.7元。胡麻种植6.3万亩,实现总产值4135.9万元,农民人均油料纯收入162.3元,比2010年人均胡麻纯收入160.3元净增2元。

四、惠农政策重质量、抓落实,一号工程有序推进,财产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

一是我县认真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臵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摩托车补贴等惠农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全面保障农民收入。二是通过对农二次分配,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危房补贴、社会临时救助等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减轻了农民医疗、养老、灾后恢复负担,提高了农民消费储蓄能力。三是自治区移民工程的实施和有序推进,搬迁户直接增加了房屋、田地等不动产,迁入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方式增加收入,财产性收入大幅提升。四是农民为了对应自然灾害、子女上学、疾病防治、婚娶丧葬等重大开支,历来就有储蓄存钱的传统习俗,预计全年县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将突破18亿元。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土地流转费亩均涨至500-600元左右,预计存款利息和土地流转两项收入将带动全县农民人均财产转移性纯收入634.5元,比上年增收60元,增长10.8%。

五、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一是在草畜产业方面共筹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215万元,主要用于圈舍建设、良种引进等补助环节;二是在设施农业方面共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农民建棚补助;三是特色种植方面共争取自治区补助资金1856万元(中药材种植1600万元,马铃薯良种补贴、贮藏窖建设256万元),主要用于农民引进良种补助;四是劳务输出方面共筹措资金444万元,其中小额贷款390万元,农民工技术培训54万元,所有这些资金,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政策保障。一是生猪养殖方面:新建80头、160头、24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以奖代补5万元、10万元、15万元;建设千头规模生猪养殖小区每栋育肥舍补贴2.5万元、母猪舍补贴5万元、生态舍补贴3.5万元。2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和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每头牛给予3000元的一年贷款贴息,千头规模育肥小区每头猪按照1000元标准给予一年的贷款贴息。二是设施农业方面。农户自建的日光温室政府在温室墙体及棚架费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大中拱棚补贴棚架,棚膜按采购价格80%给予补贴;对企业或大户投资建设的500亩以上日光温室园区,县上按实际建成的日光温室数量,每栋给予建设成本60%的补贴;对种植设施果树的租赁费(每亩按300-600斤小麦折价兑付),政府依次补助前二年土地租赁费的100%和60%;日光温室种植花卉的政府补助第一年土地租赁费,第二年起由企业(大户)自己承担;果蔬种苗每株按成本价格的50%给予补贴。所有补贴及时兑现到位,为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增添了信心。三是特色种植方面:对连片30亩以上花卉种植基地,种球种苗按成本价格的30%给予补贴;对新育云杉、油松、樟子松、城市绿化大苗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40元补贴;对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薯豆良种繁育基地,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原种、一级种基地马铃薯种薯补贴到商品薯市场价格,由企业承建的良繁基地,享受国家马铃薯三级良繁体系补贴及蚕豆良繁补贴;对集中连片千亩林药间作示范点、500亩以上菊芋种植基地、百亩以上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分别给予每亩50元、50元、50元、100元补贴。四是劳务产业方面:对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培训后学员就业率达到85%以上,且就业稳定在一年以上的,每人给予50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对建立30—100人、100—500人、500—1000人和1000人以上的劳务基地,劳务人员稳定就业在6个月以上,稳固率在95%以上,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的中介组织或经纪人,每输出1人分别按5元、8元、10元、1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联系向国外输出的中介组织或经纪人,每联系输出10人以上(稳定在一年以上),每人奖励500元。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发展基金,用于非公有制企业项目建设,对吸纳本县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贷款贴息。同时,对非公有制企业每新吸纳一名全日制学校毕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或按政策规定由政府安排一名复转军人或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且与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实际用工人数,每人一次性奖励企业1000元。

(三)市场保障。一是种养工程方面:成立了县、乡两级农产品销售办公室,选派一批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营销队伍,常年负责农产品销售工作。建设果蔬保鲜气调库,实现设施蔬菜“淡季贮存,旺季销售”,打季节差,提高价格优势。二是劳务产业方面:巩固和拓展福建等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劳务市场;千方百计扩大长庆油田、黄河金岸等区内劳务市场;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和重点工程项目用工潜力,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在县城建立“全民创业一条街”,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有能力的务工人员创办经济实体。

(四)技术保障。一是种养工程方面:加强技术培训,推动种养科技入户,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水平。结合科技派创业行动,整合乡、乡、村技术资源,成立种养工程技术服务小组,做到乡有服务队,村有服务组,户有服务人。充分利用设施农业科技指导山川结对帮扶活动,抓培训、抓引导、抓示范。聘请区、市专家到我县常年实地指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进行有偿服务。二是劳务输出方面:充分发挥县职业中学、闽宁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职能优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技术培训,加强职业资格鉴定,着力提高技能型输出的比例。

(五)组织保障。对全县关乎农民增收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实行公开承诺制、目标考核制、进度督查制和责任制追究制,确定一名县级干部为项目责任领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为项目责任人,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人通过有线电视向社会公开承诺。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今年评价县级干部,考核部门、乡镇工作的主要内容。责任领导每月25日前向县委常委会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每月督查一次。不能按时完成每阶段任务的,对责任人在全县进行通报,并在县电视台进行曝光;任务欠帐较多的,责任领导向县委做出书面检查,并上报市委、政府调整交流或免职,以确保干部在转变作风中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下载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调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人均收入快速增长——**镇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按照市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公室“关于在三镇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我镇选择......

    农民增收论文农民人均纯收入论文

    农民增收论文农民人均纯收入论文: 影响安徽省农民增收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长期以来,农民增收问题不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有很多学者对中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发挥重......

    镇2011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报告(共5则范文)

    镇2011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报告2011年,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党在新时期的各项......

    农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意见》(渝委发〔2010〕6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的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

    乡镇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

    乡镇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 乡镇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2007-12-12 14:57:1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乡镇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

    解读2009年湘西州农民人均纯收入

    解读2009年湘西州农民人均纯收入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朱世博据72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9年湘西州农民人均纯收入2857.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3.5元,同比增长11%,扣除价格因素的......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分析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分析 进日笔者结合“三问三解”活动,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对全镇24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发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镇农业产业结构基本趋于......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情况汇报[样例5]

    在全市农民收入翻番问题调研活动 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我镇的基本情况、今年1-10月份工作情况和我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