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元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时间:2019-05-13 16:2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性看待元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性看待元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第一篇:理性看待元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理性看待元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据7点7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元江县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政策好,农产品价格喜人,老天帮忙等的因素影响下,2004年元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10元,比上年增368元,增长18.9%。

从收入来源看,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增加最多,人均纯收入达1656.97元,比上年增283元,工资性纯收入达436元,比上年增34.98元;财产性纯收入达151.88元,比上年增24.61元;转移性收入达64.30元,比上年增24.65元。

在“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多年来处低迷的情况下,2004年元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说明2004年来元江县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坝区狠抓热带经济作物,山区狠抓“红大”烤烟,重视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成效。2004年虽然农业整体行势很好,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喜人,但是我县仍然处于玉溪市八县一区的最低水平。与全市(玉溪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324元相比较,还有很大的距离。城乡差距仍然很大,2004年元江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1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30元,这种背景下的快速增长,实际上是很脆弱的。从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分田到户”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现在,虽然元江县农村、农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生活环境不断在改善,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还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各项政策,狠抓各项农业生产。全县各族人民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元江县统计局

杨慧友

2005年2月25日

第二篇:“农民人均纯收入”解析

“农民人均纯收入”解析

眼下,很多人对统计部门每年公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出质疑,特别是不少农民认为自己的收入根本没有那么多,片面地认为统计数字高于实际。其实,这是由于统计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定义与大家理解的不一致,计算方法与直观感觉的不一样造成的。为了正确理解这一指标,以下结合瓮安县的实际,对它的专业定义、构成、数据来源、计算方法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作一解释和说明。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定义、构成、计算公式

农民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当年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主要由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农民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费税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调查补贴-农村内部亲友赠送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就是被调查农民纯收入之和除以被调查人数。

二、瓮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来源

目前,瓮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是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方法获得的。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按照多变量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设计技术,在全县共抽选10个行政村100个农户作为农村住户调查网点,被抽中的调查户,建立现金收支登记账和实物收支登记账,由调查户将每天发生的各项收支情况,按时间顺序逐项登记在账册上,由辅助调查员定期上门检查记账质量。每月定期收账后,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农村住户账页记录编码”对农户每一笔收支进行编码,然后进行分户汇总整理。

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支出结构千差万别,为反映贫困乡镇的发展情况,2010年12月份开始,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在全县贫困乡镇进行住户调查,瓮安县目前23个乡镇中共有10个贫困乡镇,每个乡镇抽3个组计30个农户组建农村住户调查网点,这10个贫困乡镇共抽300户进行住户资料调查。

三、科学看待人均纯收入

1、“农民” 是指农村居民,不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农户,还包括农村经营非农业的常住人口,经济生活与农村家庭连成一体的国家干部、职工等也在范围之内。

2、纯收入包括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含农村外部亲友赠送)和财产性收入四大部分的现金收入外还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作价收入,如粮食、蔬菜等。

3、“人均”不一定能反映农村中大多数农户的平均收入水平。眼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农民收入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一部分高收入农户片面拉大了平均指标,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并不能反映大多数农户收入水平。

4、不能用想当然的非专业的“统计口径”简单估算。例如,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应是农民外出打工的全部收入总和,包括本人的一切开销。还有计算种植业、畜牧业收入时不能忽略了副产品和自食自用部分等。

第三篇: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滑。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

4.6%,比上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速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只增长了1.8%。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明显抑制了农村消费增长,近几年,“三农”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总以“一号文件”形式,制订各种措施,切实加大对农村的扶植力度,才使农民问题有了较大的改观。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多高于国际市场,要靠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来促进农民增收显然已不可能。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应从以下多个方面考虑:

一、扩大劳务输出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较多,但目前比较有效、比较有潜力的途径是提高农民劳务收入。一是多年的农民外出务工实践证明;二是劳务需求仍有市场;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从有关资料也可看出,前几年农民收入新增部分中劳务收入呈上升趋势,家庭经营收入呈下降趋势。近些年来,在中西部的农村,从实际的农村现状看,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盖房规格较高的农户,大多是有1—2个家庭成员在外务工,其劳务收入较为可观。从国家的发展看,我国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空间仍然很大,如农田基本建设、大型水利建设仍然不足,交通条

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房地产开发市场较好等,这就必然导致将有一大批社会公共工程陆续投建,劳工需求量也将因之扩大。因此,我们政府特别是县(区)、镇政府,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同时,应抓住机遇,积极做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扩大活劳动投入,增加农民劳务收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教育为基础

人口素质是就业的基本要素,而素质是靠教育提高的,教育能扩大劳动者的视野,扩展劳动者的活动范围和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并适应现代化的用工要求。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相对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内在的根源。加入WTO后,这一劣势更加明显,受到的冲击将会更大。只有通过实施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促使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良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条,扩展农民的就业门路,才能完成农村剩余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减少农业人口,从根本上促使农民增收。在实施农村教育时,一是应加强对务农农民的农业应用技术教育,办好职业技术院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应加强对务工农民的相关技术培训,增大在城镇的就业率。三是应解决农民接受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的费用问题。

三、以科技为先导

科学就是生产力,这是实践已证明了的真理。搞好“三农”工作,必须要有科技的投入。21世纪,世界农业将向基因农业、精密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工厂化农业、生态农业、太空农业和超级农业方向发展,因而,我国农业应与时俱进,创造出适合自己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①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技投入目标定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产品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农业发展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增加农产品产量,以此缓解供求矛盾,对农业科研的目标,长期定位在提高产量上。现而今,这种数量型、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模式已很难再有大的作为。因此,改变着眼点,把科研的方向转到“高产、优质、高效”上来是农业的当务之急。②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有计划地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先进工艺及农业机械等,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③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应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通过政策宣传,激励有关科技人员直接进入生产经营领域,领办经营实体,开展有偿服务,促进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经营的联合。

四、以市场为枢纽

要改变目前我国农村商品生产的规模较小、农产品交易方式简单而原始、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不畅、市场利益流失、农民创收的主渠道堵塞等状况,只有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才能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疏通农民增收的渠道,山东寿光的蔬菜基地就是很好的先例,这就要求农民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使农产品结构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要求政府

想方设法促使产地销售市场的形成,并使其成为集散面广、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化市场。同时,应依法加强市场管理,确保农产品销售畅通无阻,支持和扶持农民专业运销联合体、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营销大户参与流通、创办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和销售队伍,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五、以农业产业化为组织经营形式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组织形式,是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多数地区的多数农民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我们在市级以一表一副为主的种植模式。因此,应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契约关系或产权关系,结成同风险、同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分工协作,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要像仰化镇润隆集团那样,利用集约经营,搞好农业产业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有股份合作制、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市场+公司+农户、农民协会+农户等,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要选择优秀的项目、龙头企业和强有力的领导群体,三者缺一不可。

六、重视研究农民增收新的“动力源”

首先,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农村各项改革的力度;推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合理调整布局,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和待遇;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理顺财权、事权;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搞好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改善对农业和农民的金融服务;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其次,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使其成为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建设的强大推动力。第三,除了继续在宏观政策方面探索新的增收“动力源”外,农民群众的创造性不可忽视,应抓住实际工作中农民增收的许多亮点,加大力度、推而广之,利用优势、乘势而上,挖掘增收潜力、构筑强大动力源。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还有许多,但关键是要靠好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要用好的先例来引导,要让好的做法让群众具实效。

第四篇:关于看待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探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货币政策由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后,银行信贷出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今年1至2月份,两个月银行信贷增长达到2.69万亿元人民币。有监管机构认为,这种增长是在增加规模与控制风险的之间寻求平衡,这种信贷超快速增长是合理的,而且是可持续的。国内银行信贷的超高速增长能够持续吗?

我们先来看看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两国政府都十分关注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紧缩,但美国政府采取的方法是向银行体系注资,是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而中国政府是把从紧的货币政策改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各种利率等。尽管两国的政策采取方式看上去有点相同,但是实际的结果则迥然相异。先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据美联储的数据,2008年9月的基础货币是8000多亿美元,而2009年1月基础货币已经提高到1.7万亿美元,但银行业的货币乘数反而从9倍左右下降到5倍不到。也就是说,尽管美联储已经为银行业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但美国银行业的放贷量始终没有增加。而商业银行信贷无法解冻,让美国的企业都陷入资金紧缺的状态,这反过来又使得企业贷款违约率上升,商业银行更是惜贷,美国整个经济及金融市场陷入一个“死循环”的恶性怪圈。

中国的情况则不是这样,银行利率一下降,商业银行的信贷立即快速增加,而且这种商业银行信贷迅速增加还出现超常规的态势。从2008年11月开始到2009年2月,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增加了39402亿元。商业银行信贷快速增长,不仅让整个投资快速增长,而且也让一些大中型企业获得大量的信贷资金。从现有的一些数据来看,到2009年2月底为止,2008年下半年整个经济迅速下行的风险也在减弱。

为什么同样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局面与结果?这就在于两国的经济体不同及金融市场的条件不一样。近几十年来,美国发展成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而且美国服务业又是以金融业为主导。由于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从金融业开始,然后蔓延到实体经济的。因此,对于美国以金融业为主导的经济体来说,其受到伤害是十分严重的。

中国是以实体经济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对中国的影响自然是很大,特别是由于欧美经济衰退而导致中国订单迅速减少,从而使得中国出口在这几个月迅速下降。但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则十分有限。

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国内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高速增长,超过2006至2007年全年的信贷增长,也快于剔除11至12月的2008年前10个月信贷增长。面对这种态势,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国内商业银行信贷如此高速增长,这些信贷流向了哪里?

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的新增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及票据融资的数据来看,新增短期贷款占比为20%;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5%;票据融资占比为39%;居民贷款占比为6%。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票据融资比重占比过高,这既有可能是大量的信贷在银行体系内循环,也可能是企业在货币政策调整后随着市场资金价格的变化而重新选择的融资方式与渠道。至于到底是哪些因素在起主导作用,还得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变化来观察。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随着票据融资的增长,存款上升的幅度也很快。票据融资快速增长是不是与企业的套利行为有关呢,而不是让这些信贷进入实体经济。

其次,中长期贷款比重较高。它基本上与十项扩大内需的政策及十大产业规划的政策相吻合,大量的中长期贷款通过五大国有银行进入效益较好和信用较好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在经济下行情况出现的信贷风险,但有一点也值得关注,由于大量的资金流入大中型企业,而商业银行不愿向下游加工制造业企业及中小企业贷款,从而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无法改变。信贷资金的不平衡分布,也容易导致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由于房地产开始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购买对象以消费者为主导,从而使得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迅速下降。可以说,目前国内最大的个人信贷消费需求是住房,它也是居民的最大的最终消费需求。如果住房最终需求不能够快速增长,扩大内需可能面对许多困难。

还有,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9年增加商业银行信贷5万亿元的目标。尽管该目标的弹性很大,但是如果以2009年1至2月份信贷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年的商业信贷增长会达到10万亿元以上。当然这个数字只是一种类推,不过,从这个类推中,也应该看到2009年信贷超增长性。

现在的问题是,进入实体经济快速增长的信贷其风险在多长时间内能显示出来,大量的流动性能够

第五篇:农民人均纯收入汇报材料(二稿)

关于隆德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的报 告

中共隆德县委员会 隆德县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20日)

自治区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我县立足县情,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项核心工程,劳务输出提质拓新、优势产业扩量增效、农业结构压粮扩经,良种养殖整村推进、惠农补贴落实到位,确保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稳定增长。根据2011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情况,结合我县实际,预计到年底,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20元,比2010年增加642元,增长18.5%。其中:工资性收入1785.1元,增长22.7%;家庭经营性收入1710.4元,增长23.5%;转移、财产性收入624.5元,增长14.1%。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务输出提质量、拓渠道,务工人数再攀新高,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发挥社会、公共资源多渠道拓展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输出劳务人员从业岗位层次,全面提高劳务收入水平。一是充分发挥县职业中学、闽宁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师资优势,带动培训农村劳动力,促使劳务产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打工型向就业型、就业型向创业型转移,切实提高劳务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着力加强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等工程培训力度,进一步扩大受培训人数,切实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复原退伍士兵、村干部、致富骨干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政府主导、广泛动员,积极输送各层次、各行业劳务人员,增加县内外务工人员数量,今年累计输送外出务工人员5万余人,极大的提高了我县农民工资性收入。目前已通过巩固老基地输出26000人,开辟区内重点工程和季节性用工输出18600人,县内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吸纳劳务人员约6000人。劳务技术含量逐渐提高、劳务输出人数绝对值大,加上今年劳务工资标准不断攀升,预计全县实现劳务收入2.7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1776.6元,比2010年人均劳务收入净增390元。

二、特色优势产业上规模、增效益,设施农业带动效果日益显现,农民收入再添新砖。

我县充分挖掘高海拔冷凉气候特点,大力实施花卉苗木繁育、道地中药材种植两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依托技术、质量、营销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花卉、苗木、中药材价格的提高增强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效果的内生凝聚力,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渠道。

(一)以花卉苗木为引领的设施农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新突破。立足不同地貌类型、气候特点和水资源分布状况,坚持规模就是效益的原则,重点在渝河、甘渭河流域打造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产业带,通过政策扶持、引进企业,强力推动设施农业大发展。2011年新建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3个,500亩拱棚种植示范点2个,100亩示拱棚种植范点7个,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7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0270亩,大中拱棚37060亩。积极推进设施更新换代,日光温室由过去单一的二代标准日光温室到第三代、第四代标准日光温室转变;拱棚由竹竿、氧化镁搭建为主的小拱棚向以全钢架、水泥结构为主的大拱棚转变;种植品种由以叶菜为主到果蔬到高档耐寒水果到附加值高的花卉转变,种植效益大幅提升。预计全县设施农业总产值达1.36亿元,全县农民通过设施农业人均纯收入366.7元,比2010年设施农业人均纯收入344.2元净增22.5元。(此处应加苗木繁育内容)

(二)中药材产业在规范化种植和企业化运作上迈上了新台阶。精心打造“六盘山(隆德)道地中药材”品牌,新建清凉河流域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城关、温堡、沙塘、陈靳6个千亩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实行订单种植。2011年全县种植中药材16.5万亩,比2010年增加3万亩,其中大田种植6.5万亩,预计实现总产值11010万元,人均药材纯收入达190元,比2010年人均药材纯收入173元净增17元。

三、传统产业调结构、抓市场,价格上涨提振农民信心,经营性收入再创佳绩。

近年来,我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顺应市场变化,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尤其是今年,我县以生猪养殖项目带动、肉牛养殖整村推进、薯豆种植集中连片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全年生猪、蚕豆等农产品市场价格一路上扬,大幅提升了我县传统产业经营性收入。

(一)草畜产业在规模化养殖上取得了新进展。生猪养殖。通过政策驱动、项目带动,生猪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扶持对象由家庭散养向养殖小区转变,养殖能力由自繁自育、育肥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的千头、万头繁育小区转变;养殖模式传统养殖向正大模式、生态养殖模式转变,形成了“统一供种、统一供应饲料兽药、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和“设施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管理科学化、养殖专业化、免疫程序化、产品安全化”的“六化”标准饲养模式,加上自去年以来,生猪及猪肉价格大幅上扬,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带动全县生猪年饲养量达到25.6万头,出栏13.8万头,预计实现产值9270万元,人均纯收入233.4元,比2010年人均养猪纯收入184.2元净增49.2元。肉牛养殖。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以张程,杨河两乡为核心,以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突出科学养殖技术综合应用和饲草料基地建设两项任务,主推黄牛改良和饲草料调制两项技术,建设17个养牛示范村,带动全县肉牛年饲养量达到13.2万头,出栏5.6万头,预计实现产值4230万元,人均纯收入62.8元,比2010年人均养牛纯收入36.7元净增26.7元。

(二)薯豆产业向优质高效的良种繁育迈出了新步伐。蚕豆。继续加强与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优质品种,打造“六盘山(隆德)高海拔优质蚕豆基地”,建立优质蚕豆原种繁育基地2050亩、良种繁育基地0.81万亩、企业原料基地4万亩。推广订单种植,做大品牌,确保销售畅通。全县种植豆6.9万亩,预计实现总产值3957万元,全县人均蚕豆纯收入98.4元,比2010年豆类人均纯收入96.6元净增1.8元。马铃薯。充分发挥我县高海拔、气候冷凉、所产马铃薯病害少、薯形好、品质优、产量高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马铃薯三级良繁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六盘山(隆德)高海拔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使种薯繁育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种植马铃薯16.5万亩,预计总产值12871.9万元,全县人均马铃薯纯收入360元,在马铃薯价格下跌的环境下保持了2010年马铃薯人均收入水平。

(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新成绩。坚持不懈的实施“稳粮扩经、压夏增秋”的农业种植调整政策,全县共种植地膜玉米种植5.6万亩,预计实现总产值5055万元,农民人均玉米纯收入150.3元,比2010年玉米人均纯收入141.6元净增8.7元。胡麻种植6.3万亩,实现总产值4135.9万元,农民人均油料纯收入162.3元,比2010年人均胡麻纯收入160.3元净增2元。

四、惠农政策重质量、抓落实,一号工程有序推进,财产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

一是我县认真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臵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摩托车补贴等惠农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全面保障农民收入。二是通过对农二次分配,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危房补贴、社会临时救助等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减轻了农民医疗、养老、灾后恢复负担,提高了农民消费储蓄能力。三是自治区移民工程的实施和有序推进,搬迁户直接增加了房屋、田地等不动产,迁入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方式增加收入,财产性收入大幅提升。四是农民为了对应自然灾害、子女上学、疾病防治、婚娶丧葬等重大开支,历来就有储蓄存钱的传统习俗,预计全年县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将突破18亿元。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土地流转费亩均涨至500-600元左右,预计存款利息和土地流转两项收入将带动全县农民人均财产转移性纯收入634.5元,比上年增收60元,增长10.8%。

五、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一是在草畜产业方面共筹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215万元,主要用于圈舍建设、良种引进等补助环节;二是在设施农业方面共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农民建棚补助;三是特色种植方面共争取自治区补助资金1856万元(中药材种植1600万元,马铃薯良种补贴、贮藏窖建设256万元),主要用于农民引进良种补助;四是劳务输出方面共筹措资金444万元,其中小额贷款390万元,农民工技术培训54万元,所有这些资金,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政策保障。一是生猪养殖方面:新建80头、160头、24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以奖代补5万元、10万元、15万元;建设千头规模生猪养殖小区每栋育肥舍补贴2.5万元、母猪舍补贴5万元、生态舍补贴3.5万元。2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和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每头牛给予3000元的一年贷款贴息,千头规模育肥小区每头猪按照1000元标准给予一年的贷款贴息。二是设施农业方面。农户自建的日光温室政府在温室墙体及棚架费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大中拱棚补贴棚架,棚膜按采购价格80%给予补贴;对企业或大户投资建设的500亩以上日光温室园区,县上按实际建成的日光温室数量,每栋给予建设成本60%的补贴;对种植设施果树的租赁费(每亩按300-600斤小麦折价兑付),政府依次补助前二年土地租赁费的100%和60%;日光温室种植花卉的政府补助第一年土地租赁费,第二年起由企业(大户)自己承担;果蔬种苗每株按成本价格的50%给予补贴。所有补贴及时兑现到位,为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增添了信心。三是特色种植方面:对连片30亩以上花卉种植基地,种球种苗按成本价格的30%给予补贴;对新育云杉、油松、樟子松、城市绿化大苗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40元补贴;对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薯豆良种繁育基地,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原种、一级种基地马铃薯种薯补贴到商品薯市场价格,由企业承建的良繁基地,享受国家马铃薯三级良繁体系补贴及蚕豆良繁补贴;对集中连片千亩林药间作示范点、500亩以上菊芋种植基地、百亩以上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分别给予每亩50元、50元、50元、100元补贴。四是劳务产业方面:对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培训后学员就业率达到85%以上,且就业稳定在一年以上的,每人给予50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对建立30—100人、100—500人、500—1000人和1000人以上的劳务基地,劳务人员稳定就业在6个月以上,稳固率在95%以上,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的中介组织或经纪人,每输出1人分别按5元、8元、10元、1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联系向国外输出的中介组织或经纪人,每联系输出10人以上(稳定在一年以上),每人奖励500元。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发展基金,用于非公有制企业项目建设,对吸纳本县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贷款贴息。同时,对非公有制企业每新吸纳一名全日制学校毕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或按政策规定由政府安排一名复转军人或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且与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实际用工人数,每人一次性奖励企业1000元。

(三)市场保障。一是种养工程方面:成立了县、乡两级农产品销售办公室,选派一批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营销队伍,常年负责农产品销售工作。建设果蔬保鲜气调库,实现设施蔬菜“淡季贮存,旺季销售”,打季节差,提高价格优势。二是劳务产业方面:巩固和拓展福建等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劳务市场;千方百计扩大长庆油田、黄河金岸等区内劳务市场;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和重点工程项目用工潜力,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在县城建立“全民创业一条街”,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有能力的务工人员创办经济实体。

(四)技术保障。一是种养工程方面:加强技术培训,推动种养科技入户,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水平。结合科技派创业行动,整合乡、乡、村技术资源,成立种养工程技术服务小组,做到乡有服务队,村有服务组,户有服务人。充分利用设施农业科技指导山川结对帮扶活动,抓培训、抓引导、抓示范。聘请区、市专家到我县常年实地指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进行有偿服务。二是劳务输出方面:充分发挥县职业中学、闽宁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职能优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技术培训,加强职业资格鉴定,着力提高技能型输出的比例。

(五)组织保障。对全县关乎农民增收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实行公开承诺制、目标考核制、进度督查制和责任制追究制,确定一名县级干部为项目责任领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为项目责任人,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人通过有线电视向社会公开承诺。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今年评价县级干部,考核部门、乡镇工作的主要内容。责任领导每月25日前向县委常委会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每月督查一次。不能按时完成每阶段任务的,对责任人在全县进行通报,并在县电视台进行曝光;任务欠帐较多的,责任领导向县委做出书面检查,并上报市委、政府调整交流或免职,以确保干部在转变作风中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下载理性看待元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性看待元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人均收入快速增长——**镇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按照市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公室“关于在三镇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我镇选择......

    农民增收论文农民人均纯收入论文

    农民增收论文农民人均纯收入论文: 影响安徽省农民增收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长期以来,农民增收问题不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有很多学者对中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发挥重......

    农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意见》(渝委发〔2010〕6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的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

    乡镇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

    乡镇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 乡镇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2007-12-12 14:57:1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乡镇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

    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调查分析

    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调查分析——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6%,增加额为改革开放30年来最高省委政研室2008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

    理性看待日本核泄漏

    理性看待日本核泄漏 在发生300年一遇的地震之后,日本在混乱中保持冷静,组织大规模的救援行动,总体上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真希望美国的反应也能如此。在美国,日本核反应堆遇到......

    理性看待赵本山小品

    理性看待赵本山小品朱悦近日,《羊城晚报》上发表的一篇名为《赵本山小品已“老者生厌”、“少儿不宜”》的评论,并被多家报纸转载。这篇评论对赵本山的小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

    解读2009年湘西州农民人均纯收入

    解读2009年湘西州农民人均纯收入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朱世博据72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9年湘西州农民人均纯收入2857.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3.5元,同比增长11%,扣除价格因素的......